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技术已经快成熟了,有不少人都想做这方面的生意,现在做的人少应该在方面的生意会越来越好,销售好不好还得看自己的能力。
2、新能源汽车销售会存在哪些考虑因素?
作为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顾问来说的话,首先应该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另外的话还要对车子的性能比如说续航里程、充电的寿命……车辆的保值率等因素。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具体的话,你可以去学习一些专业的汽车销售知识和一些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知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3、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前景怎么样
前景看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政府支持,市场火热,新能源汽车在我国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机遇期弥足可贵,挑战也不会少,不过随着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仍旧十足可观。
在政府的重点关注和政策指导下,2014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今年1到10月已经销售了10万辆。2014到2015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生产、销售了二十多万辆。
2015年年底,中国新能源车的累计销量将突破30万辆,和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销售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从发展势头来看,中国的发展势头还要高过美国,国内2015年新能源车的销量超过美国同期,到明年,中国或将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最多的国家。
现在看,2015年达到50万辆保有量还有差距,但是基本差不多。2020年达到200万辆销量是一个保守估计,只要到这个规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一定会到500万辆。
4、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少真正卖到了私人用户手中?
11月后,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幅仅剩下1.3%,全年销量预计在110万辆上下,距离2020年完成20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显然,在私人市场拓展阻力较大的情况下,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保住销量重要的手段。销量结构的悄然改变,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究竟是良药还是鸩毒?
如果按照2017年和2018年的惯例,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在下半年发力冲刺。但是2019年中补贴政策的大幅退坡,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在6月达到顶峰后陡然下滑,今年7-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31.88%。
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出现大幅下滑时,某些车型却走出了一条与整体趋势截然相反的路线,比如下半年持续增长的广汽新能源Aion S。但这恰恰是当下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渠道与结构改变的一个典型案例——新能源汽车究竟在卖给谁?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有多少?
这是一个从国家开始实行新能源汽车推广鼓励政策开始时,就在被不断讨论的话题。当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使用尚不成熟,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的初期,率先通过公务采购、出租等公共领域推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线。
在公共领域的示范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配套基础设施进步的刺激下,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逐渐提升。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18年,私人用户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占比达到72.9%。
但是,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幅下滑,以及几则车企高管的表态,再次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的问题推到了前台。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去除大客户、金融解决方案的部分,今年前9个月卖给真实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只有十几万辆。广州车展期间,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妨通过几个口径来进行判断。
根据保监会的交强险数据,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上险量为71.3万辆,其中37.1万辆上险量所有权为“个人”,占总量的52%。另外,除了19%的上险量所有权为“单位”外,还有29%为未知。
而在乘联会的数据中,今年1-11月纯电动乘用车非营业的比例为67%,是近四年来的最低值,意味着出租租赁等单位新能源乘用车采购占比在逐步提升。
不难看出,官方统计口径中,整体市场中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大约在50%-60%的水平。那么,如果再具体到家用消费最主流的细分市场——紧凑型轿车市场,情况是否会有变化?今年前11个月,三款本土品牌主流纯电动紧凑型轿车——广汽新能源Aion S、吉利几何A、比亚迪秦Pro EV的销量走势也许能说明问题。
6月后的补贴退坡,对几何A和秦Pro EV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Aion S却持续走高。今年6月上线运营的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与腾讯、广州公交集团共同投资的出行平台规模采购是一大因素。
根据上险数的统计,自6月后,Aion S非个人所有权比例逐月上升,至10月后已经占比近八成。如果按照销售总量简单估算,Aion S每月实际销售给个人的数量基本也在1,000-2,000辆之间,与几何A、秦Pro EV基本相当。
细分市场的真实容量,可见一斑。
两手都要硬,还是抓住一个算一个?
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但毕竟这类大客户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一次性资源。曾经随着吉利布局出行领域,曹操出行在多个城市扩张,帝豪EV也曾交出月销近5,000辆的成绩,但随着布局城市的数量趋于饱和,帝豪EV的销量也滑落下来。
但即便是短期利益,但是对于体量尚小的新能源汽车而言仍然是“剧毒诱惑”。以广州为例,2018年起广州市各出租车企业更新或新增的出租车中,纯电动汽车比例不得低于80%,且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而截至2019年9月,广州市出租车共计22,442辆,其中纯电动出租车4,697辆,占比21%。显然,对于“本地企业”广汽而言,将最新纯电动产品Aion S推入出租车的采购清单中,是销量增长最快捷的方法。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导向和服务导向。前者是主张向客户销售整车产品,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后者则是保证使用者的用车行为,帮助使用者到达目的地。
如果产品力能让用户充分感知新能源不可替代优势(如特斯拉),或者产品特别到足以让用户忽略新能源劣势(如宝骏E系列),都可以执行产品导向的模式。事实证明,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宝骏E系列,几乎全部是面向私人销售领域。
反之,如果不能在产品力上做到优势或是特别,那么在当下燃油车绝对主导的时代,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走向服务导向几乎是必然选择。从今年1-10月的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可以看出,排名前六的城市全部为限购城市,占全国总上险量超过40%,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远未被激发,且排名第一的深圳,个人上险量占比仅为49%。
《童济仁汽车评论》在此前曾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从高低两头敲开市场大门,然后逐步向中间渗透,最大的主流家用市场,一定是最后才能被攻克。”但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产品,除去渐渐被淘汰的“骗补型”产品,恰恰多处于燃油车领域最坚固的中端市场,无法在产品力上满足中端消费需求,只能以出行市场打开销量,某种程度来说,是市场定位的错位。
写在最后
当下新能源汽车投放出行、租赁市场的比例偏高,这是客观事实,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无需为此辩解,因为这同样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消费者先试先用并转换为购买行为的重要途径。但挑战是如何找到短期销量拉动和长期发展间的平衡,真正能从新能源汽车初期培育的“两极分化”消费者向最庞大的中间消费者渗透,打动预算有限但实际上最难伺候的十多万到二十多万元层级消费者。
不过,以当下主流纯电动车型的产品力来看,私人购买与企业采购平分秋色,甚至企业采购占比更高的现象,仍然将长期存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为何新能源汽车却迎来了销售寒冬?
