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销售行业的利润率
汽车商家的利润基本上分为三块:
一,是来自厂家的一个返利,很多的低端的品牌,经销商基本就是拿点厂家的返利,很难在厂家的市场指导价上面赚几个点的厂家返利
二,是来自高于厂家知道价的利润,这个利润是商家的纯利润你,一般在强势的一线品牌中可以到
三,是来自自己的售后,服务,配件和装潢,这个一般在随着市场上汽车的保有两增加而增加
一般来讲,汽车经销商第一年的利润率应该在20%左右,逐年递增,增长主要体现在售后上面,因为车买了就相当于套牢了消费者,大概在3年左右,利润率会达到50%-60%
2、2019为何成汽车利润最差年
2018年,中国车市迎来28年来首次销量负增长。201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或创近五年来最低值,原因何在?
最差的一年
近期,多家媒体预测2019年全年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或将跌破6000亿元。
从2015年开始,汽车制造业利润已连续4年超过6000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全年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为6071亿元、6677亿元、6833亿元和6091亿元。可见,2018年的汽车销量负增长,直接导致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负增长(增幅-10.9%)。
2019年车市依旧低迷,汽车制造业利润仍在下降。2019年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报表,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3个行业减少。其中,1~11月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增幅为-13.9%,为4615.9亿元。
因此,包括《第一财经》、《汽车预言家》在内,多家媒体预测:2019年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或将跌破6000亿元,回归至2014年的水平。2014年,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为5990.97亿元。
向好的一年
尽管2019年1~11月汽车行业利润降幅巨大,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在四季度明显提升。
从全年走势看,2019年汽车制造业利润降幅呈现逐步收窄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报表显示,2019年1~3月,1~6月,1~9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分别为1095.8亿元、2480.3亿元、3734.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0%、-24.9%、-16.6%。
汽车制造业利润逐渐回升,与国家接连出台促进消费政策密不可分。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需鼓励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有力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限购城市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
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到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
6月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车型实行限行、限购。
1月29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
2020年,汽车界的期待
“当一系列偏‘软’的指导性政策,遇到了‘硬’政策,搞得汽车厂商2019年措手不及,希望2020年这一幕不要重演。”资深车评人孙勇认为。
孙勇提到的“硬”政策,是国五切换国六。在他看来,这是导致2019年汽车制造业利润创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国五切换国六,打乱了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透支了一部分销量,使得汽车市场的调整期不得不延长。”因此,孙勇建议称:“政策不要过多打乱市场本身运行的节奏。2019年出台的政策已经很多了,2020年关键是看细化执行了!”
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新能源补贴标准逐年提高,导致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新能源补贴标准不断变化,企业为拿到补贴不得不扩大研发投入,导致企业负担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虽然动力电池、电机等成本下降,但由于整车续驶里程已由原先的一二百公里增加到现在的四五百公里,续驶里程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成本的下降。”
建议把市场薄弱环节作为着力点。《选车网》总裁管学军建议称:“近两年,10万元及以下的低端车消费严重不足,在这个细分市场中,主要是A0级车,A00级的小排量、短车身的汽车。上述产品并非没有市场,而是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享受不到任何便利。如果地方政府出台小型车不限行,或者停车费用减半等相关政策,不但有助于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提高交通效率,而且可以在不花钱的情况下,起到促进小型车消费的作用。总体看,这种小型车绝大多数企业都会生产,所以政府选择市场薄弱环节发力把市场搞活了,企业自然就活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2019中国车市成绩单:产销量纷纷下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
经历了一年的跌宕起伏,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成绩单。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而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在2019年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中汽协表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汽车行业利润率明显较低,车企压力非常大。
意料之中的下滑
2019年,各月连续出现负增长,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下半年逐步好转,其中12月当月销售略降0.1%,与同期基本持平。总的来看,2019年产销量降幅持续扩大,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负增长,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未来低速增长或是常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此外,中汽协还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简称ACI)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从此前“过冷”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比三季度增长2.46点,先行指数比上一季度降低0.73点。从四季度汽车产业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对此,中汽协表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中,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自主品牌份额不足四成
行业不景气,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3.9%跌至2018年的42.1%,2019年更是跌破了40%的市场红线,仅有39.2%的份额。
还记得上一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是2014年。
具体来看,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背后,是头部阵营的进一步分化。
从2019年的表现来看,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成功坐上了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头把交椅”;长城汽车全球销量超过106万辆,累计销售新车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长安汽车也一扫此前的低迷,2019年销量共计1759971辆,其中第四季度,自主板块产品销量回升,跌幅收窄。
阅历了市场隆冬的暴击以后,自主品牌不忘苦练内功,向汽车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筋骨“。
新能源也逃不过
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不过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装机量呈现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0.5GWh,占总装车量65.2%,同比累计增长2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
关于明年展望,中汽协表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同样预测的还有乘联会。不过乘联会相对乐观,预测明年汽车市场将微增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谁知道汽车销售行业的利润一般是多少啊?
商业机密!利润多少要看销售什么车了,一般售价越高,利润越大、其他的车我不敢说,长安福特福克斯如果同一车型、颜色越靓丽,利润越大!
5、汽车能有多大的利润啊??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汽车的价格一直高于国际车价1到数倍,而同时国内汽车企业一直抱怨没有利润空间,甚至还以“行业自律”为名,搞价格同盟。但从国家计委不久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销售总收入为64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实现利润431亿元,比上年增长60.94%,利润增长高于销售增长30个百分点,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高达28.45%。如果刨去44家亏损企业,那些旺销中的轿车产品的利润率就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暴利”!看看那些经营畅销轿车的四位一体专卖店,动辄投资上千万元,而收回全部投资却只需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销售汽车的利润多么丰厚就可想而知!
