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汽车销售遇冷

汽车销售遇冷

发布时间:2021-01-29 17:55:35

1、新能源汽车销量频频遇冷,该何去何从?

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不是很好,包括二手市场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想办法拯救这样的情况!


因为缺乏专门设备检测电池的衰减,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回收新能源二手车。而新能源车主也表示,想买车,不是难出手,就是价格太低。

比起火热的新能源新车销售,在郑州很难找到收购新能源二手车的店面。二手车市场也很难看到新能源车的踪影。“不想收(新能源车),容易出问题。一个电池顶一辆车了,没有专门的设备检测电池,谁也不知道电池是不是亏损电瓶,有多少衰减。”一名二手车经销商说。

二手车经销商没有检测设备不敢回收,那么各大品牌厂商是否会对本品牌新能源二手车进行回收置换呢?


将河南作为主力市场的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网络渠道上来讲,目前已全面覆盖全省18地市。该公司电动汽车营销部部长郑广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我们厂家目前还没有,经销商层面主导了一些二手车的置换以及以旧换新活动。”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飞速发展,毫无疑问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原来并不是汽车强国,如果没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新能源汽车就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差异化,是导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比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价格除了比最低续航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略高之外,皆低于其他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售价与纯电动汽车相近甚至略高的情况下,补贴优势弱于纯电动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市场竞争力必然大打折扣。

除了国补差异之外,地方补贴也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着一些“歧视”。电动汽车资源网了解到,“歧视”最明显的就是北京,多年以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直被北京排除在新能源汽车目录之外,无法拿到地补,无法享受不限行等政策,甚至无法拿到新能源汽车牌照,直到今年北京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歧视”才破冰,对其发放新能源汽车牌照。与北京相比,上海和深圳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宽容度就高多了,它们不仅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列入了新能源汽车目录,还对其发放地补,和让其享受不限行等新能源汽车政策。虽然上海和深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占比较高,但其整体销量并不如北京,仍然难以改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逐年萎缩的事实。

2、在全球车市遇冷的当下,连续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潜力犹在还是隐忧已现?

目前,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在全球均处于领先的地位。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客车行业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最为活跃的市场,在技术上我国已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稳居全球新能源客车第一大市场。



但截至2019年7月,国内汽车产销已连续13个月呈现同比下滑。

一直逆势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如今也“在劫难逃”。产销增幅下滑、单月销量出现负增长、企业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偏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近几年来罕见的波动。

焦虑与焦灼笼罩着中国车市,人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跌跌”不休何时休?在全球车市遇冷的当下,连续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潜力犹在还是隐忧已现?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同比出现“断崖式”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而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同比增长则分别为94.9%和111.5%。与此前“轻松实现”三位数增长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同比增幅均回落至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上半年实际产销量以及年初中汽协预测的新能源汽车年度160万辆产销目标,上半年全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40%。记者通过对几家主流新能源车企进行梳理发现,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集中在30%~40%之间,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头企业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分别为34.8%和29.6%,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广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均处于接近30%的水平。在此次统计的企业中,新能源汽车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表现相对较好的是吉利和江淮,分别为57.6%和48.8%。

上半年普遍偏低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使下半年的压力骤增。尽管按照此前的规律,下半年市场有出现“翘尾”的可能,但2019年下半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行业和企业完成此前设定的全年目标,难度系数比往年更高。

进入到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走低的状态仍在持续甚至加剧。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是近两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印证着,尽管新能源汽车仍然是车市整体暗淡中难得的增长亮点,但亮度也逐渐暗淡。

事实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受到政府、政策眷顾的程度之高向来毋庸置疑。尽管,随着政策的调整,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被视为是正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信号和开端,但市场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依然不低。政策这把“双刃剑”,造就了一个集潜力和隐忧于一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换言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一个潜力与隐忧并存的时代已至。

3、瑞风S4凭什么在车市销量遇冷中逆势而增?

除了领先同级的车联网功能之外,瑞风S4作为与江淮大众共线生产的首款SUV车型,是与江淮大众旗下产品“同设备、同人员、同标准”,江淮大众共线生产、大众质量管理标准和大众专家的专业调校,为瑞风S4赋予了“德系品质”,不少媒体在试驾之后也表示驾驶质感极具德系车的味道。

近年来,很多车企为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推出了一系列小排量三缸发动机,但是这些发动机都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对此,瑞风S4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的是更稳妥的四缸布局,低惯量增压器的应用减少了涡轮迟滞现象,低速时动力响应也非常积极平顺,最大功率为150PS/110kw(5500rpm).

