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本田合作开发两款电动车,比亚迪丰田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为在新兴技术领域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车企们携手不断加强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4月2日,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宣布,双方将联合为本田开发两款全新电动车,并探索更深层次合作的可能性。
两家公司联合表示,这两款车计划在2024年发布,新车将基于通用汽车最近推出的Ultium电池系统平台打造,但它们的设计将专属于本田,而且汽车平台“将经过重新设计以支持本田的驾驶特性”。
通用汽车此前曾表示,配备了Ultium电池的汽车将能行驶400英里(约合643公里)以上,10分钟充电100英里(约合160公里)以上,从零加速到每小时60英里(约合100公里)只需3秒。
这款产品从数据上看很有竞争力,目前,市场上续航能力较强的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仅分别达到579公里和552公里。
作为新协议的一部分,本田将把通用的安吉星服务整合到两款电动汽车中,与Honda Link整合。此外,本田还计划搭载通用汽车的先进自动驾驶辅助技术“超级巡航”( Super Cruise)。
2020年3月4日,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玛丽·巴拉(Mary Barra)在位于密歇根州沃伦市的公司技术与设计园区的“电动汽车日”上发表讲话
通用汽车负责全球产品开发、采购和供应链的执行副总裁Doug Parks表示,该协议是“我们迈向纯电动未来的又一步,并试图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实现盈利。”
他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我们与本田有着良好的密切合作历史,这种新的合作建立在我们的关系和志同道合的目标之上。”
本田汽车公司北美执行副总裁Rick Schostek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次合作将把两家公司的实力结合起来,而规模和生产效率的结合将最终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这一扩大的伙伴关系将开启规模经济,加速我们的电气化发展。”
据悉,两家公司都没有披露此次合作的具体财务条款。通用汽车股价于本周四收盘报18.19美元,下跌5.6%,在盘后交易时段小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通用和本田在电气化方面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并已经在自动驾驶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上展开合作。
其中,本田去年已向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投资7.5亿美元,并称未来12年将先后向该项目投入约20亿美元,总投资金额为27.5亿美元。而2018年,本田也加入了通用汽车电池模块的开发工作。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自动化等方向的转型耗资巨大,车企也因此放弃单打独斗,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加强合作。
仅以国内而言,4月3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各出资50%成立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业务内容聚焦在纯电动车其所用平台、零件设计、研发等方面,并计划于5月内正式开业。这也是两家公司于2019年11月7日签订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合资协议的正式落地。
而在此之前,2019年11月29日,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已率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今年1月8日,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将致力于把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合资品牌电动汽车新标杆,深度体验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
2020年3月10日,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公布国补后售价为17.38-19.88万元,另外前五千名购买车主还能享受一两万元的优惠政策,可以说菲斯塔纯电动汽车从上市开始就准备撕开中高端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热切期盼拿下一层厚厚的蛋糕,笔者通过此次深度试驾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车发现,菲斯塔纯电动不再和以往某些合资品牌难产或者借壳的产物,而是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车型在动力电机采用了由大陆集团提供的高电压“3合1”电驱系统,该系统集合电机、变频器、减速器三项重要核心部件于一身,因此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油电管线更少、安全性更高,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35千瓦,峰值扭矩310牛米,该电驱动系统也获得了2019年沃德十佳发动机大奖。
