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汽车营销网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68.7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25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5%,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
同时,来自汽车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进口市场依旧活跃,累计进口量超过30万辆,达到31.42万辆,同比增长37.80%,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净增8.62万辆。
1月28日,被业内外誉为"中国版J.D.Power"的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历时半年多调研,由联信天下市场调查机构在北京发布了首个调研结果:2007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调研报告。上海大众斯柯达在众多品牌中,以831分名列榜首,排名第二名与第三名的品牌,分别是823分的一汽丰田和819分的广州本田。前十位依次还有:上海通用别克、一汽奥迪、广汽丰田、上汽荣威、北京奔驰、上海大众、东风日产。报告预测,中国私人用户消费强劲,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持续向好,产销将增长22%以上,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
数据显示,2007年的行业总体满意度平均分为764分,比上年度增长27分,各整车厂对行业整体的进步都有所贡献。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调查公布了全部品牌的销售满意度排名。在所有品牌中,上海汇众以704分的水平垫底,居于倒数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为南京菲亚特(709分)和上海华普(713分)。满意度较低的品牌还有:郑州日产、北京克莱斯勒、福田汽车、天津一汽、长安汽车、昌河汽车、东南三菱。
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满意度调查反映了消费者对汽车销售服务的满意程度。新车销售满意度调查得出的满意度指数,主要是根据前期广告宣传、销售及交车过程中,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八项要素来做评估。SSI 总分为1000分。分数越高,表明对销售过程的满意度越高。这八项要素依重要性排列分别为:交车流程、销售负责人、成交条件、交付时间、广告信息、保险装潢、销售体制及设施、书面手续。这项调查主要基于顾客在购买新车的3至8个月期内的评价。2007年的SSI调研是在17396位新车主的反馈基础上作出的,涵盖了全国26座主要城市的48个汽车品牌。
据介绍,2007年上市的上海大众斯柯达的总销售满意度指数排名最高,在销售人员、交车过程及4S店设备等要素上,表现较其他同等级的竞争对手优秀,这也是斯柯达之所以能够胜出的关键。
一汽丰田以8分的差距紧随上海大众斯柯达之后排名第二,在交易条件、书面文件及交车时间方面较优。广州本田汽车以4分之差的成绩仅次于一汽丰田,比2006年增长42分,是这次调查中提高幅度最大的品牌。
北京现代在2006年的SSI调查中,表现颇为突出,有着大幅进步。然而,到了2007年,却由去年总排名第五名的位置,落到总排名十七名的位置;另外,入市不久的荣威在八项因子中表现优秀,在营业时间、营业体制的便利性、前台及接待室等设施、员工的态度及礼貌方面获得好评,首次跻身前十行列。
这项调查除了以八大项目为评分标准以外,同时也以是否落实28 项具体销售标准来衡量销售表现,这些标准指的是经销商在销售及交车过程中,所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销售标准的执行率很高,在28项标准中有多达25项有提供给至少七成的消费者;不但如此,大部分销售标准的执行率与2005?的时候比起来,也都有提升。特别是豪华车系的进步幅度更是明显,平均满意度较2005年进步了58分,而非豪华车系则平均也成长了26分。
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对销售服务的期待已经越来越高,如果想跟其他品牌在销售满意度上有所区别,厂商就必须突出自己的表现,要更努力提供良好的销售和交车程序,以及附加值较高的服务项目。
该项调查表明,随着网络环境成熟,63%的中国车主使用互联网选购新车;75%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受汽车广告的影响寻找新车的信息;58%接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购车时会受价格因素的影响;82%的消费者对交车过程满意;84%的消费者担心车价持续走低会影响安全性能。此外,自2005年以来,在承诺的时间内交付汽车满意的比例增长了27%,交付承诺的配置并且外观清洁无损的汽车的比例增长了32%,向客户充分解释保修条款的比例增长了7%。
近年来,在4S店洽购的比例不断提高,此次的调查中,有92%的新车购买者是在4S店中商谈的。其中,有84%是在他人陪同下前来的,与配偶及孩子一同洽购的比例较高。此次调查表明,陪同者的意见和情绪对购车者形成较大影响,对这部分人群的尊重和关心有利于满意度提高。同时,利用实车介绍商品及推荐试乘的措施,而且通过资料进行各种说明的实施率对消费者形成购买行为,89%的消费者认为重要。
这次调研还表明,消费者的分布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其中,中西部地区比东南地区上升6%,一般中小城市的消费者比2006年增加三成,农村的消费者受新农村建设影响也呈增长趋势;整个市场中,六成以上仍然是男性消费者主导,而购车者的平均年龄41岁与2006年相比则下降了3岁;27%的家庭拥有两部车子以上;值得关注的是,22%以上的调查者表示是二次购车或换车,预测未来三年将是使用车辆5~8年的消费者换车新一轮高峰。此外,调查中也发现有近半数的新车车主在购车过程中曾经考虑购买其他车型,而这些车主在影响销售满意?的八项要素上的评分,全都低于那些?曾考虑其他车型的车主。虽然在2006 ?SSI调查结果中,就已经初步表现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但今?这两类消费者在"成交条件"这个要素的评分上差距明显拉大。报告就此指出,那些购车时曾经比较?同品牌或车型的消费者,整体而言是比较难被取悦的客户,他们对品牌或车型在价格及交?条件上的差异更为敏感。
2、谁能共享一下汽车工业协会的汽车销售统计数据啊?
恐怕没有免费的午餐,着要到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去买.
3、汽车销售环节有没行业协会监管部门?
汽车销售环节没有行业协会监管部门。
汽车销售环节,接受税务局、工商局、车管所等政府部门监管即可。
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去年仅28.9%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

