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销售成本怎样核算
1、商品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1)如果能分清哪种商品发生的挑选费,计入库存商品的成本中。
(2)如果不能分清,也可以记入“营业费用”科目。
2、仓库叉车折旧费是算营业费用:
仓库叉车折旧费,记入“营业费用--折旧费”科目。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
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
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
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
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
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
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
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
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
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
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
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
2、急急急,汽车进价70000销售价78000 ,怎么做分录
进价存货成本70000。销售确认收入78000,结转成本70000。
3、销售汽车一辆,含税售价50000元,含税进价40000元,销售汽车精品8000元。请问应做哪些会计分录?如何做?
看你的发票怎么开,汽车与精品分开开票。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同时借记主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销售精品则借:应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同时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库存商品。 这种方法对于买方而言可以少交税。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合并计算将汽车售价与精品售价在一张发票上开。分录同汽车销售的分录。这样的话买方则要多交税。
4、销售汽车配件的行业如何转成本比较合理
1)材料进销存一般采用全月加权平均法,以减轻工作负担。2)如公司没有相关的专业系统,可以使用EXCEL来跟进材料的进销存状况:先建立材料进销存基础数据,其中包括:物料编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参考进价等资料,进出库时只需录入物料编号,再用VLOOKUP公式搜索相应的产品名称等资料以核对。汇总进销存数据,用SUMIF公式,可以做到自动汇总。以上个人经验,希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5、我接了一家销售汽车的企业,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核算一辆汽车的成本
采购入库待销:
借:商品物资一甲汽车
借:应交税费一待认证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出库销售转入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甲汽车成本
贷:商品物资一甲汽车
完成销售交易: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一代扣代缴购置税
6、如何计算销售成本
一、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
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二、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2、个别计价法
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法
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5、后进先出法
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6、毛利率法
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7、汽车销售成本包括哪些?
汽车销售成本包括:广告费与公关费,免费保养的费用,驻外人员工资福利其余的成本等。
汽车销售用成本核算方法:
1、汽车零配件可选择先进先出。不同的产品,可以根据实据业务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一经选定,就不能轻易变更。
2、按要求,库存商品明细账是按不同型号。不同规格分开登记的。
3、建议用财务软件或者专门的仓库管理软件登账。
汽车销售( Auto Sales )是消费者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通常,汽车销售情况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循环强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早于其他个人消费数据的公布。
因此,汽车销售为随后公布的零售额和个人消费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预示作用,汽车销售额占零售额的 25% 和整个消费总额的 8% 。另外,汽车销售还可以作为预示经济衰退和复苏的早期信号。
8、汽车销售,成本个别计价,该怎么有效地分清楚所售车辆呢?
泡泡还是你啊
购车的时候,自己单计一本库存帐啊,分厂家,分车辆型号 大概分几种就行,太多就不好找了,进车的时候,让他们给财务拿入库单过来,吧进价跟大驾号登记上,然后就是日期,谁订的车,发票开没开等等,自己看着设计一下
来票的时候,肯定是拿给财务,一般一段时间内,厂家的票对应的那些车都有数吧 就是没写大驾号,你也应该能对上合计数,记得把票号记一下就行,因为汽车开票,折点销售的话,机动车统一发票经常比进票价低,即销项税小于进项税,税务局很可能以后要你提供复印件核对
销售部门卖车的时候,要他们拿出库单,(现在没有的话,告诉销售没有就不给开发票,哇嘎嘎)这样入库出库单,还有收据和付款单都可以合订在一起,基本上每辆车的流程都很清晰了
这样到月底, 销售收入 成本 库存都好查
财务不需要知道车辆配置价格,知道每辆车多少钱进的,多少钱卖的就行,配置什么的是销售的事情
另外跟车一起的来的,保修手册和合格证,让他们放财务,自己拿个本登记一下,写上日期和经手人,卖车的时候 拿走让客户签字,这玩意补的话很贵,别到处乱扔
现在知道怎么做了吧?
强烈要求加分,最少给个最佳没意见吧,哈哈
9、怎么样才能算出结转已销商品销售成本(进价)
已销商品销售成本,包括采购价(含运费)、加工费,如果没有再加工则成本为进价。
例如:某商品的进价为10元,销售100个。
采购时: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或现金)
销售时: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或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
贷:库存商品 1000
10、正常的销售收入和成本如何确认?
