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中国汽车销售情况

中国汽车销售情况

发布时间:2021-05-23 15:32:50

1、我国现行汽车品牌销售情况?

国产品牌:
长城、中华、红旗、解放、金杯、江淮、江铃、哈飞、东风、昌河、长安、
红岩、陕汽、福田、春兰、华菱、锐雁、中顺、宝龙、安凯、华普、奇瑞、
长丰、永源、吉林、重汽、荣威、渝安、广汽、华泰、金龙、曙光、北汽、
大宇、吉奥、北吉、欧朗、富康、青年、津汽、海马、中兴、宇通、黄海、
双环、力帆、上汽、川汽、开瑞、威麟、瑞麒、荣威、裕隆、夏利、福迪、
五菱、金旅、中通、奥拓、少林、吉利、东南、华晨、理念、黑豹、跃进、
启辰、华北、华翔、天马、宝骏、飞碟、九龙、汇众、金程、陆风、众泰、
万丰、华利、秦川、野马、奔腾、亚星、
比亚迪、全球鹰、新大地、松花江、
国外品牌:
奔驰、别克、奥迪、雷诺、标致、奥迪、宝马、本田、三菱、路虎、世爵、
大众、福特、丰田、现代、英伦、讴歌、大迪、悍马、双龙、捷豹、光冈、
莲花、铃木、欧宝、起亚、日产、萨博、道奇、林肯、
雪铁龙、斯柯达、斯巴鲁、沃尔沃、雪佛兰、马自达、菲亚特、迈巴赫、
法拉利、西雅特、巴博斯、劳恩斯、雅科仕、纳智捷、劳伦士、卡尔森、
路特斯、保时捷、布加迪、帕加尼、
劳斯莱斯、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兰博基尼、克莱斯勒、
玛莎拉蒂、科尼赛克、阿斯顿马丁、MG、GMC、AC、Smart 、MINI
中国现在有120家汽车厂、33家轿车厂。国外的车辆大陆常见的都是代工生产,进口较少。

2、2007中国汽车的总销售量

07 的还没有出来结果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04.66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15.25%和14.23%。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销售的380多万辆轿车中,大约80%由私人购买,私人消费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7-01-19/1055246075.shtml)

**2006年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轿车269.0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7.66%。上海通用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奇瑞汽车由去年的第七位升至第四位。

2006年轿车企业销量排名
企业名称 销量(单位:万辆)
1、上海通用 36.54
2、一汽大众 34.12
3、上海大众 34.06
4、奇瑞 27.24
5、北京现代 26.18
6、广州本田 22.43
7、一汽丰田 21.04
8、吉利 20.43
9、神龙 20.13
10、东风日产19.89
(http://www.eeo.com.cn/instry/automobiles/2007/01/12/284.html)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统计数据称,2007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工业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呈高速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达127.54亿元,同比增长69.9%。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15家企业实现盈利,仅有昌河一家公司处于亏损。据2007年一季度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出指标呈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8.03亿元,同比增长36.61%。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吉利集团,同比增长达到194.16%。重汽集团、华晨集团、广州集团、一汽集团、东南公司和奇瑞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呈高速增长,分别为87.02%、79.13%、76.13%、62.73%、55.45%和53.65%;江淮集团、上汽集团和东风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也较快,分别为27.68%、25.47%和19.24%。但哈飞集团和昌河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60%和1.07%。以吉利集团、重汽集团和奇瑞公司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表现突出,利润增长率同比分别达到2891.62%、545.14%和410.68%。不过,在华晨集团、南汽集团和东南公司实现扭亏的同时,昌河公司仍为亏损,但3月份亏损额比1~2月份有所减少。 一季度重点汽车企业利润127.54亿元 同比增七成。
参考资料:http://rss.ieche.com/1/bdnews.xml

3、连续两年负增长 2019年中国车市销量尘埃落定

千呼万唤,2019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终于尘埃落定。

1月10日,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9年狭义乘用车全年销量2070万辆,同比下滑7.4%。相比2018年的3%的下滑幅度进一步增加。

