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2015年汽车销量为什么下降
有许多原因吧
第一个是经济问题了,虽然中国看似很牛逼,新闻吹的多厉害,但是还是有很多贫困的地方跟人民。许多地方都没有想象中的富裕!还有就是汽油,天天看新闻都是几连跌,到最后去加油都是涨价!
第二个应该是许多有条件的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例如许多中层人都在小范围内工作生活,的确是没什么必要!
第三个就是大家都在观望了,都说今年会降价,也的确有车再降!
再有一个就是路很堵了,这个原因我觉得不是很多人在意,因为大家都是自己开心就行了!
2、全国二手车过户数量每年
今年来上半年我国二手车交易总量为自460.9万辆,同比增长5.79%。按照行业预测,今年下半年二手车交易量将继续猛追新车交易量,二手车领域的销售量与新车销售量的规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并且在年底时二手车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000万辆。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需要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压力的侵扰,同时还需面对新车销售领域低迷状态的波及效应,但二手车领域还是继续保持了逆势增长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9.5万辆和1185.03万辆,同比增长2.6%和1.4%。而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5.79%,增幅高于新车交易。
3、2015销量排行榜汽车前十名
?
4、2014汽车销量比2013年增长多少
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回升至约13%。过去五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如同“过山车”般的增长。展望2014年,车企分化将持续,“产品力+环保”是取胜关键。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明年客车将是突破口,乘用车放量仍需时间。
汽车行业展望
展望:预计2014年汽车销量增速小幅回落,但仍维持较快增长。中国仍处于汽车消费普及期,尽管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千人口汽车保有量(90辆)仍显著低于美国(993辆)、日本(624辆)、韩国(377辆)等国家。基于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考虑到基数和市场需求,预计2014年汽车市场有望实现9%左右的稳健增长,较2013年小幅回落。其中,以私家车为主的乘用车销量增长有望接近10%~15%,商用车增幅相对偏低。
结构:SUV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大中客市场受益于新能源公交推广。2014年SUV市场仍将持续较高增长,预计增速接近25%。SUV具有视野好、造型个性等优势,在换购、增购中占比较高;伴随购车群体年轻化,其在新购车比例中亦有提升。过去5年,SUV占乘用车比重已由6.4%快速提升至16.7%。考虑到低端SUV占比仍仅有10%左右,未来3~5年,SUV市场仍将处于较快增长阶段,预计未来SUV占乘用车比重有望提升至25%左右。受益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预计大中型客车市场增速或接近10%。
产能:乘用车供需紧平衡,价格体系可望维持相对稳定。预计未来两年,乘用车行业产能复合增速在15%~20%,略快于需求增长。2014年新增产能的主要是产能利用率显著偏高的企业,如一汽大众(15万辆)、上海大众(30万辆)、上海通用(30万辆)、长安福特(35万辆)等。考虑到投产时点偏晚,新增产能的当年实际贡献度低于上述数据。上述产能释放后,行业供需将维持紧平衡,终端价格有望维持相对稳定。
产品力:关注市场地位提升的优势公司。汽车行业销量增速小幅回落、产能压力适度缓解、新产品持续投放,企业逐渐由“产能竞争”转向“产品竞争”。倚靠一款产品包打天下的年代已过,竞争全面转向对于产品力、产品系列化、产能、品牌、网络、成本控制的综合考验。只有持续推出有竞争力新产品、通过产品力在竞争中稳步提升价格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占优,如长城汽车等。
环保:“治堵治霾”,机遇挑战并存。天津限购,导致市场担忧以“治堵治霾”为名的汽车限购蔓延。甚至有报道称,多达25个拥堵城市可能考虑在2015年前后实施限购。限购难以实质性改善交通拥堵和治理雾霾,大力发展公交、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黄标车淘汰、提升排放标准等方式并举才是“治堵治霾”长治久安的正解。从未来发展方向看,新能源公交车和卡车尾气排放升级是大势所趋,相关公司如宇通客车、威孚高科等,有望持续受益。
创新:伴随汽车电动化,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亦为发展趋势。汽车电子技术飞速发展,驾驶者对安全、便利、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单车电子产品用量持续增加。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将逐渐从传统动力总成控制、汽车安全控制系统,逐渐转向智能导航、车载娱乐、信息处理、移动通信服务等。国内汽车电子+智能汽车市场空间可望接近3000亿~4000亿元。车联网市场亦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国内车联网服务市场将突破2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展望
趋势:节能与环保是汽车发展两大永恒主题,新能源汽车有效缓解能源和排放压力,是未来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各部委已累计颁布19条新能源汽车相关法规、政策。2013年9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推广期间为2013年至2015年,补贴范围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新版政策中补贴方式调整为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生产企业,并且要求示范区域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将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高推广效率。