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即可以确认为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移出该企业。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后,如仍然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企业在判断价款收回的可能性时,应进行定性分析,当确定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时,即认为价款能够收回。一般情况下,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并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也承诺付款,即表明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地计量,则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因此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
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销售成本的确认方法:
先进先出法
材料、商品等在日常收发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对于发出材料、商品等按存货中最早进货的那批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发出材料、商品等的数量超过存货中最早一批进货的数量时,超过部分要依次按后一批收进的单价计算。例如:存货中包括第一批进货200吨,每吨400元;第二批进货100吨,每吨420元。现发出250吨,则其中200吨按第一批的单价400元计算,其余50吨要按第二批的单价420元计算。这一计价方法是建立在假定先收入的材料、商品先行发出的基础上的。采用这一方法计价时,要依次查明有关各批的单价,手续较繁,一般适用于收、发货次数不多的企业。采用这一方法的结果是:耗用材料或售出商品的成本按存货中早期进货的单价计算,而期末结存材料、商品等则按存货中近期进货的单价计算。
后进先出法
材料、商品等在日常收发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对于发出材料、商品等按存货中最后进货的那批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发出材料、商品等的数量超过存货中最后一批进货的数量时,超过部分要依次按前一批收进的单价计算。例如:存货中包括第一批进货200吨,每吨400元;第二批进货100吨,每吨420元。现发出250吨,则其中100吨按第二批的单价420元计算,其余150吨要按第一批的单价400元计算。这一计价方法是建立在假定后收入的材料、商品先行发出的基础上的。采用这一方法计价时,要依次查明有关各批的单价,手续较繁,一般适用于收、发货次数不多的企业。采用这一方法的结果是:耗用材料或售出商品的成本按存货中近期进货的单价计算,而期末结存材料、商品等则按存货中早期进货的单价计算。
参考资料:http://www.cpasky.com/school/cd/cwkj/%BA%F3%BD%F8%CF%C8%B3%F6%B7%A8.htm
(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在期末时以期初存货的数量和本期各批购入存货的数量之和作为权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总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总数量)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无需计算单价,而是假定企业先购入的商品先出售,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因此期末存货的价值为最近批次购入的商品成本。
不同计价方法的比较
(1)例:根据加权平均法,公司2月1日购进10台电脑,单价1万元/台.2月10日购进电脑10台,单价1.1万元/台.2月20日购进电脑20台,单价1.2万元/台.2月28日出货24台.电脑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10×1+10×1.1+20×1.2)÷(10+10+20)=1.125万元/台
因此,发出存货的成本为:24×1.125=27(万元)
期末存货的成本为:16×1.125=18(万元)
(2)先进先出法
根据先进先出法,销售出去的24台电脑为期初存货10台,本期第一批购入的10台,以及第二批购入的4台,因此,
发出存货的成本为25.8(10×1+10×1.1+4×1.2) 万元;
期末结存的16台电脑均为第二批购入的电脑,因此期末存货价值为19.2(16×1.2)万元。
存货计价方法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比较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有完全不同的影响:
• 第一,从损益表来看,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较低,销售毛利高。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能够提高本期的利润。
• 第二,从资产负债表来看, 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最大。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以及“资产总额”数据最高。
• 第三,由于本期的期末存货构成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与下期的购入存货一起组成下期可供销售商品总成本。因此,如果本期期末存货越大,意味着企业下期的可供销售总成本将越大,这样就会增加下期的销售成本,减少下期的利润。 因此,先进先出法实际的效果是推迟确认销售成本。
• 第四,加权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
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二、个别指定法:
个别指定法又叫个别计价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计算该件或该批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个别指定法计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号来分别计算,计算出来的的商品成本最为准确,主要适用于能分清进货件别获批次的库存商品的企业,比如医药销售企业、食品销售企业。
个别指定法的业务流程:
1、进仓类单据上面指定该批货品的批号,该单据上的进仓价格就是该批货品的成本价;
2、出仓类单据必须选择货品对应的批号,出仓成本就是该批货品的成本;
3、对应的报表可查看“报表”菜单下的“批次报表”;
注意:
1、个别指定法的货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进仓单确定的,它不会自动加权平均计算,所以查看个别指定法的货品资料的加权价是没有意义的;
2、个别指定法的货品在做单据的时候必须有批号;
3、存货调价、组装拆卸、库存变动三种单据不支持个别指定法货品;
4、个别指定法货品不支持零库存出库;
三、全月一次平均法:
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比如移动加权平均法
由于各企业费用分摊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用户可以手工进行计算,然后再将计算结果输入到各个产品入库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