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百科知识: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的优缺点
电动汽车相比燃油动力汽车有哪些优缺点?
概括为:体验,性能,续航。众所周知燃油动力汽车没有「里程焦虑」的概念,因为不论车辆加满油后的真实续航能力是高还是低,全国十余万座加油站保证了随时可以补充燃油而延续续航能力;驾驶燃油车是不用担心“缺油抛锚”的,然而电动汽车却总会有这种顾虑,原因为目前只有高速公路沿线普及了充电站。
知识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最大间隔为70公里左右,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平均在40/60公里区间,这就是充电站的间距。所以驾驶电动汽车长途通勤过程中,要对充电站的距离进行准备分析,要保证剩余续航里程可满足跨越两个服务区;否则如果意向服务区停业维修,车辆则有可能无法达到下一个服务区而导致抛锚。然而这还是造成了快充的频率高一些,用户体验则会差一些。
合理用途_短途通勤
电动汽车目前更适合作为家用的第二或第三台代步车,主要作为短途通勤使用。
假设具备购入多台车辆的预算,电动汽车则能够体现出三个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省开支」,2020年电动汽车的平均能耗约为“15kwh/100km”,使用家用充电桩在夜间充电的费用可低至0.3元一度电。那么一百公里的电耗开支也仅仅为4.5元,平均到每公里还不足5分钱,喜,相当节油的燃油车也需要近十倍的开支,所以省钱是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
前提:电动汽车在用车过程中会出现续航能力的衰减,因为电池活性物质以及内阻变化都会影响容量(包括放电容量),车辆用的时间越长续航里程就会越短。后期只有通过更换电池组才能恢复新车时的高水平,而更换一组电池总需要数万元,似乎前期节省的成本一次用光了。所以在选车时一定要选提供「电芯终身质保」的品牌,这项服务为后期免费换电。
核心优势_行驶品质
1:电动汽车的发动机非常静音,其原理是通过电流在电动机的电磁线圈上形成「电磁场」,与机体内的永磁体磁极互斥驱动转子运转。电机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非常特殊,因为转子是悬浮于机体内,除了轴承以外没有其他的物理接触(摩擦);所以电机非常静音,即使转速超过1万转也只是有些嗡嗡的线性“声浪”,车辆的NVH水平普遍很高。
2:电动机的性能有绝对优势!如上所述,其动力基础是电流形成的电磁场,而电流的传输速度是仅次于光速的;所以在起步瞬间电动机即可形成最大扭矩,加速感会非常直接。重要的是恒扭矩的发力特点也决定了非常平顺,因为功率的提升只要转速线性的增长;以这种转速可以达到1.5万转左右的电动机,匹配单速减速器即可形成最理想且最耐用的「无级变速」模式。
总结:电动汽车的优势主要为性能强且NVH水平高,其次才是能够有效降低用车成本;那么在选择第二或第三台家用代步汽车时,电动汽车则可以作为首选项。至于第一台代步汽车则可以考虑「PHEV·插电混动汽车」,这种车型可以实现接近100公里的短途代步,长途驾驶是可以使用HEV油电混合模式保证续航;PHEV可以说是过渡期最完美的替代燃油车选项,只是量产车的价格偏高一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开纯电动汽车跟开燃油汽车有什么区别?
1、动力系统不同
燃油汽车,有着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一系列的附加配件;纯电动汽车,则是靠电动机直接输出,电池组提供电能,并且绝大部分纯电动汽车都为固定齿比传动。所以在驾驶感受上能明显感觉到,燃油汽车的动力输出需要等待,扭矩也需要等待转速攀升才能给予给车轮,但电动机由于先天特性的优势,扭矩在一开始便能达到峰值,给人的轻快感要更为强烈。
2、使用层面不同
由于动力系统上存在的差异,导致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油汽车在使用层面也有着不少差异。举个十分简单的例子,倘若没有合适的使用场景以及充电条件,那么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于长途行驶而言是远远不如燃油汽车的。此外,纯电动汽车目前的保值率也会比较的差,最终的使用成本相对来说会比燃油汽车更高。
3、保养不同
在保养方面,燃油车与电动车有着较大的差别。根据机油的不同,一般燃油车每跑5000公里就要换一次机油机滤,如果机油润滑效果降低或杂质过多则会影响发动机寿命。而电动车的保养相对简单很多,除了传统车辆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等)的检查,主要就是对电池的检测。不过电动汽车车主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开了五六年后则有可能需要更换电池。
虽然燃油车和电动车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但它们其实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汽车种类了。总的来说,不管是选择电动车还是燃油车,都请务必考虑好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勿盲目选择,以免给后期用车带来困扰。
3、同等价格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使用寿命谁的长?
现在生活非常提倡环保,但是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提高,所以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了汽车,然而环境中的排放尾气也越来越多了,污染非常的严重,因此也设计出了电动汽车。再加上现在现行的压力下,有很多消费者都开始纠结到底是购买燃油车还是纯电动汽车...
4、电动汽车何时能够取代燃油汽车?
