1、模具行业现在前景怎么样
我也是模具专业毕业生, 在模具界已经混了三年多 ,模具行业发展多年 ,现在已经是产能过剩了 ,并且由于模具也不是高科技产业 ,众多的小老板加入不仅让行业鱼龙混杂, 更带来了恶性竞争 .
现在做模具接单难单价低收款难 ,如果以后淘汰一部分类似加工店的小模房情况会好很多 。做模具主要分四块:nc ,钳工, 设计 ,专业加工。先说专业加工 ,就是专业做磨床或者铣床之类 ,工作较忙 ,后期发展狭窄不建议。nc nc操机要比做专业加工轻松 ,如果能转编程会轻松一些 ,但模具nc的加工量很大 ,工作压力和加班较多,在整个行业里编程收入比较高,切方便创业。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可以自己买机台创业。钳工现在有两类 一类是参与模具的加工 ,对模具加工配合结构都很了解, 因为接触面较广 后期发展可以转工程或者设计 。但转岗位很困难,要有心理准备。 另一类是几乎不加工, 基本上只配模,因为零件加工精度高,配模大多是直接组装。 这类主要是大公司 ,这样的钳工跳巢较难 发展潜力也不如上一类钳工 。设计是模具最初的工位 ,设计的水平对加工和钳工配模的影响较大 。 好的设计都需要五年以上的积累。好的设计需要对加工和配模十分了解,并且对塑胶成型也很了解,模具结构的掌握只是基本功。

在苏州这边做模具所有岗位只要能独挡一面都可以达到五千以上 ,但是这个行业也就这个价 超过七千较难。你刚毕业 眼光要放远些 ,不必局限于模具行业, 如果能进入发展更好的行业很好 。同时也要找到一个可以有发展的公司或者能够提高自己能力的公司 毕业以后的几年很重要 ,时间也过的很快 ,几年以后有的人是师傅 ,有的人还是普师 ,总的来说 模具行业仅能养家糊口,如果想发家致富难度较大。不过也有些小老板是从做模具起步。后来积累了人脉和资金创业。模具行业现在推荐冲压和汽车模具,在整个行业里,这两个最有发展潜力。刚毕业的的时候总是很迷茫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要选择进入行业时候,多留意一下自己能够进入的行业,每个行业的发展潜力都不一样,同样的努力未必得到的是同样的收获,权衡利弊再确定自己以后的道路…
2、汽车配件模具电脑制图,这个工作有前途吗
我觉得有!现在汽车这么火,而且制图方面的工资也还可观(在你有经验和实力的前提下)
当然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如果你精于这一门,爱一行,那你努力做,会干出好前途的.
3、汽车覆盖件模具这样的工作有前途吗
呵呵,本人就是干这行的,怎么说呢这其实也是个老工业了。但因为中国工业迅猛发展是在近十年,模具也是,汽车模具更是。现在汽车行业已经饱和了,早些年汽车模具是很不错的,在05年以前有的干得累一点一年都能赚十来万,那时候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这几年反而少了。现在汽车行业发展过热,中小模具厂很多倒闭的。所以希望你能找个扎实一点的公司。做技术哪都一样,关键是要学新东西,技术进步很快的。做技术呢苦一点钱少一点但是就业压力小,不像其他行业搞不好就没工作。而且即使你上了50岁这个要找工作也很容易。
做模具最重要的是肯吃苦耐寂寞,大模具公司你的钱涨得很慢的,而且即使你干十年还是个小喽啰。因为这几年人已经饱和了。小公司呢不要指望什么双休什么五险一金,不管你是设计师还是工人,都要忍受不停的加班,孤独和年复一年岁月的煎熬,你不可能指望能拿多少钱,但这就是混口饭吃,到30岁以后你会有一份能过日子的收入。看你自己怎么看。
4、汽车零配件前景如何??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
目前,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已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75%以上。由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外资企业重压市场,民族品牌生存压力日趋加大。有专家呼吁,从政策设计层面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扶持,并全面审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在此基 础上,划定内资民族品牌的最低市场比例。
5、汽车配件模具行业好不好?
相当好,玉环和河北邢台需求很大。
6、汽车模具设计前景如何?
不管是汽车模还是其他模具只要做精通,前景都不错,关键是技术,我以前有个同事在大成模具专业培训学校学的是塑胶机壳模,现在在深圳一家上市工作做项目经理,也做的不错,不要去对比什么,最重要是经验和技术
7、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好吗
前景看好,得益于国内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和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89%,利润总额为2825.26亿元。
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之一,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与整车行业同步开发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薄弱、汽车模具及新品开发不能完全适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等问题。
8、中国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很广阔,国人很多还没有车呢,想想这个市场多大!!!
