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的产品定价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定价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单纯从工程、市场、财务等任何一个维度去诠释,都是脱离实际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必须要非常严肃、审慎的考虑,以确保公司投资数十亿打造的新车,不是一个输光底裤的黑洞。
1、 产品概念-目标客户
每一个汽车产品,在早期规划的阶段,尽管离上市可能还有5年之久,就已经有了明确的产品概念,并且会描绘目标客户的样子和使用形态。 通俗的说,就是“造一台什么样的车,卖给什么样的人,以便他可以怎样的使用”。
2、 市场竞争
首先,当你确定了产品概念和目标客户,这款车未来的潜在对手也就不难预估了。
比如说,当本田想要把海外的飞度(参数|图片)带进国内,瞄准城市里的年轻白领阶层,就注定了这款车将要和大众Polo(参数|图片),丰田Yaris(参数|图片),以及铃木Swift(参数|图片)竞争。经过一番分析,本田很容易发现,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Polo将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且综合品牌影响力、产品知名度、产品性能、市场传播能力、销售渠道覆盖等多个方面来看,飞度还是略逊色一筹,于是本田的市场营销部门,决定提议,在产品定价上,以低于Polo 5%的策略进行定价。
3、项目收益
所有的企业做生意都要赚钱。造车当然不例外。 还是拿飞度的例子,既然产品概念是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入门车型,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部门会很快对标Polo和Yaris,开展大量到工作。
4、资方意志
供应链负责降低采购成本。 ——产品部门优化产品细节,去掉不必要的功能。 ——研发则降低不必要的工艺。 各个部门领旨以后,做了如下的变更(当然是虚构): 供应链像中央巡视组约谈地方国企一样,约谈了几家供应商,要求进一步降低价格,为了双方的友谊和长远合作。平均帮助每台车节约了300元。 产品部门经过深思熟虑,把全尺寸备胎取消了,改为简易补胎工具,同时中配以下,取消了倒车雷达。平均帮助每台车节约了300元。
研发部门经过深思熟虑,把中控面板上面的覆盖面,从软质塑料改成了硬质塑料工艺,取消车外门把手的镀铬处理。平均帮助每台车节约了300元。 资本、工程、营销、客户,各个方面力量的博弈,最终达成了妥协。 这种妥协,不是产品定价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也是希望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说明在一家庞大的汽车公司,新品定价的大致过程。实际上,还要复杂很多,比如市场调研的结果也会对于定价有影响。
2、影响汽车定价因素有哪些?请正反举例说明
第一、零配件价格。
汽车是一个由千万个大小不一的零件组装而成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钢材、塑料、螺丝等等,而这些配件的价格决定了其制造成本的高低。十几年前,大众桑塔纳售价高达二十万,可那时候的钢材相比现在是不是很便宜,更不要说其他零部件,当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依然是非常昂贵的。发展到现在,钢材、塑料等价格早已水涨船高,但是桑塔纳售价却不到10万,这里边体现出的问题就是用料缩水、配置缩水,这种价格上的滑坡是以牺牲品质换来的。如果还是按照早前的制造水准,恐怕不会太便宜。
第二、经济形势。
自从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低迷,消费水平大幅度下降,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同程度缩水,直接导致了各个行业的萧条,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汽车。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罕见的低潮期,令众多品牌措手不及,而更多的是采取降价或者增配不加价的策略来维系局面。而反观2019年一季度,在车市寒潮并未有丝毫衰减的大环境下,国内市场却正在逐步回暖,比如韩系价格战策略的成功,BBA等巨头销售势头由低转高等等,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汽车消费正在逐步回归理性与正轨。未来,汽车价格不会降低,但是性价比肯定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动力更强、配置更全的车型。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厂家会采用低成本的零部件,比如美系别克、雪佛兰弃用自吸发动机,转而采用1.0T/1.3T等小排量三缸发动机,这种措施是可以降低汽车成本的,价格肯定会降低,但也是以牺牲品质为基础的。
第三、营销费用。
除去零部件成本、经济形势的影响,还有营销费用。在一款车售价当中,宣传营销费用占比相当大,这从很多品牌广告费中就可以体会到。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广告宣传费用对于车企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随着人工、技术成本的提高,营销费用肯定也会不断的提高,细分到每一台车上,就是营销成本。这一方面制约着汽车价格的走势。未来,任何产品的营销费用都不会降低,只能是越来越高。举个例子,一年一度的春晚,零点广告费多少钱?大家可以搜索看看。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高!