细分市场销量如下:

轿车:12月份销量101.8万辆,同比下降6.9%,环比增长9.7%。2019年全年销量1014.4万辆,同比下降9.1%。

SUV:12月份销量99.1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2.4%。2019年全年销量918.2万辆,同比下降3.6%。

MPV:12月份销量13.2万辆,同比下降15.2%,环比增长13.5%。2019年全年销量137.2万辆,同比下降18.2%。

从12月份车型类别来看,轿车和SUV仍是市场的主力,但SUV显然更有爆发力。MPV则仍旧较为小众,并且同比下降的数据甚至比轿车还要厉害。从以上销量数字我们得知,2019年三大细分市场全部呈现下滑趋势,其中SUV市场能稍微好一点,轿车与MPV市场有进一步滑向深渊的趋势。

新能源方面,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拉升,当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辆,环比增长73.5%,同比下降15.1%。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为106万辆。值得注意的是,A00级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下滑明显,由49%下降至26%;A级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33%升至56%。

中国车市触底了吗?

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都面临困境,一专业调研机构表示,中国的汽车销量从2017年的2420万辆下滑至2019年的2070万辆,将在2020年触底,达到2040万辆,然后在2025年加速增长达到2540万辆。到2020年,美国的汽车销量将下降3%,至1640万辆,而德国的销量将下滑4%,至340万辆。

而在评价全国乘用车市场的零售表现时,乘联会预言“零售增速已经见底”。2019年上半年,消费、税收成为车市的至暗时刻;但从下半年起,消费市场已经筑底,稍显回升态势,其中的厂家生产增速、批发销量增速、零售增速都在企稳回暖。

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公开场合指出,汽车换购群体将成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汽车保有量巨大,随着5-8年换购更新周期的逐渐来临,2021年乘用车市场有望企稳。综上,乘联会预计中国车市2020年有正增长的坚实基础,预计2020年汽车销量正增长1%。

不过与乘联会的相对乐观不同的是,另外两家权威机构中汽协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则给出了不同的意见。12月12日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许海东预测:2020年全年销售2531万辆,同比下滑2%。

许海东认为,影响2020车市的有三大关键因素。首先是中国GDP仍以高增速增长,但增速放缓。其次,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底层消费者就业及收入受损。2018年开始,人均收入及支出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将导致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低,消费将愈加谨慎。最后是中美经贸摩擦的持续发酵,主要影响的是中国整车及零部件相关的出口及投资。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同意,但是她预测的降幅“更狠”,郎学红预计2020年销量2250万辆左右,同比下滑10%。2020年,汽车市场下行压力或将向上游转移,厂家压力大于经销商。

?

几家欢喜几家愁

虽然整体行业虽迎来“严冬”,但对应到各家车企,则几家欢喜几家愁。根据各大车企近日陆陆续续出炉的2019年成绩单来看,德系王者地位不变!以南北本田、丰田为代表的日系总体表现强劲,而福特、雪佛兰、别克、Jeep等美系品牌则集体下滑,自主品牌则表现不一。

2019年中国车市的王座依旧是被德系把持,不过把持者应该会从上汽大众换成一汽-大众。根据一汽集团官方数据显示,一汽-大众2019年累计销量达到212.99万辆,高于去年同期的2,051,976辆,同比增长3.8%。至此,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首家突破210万辆销量大关的车企,时隔5年后再次夺得国内车企销量冠军。

虽然年度销冠被德系拿下,但去年车市最亮眼的存在却是日系品牌,不仅普遍实现增长,其他系别丢失的市场份额也大多被日系拿下。本田、丰田成为2019年最大赢家,在华两家合资车企均实现了正增长。日系豪门雷克萨斯在2019年实现了销量和品牌力的双赢,据官方数据,雷克萨斯2019年累计销量达20.05万辆,同比增长25%,这是雷克萨斯在华年度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不过日系企业也有吊车尾,2019年,马自达在华累计销量22.77万辆,同比下滑16.37%。在越来越严峻的形势面前,马自达未来要如何把握“价值营销”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平衡,还需要多想想。

