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中国汽车需求量和销售量

中国汽车需求量和销售量

发布时间:2020-09-14 08:08:46

1、汽车行业分析的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加入WTO和国内经济增速高位运行,汽车需求一直维持相当的热度。随着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商用车稳健成长且市场竞争结构趋向合理;乘用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综合作用,导致需求快速增长。 2007年上半年,汽车消费需求量增长23.3%,维持在相对高位,也是入世6年来第四个增速超过20%的年份。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普及率处于非常低的位置,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收入的快速提高,轿车普及率将会有良好表现。 从区域来看,由于中国存在显著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轿车消费将逐步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向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梯次推进。当前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与北京比仍然很低,但这些省份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2000美元,将进入汽车快速发展时期。这些省份总人口接近3亿人口,远远高于北京,其快速发展期应该长于一类地区。 同时,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向好,以改善出行条件为重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将持续到2020年。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道路状况,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条件。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轿车普及率仅为3%,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时期的水平。2006年末中国私家乘用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保守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1.2亿辆。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出口的拓展,估计到2015年左右,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1800万辆以上,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一半。我们预计,乘用车市场发展至少还将有20年左右的较快速增长,未来10年有望维持15-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2、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总销售额,产值是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00年之后,我国汽车产业就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全国生产的汽车是14万辆,其中轿车只有2650辆,汽车生产总值约60亿元。而2008年全国生产汽车936万辆,其中轿车530万辆,总产值超过万亿元。从2000年的产销200万辆到2008年产销突破九千万辆,八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销均增加了727万辆,平均年增幅接近百万。

从国际上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的产销量连年上升,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份额只占世界的3.5‰,2000年占世界份额的3.5%,08年中国汽车全世界份额的1/7,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而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三大摇摇欲坠,美国的汽车市场也因此受到重创。09年1月,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2008年广告费用:

近几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年轻化,我国汽车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需求增长快速。2007年更是以880万辆的总销量,顺理成章地超越了日本,同时也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地区的第二大汽车市场。2008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自然灾害、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车市遭遇诸多变化因素,但是汽车产销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势态。从技术层面来看,2008年汽车技术主打节能环保、娱乐时尚、安全健康,成为今年众多汽车厂商广告宣传的主题。随着各国车系的进驻和国内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格局日益多元化,竞争更加完全。

慧聪研究媒体监测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投放平面广告约67亿元,其中乘用车平面广告费用约为62亿,占汽车行业平面广告总费用的92.6%,商用车广告仅占7.4%。乘用车广告中近3/4的广告是轿车广告,越野车广告也占了一成多的市场份额;商用车中则以客车和货车为主,二者占了商用车广告的八成多

3、中国轿车的需求量是多少?轿车年产量是多少?

几天前,日本时事社的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报道,文中写道:“中国1200万辆私人轿车”如何如何。之前,不少国内和海外的中文媒体也称“中国的私家车超过千万辆”。

但是也有国内权威部门称我国的私人轿车只有区区数百万辆。中国的私人轿车到底有多少,仿佛成了一个谜。

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可是如果连到底有多少轿车已经进入家庭这样的家底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去引导汽车消费?如何指导汽车厂家去生产和销售呢?

一年前,国内一家权威媒体发布了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题目是“中国私人汽车超过1000万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没有错,可是写稿的记者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混淆了私人汽车和私人轿车的区别。许多海外媒体在转载这篇稿件时,题目变成了“中国私家车超过1000万辆”。当时美联社和路透社的驻京记者就打电话询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1000万辆私家车是怎么算出来的?