长期来看,电动汽车是否一定会彻底取代燃油汽车?说这个问题就要先讨论一下动力。首先对于动力系统而言,分为内燃机驱动,电机驱动,和电机内燃机协同驱动三个种类。在动力系统这一点上我认为电气化的趋势是十分明朗的,电机作为动力输出单元,相对内燃机有如下几个优势:成本优势:同一最大输出功率水平下,电机本身的成本非常低,这也是特斯拉性能爆棚但售价相对于性能车较低的原因。
所以用电动机作为峰值功率输出,纯电动力系统是较低的效率优势:电机在输出过程中,单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变化不大并且非常高(90%左右),非常适合频繁启停的任务要求。保养、寿命优势:优质电机的保养间隔时间在30,000小时左右,与内燃机有数量级上的差别。我们来看看整车结构、体积优势:同样输出功率下,电机体积非常小,并且可以实现轮毂附近布局的形式,将整个传动系统极度简化,换句话说,奥迪花了几十年引以为傲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电机车中是一个程序升级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能看出来电动系统的平台和传统汽车的平台构建逻辑是非常不同的,电动力系统的结构可以相对简化,所以在传统汽车平台上替换电机,是会牺牲一部分优越性的。
控制、安全优势:首先电机的反应速度极快,电信号能够直接转化到机械信号,而传统汽车的启动加速停止每一环都有一个控制误差的Loop,紧急情况下反应就慢了。还有就是,自动驾驶或者程序辅助驾驶难度更大,在电机动力系统的控制与反馈就非常灵敏,为了达到安全标准和反应速度,汽油车的自动驾驶反应速度不可避免地会收机械系统拖累,现在做自动驾驶的也基本上是电车,所以电动力系统跟自动驾驶是相辅相成的。纯电池电动汽吹了一段特斯拉,但我认为特斯拉整体发展的方向就是有待考量,电机动力系统优势明显,但电池电动车(BEV)市场驱动力低下。
在这个部分,既然是趋势预测,自然有各种不同考虑的方面,个人更偏向于工程和市场驱动力方向来分析这个问题。电动机确实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命门,就是电池储能的能量密度极低,但是电池的成本下滑已经达到了瓶颈期,很多人疑惑换电池模式为什么不可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贵,哪怕是最大规模优化能力最强的电池厂商,电池的成本也在$300/kwh左右,特斯拉相同配置的型号15kwh的容量增加在终端售价最少提高$8500, 在$567/kwh。(转载)
5、电动汽车发展到现在,我们能期待它取代燃油车吗?
先来看看一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接近80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2.7%;据分析,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超过200万辆,而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比例将超过20%,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占有率将逐步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是有可能的,只是时间问题。续航里程是纯电动汽车最具核心的问题之一,以往电动车续航短,充电频繁,使得很多消费者不敢为其买单,所以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是各大电动厂家相继竞争的项目之一,随着技术的研发与落实,这几年国内主流电动车续航里程数值得到了明显提升,从200公里到500公里,再到现在突破700公里。小鹏汽车第二款智能车量产新势力P7,日前公布了续航里程,NEDC标准工况下可达706公里,成功超越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成为目前国内续航最长的电动车。这个新的续航里程又为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依我的观点来看,在未来,电动汽车或将会取代燃油车,燃油车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使用时间有限,因此,新能源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导还是可期待的。
6、都在发展智能电动汽车?燃油车不行吗?
现在的燃油车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它的排放的,要求。及国家对新能源有大量的补贴。所以说很多企业。操作新能源方向发展。
7、同等价格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使用寿命谁的长?
目前来说,很多消费者朋友开始考虑选择纯电动汽车。同时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车型,很多消费者朋友自然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很多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存在疑问。比如说,同等价格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使用寿命谁的长?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按照每天50公里的行驶里程来计算,那么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行驶9-10年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衰退,而且考虑到不同驾驶者的驾驶习惯,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会比理论上缩短较多。因此,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在理论上是达不到10年的。
至于燃油汽车,使用寿命确实是要比纯电动汽车更长。因为燃油汽车没有动力电池组,所以不需要考虑衰退问题。正常情况下,只要驾驶者注重车辆的保养和检修工作,家用燃油车基本上是没有报废年限的。
综上所述,就目前情况来看,燃油汽车的使用寿命还是要纯电动汽车来得更长。不过纯电动汽车的用车成本和养车成本,则是要比燃油汽车更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油价进入5元时代,你需要放弃电动车吗?
因新冠肺炎疫情令经济增长放缓,且沙特和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加之多国出台限制居民活动的措施,并关闭企业,导致燃料需求大幅降低。全球油价,因此大跌。
而这一次,中国市场终于跟上了国际步伐:3月17日24时起,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汽油每吨下调1015元,柴油每吨均下调975元,其中92号汽油每升下调0.8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84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83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节省40元。
以成都市为例,92号汽油的价格为5.56元/升,95号汽油的价格为5.99元/升。如果去偏远一点的民营加油站,价格可能更低。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油价太高”,导致燃油车用车成本高于电动汽车,消费者因此“移情别恋”,电动车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快速成长。数据显示,2013与2014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6-2018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到2018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27,125.6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如今,随着油价的回落,网上关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争论也愈发火热:有的认为油价的降低会促进燃油汽车的销售复苏;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油价的回落只是暂时,汽车向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那么,燃油汽车会迎来“第二春”吗?
