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的销售政策都有哪些?
汽车营销市场主要是4S店和汽车综合市场 汽车营销市场的网络营销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广告宣传,外展,店头活动等。 跑二级网络市场,首先在小城市的周边找二级合作代理商,网络发展团购信息,组织团购,没有什么茫然的,一是善于沟通,不是按个人情趣跑,有购买力的领域要多去,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概念和步骤,具体车型和不同城市,购买群体也不同,需要仔细分析写出计划和行施步骤,才能有的放失,达到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什么汽车零部件最好销售?
好
要找投资回报率高的,有技术含量的的
别 人做不了得,这样才能挣钱!]
我就是做 汽车零部件的
美国一家上市公司 主要产品:汽车发电机\启动器\电子点火装置
看我们有没有合作的切入口
有意与我联系010-65610518转856 张帅
3、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
截至到2019跟汽车有关的配件都可以。
截至到2019相关部门检查得并不严,但是从用户运营公司的利益角度看,建议经营汽车装具,汽车装具的利润空间大。
零件公司一些常见常用到的零件是应该有的,但建议不要经营涉及到汽车安全性能的零部件,用户的公司以销售为主。
(3)汽车零部件企业年度销售部总结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商品类别,品种及服务项目由国家允许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反映其业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向,是法律限制其业务活动的范围,并反映的核心内容,其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经营范围是指企业申请公司登记所能从事的生产,经营和服务项目。
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经营,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企业法人的经营活动范围。
经营范围:经核准登记,企业就有在该范围内的权利能力,同时企业承担不得超过经营范围的义务,一旦超过不仅得不到法律保护,而且会受到处罚,核准的经营范围是企业合法经营与非法经营的法定界限。
4、请问做汽车零部件销售前景如何?
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较低,与销售额高达百亿美元的跨国巨头相比,中国汽配企业规模明显偏小。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向来以廉价而闻名,跨国大型企业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不但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范围逐渐延伸到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但是中国规模巨大的制造业和质优价廉的特点短时期内不可能一下转变,因此汽车零部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汽配产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诸如产业基础差、结构不合理以及研发不足和缺乏名牌等等
5、汽车零部件一线销售员如何快速成长
汽车零部件企业营销新人刚入营销大门,一般不可能直接去经营片区市场,第一个职位往往是终端销售人员,穿梭于大街小巷向终端小店的老板做推销。很多一线终端销售人员做得并不开心,他们没有看到这个工作对公司、尤其是对个人职业成长的价值,也没有了解这个工作所蕴含的深厚“武功”。 终端线路营销应该是零部件销售人员最为重要的积累经验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非常重要。一些跨国企业能花时间花费用坚持十几年做终端工作,说明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当然,中小零部件市场终端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专业要求,但是真正把这个渠道坚持做上几年,你就会发现,相对大市场而言,中小零部件市场,尤其是三四级城市的中小终端还是一片蓝海。 从营销人角度讲,中小零部件市场终端销售人员占营销队伍绝大多数,中小终端的拜访销售,是营销人的基本功,是必修课。太多营销专业文献都聚焦在区域经理以上级别,实际上,营销人几千万,百分之八十是“营销农民工”!这个阶层艰辛卑微地支撑着营销系统的运作,却少有人关注。 很多一线零部件销售人员并不开心,因为他们觉得天天跟阿婆店打交道,跑一天卖不了多少货,没面子,没成就感,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更羡慕城市经理能大车大车地卖货,也羡慕重点客户业务员西装革履地出入于大客户之间。 事实上,一线市场聚集着众多的商机。零部件销售员如果想有所成就,首先要不怕苦而且不怕失败。销售是个苦差事,一线销售是最苦的差事。过了这一关,以后不会再怕苦,因为已经苦习惯了。做销售内心要足够强大,能够承受许多次失败,每天被拒绝几十次是太平常的事情,被拒绝的多了,也就有免疫力不怕失败了。能吃苦能忍受失败,这是销售行业的基本功,就像学武术要先有好体力而且不怕挨打。反过来讲,怕挨打就别练武了,吃苦关挨骂关过不了,算了,别做销售了,省得在这个行业“越混越背”,老大无成徒伤悲,年龄大了后悔都晚了。 一线销售人员更要善于谈判。每天要向终端小店做推销,相比跟大客户、经销商谈判,谈判的对象实力更小,难度也相对小,但是陈述产品优势、分析客户需求、讲解利润故事、解决客户异议、最终达成交易,谈判套路是差不多的。如果你连小店老板都搞不定,怎么去面对大客户的采购和财大气粗的经销商?下盘功夫不稳当,直接升级练套路打擂台,终究会吃亏的。 老销售员基本功扎实,容易“搞定”经销商。新手经过几年锻炼将来升了片区主管,是要管经销商的。管经销商光靠搞客情肯定不行,你还要带着经销商的人去终端铺货。你自己功夫不行,怎么镇的住经销商?你怎么在经销商面前树立专业实干的威信?首先,你业务基本功扎实,干起具体工作,你能上阵拼刺刀给下属做示范,容易建立威信。其次,管理团队、终端检核、报表分析、开业务例会等,你知道他们有多少花花肠子,带团队阻力就会少得多,工作比较容易上手。我 如果你觉得一线销售这个职位没有成就感,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这段经历将来会怎样帮你做“更伟大”的工作;如果你觉得“行街仔”这个职位太无聊,没有技术含量,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职位里可以施展的“武功”。愿新手们少一点浮躁和肓目,多一点思考和务实,集腋成裘,营销生涯才会少些艰辛。
6、主营汽车销售企业兼并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哪些风险
让我来告诉你: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2007年1-11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83,525,50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3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63,529,26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4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8,487,36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61%;截至2007年11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7,171家。从2010年1-10月份的行业运行情况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进出口额也双双增长,但进口产品以变速箱及发动机零件等高利润、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轮胎、电子仪器仪表等进入壁垒低、利润薄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下游整车行业在一定时期产能过剩,虽然2010年在国家的各项刺激政策下出现了非常规的高速增长,但2011年产销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受其影响,零部件行业下半年可能会承受较大利润的压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下游两头受挤,行业面临双重压力零部件行业是两头受挤的行业,对上下游缺乏议价能力。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橡胶、塑料、织物等,其价格最终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决定,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通过对上游商品价格走势的判断规避风险。同时,下游整车制造商多为大企业大,在与零部件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谈判能力强,能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汽车零部件行业,因此,零部件实际上处于两头受挤的“三明治”夹心地位。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幅。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3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到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900万辆,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品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翘楚,详见《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脱离整车企业并形成专业化零部件,正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国际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引进技术合资企业已超过1000家。国内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逐步成长起来。随着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跨国汽车企业推行本土化策略,国内市场将出现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在一定时期,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下滑,但根据近四到五年的实际采购实践,中国采购的成果并不像大量预测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没有达到他们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