4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发布。据蓝皮书内容,2019年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仅为28.9%,另有7.4%的经销商目标完成率在50%以下。在盈利情况方面,相比2018年,2019年经销商的亏损面扩大至41%,亏损比例继续增加。盈利经销商比例减少至29.7%。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介绍,2019年汽车经销商全年库存水平好于2018年。2018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库存高企后,2019年经销商集团纷纷加大对库存的管理。有些集团还制定了库存管理的熔断机制,严控库存。在营收方面,2.7%的经销商年收入不足千万元。2019年营收在1亿-3亿元范围内的经销商占比最多,约为41.4%。
沈进军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密集调研行业、企业,并积极反映行业的诉求和政策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其中,二手车经销企业增值税从2%降至了0.5%,降幅达75%。
对于部分媒体以及专家、业内人士说政策不够刺激,沈进军解释称,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给二手车的经营主体来降负,通过降税来解决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培育二手车的经营主体,推动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公平的竞争。“今后可以看到,在4s店里,可以出现大量的置换业务,推动新车销售。同时也会看到在4s店出现二手车零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19年汽车流通行业十大事件”
(文/彭科峰)1月2日下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京发布“2019年汽车流通行业十大事件”,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国六提前、庞大集团重组等诸多社会热点事件均入选。

以下为具体名单(排名按照时间先后排序):
1、第二家千亿经销商集团诞生
2019年3月22日,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中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18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7,735.7百万元,成为第二家营收超过千亿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2、西安女车主坐奔驰发动机盖维权 引发关注
2019年4月9日,“西安奔驰漏油门”事件,4s店与车主协商不成,随后发生女车主坐奔驰车机盖大闹4s店的事件。之后,梅赛德斯奔驰及授权经销商发布《服务公约》重申合法合规经营,并且促使整个行业关注金融服务费的合理性并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秩序的重塑。
3、二手车出口政策正式出台
2019年4月26日,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支持有条件成都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公布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省(台州)、山东省(济宁)、广东省、四川省(成都)、陕西省(西安)、青岛市、厦门市首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名单。积极稳妥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激发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4、打到最高法院的“退一赔三”汽车维权天价案引发争议
2019年6月28日,最高法院民申898号民事裁定书显示,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定,经销商一定程度侵犯了原告的知情权但不构成欺诈,且驳回杨某对经销商“退一赔三”总额1650万元的再审申请,由经销商赔偿车主11万元,至此,这起在汽车行业引发重大关注的天价索赔案结案。
5、“国六”排放标准在重点省市实施
2019年7月1日起,“国六a”排放标准原计划于2020年7月1日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在2023年7月1日起实施。但在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三年行动计划》“国六a”排放提前至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国六标准提前实施,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准备不足,导致7月1日前,大量国五标准车需要在限期内实现销售。厂家和经销商只能通过降价方式清理国五库存,导致汽车厂家利润大幅度下滑,经销商盈利状况恶化。