其实,国家统计局所说的私人汽车,是指私人拥有的各类汽车,包括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其中至少一半左右车辆是用来运营的生产工具,而不是消费品。

私家车是港澳地区人士对纯粹用于消费的家庭汽车的称呼,既包括轿车、越野车,也包括多功能车。

在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的统计中,有一项是“XXXX年私人车辆拥有量”。私人汽车分为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两种。载客汽车再细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00多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219万辆。私人汽车中,373万辆是载货汽车,这些货车是百分之百的生产工具。846万辆私人客车中,50万辆是大中型客车,主要用于客运。小型客车保有量587万辆,微型客车209万辆,两者加起来总计796万辆。

对这两部分客车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微型客车中有一多半是小面,也就是面包车。这些小面绝大多数用于拉货或载客,属于生产工具的范畴。属于私人的小轿车(包括微型小轿车),还有一部分是私人拥有的出租车。目前全国出租车数量大约有100万辆左右,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出租车属于公司,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车都是个人所有。七扣八扣,真正作为消费品的私人小汽车不过600多万辆。

北京在全国是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2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148万辆,104万是私人小汽车(轿车、越野车)。按全市1450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近14个人、大约5个家庭拥有一辆私人轿车。位于长三角的江苏省,经济比较发达,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省会南京市平均每20个家庭才拥有一辆私人轿车。

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经济活跃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道路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也有过连续两年多的汽车“井喷”行情,但是要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003年底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20辆,与发达国家每千人600辆的水平相差甚远。作为消费品的私人轿车保有量更是少得可怜,全国平均200多人才有一辆。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普通百姓开始享受汽车文明。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今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500万辆,其中约一半是轿车。这将使中国汽车产量连续4年每年上一个百万级台阶。这一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前所未有。

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有专家预计:如果不出意外,我国汽车需求量将在2005年达到590万辆,超过德国,到2010年将超过1000万辆,2020年将有望达到1700万辆。与美国汽车消费市场规模相当。

难怪最近一家日本媒体对我国汽车市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能与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王国相匹敌的汽车市场,除了中国以外,今后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

(编辑:毛毛)

4、中国车辆数量有多少?

201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48517459辆。其中,汽车(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137054496辆,摩托车98099792辆,挂车1860915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5477193辆,其他机动车25063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为273764505人,其中汽车驾人213074847人。

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

5、中国的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真的是因为产能过剩吗?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几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然而繁荣背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酝酿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2015年3月,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预测,2011-2018年期间,2012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会达到最高点,占28.5%。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为15%,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成为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其实,早在2010年9月的天津泰达国际汽车论坛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警告说,在地方政府推动以及汽车厂家对市场前景过分乐观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虽然汽车市场整体回稳的迹象愈发明显,但产能存在过剩也毫无疑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经过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我国汽车产业虽已进入平稳期,但产能增速并未放缓。在前期产能释放过快的影响下,市场对产品的消化已不像以往那样迅速,出现产能过剩也是必然。

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参差不齐。目前中国国内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但87%的销售额来自排名前十的汽车厂商,另有超过100家地方小型汽车生产商抢夺其余13%的市场销售份额,这部分小型厂家的生产和盈利能力低下,落后的技术使其产品多数集中在低端市场,市场销售量极低。

相比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车企消化产能的最优选择是提升品牌力和销量。而提升产能利用率需要相关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结合市场整体销量预测和自身竞争力份额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产能,其是重要的一点。

6、2007中国汽车的总销售量

07 的还没有出来结果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04.66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15.25%和14.23%。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销售的380多万辆轿车中,大约80%由私人购买,私人消费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7-01-19/1055246075.shtml)

**2006年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轿车269.0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7.66%。上海通用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奇瑞汽车由去年的第七位升至第四位。

2006年轿车企业销量排名
企业名称 销量(单位:万辆)
1、上海通用 36.54
2、一汽大众 34.12
3、上海大众 34.06
4、奇瑞 27.24
5、北京现代 26.18
6、广州本田 22.43
7、一汽丰田 21.04
8、吉利 20.43
9、神龙 20.13
10、东风日产19.89
(http://www.eeo.com.cn/instry/automobiles/2007/01/12/284.html)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统计数据称,2007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工业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呈高速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达127.54亿元,同比增长69.9%。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15家企业实现盈利,仅有昌河一家公司处于亏损。据2007年一季度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出指标呈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8.03亿元,同比增长36.61%。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吉利集团,同比增长达到194.16%。重汽集团、华晨集团、广州集团、一汽集团、东南公司和奇瑞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呈高速增长,分别为87.02%、79.13%、76.13%、62.73%、55.45%和53.65%;江淮集团、上汽集团和东风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也较快,分别为27.68%、25.47%和19.24%。但哈飞集团和昌河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60%和1.07%。以吉利集团、重汽集团和奇瑞公司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表现突出,利润增长率同比分别达到2891.62%、545.14%和410.68%。不过,在华晨集团、南汽集团和东南公司实现扭亏的同时,昌河公司仍为亏损,但3月份亏损额比1~2月份有所减少。 一季度重点汽车企业利润127.54亿元 同比增七成。
参考资料:http://rss.ieche.com/1/bdnews.xml

