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12月汽车销量快报,乘用车零售销量下跌4%,批发增长1%
1月8日傍晚,乘联会公布了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2019年12月,乘用车厂家零售销量同比下跌4%左右,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左右。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第一周(1-8日),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30328辆,同比下跌20%,跌幅小于去年同期的-37%。第二周(12月9-15日),乘用车日均销量49484辆,同比下跌8%,跌幅收窄,市场销量稳步增加。
第三周(16-22日),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继续增长至55974辆,同比下跌12%,表现好于去年同期(-30%)。最后一周(23-31日),由于月底厂商冲量,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几乎翻番,达到111421辆,同比增长5%。
从整个12月来看,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63987辆,同比下跌4%左右,跌幅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7%,日均销量仅少2000辆左右。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车市销量一路下跌,到2019年的四季度,国内车市几乎已经跌到谷底,在上年同期下跌的基础上,月均销量跌幅在4%左右,几乎是跌无可跌了,现在的销量可以说是维持了车市的“基本盘”。
从厂家批发销量来看,2019年12月日均出货量为62399辆,同比微增1%左右。由于2020年的春节比较早,各厂商也提早备货备战春节前的市场。
2020年国内车市预计还会是比较困难的一年,从已经公布2020销量目标的车企来看,厂商对2020年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制订的增长目标也不是很高。不过由于2019年全年销量一直都在走低,预计2020年车市销量的跌幅不会太难看,毕竟同期对比的数据不高。但车市消费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2020年车市销量或将继续在低谷中徘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汽车销售淡季和旺季都是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一般来说淡季在5月至8月,这个时候因为大家都很忙,忙于赚钱,加上天气过热,三伏天大多数人都懒得出门,更何况是去离着自家比较远的各大品牌4S店呢?就连出门打的出租车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儿,所以人们通常会选择在秋季冬季买车。
再者,各大的车商和品牌商,都不喜欢选择夏季作为新车型的发布时间点,而基本上会选择在4月到6月份发布, 那么新车型有时尚品的属性,4月到6月去看车的人自然是很多的,但七八月份新车型都被看的不看,摸的不摸,试得不试了,自然人们也就不乐于那么大热天去看车。
旺季在10月到2月,大家一年的付出,都有收成,有了收成,购买的人相应就多,加上年底,临近春节,大家都想这时候购买新车或者换更好的车,开回家过年,有面子。
(2)12月汽车销售扩展资料
新手提车注意事项
1、在提车前把相关文件带好,如预付款收据,预定合同,身份证,驾驶证。
2、去提车时,最好要求将两辆款式相同的车放并排同时点火,以便对发动机的声音进行比较。
3、尽量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提车,以便观查外观。在检查外观时注意,当车上的有些污点不敢确认是否是划痕时,最好找一条湿润的布擦拭,切记不要用手指去抠。
4、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了解与目前驾驶密切相观的问题,如机盖和油箱如何开启,如何使用自动门锁及空调,如何调座椅和后试镜,磨合期的理想时速等等,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会给自己造成很多麻烦,所以千万别不好意思问,另外,提车时最好两个人同去,以便问得更全面。
5、提车时注意看里程表公里读数:一般为8—10公里,及看水箱散热片有无杂物、座位保护包装及车头塑料纸是否完整、车内乘驾位及仪表等是否有污秽物。
6、提订货车时要注意看出厂日期和提货日期是否相距太长时间,如相距时间过长此车有可能为展示车(放在展览大厅供客人展览)或翻新车(试驾车)。
7、提车时记得索要生产日期和运输日期详细比对所提车辆。
8、买车后交车给4S店销售办牌和各种手续,记得抄里程表,不给销售开着车满大街溜车。
3、2019年12月汽车销量排行榜快报
车矩阵消息:1月9日,乘联会公布了2019年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15位的销量数据,较2018年同期除少数车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12月份轿车销量101.8万辆,同比下降6.9%,全年累计销量1014.4万辆,同比下降9.1%;12月份SUV销量99.1万辆,同比增长2.5%,全年累计销量918.2万辆,同比下降3.6%;12月份MPV销量13.2万辆,同比下降15.2%,全年累计销量137.2万辆,同比下降18.2%。
一、2019年12月轿车销量排行榜前15名及2019年全年销量排名前15名
当月排名前5的车型除轩逸微跌外,均实现增长,其中速腾增幅高达74.1%,前15位中,全新英朗和思域跌幅较大,帕萨特显然未受到中保研碰撞测试的影响,增幅达81.2%;2019年全年轿车销量排名仅新宝来、帕萨特、雅阁、凯美瑞实现增幅较大外,余皆微增或下滑,迈腾受换代的影响下滑达23.9%。
