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2019中国汽车销售分析

2019中国汽车销售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8 17:30:07

1、《2019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发布

近日,凯睿赛驰咨询正式发布了《2019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接受调研的对象来自于车质网收集的实名客诉用户。据了解,此次调研涉及18个细分市场,53个品牌共128款车型,基本涵盖了2019年上半年主要在售车型。

投诉率最高集中在哪里?

据这份报告统计,在2019年,行业排名TOP20的质量问题中,“变速箱异响”、“换挡顿挫”和“车内异味”排名前三。动态问题多于静态问题,感知类问题数量大幅领先于故障类。

 买车时关注度排名

除了这份报告外,在另一份《2019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产品性能篇》中,该机构从造型、实用性、驾驶性、舒适性、配置五个维度12个项目出发,分析了用户的售前关注度,并对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油耗及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满意度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

2019年,消费者在购车时对产品不同维度性能表现的关注度差异较大。其中,灯光、空调、人机交互等六个项目的关注度不到2%,而外观、油耗、动力及驾驶的关注度排名前三。

不同级别、车型的用户关注点存在显著差异。

调研过程中,随着受访者常住地所在城市级别的下探,实用性受关注度呈升高趋势,而驾驶性能受关注度呈下降趋势。

燃油车的燃油经济性水平和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表现均未达到用户预期。

本次调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市场产量同比约下滑250万辆,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工业制造的影响也在加大,全体系正常运转仍需时日。

而对于整车企业来说,走出困境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是研究未来市场的变化,以掌握更多产品竞争力。这其中在汽车消费领域,用户对品牌、质量、安全等方面必将会提出各种新要求、新体验,而这些变化并非全由疫情变化导致,其势能实际上从市场下滑、行业结构性过剩的2019年就已经在酝酿发展、积累演化。

 附:此次128款研究车型(2019年上半年在售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解析2019年度国内汽车市场——日系车型成最大赢家

2019对于车市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换购和增购已然成为主旋律,这也导致大家在购车时的冲动消费越来越少,精打细算,货比三家是目前消费者购车水平提升的标志。

既然有了选择,自然就有了取舍,在总体车市不景气的年景之下,日系车是如何做到逆市增长的?

日系车总销量逆市增长7.9%

先看2019年总体市场表现,美系车总销量下降25.67%,韩系车下降8.45%,中国品牌下降15.8%,法系车降幅则继续扩大,已至54.5%。也有升的:德系车总销量同比增长5.83%,日系同比增长7.94%。

很显然做到逆市增长的除了日系车就只有德系品牌了,但是如果我们把根深蒂固的德系豪华品牌摘除来看(BBA等德系豪华品牌增长9.33%),日系品牌的销量增幅会远高于德系,所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日系车可以说是2019年国内车市的最大赢家。

紧凑级轿车市场的“王者”

在日系车刚刚进驻国内市场的时候,最为大家熟悉的便是“日系三杰”(雅阁、凯美瑞和天籁),那时日系品牌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在中型车,尤其是中级轿车更是日系品牌在中国最大的细分市场。

但自2008年开始,其销量占比日益萎缩,尽管2017年开始小幅回升,但在规模体量和份额上已与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无法相比。总体看,日系车的结构策略演变可以总结为:快速扩大紧凑型SUV和小型SUV市场,保持并扩大紧凑型轿车体量,中型轿车和小型轿车的份额被相对压缩,退出微型轿车市场(铃木退市)。

从结果来看,此战略布局成功的把日系车推向又一个辉煌,紧凑型轿车是日系在中国市场最大的销售品类,2019年前十一个月累计上险销量150.5万辆,在所有日系乘用车中的占比超过1/3;其次是紧凑型SUV,累计上险销售90.4万辆,占20.7%。

日系品牌围攻“光明顶”

就车型来看,在日系紧凑级轿车市场以轩逸销量为最高,其次是卡罗拉,这两款车的累计销量均超过30万辆。轩逸在年度紧凑型轿车车型销量总排行榜上位于第二,比冠军朗逸少3.4万辆。但是,轩逸今年同比增长14.32%,高于朗逸9.28%的增幅。卡罗拉在年度紧凑型轿车榜上排在第三,累计同比增长7.62%;思域销量则同比增长18.35%,排在年度车型榜第七位。