韩系品牌方面,变革初见成效。北京现代与东风悦达企业虽然基本上销量处于下滑状态,但是两家企业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北京现代在下半年推出了五款新车,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拉动了全年销量回升。东风悦达起亚从产品到渠道的变革速度加快,从全新一代傲跑上市到22家退网经销商回归,有力提振了东风悦达起亚销量。不过韩系车在面对2020年的挑战时最大的隐忧依旧是新能源。韩系车错过了2019年的政策的红利,如何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

美系品牌方面,受到市场的冲击较大,整体上呈现大幅下滑的态势。除去凯迪拉克之外,通用别克、雪佛兰、长安福特以及广汽菲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通用方面,别克与雪佛兰两大品牌销量下滑都接近20%。长安福特与广菲克销量下滑至40%-50%,情况更加糟糕。美系车最大的问题在于近年在国内市场的产品都缺乏亮点。更严重的还存在“退化”的现象。通用主推三缸机,福特长期不导入新车都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没有国五转国六和年终的放血促销,估计销量下滑程度还将更为严重。

自主品牌方面,洗牌加速,整体份额仍在下滑,但体系力强大、向上战略更快的头部车企已经出现回暖迹象,那些品牌力、产品力不强的末流车企将不可避免被淘汰的结局。吉利、比亚迪、长城都圆满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头部自主品牌企业在经历了年中的深度调整之后,在年末爆发了一波强势的销量高潮。但今年,也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自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众泰华泰陷入经营困局,一汽夏利“卖身”也接近“大结局”,华晨、东南、江淮、海马等品牌乘用车已难言主流。展望未来,自主品牌或许将经历一轮合资品牌的老路,那就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发展均衡的吉利、新能源车优势明显的比亚迪,研发能力强大的广汽与上汽自主板块,在应对未来市场调整,显然有更多招数,但一些弱势的自主品牌可能就此走向深渊。

百姓评车

2019年车市大幕已经徐徐落下。关于2020年车市如何,笔者认为还是有很大机会触底反弹的,只是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没有实力的企业肯定不会撑太久,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话语权将加速集中到大型企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现在大概是个什么状况?

我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逐步趋向成熟,对汽车销售、品牌及服务认知程度较去回年有所增长,特答别对汽车品牌、车型的熟悉程度基本符合了国际发展的总体趋势,使用价值高、综合性价比优异的车型逐渐凸显出较强的优势,因此,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化。

5、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汽车的发展一定是行业多元化,模块专业化,即是跨界又是聚焦,像新能源汽车,之前做得好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里不一定能做得好。原来的4S店模式百花齐放,现在维有6S店才能更适合发展但不仅仅只多了2S,正好相反,每个领域模块反而要更加专注和更好的服务。

