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二手货车,首先看外观,包含轮胎,打黄油处,车箱等。然后看发动机有没有漏油的症状,再把车发动,看排气管冒出来的烟是不是黑色的,如果是黑色的说明烧机油,要大修了。如果可能的话,开一小段路,看刹车系统是不是很好,看加油是不是顺畅,看灯光是不是完好。
2、买了新车之后发现是二次销售该怎么办
起诉,如果真的是二次销售,可以按车原价的三倍赔偿,但你是怎么确定的二次销售的呢?
3、失误还是欺诈?新车另有车主,4S店被指“二次销售”
花24万元购买的新车,竟然是“二次销售”的旧车?甚至开过发票、买过保险,有新车交付的维保记录?
说到“二次销售”,很多人都觉得非常陌生,或者说很多人总觉得类似的遭遇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这世上的事情偏偏是这样,越是不在意,就越容易发生。这不,近日江苏镇江的赵先生,就遇到了此类糟心事。
6月5日,家住镇江的赵先生向江苏交通广播网反映:自己于2016年1月9日在丹阳上汽大众正茂4S店花了24万元购买的大众途观四驱版新车,竟然是辆二手车。此前因为各项手续一直由4S店代办,所以一直没有发现端倪,直到去年12月赵先生自己去买保险,在保险公司的提醒下,他才意识到自己买到了所谓的“二次销售”新车。
经过查证赵先生了解到,这辆车早在2015年9月25日,就已经被一位侯姓女士买走,当时不仅开过发票,买过保险,就连新车交付的维保记录,都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已经出售了的车子是怎么摇身一变,又到了赵先生的手里呢?
原来,前任车主侯女士在2015年9月25日提车时反悔,希望换成两驱版的途观,但此时4S店已为该四驱版途观办理好了保险和发票。事后4S店又将这辆四驱版途观“视作”是新车继续销售,而这一切,都被4S店刻意隐瞒了起来。
得知真相后的赵先生向4S店讨要说法,却被销售经理以“车没上牌就是新车”为由,否认存在“二次销售”欺诈行为,同时只愿意赠送1次车辆保养。
其实,按法律规定来说,机动车销售发票即可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既然当初4S店已经与侯女士完成了一次销售行为,那么转而再次销售给赵先生,就理应是“二次销售”无疑,并且应当“退一赔三”补偿给赵先生。但是现实当中,诸如丹阳上汽大众正茂4S店这样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绝不是个例。
案例一
2014年底,施某以8万元在象山某4S店购买了一辆皮卡车,上牌过程中发现车辆合格证上盖有两个印章,加油行驶后里程总表数比分表数多了200多公里。调查后发现,该车已是二次出售,前买主是象山某企业,因变速箱有问题更换了同款车。施某质问交涉,4S店坚称“该车不退不换”。
案例二
2016年9月20日,曹女士在洛阳中豫4S店以23万元价格订购了一辆大众尚酷2015款2.0TSI豪华版轿车,并约定于2016年10月9日交车。上牌时经车管所检测发现,该车车架号被人用印泥和胶带拓过并留有残胶痕迹。原来,该车于2015年4月30日被开具过售车发票,并于2015年5月23日以“豫CZY370”的号牌在洛阳太平洋保险公司投保,同年6月2日保险终止。
然而这两个案例中的车主都还算幸运,曹女士在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第二年她便收到了4S店退还的购车款23万元,以及赔偿款69万元,并撤销了双方签订的《车辆定购合同》;而施某也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介入后,也收到了30万元的赔偿。相比之下,镇江赵先生的维权之路,可谓是遥遥无期……
“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我想买辆新车,你却卖给我一辆二手车”,从前看到这句话不禁发笑,如今想来却是只觉嘲讽。即便法律对“二次销售”规定了“退一赔三”的重罚,现实生活中仍屡禁不止。
归根结底还是4S店诚信缺失,蔑视商业规则。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也应当提高鉴别能力,货比三家,并做好时刻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如何鉴定二次销售车?
?
5、关于汽车二次销售的问题
向二级经销商问明白,是否存在返销的情况,因为有些向二级经销商向一级购买后再卖给你,这也是产生二次销售的情形。
6、如何区分手机是不是二次销售?
你好,所谓的二次销售,就是翻新机。
一般普通人很难分辨,因为从外观上看,都是新机器。
你可以拿到手机店给做一个检测就好了,能快速知道。
7、汽车二次销售一般都是怎样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附什么?事后的折旧年限又如何确定?
您好,二次销售汽车应该按照售价来确认收入,而且要看您单位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即原来汽车的用途是什么,一般原始凭证就是附银行进帐单、收据以及发票。事后的折旧年限按照购入汽车的成本扣除预计净残值后按照估计使用寿命来确定,这个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没事啦~
8、笔记本电脑如何辨别是否二次销售?
除了苹果手机 电脑能查是否第一手,其它品牌都没拿功能,一般品牌只能按照鲁大师,查看硬盘使用时间,新的使用时间一般在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