与昂希诺EV一样,北京现代为菲斯塔纯电动汽车适配完了的动力电池液态热管理系统。“3合1”电驱动系统和OBC单独使用1套高温散热循环管路;动力电池高温散热(水冷板模组)和低温预热(PTC模组)共享1套循环管路。为了降低在能耗较高的高温散热功能呢开启后的耗电量提高热效率,PTC模组被设定在靠近动力电池前端的位置。经过PTC模组加热的脱电离冷却液用通过很短的管路进入动力电池内部为电芯进行预热。
备注:目前国内在售的全部新能源车型中,只有北京现代昂希诺和菲斯塔纯电动汽车,采用更安全的脱电离冷却液。
笔者在试驾过程中发现菲斯塔纯电动的动力电机虽然瞬间爆发并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动力相比这个价位的传统燃油车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优秀的行驶平顺性,行驶顿挫?那是绝对不存在的。
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采用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加后扭力梁非悬挂的的结构,在电池布局底盘的加持下,转弯时车身姿态不错,悬挂减震相当有韧性,减速带和井盖等大震动都能够托得住,行驶舒适性不错。配置的“电液一体化”的制动总泵,直接将ABS阀体进行了集成,省去了真空泵与储气罐同时,在制动过程中“电量回收”与机械制动衔接的异常平顺并提升的能量回收效率。
菲斯塔纯电动车的内饰采用了北京现代目前家族化风格,由于纯电动汽车采用单级减速器,因此燃油版上的换挡杆更换为更为科技的按键设计,按键旁边是车辆驾驶模式选择按键。
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一共具备四种驾驶模式,ECO、Comfort、Sport和ECO+模式,其中ECO+模式通过长按驾驶模式选择按键3秒可激活,开启后会关闭空调等耗电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最大保证续航。
而驾驶模式调节比较特别的是菲斯塔纯电动在每一种模式下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驾驶需求调节其中的空调设置以及动能回收力度。菲斯塔纯电动动能回收力度一共四级可调,其中一档为专门习惯燃油车驾驶习惯的车主设计,基本上感觉不到动能回收,能察觉动能回收的档位分为三档,笔者一般上车会直接调至最高档位。
位于方向盘左右两侧的能量回收按键被设定为“左加右减”,可以在行车过程中实时调节,已获得能量回收与制动效率的均衡。菲斯塔纯电动的动能回收力度在最高档位时拖拽力比较大,非常适合新能源老司机进行单踏板操作,并且最大动能回收功率能达到66千瓦,效率相当不错。
而且菲斯塔纯电动和昂希诺纯电动一样,具备实现真正的“单踏板”操作功能,通过长按左侧能量回收拨片不仅可以增加动能回收力度,而且可以直接把车辆刹停。笔者之前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在时速低于20公里每小时左右的情况下,动能回收就会停止介入,车辆进入平缓溜车状态,一旦前方出现红灯需要停车时,必须通过踩下刹车踏板才能实现停车,但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直接通过动能回收拨片进行制动,除了紧急情况,刹车踏板都不需要踩了,可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单踏板操作。
在菲斯塔纯电动的多媒体中,笔者发现该车能够记录行驶后电量消耗情况,其中电量消耗主要为传动系统、空调系统和电子设备。相信很多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经常听到过这种观点,纯电动汽车不要开车灯、不要听歌、不要用多媒体导航和夏天不要开空调等等,因为这些比较费电影响续航,但其实多媒体系统和车灯都是基于低压模块供电,也就是铅酸电池,而夏天空调由于压缩机效率高其实耗电量也不大。菲斯塔纯电动在多媒体系统中安装有EV系统能量消耗显示软件,清晰直观的查看当前状态下车辆电耗使用情况以及占比。
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续航方面,菲斯塔纯电轿车的核心动力电池采用宁德时代提供的“523”三元锂电池组,能量密度为146.6瓦时/千克,电池容量高达56.5千瓦时,NEDC续航为490公里。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相较于大多采用风冷系统的合资竞品而言,菲斯塔纯电动能够有效确保动力电池始终处于高效工作温度,降低安全隐患。
在智能驾驶和安全领域,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优于合资同级纯电轿车的16项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其中LKA车道保持辅助,BCA盲区防撞辅助系统等九项功能为同级独有。此外,该车搭载10.25英寸超大屏幕以及智能空调系统,可为消费者提供极大便利与呵护。
延伸阅读:
现代品牌目前投放在中国市场的昂希诺纯电动和菲斯塔纯电动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应付式产品,昂希诺纯电动的原型车KONA EV很早就在海外市场上市销售,累计销量一直保持在全球前十,因此就技术深度和成熟度而言相比于大众朗逸纯电要强许多。
从2014年五月份开始,我国确定了将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制造以及全产业链发展作为重要国策,到目前2020年,还有许多合资品牌依旧采取谨慎关注,小步前行的态势,唯独北京现代几乎保持与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同步的“推陈出新”。
例如大众朗逸纯电动车型在去年上市的情况下,不仅综合纯电续航仅270公里,而且依旧采取风冷式散热系统,根本没有考虑到我国巨大的国土面积带来的多样性气候条件会给纯电动以及车主带来多么痛苦的困扰。反观北京现代品牌,上市的昂希诺纯电动和菲斯塔纯电动续航都几乎达到500公里,属于目前纯电动汽车能够让消费满意的续航,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够让消费认可。
至于丰田品牌,目前上市的纯电动汽车都属于套娃的产物,广汽丰田上市的iA5纯电动汽车基于广汽新能源Aion S同平台的技术,该车型虽然继承了Aion S不错的产品力,但是放在广汽丰田4S店销售时,车辆依旧使用的是广汽新能源的车标,因为核心技术属于广汽新能源。