最大扭矩210Nm(2000-4500rpm),百公里加速只需9.8秒,这样性能的发动机要拉动瑞风S4这辆只有1.3吨真的是无压力。所以,不论是穿梭于城市高速,还是驰骋在山区乡道,瑞风S4 1.5T+CVT车型都能轻松应对。

另外,不少消费者对国产存在偏见,认为国产的东西技术差、质量低,其实这完全是错误认知。瑞风S4的这款CVT无级变速箱依靠创新的传动机理,区别于传统齿轮结构的变速箱,可以让变速箱与发动机始终处于最好的匹配状态,让动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4、整体车市遇冷,为何出行领域没有明显增长?

受整体车市和政策性的调整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的2019年出现了十年来的首度销量下滑。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12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台,同比下降约4%。车市遇冷,为何出行领域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呢?

题主所说的出行领域,应该是共享汽车领域。随着车市遇冷,共享汽车也没有明显增长,和人们的消费心态、公共交通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等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首先,人们的消费心态。对于国人来说,买到自己手里的才属于自己的,而租的始终是别人的,这点在汽车领域同样也适用。所以虽然网上不断宣传共享汽车的优点,但是对消费者来说更加倾向于自己购买汽车,而即便在遇到政策调整以及车市降温的今天依然如此。所以,共享汽车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增长。

其次,公共交通较为完善。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已经比较完善。在一些一二线城市,除了有公交车之外,也有地铁或者是轻轨,而在最后1公里也有共享单车存在,所以对共享汽车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最后,车位紧张以及共享汽车使用不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购买一台汽车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各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也在稳步增加,而这个时候就就导致车位不足。即便是使用共享汽车,也会遇到停车难的问题。再加上共享汽车需要定点取车和还车,更是较为繁琐。

除了以上几方面原因之外,目前很多的出行公司都是由主流车企成立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把销售压力进行转移,但实际上并无太大的意义。另外,共享汽车并不像网约车一样出台了相关的规范进行约束。共享汽车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前景并不明朗,所以很出行公司也不着急扩大规模。那么,出行领域没有增长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汽车销售的淡季是在什么时候?

现在呢,汽车成为了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一样代步工具了,而现在呢,有买车需求的家庭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呢,每个人都想尽量把喜欢的车的价格压低,所以呢,很多人就会趁着淡季买车,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汽车销售的淡季呢?

如果说销售的淡季,就要首先说销售的旺季在什么地方。众所周知,车界有一个词语叫做金九银十,也就是说九月和十月份是汽车销售的旺季,这个时候买车一般价格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也不排除有车展,厂商会搞一些优惠措施让价格降下来,不过这两个月,整体的价格偏高。

然后就是等到冬季的时候因为冬季的气候比较的寒冷,所以很多人也会希望在冬季可以买一辆车来代步,这样就不用穿太多的衣服就可以抵御严寒,而且冬季还伴随着过年,过年的时候更是许多人希望买一辆车来代步。

好了说完了旺季,其他时间就是淡季了。首先说年后,年后也会热销一段时间,但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过后,随着天气的转暖,消费者的需求也就不是那么的迫切,再加上呢很多消费者年前已经购车,所以年后销售遇冷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然后就是过几个月,到了七八月份是汽车最为便宜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天气非常的炎热,导致了很多的消费者尽管希望买车,但是考虑到炎热的天气就打消了去看车的念头,毕竟天气太热,在家里吃个西瓜,吹吹空调才是最为舒服的。还有就是大家那个时间一般也没有假期,所以导致没时间看车,并且那个时候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需求,毕竟夏天开车不如骑电动车来的舒服。

6、在今年车市遇冷的现状下,长城汽车是如何做到上半年营收超400亿元?

7月19日, 长城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预告。预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长城汽车(601633)2019年中期营业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1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人民币 73.0 亿元,同比减少 15.0%;净利润约为人民币 15.7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人民币 21.5 亿元,同比减少 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 15.3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人民币 21.7 亿元,同比减少 58.6%。

基于宏观经济及2019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发展情况,为保持整体销售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长城汽车根据旗下品牌实际情况,将2019年度的销量目标从年初定的120万辆调整为107万辆。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受国六排放标准的施行、新能源补贴退坡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可谓充满挑战与变数。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4%,中国品牌乘用车上半年同比下降21.7%,市场份额已经跌破40%红线。据近日长城汽车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1-6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493,538辆,同比劲增4.7%,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保持销量增长的企业之一。