6、每年国内的汽车销售量大概是多少

现在每年大概是600万辆。

7、中国汽车年销售量

2000-2009分别为:208,237,325,439,507,576,722,879,938,1384单位为万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汽车销售情况,请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8、谁能告诉我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近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我国汽车市场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2003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4万辆和43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5.2%和34.2%,这是继加入WTO以来,国内汽车工业连续第二年实现高速增长,但大并不代表强,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左右,而我国却不到3%。汽车行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任重而道远。
据统计,去年我国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在这12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有95家,产量1000辆以下的有70家。而在整车厂之外,又还有500多家照样有产品资格的改装企业。在以上600多家汽车企业中,有200家左右多年来产量很少甚至是“零产量”。
根据各地上报的“十五”工业规划,到2005年全国规划汽车生产的能力将不低于622万辆。这只是2000年的规划数据,随着这两年汽车市场的火爆,不少汽车企业纷纷扩产。一项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车加在一起的生产能力到2007年将达到1400万辆。考虑到汽车产能形成周期通常需18个月以上,2002年的项目将在今年产生效果。随着2003年大量新建项目的投产,预计2005年我国轿车产能利用率将跌至55%,成为2002年至2010年期间产能利用率的最低时期。产能过剩必将导致竞争加剧和利润下降。
由于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国内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潜能得到了集中释放,这是2002年和2003年汽车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但随着这部分需求的释放,国内汽车需求将按照正常的趋势来发展。 而从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消息来看确实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从今年1至4月对13家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统计表明,成品存货大幅上升。截至4月末,成品存货总值142.1亿元,上升27.9%,库存的增加迫使企业采用降价策略。但是,在通用、大众、神龙等主流厂家纷纷降价之后,市场却没有任何动静。“降价后,买的人不多,来看车、问车的人也少了。”
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今年我国汽车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即汽车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生产快速增长,库存压力日益加大,消费者持币待购状况不断加剧。厂家为促销,频繁的降价也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导致消费者无法估计价格是否还要降,到底要降多少,从而使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后延,观望气氛日益浓厚。比如从年初到现在,进口车平均价格降了15%,但消费者还是持币待购。
趋势二:汽车价格大范围、大幅度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平均每个月就有25种车型降价,其中多分布于15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有统计显示,前三个月参与降价的车型近80种,涉及20余个汽车品牌,降价车型数量已与2003年全年降价车型数量持平。国产车整体降价幅度超过2%。在与2003年有对应产品的120种车型中,三分之二的车型价格有变动,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价格较低的车型因其基数低,价格稍有变动,降幅就显得特别大。数据分析表明,越便宜的车型降幅越大。进口车降幅更大,依据今年前3个月150种进口车价格分析显示,其降幅更甚于国产车,达到4.3%,相对同期进口车市而言,整体价格跌幅超过5%。到2006年关税降到25%后将有更多的进口汽车降价。
一些汽车经销商表示,近期应该不会再下调价格,今年内价格下降的空间也不大。但事实上,国产车的定价权在汽车厂家手中,进口车的定价也要考虑和国产车的竞争。而从需求看,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受到车贷收紧和油品上涨的压制,也许只有更大幅度的降价才能将购车需求释放出来。
趋势三: 民资和外资增资中国汽车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车市真正的“井喷”不是卖车,而是造车。据统计,仅中国家电业中的诸如波导、 T C L等大鳄们,已向国家正式申请生产汽车的有40多家,总并购金额逾百亿元,而看好汽车业准备进入的则更多。有报道称,仅浙江就有几十家民营企业有意造汽车。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不断扩大产能,外商也纷纷增资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些年大规模的购并和联合,世界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通用-菲亚特-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现代、丰田-大发-日野、大众-斯堪尼亚、雷诺-日产-三星等六大汽车集团。六大集团一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日前,东风与日产、一汽与大众、华晨与宝马、通用与上汽、长安与福特等等的合资与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趋势四: 生产成本提高和销售收入下降并存
原料价格上涨和整车价格下降“吃”掉厂家利润,汽车厂家暴利时代即将结束,厂家要实现利润增长就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今年为例,春节后,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热轧板的每吨单价涨了200-300元;冷轧板则每吨上升了400-600元。以今年2月来讲,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通大型钢材上涨26.9%,普通中型钢材上涨36.7%,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0.2%,线材上涨33.7%,中厚钢板上涨19.7%。由于钢铁、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汽车厂家的成本随之在急剧上升,到今年3月底,因原材料涨价而导致造车成本攀升7%,从而使盈利水平降低。
趋势五:一批实力强劲的经销商将脱颖而出
前几年发展迅猛的3S、4S店,虽然与该品牌汽车生产厂并非一体,但由于只能经营一个企业的产品,实际上同汽车厂有着生死相依的关系。如果汽车厂的经营效果不好,经销商就被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把综合市场和品牌专营的优势集中起来,建立多种品牌经营机制,以分散风险,就成为许多经销商的选择。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汽车经销商两万多家,数量远远超过汽车厂。年销售汽车五六万辆、七八万辆,销售额十几亿、数十亿元,经营规模相当于一个大中型汽车厂的经销商并不在少数。这些经销商的共同特点是,多品牌、跨区域、集团化、独立自主发展。近一时期,在3S、4S店和综合汽车市场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大3S市场、5S超市,也有一大批以3S、4S品牌店群为核心的经销商集团。有人预测,今后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大经销商,汽车制造企业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经销商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强。
中国汽车企业的应对策略