最后,决定汽车价格的因素太多了,我仅仅列举了三个方面。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价格走低,制造成本肯定不会降低,现如今丰田、大众都在开发全新平台,以控制节约制造成本,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看不到的简配,所以价格并不是反应车辆品质的唯一途径。如果大幅度降价,势必带来严重的品质下滑,而这是市场与消费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3、说明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1、生产工艺、工人素质的改进,减少成本
2、品牌的日渐成熟和知名度,减少营销推广成本
3、产量的增加,模具设备等开发成本均摊减少
4、产量增加,采购成本减少
5、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减低利润从而降低价格
6、客户与企业的信息越来越对称,使得企业高价难度增加
7、客户消费越来越理性,比价比质活动增加,使得价格透明度增加
8、各种金融手段、保险等增加企业额外利润,企业愿意薄利多销从而增加诸如此类的附加利润
9、等等
4、汽车经销商的报价范围幅度为什么很大呢?
厂家公布价格是全国统一的,是不会有地区差异的,商家报价出现报价波动主要是1,因自身库存及经营压力,低价走车,2,为了引起关注故意报低价,吸引大家去看车询价,如果你看清楚了第一条就应该知道,想买便宜车只有一家一家自己亲自去了解,而且一定要让商家了解你是马上要定车的真实客户,你去看一看他停车场里的车多不多,是几月份的车,就有底气提条件了
5、汽车价格呈下降的趋势对汽车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降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加大,在2季度价格较为平稳后,3季度受供给增加、淡季降价促销等因素影响,再次出现下降。小排量、经济型轿车降幅较大。商用车也呈震荡走低态势,但商用货车,特别是重型载货汽车均呈上涨态势。
据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1至9月份国产汽车价格累计比去年末下降3.15%,月均降幅为0.35%。乘用车价格以降为主,月环比连续九月走低。前三季度乘用车价格持续下降,至9月份环比累计比去年末下降4.07%。商用车受货车价格涨跌变化影响,价格呈震荡走低态势。今年商用车至9月份环比累计比去年末下降2.24%。
细分行业不同种类车型价格涨跌变化差异明显。其中基本型、运动型乘用车价格降幅较大,分别比去年末下降6.61%和5.16%。基本型乘用车监测品种中,多数品种降幅在4%以内,个别车型最大降幅接近20%。微型客车受需求上升及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价格比去年末上涨6.65%。
商用客车价格也以降为主,至9月份环比累计比去年末下降5.25%,轻型、大型客车价格分别比去年末下降4.97%和5.32%。商用货车受需求稳定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涨多跌少,除3月、7月、9月份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57%、0.63%和0.49%外,其余各月均呈上涨态势。至9月份价格比去年末上涨3.12%,轻型、中型、重型货车价格分别比去年末上涨1.03%、1.35%和4.79%。
与价格下跌相对应的是汽车产销量增长和产销差异的扩大。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到9月,全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各类汽车产销651.16万辆和643.53万辆,同比增长23.22%和24.47%,产销率98.8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21.74%和23.88%,产销率98.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同比增长27%和26%,但随着产销量的提高,产销率同比微跌0.86个百分点。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认为,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走弱是造成汽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1-8月份,全国汽车累计产销575万辆和568万辆,汽车总产量大于总销量7万辆,1-9月,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汽车总产量大于总销量7.63万辆,产销差异再次扩大。从目前看,市场供大于求格局不会马上改变,价格将随产能的逐步释放不断走低。
此外,随着产能扩大
新车上市频率加快,进一步加剧新老车型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国产化率较高,价格咬合紧密的中档、中高档基本型乘用车市场将面临较大降价压力。同时,临近年底季节性降价因素也对汽车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对2007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发布公告,也可以看出目前汽车行业细分车型的发展状况。比如以微型、经济型轿车为主导的一汽夏利(3.50,-0.09,-2.51%)(000927)发布的是业绩预警公告,而重型汽车为主导的中国重汽(11.15,0.03,0.27%)(000951)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
6、分析说明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分析说明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竞争大了,车产量多了。需求大了。
7、汽车的价格波动怎么那么大啊?
您好!
汽车属于大宗商品,所以价格变动与市场需求有着必然的关联,目前国内市场的不景气造成车价波动很正常,经销商和车厂都希望完成年前制定的销售任务和生产计划,在政策的调整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手段和方法!
爱车指南智囊团回答,希望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有需要您可以到我百度空间看一下我们的推荐。
8、为何普通人对于汽车价格的变动更加敏感?
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家庭还没有汽车,所以大家都是准车主,都准备买车,所以当你想买一样商品的时候,你必然会关注他的价格。
同上,大家对于汽车的价格变动才敏感。
9、市场价格波动大,是什么突出的特征?
经典认为,在理想条件下,尽管交换价格经常偏离价值(或均衡价格),但从长期看,交换价格等于价值(或均衡价格),这不是真的。一般都认为这是经典假设太脱离实际,但我认为完全竞争、供求平衡等是理论必备的条件,因为理论尤其是价值理论的主要任务在于指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价格是什么。但是经典假设技木不变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生产率的变化或多或少得以技术的变化为前提。当假定技术不变时,实际是假定均衡价格不变,这是绝对静态分析,没法颇析“价格运动”这四个字,于是为了颇析“价格运动”这四个字又不得不假设技术变了,于是又引进曲线平移、替代产品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