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中国车市成绩单:产销量纷纷下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
经历了一年的跌宕起伏,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成绩单。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而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在2019年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中汽协表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汽车行业利润率明显较低,车企压力非常大。
意料之中的下滑
2019年,各月连续出现负增长,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下半年逐步好转,其中12月当月销售略降0.1%,与同期基本持平。总的来看,2019年产销量降幅持续扩大,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负增长,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未来低速增长或是常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此外,中汽协还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简称ACI)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从此前“过冷”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比三季度增长2.46点,先行指数比上一季度降低0.73点。从四季度汽车产业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对此,中汽协表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中,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自主品牌份额不足四成
行业不景气,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3.9%跌至2018年的42.1%,2019年更是跌破了40%的市场红线,仅有39.2%的份额。
还记得上一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是2014年。
具体来看,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背后,是头部阵营的进一步分化。
从2019年的表现来看,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成功坐上了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头把交椅”;长城汽车全球销量超过106万辆,累计销售新车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长安汽车也一扫此前的低迷,2019年销量共计1759971辆,其中第四季度,自主板块产品销量回升,跌幅收窄。
阅历了市场隆冬的暴击以后,自主品牌不忘苦练内功,向汽车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筋骨“。
新能源也逃不过
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不过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装机量呈现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0.5GWh,占总装车量65.2%,同比累计增长2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
关于明年展望,中汽协表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同样预测的还有乘联会。不过乘联会相对乐观,预测明年汽车市场将微增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中国的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真的是因为产能过剩吗?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几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然而繁荣背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酝酿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2015年3月,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预测,2011-2018年期间,2012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会达到最高点,占28.5%。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为15%,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成为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其实,早在2010年9月的天津泰达国际汽车论坛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警告说,在地方政府推动以及汽车厂家对市场前景过分乐观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虽然汽车市场整体回稳的迹象愈发明显,但产能存在过剩也毫无疑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经过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我国汽车产业虽已进入平稳期,但产能增速并未放缓。在前期产能释放过快的影响下,市场对产品的消化已不像以往那样迅速,出现产能过剩也是必然。
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参差不齐。目前中国国内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但87%的销售额来自排名前十的汽车厂商,另有超过100家地方小型汽车生产商抢夺其余13%的市场销售份额,这部分小型厂家的生产和盈利能力低下,落后的技术使其产品多数集中在低端市场,市场销售量极低。
相比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车企消化产能的最优选择是提升品牌力和销量。而提升产能利用率需要相关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结合市场整体销量预测和自身竞争力份额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产能,其是重要的一点。
3、2018年纯电动汽车销量TOP3城市在哪里?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新政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大幅度增长态势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8年以来的首个负增长,但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了大幅度增长态势。展望2019年汽车市场,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而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力。
对于目前正处于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众多权威专家在会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既有着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正视问题,推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汽车产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市场下滑,但长期向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万辆和22.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3.4%和38.2%。累计方面,2018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
其中,2018年1-12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2018年12月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244517台,同比实现正增长:34%。全年累计销量707692台,同比实现正增长:58%。累计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天津、郑州、杭州、广州、上海,潍坊、南昌、柳州。其中潍坊私户比例最高,达95.3%;杭州公户比例最高,达72.8%。
2018年纯电动车全年销量前10解读:
①·
北汽EC系列凭借90637辆的销量再次获得新能源市场的销量冠军,且相比同期增幅达到了16.6%。同时与后面的纯电动车型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另外有3款北汽新能源车上榜;
②· 2018也涌现了不少新晋的纯电动车型,比亚迪元EV、荣威Ei5等车型;
③· 2018年销量前10的纯电动车型中,小型车、微型车居多,价格便宜、续航能力长、配置较为丰富成为这些车型热销的原因。
2018年全年中国纯电动车企业销量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最受欢迎的10款纯电动车解读
TOP 1: 北汽EC系列
● 补贴后售价:5.98万-6.18万元
● 纯电续航里程:162km
● 2018年全年销量:90637辆
TOP 2: 奇瑞eQ
● 补贴后售价:5.98万-6.98万元
● 纯电续航里程:301km
● 2018年全年销量:46967辆
TOP 3: 比亚迪e5
● 补贴后售价:12.99万-13.99万元
● 纯电续航里程:400km
● 2018年全年销量:46231辆
4、日本汽车品牌在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优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约为9,479万,虽然我国车市经历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凭借庞大的体量,仍以超2,800万辆的成绩位居全球市场第一位。同样作为汽车大国的日本,其2018年本土汽车市场的销量排在中国与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三位。