中国模具市场四类模具产品最流行
一、汽车模具:我国汽车、摩托车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型号车将被淘汰出局,消费者除追求其性能更为完善、配制更为优良外,对车辆外观也将有更高愿望。汽车、摩托车只有不间断地推出新产品、新型号才能适应购买者胃口,而每一型号的汽车都需要几千副模具,价格上亿元。每一型号的摩托车都要近千副模具,价值1000多万元。且每种汽车改型时将有八成模具要淘汰。
二、电子和通讯IT模具:这类模具市场中,音像产品占大头,其中尤以彩电模具为主。生产一台微机需模具30多副,且由于通讯产业发展迅猛,通讯产品也更新得快,对模具的需求也很大。
三、家电模具:现在生产一台电冰箱约需模具350副,价值400万元;生产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需模具200副,价值3000万元;生产一台空调器的塑料模具就有20副,价值150万元。
四、建材、医药、厨卫器械:今后五年塑料门窗、塑料排水管和装饰塑料制品、医药器械、厨卫设备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到2010年,塑料门窗的普及率和塑料管的普及率将达到30%~50%,对模具的需求会有很大增长。生产塑料管件、门窗的模具企业,发展前景很好,“入世”后也不会受到冲击。 显而易见,模具工业已从过去依赖进口的附属产业走向独立的新型产业。
中国精密模具网
9、现在汽车配件行业前景如何
这属于汽车后市场这一块,汽车后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汽车配件占3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汽车产量1841.8876万辆,同比增长0.84%;累计销量1853.3426万辆,同比增长2.7%。经历过20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再次井喷后,国际国内汽车品牌都视中国汽车市场为一块肥到流油的大肉,纷纷启动了新一轮梦想版图。
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汽车品牌的中期规划,还是国内汽车集团的五年战略规划,都无独有偶的迎合了政府的十二五规划轨迹。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六大国有汽车集团2015年的总产销目标已经超过2800万辆;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六大自主品牌汽车2015年的总产销目标约为1200万辆。以此预估,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
10、2020年汽车配件行业前景如何?
一、理由一:国内乘用车需求复苏提供零部件盈利好转的基本土壤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营销渠道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2021年认为国内乘用车将景气逐步向上,核心三大支撑点:1)未来10年中国乘用车消费远没到零增长时代,“经济韧性+全面放开二胎+个性化消费”推动下销量同比增速中枢或 3%,销量峰值或出现在3000万辆。2)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透支效应经过 2018-2019 年调整已反应充分,且从微观交强险数据可见 2019 年 11-12 月份传统车同比销量已结束近 2年负增长实现持续转正。3)全国依然有 18 个省/市汽车千人保有量低于平均值 144 辆,且以三四五线城市为主,未来汽车消费潜力依然较大。基于以上,预计 2020-2021年乘用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复合增速 4%)。
2020-2021年国内乘用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未来10年国内乘用车需求仍有增长,中枢或3%
中国正处于第二消费观念到第三消费观念的转换,消费潜力依然强劲。消费模式的变迁是长周期的。中国目前主力消费人群 70s 和 80s 为主,90s 和 00s 在未来十年的消费能力将日益上升。70/80s 类似于日本婴儿潮一代和新人类一代,主导了第二消费社会,主张“别人家有的,我家也要有”,“越大越好”的消费主张。而出生环境更加优越的 90/00s 类似于日本婴儿潮一代的二代,通过个人性消费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过渡消费”的第三消费观念在中国未来十年将会愈加显著。
中国乘用车未来销量展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上一轮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透支效应已经充分反应
乘用车作为可选消费品,与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均直接相关,从 2006-2019 年三者整体周期轮回是同步的,一轮周期长度约 3-4 年。2008 年,2012 年,2015 年均是乘用车历史上周期交替的时间点。2005-2008 年受宏观经济高增长带来乘用车首次购车需求爆发。2009-2012 年受 4 万亿财政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购置税补贴政策导致 2009-2010 年透支了 2011-2012 年需求引起了周期性变化。2013-2015 年乘用车需求随着宏观经济自然周期变化而变化,但 2015 年周期下行因 10 月份开始新一轮购置税补贴政策而戛然而止。2016-2019 年因新一轮购置税补贴导致 2016-2017 年严重透支了 2018-2019 年需求叠加2015年周期下行尚未反应的调整,导致这轮乘用车需求下行长度和深度历史之最。
