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岁没学历该干点什么?
觉得自己没有学历,不能胜任一些高科技的职业的话,那么以下这几个创业小项目不妨可以试试看。
1、汽车美容铺
汽车用品市场是目前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急速增长的私家车带旺了汽车用品市场的需求,汽车用品市场爆炸式增长。从原来车坏了才到汽修厂修理,到如今的汽车装饰、养护、改装等个性化的需要,汽车用品市场发展为一个无限大的终端市场。
2、绿色食品
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我国绿色食品的消费快速增长,国际市场有机类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
3、服装店
在众多的行业之中,服装行业是很被创业者看好的,因为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是不会停止的,只要他们还穿衣服,只要他们还追求美,那么服装行业就有广大的市场。
(1)发达国家汽车销售员工资扩展资料
建议:
1、多点去旅行,不去旅行,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美好。
在旅途中,我们有机会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很多更精彩或者更悲惨的人生、很多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景,感受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宇宙中多么渺小,从而懂得知足者常乐。
我们可以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以放松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投入另一个不熟悉的大千世界,无论你的职业身份地位,放下平日里的愁肠百结,拿起新的勇气和信心。
2、多读书,读好书。
二十岁之前天天读书,读的是考试的书,那是极为有限的。二十岁以后,好多人再也不读书了,因为不用考试了。
其实这时候,我们需要读的是指导人生全面展开的书,有知识性的专业书,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实际展开;有审美性的艺术书籍,有助于提升我们对自然的审美和社会的审美,拥有美好的眼睛;有激发情感情操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人情冷暖的感知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包容理解和善意。
2、请问在未来2020年最挣钱的职业是什么?
睡眠经济、“无人工厂”成主流、会展、夜间经济、教育行业。
1、睡眠经济,炙手可热
《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由8.8个小时降至6.5个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高出11.2%。其中,80后、90后正在成为睡眠障碍的主力军。
有调查显示,62.9%的90后年轻人处于睡眠的“烦躁区”和“苦涩区”,还有12.2%睡在“不眠区”,只有5.1%的人处于“甜美睡眠”状态。睡眠经济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经济现象。
2、“无人工厂”成主流,新制造两极分化
互联网巨头正凭借“互联网+”和“AI+”两大“神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面格式化,抢夺它们的饭碗。
马云打响了新制造的第一枪,要“再造10万个ZARA”。阿里云联手淘工厂,改造的智能生产流水线,排产提升6%,交付周期缩短10%。
3、会展成为时尚产业
会展经济不仅带来经济产值,甚至还能改写城市命运。重庆市商务委统计,2018年重庆各类展会活动直接收入176亿元,拉动消费1498亿元。
乌镇凭借世界互联网大会走红,有了“乌镇很忙”的调侃;G20峰会让杭州掀起一波“杭州与上海:谁是谁的后花园?”的讨论。
4、夜间经济崛起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2019年五一期间,中国居民夜间消费金额占全天消费金额的29.92%。商务部统计,上海夜间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餐饮2/3营业额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
“夜经济”是由市场主导的自发行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可以在夜市里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消费等,舒缓自己疲惫的身心,释放生活压力。这种消费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更是城市消费经济强有力的延伸和补充。
5、教育行业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千年来,教育都是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现在更是出现了教育培训机构,是一种将知识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机构或在线学习模式,是以提供资源教育和培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性网站或培训机构。
(2)发达国家汽车销售员工资扩展资料:
2020年中国经济拐点:
1、产业进入大洗牌
国际上,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国原来的依靠的廉价劳动力模式,也要改变。
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进入以5G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突破期,信息产业、智能产业、生物生命产业、绿色产业等新经济产业全面登堂入室。
2、商业模式大变革
我将商业模式概括为5个层次,依次为:抢风口、抓红利、贸工技、技工贸、事业情怀。
3、奔驰、宝马等车企相继停产和裁员,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据报道,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相继关掉了北美的汽车工厂。奔驰开始裁员、阿斯顿马丁靠融资以期渡过此次危机。欧洲汽车行业的停摆更是影响到了1400万从业人员。丰田、本田等也关闭了在欧美的汽车工厂,与此同时,汽车轮胎等相关企业也纷纷开始停工停产。
为什么会爆发大面积的裁员?
车企近短时间的市场低迷源于大面积的疫情爆发,大量城市开始封城,人们开始减少外出,或者是全部居家待着,所以汽车使用需求迅速萎缩,汽车事故造成的损耗也比往年同期要减少很多。同时国外疫情爆发,大家潜意识的感觉到金融危机的风险苗头,很多人都变得畏手畏脚,取消了近期的购车计划取消,进而整个汽车市场陷入低迷之中。
再说一个根本的直接原因,抗击疫情是全国上线一起共同遵守规定,所以很多车企无法按时开工,没有生产,同样也没有销售,自然就没有收入。而汽车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车企在收入锐减的同时,又要养着数万名员工,光每个月的成本花费就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而今年,国内疫情日渐明朗,国外情况仍不容乐观,综合考虑下,非必需品的购买需求也不如从前。而且很多车企已经开始转型生产口罩和医疗器械。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裁员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无车一族,之前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考驾照,而且一直觉得有车没车都无所谓,因为交通都非常的方便,地铁过家门口,动车直达老家县城,随着孩子的出生,发现家里购车是必须要赶上日程了,所以去年心血来潮考了驾照,年底计划购车,但是考虑提车时间的问题,果断放弃,过了年订购也不影响。谁也没有想到,今年疫情来袭凶凶,终于体会了那种没有车子不方便的心酸,于是心里暗自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今年加入购车大计。
随着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慢慢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可是现在疫情席卷了全球,今年的经济下滑是必定的,收入相对减少是必然的,明显的感觉到今年的日子比往年都要难过,更是想到了因疫情没钱带来的窘迫感,变得很纠结,一直犹豫今年是否是车子入手的最佳时机?
当疫情爆发以来,记得最深的一句话,过了2020年,一定要有2套房子(城里一套、农村一套),有一辆代步车子,部分存款。
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明显的感觉到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不再安全,没有私家车的家庭出行和购物非常不方便,这让一些原本没有购车想法的人也产生了一定的购买欲望。市场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号。
商务部在3月26日明确表明态度,鼓励各地出台措施促进新能源车消费,如:浙江制定了汽车以旧换新和下乡惠农政策,广州也提出购车补贴、竞价奖励和优化中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等措施,以希望通过汽车消费这个商品消费大头,刺激消费的回补。
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又是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看准了就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