日本汽车工业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在中国、美国这样的汽车大国中,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产品也占据着不少的市场份额。而在日本本土的汽车市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从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日本本土2018年全年销量为5,272,067辆,同比增长0.7%,新车销量已连续两年突破500万辆。虽远不及30年前700万辆的销售规模,但对于近些年不太景气的日本汽车市场来说,这样的表现已值得令人欣喜。

对日本汽车市场有所了解的人或许知道,日本有着自己独特的车辆分类,其中就包括“轻自动车”。这类长度在3.4米以下、宽度1.48米以下、高度2米以下,且发动机排气量小于等于0.66升、发动机功率不超过64ps的对应车种,就是我们熟知的“K-car”。而在发布的销量统计数据中,这类车型被划分至单独的“微型车”分类,并未归属于我们熟悉的乘用车中。
从乘用车分类的各品牌销量来看,丰田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在日本本土亦是如此。2018年全年,丰田在本土的乘用车销量达1,303,335辆,虽然较去年同期降低了6.4%,但与第二名本田的377,695辆相比,还是能看出丰田的“霸主”地位。而排名第三位的日产,取得了全年销量357,759辆,同比增长3.6%的成绩
5、中汽协: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下降8.2%,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网站周一(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产销量在2019年的降幅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从同比情况来看,去年的产销量分别下降7.5%和8.2%。相较2018年,上述降幅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
中汽协认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令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是造成产销量降幅扩大的主因。在上述考察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同期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情况。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其中,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与此同时,商用车产销表现则优于乘用车。2019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32.4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下降1.1%。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销也继2018年之后持续下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陈士华表示,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等政策予以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没得到确认,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谨慎乐观。
去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市场所占份额同样经历了同比下滑,SUV车型依然是自主品牌用以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主要产品类型。
中期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04.6万辆,同比下降15.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9%,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492万辆,同比下降15%,占SUV销售总量的52.6%,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占MPV销售总量的75.3%,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然而,中国重点企业集团在销量方面的集中度得到了提高。2019年1-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高于行业增速1.5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量较2018年同比1.6%,至102.4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
中汽协总结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一年间所经历的调整产生了积极效应,下半年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行业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从2019年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中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2018年销量36万辆,被评为年度销量冠军的宝骏510,都好在哪里?
?在国内的汽车市场上,很多业内人士都分析,现阶段的汽车已经达到了饱和。据相关统计,在2018年,国内拥有的机动车数量达到了2.5亿辆,而汽车的拥有量也将近有2.2亿左右。

从汽车的拥有数据来看,再结合国内13亿的人口,几乎5-6人都会拥有一辆汽车。如果说换算成家庭的话,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拥有一辆汽车,确实如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拥有一辆汽车。

在此大数据下,2018年全年的汽车销量水平果然开始下降,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开始2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面对突然来到了危机,国内的很多汽车行业的经济开始呈现大幅度下滑。

除此之外,2018年被称为汽车市场的寒冬。不过我比较奇怪的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竟然有车型的销量相比上年增加了很多,达到了7%。小编也从网上查到数据,这款车连续两年在国产同级别车型中,两次蝉联冠军,17年销量35.8万辆,18年则是36万辆。

从图上我们可以分析,这款车的销量相比其他车型数据上拉开的比较大。第一名为宝骏510,36万辆,而第二名的销量也只有16万辆(东风本田XR—V),数量相差高达20万辆,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两年来的销量相差无几,几乎不会受到其他车型的干扰。

宝骏510的定位是一款紧凑型SUV车型,面对国内众多车型的挤压,这款车的销量为什么会那么多?销量为什么丝毫不受2018年汽车市场寒冬的影响呢?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宝骏510都好在哪里?

在外观设计上,这款车整体造型非常符合SUV的设计,从车身侧面来看,高低有致,显得运动感十足。除此之外,车轮也是风火轮造型设计,看起来十分时尚,也比较符合年轻人的眼光。
从正面来看,宝骏510摒弃了传统宽式大灯的设计,变成比较犀利的细长造型,眼神看起来十分有神。除此之外,正面进气口也是采用阑珊式设计,看起来质感不错,所以从外观设计上来说,宝骏510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
在内饰上方面,国人对车辆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宝骏510内部装饰采用拼接式设计,利用黑色内饰以及棕色皮革,形成对比差,色彩表现十分亮眼,看起来也很时尚。

除此之外,在中控区面板上还搭配了悬浮式的液晶屏幕,界面设计十分时尚,功能也比较全面,还可以与手机互联。从内饰搭配这个方面来说,宝骏510结合了目前主流的智能搭配,科技配置还是比较“好”的。

