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全国汽车产总销量会出现负增长?
2019年1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8年度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汽车工业总体运行平稳,受政策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产销量低于年初预期,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
我国汽车销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24%。2010年至2018年有所回落,年均增速5.7%。2018年,汽车销售2808万台,比上年下降了80万台,是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销量负增长。
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下滑与宏观因素和市场因素有关等。
1、宏观经济因素方面,GDP缓降、经济结构延续分化趋势、投资和消费双下降、中美贸易摩擦、房地产去库存。
2、市场因素方面,2017年购置税优惠提前释放购车需求、二手车销售波动、第六阶段排放标准实施,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汽车销售受到了一定压力。
3、二三线及中西部市场,尤其是北方市场严重低迷,消费信心不足。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去年汽车市场之所以下滑较严重,主要原因在于乘用车市场严重低迷,尤其是SUV市场的低迷,反倒是货车、轻卡、微卡、重卡等市场并没有出现剧烈的下滑。
具体来看,去年1-12月,乘用车共销售2370.98万辆,同比下降4.08%。其中,轿车销售1152.78万辆,同比下降2.70%,SUV销售999.47万辆,同比下降2.52%,MPV销售173.46万辆,同比下降16.2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5.26万辆,同比下降17.26%。
而去年商用车产销同比继续呈现增长,增速明显回落。数据显示,商用车产销分别达到428万辆和43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和5.1%,增速分别回落12.1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
同时,去年车市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消费升级,豪车市场表现依旧强于其他细分市场,如奥迪、奔驰、宝马全年销量增幅分别为11%、11%、7.7%。而占据市场将近一半份额的自主品牌销量的剧烈下滑,影响了去年车市走向。
2、车友锐评丨2019年销量近2577万辆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5年来首破40%
(文/彭科峰)去年国内的汽车市场到底表现如何?1月13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在京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12月,国内汽车产销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2019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
四季度汽车市场明显好转
随着春节即将到来,国内的汽车市场在12月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12月,乘用车产销218.5万辆和221.3万辆,环比增长1.0%和7.6%,产量同比增长6.4%,销量下降0.9%。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小幅下降,销量呈较快增长,其他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增长。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双十二及圣诞节的到来,以及部分地区的车展活动,使得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此外,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因而产销继11月后继续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总体来说,商用车的情况要显著好于乘用车。去年12月,商用车产销49.8万辆和44.5万辆,环比增长15.6%和11.3%,同比增长16.4%和3.9%。
从全年的情况来看,2019年1-12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降幅比1-11月继续收窄。与2018年相比,销量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
从新能源的情况来看,去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同比降幅依然明显。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同比依然下降。
2019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由此可见2019年新能源补贴滑坡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车还不能完全离开政策的支持。也就是说,目前新能源车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驱动。”陈士华说。
五年来中国品牌市场份额首颇40%
2019年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58.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3.6%。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2018年同期相比,北京奔驰和广汽丰田销量呈较快增长,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有限(本部)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业均呈下降趋势。
从出口的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共出口汽车102.4万辆,同比下降1.6%。其中,商用车的出口在增长,而乘用车的出口在萎缩。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明显增长,共销售92.9万辆,环比增长15.2%,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比上月增长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从全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在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德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略有减缓,韩系品牌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美系和法系品牌降幅有所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2018年,中国品牌的乘用车一直稳定在40%以上。其中,2015的市场份额为41.2%,2018年的市场份额为42.1%。也就是说,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五年来首次跌破40%大关。要知道,从2006年到2018年,中国品牌的乘用车市场份额也只有两次跌破40%。
2020年车市或难获正增长
车友头条注意到,在中汽协公布的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由之前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这显示,本季度汽车产业运行较上一季度相比有所好转,但未来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可能性。也就是说,2020年的车市或许并不那么乐观。
此前不久,乘联会曾经预计,2020年的车市有望回暖,取得1%的正增长。那么中汽协是如何看的呢?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在协会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中汽协预计2020年的车市增速为-2%。“尽管其他协会专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的预测是有根据的。之前我们曾经预计2019年的车市增速在-8%左右,现在的数据证明,我们的预测基本是准确的。”
中汽协副秘书师建华表示,2019年的车市低迷,大家有目共睹,“应该说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被打趴下,基本都躺在地面上了。2020年的车市应该会有所回升。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车市或许是低迷、缓慢的发展期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10个数字透析2019中国汽车销量喜与忧
受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汽车行业,2019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两年销量下跌。
重要事件回顾: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
2019年1-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产销降幅比1-11月继续呈小幅收窄,比上年分别扩大3.3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新能源方面,12月产销量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