客车:新能源公交车是最好的突破口,有助地方政府实现节能减排。公交车主要运行于城市中心区域、且行车线路固定、车体空间大,适于推广新能源技术,有利于降低城市中心区污染。2009年初开始的“十城千辆”电动车示范工程,驱动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此后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展至20个。今年11月公布的首批2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或地区,预计未来2~3年需求规模接近25万辆,其中6万~8万辆为新能源客车。
乘用车:特斯拉引发对电动车的再次关注,但大量普及仍需时间。此后,宝马i3全球发售,又在法兰克福车展推出i8车型。比亚迪近期推出第二代双模车“秦”,关注度亦较高。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补贴细则出台,北京、上海等地拍照政策倾斜,新能源汽车销量可望迎来小高峰。但考虑到购置成本、产品稳定性、充电设施等因素,新能源车大量普及仍需时间。
5、2015年一月份spv车销量排名多少
今年最新的电动车销量排名是3月份出来的,雅迪又是第一: 1雅迪 2爱玛 3新日 4绿源 5捷安特 6澳柯玛 7雅马哈 8立马 9比德文 10小鸟
2014年7月汽车销量排行榜、2014年6月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515排行网提供中高级轿车、豪华车、中级车、小型车、微型车、SUV等各种车型的销量排行数据,一应具全。
前瞻产业研究指出:今年9月,日系车在华销量为27.8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7.45%。与上月 相比,日系品牌销量增长最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品牌销量增幅依然高居榜首。日系轿车销售20.2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02%。与上月 相比,日系...
MPV 2015年1月排行榜 NO.1菱智菱智 指导价: 4.99万元(降1.59万) NO.2别克GL8商务别克GL8商务 指导价: 20.90万元(降3.5万) NO.3途安途安 指导价: 14.98万元(降2.7万) NO.4和悦RS和悦RS 指导价: 6.88万元(降1.1万) NO.5森雅M80森雅M80...
世界单一车型销量排名 1、老甲壳虫:永恒经典 1938年,第一辆坚实而具有与众不同外型的甲壳虫在德国的沃尔夫斯堡正式下线,从那时起,甲壳虫车开始征服全世界。不过“甲壳虫”这个名字却不是大众汽车自己创造的,直到1968年,“甲壳虫”的名字才第一...
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汽车销量排名 1、丰田 842万辆 增幅8% 丰田汽车公司1月24日宣称,受益于全球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2010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销量提高了8%至842万辆。 丰田汽车公司表示,该公司2010年842万辆的销量数据包括了其附属公司...
6、中国2016年汽车销量排行
2016年还没有到是没办法统计的,下面这个是《消费者报告》2015年的排行榜,也有一些汽车品牌因缺少数据而未能参与排序,比如捷豹、路虎、玛莎拉蒂、三菱、悍马、Smart以及特斯拉。
第1名:雷克萨斯
总分:78。路测得分:76。推荐车型比例:78%
第2名:马自达
总分:75。路测得分:76。推荐车型比例:67%
第3名:丰田
总分:74。路测得分:72。推荐车型比例:68%
第4名:奥迪
总分:73。路测得分:81。推荐车型比例:56%
第5名:斯巴鲁
总分:73。路测得分:80。推荐车型比例:80%
第6名:保时捷
总分:70。路测得分:84。推荐车型比例:60%
第7名:别克
总分:69。路测得分:76。推荐车型比例:83%
第8名:本田
总分:69。路测得分:71。推荐车型比例:58%
第9名:起亚
总分:68。路测得分:73。推荐车型比例:78%
第10名:宝马
总分:66。路测得分:82。推荐车型比例:50%
7、2015年大众车销量最多的是哪一款车
这几款车中,除了15万根本买不到的长城哈弗H8以外,观致3显然是最好的,无论安全性,还是配置方面,都是非常领先的。 其次建议选纳智捷5,科技含量虽然一般,但是配置豪华,舒适性不错,不过小毛病多一些。
8、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多少万亿元
2月23日,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制,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高虎城续称,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1%左右,线上与线下、现货与期货、批发与零售、城市与乡村流通市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据记者了解,去年全国内贸流通结构优化更加明显,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中国也是网上实物销售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
另悉,2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1月份,国内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5%,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增34.5%。
沈丹阳表示,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吃、穿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4%和9.5%,较上月分别加快4.9和6.7个百分点;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5.5%,较上月回升3.4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下降9.7%,降幅收窄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