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亚迪为什么领导新能源汽车产业?
1 、 在 全 球 范 围内,自2 015 年5月 起 , 比 亚 迪的 单 月销量 就横 扫 美、 日 、 德系新 能 源 汽 车 品牌,连 续 夺 得全 球 新能源汽 车单 月销 量 冠 军 , 大 幅领 先特 斯拉、日 产等国 际 品牌 , 成 为全球 最 热销 的 新 能源 汽 车品牌 。 2 、,比 亚 迪 坚持“ 三大绿 色 梦想”战 略 — — 用太阳 能 、储 能、电动 车, 从 发电 、储电 再 到用电实 现一整套零 排放、无污染 的绿 色 能源解决 方 案。 3、在新 能 源汽 车领 域 , 比亚 迪 在20 1 5 年 4月 就发 布了 新能 源车 “ 7 +4 ” 市场战略 布 局, “7 ”即7大 常 规领域 ; 包 括 城 市 公交 、 出 租 车 、道 路 客 运 、 城 市 商 品物 流 、城 市建 筑物 流、 环卫车 、私家车 ;“4” 即4 大 特殊 领域 , 包括 仓储、矿 山、 机场、港 口 。 从而实现全面市 场布 局 , 将 电 动 化进行 到 底!4 、 在新 能源汽车 技术层 面 ,比 亚 迪 依 赖其“ 542”战略,以此巩 固 其 技 术领 先优 势和 市 场领 导 地 位 。
2、比亚迪老总是谁?
比亚迪老总是王传福。
王传福,男,汉族,1966年2月生,安徽无为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
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广东省第十二届工商联副主席。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总经理扩展资料:
自2014年进入西班牙以来,比亚迪在当地开展电动巴士试运营并获得成功。2017年5月,比亚迪成功在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伦西亚赢得了首个电动公交巴士订单,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西班牙电动巴士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比亚迪电动巴士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西班牙圣库加特、巴达洛纳、巴达霍斯等多所城市。
在整个欧盟,比亚迪目前共运营约400辆电动公交巴士,预计2019年将增加至到800辆,并在2020年再增加一倍。
“由于欧盟国家面临减排压力,需要越来越多的环境友好型公共交通系统,中国同西班牙以及整个欧盟在低碳交通领域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王传福表示。
而除了为当地绿色交通发展助力外,比亚迪也为当地企业带去了新的发展机遇。以西班牙海斯坦普公司为例,比亚迪每年仅从此公司就购买价值数百万元的汽车零配件,实现了中西企业的互惠合作。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未来将在“中西企委会”平台成立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扩大从西班牙的进口,购买更多的服务和产品。同事,用创新科技寻求在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城市共同打造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
3、纯电动车销量暴涨,比亚迪拿下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在新年开始没多久,很多车企就拿出了自己2019年的成绩单。当然,看成绩也有个惯例,就是先看之前成绩好的那个车企,例如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2019年共销售了新能源车219353辆,比起2018年的227152辆略有下降,果然入日中天的比亚迪,也在这次车市寒冬中受到了影响,相比其它车企,这个跌幅并不算大,但是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插电混动车型销售下滑明显
众所周知,比亚迪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去自身强大的电池技术之外,也是通过秦DM和唐DM两款车型一战成名,最让消费者血脉喷张的就是强劲的加速性能,这也为后续的比亚迪车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在2019年,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型却遭遇了滑铁卢,全年只卖出了72168辆新车,相比2018年,同比下滑了41.75%,虽然也有大环境的影响。但作为新能源车的引领者,比亚迪的这个表现毫无疑问会让人感到有那么一丝丝失望,更让人担心的是,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下滑也是因为受到了合资品牌的冲击,例如去年上市的卡罗拉/雷凌双擎E+等,证明了比亚迪在品牌上,跟合资车企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更为致命的是,比亚迪并没有为高端消费市场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宝马530Le的优异表现,其实可以发现,消费者对高端插电混动车型的需求,非常的强烈,而且并没有太多的车型可选,这是比亚迪的一个良机。
纯电动车型销量上升并不足喜
相比于2018年,比亚迪2019年售出了147185辆纯电动车型,同比增长了42.53%,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是从整体来看,纯电车型销量的增幅其并不足喜,因为2019年比亚迪发布了大量的纯电动车型,其中e网系列的车型更是下探到了10万以内,这本该是一个对提升销量非常有利的细分市场,但从销量上可以看出,比亚迪的这一策略,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很有可能会让自身的品牌形象降低,影响到唐和秦等车型的销量,是个比较大的隐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比亚迪负重前行,负债680亿,揭开了新能源车的遮羞布
目前时间各国的环保理念更强了,除了传统的燃油车外,都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车,以便应对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贯彻巴黎协定的具体内容,各国纷纷响应,给出了燃油车禁售表,其中以欧洲和中国最为积极,许多车企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车,电动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股票大涨说明了新能源电动车大有可为,事实真的如此?