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光明顶”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沦陷。由于中保研碰撞测试结果的公布,势必会导致大众丢失掉不少潜在客户,而日系品牌的测试结果除极个别车型外,均有不俗的表现,此次测试结果对“日系车铁皮薄”等无知言论做出了最好的回击。中美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也进一步提升了丰田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2019中国车市成绩单:产销量纷纷下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

经历了一年的跌宕起伏,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成绩单。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而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在2019年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中汽协表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汽车行业利润率明显较低,车企压力非常大。

意料之中的下滑

2019年,各月连续出现负增长,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下半年逐步好转,其中12月当月销售略降0.1%,与同期基本持平。总的来看,2019年产销量降幅持续扩大,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负增长,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未来低速增长或是常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此外,中汽协还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简称ACI)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从此前“过冷”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比三季度增长2.46点,先行指数比上一季度降低0.73点。从四季度汽车产业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对此,中汽协表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中,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自主品牌份额不足四成

行业不景气,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3.9%跌至2018年的42.1%,2019年更是跌破了40%的市场红线,仅有39.2%的份额。

还记得上一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是2014年。

具体来看,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背后,是头部阵营的进一步分化。

从2019年的表现来看,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成功坐上了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头把交椅”;长城汽车全球销量超过106万辆,累计销售新车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长安汽车也一扫此前的低迷,2019年销量共计1759971辆,其中第四季度,自主板块产品销量回升,跌幅收窄。

阅历了市场隆冬的暴击以后,自主品牌不忘苦练内功,向汽车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筋骨“。

新能源也逃不过

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不过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装机量呈现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0.5GWh,占总装车量65.2%,同比累计增长2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

关于明年展望,中汽协表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同样预测的还有乘联会。不过乘联会相对乐观,预测明年汽车市场将微增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2019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于汽车产业而言是曲折的一年。新车销量经过30年快速增长后,从2018年下半年始连续下滑,甚至出现首次全年负增长。汽车金融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除了汽车市场的萧条,汽车金融行业还面临着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未来的汽车金融是举步维艰还是另有蹊径?
经过大量桌面研究、企业拜访和专家访谈,形成《2019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本报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汽车金融定义,从宏观角度分析汽车金融的驱动因素,分析汽车金融市场情况;
第二部分探究零售汽车金融参与者的业务特点和优劣势,全面剖析金融科技在零售汽车金融行业的应用;
第三部分研究经销商汽车金融的相关情况,探讨经销商汽车金融的开展模式和金融科技应用情况;
第四部分根据汽车金融行业现状,分析汽车金融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预测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报告研究范围是狭义汽车金融,把狭义汽车金融分为零售汽车金融和经销商汽车金融,并从两方面分别描绘参与者现状,探讨汽车金融的金融科技应用情况,并以市场现状为引,尽可能发现目前汽车金融面临的挑战和即将出现的发展趋势。
行业概况
本报告研究范围是狭义汽车金融,指在汽车销售阶段为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零售汽车金融和经销商汽车金融。
中国的汽车金融行业发展至今20多年,经过萌芽、爆发、调整、振兴四个阶段之后,从2008年起已经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2016年市场规模首次过万亿,且仍在不断增长。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四个方面都有利好因素,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零售汽车金融
零售汽车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新车贷款、二手车贷款、售后回租和直租等,用以缓解消费者在获得汽车所有权或使用权时的资金压力。
零售汽车金融主要参与者有四类: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和融资租赁公司。四大参与者在主要产品模式、资金成本、贷款利率、信贷要求等方面各有不同。
零售汽车金融的科技应用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应用范围涵盖贷前、贷中、贷后整个汽车金融链条,形成闭环。 在贷前环节,金融科技主要用于优化贷款流程,并通过使用多样化大数据来优化风险模型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贷中环节,金融科技主要用于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提前进行违约风险预警;在贷后环节,金融科技主要用于优化逾期贷款催收方式,并收集汽车金融服务流程的信用信息用于下一轮服务征信,形成信用闭环。
经销商汽车金融
经销商汽车金融的主要产品包括主要包括新车和二手车库存融资、展示厅建设贷款、零配件贷款、维修设备贷款和其他汽车销售环节为经销商提供的金融服务等,以缓解经销商等汽车销售方短期现金流压力,辅助二次营销。
经销商汽车金融主要由三大参与者构成,分别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贷款场景,市场占有率最高,规模最大;互联网平台资金成本最高、资金断裂风险高,占据的份额最小,仅作为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补充。
经销商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的贷款流程、库存管理和风控。金融科技在经销商汽车金融的应用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人工智能实现了经销商贷款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数据在企业征信、反欺诈和信用评估方面得到全面应用;区块链优化了经销商汽车金融贷款流程,保证资金和信息的安全性。
挑战与趋势
汽车金融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竞争格局。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形势和产业的变化,目前汽车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往往与挑战并行,行业的瓶颈通常反而是企业脱颖而出的机会。基于桌面研究、企业拜访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总结出汽车金融在中国面临的六大挑战和七大发展趋势。