当然,丰田品牌目前终于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就会逐渐丢失中国市场,但由于没有北京现代品牌长时间的纯电动汽车技术积累,如果丰田重新立项研发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因此丰田只能找比亚迪汽车合作,各取所需。这也让大家能够意识到技术提前布局的重要性,提前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主动的瓜分市场蛋糕,北京现代打得一手好牌。
笔者有话说:
通过深度试驾菲斯塔纯电动汽车,笔者了解到在15-20万元价位区间,菲斯塔纯电动应该是属于产品力非常突出的纯电动轿车,相比于以往合资品牌面对国产品牌纯电动竞争力确实的情况,菲斯塔纯电动可谓撑起了合资品牌的脸面,可以说北京现代是目前所有合资品牌中唯一一家和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不落下风的企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品牌兵家必争之地,北京现代能够依托于海外积累的先进经验布局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笔者认为对于整体市场的竞争而言是良性发展的,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远远达不到饱和的状态,通过不同品牌先进技术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各大厂商对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入与研发。
在后续的评测稿件中,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将对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汽车进行高温和高寒环境充放电效率,使用热成像视频采集系统进行深度解析,尽请关注。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粟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集燃油车与电动车优势于一身,这才是最值得推荐的合资紧凑型车
每家车企都会有一张能够彰显自身实力的名片,比如马自达以出众的设计著称,操控优势是深藏在宝马骨子里的基因。那么对于车企巨头丰田而言,它最引以为傲的那张名片会是什么?
从车型的角度来说,历经12代更迭、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突破4800万辆的卡罗拉无疑是最成功的丰田车型。丰田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卡罗拉的辉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说卡罗拉是丰田品牌的名片一点也不为过。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丰田拥有令所有同行都羡艳的THS Ⅱ混动系统,经过20多年的市场检验,丰田THS Ⅱ混动系统在可靠性、能耗、动力性等方面的表现都达到了其他车企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民间甚至还有着“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另一种是其他”的说法。如果说THS Ⅱ混动系统是丰田品牌的名片,也显得恰如其分。
当行销全球的卡罗拉与久经考验的混动系统相遇,卡罗拉双擎自然就成为了最能够彰显丰田品牌实力的一张名片。那么这样一款足够有料的车型,能否成为合资紧凑型车中的首选?
空间短板不复存在,后备箱容积超越上代燃油版
常年盘踞在合资紧凑型车销量榜前列的车型虽然卖点不尽相同,但卓越的空间表现一定是它们共通的优势,毕竟紧凑型车一般都以满足全家人的用车需求为主,后排及后备箱的利用率极高。但混动车多出的动力电池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着对于车内空间的利用。比如上代卡罗拉双擎的动力电池就放在了后排座椅之后,导致后备箱容积被侵占了不少,实用性有了一定的下降。
好在第12代卡罗拉在研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在保持2700mm轴距不变的前提下,还专门在后排座椅下部为动力电池预留了位置,这就使得卡罗拉双擎不论是乘坐空间还是后备箱空间方面的表现都与燃油版本一致。
而在TNGA架构全新的设计思路之下,第12代卡罗拉双擎470升的后备箱容积甚至比上代车型燃油版的426升还要大了不少,卡罗拉骨子里舒适、宽敞的居家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
动力参数不如德系涡轮对手,响应速度占优
当动力电池不再是制约空间的短板,大家对于混动车的接受度自然就会有所提升,但这套混动系统能否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
仅从动力参数上来看,卡罗拉双擎90KW的综合功率的确与搭载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发朗逸、速腾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实际的驾驶体验是否也会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试驾我们发现,朗逸、速腾1.4T车型在起步初期加速感较为柔和,待涡轮介入之后动力便能够喷涌而出,暴躁的输出与猛烈推背感的确能够给到驾驶者一种动力很强劲的感受。
与德系1.4T“前慢后快”的动力输出特性相比,卡罗拉双擎则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由于在起步时有了电动机介入,且电动机拥有通电即可输出最大扭矩的特性,因此卡罗拉双擎并不会像德系涡轮车那样需要等待动力爆发,它整体的加速感受与电动车有些类似,加速非常直接犀利,红绿灯起步时就能够将其他车型远远甩在身后,这就意味着卡罗拉双擎低至4升/百公里的油耗并不是靠牺牲动力性换取的。
都说数据不会说谎,但当你真正试驾过卡罗拉双擎之后你一定会对这句话产生深深的怀疑。
AT平顺,双离合效率高,卡罗拉双擎如何兼顾?
