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

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

发布时间:2020-11-17 19:02:00

1、2021款丰田Mirai:配备第二代氢燃料电池,12月上市?

世界可能还没有为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做好准备,但丰田已经准备推出第二代 Mirai轿车。上周日,丰田通过Twitter透露,下一款Mirai将于今年12月在美国上市。

目前的Mirai只在加州和夏威夷销售,因为只有这两个州拥有氢燃料网络。即便如此,它也容易受到供应链影响。丰田此前曾表示,它仍计划与美国东北部一些州合作,帮助氢气供应链起步,但大体上,氢气燃料网络很难实现。

买家将有两个Mirai版本可供选择:XLE和Limited。XLE将作为入门级,Mirai Limited是高级版。两款车的外观都很惊艳。遗憾的是没有电动版。

新Mirai还拥有更大的氢燃料电池,因此驾驶员可以期待与现款车相比,行驶里程更长。丰田认为它将增加30%的续航里程,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箱氢气燃料可以行驶400英里(643公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丰田第二代氢燃料车海外开售,全新Mirai在中国会有市场吗?

关于混动汽车,人们常常戏称“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他混动”,可见丰田在混动领域的影响力之强。其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混动,丰田早期还重点押宝了另一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时至今日,丰田在这一领域同样有着行业领先的优势和战略布局。

日前,综合海外媒体报道,丰田第二代氢燃料车型——全新 MIRAI已在德国正式开售,新车提供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63900欧元(约合50.5万元RMB)、66900欧元(约合52.87万元RMB)和73900欧元(约合58.4万元RMB)。

这次,丰田全面更新了全新MIRAI燃料电池的性能,根据氢装载量的增加,续航里程比以往车型提高约30%,或将达到650公里,甚至超越了不少燃油车的续航里程,性能大幅提高。

纵观整个汽车行业,在很多车企还并未涉及的氢燃料电池领域,丰田已经推出了第二代产品,当中的技术与战略构图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2020北京国际车展上,丰田向国内用户首次展示了全新FCEV“MIRAI Concept”概念车,该车是即将于今年年底上市的第二代MIRAI在研发阶段的最终车型,因此我们大胆猜测全新MIRAI进入国内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氢燃料汽车有何不同?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往纯电动车(EV)、插电混动车(PHEV)和氢燃料汽车(FCEV)均可获得国家补贴,不过氢燃料汽车总是被公众习惯性忽视。

一般而言,氢燃料电池车主要由高压储气罐、氢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升压器、动力蓄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和动力控制单元等组成。

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逆反应。

反应时,氢气通过燃料电池的正极当中的催化剂(铂)分解成电子和氢离子(质子),其中氢离子(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薄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到达负极和氧气反应变成水和热量,对应的电子则从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产生电能。

分析氢燃料电池整个运行过程中,相比传统汽车排放的碳化物、硫化物,氢燃料电池堆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只产生水,因此其最大的优势即为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目标。

关键的是,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的过程非常快速便捷,专用的加氢设备3分钟即可加满,明显优于纯电动汽车的超长充电时长,与传统燃油车相当。

另一方面,因为不受传统发动机采用卡诺循环42%左右的热效率限制,氢燃料电池的效率可轻松达到60%以上;并且在续航里程上,氢燃料电池可以轻松超越传统燃油车的表现。

凭借零污染、可再生、加氢快、续航足等优势,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理论上完爆石油与锂电池,被誉为车用能源的“终极形式”。

作为行业最早进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机厂,丰田在2014年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Marai,第二代车型计划于今年年底发布,关注度非常高,甚至有网友希望丰田能快速引入这台车。

▍引入国内的障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纵观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一直很慢,迟迟无法落地,经常被放在2050年这个尺度的“远景”上去讨论。

即便是丰田Marai 第二代车型都即将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步伐仍未到来。与氢能源汽车相关联的造车产业链、氢燃料、加氢站等等仍然有着诸多问题,制约着这一技术路线的推广普及。