二、2019年12月SUV销量排行榜前15名及2019年全年销量排名前15名
当月最耀眼的明星当属长安CS75 Plus和大众探岳,二者销量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幅巨大,表现出色的自主品牌吉利博越和比亚迪宋增幅明显,本田CR-V出现下跌,奇骏受换代影响亦出现下滑;2019年全年销量排行前15名中探岳惊人的增长印证了优秀产品的实力,吉利缤越也不负众望,增幅高达484%,常年霸榜的哈弗H6较去年同期全年销量下滑17.2%。
三、2019年12月MPV销量排行榜前15名及2019年全年销量排名前15名
当月仅打通G10、G50实现大幅增长,宝骏家族下滑明显,千年老二别克GL8增长较快,说明国内家庭对于MPV车型需求进一步增长;2019年全年销量排名前15的MPV榜单中,大通G50/传祺GM6/雪佛兰沃兰多的大幅增长印证了人们对于MPV车型需求更加旺盛,,老牌车企瑞风下滑明显。
?四、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15名及2019年全年销量排名前15名
?当月销量中,奔腾B30新能源从无到大,涨幅惊人,北汽系列、宝马5系插电混动均实现增长,新能源汽车正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年终收官:12月汽车销量出炉,SUV、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12月综合销量排行榜。据悉,1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214.1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增长11.1%,另外,轿车、MPV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同比下降,新能源市场以及SUV市场都有同比小幅度增长。整体来看,车市依旧低迷,“寒冬”还在继续。
话不多说,下面就来看看各大细分车市中具体车型销量数据表现吧!
SUV榜单:哈弗H6稳居第一 途观回归前三
在12月份的SUV榜单前十中,自主品牌仍具优势,其中有6个位置属于自主品牌,希望在2020年自主品牌将此成绩发扬光大。
榜单中,哈弗H6依旧稳据SUV销冠的宝座,虽然哈弗H6的12月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不过其还是和第二名拉开了较大差距。截止目前,这已是“神车”哈弗H6的第79个销冠。
另外,在CS75 PLUS的不断加持下,长安CS75车型依旧位列第二名,同时探岳也保持着异常出色的销量增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途观的也正式回归第三,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轿车榜单:“双逸”持续领跑,北汽EU系列归来
轿车榜单中,前两名依旧两位常青树轩逸、新朗逸占据,表现力依然惊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曾多次被卡罗拉占据的第三名,12月份被大众速腾所占据。另外在中型车中,虽说帕萨特遭遇“中保研”负面,但还是稳居同级第一。
而在轿车榜单中,增长速度最突出的还属自主品牌北汽EU系列。12月,北汽EU系列以74.9%的惊人涨幅和近22000辆的销量位列第十名,是“杀进”轿车前十榜单中的唯一自主品牌车型。
MPV榜单:排名变化不大,传祺GM8进入前十
12月,MPV销量榜单前三甲依旧由五菱宏光、别克GL8、宝骏730控制,不过,常年上榜的比亚迪宋MAX退出了前十的竞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汽传祺最高端的MPV车型——传祺GM8,进入了前十行列。
新能源车榜单:增势明显,新老选手众多
相比于其它榜单,12月新能源车榜单的增势明显。据相关数据了解,12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达到了13.0万辆,环比增长82.3%;全年累计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3.9%。
榜单中,奔腾B30 EV作为新晋车型之一,增势最为明显,暴涨96955.6%,达8735辆。不过,不难看出,这么高的增长得益于去年同期那个位数的销量,看似惊人的数据其实也有着辛酸的过往,能否保持下去,值得期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12月国内汽车销量214.1万辆 乘联会:消费市场已筑底
中国网汽车1月13日讯 (记者 王芳)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我国汽车市场2019年12月份销量数据,根据数据显示,1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14.1万辆,同比下滑了3.4%,环比上涨11.1%。据统计,2019年1-12月份,我国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2069.8万辆,同比下降7.4%。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相比2018年减少约165万辆,比2017年减少约302万辆,是超预期的下滑。具体数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2月乘用车市场销量走势分析。
整体销量走势:12月的零售仍属偏弱走势
从整体市场销量情况来看,2019年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214.1万辆,同比下滑了3.4%。去年1-12月份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达2069.8万辆,同比下降7.4%。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表示:12月的零售仍属偏弱走势,应有的春节前回暖走势未达正常水平。近期消费信心不强、随着猪肉等价格相对高位,教育医疗等消费水平提升,加之中西部房地产销售持续增长,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性挤压加大,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消费热情不高。