当然,变速箱的特性也直接决定着动力输出的表现。根据惯例来看,AT变速箱换挡平顺但传动效率并不占优,双离合变速箱足够高效但平顺性及降挡速度又有些许瑕疵。因此在合资紧凑型车领域,不同厂商在变速箱结构的选择上有着不同的考量,但不论最终如何抉择,都会面临顾此失彼的可能。
不过混动车就没有了这样的烦恼,卡罗拉双擎采用的双电机结构直接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变速箱。在起步轻快迅猛的同时,中途急加速时也并不会出现燃油车急加速时降挡的迟疑,踩下油门之后不需任何等待,动力便会喷薄而出。整体加速的感受也更为平顺线性,使得车辆的高级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如果要简单总结卡罗拉双擎的驾驶感受,它应该是一款既拥有媲美电动车的犀利加速感受与线性的动力输出,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又与传统燃油车一样便利,完全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产品。因此从空间表现、驾驶感受、行驶质感的角度出发,卡罗拉双擎在同级中的确拥有不小的优势。
产品实力出众之余,卡罗拉双擎价格亲民
但脱离价格谈产品实力都是耍流氓,尤其是对于合资紧凑型车的潜在消费者而言,价格也是决定他们选择的重要因素。从价格上看,卡罗拉双擎13.58万-15.98万元的售价区间基本与朗逸、轩逸的中高配车型价格相仿。
查看过配置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卡罗拉双擎仅凭全系标配的L2级自动驾驶、8气囊、四轮独立悬挂系统等配置就已经能够值回差价,这套驾驶感受出众的THS Ⅱ混动系统甚至完全看做是附赠的产物。既然同样的价格能够买到更好开、更省油、更可靠的卡罗拉双擎,它有什么理由不成为合资紧凑型车中的首选呢?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产品的优劣也自然会体现在销量之上。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卡罗拉实现了36103台的傲人销量,其中双擎版车型的前年比更是高达254%,创下了单月新纪录。也正是因为卡罗拉双擎的热销,它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丰田混动技术的代言人,丰田混动的优势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买丰田就要买混动”的理念也变得愈发深入人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注册资金3.45亿元各持股50% 比亚迪与丰田电动车合资公司成立
3月25日,比亚迪与丰田来汽自车的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5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比亚迪汽车院总体部经理赵炳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各持股50%。
该公司经营范围为纯电动车及其衍生车辆,包括纯电动汽车以及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组件以及总成的进出口,包括提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先关咨询。
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始于2019年7月19日,两家公司共同宣布,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2019年11月7日,比亚迪与丰田就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确认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该公司将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价格相同时买国产电动汽车还是合资纯电汽车?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不少合资品牌车型也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那么,价格相同的时候,如何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中做选择呢?
在我国燃油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对比自主品牌会更有优势。不过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并不占据优势。这是因为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要比合资品牌更早更长,而且现阶段的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依然是市场主流。再者,不少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性价比也要比很多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更好——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表现更给力,配置更加丰富,价钱更实惠。所以说,如果是相同价格,那么笔者还是建议消费者朋友选择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
不过如果有消费者朋友想要购买豪华品牌纯电动汽车,那么可以考虑合资品牌,因为现阶段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品牌力还是没办法和合资品牌相抗衡的。
综上所述,如果说你对于品牌不是特别执着,并且想买一台家用纯电动汽车,那么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已经可以完全满足你的需求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新能源汽车热销排行榜?