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7.7万辆和8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8%和5.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4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2.9%和14.7%。
汽车企业库存方面,2019年汽车企业年初库存为115.9万辆,年末库存减少7.7万辆,降至108.2万辆,同比下滑6.6%。
关注焦点: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表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然而,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汽车行业,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承受了较大压力,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从未出现过的连续两年销量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政策介入、消费者关注增加以及移动出行行业影响,未来汽车产业如何发展,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K线解析:
接下来,汽车K线将通过10个关键数据来刻画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情况和环境,并对2020年进行基础的研判。
一、-0.1%——2019年12月销量同比增幅
2019年12月,中国汽车销量为265.8万辆,基本与2018年同期持平,同比微降0.1%,与11月相比,汽车销量延续了增长态势,环比增长8.2%,这让人看到整体汽车市场重拾增长的希望。
12月,双十二、圣诞节活动,以及部分地区车展,刺激消费者购车,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此外,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因而销量表现继11月后继续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K线点评:有些企业低调藏销量,有些企业让经销商不好过。
二、-8.2%——2019中国汽车销量降幅
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不过,从中汽协公布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2019年,汽车市场各月销量虽然仍呈现连续负增长,但下半年开始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累计增长率持续收窄。
不难发现,中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但总体压力依然较大。
K线点评:再创历史。
三、-4.3%——17家重点汽车企业2019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幅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17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达311175.8亿元,同比下滑5.3%,即减少1747.5亿元;营业收入达36301.8亿元,同比下滑4.3%,即减少1620.9亿元;利税总额达4735.7亿元,同比下滑16%,即减少901.2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1-11月,整个中国汽车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滑9.1%。
K线点评:经营压力大,营收反应最大。
四、-9.6%——乘用车销量增长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4和1.2个百分点。
汽车K线从中汽协公布的2006-2019年乘用车销量及增长率趋势图中发现,2019年乘用车销量增长率已经跌至2006年以来的谷底,进一步反应出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面临的压力。
K线点评:乘用车该好好减肥增肌。
五、-10.7%——轿车拖乘用车后腿
2019年,轿车累计销量达1030.8万辆,较2018年同期减少123.4万辆,同比下滑10.7%,高于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降幅2.5个百分点和乘用车销量降幅1.1个百分点。
尽管轿车销量拉低了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和乘用车销量,但其依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分别占比汽车总销量的40%,乘用车销量的48%。因此,轿车市场依旧是汽车厂商必争之地。
然而,中国自主品牌在轿车方面一直表现不佳,在中国轿车销量前十排名中,除吉利帝豪外,其余车型均为外资品牌车型。
显然,在轿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需努力。
K线点评:总量下降,但是强者恒强。
六、-6.3%——SUV销量增长率
2019年,SUV累计销量达935.3万辆,较2018年同期减少62.7万辆,同比下滑6.3%,低于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降幅1.9个百分点和乘用车销量降幅3.3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尽管SUV销量也出现下滑,但在轿车、SUV、MPV三大类型中的表现仍较为突出,且其市场占比已与轿车旗鼓相当,分别占比汽车总销量的36.3%,乘用车销量的43.6%。
不过,随着外资品牌SUV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愈加丰富,曾靠SUV红利成长起来的车企,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这也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质的提升,但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仍然与外资品牌存在差距,尤其是品牌影响力的建立,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年,SUV销量增长主要是因为德系车型SUV销量增长。
K线点评:中国品牌最受伤。
七、13.2万——2019乘用车库存减少数量
得益于汽车厂商对汽车市场的清醒认知,在春节传统销售旺季,车企并未盲目增加产能,因此,库存情况也有所改善。
其中,乘用车库存由年初的91.5万辆降至年末的78.3万辆,同比下滑14.4%,即库存减少13.2万辆。
库存的减少,对汽车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资源的损耗运用,同时也避免企业向经销商转嫁压力,有效减少经销商压力。对上市车企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K线点评:希望经销商也能感觉挺好。
八、-4%——2019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
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仍尚未成熟,对补贴依赖较大。
这也说明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技术先进性、可靠性、耐久性等重要指标上,没有达到消费者要求。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长期依赖政策扶持,让国家花钱买单,而是让消费者接受,主动交易消费。因此,新能源车企应该做的,是在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上苦下功夫,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而从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想要产销量上去,突破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完善商业化普及确为重中之重。
K线点评:靠补贴,好不了。潮水褪去,发现大家都在裸泳。
九、39.2%——2019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840.7万辆,同比下滑15.8%,市场份额为39.2%,同比下滑2.9%。这也是除了2014年以来的38.4%后,中国乘用车品牌销量市占率的最低值。
根据数据,中国品牌轿车销量为204.6万辆,同比下滑15.2%,市场份额为19.9%,同比下降1.1%;中国品牌SUV销量为492万辆,同比下降15%,市场份额为52.6%,同比下滑5.4%;中国品牌MPV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市场份额为75.3%,同比下降1.3%。不难发现,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主要是因为SUV销量减少所致。
与此同时,德系、日系车型市场份额分别增长2.8%和2.5%至24.2%和21.3%,美系、韩系、法系车型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8.9%、4.7%和0.6%。
因此,乘用车销量的下滑,实际上是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以及包括美系、韩系、法系车型销量的大幅下滑,与之相反,德系和日系车型表现不仅是坚挺,而是以高歌猛进的势头抢占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在内的市场份额。
K线点评:中国汽车品牌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十、90.4%——TOP?10汽车集团占汽车销售总量比重
1-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不过,受汽车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尽管汽车销量向头部车企集中,但头部车企销量表现也难言乐观。
