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最近全国汽车都在疯狂的降价?!
现在汽车降价,有很多原因。
一是国家提昌新能源汽车,买车给于政策性补帖,可以顺利上牌,不受单双号限行,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准备买车人,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车,
另一个是国六排放标准的车马上就要大面积推向市场,国四和国五不马上降价,以后就买不出去了。
2、为什么汽车行业竞争价格大战转向性能价格比的较量?
呵呵, 任何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都是会趋向性价比的竞争, 其实性价比里的性能不是绝对的, 因为没有明确共通的量化指标, 这样商品才会有多样性. 只有在一定使用习惯和欣赏层次上才有性能的比较. 这也就是所谓产品定位. 就像奔驰也是最多做5个人, qq也能挤5个人,但价格差上百倍, 但各有各的市场.
而价格是绝对性的, 即便不同货币也可以明确换算.绝对的价格战是没有发展性的, 而是毁灭性的.
性价比的竞争才是客商双赢的. 因为制造任何产品因当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并且不断发展改进,研发新的功能和性能都是需要大量金钱,这些费用最终也是有需要这些性能的客户来分担的. 这样是一个良性的产品循环. 而一旦进入价格战, 那么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厂家不再投入新的改进, 掐掉一切多余的开销, 以减低成本, 用不了多久, 这个产品的市场生命力也就没了. 因为, 在那个价格压力下, 这个产品已经不能产生一定的利润, 没了这些利润, 没有投资者会投资这类产品, 也不会有好的人才进入这个产品行业.
一般挑起恶性价格战的厂商都是掠夺者, 因为他们往往不具备产品的核心知识也没有信心发展这一产品, 他们只是想在现有技术和目前产品上榨干最后一点油, 就是挣钱, 挣多少是多少,通过价格战,来最大可能的挣一些钱,或通过销售额的增大来从别的地方获得利益.
呵呵, 我说的是偏极端的, 事实上并不会这么明确,往往价格战和性价比之争是兼而有之的. 而汽车行业,之所以能迅速的摆脱恶性价格战的僵局, 还是因为汽车业的门槛较高,而且汽车的一些核心技术实际上是掌握在少数厂家(不一定是整车厂)手中的, 而且主要的整车厂也就那么几个公司,所以比较容易达成市场默契,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也经历几番市场起落.而一些低端厂也还不足以搅动整个市场. 如果你看一些其他行业,就没这么幸运了.
3、2020年车企、经销商们将免不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了
近年来的车市整体走向渐渐不稳定起来,早在2006年时就已经出现了一次暴跌情况,车市的整体销量水平只见跌得快,不见大涨。直到2019年,车市再次遇冷,汽车销售低迷,拿乘用车销量来讲,全年累计销量也就刚刚两千万,其中包括之前十分畅销的日系车,丰田系列车型全年销量七十四万左右。
本以为2019 的车市情况已经够低迷了,很多厂商、经营者都合计能缓到来年,有个回升期,毕竟这次的遇冷幅度不小,到此怎么也该经历“触底反弹”了吧……可谁能料想到,2020年的车市将继续坐冷板凳,甚至比2019年更甚。
从乘联会最新销量数据了解到:2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量22.2万辆,,同比下降81.6%,市场中没有一款车型销量过万,各厂商的销量表现都不理想。
与狭义乘用车销量对比,皮卡的市场占有略有起色。车市整体接棒“坐冷板凳”,皮卡市场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据消息统计,2020年1-2月,狭义皮卡终端销量显示为为31965辆,同比下滑49.4%,2月的单月销量为6180辆,同比下滑75%。不过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皮卡的多用途性不断进行开发,皮卡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一些利好的扶持政策频出,皮卡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为长城汽车。2月终端上销量2799辆,1-2月累计15099辆,市占率提升了6.89%,期间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宣传,上市了风骏5,国产皮卡销量的第一得到了保障。