策略一: 建立研发机构,掌握核心技术
当前汽车市场结构正发生转变:首先,用户结构正在迅速地向私人转移,未来私人需求是汽车需求增长的主体。其次,产品结构依然会以轿车为主。从最近的资料显示,41%的消费者选择10万—15万元价位的汽车,选择15万—20万元价位汽车的占25%,选择10万元以下价位的只占17%。从上半年的销售中可以看出曾经风光一时的经济型小车大受冷落,市场表现大不如人意,从今年上半年经济型轿车的市场排行来看,虽然夏利、奥拓仍然雄踞榜首,但明显的感觉是力不从心,整个经济型轿车低端市场销量并没有拉开较大的差距,稍有不慎就会被后来者赶上。且经济型轿车低端市场整体份额减少的趋势在日益加剧。我国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是低端汽车,面对市场规模的缩小,利润的迅速减少,厂家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努力开发新技术、新车型打入中级车市场。目前我国汽车业还处于政策保护之下,还有5到6年的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在汽车产业的投资热虽然使汽车生产竞争加剧,但也为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契机,只要可以有效地利用资金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掌握在日后竞争中所必需的核心技术。
策略二: 进入汽车服务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销向售后服务转变,研发实力不足的企业则应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汽车售后服务上去。近5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车饱有量将达到5600万辆,作为汽车市场结构的重要补充,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差距还很大。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的比重依然偏大,而服务的比重过小,除金融、租赁等汽车服务有待加强外,汽车售后服务还有近10%的上升空间。若能占据这10%的销售额,企业便可获得可观的利润。所以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以依靠自己在行业中的经验转投汽车服务业,采取深度营销的方式,即通过在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扩展,赢得客户的长期信赖和支持,培养客户的忠诚度。比如向顾客提供汽车信贷、保险、保养、维修、年审、用车指导、汽车的技术升级、二手车的评估和转让等全方位的服务项目,从而适应了汽车消费的固有特征,并迎合了汽车用户对深层次服务的要求,强化汽车用户对汽车服务和汽车服务企业的依赖,实施市场结构优化战略,形成新市场竞争优势。
策略三: 利用新概念和个性化设计打开销售
随着原料价格上涨和整车价格下降,厂家要实现利润就必须保证产销两旺,但现在低端车却销售不顺,要打破销售困难就要靠营销的力量。首先要有一个适合现在市场的品牌概念,现在私人是购买轿车主力,但再细看则是以家庭购买为主,所以现在的轿车品牌概念大多以家庭的和谐与和睦为主题,但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汽车在作为家庭一个整体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必然发展到作为个人的需求。将来的市场的主流概念将是个性化的汽车产品,而不是现在只有彰显身份和地位的作用,消费者将更重视汽车的实用性以及售后服务,所以厂家只有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才可以在竞争中立足。如现在奇瑞QQ的畅销正是其个性化的设计和销售概念等营销手段的应用。
策略四: 品牌自主是我国企业突破外国企业制约的根本出路
2005年我国整车进口关税将降至25%,和零配件进口关税一样,虽然我国在汽车进口上还有很多的政策限制,但对于外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25%的关税和中国让人充满想象力的市场空间相比,25%已经是一个不重要的数字。可以想象的是当政策限制降低以后会有更多更新的车型直接从外国运来我国市场销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国产化然后在中国市场上推出。当初引进外资与本国企业合作的目的是要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都只是简单的把外国的车型拿到国内实现国产化,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外国车型一统中国市场而国产品牌无处可找的尴尬局面。最近,北京大学承担教育部特批研究项目《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就怎样看待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向公众发出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人主张“中国必须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说明现在发展汽车自主品牌是民心所向,汽车品牌自主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之痒”。