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汽车销售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销售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12-24 08:00:11

1、未来中国汽车销售模式

2

2、从社会营销观念角度分析,您如何看待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家用汽车工业?您怎样思考汽车未来业的发展?

社会营销观念是要考虑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内的工商哲学。容从社会营销观念角度分析,我国的家用汽车工业步入稳健增长时期,但重心已改变,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本身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政策密集发布助推汽车产业转型。产品、技术、模式、业态等都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改变。
汽车行业未来发展:
一、智能网联新能源兴起, 行业变革大浪潮。具体来说:
1、新能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产品综合能力是核心;
2、优质车型供给有望打开市场化需求;
3、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竞争格局尚不稳定,部分车企具备先发优势,但市场地位尚不稳定。
二、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将带来汽车行业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的安全性、行驶效率等将大幅提升。智能网联的汽车是单车智能和网联智能的融合,需要大量全新技术的融合。 智能网联汽车需要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行业的跨领域合作,整车企业在其中的整合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3、你认为未来汽车营销的方式会朝哪些方面发展?对于汽车销售企业现阶段应做好哪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4、作为汽车销售行业来说,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4S店数量不断增长,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品牌专营模式依旧是我国汽车销售的主要模式,4S店数量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截至2018年7月,全国包含3S店、4S店、5S店为主的经销商网络已达到29578家。同比上年度经销商网络总量增长5.5%。从各细分城市来看,经销商网络渠道充分向4-5线城市延伸下沉,新一线、二线城市仍然是厂商网络扩建的核心地域。主流品牌的网络增发及经销商放弃经营不善的品牌,改换其它品牌,以及新厂商的进入,是市场网络渠道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8年5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我国汽车经销商选取营业收入、汽车销量、业务结构、运营风险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名单。广汇集团以营收1607.12亿、汽车销量110.03万一骑绝尘,荣登榜首;第二梯队为中升集团和利星行,营收在800亿元以上。

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500亿以上经销商集团增加到7家;50-100亿的经销商集团数量由2016年的33家增加到38家,同比增长15.2%;50亿以下的经销商集团数量明显减少。

伴随国内车市的高速发展以及三四级城市汽车消费力量的崛起,汽车企业在渠道网络布局方面动作频发。规模较大的经销商集团纷纷拓展自身的营销网络,通过扩大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加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倡导多种销售方式并行,汽车卖场、汽车工业园区、汽车网络销售等模式也正在逐渐拓展市场,汽车网络销售以其独有的节约时间、节约成本、跨地域性等特点将更适合未来的购车场景,目前,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也正在布局互联网+汽车销售市场,成熟化的网络汽车销售模式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未来的汽车工业有哪些趋势