不过即使这样,在大盘暴跌的背景下,如长城这样的自主品牌车企领头羊,也不得不下调2020年的销售目标,据消息了解,长城本年净利润预减6.5亿。
面对目前的“冷市”,各个车企品牌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线上发布新车、线上直播卖车,但收获甚微,直播卖车的转化率非常一般,与实体汽车销售相比,几乎没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而疫情对车市波及还会持续多久?结束之后呢?这期间车企、经销商们将免不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了。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车企以及经销商会面临更多挑战,“库存积压车”不可避免,成千上百的车企,想要清理库存获得留住市场,总是要低头的,这时势必要会拿出意想不到的降价力度和优惠。
一家开头,其他的也不会继续保持沉默,降价竞争一触即发,那么价格战很可能到来。
降价策略算不上什么高明策略,不过特殊时期,“自断一臂”谋生存的做法却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结果(销量提升)。毋庸置疑,价格战并不能作为长久战略进行,但是这段期间,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难得的机会——想要入手却在观望的车。由此可见,在2020年下半年将会有很多品牌的车型,推出相对理想的降价力度,这时车主可以考虑入手心仪的车了。
当然像今年(2020)这样的特殊时期只是暂时的,车市的“冷板凳”也不会一直坐下去,但眼下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是很棘手,2月暴跌已成定局,那么3月车市重创也不可避免,对车企和经销商来说,其中的盈利还不及日常运营的成本耗费高,特殊时期结束之前,车市又该如何平稳度过?
编辑:皮卡皮卡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现在的汽车不断上新,车企门进入价格战,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最佳购车时间?
大家好,艳阳普照的日子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祝大家天天开心,事事顺心,天天发大财。对于车来说很多人都会说有金九银十,也就是说金九银十买车是最贵的,但是实际上来说买车的时候都会选择最佳的买车时间,随着现在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对于车企来说的话价格战争也是越来越明显了,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购车的时间呢?
买车需要什么时候买车才是最佳的购车时间呢?购车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车辆上市的时候,新车上市的话对于车辆来说的,这个时候是买车最好的时候,因为对于老车的时候或者老款的车型来说就会给出一定的优惠力度。
一般老款车型相对于新款车辆来说的话还是没有太多的差距的,这个时候入手能够得到最大的优惠,其次的话就是在销售的淡季,销售的淡季对于车辆来说主要是集中在3到6月份左右的,这个时候基本上处于上半年的时候。
因为上半年的对于大多数的人口袋空空的,那么买车的欲望也是没有多少,所以这个时候买车能够得到的一定的优惠,最后买车最佳的时候就是一度一度的车展的时候,车展买车是最划算的,优惠多,并且还有礼包赠送。
5、汽车价格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是什么
上周,夏利狂降1.5万元,捷达宣布优惠3000元,这两个标志性事件明确地证实,新一轮价格战再次打响。进入6月以来,北京汽车市场经历的变化是今年以来最丰富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市场上的轿车品牌都动起来了,吉利、夏利、奥拓降价,富康改配置,捷达送优惠。无论10万元以下还是10万元以上的汽车价格,仿佛起跑线上吹起了哨子,纷纷“跑”起来了。
-10万元以下的车明着打价格战
纵观国内汽车市场,10万元以下的车新军最多。悦达、英格尔、吉利、美日这四个品牌分别占据着这个价位的两边,对原来的老品牌奥拓、夏利构成挤压之势。价格战就在新老车之间开始了。
-夏利2000被迫阶段性降价
最先在价格上出手的是吉利,它借国家放开轿车价格之时,率先把价格降到底,占住了国内轿车价格最低的位置。3000元的降价幅度虽然不如后来的奥拓和夏利,但它却因此成为今年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接着奥拓、夏利紧随其后,价格降得一个比一个狠。直到本周一,夏利做出了所有产品阶段性降价的“猛招儿”,连最新产品夏利2000也被牵扯进来,从6月24日到7月1日一周的时间,价格由13.298万元暂时降到13万元。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吉利不怕降价