7、中国汽车每年的销售量是多少

今年1月,车市热销,被小心翼翼地称之为“触底反弹”;2月,车市继续增长,被保守地称之为“政策效应”;3月,车市依然火爆,还是被谨慎地称之为“小阳春”;4月,销售数据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早就立夏了,艳阳高照,哪儿还是什么‘小阳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继3月创下111万辆的单月汽车销售记录后,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创下新的记录:生产115.68万辆,环比增长5.61%;销售115.31万辆,环比增长3.91%。其中,乘用车销售83.10万辆,同比增长37.37%,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销售汽车383.19万辆,同比增长9.43%。其中,乘用车销售282.67万辆,同比增长15.09%,较一季度增幅扩大7个百分点。

鉴于市场的良好表现,中汽协将2009年汽车销量预期调整为1020万辆,同比增长8%。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董扬表示,要实现今年增长8%的目标还有困难,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出台政策,对“销量不好”的商用车同样实行购置税减免政策。此前,中汽协对今年汽车市场的预测是“增幅在3%~5%左右”。

与数据遥相呼应的是,全国汽车市场缺货严重,“断货潮”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热销车型根本提不到货,而且促销活动明显减少,价格回调现象比较明显。面对消费者的抱怨,汽车厂家也一肚子苦水,工厂加班加点在生产,生产线已经超负荷运转,还是无法应付汹涌而来的订单。真是“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实在变化太快!”

如果说,中国车商也苦恼,肯定会被外国厂家看作是“无病呻吟”。统计显示,4月美国新车销量不到82万辆,同比下滑34.4%。由于经济萧条导致个人消费缩减,美国整体汽车市场已连续18个月同比减少,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超过30%。另一个主要市场日本,4月份汽车销量(包括0.66升微型车)为28.4万辆,同比下滑23%,创下41年来最低纪录。汽车实际销量连续9个月同比减少,并且降幅连续7个月达到两位数,日本政府出台的旧车置换新车优惠以及环保车购买优惠措施并未奏效。

另外,欧洲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法国CCFA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法国4月新车注册同比下滑7%;意大利基础设施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4月新车注册数为188406辆,下降7.5%;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联盟Anfac表示,西班牙4月新车注册量为67215辆,下滑46%,因消费者支出缩减,西班牙汽车销售一直领跌西欧车市;加拿大也被美国“传染”,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用“冰与火”来形容中国车市与全球市场实在再恰当不过。就连本田专务董事兼中国本部长兵后笃芳也表示,全球汽车业新兴的“金砖四国”中,巴西市场处于停顿状态,印度不见增长,俄罗斯更加惨淡,“只有中国市场在引领全球汽车业”。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整体回暖,即便是目前这个“五一”之后的传统淡季,汽车市场也显示出“淡季不淡”的态势,“平稳”应是5月车市的主旋律。

“中国汽车消费者有需求,有购买能力,最重要的是信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从税收、财政等方面推出扶持车市政策,特别是国家发出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明确信号,对国内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8、那位朋友可以告诉我2000年-2008年中国汽车企业每一年的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

区域 生产汽车 其中轿车
万辆 同比(%) 万辆 同比(%)
北京 70.70 3.5% 20.30 -24.9%
上海 82.11 25.8% 81.15 25.9%
广东 78.90 41.9% 78.34 42.7%
浙江 23.88 26.1% 17.54 15.3%
重庆 70.80 36.2% 41.80 58.9%
吉林 82.30 31.2% 57.82 42.9%
湖北 77.37 27.7% 33.32 9.4%
福建 8.65 18.3% 4.00 16.3%
江苏 26.90 -4.0% 12.50 -14.2%
江西 22.20 -5.2% 6.60 1.3%
安徽 65.90 18.2%
河南 7.15 46.4%
黑龙江 26.30 -11.2%
湖南 13.23 30.8%

