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总销售额,产值是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00年之后,我国汽车产业就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全国生产的汽车是14万辆,其中轿车只有2650辆,汽车生产总值约60亿元。而2008年全国生产汽车936万辆,其中轿车530万辆,总产值超过万亿元。从2000年的产销200万辆到2008年产销突破九千万辆,八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销均增加了727万辆,平均年增幅接近百万。
从国际上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的产销量连年上升,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份额只占世界的3.5‰,2000年占世界份额的3.5%,08年中国汽车全世界份额的1/7,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而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三大摇摇欲坠,美国的汽车市场也因此受到重创。09年1月,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2008年广告费用:
近几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年轻化,我国汽车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需求增长快速。2007年更是以880万辆的总销量,顺理成章地超越了日本,同时也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地区的第二大汽车市场。2008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自然灾害、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车市遭遇诸多变化因素,但是汽车产销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势态。从技术层面来看,2008年汽车技术主打节能环保、娱乐时尚、安全健康,成为今年众多汽车厂商广告宣传的主题。随着各国车系的进驻和国内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格局日益多元化,竞争更加完全。
慧聪研究媒体监测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投放平面广告约67亿元,其中乘用车平面广告费用约为62亿,占汽车行业平面广告总费用的92.6%,商用车广告仅占7.4%。乘用车广告中近3/4的广告是轿车广告,越野车广告也占了一成多的市场份额;商用车中则以客车和货车为主,二者占了商用车广告的八成多
2、中国汽车每年的销售量是多少
今年1月,车市热销,被小心翼翼地称之为“触底反弹”;2月,车市继续增长,被保守地称之为“政策效应”;3月,车市依然火爆,还是被谨慎地称之为“小阳春”;4月,销售数据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早就立夏了,艳阳高照,哪儿还是什么‘小阳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继3月创下111万辆的单月汽车销售记录后,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创下新的记录:生产115.68万辆,环比增长5.61%;销售115.31万辆,环比增长3.91%。其中,乘用车销售83.10万辆,同比增长37.37%,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销售汽车383.19万辆,同比增长9.43%。其中,乘用车销售282.67万辆,同比增长15.09%,较一季度增幅扩大7个百分点。
鉴于市场的良好表现,中汽协将2009年汽车销量预期调整为1020万辆,同比增长8%。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董扬表示,要实现今年增长8%的目标还有困难,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出台政策,对“销量不好”的商用车同样实行购置税减免政策。此前,中汽协对今年汽车市场的预测是“增幅在3%~5%左右”。
与数据遥相呼应的是,全国汽车市场缺货严重,“断货潮”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热销车型根本提不到货,而且促销活动明显减少,价格回调现象比较明显。面对消费者的抱怨,汽车厂家也一肚子苦水,工厂加班加点在生产,生产线已经超负荷运转,还是无法应付汹涌而来的订单。真是“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实在变化太快!”
如果说,中国车商也苦恼,肯定会被外国厂家看作是“无病呻吟”。统计显示,4月美国新车销量不到82万辆,同比下滑34.4%。由于经济萧条导致个人消费缩减,美国整体汽车市场已连续18个月同比减少,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超过30%。另一个主要市场日本,4月份汽车销量(包括0.66升微型车)为28.4万辆,同比下滑23%,创下41年来最低纪录。汽车实际销量连续9个月同比减少,并且降幅连续7个月达到两位数,日本政府出台的旧车置换新车优惠以及环保车购买优惠措施并未奏效。
另外,欧洲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法国CCFA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法国4月新车注册同比下滑7%;意大利基础设施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4月新车注册数为188406辆,下降7.5%;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联盟Anfac表示,西班牙4月新车注册量为67215辆,下滑46%,因消费者支出缩减,西班牙汽车销售一直领跌西欧车市;加拿大也被美国“传染”,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用“冰与火”来形容中国车市与全球市场实在再恰当不过。就连本田专务董事兼中国本部长兵后笃芳也表示,全球汽车业新兴的“金砖四国”中,巴西市场处于停顿状态,印度不见增长,俄罗斯更加惨淡,“只有中国市场在引领全球汽车业”。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整体回暖,即便是目前这个“五一”之后的传统淡季,汽车市场也显示出“淡季不淡”的态势,“平稳”应是5月车市的主旋律。
“中国汽车消费者有需求,有购买能力,最重要的是信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从税收、财政等方面推出扶持车市政策,特别是国家发出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明确信号,对国内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3、连亏五年团队又被解散的腾势汽车,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
这几年,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日益加大,各路牛鬼蛇神都涌入了这个行业当中,像拜腾,小鹏等一大批之前闻所未闻的新企业纷纷涌现,好不风光。而相比它们,几年前正儿八经由国内新能源一霸比亚迪和德国老牌汽车汽车戴姆勒合资成立的DENZA 腾势自诞生以来的存在感却低得令人发指,几乎无人问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探讨一下吧。
作为比亚迪旗下的一个品牌,腾势在电池方面的技术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百公里耗电量将由现款的17.4kWh/100km降至15.9kWh/100km,据官方称,这一系列改进这使得新车的综合最大续航里程提升至500km。