在动力方面,宝骏510搭载的是目前主流的家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最大马力112匹/5800rpm,最大扭矩146.5Nm/3600-4000rpm。从动力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宝骏510的定位还是偏向于实用,并且很多车主都反应这款车的油耗比较低,平均在百公里7升左右。
而传动方面,这款车发动机匹配的共两个版本,六速手动挡以及五速机械式自动变速箱。手动的我们就不多介绍了。机械式自动变速箱采用旋钮式换挡设计,在使用比较方便的同时,也提升了车内的档次感。从动力方面来讲,宝骏510可能不算特别强劲,但对于日常生活还是很“好”的。

仪表设计比较时尚
在车辆配置方面,这款车的搭配也比较丰富。在操控方面,这款车配备了定速巡航、车身稳定系统、倒车影像系统以及ABS系统和GPS系统,在同级别车型当中,这样的配置还是比较突出的。

除此之外,这款车在舒适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搭配的全景电动天窗,视野面积比较宽广。结合配置以及这款车较低的价格来说,让其成为了很多车主口中的性价比SUV神车。

总体来说,在这个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上,虽然有人说汽车已经达到饱和了。但是就近两年的销售量来看,仍然会有人购买新车,并且各种车型的竞争压力还是很大。

除此之外,制造的车型需要质量稳定,配置丰富,能够在同级别车型中脱颖而出。这样一来,在车主之间也会口口相传,销量自然会好。
最后,对于这款蝉联两年的紧凑型SUV销量冠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与众多车友一起讨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车友锐评丨2019年销量近2577万辆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5年来首破40%
(文/彭科峰)去年国内的汽车市场到底表现如何?1月13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在京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12月,国内汽车产销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2019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

四季度汽车市场明显好转
随着春节即将到来,国内的汽车市场在12月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12月,乘用车产销218.5万辆和221.3万辆,环比增长1.0%和7.6%,产量同比增长6.4%,销量下降0.9%。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小幅下降,销量呈较快增长,其他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增长。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双十二及圣诞节的到来,以及部分地区的车展活动,使得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此外,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因而产销继11月后继续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总体来说,商用车的情况要显著好于乘用车。去年12月,商用车产销49.8万辆和44.5万辆,环比增长15.6%和11.3%,同比增长16.4%和3.9%。
从全年的情况来看,2019年1-12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降幅比1-11月继续收窄。与2018年相比,销量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

从新能源的情况来看,去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同比降幅依然明显。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同比依然下降。
2019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由此可见2019年新能源补贴滑坡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车还不能完全离开政策的支持。也就是说,目前新能源车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驱动。”陈士华说。
五年来中国品牌市场份额首颇40%
2019年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58.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3.6%。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2018年同期相比,北京奔驰和广汽丰田销量呈较快增长,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有限(本部)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业均呈下降趋势。
从出口的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共出口汽车102.4万辆,同比下降1.6%。其中,商用车的出口在增长,而乘用车的出口在萎缩。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明显增长,共销售92.9万辆,环比增长15.2%,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比上月增长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从全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在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德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略有减缓,韩系品牌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美系和法系品牌降幅有所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2018年,中国品牌的乘用车一直稳定在40%以上。其中,2015的市场份额为41.2%,2018年的市场份额为42.1%。也就是说,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五年来首次跌破40%大关。要知道,从2006年到2018年,中国品牌的乘用车市场份额也只有两次跌破40%。

2020年车市或难获正增长
车友头条注意到,在中汽协公布的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由之前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这显示,本季度汽车产业运行较上一季度相比有所好转,但未来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可能性。也就是说,2020年的车市或许并不那么乐观。
此前不久,乘联会曾经预计,2020年的车市有望回暖,取得1%的正增长。那么中汽协是如何看的呢?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在协会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中汽协预计2020年的车市增速为-2%。“尽管其他协会专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的预测是有根据的。之前我们曾经预计2019年的车市增速在-8%左右,现在的数据证明,我们的预测基本是准确的。”

中汽协副秘书师建华表示,2019年的车市低迷,大家有目共睹,“应该说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被打趴下,基本都躺在地面上了。2020年的车市应该会有所回升。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车市或许是低迷、缓慢的发展期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2019年全国卖出燃油汽车多少辆?
根据“大搜车智云”《2019乘用车市场报告》的数据,2019年燃油车销量为1915067辆,2018年为927711辆,同比增速从2018年的68.6%断崖式下降为2019年的-1.4%,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十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