在记者对汽车降价的采访中,只有吉利是敢讲自己的成本的。北京办事处主任顾勇给记者算了一下吉利的成本:发动机是买夏利的,一台2万元左右,变速器大约3000多元,加上其他的一些,我们的车成本不高。不像别的(厂家)那样还有许多费用需要摊到车里。言下之意很明白:我没包袱,我怕谁。
-奥拓降价保市场
奥拓从价格和性能来说是夹在吉利和夏利之间的。它1996年凭借分期付款打入北京市场时就和夏利打擂台。如今它已经成为10万元以下轿车的支柱品牌。从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数字显示,它的销售一直稳定在前5、6名的排位上。而今年,受吉利、悦达、英格尔的影响,销售一度下滑。但经过降价,奥拓居然闯到了销售排行榜的第二名,把老牌子的桑塔纳都甩到后面了。
-英格尔、悦达略有下降
记者上周五分别到这两个品牌的专卖店去转了一下,两家的销售商都在发愁销量的下降。经销英格尔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我们都盼着赛欧上市。它出来了,好多人看明白了以后,就会来买我们的车了。因为英格尔刚刚调整完价格,本来销得好好的,没想到这个时候轿车价格又打起来了。”
-10万元以上的车搞“隐性降价”
就在10万元以下的车围着价格闹翻天的时候,国产三大轿车品牌一直没有明确的价格松动,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心里话”——现在这么敏感,谁敢承认先降价呀。但说归说,尽管谁都没降价,可价格战以另一种形式开始了。
# 富康做得比喊得凶
由经销商的一则促销广告中反映出富康价格的变化。它的三厢车988中的一款车降价幅度高达2万。事后,富康厂家做了郑重声明称价格不变。但没过一个星期,富康减了配置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减了价格的“时代潮”上市了。
-捷达用优惠促销
从本周一开始,捷达向购买“都市先锋”、“前卫”的消费者优惠3000元,具体优惠措施由经销商自己定。捷达北京商务处代表梁先生解释说:“每年的6至7月都是销售淡季,推出优惠主要是为了促销。”
-桑塔纳快出招儿了
桑塔纳的一家经销商本来已经确定的买车赠保险的广告临时撤掉了。工作人员称还不知道为什么。作为国产第一品牌的桑塔纳,在北京的市场上越来越显现衰退景象,在亚运村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把销售第一的位子让给了捷达,今年又出现了被奥拓挤到第三的情况。桑塔纳估计也该快出招儿了。
-价格战怎么分两拨
10万元以下的车没有高配置,车型变化少,只能走低价位的路子。一位开了多年专车的老司机因为单位公车改革没车开了,选了又选最后相中的是吉利。“反正是个代步工具,我又不图什么面子。”而且,对于三五万元的车来说,几千元也许就是车价的几分之一,降价是吸引购买最有效的手段。
而对于10万元以上的车型来说,需要竞争的不仅是价格,还有产品、服务等,直接搞价格战已经难分高下。多年经销富康的王先生这样认识捷达、桑塔纳、富康这三种车的竞争:许多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想买最先进的电脑,就肯定要花1万多,只要它降价了,就一定是有新产品取代它了。手机市场也是这样,最时髦的手机一定不会低于4000元。这就是一个“性能价格比不断最优化”的问题:新产品上市性能肯定提高,价位不变,性能价格比当然得到了优化;旧产品降价,性能虽不变,价位下降,性能价格比也得到了优化。
“性价比的提高实际上是一种相对降价,或者叫变相降价。汽车也是如此,将很难看到新产品在短期内直接降价的,而直接降价的也不会是新产品。不过,老产品降价后,性价比也得到了提高,也具有很高的购买价值。这些年,汽车的消费意识是越来越高了,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大家的诸多误解。应该这样说:今后汽车的“降价”将不再表现为直接降价,而是“性价比”不断提高的“变相降价”。
-价格战为何此时爆发
原因有二,一是赛欧的上市。赛欧给市场过多的期待,它一方面冻结了部分消费者,使之持币待购,二是冻结了部分厂家,赛欧10万元左右的价格,既影响10万元以上的桑、捷、富,更影响了10万元以下的车种,在赛欧上市前,厂家不敢轻举妄动。赛欧上市,车市解冻。二是国家放开价格管制。虽是一纸空文,但使消费者再次持币待购。这时候,处于最底层的吉利降价,触动奥拓,奥拓降价弄痛夏利;价格的多米诺骨牌就这么一层层推了过来。中国的汽车厂家因为没有新产品,谁也不愿打价格战,但是谁也不能不接价格战
6、价格战能带来哪些好处?