基于EV Sales博客提供的数据,对2019年全球市场电动汽车(乘用车,包含纯电动车EV和插电式混动动力车PHEV)销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特斯拉model 3
Model3不采用铝制车身,所以车身尺寸将缩水20%来抵消因重量增加而对续航的影响。Model3预计续航里程在320公里左右。
特斯拉的第四款车型Model3发布,续航346km,破百时间小于6秒。
2、北汽EU系列
北汽EU系列是北汽旗下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沿用了绅宝D50的设计,并在前格栅、尾标等处增加了蓝色装饰条进行装饰。
动力方面,EU260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00kW的电动机,峰值扭矩260Nm,最高车速140km/h。官方数据显示,该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超过260km,等速行驶状态下可以达到350km。
3、日产聆风
日产聆风为五门五座掀背轿车,由层叠式紧凑型锂离子电池驱动,在完全充电情况下可实现160公里以上的巡航里程。
采用200伏家用交流电,大约需要8小时可以将电池充满;而10分钟的快速充电,便可提供其行驶50公里的用电量,日产聆风将于2010年底于欧美以及日本市场上市,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
4、比亚迪元/S2EV
比亚迪元/S2EV是比亚迪e系列的第二款车型,同时也是e系列的首款SUV车型,带来专业UP、安全UP、优享UP、外型UP、智能UP“5UP全能”。比亚迪元/S2EV采用的是BYD高防护电池,特殊包装工艺,经受火烧、短路、撞击、高温、挤压、过充等极端测试点。
5、上海五菱宝骏/E系列
上海五菱宝骏/E系列主要为宝骏E100。宝骏E100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车。宝骏E100车身长宽高尺寸分2488/1506/1670mm,轴距1600mm,转弯半径仅为3.7m,整备质量为840kg。
7、合资电动也有性价比?盘点最近上市的新能源车
宝马i3快充畅行款
官方指导价:30.58万元
在特斯拉Model 3国产化后,宝马i3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而近期,宝马推出了i3的快充畅行款正式上市,官方售价降低了3.4万元,使得其性价比得到了提升,并且,宝马还提供了一年免费公共充电服务。
宝马i3快充畅行款在外观上和2020款宝马I3快充版车型几乎一致,并且,在配置上也没有缩水,提供了胎压监测、手机无线充电、车内Wifi热点、10.25英寸高清显示屏以及APPle carplay等实用配置。
在动力性能上,宝马i3快充畅行款采用了与三星SDI合作开发的新电池组,驱动部分也和老款车型保持一致,虽然没有特斯拉Model 3那么强劲,但也还算出色,最大功率为125kW,峰值扭矩为250N·m。
作为宝马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宝马i3去年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了3万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但是,新车工况续航里程340km,以及2570mm的轴距,即使有着品牌加持,还是让许多人心中纠结。
不过,最近特斯拉Model 3“减配”闹得风风雨雨,这样的神助攻也让宝马i3快充畅行款有了更加的性价比,不过,宝马i4的消息也已经出来了,不妨再等等?