乘用车-房地产-GDP三者2006-2019年同比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月度数据上,我们将乘用车 2008-2019 年大致分为了两大段,前段 2008-2013 年,后段 2014-2019 年,可以更加细致观察乘用车每轮周期变化的详情。两段比较而言,我们发现:1)随着国内乘用车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切换,汽车相关补贴政策对需求带动边际效应逐步递减。2)每一轮补贴政策均会透支未来需求,正常会影响 1-1.5 年。3)若忽略 2015 年短期下行将 2014-2019 年的乘用车看成一个完整大周期,前期 2014-2016 年可看作景气上行期,2017-2019 年可看作景气下行期。
2014-2019年乘用车销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剔除新能源汽车,全国传统车上险销量 11 月同比+0.02%,12 月份同比+3.2%,结束了长达近 2 年的持续负增长。而且三四五线城市受购置税补贴退出影响更大,从而导致 2017-2019 三年占比逐步降低了 10%。数据测算基本原则:按照各个地级市的人均 GDP 标准“一线城市为北上广深,二线城市为省会城市加上人均 GDP 超 10 万的城市,三线人均 GDP范围为 5.9 万-10 万,四线人均 GDP 范围是 3.5 万-5.9 万,五线人均 GDP 范围是小于 3.5万”,将全国共 311 个地级市,划分为五档:一线(4 个市),二线(46 个市),三线(56个市),四线(100 个市),五线(125 个市)。
传统车上险销量于2019年11月份同比转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 年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占比下降约 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理由二:新能源有望带来业绩及全球产业链地位双升
1、下游新能源高景气度为零部件提供新增盈利点
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三重因素驱动下,全球禁止销售燃油车成为未来大趋势。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 EV+PHV 2025 年销量规模 1588 万辆,复合增速 36%。假设前提:1)欧洲,2020-2022 年新车上市明显增加,且 EV+PHV 发展更加得到政府重视,且油价及环境压力下,企业和消费者更有动力购买 EV+PHV,而 HV 的增速相对缓慢。2)中国,2020-2022 年新车上市明显增加,且 EV+PHV 发展更加得到政府重视,双积分推动+电池成本快速下降,企业和消费者接受 EV+PHV 逐步增强,而 HV 的增速相对缓慢。3)美国,油价及环境等压力相对较少,政府对 EV 推动力度相对较小,EV+PHV+HV 发展偏均匀化,市场的选择力量偏强。4)日本,EV 的重视程度增加,但PHV+HV 的重视依然很强,2020 年以后 EV 新车上市增加,增速加快。5)世界其他地区,政府的推动力量较小,更多来自于市场选择。预测结果:1)全球 EV 2025 年销量1192 万辆,复合增速 37.5%。2)全球 PHV 2025 年销量 396 万辆,复合增速 36%。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 1983 年中国上海大众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以来,乘用车消费市场经历了 36 年的征程。总结历史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乘用车消费市场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2010 年):从无到有,代步工具的定位,轿车市场的兴起。第二个阶段(2011-2016 年):从有到更好,社会地位的象征,SUV 市场的兴起。第三个阶段(2017—未来):从更好到环保,新能源市场的兴起。以 2019 年数据为基数,假设前提:1)未来 5-10 年国内整体乘用车需求仍然有增长,中枢或 3%。2)轿车/SUV 因渗透率已经较高,未来 5-10 年增速将放缓,新能源将成为核心增长点。整体预测结论:预计国内乘用车产销规模到 2025 年在 2500 万辆左右,其中轿车销量逐步回落至 1084 万辆左右,SUV 销量逐步稳定在 925 万辆左右,新能源乘用车有望逐步提升至 500 万辆左右(复合增速近 30%)。
新能源汽车将取代 SUV 成为乘用车新的增长点(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理由三:5G 商用加速智能网联推进带来新增市场空间
智能与网联相伴相生,两者将共同推进人类通往自动驾驶的长远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理论上存在两种技术路径:
1)车辆本身实现高度智能化能应变各种的环境条件。2)车与车、车与交通的联网,通过智慧交通规划实现无人驾驶。ADAS 和 V2X 分别是实现这两种技术路径的基础所在,这两者也是我们通常所讨论的汽车新四化的智能/网联。
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是无人驾驶对于整个社会提供的价值所在。智能和网联是真正实现汽车变成移动数据终端的两大推手,所创造整个市场空间(硬件+大数据)是万亿级别。国内 ADAS 行业规模 2019 年超过 150 亿元,2021 年超过 400亿元。全球 ADAS 行业规模 2025 年超过 200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