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战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得益,迅速促进市场扩容,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扩大内需。
价格战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生产商及谋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复投资,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与利用。价格战促使中国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民族品牌搏击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加快产品创新与营销实践的升级。不断地价格战会使得行业产品价格逐渐逼近成本,企业无利润可赚时,其它的竞争形式,包括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品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的品牌、服务、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提高和进步,同时,相关行业也会受到带动。
7、汽车车商之间互相打价格战最终真的会两败俱伤吗?
结果是肯定的,价格战会造成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每年汽车销售量的速度不断增涨,这也使得汽车精品的销售量稳健上涨,类似像汽车贴膜、真皮座椅、行车记录仪、汽车导航等产品变得种类繁多,款式多样,价格相差幅度大,这样使得更多的汽车销售商走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用汽车精品的销量来冲整车的销量额。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仅让买车的人觉得从中占得了好处,更让汽车销售商尝到了甜头,变相让销售员在售完汽车后便销售各种汽车精品,而从中得到一些提成佣金。这就是目前汽车市场上存在的常态现象。
而且一些生产中小型企业所拥有的是:从大企业中挖走的高级研发人员,经验技术丰富,一个人可以顶几个人的工作量。生产成本低,同样一个产品生产到出货,所要求的人工成本和物力成本等都比大企业的小。
以上这几点足以让其产品优化到最高点,做到物美价廉的优势,以至于让更多的导航代理商及汽车销售店尝到甜头。但是最终还是消费者把产品通过高价买入。这就是目前导航行业以及很多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厂家把利润让给中间商,中间商把价格抬高,让消费者用高价买单。
但是为了竞争,中间商之间互相打价格战,最终把整个汽车导航市场做烂。如今,汽车导航后装市场前景迷茫,未来的趋势必将是汽车前装标配导航的准市场,这种后装导航市场狼多肉少的景象必将走到尽头。
8、车市价格战或再度重演,救市政策已在路上,没买车的福利来了?
2019年在国内车市整体降温及国六提前实施的双重打击下,各大厂商销量下滑严重。为抢夺市场份额,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在各大品牌间打响。主流合资品牌的终端优惠达7、8万元,而沃尔沃、路虎这样的豪华品牌的降幅更是高达几十万。在巨大的优惠面前,确实能够刺激消费者争相购买。这也使得国内车市销量在去年6月份实现首次正增长。
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引发众多消费者持币待购,这使得原本就不景气的车市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很多汽车经销商选择线上售车,但对销量的刺激微乎其微。导致2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78%,车市销量规模一度回到2006年2月份的水平。
据乘联会预估,3月份国内车市将有36%左右的下滑,而2020年全年国内车市将有8%左右的下滑。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很多国家依然在爆发中,国外的主机厂也因此被迫停产,疫情对车市的影响还远远未结束。
而销量的大幅下滑,使得汽车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大幅上升。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攀升至14.8,创历史新高。同时,2月份经销商库存同比上升6倍,环比上升8倍,库存水平仍位于警戒线以上。
销量压力、库存压力、成本压力、盈利压力,这些如一座大山压得车企难以呼吸。为生存,势必会有些车企率先向市场低头,拿出前所未有的降价力度来“续命”。一旦有车企开了头,市场平衡就会被打破,继而引发行业内的价格战。因此,今年车市价格战很有可能再度重演,而且降价力度或比去年更大。这对于没买车的消费者而言,将是个很不错的入手机会。