这两年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加入了大量的补贴,销量也是立杆见影,各大车企生产新能源车的积极性非常高,而随着政府取消了补贴后,国内电动车一片哀嚎,销量接连下滑,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94.7万辆,环比下跌5.9%,同比下跌45.6%,在6月份政府取消补贴后已经4个月出现了下跌,并且下跌正呈现出逐步增大,断崖式的下跌,“所谓的新能源车是趋势”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在取消补贴后都显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
一个更大的危机开始显现,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车“领导者”,销量下滑最为严重,也可以看出新能源车热销的假象,通过比亚迪公布的销量来看,截止11月比亚迪累计售出新车440450台,而去年销量500028辆,不仅不能完成65万辆的销量目标,就连去年的销量都很难达到。众所周知比亚迪最近两年新能源车增长势头强劲,其新能车销量以及超过了一般以上,然而影响其销量的也是新能源车型,正所谓“成也风云,败也风云”。
由于补贴政策的取消,首当其冲的还是比亚迪唐DM、比亚迪元EV等车型,销量下滑均达到了40%以上,在为了应对取消补贴后车型的价格优势,在2019年比亚迪着落与开发e系列全新电动车,在有补贴政策时,比亚迪的热销车型都在15-30万,而e系列可以进一步拉低售价,主打10万元区间的纯电动车。从去年e系列上市以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先后发布了e1、e2、e3、e4等几款车型,然而销量却仅有2411辆,想要e系列拯救销量也是于事无补。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不止于此,比亚迪在11月发行高达100亿的的公司债券,用于公司运营,从2019年来看比亚迪同通过发行债券以及借款共抽错了680亿元。680亿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什么概念,2018年比亚迪的全年净利润也不过27.68亿元,属于是负重前行,而比亚迪只不过是电动汽车的缩影,在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后产生的副作用,也正是说明了新能源电动车的热销只不过是一个假象而已。
新能源电动车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是一场技术的较量,电动车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从国内来看,无论是新能源车的技术还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特别是电池续航能力,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问题,只有把这些解决了电动车才会被大家所接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221万辆,特斯拉全球销冠,比亚迪随后
在中国汽车圈,一直都有“多生孩子好打架”的传统。如果一个品牌旗下的车型很多,那么这个品牌很大程度上,会在总体销量上处于领先位置。
此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便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凭借着旗下众多车型,以及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拥有着很大的用户群体,从而也让比亚迪在2016年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不过,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格局却发生了变化。此前,连续霸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的比亚迪宣告“失守”,取而代之的则是特斯拉。
根据EV Sales最新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的背景下,特斯拉以367820辆的销量,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宝马分居第二到第五位。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汽车以75869万辆的销量,位居全球第八位。至此,在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共获得四位。
在车型方面,2019年,特斯拉Model 3以销量达到30万辆的销量夺得热销车型第一名;北汽EU系列排名第二;日产聆风则获得了第三名。而在前十名的车型中,中国企业背景的车型还包括了比亚迪元EV/S2 EV、宝骏E系列。
在动力方面,纯电动汽车仍占据主力,占比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的74%;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26%,市场份额从2.1%提升至2.5%。
写在最后
诚然,特斯拉夺回“全球第一”证明了这个品牌的巨大成功。
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中国品牌离我们更近。毕竟在价格上,中国品牌更加符合中国用户的消费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比亚迪拿下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受重视,很多车企都加入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来,包括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和北汽新能源等等;此外,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等合资品牌也加入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来。
在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比亚迪汽车拿下了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冠军。那么,如何看待比亚迪汽车拿下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比亚迪汽车可以拿下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实属意料之内。在众多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汽车很早就确立了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方向的,因此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谓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市场认可度也很高,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汽车确实很有号召力。