因此,那个企业可以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品牌自主的产品,那个企业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有实力推出这种产品的国内企业不多,而有这样实力的企业却为了眼前的利益却只力推合资方所提供的车型,没有把自己的研发能力培养起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下,我国轿车工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相当的规模。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应该提上日程了。国内企业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品牌和技术上的自主,归根到底是技术上的自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一个国外汽车企业的装配厂蜕化为真正的汽车生产企业。
策略五:适应市场发展,寻找新的销售模式
中国的轿车市场是从大卖场起步。先圈一片地,分租给许许多多个人或单位,他们靠各自神通,搞几辆车摆在那里卖,各种品牌,各种车型“烩于一锅”。大卖场的优点是便于消费者货比三家,当时中国轿车品牌十分有限,转一个下午,全中国的汽车产品尽收眼底。不足之处是没有后续的维修服务,卖车的摊点一般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是随着轿车的品牌战愈演愈烈,单一品牌的4S店在中国还是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形成了集团化。4S店的优劣不在规模大小,首先是在功能的完善。消费者慢慢也喜爱上这种购车和修车的环境:有销售顾问一对一的介绍产品性能;买车后建立专门的业务跟踪档案;修车有舒适的休息区,甚至提供免费的餐饮。虽然4S店销售模式在世界发达汽车销售市场上已经萎缩,但这并不代表4S模式在我国就失去了发展前途,4S专卖店的销售模式,以其高质量的服务适应了我国当前消费者的心态:汽车是显示身份地位消费品。而汽车大卖场由于其售后服务的关系,在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的市场中,这种销售模式显然不适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从我国《汽车品牌专卖管理办法》来看,专卖店不能设立分支机构展示或销售汽车。汽车品牌专卖制度得到了政策面的肯定,汽车营销方式将以品牌专卖为主,其它营销模式将受到压制。从生产厂商的角度来讲,得渠道者得天下。一个有序而可控、具有选择性、排他性和半垄断性质的销售渠道是厂商乐意看到的。但是,我们注意看到,品牌专卖店不得通过任何机构和个人销售或接受订单,也不能设立任何分支机构展示或销售汽车,这等于取消了品牌专卖店的二级经销权,品牌专卖店只能面向最终用户销售,无形之中增加了专卖店的投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所以将来的汽车销售模式有可能向若干个1S店相加发展,最后经过分工把销售和服务分开,维修和汽车美容相分离。汽车的销售主要是在汽车超市里面完成;而维修则是由另外一个经销商代理,由厂家给予技术和零配件上的支持。所以,只要把汽车销售、维修和内饰销售等1S店集中起来也可以达到服务上的规模效应。

市场了望

随着汽车市场旧有体制的被打破,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需求决定供给,汽车产能提高带来了生产过剩,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汽车生产厂家要转变经营观念,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完善汽车售后服务,把以销售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经销商的价值与地位也决不可忽视,汽车经销商已成为联系汽车产品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只有与经销商实现“双赢”才可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汽车超市多品牌经营满足了客户多样化消费需求和服务期望值需求,奠定了其发展的客观基础。而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也将使汽车产业的竞争更加规范,同时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
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企业要把这个市场拿在自己手心就要在整车技术和设计有所突破,树立自己的品牌,摆脱外商在品牌上对我国企业的控制,实现自主。而各种行业资金的加入也可以为提高汽车售后服务水平提供经验。但总的前提是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尽快制订出来,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以及在政策上的各项支持。只有经过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才可以把汽车产业发展成我国的支柱产业,才可以让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与中国汽车销售情况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