首当其冲是高昂的价格

早在2014年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arai 就已上市,到2019年6月底,全球销售还不到9000辆,原因之一是高昂的售价。该车此前的日本官方售价为723.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7.3万元,政府补贴后售价523.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4.2万,价格成了一道拦路虎。

高售价,来自于高成本。

氢燃料汽车中,氢分子要分解成氢离子,目前最理想的途径是采用强催化剂,铂金是效果最好的,但价格昂贵。据了解,世界上每年铂金的产量在400吨左右,其中70%用来做首饰,另外30%主要提供给高精尖端的工业使用,在汽车上如果用铂金做催化剂大规模产业化成本可想而知。

目前每千瓦时的电堆要使用0.3-0.5克的铂金,国内大多研究机构在这个水平范围,日本做得好些,他们可以把铂金研磨得很细,涂在碳板上也很均匀,每千瓦时目前只用0.25克铂金。

1千瓦时的电堆单体价格为1万元,匹配成能发电的燃料电池,1千瓦时的电堆价格为2万元,一台汽车匹配30-50度的电池,成本高得吓人。直接阻碍了终端消费者的接受度。

技术难度同样也高。

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方面,电堆中的催化剂、膜材料等成本极高,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并未突破,依赖进口。目前,日韩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发展也相对领先,丰田、现代等车企从技术到销量都处于第一梯队。

又比如氢气纯度偏低。

氢气,大多数网友只在上中学时的实验室接触过,日常并不常见,氢燃料电池所需要的氢气对纯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至少要达到99.99%,甚至99.999%,纯度低的氢气会导致催化剂中毒,进而失效。

目前99%纯度的氢气大约1元钱1立方米,99.9%的要5元每立方,当达到99.99%纯度的氢气价格就飙升到了11元每立方。此前曾有日本媒体测算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氢成本和汽油车相当,但氢气的纯度显然不能有丝毫马虎,国内目前能够满足这一纯度的氢燃料比例很少,大多需要进一步提纯。

再看,加氢站技术未获突破。

由于相关设备没有实现产业化,企业不愿意生产没有市场的设备,国内相关材料和技术也没有实现突破。比如,输氢管道就需要有特殊的技术,由于在较大压力下,氢分子会钻入金属中,金属材料会发生改变,出现氢脆,进而产生裂缝泄氢。

还有,加氢站成本也很高,若用户规模不起来,那就得持续亏本运营,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就非常难解决。此前江苏如皋修建了一座加氢站,投资大约1.2亿元。

高压加氢也需要专门的人才,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清路加氢站借用的是航空航天相关人员,普通加氢工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才可上岗,由于氢气分子的特性,在制备、转运、储存等方面,操作不慎都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氢罐的压力要达到70-90Mpa,一旦发生爆炸,方圆几百米都会一片狼藉。

国外就曾发生过多起氢爆炸事故:2019年5月韩国江原道氢燃料储存罐爆炸;2019年6月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储氢罐泄露爆炸;2019年6月,挪威奥斯陆地铁站附近加氢站发生爆炸。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离不开加氢设施的建设,和氢燃料电池堆一样,加氢站相关设施及操作同样需要技术突破,特别是加氢站建设上需要审慎推进。

截至2020年7月,我国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7200辆,建成加氢站约80座。不过,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缺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加氢设施建设难等突出问题。

▍产业化“吹号人”

正如在混动领域占据了多个“第一次”,丰田这次在氢能源汽车领域也要扮演吹号人角色。

“没有挑战,就没有进步”,即便氢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其绿色环保、能效高、低温性能稳定、加氢便捷的优势仍被一些车企看好,甚至被认为是新能源车的终极解决方案。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2020-2025年是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提升期,将推广适用于载重量大、长距离的中重卡城际旅游客车和中大型物流车,以及专用车辆。2025-2030年则进入快速发展期,推广将增加乘用车、长途客运、牵引车等车型,形成燃料电池汽车的全面推广。

我们大胆预测,全新Mirai引入国内正是时间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为了环保的终极目标,有多少人会购买这么一款50万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第二代丰田Mirai发布!真正零排放的氢能源,发展得怎样了?