5、10个数字透析2019中国汽车销量喜与忧

受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汽车行业,2019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两年销量下跌。

重要事件回顾: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

2019年1-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产销降幅比1-11月继续呈小幅收窄,比上年分别扩大3.3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新能源方面,12月产销量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

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7.7万辆和8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8%和5.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4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2.9%和14.7%。

汽车企业库存方面,2019年汽车企业年初库存为115.9万辆,年末库存减少7.7万辆,降至108.2万辆,同比下滑6.6%。

关注焦点: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表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然而,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汽车行业,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承受了较大压力,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从未出现过的连续两年销量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政策介入、消费者关注增加以及移动出行行业影响,未来汽车产业如何发展,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K线解析:

接下来,汽车K线将通过10个关键数据来刻画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情况和环境,并对2020年进行基础的研判。

一、-0.1%——2019年12月销量同比增幅

2019年12月,中国汽车销量为265.8万辆,基本与2018年同期持平,同比微降0.1%,与11月相比,汽车销量延续了增长态势,环比增长8.2%,这让人看到整体汽车市场重拾增长的希望。

12月,双十二、圣诞节活动,以及部分地区车展,刺激消费者购车,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此外,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因而销量表现继11月后继续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K线点评:有些企业低调藏销量,有些企业让经销商不好过。

二、-8.2%——2019中国汽车销量降幅

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不过,从中汽协公布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2019年,汽车市场各月销量虽然仍呈现连续负增长,但下半年开始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累计增长率持续收窄。

不难发现,中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但总体压力依然较大。

K线点评:再创历史。

三、-4.3%——17家重点汽车企业2019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幅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17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达311175.8亿元,同比下滑5.3%,即减少1747.5亿元;营业收入达36301.8亿元,同比下滑4.3%,即减少1620.9亿元;利税总额达4735.7亿元,同比下滑16%,即减少901.2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1-11月,整个中国汽车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滑9.1%。

K线点评:经营压力大,营收反应最大。

四、-9.6%——乘用车销量增长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4和1.2个百分点。

汽车K线从中汽协公布的2006-2019年乘用车销量及增长率趋势图中发现,2019年乘用车销量增长率已经跌至2006年以来的谷底,进一步反应出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面临的压力。

K线点评:乘用车该好好减肥增肌。

五、-10.7%——轿车拖乘用车后腿

2019年,轿车累计销量达1030.8万辆,较2018年同期减少123.4万辆,同比下滑10.7%,高于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降幅2.5个百分点和乘用车销量降幅1.1个百分点。

尽管轿车销量拉低了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和乘用车销量,但其依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分别占比汽车总销量的40%,乘用车销量的48%。因此,轿车市场依旧是汽车厂商必争之地。

然而,中国自主品牌在轿车方面一直表现不佳,在中国轿车销量前十排名中,除吉利帝豪外,其余车型均为外资品牌车型。

显然,在轿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需努力。

K线点评:总量下降,但是强者恒强。

六、-6.3%——SUV销量增长率

2019年,SUV累计销量达935.3万辆,较2018年同期减少62.7万辆,同比下滑6.3%,低于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降幅1.9个百分点和乘用车销量降幅3.3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尽管SUV销量也出现下滑,但在轿车、SUV、MPV三大类型中的表现仍较为突出,且其市场占比已与轿车旗鼓相当,分别占比汽车总销量的36.3%,乘用车销量的43.6%。