雪佛兰畅巡
补贴后售价:15.99-17.99万元
上汽通用雪佛兰在中国市场的首款纯电动车畅巡近期正式上市,虽然是中国特供车型,专为中国市场打造,但是从设计上,还是能看到不少雪佛兰家族的元素。
源自FNR-X概念车的外观设计是畅巡的一大卖点,既狂野也带着一丝未来感,侧身线条也非常动感流畅,相较于相对于同价位新能源车外观大多以换壳为主,畅巡这种凌厉的轿跑风格相信会吸引不少年轻人的眼球。
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665/1813/1538mm,轴距为2660mm,在同价位中算是中规中矩。
内饰方面,则是标准的雪佛兰风格,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分层式设计,并配备了全液晶仪表与大尺寸悬浮式中控屏,科技感不错。
动力方面,畅巡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110kW,峰值扭矩350N·m。NEDC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410km,和通用旗下的别克微蓝PLUS动力参数保持了一致。
作为雪佛兰旗下国内首款纯电动车型,畅巡有着自己的优势,也很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它的到来对于品牌而言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这个价位又多了一种选择。
菲斯塔纯电动
补贴后售价:17.38-19.88万元
合资进口纯电动车的续航一直都没法和自主车型相比,而近期上市的菲斯塔纯电动一改这个短板,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490km,让这款车型在市场中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作为菲斯塔“油改电”的新能源车型,菲斯塔纯电动的外观设计和燃油版车型高度相似,和其他纯电动车性类似,主要变化在于前格栅,纯电动采用了常见的封闭式设计,整体感更强。
车身尺寸方面,菲斯塔纯电动的长宽高分别为4705/1790/1435mm,和燃油版车型也相差无几,轴距为2700mm,和燃油版车型保持了一致。
坐进车内,纯电动车型和燃油版并无太大区别,液晶仪表、10.25英寸悬浮式触控屏、自动空调以及按键式电子档杆等配置一应俱全,在提升科技感的同时,也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动力方面,菲斯塔纯电动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35kW,峰值扭矩310N·m,此外,全系标配了可四档调节的能量回收系统,在慢充模式下,9.5个小时可将电量充满。
在这个价位,纯电版菲斯塔在合资车型中确实独树一帜,这得益于490km的续航里程,其他方面,基于燃油版车型的打造,纯电版菲斯塔算是这个价位纯电动的“水桶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红旗HS这款车报价多少,目前值得入手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选择国产的车了,那么国产汽车里面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红旗了,自从它推出h5以后知名度就一路上升,今天预售的h7更是倍受期待,市场估计价格在三十万左右。
就h7的概念图来看整台车还是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的,整体的外观设计沿袭了复古汽车的风格,大型格栅更是给它更加了一丝霸气和稳重,两边的大灯的风格则比较现代化,两者相互映衬更是有了一种交称的美感。
除去一些比较细微的设计,这台车的外观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流畅的车身曲线让它极具运动感,比较高的底盘则为它增加了霸气的感觉,作为SUV,它满足了许多人对汽车外观上和设计上的追求。
当然,h7除了外观配置上吸引人,它的本身内置性能也是比较不错的。2.0T或者是3.0T的发动机搭配八倍自动变速箱,足够让它成为马路上的一匹黑马,家庭出行、越野娱乐,它都满足了许多车主的追求,而且性价比非常之高,比起同价位的suv来说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
红旗这个牌子作为国产的带头者,这两年的设计已经有了向高档车发展的趋势,但是又不会失去自己的设计风格,是比较难得的。
9、顶配10.88万的网红合资车,也带不动这帮队友!
新一代 飞度前段时间终于来了,但是小型车市场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了。
作为小型车里的标杆车型,飞度因为国六排放的原因在汽车市场上了沉寂了近一年的时间,如今第四代飞度早已经和消费者见面,其上市时间在今年的八月底,更加精致,更加有型,甚至更加运动的小飞度,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小型车市场来说,飞度的到来也无法拯救下滑的颓势。
同为小型车里的热门车型,新一代POLO比飞度更早一些时间上市,其变化与现款飞度如出一辙,为了顺应市场进行了巨大的调整。但是在上市之后,其市场反响平平,纵观近一年多的成绩,销量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2019年11月份的8200台,此外月销都在3000台上下徘徊。
可以预见的是,飞度的销量会比POLO好一些,但也很难到爆款的程度,小型车市场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2020年会是一个分界线。小型车或许将会成为汽车市场转型的牺牲品,单单靠飞度已经无法回到十年前那种遍地开花的局面。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彼时的汽车市场正处于销量爆发的前期。小型车市场里,第五代POLO刚刚上市,环顾四周还有飞度、威驰、乐风、赛欧、瑞纳、骊威、雨燕等众多对手,凭借着价格实惠、质量可靠、灵活性好等特点,这些车型深受消费者喜爱。
因此,厂家对于小型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精品车型越来越多。2011年前后,小型车市场的销量达到了顶峰,整个细分市场共计有53款车型在售,累计销量超过了200万辆,而2011年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小型车占据了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