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除一汽集团、长城汽车、华晨集团和奇瑞销量同比出现增长之外,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6家企业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令人担忧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将对汽车产销规模较小的企业构成生存威胁,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例如,众泰汽车2019年销量仅为15.3万辆,较2018年减少10.2万辆,同比下滑40.1%,面临着较大的生存风险。
此外,虽然2019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降幅继续保持收窄态势,但市场总体回升缓慢,消费信心仍不足。2020年,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汽车市场或难有较大改善。这也将对上市车企、经销商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持续考验。
不过,随着企业与消费者对网联化以及移动出行的关注,也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K线点评:中国汽车品牌,最后能有10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2019中国车市成绩单:产销量纷纷下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
经历了一年的跌宕起伏,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成绩单。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而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在2019年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中汽协表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汽车行业利润率明显较低,车企压力非常大。
意料之中的下滑
2019年,各月连续出现负增长,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下半年逐步好转,其中12月当月销售略降0.1%,与同期基本持平。总的来看,2019年产销量降幅持续扩大,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负增长,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未来低速增长或是常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此外,中汽协还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简称ACI)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已从此前“过冷”的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比三季度增长2.46点,先行指数比上一季度降低0.73点。从四季度汽车产业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对此,中汽协表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中,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自主品牌份额不足四成
行业不景气,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3.9%跌至2018年的42.1%,2019年更是跌破了40%的市场红线,仅有39.2%的份额。
还记得上一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是2014年。
具体来看,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红线背后,是头部阵营的进一步分化。
从2019年的表现来看,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成功坐上了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头把交椅”;长城汽车全球销量超过106万辆,累计销售新车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长安汽车也一扫此前的低迷,2019年销量共计1759971辆,其中第四季度,自主板块产品销量回升,跌幅收窄。
阅历了市场隆冬的暴击以后,自主品牌不忘苦练内功,向汽车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筋骨“。
新能源也逃不过
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不过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装机量呈现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0.5GWh,占总装车量65.2%,同比累计增长2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
关于明年展望,中汽协表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同样预测的还有乘联会。不过乘联会相对乐观,预测明年汽车市场将微增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是27809000辆,改写成万辆作单位的数是多少,改写成亿辆作单?
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是27809000辆,改写成万辆作单位的数是 【2780.9万辆】,改写成亿辆作单位是【0.27809亿辆 】
6、中汽协: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下降8.2%,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网站周一(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产销量在2019年的降幅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从同比情况来看,去年的产销量分别下降7.5%和8.2%。相较2018年,上述降幅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
中汽协认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令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是造成产销量降幅扩大的主因。在上述考察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同期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情况。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其中,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与此同时,商用车产销表现则优于乘用车。2019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32.4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下降1.1%。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销也继2018年之后持续下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陈士华表示,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等政策予以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没得到确认,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谨慎乐观。
去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市场所占份额同样经历了同比下滑,SUV车型依然是自主品牌用以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主要产品类型。
中期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04.6万辆,同比下降15.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9%,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492万辆,同比下降15%,占SUV销售总量的52.6%,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占MPV销售总量的75.3%,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然而,中国重点企业集团在销量方面的集中度得到了提高。2019年1-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高于行业增速1.5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量较2018年同比1.6%,至102.4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
中汽协总结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一年间所经历的调整产生了积极效应,下半年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行业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从2019年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中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有多少?