除此之外,一些省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刺激汽车消费。日前,湖南省长沙市发改委发文表示,消费者在指定经销商购买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长沙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湖南猎豹等车企生产的车辆,并在长沙上牌落户,可获得裸车价格3%的一次性补贴,每辆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千元。
此前,湖南省湘潭市就推出了一项只针对购买吉利汽车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政策指出,购买湘潭九华产吉利汽车可以享受3000元的购置税补贴,仅针对前3500名消费者予以补贴。
而广东省佛山市作为第一个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城市,在2月份就发文表示,凡是在市区内购买国六排放标准的车就可以一次性享受2000-5000元的现金补贴。
此外,广州市3月份也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文件。文件指出,自今年3 月 12 日起,对购买新能源车的个人给予最高 1 万元的补贴;凡是购买 " 国六 " 标准新车的,每辆给予 3000 元的补助。
如果今年国内车市价格一旦打响,很多车型都会出现大幅降价,同时不排除热门车型也将出现大幅降价的可能。价格上大幅优惠,再加上购买新车可享受现金补贴的政策刺激,国内车市销量或迎来转机。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和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车市价格战还没打响,却迎来“一车难求”,涨价不可避免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各大汽车厂商相继复工复产,而4S店也恢复正常营业,但压抑的汽车消费需求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完全释放。面对严重下滑的销量,各大厂商忧心忡忡,而巨大的库存压力又使得经销商难以喘息。因此,网上传来车市价格战即将打响的声音,部分车企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开始了各种优惠促销活动。
而即将进入4月份,车市价格战还未正式拉开帷幕,国内车市却出现了“一车难求”的迹象,对此一些品牌经销商表示,涨价或不可避免。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豪华品牌库存不足比较明显,而自主品牌及部分合资品牌的库存明显较大。通过市场调查,由于供应商停产导致,华晨宝马即将面临脱销问题。据某地区宝马经销商透露,目前店里的库存车还是春节前那批,预计4月初也就卖光了。
此前,华晨宝马给经销商的一封信曝光,受疫情影响,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原有1、2月配额订单推迟到3、4月份生产,导致原有的3、4月份配额订单无法按时生产,需要从系统内部取消生产计划,受影响的车型包括宝马3系国产长轴版、宝马X3、华晨宝马1系三厢版、华晨宝马5系长轴版。
而宝马3系自去年换代后优惠幅度不断加大,但受疫情影响,很多4S店库存车不足,而厂家也不给经销商保证每月到店量,因此导致宝马3系目前也比较紧俏。据宝马4S店销售人员表示,宝马3系价格肯定会回调,而且现在卖车就是听领导指示一天一个价。而且当日该店销售经理刚群发了“3系明日调价,今日不下单客户免开尊口”的消息。
此外,就在国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之时,疫情却在世界多个国家持续蔓延。日前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大众、日产、福特等汽车行业“巨头”宣布,暂停在欧洲及美国大部分工厂的生产以应对疫情。目前,全球累计停产的整车工厂总数已超过100家。受此影响,国内进口车型的供给出现严重不足。
经走访市场发现,北京某奔驰4S店内,奔驰S级轿车均已售罄,确实出现了“一车难求”的情况。据奔驰4S店销售人员介绍,“最后一辆S级展车都卖掉了。现在想要S级轿车可以先交1万元订金,大约4月份能提车。”
此外,受奔驰在美国工厂停产两周的影响,进口版本的奔驰GLE、奔驰GLS在中国市场也将面临供应不足的尴尬。
而进口车型供应不足,不排除将进一步抬高部分车型终端售价的可能。据北京一家雷克萨斯4S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店内车型价格还未有变化,但如果厂家发了停产的通知,店内车型的价格或要上调。
写在最后
