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汽车销售的开放式问题

汽车销售的开放式问题

发布时间:2020-11-22 07:33:48

1、怎么 设计关于奥迪汽车的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来检测顾客的态度

无语。。。给你推荐看一下奥迪的汽车培训书籍吧。
其实销售行业中都差不多,多看店营销书籍,学习下,总结下。主要是平时的细心观察和相互交流

2、常见的汽车销售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销售方式有很多:
1、顾问式
2、专家式
3、情感式
4、勤奋型

3、销售中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一般指那些选择性的问题。 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预设选项,需要回答人更主观的组织语言去回答的问题。一般封闭式的问题倾向于引导客户,开放性问题能让销售了解到有用的客户信息

4、汽车销售过程中客户会常问哪些哪些问题?该怎么回答?

在销售工作中,销售员只能尽自己的力量来做好工作,实事求是的向客户讲明情况和回答客户的问题,不虚夸不怕暴露产品的弱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也才能把业务做的长久。

5、关于汽车销售的问题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汽车销售,主要是坐销,也就是不用你出去外跑。大部分时间是在4S店内等客户,接客户。

做为一个新手,您进去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

学习4S店内的管理制度。

了解产品知识,也就是针对每个车型的车型配置表,每天进行熟记车型参数和相应配置的价格。(每款车型都有每款车型的配置表,建议你找个车,对照着实体车去背车型的参数,不懂的地方找个老销售顾问及时解答)

等你对每款车的配置和价格都背熟后,就可以接待客户了,也就是可以申请销售经理出实习期了。当然,一般销售经理会对你做一下转正考试。

每个4S店都有轮班制度,就是轮流接待的制度。所以当你转正后,你会被排进轮班中。这样排轮班制度的目的,就是让每个销售顾问接待客户的概率平等。

一般4S店内,没有销售助理这样的职位,你说的站那卖车,是销售顾问。当然,只要你接待客户有你自己的技巧,对客户回访也比较及时,薪资待遇也是不错的。

 

 希望能解决您的困惑,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记得采纳。谢谢您的支持。

6、开放式问题举例100

小学数学如何巧设开放式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教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并且能给课堂带来高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多种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映,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巧设开放性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讲究适度
教师所提的问题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让学生由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跳一跳,摘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恰到好处的掌握提问的频率。如:教学小学二年级,“平均分”一课时,假设师问:你会怎样把6个苹果分给家人?因为每个家庭的成员个数并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除数是不确定的,这体现了一种开放性。但是,这个教师忽视了不确定的开放性,那就是分苹果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分得的苹果数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这种开放性程度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模糊感。给学生开放性的探索,当然很好,是新课程强调的“让学生探究规律与发现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太开放,却又难于掌控时间与回归主题。
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降低问题的“开放性”程度,变“全开放”为“半开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家里有几口人?然后老师确定一个家庭成员数为6的公约数的学生,向全班学生提问:现在有6个苹果,请你帮这位同学分给他的家人,你会怎么分?这样,问题就变为半开放性了。然后老师可将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与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的分法进行对比,引出主题,“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巧设开放性提问。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他十分强调知识的理解性。所以要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开放性提问,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1、公式的指导过程中设问。
第十一册教材中圆面积公式推导,是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生吐活剥地把公式灌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指导学生把硬纸圆等剪成16个小扇形,让学生一边自学课本内容,一边拼成近似长方形,并引导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лr2,教到这儿,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你们还能拼成你们熟悉的别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充分考虑,有的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有的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一个近似梯形等,同样也推导出了圆面积的公式。由于这里精心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提问,对学生明确地提出了操作要求,引起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再通过观察、计算、概括、抽象出了这个公式,展现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玩中学到了圆面积公式,并真正理解了这部分基础知识。
2、结论的发现过程中设问。
再如第八册教材中小数的性质也是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和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正方形,使学生得出两组等式:0.1=0.10=0.100,0.3.=0.30。到这儿就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不一定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性质的本质属性,我在新授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数点后面去掉0,小数的大小有变化吗?”有的学生说没有变化,0.6=0.60,有的说有变化,如0.06 0.6,有的综合前面二者的结论说有时有变化有时没有变化。平静的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到事物的本质上,待学生充分思考后,我肯定了第三个学生的结果,表扬他考虑问题全面。最后我再设计了一个讨论题,为什么在小数性质中要强调“小数的末尾”。这样的设问既能突破以上知识难点,又加深了对小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从以上两例中,由于教师在课本的重点难点处精心设计了一两个“开放性”提问,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兴趣,有意识地暴露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结论的发现过程。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设计和组织一些理解性练习,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成为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
三、在体现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发展性的同时把握设计“开放性”提问的时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和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之后,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插入一些“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变式练习中插入。
在新授梯形的认识时,当学生已基本掌握“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在练习设计中,改变了非本质属性,进行了变式练习,精心设计了两组题:首先投影器上出示一个很大的梯形,一个很小的梯形和不在水平线上的梯形。并提问:这些图形中哪些是梯形,为什么?其次,教师让学生把一个梯形剪一刀。再问:剪出的是什么图形?

横剪(两个梯形) 竖剪(两个梯形)

斜剪(两个梯形) (1个梯形,1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三角形) (1个三角形,1个五边形)
(1个三角形,1个四边形) (两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出现了上述8中情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梯形的认识,而且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几种图形,为将要学的四边形、五边形作为铺垫,又渗透了了解事物是处处有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
2、在综合练习中插入
有时在综合练习中教师也可插入开放性提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移动两个因数的小数,使42×23的积缩小100倍?一般学生只想到把其中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经老师启发后,有些学生就能想出答案有无数个。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在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后,可以这样设计提问:与40÷20的商相同的算式有哪些?这种练习的答案有无数个。这种提问设计,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以上2例,恰当地在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中插入开放性提问,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收到较好地培养发散性思维效果。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学生在学习中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代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通过精心设计“开放性”提问正好能使学生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逐渐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因为开放性问题强调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开放式提问还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克服“灌输式”教学倾向的“解药”,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

7、销售中,开放式提问是什么,限制式提问是什么?两者有区别吗?

开放式提问是心理咨询中使用的一种技术,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限制式提问,又称封闭式提问,是指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回答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提问者可以明确某些问题。

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开放式提问是心理咨询中使用的一种技术,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封闭式提问,是指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回答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提问者可以明确某些问题。

2、使用时机不同:

开放式提问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

封闭式提问一般在明确问题时使用,用来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3、特点不同:

开放式提问有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限制式提问范围小、效率高。

4、作用不同

开放式提问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而不是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

封闭式提问除了可以明确问题外,还可以在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封闭式提问适当地终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

5、应用范围不同

开放式提问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

封闭式提问多用于会谈、访谈、心理咨询。

8、什么是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来问题能够获得开放式的自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只能获得一个词的答案。

9、销售提问<开放式问题>!

奖励分数加到超级高,然后进入“最新广播问题 ”里,这样浏览人数就很多了


与汽车销售的开放式问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