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营风险有哪些?规避经营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企业经营风险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
2,市场风险:是指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竞争力(技术、质量、服务、销售渠道及方式等)
3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应收应付款及现金流问题等)
4,法律风险:是因签定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经济损失(违约、欺诈、知识产权侵害)
5,团队风险:是指核心团队问题及员工冲突、流失和知识管理等。
建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切实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经营风险。
2、主营汽车销售企业兼并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哪些风险
让我来告诉你: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2007年1-11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83,525,50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3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63,529,26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4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8,487,36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61%;截至2007年11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7,171家。从2010年1-10月份的行业运行情况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进出口额也双双增长,但进口产品以变速箱及发动机零件等高利润、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轮胎、电子仪器仪表等进入壁垒低、利润薄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下游整车行业在一定时期产能过剩,虽然2010年在国家的各项刺激政策下出现了非常规的高速增长,但2011年产销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受其影响,零部件行业下半年可能会承受较大利润的压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下游两头受挤,行业面临双重压力零部件行业是两头受挤的行业,对上下游缺乏议价能力。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橡胶、塑料、织物等,其价格最终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决定,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通过对上游商品价格走势的判断规避风险。同时,下游整车制造商多为大企业大,在与零部件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谈判能力强,能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汽车零部件行业,因此,零部件实际上处于两头受挤的“三明治”夹心地位。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幅。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3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到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900万辆,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品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翘楚,详见《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脱离整车企业并形成专业化零部件,正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国际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引进技术合资企业已超过1000家。国内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逐步成长起来。随着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跨国汽车企业推行本土化策略,国内市场将出现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在一定时期,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下滑,但根据近四到五年的实际采购实践,中国采购的成果并不像大量预测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没有达到他们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
3、销售部门存在哪些风险点
销售部门主要是代表公司直接跟客户对接展示产品的部门,主要就是与客户交流沟通的问题,以及通过市场实际销售手段,将市场动态及时反馈策划部的问题,作为风险来讲的话,个人觉得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非要列举的话 无非就是销售人员的流动性大,处理态度恶劣脾气不好的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的问题。总的来讲都不会有什么风险。
4、中国汽车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同意说市场太小,中国市场非常巨大,前段时间的汽车下乡也在刺激这市场,中国人口基数大,而汽车似乎报销年限也不是很长,好像是十年吧,小汽车,因此中国的汽车持有者一直在不停的更新换代,呵呵,所以我觉得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而中国汽车营销存在的问题,上一个回答问题的朋友已经回答的很丰富了,我之补充一点,中国人的品牌意识不是太强烈,虽然汽车厂商对于品牌的认识很前卫,但是4S店主,对于四S店的品牌意识跟不上国际,因此造就了中国人买车,只看车的品牌而不知道4S店的品牌,这个恐怕是现在汽车销售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哟!
5、销售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谢谢!
谢谢了! 给你一个现成的,你参考一下: 论市场营销风险及控制 一、(2)产品功能质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销售的产品,功能质量不足或产品功能
6、消费者要防范的购车风险有哪些
购车常见问题
(一)新车购买中常见问题
1.所购车辆并非新车或全新车。“新车不新”为新车购买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法院调研的案例中,新车不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在购买车辆后发现车辆经维修或所购车辆为展示车,而经营者在出售车辆时未向消费者告知。特别在一例案件中,消费者发现除车辆经维修外,在车辆不同部位所标注的的车辆唯一识别标志——车辆识别码(VIN)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2.非4S店销售者声称其为汽车销售服务4S店。调研中发现,一些并不具备4S店资格的商家对消费者宣称其为相应品牌车辆的4S店,并承诺可以进行相应保养与维修。而在不具备4S店资格的商家进行维修保养,则无法将车辆信息记录到厂家的售后数据管理系统。
3.经营者不能全面及时完成承诺服务。除销售车辆本身外,一些经营者会代消费者办理车辆保险、旧车外迁等事项,前述事项如不能及时完成,则可能导致消费者交通事故损失无法理赔、小客车更新指标过期等后果。
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建议
法院认为,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购买限制、迁入限制等政策规定的实施,增加了车辆买卖过程中的风险。在车辆买卖过程中所涉事项较多、过程繁琐。车辆购买对购买者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购买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专业知识不对称。
法院建议消费者,应关注车辆购买、使用政策法规,结合实际理性购买。同时应注重信息搜集和对比,谨慎查验,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在购买二手车时,消费者应树立证据意识,留存车辆购买使用重要证据。一旦产生纠纷时,购车者可依据相关规定,向经营者主张权利,必要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此外,对于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也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对汽车销售商家,法院建议,应正确认识违反消费者保护法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诚信经营。加强所售车辆渠道管控,与厂家联手建立完善车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车辆出厂、运输、保管及销售状况。在销售过程中,积极配合并辅助消费者进行车辆查验,对于双方确认无误的事项进行书面确认。
7、银行对销售汽车行业授信的风险有哪里些?
关于授信风险当然不可能一概而论,否则授信审查也太容易了!?从行业来说,汽车销售目前以4S店销售为主,这类公司最大的风险不外乎两个,一是销售遇到问题,这可能是行业整体性的,如2011年以来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增速的下降,也可能是个别品牌的,如日系车在2012年的打击,也可能是个案的,如日本核泄漏对富士重工福田工厂的破坏,导致斯巴鲁配件不足,生产能力下降。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当地同品牌的竞争增加导致的份额下降;第二个风险就是担保的问题。4S店能担保的东西一般只有房子和车,没有其他的。房子呢,要看位置啥的,车呢,不好监管,折价率也高。以上就是随口一说,仅供参考。至于股东实力、财务报表、或有负债、等等的都未涉及,正常来说都是要考虑的。
8、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哪些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企业经营风险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
2,市场风险:是指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竞争力(技术、质量、服务、销售渠道及方式等)
3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应收应付款及现金流问题等)
4,法律风险:是因签定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经济损失(违约、欺诈、知识产权侵害)
5,团队风险:是指核心团队问题及员工冲突、流失和知识管理等。
建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切实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经营风险。
(8)经营汽车销售存在的风险有扩展资料:
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实际上企业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
帐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因为赊销虽然也计入收益,但销售时并没有收到现金。
另一方面,赊销增加了销售/存货的成本,但并没有立即支出现金。这种误解往往使企业的现金状况发生假象,经营者因而在企业扩张或新项目上马时忽视了对现金供需的平衡核算。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从日常经营活动看,只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正常运转。没有充足的现金,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而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现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业主只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感兴趣,而忽视了指标掩盖下的问题;过分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而忽视手中掌握的现金;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使企业的变现能力降低,导致资金沉淀;企业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相应的短、中、长期计划。
9、企业经营的风险有哪些?
根据我在BOSS商学院所了解的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竞争、团队管理、销售等环节中所发生不稳定因素导致企业业绩下滑的风险。要对企业经营风险做出较为准确的计算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