大家对 丰田Mirai可以不太熟悉,所以从第一代车型开始说起,丰田Mirai是一款氢燃料电池车,最早叫FCA,于2014年广州车展国内首发,当时还是概念车,关注度非常低,很多人都以为这车只是一个假象,但2015年时丰田FCA开始量产,并更名Mirai,Mirai在日语里的意思为未来。第一代Mirai主要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进行销售。

Mirai的量产可谓开辟了新能源车领域的新天地,与常规插电混动及纯电动的电池不同的是,Mirai采用的是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Mirai的优势是①无需充电,加氢气就行,加氢的速度也和加油差不多,②对环境无污染,只会产生水和热,③效率更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Mirai优势毋庸置疑,但劣势也是显而易见,成本问题依然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是普通汽油机的100倍,且氢气的价格也不便宜,英国每公斤氢燃料的价格约合人民币105元,美国则更贵,而氢燃料汽车每公里消耗的燃料价格相当于普通纯电动汽车的五倍。还有就是氢燃料汽车虽然能实现0污染,但制造氢燃料的生产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所以无法做到真正的零排放。尽管如此依旧坚持研发氢燃料电池车,认为这类型车才是最环保的汽车,且未来会有着很不错的市场表现。

从目前来看,第一代Mirai在美国和英国部分地区的销量还是不错的,看来只有解决好基础设备,氢燃料汽车也值得期待。与此同时丰田于去年10月又发布了Mirai第二代车型官图,第二代Mirai和第一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由前驱平台改为后驱平台,且在整体设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代Mirai的内外设计可以理解为由丰田向雷克萨斯转变,整体采用轿跑风格设计,整个车身更加修长,车身尺寸有了明显提升,目前长宽高为4973/1884/1468mm,轴距为2918mm。至于动力方面官方至今没有公布,第一代Mirai采用的是一台最大功率154马力,最大扭矩335牛·米的电机,鉴于第二代车型采用后轮驱动,那么它的电机马力或许会相应加大,不过第二代Mirai续航里程增加了30%,可达到600多公里。

目前,关于第二代Mirai最新的消息就是量产车型谍照露出,量产版车型也将于12月首发亮相,并在明年正式发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 丰田旗下第二代Miraii 全新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2014年初全球首款量产氢能源汽车,丰田第一代Mirai上市,引发了全球各界的关注。在2019东京车展期间,丰田发布了旗下第二代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新车全新的内饰外观设计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外观方面,细长突出的前脸采用了分体式大灯组,配上丰田标志性的最进气格栅,好似一头凶狠的猛兽。

侧面修长的车身,采用了动感优雅的溜背造型,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973/1885/1468mm,轴距2918mm。

车尾方面,依然是贯穿式尾灯,但由分体式改为一体式尾灯组。

内饰方面,中控台悬浮式中控屏与雷克萨斯ES有些相似,但采用了贯穿式空调出风口,全液晶仪表盘,大尺寸的中控屏,以及电子档把让车内充满科技感受。

全新一代Mirai或将于今年10月或11月正式投产,2021年投放市场,海外售价或将达7.45万美元,约合52.65万人民币。

氢燃料电池车虽前景广阔,但目前依然需要较高的成本,和大量的配套设施,很难形成成熟的使用环境,不过丰田在如此小众的领域,研发、深耕探索新能源清洁动力所付出的努力让人佩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丰田全新氢能源车海外上市!5公斤燃料就能续航超600公里