数据来源:全国各省市2007年年度统计公报中国历年汽车生产量统计

年份 汽车合计 其中轿车 载重汽车 摩托车
1955 61 -- 61 --
1956 1654 -- 261 --
1957 7904 -- 6228 --
1958 16000 57 12865 167
1959 19601 101 13613 296
1960 22574 98 17148 515
1961 3589 5 2746 314
1962 9740 11 7797 918
1963 20579 11 16738 1383
1964 28062 100 20755 2540
1965 40542 133 26538 5119
1966 55861 302 34199 3329
1967 20381 144 10696 3131
1968 25100 279 11976 4025
1969 53100 163 30416 4989
1970 87166 196 47101 7210
1971 111022 562 58068 7573
1972 108227 661 60493 7084
1973 116193 1130 64383 10195
1974 104771 1508 56948 11647
1975 139800 1819 77606 13140
1976 135200 2611 74539 13881
1977 125400 2330 75920 17373
1978 149062 2640 96103 21900
1979 185700 4152 119501 26506
1980 222288 5418 135532 49234
1981 175645 3428 108261 134859
1982 196304 4030 121789 213746
1983 239886 6046 137100 287152
1984 316367 5207 179846 528301
1985 443377 5207 236934 1045062
1986 372753 12297 218863 635127
1987 472538 20865 299356 734457
1988 646951 36789 364000 1171368
1989 586936 35450 342835 1031721
1990 509242 42409 269098 965768
1991 708820 81055 361310 1317345
1992 1061721 162725 460274 1982187
1993 1296778 229697 623184 335148
1994 1353368 250333 841362 5227021
1995 1452697 325461 800093 783613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单位:辆

9、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汽车的发展一定是行业多元化,模块专业化,即是跨界又是聚焦,像新能源汽车,之前做得好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里不一定能做得好。原来的4S店模式百花齐放,现在维有6S店才能更适合发展但不仅仅只多了2S,正好相反,每个领域模块反而要更加专注和更好的服务。

10、2006中国汽车的总销售量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04.66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15.25%和14.23%。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销售的380多万辆轿车中,大约80%由私人购买,私人消费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7-01-19/1055246075.shtml)

**2006年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轿车269.0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7.66%。上海通用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奇瑞汽车由去年的第七位升至第四位。

2006年轿车企业销量排名
企业名称 销量(单位:万辆)
1、上海通用 36.54
2、一汽大众 34.12
3、上海大众 34.06
4、奇瑞 27.24
5、北京现代 26.18
6、广州本田 22.43
7、一汽丰田 21.04
8、吉利 20.43
9、神龙 20.13
10、东风日产19.89
(http://www.eeo.com.cn/instry/automobiles/2007/01/12/284.html)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统计数据称,2007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工业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呈高速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达127.54亿元,同比增长69.9%。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15家企业实现盈利,仅有昌河一家公司处于亏损。据2007年一季度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出指标呈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8.03亿元,同比增长36.61%。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吉利集团,同比增长达到194.16%。重汽集团、华晨集团、广州集团、一汽集团、东南公司和奇瑞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呈高速增长,分别为87.02%、79.13%、76.13%、62.73%、55.45%和53.65%;江淮集团、上汽集团和东风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也较快,分别为27.68%、25.47%和19.24%。但哈飞集团和昌河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60%和1.07%。以吉利集团、重汽集团和奇瑞公司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表现突出,利润增长率同比分别达到2891.62%、545.14%和410.68%。不过,在华晨集团、南汽集团和东南公司实现扭亏的同时,昌河公司仍为亏损,但3月份亏损额比1~2月份有所减少。 一季度重点汽车企业利润127.54亿元 同比增七成。


与中国汽车需求量和销售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