不过也要注意的是,比亚迪汽车旗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2019年出现了明显的销量下滑,比如说作为主力车型的秦DM和唐DM,销量就下滑明显。而比亚迪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之所以会下降,主要还是受到了合资品牌的冲击。同时可以确信的是,2020年,比亚迪汽车将会面临更多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比亚迪为什么领导新能源汽车产业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受人瞩目,而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5年,凭借61722辆的销量成绩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首位,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了,那就是比亚迪。比亚迪何以能在全球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车话语权?笔者以为,主要依靠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多年耕耘,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多项核心科技。
销量领先:连续夺冠,续写新能源汽车品牌传奇
2015年,在国内传统汽车增速放缓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尤以比亚迪的增长势头最为明显,在全球范围内,自2015年5月起,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就横扫美、日、德系新能源汽车品牌,连续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冠军,大幅领先特斯拉、日产等国际品牌,成为全球最热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眼光超前:高瞻远瞩,提前发力新能源汽车研发
多年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未来将要产生的环境、能源、国家安全这一系列危机,于是在这位绿色环保者的领导下,比亚迪坚持“三大绿色梦想”战略——用太阳能、储能、电动车,从发电、储电再到用电实现一整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为地球的真正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不久之后,发展新能源汽车便被定为国家战略。尤其近两年来,国家层面支持更是频频加码。早在2015年的两会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并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为新能源汽车开绿灯,推出“不限行、不限购”、“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新措施,以政策手段全面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被高度关注,并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同时鼓励城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战略超前:市场战略和技术战略双双领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2015年4月就发布了新能源车“7+4”市场战略布局,“7”即7大常规领域;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即4大特殊领域,包括仓储、矿山、机场、港口。从而实现全面市场布局,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层面,比亚迪依赖其“542”战略,即:百公里加速小于5秒;搭载极速电四驱;百公里油耗均在2升内。在机械时代,这三个数据指标或为豪车专属、或为性能极限。但在电动车领域和电子时代,比亚迪通过动力技术及电子技术的革新,彻底打破旧有的汽车性能、安全、油耗标准,使5秒内的加速度不再是豪车专属而成为汽车性能标准,极速电四驱可实现全面搭载成为汽车安全标准,2升油耗不再是梦想而成为普遍油耗标准,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比亚迪以此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生水起,让提早布局的比亚迪占尽先机,不管是产品布局还是市场占位,比亚迪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迄今为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其中包括英、美、日等汽车强国在内的4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190多个不同城市。
文化引领:比亚迪唐车主“拓客”精神开疆拓土
自2015年6月上市至今,比亚迪唐已拥有超过2万的车主人群。这是一群敢为人先、先知先察、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这是一群敢想敢创且不循规蹈矩、富于创新并愿意身体力行的人;这还是一群具有开疆拓土精神的人,尤其对速度、对性能、对新鲜事物充满挑战欲,喜欢领先一步的快感和极速之下的激情,这就是有梦想、有情怀,对中国品牌有着深沉责任感的“拓客”一族。
同时,这还是一群具有中华情节,对于唐文化具有颇高的心理认同的人。俗话说,选一辆车读懂一个人,唐车主对于唐的购买认知不仅在于唐在三擎四驱双模创新技术带来的一种全新驾驶体验,更是基于整个环境保护和能源分配利用的自我践行。正是有这样一种“拓客”精神,才使得他们敢于尝试,努力创新,不断为汽车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小结: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是一种全面的超越。在战略布局上,在技术创新,同时还在文化引领上。未来,比亚迪还将继承此志,勇往直前,我们也期待这颗来自中国的璀璨明珠,能在新能源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8、比亚迪销量暴跌,高管接连离职,孤独的王传福,还能撑多久?