不过,随着外资品牌SUV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愈加丰富,曾靠SUV红利成长起来的车企,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这也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质的提升,但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仍然与外资品牌存在差距,尤其是品牌影响力的建立,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年,SUV销量增长主要是因为德系车型SUV销量增长。

K线点评:中国品牌最受伤。

七、13.2万——2019乘用车库存减少数量

得益于汽车厂商对汽车市场的清醒认知,在春节传统销售旺季,车企并未盲目增加产能,因此,库存情况也有所改善。

其中,乘用车库存由年初的91.5万辆降至年末的78.3万辆,同比下滑14.4%,即库存减少13.2万辆。

库存的减少,对汽车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资源的损耗运用,同时也避免企业向经销商转嫁压力,有效减少经销商压力。对上市车企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K线点评:希望经销商也能感觉挺好。

八、-4%——2019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

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仍尚未成熟,对补贴依赖较大。

这也说明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技术先进性、可靠性、耐久性等重要指标上,没有达到消费者要求。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长期依赖政策扶持,让国家花钱买单,而是让消费者接受,主动交易消费。因此,新能源车企应该做的,是在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上苦下功夫,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而从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想要产销量上去,突破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完善商业化普及确为重中之重。

K线点评:靠补贴,好不了。潮水褪去,发现大家都在裸泳。 

九、39.2%——2019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840.7万辆,同比下滑15.8%,市场份额为39.2%,同比下滑2.9%。这也是除了2014年以来的38.4%后,中国乘用车品牌销量市占率的最低值。

根据数据,中国品牌轿车销量为204.6万辆,同比下滑15.2%,市场份额为19.9%,同比下降1.1%;中国品牌SUV销量为492万辆,同比下降15%,市场份额为52.6%,同比下滑5.4%;中国品牌MPV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市场份额为75.3%,同比下降1.3%。不难发现,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主要是因为SUV销量减少所致。

与此同时,德系、日系车型市场份额分别增长2.8%和2.5%至24.2%和21.3%,美系、韩系、法系车型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8.9%、4.7%和0.6%。

因此,乘用车销量的下滑,实际上是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以及包括美系、韩系、法系车型销量的大幅下滑,与之相反,德系和日系车型表现不仅是坚挺,而是以高歌猛进的势头抢占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在内的市场份额。

K线点评:中国汽车品牌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十、90.4%——TOP?10汽车集团占汽车销售总量比重

1-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不过,受汽车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尽管汽车销量向头部车企集中,但头部车企销量表现也难言乐观。

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除一汽集团、长城汽车、华晨集团和奇瑞销量同比出现增长之外,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6家企业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令人担忧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将对汽车产销规模较小的企业构成生存威胁,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例如,众泰汽车2019年销量仅为15.3万辆,较2018年减少10.2万辆,同比下滑40.1%,面临着较大的生存风险。

此外,虽然2019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降幅继续保持收窄态势,但市场总体回升缓慢,消费信心仍不足。2020年,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汽车市场或难有较大改善。这也将对上市车企、经销商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持续考验。

不过,随着企业与消费者对网联化以及移动出行的关注,也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K线点评:中国汽车品牌,最后能有10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下行压力大 轻卡成商用车市场主战场

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压力进一步扩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其中2019年乘用车12月销量221.3万辆,同比下降0.9%;全年累计销量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商用车12月销量44.5万辆,同比增长3.9%;2019年累计销量432.4万辆,同比下降1.1%。

与乘用车相比,2019年商用车市场整体表现偏好,从全年的商用车产销状况来看,货车产量略增,月销量呈现小幅增长趋势,在2019年商用车细分市场中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88.6万辆和385.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6%,销量同比下降3.5%。其中,重卡销量117.4万辆,同比增长2.3%;中型卡车销13.9万辆,同比下降21.5%。轻型卡车在今年的市场上表现不错,其销量为188.3万辆,同比下降0.6%;微型货车销65.3万辆,同比下降1.8%。