一场围绕汽车新消费的暗战正在进行中。先后以大搜车、瓜子为代表的电商争相进入新车销售领域,又有备受关注的天猫无人汽车超市落地,日前京东宣布也要加入汽车新零售。传统汽车零售渠道正在受到来自电商巨头、零售业巨头的冲击。在这场新角逐中,汽车零售不再是传统4S店的天下,在销售模式和渠道布局上出现了分水岭。
互联网、零售巨头加入搅局,汽车零售新特色
近日,又一巨头加入汽车新零售,京东汽车商城宣布联手千城数智,主攻三、四、五、六线汽车市场,解决汽车销售渠道下沉难、卖车难、营销低效的问题。自2017年7月1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实施,品牌授权代理、区域垄断等局面被打破。一时间涌现了汽车超市、汽车卖场等卖车形式,打破了原有汽车4S店的垄断。
此前阿里旗下的大搜车、车好多集团旗下的瓜子、易车旗下的易鑫等电商代表,还有国美、苏宁易购等零售业巨头纷纷布局汽车新零售,天猫汽车等“汽车自动贩卖机”也已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多城落地。可以说,当前汽车实体店零售业已不止是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天下了。一时之间,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迅速扩展至汽车领域,汽车新零售成为行业的热词。阿里、京东等开始用自己的角度诠释对汽车新零售的理解。
那么,这些汽车新零售模式与传统4S店相比,有何特色呢?去年7月份开业的苏宁易购汽车超市涵盖的汽车业务包括整车销售、养护用品、保养售后、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等全方位服务,经营品牌约20多个汽车品牌达100多款车型。此后,天猫无人汽车贩卖机的落地,让消费者可实现“刷脸”自助购车及3天的深度试驾,也颠覆了以往汽车零售的模式。此次京东的目标更是明确——不做一、二线市场,只紧盯新兴市场,推出“汽车新零售即三销合一”解决方案。
销售渠道下沉 汽车品牌抛出“橄榄枝”
近5年来,我国汽车消费的主市场不断下沉。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近早在2013年,三、四、五、六线汽车市场的销量就占全国总销量的60%左右。随着机动车限购、限行等政策的制约,相较于市场总量趋于饱和且有限购政策束缚的一、二线城市,生机蓬勃的三、四、五、六线城市成为汽车零售掘金主战场,这也是各大整车企业的共识。但对于传统汽车品牌来说,建店和运营成本都较高的传统4S店难以实现盈利。
在汽车新零售下,零售和电商巨头这些新“搅局者”声势浩大地布局3~6线市场的举动,吸引了部分汽车品牌的“橄榄枝”。基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优势,雷诺将携手天猫汽车在新零售展开深入合作。”继福特汽车之后,雷诺在3月份也宣布将与天猫实现大数据下的人货场对接,利用数字渠道挖掘新零售机会,提升原有渠道的能力和效率提升。
增加购车多元化模式
很多人都认为电商巨头、零售巨头的进入,会让传统4S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此前,苏宁、天猫、京东等官方也对外表示,新零售模式将对现有汽车销售模式形成冲击。实际上,一年前落地的苏宁易购汽车超市并没有在汽车行业掀起轩然大波。目前很难有新模式可以代替传统的4S店,而且4S店也在转型,进行自我竞争力的提升。
缺乏消费者重视的服务品质
从服务品质来说,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消费力观念超前,因此相对于价格,服务品质更能影响其购买决策。从这点看,以卖车为主,在售后领域经验不足的新汽车零售商适合发展三线以下新兴市场。
新零售商的进入,最重要的是能帮汽车品牌清理库存车。由于车源与传统4S店并不冲突,反而对传统4S店的车型后续业务(如维修保养)有所助力。这点也是某些汽车厂家乐于与零售和电商巨头合作的最大原因之一。
电动车销售不需要4S店
一旦电动汽车普及之后,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可能一半以上的汽车销售来自网上。未来电动汽车根本不需要4S店,也没有4S店的概念,进入电动汽车时代,就像买一台电脑主板坏了换一个主板,显卡坏了换显卡,硬盘坏了换硬盘就好了,都是组件化、标准化、模块化。

6、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汽车销售的前景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火爆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汽车维修人才的缺口正一路扩大。根据去年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汽修就业前景分析?目前国内汽修人才的缺口至少达到百万。数据统计显示,汽车维修技师一直位列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

汽修人才缺口大

汽修人才的巨大缺口,不仅使熟练的汽车维修技师在人才市场上分外“抢手”,还使越来越多教育机构纷纷杀入汽修人才培训领域,直接推动各种汽修人才培训的日渐火爆。现在很多人才市场在招聘,但你很难看到有招汽修的。因为汽修行业在人才市场是招不到人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挖人”。

汽车维修空间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新兴市场,新车销量连续4年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预计成熟阶段保有量将达到3亿辆。汽车服务业因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一直被业界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在汽车服务市场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除了较高的利润、巨大的发展潜力之外,汽车服务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市场十分稳定。“经济好的时候,大家会买新车;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把旧车修一修,再用一段时间再说”,“只要有车在路上跑,我们就有饭吃,大家就不怕失业”。

7、怎么才能评价汽车修理零售这一行的未来前景与分析?

汽车维修行业:4S店行业优势大

汽车维修企业是指从事汽车维护和修理生产的经济实体,是汽车后市场的主力军。按照经营特点汽车维修企业可以分为汽车4S店、独立修理厂、路边个体汽修店、品牌汽修连锁店4个类型。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2-2014),分别针对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综合小修及汽车专项维修业户做出了开业条件规定,并将汽车维修企业分为3个类型。

行业中4S店企业占据着优势地位,在用户群、维修量、维修产值和维修利润几个方面,4S店都碾压综合修理厂。大部分的维修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还没有达到欧美国家平均水平,服务质量也是如此。近几年通过兼并重组,大型的汽车销售和服务集团正在形成,整个汽车流通市场的格局逐渐成形,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政府自2014年起就在做反垄断经营管理工作,但是目前4S店的垄断局面还没有被完全打破。

汽车维修企业分类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汽车维修服务模式对比,共享模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维修服务电商模式——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电商,是指将线下的维修保养服务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一般基于LBS为消费者提供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分为维修保养自营型平台、导流型平台、上门服务型平台三类。