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卫东
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这一点从中国入世汽车关税下调引发的国内轿车新一轮降价潮就可以得到印证。但从2002年以来国内轿车市场的表现看,这种挑战似乎并没有人们开始预想的那么可怕,至少国内轿车市场暂时未出现“群狼逐羊”的残酷争夺,甚至轿车消费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
虽然国内汽车行业暂时未受大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关闭自守的环境下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按照世贸规则,我国汽车市场不仅要在价格上,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的品牌实力、技术开发、性能质量、售后服务、金融保险、法律法规等方面全方位地与国际惯例接轨,这才是WTO给我们带来的真正考验。如果仅仅看到产品价格一个要素,显然是肤浅的。但即便是进口车的价格变动对于国内轿车市场走势、对于消费者购买心理、消费行为的影响都是不容低估的。实际上,在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生产由简单粗放型向高效密集型转变。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功能多元化、品种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加快,无论从产品的品种、排量,还是从产品的价位,其市场空间几乎各有其主,形成了鲜明的级别与层次。
二是产品开发、上市的周期大大缩短。各厂家均加大了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对市场的支撑力度,产品间的衔接更加紧密,系列化发展的产品结构步伐加快。
三是产品向高技术迈进。单纯依靠降价促销的经销策略,已是昨日辉煌,并不被市场领情;在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合理的市场定位,成为现在各汽车生产厂家的共同选择。
四是市场由分散式经营向品牌专营化转变。品牌意识逐渐增强,整体体现品牌文化价值的专营方式越来越受重视。
五是消费群体市场的细分更加明显。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现象逐渐被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行为所取代。消费者在购买轿车这种高附加值的特殊商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消费能力、职业特点、喜好偏爱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而选择产品或服务。根据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汽车市场开始向更细致、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以上五个方面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产生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汽车行业的高利润能维持多久取决于市场经济下的价值与价格规律,即使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与市场环境下,能够取得多大的利润也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状况。就微车的情况而言,去年长安汽车生产了20万辆,利润达到8.9亿元,长安铃木也有2.2亿元,而据了解,另外三家微车企业合计生产了40多万辆,利润合计却只有4个亿,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取得多大的利润要看你怎么做。
汽车行业高利润的形成主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还有五六年的缓冲期和保护期,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原来生产汽车尤其是生产轿车的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不多。由于这五六年的保护期,国外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到位,这就造成了中高档以上轿车的价格没有跟国际接轨,比较扭曲,使得这些汽车企业获得较高利润,应该说这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形成的。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五六年以后,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对手的增多,国内汽车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那时汽车的利润就会逐年下降。
不会很长。汽车利润很快就会下来。中国只能是世界汽车工业利润最低的国家,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的汽车价格是一种畸形,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
6、各行业平均利润率各是多少?
要知道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统计局的资料不可靠。那要看什么资料呢?
前几天有一个介绍做假帐的帖子,里面说他们谁都敢骗就是不敢骗税务局骗税是要杀头的。所以我就有一个灵感:
税务局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以“核定征收”的方式对待某些会计体系不完善的企业。也就是说,不管你赚多少钱,税务直接以一个公式来计算你的利润应该是多少,这个比率叫做“应税所得率”。各个行业都不一样。
为此,税务对各行业的利润率多渠道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怪不得巴菲特喜欢投资娱乐业呢!)
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源报表统计数据测算。各行业平均利润率测算结果如下:
工业:7%;
运输业:9%;
商品流通业(包括批发和零售):3%;
施工房地产开发业:6%;
旅游饮食服务业:9%;
其他行业:8%。 二、分不同地区进行测算。为了慎重起见和准确掌握实际情况,选择山西、山东、广东、黑龙江、重庆、甘肃等6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省市,对各行业平均利润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下:
工业:5%-13%;
交通运输业:9%-14%;
商业(批发):4%-7%;
商业(零售):4%-9%;
建筑业:6%-15%;
餐饮业:8%-15%;
服务业:9%-15%;
娱乐业:15%-25%。来源雪球)
7、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蝉联世界第一,但销量却同比下滑8.2%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数据,从数据结果来看,体现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其中,好消息是,中国汽车的产销量蝉联了全球第一;坏消息则是,201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处于寒冬之中。
具体来看,2019年12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上月分别增长3.5%和8.2%;同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1%和-0.1%。而在全年中,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
在乘用车方面,2019年乘用车销量2144.4万辆,同比下滑9.6%。其中,轿车销量同比下滑10.7%、SUV销量下滑6.3%、MPV销量下滑20.2%,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下滑11.7%。可以看到,2019年的车市处于全面下降之中。
而值得注意的是,往年销量始终处于上升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方面,在2019年也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120.6万辆,同比下滑4.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3.2万辆,同比下降14.5%。不过,燃料电池汽车销量2737辆,同比增长79.2%。只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其中的原因则很大程度上与2019年下半年的补贴大幅度退坡有着一定的关系。
最后,在出口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出口共102.4万辆,同比下降1.6%,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
因此,总体来说,2019年的中国车市所处的寒冬更加严峻。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表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但是,好在从第四季度产销趋势来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其中,12月份圣诞节活动以及部分地区车展刺激了消费者购车。同理,由于2020年春节提前,所以也带动了销售旺季提前到来,甚至提前至2019年的12月份,从而也带动了第四季度的销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