01
首先,石油真的快要用完了吗?
燃油汽车的发展,政策和环保法规是关键,油价更是关键。而关乎油价的,则是全球石油的储备和产量。
从读书开始,课本里就写的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一定要有节制地开采,然而,直到现在,石油也没有要用完的迹象。反而,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地球上的石油却越来越多了。
有这样一组数据:
1882年,经济学家预估剩余石油还剩9500万桶,当年世界每年消费2500万桶,4年就能用完。
到了1919年,石油还没用完,当时的《环境科学》报道说,石油只够用20年,但是到了1950年,又过了30多年,石油还是没用完。当时美国石油研究院预估全球还剩1000亿桶石油。而这个时候,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经是1882年的1000多倍了。
而在现实中,石油的已探明储量连年增长,到1980年已经高达6480亿桶;1993年,仅仅13年后,储量又上升到了9990亿桶,2000年又涨到了10160亿桶,2008年为12380亿桶……
更重要的是,在2017年,中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宣告成功。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而据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计值是当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也就是说,石油会不会被用完,谁也不知道。就算能用完,什么时候用完,也没人知道。而且现在人类已经发现了更多化石燃料种类。电,并非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式。
02
多家车企声明不放弃“燃油车”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身处市场一线的汽车厂商来说,“燃油车”的命运,关乎着他们的战略方向。
近几年来各国虽然掀起了一股“禁售燃油车”的浪潮,其中欧盟区域内的国家最为积极,就连印度也将时间定在了2030年;而国内第一次提到禁售燃油车是在2017年9月,工信部首度表态,称中国正在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但3年时间快要过去了,官方仍没有给出这一张时间表,只是海南省在4月发布的《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开始禁售燃油车。不难看出,官方虽然对新能源汽车持有鼓励态度,并持续了多年资金和政策投入;但对于禁售燃油车这件事,还是非常谨慎。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传统汽车厂家,虽然将电动化视为未来的方向,但也承诺在现阶段内,仍要燃油+电动“两条腿走路”。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日前公开表示:“可持续出行解决方案必须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不是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因此,我们几乎为每个产品系列提供至少一款电动化产品。消费者应该有选择权,并且能在不做任何其他妥协的前提下选择电动出行。宝马集团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选择不同驱动技术的自由——我们称之为‘选择的权力’。”言外之意,宝马要燃油车、电动车两手抓。
而另一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在电动化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最拿手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现款的1.4T黄金动力马上就要被淘汰了,但大众立马又搞了一个1.5T四缸发动机,在参数没有发生大幅变化的情况下,大众为其注入可变几何截面涡轮、电控冷却液泵、APS缸壁减摩涂层、350bar高压直喷系统、可变气缸技术和米勒循环等新技术。
这也使得了这台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37.5%,压缩比则为12.5:1,油耗表现立马就能显露出来。参考于海外率先上市的1.5T高尔夫车型,1.5T低功率版综合油耗仅约4.6L/100km、高功率约为4.9L/100km。
而丰田则给出了另一个意见——油电混动才是王道。目前来看,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也是现阶段最先进最成熟的汽车节能减排技术,除了可使油耗减少约40%,动力性能还可提升约30%,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本田的“地球梦”、日产的VC-T发动机技术,几乎都在向油耗宣战……
03
为什么国内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
既然大家都在往“节油”技术发展,况且石油也没有用完的迹象,那么为什么国内外都在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国内,政策和补贴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的份额不断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环保越来越重视,使得政府不得不压缩燃油车的市场空间。
而另一方面,则是我国资源的禀赋决定的。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化石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石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的油气资源不足,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达到50572万吨,原油的表观消费量达到69592.4万吨,2011年时,原油进口量仅为25378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45491.6万吨,据此来看,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从2011年的55.78%提升至72.67%。
众所周知,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太高,容易被人“掐脖子”。因此,寻找替代能源,或者多种驱动方式,是缓解对外依存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层面必须要做的事。
04
燃油车迎来购买最佳时机?
对于消费者而言,油价的降低,他们最关心的是燃油车还该不该买?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更长远地来看——汽车消费是一个长周期的活动,少则几年,多则上十年,而油价的涨跌会随着市场的供需发生变化。因此,因为油价降低就去买车,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
另一方面,虽然电动化是汽车发展的方向,但燃油车的基数庞大,使用范围广,且使用条件成熟,很难在短时间内淘汰。甚至可以这样说,在10年内,汽油车仍然是绝对的主流。而大多数人一台车的用车周期是低于10年的。所以,燃油车依然可买。
综上所述,购买电动车和燃油车,是根据消费者自身的情况和使用环境决定的,油价的涨跌只能影响短时间的节奏,改变不了汽车发展的方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