轻卡排名前十的车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的车企轻卡销量排名前三的车企分别为福田汽车、东风汽车、江铃汽车。轻卡月销量福田汽车为41828辆居首位,同比增长7.09%,排名第二的东风汽车轻卡销量为20080辆,同比增长30.36%,排名第三的企业为江铃汽车,销量为18725辆,销量同比下降16.99%。从12月的轻卡销量来分析,东风汽车的轻卡增速较快超过30%,在前十名轻卡销量排行榜中,江淮汽车是12月销量增速最快的车企,月销量达到15781辆,排名第五。

在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中,福田汽车销量364713辆,同比增长10.99%,排名居第一位,东风汽车全年销量195096辆,同比增长18.53%,排名第二位,排名第三位的是江淮汽车,全年销量192809辆,同比增长0.53%。从2019年全年销量来看,福田汽车整体表现平稳,并且全年销量突破36万辆,与排名第二的东风汽车、江淮汽车相比优势明显。

轻卡市场在今年表现如此抢眼,主要还受到我国汽车政策影响较大,此前的大吨小标以及排放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还将继续影响我国商用车市场,而轻卡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严峻,如何从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车企都值得深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2019年中国六大汽车集团占销量是多少?

2019年中国六大汽车集团占销量是72.6

8、影响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十大关键词

2019年即将过去,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2019年都是痛苦、焦虑、折腾并存的一年,是一个不算太美好的一年,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事情却在一定意义上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并推动车企更加尊重消费者,促进汽车消费文化更加健康。

今天,天涯君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2019年车市十大关键词:

淘汰

2019年的车市,可以说是寒风刺骨。乘联会数据显示,前11个月汽车累计销量1856.3万辆,同比下降7.9%。排名前15的车企有一半迎来了同比大幅下滑。即使是大众、本田、丰田、日产、吉利这些头部车企,也难以逃离销量带来的焦虑。如何化解焦虑,有的车企选择了打价格战,有的车企选择了产品向上,加快推出新车的节奏;有的车企则彻底被焦虑笼罩,无法走出,无力走出。

那些无力走出焦虑的车企,最终迈向了被淘汰的边缘,譬如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悦达起亚、华晨、华泰、众泰、力帆们。

实际上,无论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对汽车市场而言,有进有出才是健康的状态。而这些边缘化的车企要么是无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我行我素,跟市场脱节,典型的如法系;要么是把造车当一门生意,根本没有用心造好车,譬如华泰、华晨们。

这些车企的淘汰,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好事。

维权

315前夕,一篇《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被刷屏。

4月份,西安奔驰女车主薛某因发动机漏油多次协商退换车未果后,坐汽车引擎盖哭诉维权。

两个引发极大关注的事件结果却不尽相同,奥迪白血病事件最终不了了之,而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最后却获得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奔驰女车主个人得到了相应的赔偿,奔驰也出台了《服务公约》,取消了存在多年的金融服务费,并承诺绝不捆绑销售,强制消费。

虽然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不少4S店在变着法化解这一公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无论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事,至少,奔驰主动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监督4S店,真正做到客户至上了。

无论是奥迪白血病事件还是奔驰维权事件,都给消费者提了一个醒:权益是自己争取来的,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件,一定要合理合法维权。

ETC

ETC可能是今年朋友圈被刷屏最多的词之一。

本来,装 ETC是个好事,能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也有利于机动车的管理。但政策一旦走了样,变成强制性的,就是给车主添堵了。好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装ETC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严禁强制安装ETC,天津2名干部就因乱推动高速公路收费站只保留少量人工车道,造成大量没安装ETC的车辆拥堵而被免职。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也吸取在ETC事件上的教训,充分尊重民意。

不过天涯君不解的是,既然停车场都能够实现自动识别车牌交费,相关部门为什么不发挥大数据的优势,直接通过车牌识别来实现车辆高速交费,岂不更加便捷,更能节约物力人力?