回想一下,十年前的汽车市场其实鱼龙混杂,80后开始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主力消费人群,占到小型车购车人群的三分之二左右。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汽车更多的是属于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且受制于经济发展还并未腾飞的影响,贷款制度也不够完善,如今看来十万元以上的车型并非是人人能够买得起,而小型车价格大多数在十万元以内,是很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80后彼时处于人生事业的上升期,但是收入普遍不高,在身边有车的人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即便是不到十万元以内的车,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优越感,以及用车的刚需。伴随着二三线城市开始爆发的购车潮,小型车迎来了最好的生存时光,薄利多销无疑是一个非常棒的销售策略。
可是仅仅数年之后,这种局面就急转直下,小型车开始走下坡路。
2014-2015年,小型车市场的销量开始下滑,全年销量累计减少了近40万辆;到2018年,小型车市场的销量又减少了50万辆,仅剩下100万辆出头。可以说,风光无限的小型车开始逐渐被市场抛弃,要知道整个2018年乘用车销量可是达到了2371万辆,与之相比小型车的市场份额则是锐减到5%以下。
欧美汽车市场有一个有趣的历史轨迹,那就是市场的喜爱程度从小车到大车,再回归到小车,而目前我们国内正处于从小车到大车这个阶段。进入到2010年之后,国内消费者购车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对于大空间的追求成为了主流趋势。
小型车的局限性与这种趋势格格不入,毕竟受制于尺寸的关系,即便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一个满足一家老小出行大空间来,加上由于制造成本的因素,小型车在行驶质感上也是不尽如人意。
从这里又可以引申出消费升级的概念,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经济的发展。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可支配收入可以简单定义成“除去生活以外的闲钱”,这笔钱看似不多,但是刨去老人孩子和低收入人群,处于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确确实实有钱了。
与年轻人有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价格的在不断下探,尤其是紧凑型车。十年前动辄15万元以上的紧凑型车,在汽车制造全球化的趋势下,伴随着产量上升带来的成本分摊,以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起售价已经低至十万元以内。
而这种最适合家用车需求的车型,市场份额也在急速飙升。2010年紧凑型车占轿车市场份额的43%左右,到2019年上升到62.6%。这其中变化,就是小型车消费群体向紧凑型车转移带来的结果。毕竟,紧凑型车兼顾动力、空间、驾乘等方面的需求,更加适合家用。
由于销量的下滑,厂家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开始变得敷衍,受制于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小型车没有办法去迎合时代的需要,车企投入减少带来的影响就是车型更新周期拉长,大部分车型的品质还维持在十年前的水平。而如标致206、雨燕这一类车型,甚至慢慢消失在国内汽车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此,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的小型车市场的萎缩。况且,SUV也开始来抢市场了。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上面提到的空间需求,又被SUV很好的对症下药,价格又不会比小型车贵很多。
从2014年左右,众多厂家蜂拥扎堆到了SUV的生产制造中,2010年国内SUV的销量为133万辆,2018年国内SUV销量则为951.3万辆,短短8年增长了7倍之多。伴随着购车热潮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扩散,SUV从城市走向农村,所向披靡,甚至很多车企单单靠卖一台SUV就可以过得十分滋润。
再加上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和城市限牌限号的影响,小型车的用户群又不得不转向电动车,涌现了长城欧拉R1、黑猫、好猫、元新能源、宝骏E300等车型,以解决大城市对于车辆限制下的用车需求,当然这些车型的价格也是十分便宜。
至此,小型车四面楚歌,那么下滑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在优胜劣汰之后,小型车再也没有以前百花齐放的盛况,更多的是集中在POLO、飞度、致炫这几款车型中。时过境迁,小型车还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当然,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的成熟化,目前喜欢小型车的消费者还是大有人在,或是单纯的喜欢小型车的时尚个性特点,或是仅仅需要一台足够便宜的车型做代步使用。如果是抱着这些出发点购车的话,那么买一台小型车还是比较合适的。
单身青年的需求很容易满足,有个遮风挡雨的工具就已经足够。但如果是面临成家立业的节点,十万八万的钱都已经出了,那么多花点钱去买一个紧凑型车,或许才是从大局出发的最好归宿,毕竟日后不会有亲朋好友坐在后排抱怨你车内空间拥挤的声音。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已经有一辆能够胜任日常的家用车之外,小型车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作为买菜用车或者老婆代步,价格不贵、保养便宜、停车也方便,这种都是小型车闪光点最好的释放。
村上春树说,曾以为走不出去的日子,现在都回不去了。对于很多年长的朋友来说,记忆中总会有一台小型车的身影吧,陪着自己走过春夏秋冬。伴随着小型车销量下跌的,也是很多人回不去的年轻时光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