但是,尽管技术超前,背景深厚,翻看前几年的腾势的销售数据,你会发现其销量真的堪称惨不忍睹:2016 年腾势汽车全年实际完成销售仅 2287 辆,相比 6000 辆的目标连一半都没有达到,目标完成率仅为 38%,即使是2017 年这一情况也依旧没改善多少,头八个月腾势的总销量也仅有 1000 多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两家车企对这个品牌的态度上缺乏诚意。
而且补贴之后售价仍旧高达30-40万也实在是令人费解,所以通过数据来看销量也不会很高。
然而成立近九年的合资车企 ,仅上市了三款车型 ,车型如此单一 ,如何在目前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或许是腾势内部必然要提起的话题 。
在没有新车型面世时 ,腾势也只能继续强化品牌的知名度 ,早在前几年 ,腾势作为戴姆勒和比亚迪双方技术结晶的成果 ,在当时普遍续航里程在1、200公里的新能源车中 ,以超过350公里续航里程可以说是称霸其他国内企业 ,但是30余万的售价在当时也实属高昂 ,普通消费者几乎无力承受 。
而近几年由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 ,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已不是什么难事 ,腾势的竞争力再次下降 ,并且众多车企竞相抢占布局 ,腾势新车规划的迟缓已经使其错失发展的机会 。
以腾势汽车目前的境况 , ,在比亚迪和戴姆勒的“添油战术”下 ,腾势这个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的企业何时才能迎来止损尚且未知 。奔驰独立研发的EQ电动汽车上市在即 ,比亚迪“王朝”、“e”系列电动汽车销售火爆 ,双方对于腾势的关注度也不断下降 。按照戴姆勒和比亚迪所说不会放弃腾势汽车 ,或者只是想保留住腾势的一纸造车资质 。
当初占据一切有利地形的腾势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 ,8年之后的腾势 ,早已是新能源市场的落后者 ,在斗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 ,腾势显然十分乏力 ,曾经的冉冉新星 ,或许终将会迎来陨落的结局 。
4、2019中国车市成绩单:产销量纷纷下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
经历了一年的跌宕起伏,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成绩单。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而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在2019年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中汽协表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汽车行业利润率明显较低,车企压力非常大。
意料之中的下滑
2019年,各月连续出现负增长,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下半年逐步好转,其中12月当月销售略降0.1%,与同期基本持平。总的来看,2019年产销量降幅持续扩大,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负增长,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未来低速增长或是常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此外,中汽协还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简称ACI)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从此前“过冷”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比三季度增长2.46点,先行指数比上一季度降低0.73点。从四季度汽车产业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对此,中汽协表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中,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自主品牌份额不足四成
行业不景气,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3.9%跌至2018年的42.1%,2019年更是跌破了40%的市场红线,仅有39.2%的份额。
还记得上一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是2014年。
具体来看,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背后,是头部阵营的进一步分化。
从2019年的表现来看,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成功坐上了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头把交椅”;长城汽车全球销量超过106万辆,累计销售新车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长安汽车也一扫此前的低迷,2019年销量共计1759971辆,其中第四季度,自主板块产品销量回升,跌幅收窄。
阅历了市场隆冬的暴击以后,自主品牌不忘苦练内功,向汽车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筋骨“。
新能源也逃不过
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不过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装机量呈现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0.5GWh,占总装车量65.2%,同比累计增长2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
关于明年展望,中汽协表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同样预测的还有乘联会。不过乘联会相对乐观,预测明年汽车市场将微增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019年全年汽车总销量和总产量是多少,谁知道?或者
你九年全国汽车销量和总裁量是多少?谁知道大哥你就问一下这个汽车小亮公司的老总,他就应该知道。
6、我国每年汽车销售量以百分之几上升
20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有望实现40%的高速增长,这一数字既让人惊叹,又令人担忧。过高的增长速度会不会提前透支2010年的车市增量?渡过“盛夏”的2009之后,2010年的国内车市又将有怎样的词语来呈现?在2009年的广州车展中,来自不同汽车企业的高管都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众高管认为,2010年的国内车市仍将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太可能再次达到40%,而应该在20%左右。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态势长期内不会改变,每年增长10%~20%的态势可能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像09年接近40%的增长速度历年罕见。他预计,2010年中国车市的增长速度会在15%~20%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和健康的增长幅度”。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山田宪昭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增长速度至少会超过10%,有可能达到15%,市场规模最少应由150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不过,汽车市场瞬息万变,相关政策的变动,经济环境的改变都有可能对汽车市场产生“蝴蝶效应”,所以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增速究竟能到百分之几,这一悬念不到最后一刻恐难解晓。