从2013年至2019年的7年时间:中国汽车品牌吉利的年销量从55万辆跃升到136万辆;长城汽车年销量从75万辆逐步上升到100万辆规模;比亚迪的年销量则从50万辆曲折下滑到45万辆。今年2月份共销售整车5,501辆,同比下降79.5%,比亚迪最核心新能源车型销量为2,803辆,同比下降高达80.57%
7年前,比亚迪与吉利、长城的年销量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今日再看这3家企业,吉利早已成长为3-4倍于比亚迪体量的国际化汽车集团,长城汽车亦成长为两倍于比亚迪体量百万级车企。
同时,吉利和长城的年销量更是连续3年突破百万辆,稳居中国汽车品牌一线阵营,并向国际化车企强势进军。
比亚迪则从曾经的自主品牌前三甲席位坠落到第六、第七的位置,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残酷竞争中,如今连自主品牌二线阵营的位置也受到严重威胁。
更令人唏嘘的是,时至今日,李书福和魏建军早已不再纠缠于企业管理具体事务,而是将更多的心力与时间放在企业未来战略的规划故居上, 因为他们身边均聚拢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为其品牌进行现代化治理。
替吉利汽车冲在最前线的掌舵者是大学一毕业就跟着李书福创业的安聪慧,替魏建军冲在最前线的领军者则是车界卓越女性领袖王凤英;而以林杰、冯擎峰、宋军等为代表的高管则是吉利内部同样潜力无限的职业经理人,长城同样有李瑞峰坐镇统筹长城多品牌业务。
业界盛传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喜欢事事亲力亲为,而当我们看向王传福——这为被巴菲特称赞为“杰克·韦尔奇和爱迪生的结合体”的CEO时,却发现他身边几乎没有值得让他信赖到完全放权的核心臂膀。
纵然创业从来都是一条孤独之路,缔造一个帝国更是要承受常人不能承受之孤独,但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的三位掌舵者相比,王传福的孤独则显得格外孤独。
时光回溯到2008年,当王传福独自驾驶F3DM,带领比亚迪进入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时,孤独便开始伴随他左右。
至今,他仍孤身一人。
新世纪之交,三个自主车企先后进入主流视野。即便长城、吉利、比亚迪完成原始积累的轨迹各不相同,但站在新世纪的“丁字”路口,它们不约而同选择进军家用汽车市场。
说起来,比亚迪相比于其它两者,造车要晚一些。不过,2002年,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便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并凭借着多年来积累下的制造业经验和资源,最先拥有了全产业链运营思维。
可接下来,比亚迪的运行轨迹却呈现特别之势,与长城、吉利判若两端。
时至今日,历经十余年市场的沉浮和洗礼,长城和吉利已破茧成蝶。
从树立口碑热销产品,到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再到形成庞大产销网络,它们遵循着百年产业客观规律,通过有序拆分和整合产业链、并购知名外企,已成为了影响力日趋昌隆的全球化汽车集团。
反观比亚迪,在其重点布局的新能源市场,也将连续占据了4年的全球销冠金腰带拱手相让。而一向引以为傲的电池市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也在2019年进一步收窄。
宁德时代以51.01%的市场占比获得市场绝对话语权,比亚迪只拿到了17.30%。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的原地踏步固然受企业战略不聚焦、新能源车市环境突变影响,然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皆指向了“人”。
可以说,王传福的孤独由来已久。
打开三家车企的官网,便可初窥豹身。吉利和长城的企业介绍页面都以呈现发展历程、重大里程碑事件为主,唯独比亚迪成为了王传福的个人功绩专属展示页,历数其高光时刻。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发展和兴衰,皆系于王传福一人。据了解,创建比亚迪25年来,王传福仍保留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管理风格。
不久前,在比亚迪因疫情而投产的口罩生产线上,王传福的身影连续多天出现于此,每天长达5-6个小时的亲自看管,令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位年营收千亿元企业的掌舵人。