前仆后继

很多专家预言,2019年会倒下去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事实也果然如此,那些曾经牛皮吹上天的新能源车企在2019年大都选择了沉默,有些则选择了悄悄倒下;实现交车的也活得非常艰难,蔚来、威马、小鹏,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至今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敢说自己已经活下来了。

但这依然阻挡不了后来者的脚步,恒大猛砸3000亿,青岛五道口入股奇瑞,都是看中新能源。

弯道超车已经被现实证明是个笑话,恒大们选择了换道超车,换道超车能成功吗?祝福这些胸怀梦想的伟大企业们,不要骗地方政府的钱就好。不过不是车企太牛,而是地方政府钱太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年最值得庆祝的就是那些老年代步车们、那些油改电的骗取补贴的新能源车逐渐退出市场,续航更高、性能更强、更有设计感、更值得买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

抱团

天太冷了,换团才能取暖。

车企同样如此。

2019年1月份,大众和福特结成战略联盟。10月31日,标致雪铁龙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正式宣布合并,12月23日,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而吉利和戴姆勒的合资,长城和宝马的合资,丰田和比亚迪的合资,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抱团,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取长补短,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这凛冽的寒冬。

不过对手变伙伴,如何确保双方都拿出最大的诚意,不把协议变成一纸空文,还将考验双方的智慧和诚意。

出海

6月份,可能是长城汽车史上最高光的时刻之一,其俄罗斯图拉工厂建成投产,首款全球车——哈弗F7也随之正式下线,同一天,中俄两国元首在哈弗F7上签名留念。在耕耘全球市场20年并小有成就之后,长城汽车将2019年定于“全球化战略元年”。

实际上,出海是所有自主品牌的梦想,长城、奇瑞、吉利甚至力帆、众泰们都已经征战海外市场多年。

希望越来越多的车企能“出海”,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远。

中保研

如果要评一个2019年最受汽车圈关注 的机构,非中保研莫属。先是神车思域在侧面撞击时竟然被撞断了B柱,后是帕萨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当中帕萨特的A柱直接发生了接近90度的断裂,安全气囊弹开之后还因为方向盘向右偏移严重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时间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有人说中保研成了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哪些车企在中国市场弄虚作假,忽悠消费者。有人说中保研背后有人操纵,别有用心。

无论真相如何,天涯君都希望中保研这种敢于揭露真相的机构再多来一些,提升车企的安全意识,让消费者开上安全性能更强的车。

打折

一则17万买凯迪拉克ATSL的消息让凯迪拉克成了群嘲的对象,不过,凯迪拉克好歹活了下来,而且销量稳居豪华品牌第二梯队的榜首。英菲尼迪、讴歌、DS、捷豹们则打成骨折也依然挽救不了销量。

在车市寒冬的大背景下,打折成了大部分车企求生的通用法宝,即使是宣称价格体系坚挺的奔驰在终端也有两万以上的优惠幅度。一些品牌甚至新车上市一个月终端 优惠就经有两万以上了。

天涯君不明白的是,这些车企为什么不直接 给出一个更有诚意的价格,而要忽悠第一批车主呢?

加价

12月份,雷克萨斯因存在价格垄断违法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罚了8761万元。

有的网友认为罚的好,因为雷克萨斯不仅没有像其他品牌一样打折,而且还要加价,提车还要等两个月以上;还有认为网友认为政府管的过宽,雷克萨斯能加价是一种市场行为,这充分说明雷克萨斯在定价时给出了足够的诚意,而且产品力足够强大,才能加价也有人买单。

实际上,市场监管总局的判罚说得很清楚,雷克萨斯被罚不是因为加价,而是因为其向经销商明确规定了车型的售价和折扣幅度。

所以,经销商是有定价权的。这也提醒消费者,买车之前,不妨多问几家经销商。

向上

蔚来李斌说:只有走主流高端市场,蔚来才有机会。

其实这句话适用于所有自主品牌车企,如果一直走价格战路线,走低端路线,自主品牌终将失去大部分市场份额。

欣慰的是,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在向中高端市场突破 ,领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属性,WEY也已经突破了30万辆,奇瑞则向中高端市场发起了第三轮攻击。更让人惊喜的是红旗,2019年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

只有向上,自主品牌才能走得稳健,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2019中国汽车销售分析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