7、全球近十年的汽车产量的具体数值
2002年韩国生产汽车314.8万辆,不敌中国(325.1万辆),排世界第6位2003年全国汽车产量为444.37万辆2004年中国汽车总产量495万辆2005年中国汽车计划目标为320万辆,其中轿车110万辆;而实际产量为570万辆,其中轿车277万辆2006年上半年我国生产汽车388.64万辆,全年产量高达728万辆。 2007年汽车产销888.24万辆2008年我国生产汽车934.5万辆
目前全国出租车数量大约有100万辆左右,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出租车属于公司,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车都是个人所有。七扣八扣,真正作为消费品的私人小汽车不过600多万辆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的汽车需求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的汽车需求量为640万台,预计2008年将接近1500万台,相当于目前全球汽车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 几天前,日本时事社的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报道,文中写道:“中国1200万辆私人轿车”如何如何。之前,不少国内和海外的中文媒体也称“中国的私家车超过千万辆”。 但是也有国内权威部门称我国的私人轿车只有区区数百万辆。中国的私人轿车到底有多少,仿佛成了一个谜。 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可是如果连到底有多少轿车已经进入家庭这样的家底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去引导汽车消费?如何指导汽车厂家去生产和销售呢? 一年前,国内一家权威媒体发布了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题目是“中国私人汽车超过1000万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没有错,可是写稿的记者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混淆了私人汽车和私人轿车的区别。许多海外媒体在转载这篇稿件时,题目变成了“中国私家车超过1000万辆”。当时美联社和路透社的驻京记者就打电话询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1000万辆私家车是怎么算出来的? 其实,国家统计局所说的私人汽车,是指私人拥有的各类汽车,包括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其中至少一半左右车辆是用来运营的生产工具,而不是消费品。 私家车是港澳地区人士对纯粹用于消费的家庭汽车的称呼,既包括轿车、越野车,也包括多功能车。 在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的统计中,有一项是“XXXX年私人车辆拥有量”。私人汽车分为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两种。载客汽车再细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00多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219万辆。私人汽车中,373万辆是载货汽车,这些货车是百分之百的生产工具。846万辆私人客车中,50万辆是大中型客车,主要用于客运。小型客车保有量587万辆,微型客车209万辆,两者加起来总计796万辆。 对这两部分客车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微型客车中有一多半是小面,也就是面包车。这些小面绝大多数用于拉货或载客,属于生产工具的范畴。属于私人的小轿车(包括微型小轿车),还有一部分是私人拥有的出租车。目前全国出租车数量大约有100万辆左右,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出租车属于公司,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车都是个人所有。七扣八扣,真正作为消费品的私人小汽车不过600多万辆。 北京在全国是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2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148万辆,104万是私人小汽车(轿车、越野车)。按全市1450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近14个人、大约5个家庭拥有一辆私人轿车。位于长三角的江苏省,经济比较发达,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省会南京市平均每20个家庭才拥有一辆私人轿车。 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经济活跃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道路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也有过连续两年多的汽车“井喷”行情,但是要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003年底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20辆,与发达国家每千人600辆的水平相差甚远。作为消费品的私人轿车保有量更是少得可怜,全国平均200多人才有一辆。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普通百姓开始享受汽车文明。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今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500万辆,其中约一半是轿车。这将使中国汽车产量连续4年每年上一个百万级台阶。这一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前所未有。 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有专家预计:如果不出意外,我国汽车需求量将在2005年达到590万辆,超过德国,到2010年将超过1000万辆,2020年将有望达到1700万辆。与美国汽车消费市场规模相当。 难怪最近一家日本媒体对我国汽车市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能与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王国相匹敌的汽车市场,除了中国以外,今后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
8、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销售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
1月13日,中汽协发布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滑7.5%和8.2%。其中,2019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8.3万辆和265.8万辆,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滑0.1%。“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使得2019年第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