日前,《车壹圈》从丰田海外官网获悉,全新 Mirai(第二代车型)已经在德国市场正式开售,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39-7.3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9.74-57.52万元)。据悉,新车续航里程相比上一代车型提升了30%,加满5公斤液态氢就可提供405英里(约合651.8公里)的续航里程,与大多数燃油车相当,很好解决了续航焦虑的问题。

设计焕然一新 更符合主流审美

设计上全新Mirai焕然一新,新车明显比上一代车型圆润不少,颇具立体感的车头,宽大的熏黑中网配合上分体式大灯,让全新Mirai看起来颇具冲击力。因为氢燃料电池车的原因,所以新车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进风口设计,这也让全新Mirai在视觉上整体感更强。

全新Mirai取消了上一代车型的折角设计,溜背式设计让新车有了轿跑车的感觉,双腰线的设计配合熏黑车顶多幅式的涡扇轮毂,显得十分运动。车尾部分,全新Mirai看起来非常饱满,不会给人头重脚轻的视觉差。在尾厢盖上方,设计师还加入了更显动感的小鸭尾造型,配合上贯穿式的尾灯造型,让全新Mirai辨识度很高。

除此之外,全新Mirai车身尺寸也进行了加长。据《车壹圈》了解,新车采用了后驱平台打造,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973/1884/1468毫米,轴距达到了2918毫米,比奥迪A4L(轴距2908)还长,后排空间自然无需担心。

采用全新内饰设计 科技配置多

与丰田其它车型不同,全新Mirai中控采用了非对称式设计,屏幕全部都悬浮在中控台上方,8英寸数字仪表与12.3英寸中控大屏贯穿了大半个中控,显得科技感十足。为了方便驾驶员操作,整个中控区域都是向驾驶席一方倾斜,屏幕所显示的信息都能尽收眼底,而且常用的基础功能都是采用实体按键设计,盲操更容易。

配置方面,新车还将提供手机无线充电、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自动泊车、驾驶模式调节、电子驻车、主动刹车、前排座椅加热/通风、自动空调、14扬声器JBL音响系统等一系列实用与科技配置。虽然在主动安全配置官方还没有公布,但不出预料的话,丰田最新的智行安全系统也有望成为全新Mirai的标配。

无续航焦虑 5公斤燃料续航超600公里

动力方面,预计全新Mirai将搭载新的FUEL CELL氢燃料电池系统。从《车壹圈》获取到的最新消息看,新车续航相比上一代车型提升了30%,而且丰田还对储氢罐进行了升级,不仅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强,容量也有了小幅提升。据了解,新车两个储氢罐可加满5公斤的液态氢,由于能量密度大,所以5公斤燃料足以支撑新车405英里(约651.8公里)的续航,与大多数燃油车续航里程相当。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加满液态氢只需5分钟左右,随加随走,用车体验更好。

氢燃料电池技术日趋成熟,问题主要就集中在液态氢储存和运输上,因为液态氢能量密度高又有着易燃易爆等特性,所以运输和仓储成本高,导致液化氢终端价格相比汽油没有优势,加上目前国内各地加氢站数量稀少,消费者买了氢燃料电池车加氢不太方便。

不过,随着国内对于排放标准的提高,新能源车未来前景广阔,加上政策扶持,等到未来氢燃料车相关产业成熟,液态氢的和燃料电池的价格也会逐步降低。《车壹圈》认为,未来氢燃料电池车也有望与传统的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形成互补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而且全新Mirai已经在今年的北京车展正式发布,未来新车引进也极有可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捷豹路虎计划研发氢燃料电池车型 首款产品将会是SUV

易车讯 近日,据外媒报道,英国豪华汽车品牌捷豹路虎计划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该计划被称为Project Zeus。其实在很久以前至今,丰田、本田、现代、奔驰等厂家也推出过使用氢燃料电池的量产车型。

据悉,捷豹路虎计划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决策,也与英国政府的减排奖励政策有关,为此专门提供了7350万英镑的资金,目前已经与Delta Motorsport,Marelli Automotive Systems和UKBIC多家公司合作。