汽车维修服务共享模式

汽车维修服务项目的构成比例,一般修理占比较多,故障诊断占比较小。当前汽车维修企业主要矛盾是,服务项目的频次和企业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例如高级维修设备、高级维修技师、专业管理人员,只有在处理偶尔出现的“疑难杂症”上一显身手,在频次非常高的常规车辆维护和保养中只要那些普通资源就够了。车辆故障诊断能力是汽车维修服务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维修质量的坚强后盾,如果企业不储备这些稀缺资源,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

汽车维修企业可以考虑去分享这些稀缺资源。以往技师跨区域完成车辆故障诊断工作的成本非常高,时效性也比较差。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远程诊断必将在行业内迅速发展,因此车辆故障诊断资源的分享将会成为现实。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管理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

汽车维修服务共享模式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电商模式与共享模式对比

汇总前面的信息,通过SWOT分析比较电商和共享在汽车维修服务市场的应用。目前,车辆诊断和维修分离的生态圈还没有形成,全面实行资源共享的商业模式还为时过早,但这是汽车维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连锁经营模式属于广义范围的共享经济模式,在实现共享模式之前连锁经营模式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8、从社会营销观念角度分析,您如何看待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家用汽车工业?您怎样思考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

我觉得“正在我国蓬勃copy兴起的家用汽车工业”这几个字早几年还可以这样说,现在各大中型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应该决定了汽车工业的方向,或者说遏制住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命脉。

不用说你也知道,北京限购了,深圳限购了,广州也开始限购方案了

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都限购了,这让人如果看待汽车业的发展呢!?

相信,中国还没有达到每家每户都有车的现象,而且中国也确实是汽车需求量大国

个人觉得应做以下准备:

发展小排量汽车来延续汽车业发展命脉

修桥铺路,疏通城市交通

扩大城市建设,增加汽车保有量空间

条件限购,规划购车人群

开发新能源

缩减过时排放标准车量的使用年限

加大报废未达标准(排放,安全,资料等)车量的力度

让汽车工业的发展针对三,四线城市或乡镇推广

增大对外出口量销售

以此来延续和加大汽车产业的发展!

9、汽车销售未来前景如何?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和新车销售国。我国汽车销售行业未来发展会如何呢?
汽车销售行业未来发展如何规避痛点
平行进口车主要是针对欧美国家的标准进行生产,配置比中规车要高,质量也更好一点。因此,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了解,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平行进口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51.9%达到4万辆,占进口汽车总量的15.1%,平行进口车的销量增速也远高于进口车市场,成为当下进口车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方向。
平行进口车试点最早在上海开始试点,自从开启试点以来,平行进口车的销售状况一路向好。虽然未来不会全部取代中规车的进口量,但是平行进口车在进口车中的比重也会进一步增加。
不过总体来看,平行进口车始终是一个较为小众的交易方式,而且采购流程也较为漫长。目前平行进口车还只是汽车销售领域的补充部分。而且,那些跨国车企也不会对平行进口车进口量的增加而坐视不理。因此对于平行进口车行业参与者来说,还是要在策略上有所创新,才能规避这些不利因素。
毕竟,市场是存在的,至于要怎么来运作,还是要靠参与者们各显神通。
对于平行进口车行业玩家来说,在进行渠道开拓、产品销售的时候,也要关注售后服务。毕竟,售后服务是购车者较为看重的一个环节,涉及到汽车日后的维护、保养、维修等问题。
而近年来涉及平行进口车的消费投诉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参与者通过网络,以自贸区平行进口为噱头,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购车,并设置合同条款陷阱,逃避售后服务,在平行进口车行业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针对这一漏洞,平行进口车行业参与者自然是要积极弥补,例如自建维修保养网点,或者通过保险公司为其提供质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而且近来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也为平行进口车行业带来了政策利好。例如4S点也可以自由组合店内的汽车品牌,而目前已经有平行进口车厂商与这些4S店签订合作协议,借助这些4S店现有的售后力量,满足购车者的实际需求。
平行进口车行业,属于是现有汽车销售领域的一个小众市场,虽然平行进口车定位为高端汽车,但是眼下国内豪华汽车市场的竞争在加剧,平行进口车也难逃价格战的命运。因此,对于平行进口车行业参与者来说,如何去应对这一挑战,以及进口车国产化的冲击,才是至关重要的。


与汽车销售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