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试运行自动驾驶出租,这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自动驾驶技术多年前便已在国外参与测试并且投入了一定规模进行商业运行,是一种将现有的感应技术与人工智能管理模块相结合的技术,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以及驾驶感应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加成熟,使得无人驾驶系统在通过无数测试后成为一种非常可靠的新兴技术,并且根据相关统计,无人驾驶技术的车祸率相比一般驾驶员更低。
其实无人驾驶出租技术出现已经有些年头了,最早的无人出租,主要是用于机场短途运输客人,输入目的地即可运输乘客到达指定地点,可以搭载4位乘客和一个行李箱,且相对来说速度较慢,仅25km/h,所以可以说最早投入使用的无人出租其实技术层面不太成熟,是依然需要改进升级的半成品。
我们首先来看看无人出租的原理,其实在基本结构上,无人出租车基本沿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原理,但是在这基础上新增了更强的GPS系统,方便其所属公司进行管理和投放。出租车前左右后端点都装有激光测距装置,能够使无人出租灵活避让行人车辆以及障碍物。两侧下端安装了回声定位系统,能够使它在路边做到精准停车。而它车顶的GPS系统则能够让它快速寻找到一条最近最快的路线,这是人工智能则又会根据实际路况选择一些不那么拥堵的道路。
很多人担心这种无人驾驶汽车会不会突然失控或者出现其他故障,根据相关测试结果,无人出租的反应力比普通驾驶员更快,且行车技术更加稳定和精准,出错率目前为0。而根据试运行的结果来看,目前无人出租并未出现故障或是失控的情况。
所以无人出技术是一项真正便民惠民的技术,如果大规模普及,会对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不小的便利。
2、无人驾驶汽车,中国2020年能上市吗?在马路上行驶
我看难,不是无人驾驶汽车难上路,而是街上基本都是人为驾驶,无人驾驶它是电脑来判断路况,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2020还是比较难实现
3、北京那里有无人驾驶汽车培训学校?
有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培训,可以实地考察比较。
4、基于L4无人驾驶开发,年轻人的首台无人驾驶汽车几何C来了
近几年无人驾驶一直是热门的话题和投资界的宠儿, 据媒体统计,2018年无人驾驶国内外总投融资规模超过70亿美元,2019年在全球汽车行业大裁员的背景下,无人驾驶的投资额还在逆势上升,仅11家头部企业就获得了超过76亿美元的投资,其中Argo AI一家就获得了26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最感兴趣和接受度最高,有53%的人对无人驾驶表示出了积极的看法,35%的人持中立态度,仅有12%的人表达了消极的态度。可以说,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比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人更希望购买一台带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
不过目前市面上的无人驾驶还是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状态,消费者能真正接触到的量产无人驾驶车型寥寥无几,要么还在概念或测试阶段,要么像A8L(高配带L3自动驾驶)这样价格曲高和寡的车型。不过就在2月14日,几何汽车的首款SUV正式命名为几何C,并且强调它是“全球首款量产无人驾驶纯电SUV”,年轻人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终于要来了。
目前行业公认的无人驾驶评级是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简称SAE)提出的,一共分为L0-L5的六个级别。其中L0、L1算不上自动驾驶,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是L2级智能辅助驾驶,鲜有车辆达到L3级别无人驾驶。其中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业内L2+智能辅助驾驶覆盖率最高的品牌,几何C上的无人驾驶技术更是按照L4级标准开发,其无人驾驶功能可持续迭代升级,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几何C应用吉利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未来准备搭载5G技术,其中5G网络本身具有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特性,可以实时搜集传输更多更精确的环境信息,使用云化的计算能力用以车辆本身自动驾驶的决策;“V2X”则包括汽车对汽车(V2V)、汽车对基础设施(V2I)、汽车对互联网(V2N)和汽车对行人(V2P),通过和周边车辆、道路、基础设施的通讯,获取比单车能得到的更多的信息,大大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其结果就是几何C上能实现接近L4级无人驾驶的功能,在室外、室内多场景的100%自主泊车功能。打个比方,当你早上去公司上班,到了门口直接上楼,让车辆自己去停车场找车位停进去,这样一般能节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停车时间,避免迟到的尴尬场景。下班的时候也同理,只需要提前“召唤”车辆在公司门口等待,直接坐上车就可以回家了。
关于无人驾驶的畅想,在影视作品早就有出现,《霹雳游侠》里的“伙计”、《威探闯通关》里的计程车或是《重返犯罪现场》里的“Otto”,都是观众心心念念的“宝贝”。不过随着几何C的上市,年轻人也终于迎来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台无人驾驶电动车,这些影视里畅想的画面将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片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无人驾驶出租车出现在北京街头 百度Apollo在京开启“民用”时代
近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正式在北京全面开放了。有需要的乘客只需要在百度地图APP或Apollo官网,选择免费试乘自动驾驶出租车,就可以体验到无人驾驶的乘车感受。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测试,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终于正式在北京登陆,针对此次无人车的投放站点,主要是集中在海淀和亦庄这两处区域,这也是支持百度Apollo Go服务的第三座城市了。
继长沙、沧州支持百度Apollo Go服务后,百度可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加紧无人驾驶的研究与部署。在2019年12月,百度Apollo就获得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车辆载人测试许可,其首发启动仪式就是在亦庄举行的。
随着2020年已经快到了年末,百度Apollo在北京的道路测试里程已经超过了51.9万公里,许多项标准已经达到了面向公众开放的资质,如今北京这座“京都”也正式加入了自动驾驶开放的大平台中。
如果你想体验无人驾驶车辆的话,只需在每天的中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打开百度地图APP或Apollo官网,找到自动驾驶这项功能,就可以在官方的站点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了。
以往在科幻电影中才会见到的画面,如今已经搬入到了现实中来。这项无人驾驶车辆的技术全面投入到民用市场,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技术突破,这代表了AI智能代替人工的“一大步”终于迈出去。
在未来的时间里,相信自动驾驶技术会越来越成熟,乘坐一辆无人驾驶车辆或许会成为新的时髦名词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北京无人驾驶是真还是假?