很久以来,正是因为王传福的亲力亲为和宏观格局,比亚迪才能获得眼前成就: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制造车企、全球最大的电池服务商、头部手机代工服务商,并涉足轨道交通、IGBT、CMOS研发制造等多个领域。
也正因如此,王传福缺少得力臂助的问题从未这样棘手。这关乎到比亚迪版图的扩大,以及王传福的“绿色帝国”能否最终实现。
毕竟,李书福和魏建军如今都已是统领全局,挥斥方遒的状态。
同王传福相似,魏建军也具有浓厚的技术背景。在长城汽车由小至大,由窄到广的发展历程中,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和市场环境,魏建军数次进行自我管理思维更新。
因此,在培养出了以王凤英等为代表的长城系管理人才的同时,也从外界吸取了文飞、宁述勇等经验丰富的业内管理营销人才,来应对集团业务拓展和营销突破等迫切需求。
李书福对待人才的态度则始终如一。
在吉利的一次内部人才庆典上,他为吉利的“人才森林”概念赋予了生动诠释:
“吉利内部培养的是小树苗,引入的是大樟树,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形成吉利的‘人才森林’“。
得益于“森林“的新陈代谢功能,吉利多年来形成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高管团队,并展现着包容、开放的吸纳姿态。既有安聪慧、林杰、宋军这样耳熟能详的“内生型”人才,也有李春荣、郑状、刘智、陈思英等从外部吸收进来的外部人才,更有范安德这样履历和实力都无可指摘的国际化精英。
“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源在于人才的培养。“李书福不止一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相较于魏、李二人,王传福则形单影只。
前些年,比亚迪三大创始人之一的杨龙忠与王传福分道扬镳,他的套现离场或许可视为获利出走。但是,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这一关键位置的人员频繁变动,就不那么简单了。
资料显示,作为比亚迪的老臣子,夏治冰曾是比亚迪高速发展的主要贡献者。2008-2010年,比亚迪实现了每年近100%的同比增长,夏治冰功不可没。
可在2011年,比亚迪官方宣布夏治冰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免让外界对其出走主因打下了问号。
接替职位的侯雁同样是一位根正苗红的比亚迪人。他从渠道调整和品牌提升两方面入手,配合比亚迪推出的王朝系列新产品,让比亚迪于2013年销量终破50万台,并稳住了军心。
不过,或许由于2014年销量不进反退,侯雁黯然离场。接替其职位的舒酉星却长期从事于技术研发工作,也许这是一次吻合王传福个人喜好的人事更迭。
从舒酉星的履历来看,其曾任光电子项目部经理、通讯电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电子研究院院长等技术部门主管,曾作为多项通讯手机类研发项目的带头人。
这让外界不得不对王传福的用人产生了疑问。传统意义上来说,汽车销售公司一把手是兼具营销、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舒酉星却长期未涉足比亚迪汽整车业务板块。
所以,2017年,王传福选择具备十余年一线销售经验的赵长江来接替舒酉星就不足为奇了。那些年比亚迪不仅销量未能精进,于产品研发上也受到了影响。将于今年问世的比亚迪汉,从立项开始历经五年,仍处于跳票状态,上市时间一再推迟。
透过销售总经理职位频繁更迭的现象,或许能找到比亚迪人才层面的症结所在。
没有长期稳定的高管团队,就没有稳定的长效运营机制,也会自上而下引发企业的“骨牌“效应,让全企人心始终动荡。
也由此,比亚迪并没有形成营销“体系力“。相比于技术研发,营销的重要性已愈发凸显。吉利、长城近年来的飞速进步,让比亚迪的“无存在感”营销更显尴尬。
可王传福仍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得益于他技术上的敏锐嗅觉,以及行业上的前瞻视野,已为比亚迪描绘出一幅清晰的“绿色”版图。
只是,事业的展开需要人才臂助,战略的执行也需人才实现,可比亚迪似已陷入“人才荒”的境地。
已过天命之年的王传福,看起来仍将在孤独中掌舵着比亚迪帝国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