根据外媒的报道,捷豹路虎的首款氢燃料电池车型将会是一辆SUV,这是目前市场上中最热门的车型,不过最后具体会采用捷豹还是路虎品牌推出,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消息。

虽然同样采用电动机驱动,但是相较于当前大部分使用锂电池的纯电动车型而言,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在于拥有相对更长的续航里程(备注:随着锂电池技术进步,现在续航里程差距在逐渐缩小。),不过氢燃料电池车相对高昂的成本,加氢站网点的建设,以及如何低成本的获得氢气能源也是制约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问题所在。

7、续航高达850公里!丰田氢燃料车12月上市

近日,丰田汽车已经在海外公布了即将推出的全新氢燃料电池汽车 Mirai的更回多信息。据车叔答了解,该车会于12月率先在日本以及北美地区上市售卖。

车叔得知,丰田Mirai此次为新车提供氢蓝色、氧气白、重金属色、超音速红以及黑色,外观造型与之前发布的概念车保持一致,车叔之前对其进行过解读。据悉,Mirai与皇冠、雷克萨斯LS车型共享同一平台打造,拥有50:50的车身配重比,而且因为是后驱车型,所以驾驶员会体验到非常不错的操控感。

另外,据车叔所知,全新Mirai所搭载的电机马力为182匹,峰值扭矩300Nm,车辆最高时速为175km/h。氢能储备方面,该车共装配有3个储氢罐,基于日本JC08测试,这款车在氢燃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达到850km的续航里程。

从这款车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氢燃料汽车的动力以及续航水平已经赶超部分燃油车,而且相比于电动汽车来讲,氢燃料车型还具备能源补充迅速的优势。车叔认为,纯电动汽车只能算是汽车行业为实现环保出行的过渡产品,关键是纯电动汽车并不能真正做到零排放,相比之下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宝马将与丰田合作至2025年以后 未来氢能源是主角

近日,宝马官方表示,未来将加强与丰田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还将延续至2025年之后。

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将与丰田加强纽带联系,其中Z4和Supra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发展氢动力燃料电池技术,并使氢能源行成产业化。”

据悉,宝马与其竞争对手一样,宝马也在寻找节省资金的方法,其中包括缩减其相当一部分的车型;而当被问及将省去哪些细分市场时,宝马表示:主要精简部分轿跑车、敞篷车等。

通过上述这些话也可以看出,双门跑车、敞篷跑车等个性化车型曾对汽车制造商有利可图,但现在不再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宝马会与丰田等汽车制造商联合开发Z4和Supra以分摊开发成本的原因。不过另外一想,如果宝马不再开发敞篷车或双门轿跑车,那可能表明一旦Z4 / Supra计划结束,与丰田的关系可能会转移到其他细分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汽车之家 行业]?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 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

『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 LX Fuel 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 LX Fuel 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

■ 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

『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

■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 李争光)

10、丰田FCEV柯斯达测试车亮相 搭氢燃料电池动力/或2022年量产

长期以来,很多车企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除了纯电动车型之外,它们还在研发用其它能源驱动汽车的方式。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们见到了众多新车、概念车,而丰田为我们带来的FCEV柯斯达测试车则是非常特殊的一位选手,新车搭载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并有可能于2022年进行量产,非常值得期待。新车基于柯斯达车型打造,虽然动力方面搭载了“黑科技”,但外观方面则依旧延续了标准的轻客造型,代表着新能源车型的蓝色饰条分布在车身各处,相当具有辨识度。由于新车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我们在车内甚至能够看到暴露在外的燃料电池本体,但是目前也仅限于眼观,禁止触摸的标识非常显眼。动力方面,新车在搭载这套“黑科技”之后将达到0排放的效果,并预计将于2022年正式量产,若是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顺利,那么无疑将为我们的新能源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