是真的,现在好多地已经有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路了!
7、无人驾驶汽车要不要驾驶证?
无人驾驶汽车也是要驾驶证的。在一些特殊路段特殊情况,电脑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必须有实际的操作,司机必须要有驾驶证才能驾驶,否则是违背交通法则的。
8、汽车品评 | 北京首次允许自动驾驶载人测试
文字 | 大??眼
设计 | 小宇宙
近日,北京市相关机构印发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其中首次允许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载人和载物测试,使得北京继广州、上海后,成为第三座开放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的一线城市。
管理实施细则的具体条款,于我们而言其实没有必要细究,是厂商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但实施细则的出台,尤其是作为首都北京放开相关测试,预示着未来国内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载人和载物测试将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指标意义非常强。
无人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模式。尤其是L4或L5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将直接重构未来汽车行业的格局。
当前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巨头或者零部件公司巨头甚至像谷歌、苹果、Uber这些IT互联网公司都纷纷进军无人驾驶行业,尤其是谷歌Waymo、通用的Cruise以及基于沃尔沃XC90的Uber项目,都是这个细分市场的领跑者。
但要实现L4、L5级别的无人驾驶并不容易,除了一整套的传感器以及可达上亿行的无人驾驶算法外,海量的道路测试必不可少,其主要作用就是对于无人驾驶控制器的训练。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使得无人驾驶控制器未来能达到一个老司机的驾驶熟练的程度,在HD地图的支持下,拥有足够的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判断能力,安全完成各类出行任务。
不过根据国外相关同行的经验,无人驾驶要真正普及到普通消费者手中,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
一个64线激光雷达的售价应该在5万美元左右,即使最近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远远高于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
而成本高昂之外,控制器的算法也是非常复杂,既要确保算法的安全冗余,对于各种高精度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在安全冗余与控制器决策判断上寻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而这个也是困扰不少车企的难点所在。
对于机器学习来说,当前只有通过实际路测才能完成机器学习。但根据机器学习方面专家的计算,要让控制真正达到人脑的控制水平,实际道路测试需要达到80亿英里。这个测试量相当于100辆车行驶400年,当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完成过相关的测试量。
未来虽然有考虑将仿真和实际路测捆绑起来,进行一个不同权重的分配,以减少实际道路的测试量,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实际道路测试的作用性依然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不可替代。
其实从国内的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部署的进度来看,目前已经落后于国外。在美国,谷歌旗下的Waymo以及通用旗下的Cruise已经有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在进行日常运营,此外戴姆勒、现代也提供相类似的服务。
虽然如上文所说L4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在私人消费者端应用上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但是在特定的场景下,当前的技术已经可以进行支撑商业化运营。至于在港口、码头以及矿山这些对于车速要求不高且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工作环境内,已经有不少无人驾驶车辆在进行工作了。所以下一步,无人驾驶技术肯定会在各大城市的特定区域普及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而从无人驾驶技术本身来看,当前国内得到国外公认的只有百度Apollo一个无人驾驶平台,其他主机厂或者初创公司的技术平台鲜有上榜的。而百度Apollo也希望复制谷歌安卓的模式,力图打造一个开发的无人驾驶平台,拉来车企入伙。
一旦随着国内无人驾驶测试管制的放开,国外车企必然会涌入国内市场,开展大规模的测试。而如果我们自主品牌以后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部署上被国外车企再度拉开巨大的差距,那个中影响甚至远远大于我们现在没有内燃机核心技术的影响。
发动机可以整套零件购买,但无人驾驶平台,估计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卖。
无人驾驶,除了技术上需要不断进行打磨之外,建立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紧迫性更大。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只有尽早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一方面可以指导我们自己的车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研发;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日后我们的自主品牌车企被外资牵着鼻子走,不得不去采购国外零部件公司高昂的零件成本费用。
所以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城市开放相关载人测试,也为日后制定相关的法规积累经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无人驾驶,其实离你我已经并不遥远,L1、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在不少车型上都已经有所搭载。主动刹车、道路偏离保持等纵向和侧向的主动控制方法已经被大量应用,至于自动泊车,更是很多中高端车型的标配。而一旦到达了L4级别,汽车将真正完成向一个移动出行工具进行转变。
无人驾驶时代真的已经就在眼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汽车无人驾驶?
在未来可能会有无人驾驶的技术
10、无人驾驶汽车。什么时候上市?
无人驾驶汽车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在安全性上还不够成熟,和无人驾驶汽车相配套的交通系统还没有建设,所以,无人驾驶汽车短期内不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