面对车市下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直言:“全球化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唯一出路。”面向未来,长城汽车确立了以清洁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

2019年是长城汽车发力全球市场的关键之年,为提升长城汽车整体及各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加强市场竞争力。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持续加大品牌及产品推广力度,提高产品优惠额度让利消费者,并加大海外市场投资力度。同时,长城汽车在未来5年内,还将在研发领域投入超过300亿元,从而保证旗下产品以及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竞争力。

长城汽车一方面梳理业务架构、调整战略布局,另一方面,为全价值链合作伙伴“减负”,共同实现高品质发展。

今年年初,长城汽车旗下零部件业务完成分离,并实现独立运营,分别成立了蜂巢易创、曼德电子电器、诺博汽车系统和精工汽车。此次将零部件板块剥离,不仅可以让旗下零部件公司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加速产品的升级与革新,还可以使长城汽车更加专注于整车制造业务,轻装上阵,抵御寒冬。

面对刚刚到来的国六排放政策,长城汽车成功完成国五国六的车型切换,使经销商摆脱库存压力。目前,长城汽车已经推出多款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产品。

注重体系的健康和全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可持续发展,是长城汽车始终坚持的原则。今年4月,长城汽车便荣获由欧洲金融(EuroFinance)主办、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工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Certifi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协办的“陶朱奖”最佳供应链金融奖重点推荐。6月30日,长城汽车首家品牌体验中心正式在京开业,与此同时,长城汽车还发布了“百城百店”计划,即在6-7月内,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业100余家门店。这不仅意味着长城汽车的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再次升级,也展示了经销商对于长城汽车发展前景的信任与支持。

基于“新四化”领域的硕果累累,长城汽车借力开拓海外市场,并寻求新的合作伙伴。6月5日,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竣工投产,意味着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进入了全新阶段。

当下,长城汽车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营销网络,海外营销网络已超过500家,累计实现海外销售60多万辆。

7、改装后的新宝马三系为什么会出现销量遇冷的情况?

改装后的新宝马三系为什么会出现销量遇冷的情况离不开其自身的原因。虽然新宝马三系在口碑,外观,内饰,动力,驾乘体验上都有着较高的评价但是在销售上仍是失败了。


第一,价格太高。大多数车友买车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其实不一定首当其冲是这些产品力上的进步,而是“钱”。说白了就是预算的问题会直接限制甚至决定车友们的选择,如果是你,难道眼下愿意用将近一辆5系的价格来买这台刚刚上市,而且口碑反响还不明朗的3系吗。不会,很多的客户选择了观望。不愿意去花钱。

第二,没有优惠。车友要从上一代车型不小的优惠面前,一时间就转向现在一辆325Li的低配裸车就要35万的时候难免会有心理落差。眼下没有优惠不说,不少地方的4S店提车还要变相加价,目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许多一线城市,它比A4L低配贵出七八万,奔驰C也能比它便宜5万左右,所以这样看来,它的性价比真的确实不是很高。

第三,眼下它不仅是比其他品牌的车子贵,而且和自家其他车比起来也贵,在一辆325Li的价钱基础上再加三四万都可以入手一辆低配的BMW 5了,所以说在提升后的产品力和自家存折里余额“对弈”的时候,对大多数车友来讲其实都是后者占了上风,只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降低,性价比的优势再度回归,那时候销量是否有回暖的机会。

综上所述,新宝马三系遇冷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性价比不高,而价格太高了。

8、跨国车企一季度销量遇冷,中国车市将成为避风港?

受疫情影响,多家跨国车企一季度销量大幅下滑。

宝马集团第一季度全球销量为47.8万辆,同比下降20.6%,其中在华累计交付11.7万辆新车,同比下滑30.9%。梅赛德斯-奔驰第一季度在全球销售了47.74万辆,同比下滑14.9%,在中国第一季度销售了13.89万辆,同比减少20.3%。沃尔沃第一季度在全球共售出13.2万辆新车,同比下降18.2%,其中在华销量约2万辆,同比下滑30.5%。现代汽车第一季度全球销量为90万辆,同比下降12.5%,中国市场则同比下滑了51.1%。

从上述数据看出,各大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幅度最大,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季度疫情在中国爆发。目前,中国地区的疫情已逐渐得以控制,而境外疫情较为严重,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纷纷下调全球汽车销量。据外媒报道,穆迪近日已大幅下调其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预期,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14%,这一数字远高于2月估计的约2.5%的降幅。穆迪方面表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下降10%,美国市场轻型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至少下降15%。而疫情在西欧地区持续蔓延,穆迪认为该地区汽车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预计降幅从此前的4%扩大至21%。