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42亿人。
拓展资料:
一、9座以下的非营运载客汽车,含9座,使用年限满15年的,从第16年起,每年检验2次;使用年限满20年的,从第21年起,每年检验4次。
二、9座以上的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年限满10年的,从第11年起,每年检验2次;使用年限满15年的,从第16年起至第20年止,每年检验4次。
三、旅游载客汽车使用年限满l0年的,从第11年起至第20年止,每年检验4次。
网页链接
8、2018汽车销量排行榜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全国轿车共销售1,096,378辆,在2018年最后一个月依旧突破了百万辆,环比增长7%;同比仍保持下降趋势,较去年同期下降16.9%。总体来看,2018年全国轿车累计销量11,166,659辆,呈现负增长,同比增速-4.0%。同期,车质网接到车主针对轿车的有效投诉3682宗,环比和同比分别上涨12.3%和9.1%。
本月“变速箱异响”、“变速箱顿挫”投诉量依旧高居榜首,相关投诉均超过200宗。“发动机故障灯亮”问题本月跃升至故障问题的第二位,投诉量同样超过200宗,环比增长超1倍,投诉主要来自于长安马自达昂克赛拉车型。此外,“车身生锈”问题虽然投诉量略有下降,但依旧保持在高位,包括其在内共有9个故障点的投诉量超百宗。去除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18年12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排名如下:
数据看点:
1、下一任“网红”?荣威i5要走的路还很长
作为荣威在2018年最后一款上市的全新车型,荣威i5的市场表现令人赞叹,上市第二个月便销量破万,在12月份自主品牌紧凑级轿车销量排行榜中,更是挤掉了吉利帝豪登上了榜首位置,销量直奔2万大关。荣威i5如果能延续这样的增长势头,有望成为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一哥”。但随着自主品牌向上之路不断深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品质车型,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已与荣威RX5和吉利博越迅蹿红的时代有所不同,想要脱颖而出愈加困难。 不过,在当前SUV市场增速逐步放缓的大环境下,轿车市场逐步显露出复苏的迹象,部分有远见的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开始重新布局轿车市场,荣威i5的推出疑占据了一定的先机,同时借助荣威RX5,荣威MARVEL X等车型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荣威i5未来还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红”车型。如果期间质量口碑还能保持住,那将进一步助推荣威i5的向上之路。
2、涨势已起 东风悦达起亚K3复苏有望
近两年,东风悦达起亚品牌的市场表现一直处于低谷,起亚K3作为销量支柱同样受到了不小的影响。2018年对于起亚K3而言或许是最为难熬的一年,从2016年近20万的年销量到今年只有7万多,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不过,在沉寂了一年后,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起亚K3似乎重新找到了感觉,销量再次突破万辆,创造了本年度月销量的最高纪录。从其近一年的销量投诉量走势图来看,销量基本上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走势,从2018年9月起连续4个月实现了销量增长,这对于起亚K3来说或许是一个好的信号。而投诉方面,起亚K3近一年来的月投诉量一直较为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的波动,质量口碑表现良好。从其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量表现来看,已经步入到了上升通道,12月份破万的销量也算是为起亚K3在2018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令人对其2019年的表现有所期待。
3、销量爆发 北汽新能源EU系列成黑马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59.9%,其中纯电动乘用车2018年销售75.98万辆,同比增长69%。在今年整体车市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高增长已渐成常态。这其中,北汽新能源EU系列也在本年度最后一个月实现了销量破万,并名列12月份紧凑型新能源轿车销量榜的榜首,而北汽新能源2018年累计销量也创纪录地突破了16万辆。从北汽新能源EU系列近一年来的销量走势来看,表现平平,因此其12月份销量的大爆发也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是厚积薄发还是昙花一现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北汽新能源EU系列近一年来的投诉量走势平稳,除了8月份出现过一次异动外,基本上月投诉量都保持在个位数。不管怎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增长的大背景下,北汽新能源EU系列也有望借势而起。
4、步入上升通道 别克君威开创历史
本月,别克君威首次入选TOP30榜单,尽管排名不高,但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12,662辆的成绩也创造了君威车型有史以来月销量的最高纪录。连续4个月月销量破万,也助君威在2018年实现了销量突破,2018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较2017年增长62.9%。从其近一年的销量走势图来看,总体呈现出逐步走高态势,很显然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上升通道。距离全新一代君威上市1年半之际,2019款君威于2018年12月底正式推出,新车在配置方面有所提升,结合目前君威车型不错的终端优惠,2019年君威有望延续涨势。当然,前提是要保证稳定的质量口碑,就其近一年的月投诉量表现来看,暂时较为稳定,并未出现过较大的波动。
9、中汽协: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跌超8%
[ 亿欧导读 ]?2019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乘用车销量依然下降,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没有明显改变。
作者丨曾??乐
编辑丨杨雅茹
相较此前的下滑态势,2019年12月的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跌幅有所收窄,但远未达到回暖这一程度。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了上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19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乘用车销量依然下降,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没有明显改变。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12月,汽车产销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1-12月,汽车产销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产销降幅比1-11月继续呈小幅收窄,比上年分别扩大3.3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在车市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同比下降30.3%和27.4%。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自2019年7月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出现负增长。陈士华认为,“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在车市下滑情况下,国内车企需要沉下心来思考,研究‘如何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提高品牌竞争力,寻找更好的发展道路。”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如是说。
谈及今年车市销量预期,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经过对国内车市的全面评估,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
(2019年12月汽车生产情况)
(2019年12月汽车销售情况)
(2019年汽车企业库存情况)
在乘用车方面:
12月,乘用车产销218.5万辆和221.3万辆,环比增长1.0%和7.6%,产量同比增长6.4%,销量下降0.9%。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小幅下降,销量呈较快增长,其他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略有下降,交叉型乘用车产量略降,销量微增,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保持增长,其中产量增速更为明显,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依然呈较快下降。
1-12月,乘用车产销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下降,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最为明显。
(乘用车月度销量)
(乘用车月度销量增长率)
(2019年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同比降幅依然明显。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同比依然下降。
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
(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2019年1-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构成)
在自主品牌和其他车系销量方面: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明显增长。共销售92.9万辆,环比增长15.2%,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比上月增长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在外国品牌中,与上月相比,韩系品牌销量增长明显,美系增速略低,其他外国品牌呈小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德系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日系微增,其他外国品牌均呈下降,法系和美系品牌降幅依然明显。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6%、53.7%和79.2%,比上月均呈增长,其中轿车和MPV增长更明显。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统计)
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统计)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及变化趋势)
在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德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略有减缓,韩系品牌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美系和法系品牌降幅有所扩大。1-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比较)
在各大汽车品牌销量方面:
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58.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3.6%。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北京奔驰和广汽丰田销量呈较快增长,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有限(本部)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业均呈下降。
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548.3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8.6%。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汽大众销量增速最为显著,奇瑞汽车和上汽大众也呈较快增长,东风本田和长安汽车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业呈一定下降。
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共销售122.8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88.7%。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汽大通和广汽乘用车销量增速明显,上汽通用略有增长,其他七家企业均呈下降。
(1-12月中国市场销量前十名的汽车企业)
在动力电池方面:
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2GWh,同比下降22.9%,环比下降31.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4.8GWh,占总产量77.8%,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10.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2GWh,占总产量19.0%,同比下降57.2%,环比下降67.4%。
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85.4GWh,同比累计增长21.0%。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55.1GWh,占总产量64.6%,同比累计增长40.8%;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27.7GWh,占总产量32.4%,同比累计下降1.2%。
(按材料类型划分的动力电池产量)
2019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9.7GWh,同比下降27.4%,环比上升54.4%,年底有一定幅度冲量表现,但热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8GWh和4.7GWh,同比分别下降28.2%和22.6%,12月份二者装车比例基本持平。
(2017-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数据)
2019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11月份增加4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6.8GWh、7.7GWh和8.6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0.0%、79.3%和89.0%,仍保持高位。
2019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5.6GWh、49.2GWh和54.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4%、79.1%和87.9%。
(2019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
截至2019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1.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0.1万台、直流充电桩21.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2019年12月较2019年11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2.1万台,2019年12月同比增长55.9% 。
2019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5万台, 2018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0.98万台,增速提高53%,公共类充电桩增速加快。从数据上能看出,公共类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保持增长的态势。
(2019年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情况)
其中,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9%。
(2019年各省份公共充电桩总量TOP10)
(2019年各省份充电站总量及TOP10)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4.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2.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0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2%,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9.8%。
(2019年全国规模化运营商)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