从产量方面来看,2019年12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量为210.9万辆,同比增长了3.5%,这是继11月后连续出现正增长。12月厂家库存较11月下降8万辆。2019年厂家库存下降25万辆,而2018年也下降15万辆,厂家去库存减压特征明显。
此外,根据数据统计,去年12月份厂家批发销量216.2万辆,同比下降1.0%,环比增长6.3%。乘联会表示:相对历年的12月拉升,2019年12月的批发环比拉升不强,全年市场走势也趋于理性。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退坡后的持续调整期
新能源汽车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辆,同比下滑了15.1%,环比增长73.5%。乘联会认为:12月新能源销量环比拉升主要是由于车企抓住年末时机增量。
12月份纯电动乘用车批发11.9万辆,增速同比下滑了8%,环比增长76%;其中A级电动车同比增长60%,A00级同比下降70%。乘联会对此表示:近期限购城市新能源需求放缓且低线级市场新车需求相对低迷。12月份插混车型批发销量1.5万辆,同比下降50%,环比增长30%。
此外,据统计,2019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06.0万辆,同比增速5.1%。乘联会表示:目前新能源市场仍处于退坡后的持续调整期,叠加二手新能源车的低价冲击, A00级纯电动份额从49%下降到26%,A级电动车从33%上升到56%。网约车出租等市场规模扩大较快,代步私人消费市场仍有较大压力。12月份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2.8万辆,同比增长40%;2019年1-12月普通混合动力车型累计28.5万辆,增速达33%。
分车型类别销量走势:SUV车型销量同比上涨 轿车、MPV均下滑
从车型类别销量来看,2019年12月份轿车、SUV、MPV的销量分别为101.8万辆、99.1万辆、13.2万辆。与11月份的销量相比,轿车环比增长9.7%,SUV环比增长12.4%,MPV环比下滑了13.5%。
乘联会表示:12月份SUV零售同比增长2.5%,其中B级SUV同比提升了22%,A级SUV同比增长了5%,大众等合资SUV较强,自主的吉利、长安等SUV表现突出。12月份轿车零售仍同比下降6.9%,其中德系轿车同比增长了3%,自主轿车同比微增。12月份MPV同比下滑15.2%,其中美系MPV环比同比均较好。
各厂商销量走势:自主品牌主力厂家表现优秀
从狭义乘用车厂商销量来看,2019年12月份销量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吉利汽车、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22.8万辆、22.1万辆、14.4万辆、12.7万辆和12.5万辆。对比11月份,东风日产一跃超过了上汽通用和吉利汽车,占据了第三位。12月份第六位到第十位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北京现代和东风本田。长城汽车从第六位跌落至第八位,同时,广汽本田也跌出了前十位。
乘联会表示:12月份消费升级稍好,但入门级消费乏力仍较明显。豪华品牌零售同比增速16%,主流合资品牌同比下降6%,自主品牌同比下降3%。从车系版块看,2019年德系和日系份额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自主品牌主力厂家表现优秀,但其他品牌分化较大。
乘联会: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增速已经见底
乘联会认为:2018年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3%,2019年全年零售降幅持续扩大,同比下滑8%,从2019年季度表现看,上半年的消费、税收成为近期车市的至暗时刻。从下半年乘用车市场的增速表现看,消费市场已经筑底,稍显回升态势。
2019年的车市艰难主要是部分地区抢先国六切换,国五库存较大导致车市库存车切换压力较大,这些切换地区在6月底前的零售车型的国六占比仅有不到一半,7月国六车型就达到95%以上。部分车型尤其是自主品牌车型出现国六断档,产品序列出现阶段性断层,被迫丢失市场份额,经销商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造成自主品牌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0%,自主品牌总体市占份额也出现了近五年的新低,个别月份低于38%。
乘联会预测车市将从2019年的最惨谷底走出,目前乐观判断是1%,2020年乘用车增速相较2019年的-8%必然大幅改善,车市颓势逐步扭转,这是建立在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同时在各项支持政策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做出的乐观判断。
车市展望:2020年1月的销量主要靠传统车实现
乘联会表示:由于今年春节提早,加上年前消费促销较大等多因素影响,1月厂家销量开门红的难度较大,预计乘用车市场总体1月零售负增长10%左右。虽然2019年末市场不强导致可结转的余粮少,但各厂家仍然会通过协调2019年年末的产销节奏,来力争2020年开门不太差,也有利于2020年车市行业的稳定,让开门表现更强,赢得先发制人的市场声量,以求达到对全年信心提振的效果。
由于今年1月的新能源车不会冲刺,因此1月的销量贡献仍主要靠传统车实现。伴随新能源车保有量规模的持续扩大,在返乡大潮中为用户做好更周到细致的服务准备,也将会为新能源车用户构筑起更健康的用车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