人口的不断增长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压力,而目前人类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能源匮乏。特别是汽车行业的不断庞大,全球汽车总量的增加,对石油的刚需也越来越多,但是石油不会再生,几次能源不断缩减,不久的未来就会没有油用了。许多国家都表示未来可能会采取禁止销售的办法降低能源消耗。这样目前的汽车行业就会受到巨大打击导致崩盘,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以此来应对危机。
汽车市场正在转型,不仅传统的企业在积极研发,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新型汽车的制造商。很多人都认为,他们的出现能够缓解未来的能源问题,是英雄之举。但是就是这个国家大力支持的新能源汽车,专家却说:所谓研制新能源汽车,根本就是欺骗大众而已,是一个“骗局”,给出原因如下。
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项目,国家大力支持,给了很多制造商六位数的补贴。成人的世界无非利益二字,其实他们并不想造车,而是为了这个补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车企业虚报汽车价格,提高定价,从中赚取了国家的补贴,也榨取消费者的钱。最搞笑的是他们还用着缓解资源危机的旗号,把自己真当成了英雄。
有的人会想,至少能够节约资源,还是有些好处的吧。然而现实又要给人们一记耳光了。很多新型汽车的研发方向就是用电来代替燃油作为动力,使用电池充电。有车企说一台新能源汽车只要用一块电池?实际上呢,几年过去电池就会报废。之后怎么处理废旧的电池又成了新的问题。或许大家不知道,一节小小的5号电池就能污染大片土地,颗粒绝收。到时那些大量的电池该怎么解决呢?还没有缓解能源的危机,就把环境污染了。
那么,给电池充的电又是怎么来的呢?现在基本依靠火力发电,这就需要煤炭资源。那些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有条件限制,能利用的地方太少了。因此,煤炭资源也用了很多。这或许能缓解石油的压力,却增加煤炭的消耗。
所以专家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希望民族企业能够合作团结,一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专心谋取眼前的利益。
6、想做新能源汽车销售,不知道前景怎么样?
哈哈,不知道你说的新能源指导是什么?有高速和低速,高速沾得上新能源的边,低速就是伪新能源。慎重。
7、目前4s店主要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前不久荣威就上市了一款纯电动汽车荣威E50,纯电动汽车是目前最好的,能实现零排放、无污染。
一般采用按照能源的来源分成三个大类。
混合动力汽车。带有内燃机及电动机两种动力驱动,目前这个技术比较成熟,像丰田普利司、雪佛兰Volt等都算这一类。
纯电动汽车。只有电力驱动,采用充电方式补充能源。这个市面上比较少,最近荣威E50是纯电动的,另外公交客车也略微有应用。
燃料电池汽车。几乎没有面对一般顾客的车辆销售,采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质子交换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产生电流来驱动汽车。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运行过几台样车。根据一些参与这类项目人员的说法,这类车子造价是千万级的,运行费用在30元/公里的样子。
8、新能源汽车销售行业收入怎么样?
发展前景是不错的,毕竟国家在推广这个新能源汽车,汽车新能源技术。虽然现在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是现在确实是学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最好时机,等到技术成熟了,新能源汽车普遍了,就需要大量的新能源汽修人才,会比较吃香。待遇什么的都会比较好。
9、新能源汽车大受追捧,为何销量越来越差?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自身的性价比是挂钩的,燃油车也是。而首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大多都是冲着优惠幅度以及经济省油去的。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出来了。新能源汽车的内部构造其实说白了就完全是电机和电池加壳子组成的,而其中直接关系到续航和充电问题的,自然就是电池。大家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逝,电池也会老化,并且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速度也会更快,这一点和手机的使用寿命是差不多的。
那些打着几百公里续航的新能源车型,实际的表现也不是很理想,加上冬天天气寒冷,新能源汽车就像是“襁褓中的婴儿”,稍有受冻便会续航下降,更别说什么跑长途了。除此之外,对于充电这一块,充电桩的充电时间是很快,但并不普及。其次,在家用电的情况下充电,基本上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极大限度的影响了日常多个办公效率,充电难和充电慢更是各大车主心中的痛点。
其实和大家说这些,并没有误导大家的意思。而是国内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技术并不成熟,就算是世界著名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在很多方面也都不是特别完善。更何况国内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水平还处于发展中呢?对此,个人的建议是入手需要谨慎,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最后,有很多车主目前还没有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使用过一定的时间后是需要更换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电池组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有一位比亚迪唐车主在更换电池时,4S店的报价高达7.5万,这可把车主给吓了一跳,电池组的价格相当于原车价格的1/3,省下的电费还不够用来换电池的呢!因此,在买了新能源汽车后,开过一段时间才发现,用车成本并不低于燃油车,但车已经买了,这时候后悔也晚了。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克服很多难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如果有准备买新能源汽车的打算,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10、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数据是多少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而2015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304万台,累计销售40万辆左右。无论是单年量还是累计量,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化期,各国均制定了严厉的标准法规倒逼产业升级转型。在中国,史上最严的四阶段油耗法规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美国、日本分别以每年4.4%、4.5%、3.9%加严油耗法规,倒逼汽车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光有大棒是不够的,中、美、欧、日韩分别都制定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政策体系。中国20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第一,归根结底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政策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世界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到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自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可分为总体战略、供给端产品技术支持、需求端激励、产业配套保障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