“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其他市场的经销商已经停止零售业务。”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4月7日表示,这场疫情不仅对中小企业是致命挑战,对于跨国企业同样构成威胁。齐普策提到应对挑战的措施:一是保障员工健康和维持企业运营同等重要,二是保证企业的流动性,三是在合适的时机尽快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在中国地区的好转,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水平将好于全球其他地区。记者从多家跨国车企了解到,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正重回正轨。“过去四个星期,中国车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暖。3月份以来的业务恢复有助于改善宝马在中国的现金流或流动性。”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近日表示。“中国业绩第一季度严重受到疫情影响,但目前已经开始逐步恢复。”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董事贝思格也表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购车需求在增长。

大众汽车集团方业务也正稳步回归正常水平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该集团旗下33家汽车及零部件工厂已有32家恢复生产,而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在中国的2000家经销商已尽数恢复营业,客流量也于3月最后一个周末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此外,奥迪、斯柯达两大品牌旗下已有超过95%的经销商恢复营业。同时,此前受疫情影响而暂时停工的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已于本周恢复生产。

随着国内形势有所好转,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倚重将加大。最近,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正式动工开建,新工厂将在2022年实现量产。日本三菱铝业株式会社与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协议》,拟在中国合资设立新公司,共同推进轻量化铝材零部件业务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为了提升销量,多家车企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相关举措。宝马自4月2日起已在中国启动全新品牌行动,同时发布“焕新计划”,新一轮经销商支持计划已落实到全国经销商端。奔驰则针对3月底陆续复工的21家湖北经销商推出了湖北市场专项支持项目,以及4月以来针对全国新老客户推出综合惠客措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记者表示,海外疫情对中国市场影响是存在的。不过,绝大部分供应件在中国生产,有少量零部件是进口的,比如发动机、芯片、连接器、材料等会对国内汽车生产有影响,但国内车企平均库存在2个月左右。欧洲、美国停工应该会恢复得快一些,停产停工不会持续太长,所以目前零部件供应没有出现较大的影响。

许海东还谈到,一些跨国车企是不是要生存不下去了,现在判断为时过早。

在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看来,从全球来看,车市呈现“U型”与“L型”情景的可能性并存,欧洲与美国作为当前疫情重灾区,车市全年跌幅或均超20%,产业下行压力更为显著。对于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应当正面看待、积极应对此次疫情,借此机会完善产业链布局,加速转型步伐,打造能够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自身硬实力。而基于不同情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供给端、需求端与政策端情况的综合研判,“U型延迟反弹”情景最可能发生,这将导致2020年国内汽车销量下降约10%,而2021年则有望迎来10%至12%的销量反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疫情期间进口车市遇冷,只有两个品牌比往年销量好?

据统计,在3月期间消费者购买进口车同比往年的销量下降28.8%,总共交付6.6万辆。由于受疫情影响,各国的汽车厂商产能下降,在2020年海关进口车第一季度数量同比往年,下降15.5%,总共进口20万辆,进口金额为683.1亿元,同比去年下降6.6%。其中3月份汽车进口量为6.3万辆,同比下降23.2%。
由于进口车数量的下降,进口车市遇冷,各品牌的进口车购买力也呈现不足的趋势。根据数据,雷克萨斯进口量为1.61万辆排第一,紧追其后的是宝马,数量为1.07万辆同比下降11.5%。最后是奔驰的0.98万辆,同比下降18.3%。
小编觉得,疫情对于车市的影响还是有的。由于各国的产能下降,进口到国内的车辆相比往年有着明显的下滑。一些只依赖进口的车企在这次疫情当中亏损也比较多,比如林肯,大多数车型都是依赖进口国内,国产版的林肯也只有一款车型。由于品牌在国内并不热门,加上疫情期间买的车人本来就少,导致林肯品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一直比较低迷。反之,雷克萨斯进口到国内数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长0.6%,稳超之前的奔驰宝马。位于第四的保时捷同比之前,涨了63.7%,跟雷克萨斯是唯一销量上涨的两个品牌。疫情期间,对于车企也是一种考验,很多车企滞留了很多年前进来国内的库存车。不少车企纷纷打起价格差异战,相比前几个月都有些价格幅度的下降,需要回笼资金。根据市场行情,现在不同车企还有小幅度的降价,消费者这时候入手也是不错的选择。不难看出,车企正在加速市场的回暖,大家买进口车将不会等很久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汽车销售遇冷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