为刺激汽车消费,目前广州、深圳、佛山、湘潭、杭州等地相继出台了购新车给予现金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对于整体车市而言,拉动效果并不太明显。而随着疫情的深入影响,整体车市也将呈现进一步分化的现象。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清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正在酝酿的汽车价格战背后:江南皮革厂要倒闭了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原价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钱包, 通通二十块,通通二十块!”很多歌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我们耳边,但一看到歌词,魔性的旋律一下子又占领了高地。
之所以想起这首歌,是因为眼下的疫情虽然没有结束,但一轮疯狂的价格战已经在酝酿了。2020年的车市价格战在意料之中,新冠疫情做了强催化,洗牌开始了。
在后疫情时代的价格战中,洒下10亿直接对旗下车型进行官降的玩法算是想象力匮乏的代表,折上折、云团购、线上直销、经纪人礼包、定金膨胀抵扣购车款、专属人员专属购车福利等等花样繁多的玩法,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双十一期间打开了各大电商平台的错觉。
对于消费者来说,尤其需要警惕这种普遍的价格战现象,那些大打价格战的车企都有“跑路”的嫌疑,切忌抱着捡漏的心态,盲目入手一款低价车。
一方面,眼下促销的车型大多是多年未换代,仅靠改款缝缝补补来延长生命周期的产品。另一方面看来,与一个“原价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现在二十多”的皮革钱包不同,汽车消费具有高价值、低频次、长使用时间的特点,是仅次于房子的重要消费。钱包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有什么质量问题,也无需求助于流动商贩的售后服务,一个垃圾桶就是其最好的归宿。
有车以后的生活却如何也离不开与4S店打交道,保养维修、售后服务、金融保险……都需要通过正规的经销商店完成。以当前汽车流通领域承载的压力看来,疫情结束以后,大面积的倒闭潮很可能来临。届时家里那台售后无处,保养无门的汽车就成了大麻烦。
即使单纯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等一等,在倒闭潮到来以后,说不定还能迎来一波清仓大甩卖的捡漏机会。面对正在重启的汽车市场,我们要警惕价格战的泛滥。
开文提到的那首洗脑口水歌的大背景是2011年是温州模式遇到的一次危机,以皮革产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此次危机中大面积倒闭,江南皮革厂的黄鹤只是当时大面积跑路的中小企业老板中的一个。借着《江南皮革厂》一歌,大批三无产品低价流入皮革制品市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立“质量立市”经营起来的温州皮革产业,市场信誉再遇打击,大大延迟了“温州危机”过后该行业复苏速度,其影响至今难以估量。
类比于汽车行业,2018年以来汽车消费市场持续的增长停滞已经让自主品牌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汽车经销商处境更是艰难,库存水平居高不下,月月超出警惕线10%已经不是新闻,经销商退网、围攻车企总部等事件频繁爆发。
在存量市场竞争压力下,汽车行业却呈现出颇为魔幻的状态,一部分自主品牌为应对品牌无界化形势,合资品牌的下压攻势,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品牌向上浪潮。从过去单纯比拼性价比的老路中脱离,在营销打法、品牌建设、心智占领等方面与合资品牌拉开正面战场。另一部分自主品牌却沉溺于编制各式各样的理由掀起价格竞争,过去数十年里一点一滴积攒起的产品溢价、消费者认同,一夕之间尽丧敌手。整体自主品牌阵营呈现出进二退三的怪状,少部分自主品牌稳住了市场份额,甚至略有增长,整体看来却早早跌破了40%的生死线。
2020年开年面临的肺炎疫情,则让形势本就不乐观的汽车产业链雪上加霜。截止到2月17日,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已经急匆匆的复工,产业链正逐步恢复运转。但正如水滴汽车APP在此前多篇文章中所述,处于末端的流通领域眼下的复苏程度远远不足,无人进店,产品销售不出去,产业链就处于一种没有出口的状态。大面积的价格战易给汽车制造商一种市场即将复苏的错觉,加快产能恢复的进度,大量的汽车产成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堆积汽车流通环节,成为一个又一个爆雷的隐患,压垮了汽车倾销商后反过来加速品牌的死亡。
诚然,若没有这场疫情,以去年的市场行情来看,价格战也会打响。但在如今的异常严峻形势下,是不是可以请各位大圣收收神通,不管是真降价还是造噱头,以价格战冷启动市场,都不是明智之举。
媒体当然更不该成为这种举动的鼓吹者,以锦绣的文章、头版头条为价格战再添上一把柴火。应当形成的共识是,眼下进行价格战的企业都有“江南皮革厂”的嫌疑,借势市场复苏清仓跑路。而我们作为一个又一个的发声者,起码做到不唱“浙江温州,浙江温州……”的程度吧!
文/秦志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