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第十条明确提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允许符合在用车排放标准的二手车在本省(市)内交易流通。
7、平行进口汽车行业全面停滞
2019年8月19日,商务部、工信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汽车平行进口发展的意见》,随后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VECC)监管部对《意见》予以解读,认为对于平行进口企业来说,只有获得跨国公司完全授权和部分授权两种方式来完成平行进口车型的国六排放认证,这与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工作的初衷不完全一致,对平行进口企业来说几乎不可能,将会导致在2020年国六全国实施时,平行进口行业全面停滞,从中国进口汽车行业中“消失”。
8、庞大集团宣布司法重整
2019年9月5日,曾在2011年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在A股上市的庞大集团汽贸集团,市值一度超过630亿元。多年位居汽车经销商百强首位的庞大集团,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宣布司法重整。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之后庞大集团主动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彰显了庞大集团重整的强大信心。

9、广汇汽车、中升汽车与邮储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2月18日,中国邮储银行作为汽车金融领域的生力军和金融行业的骨干力量与广汇汽车、中升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市场探索与行业深耕,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典范。
10、新希望集团进军二手车行业
2019年12月21日,新希望集团南宁新畅行智慧二手车城开业典礼,新畅行智慧二手车城是新希望集团在二手车新赛道上的首个里程碑。打造全国具有标杆价值的汽车商业文化综合体,以二手车产业整合运营为使命,为消费者提供二手车消费新场所打造一个真正令消费者认可、信赖的市场,并将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呈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中国汽车销售协会投诉电话
可以向以下部门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 12315 68359318-1010 68359315
7、中汽协:1月汽车销售或为194万辆,新能源汽车降54%
[ 亿欧导读 ]?由于春节假期和突发疫情的双重影响,2002年1月汽车产销降幅扩大,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同比腰斩。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特殊时期下,中国车市的下滑也是可以预见的。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了上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20年1月的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降幅明显,今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其次是由于疫情爆发导致的延迟复工,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是今年1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2020年1月汽车产销降幅扩大。乘用车和商用车都处于下滑趋势中,商用车表现略优于乘用车,乘用车产销同降幅大于汽车总体。
中汽协会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
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

商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34.1万辆和32.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1.4%和26.7%,同比分别下降7.8%和5.7%。

新能源汽车降幅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0年整体汽车市场趋于稳定,但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
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蝴蝶效应”会逐步显现,或将影响未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根究中汽协会对目前受访的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反馈的信息综合分析表明,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大于2003年的非典,对于本来处于调整期的汽车行业影响更大。
中汽协会指出,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
疫情爆发以来,汽车消费力被抑制。大规模的隔离现状减少了短期内的购车行为。同时,疫情对部分行业的运行影响较大,也将直接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影响一至三线城市的换购需求,以及四线以下城市和乡镇等农村的首购车需求。
2. 企业生产进度受阻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均出台了延迟复工的通知。据中汽协会对超过300家整车、零部件企业的调查统计表明,延迟复工导致企业较往年平均少开工7-11天(湖北地区更久),造成企业生产力不足。
很多省市区域及乡镇道路已出台限行严检、实施高速严查等措施,影响整车、零部件运输,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产问题。特别对于近期负责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企业而言,任何环节的阻碍都将影响整车生产,进而造成订单交付的延迟。
3. 企业出口困难增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于此,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以防止疫情扩散为由,拒绝接受已经订购的货物,对原有的订单也做出了撤销。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我国的入境管制措施,这也造成我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到阻碍,加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难度。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复工导致的供应链紧张,造成出口订单延迟交付,给企业后续的订单签订造成了负面影响。
4. 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隐患加大
受复工延迟的影响,汽车企业的生产和营业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仍需支付,极大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根据中汽协会对行业企业的调查结果,零部件企业受的影响更大。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主要以零部件企业为主)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5. 企业应对标准法规的难度大幅加剧
此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六排放标准要求2020年7月1日轻型车实施更为严格的颗粒物数量(PN)限值,以及全国范围实施国六标准A阶段;交通运输部此前发布的《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1部分:载货汽车》(JT/T 1178.1—2018)标准中第三阶段要求将于2020年5月1日实施,《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JT/T 1178.2—2019)标准预计于2020年5月1日实施。
受本次疫情对生产、销售的负面影响,企业难以在相关标准实施之日前消化现有库存(产品、零部件)。同时,检测机构、试验场复工时间一再延后,也延长了企业产品认证周期,进而延缓产品上市时间。
另外,对于下一阶段的行业判断,中汽协会表示,此次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一季度运行情况影响巨大,汽车产销情况都会出现大幅下滑。不过,疫情结束之后,可能会迎来一波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汽车行业或将迎来短暂的消费高峰。
对于2020年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的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中汽协: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下降8.2%,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网站周一(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产销量在2019年的降幅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从同比情况来看,去年的产销量分别下降7.5%和8.2%。相较2018年,上述降幅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
中汽协认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令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是造成产销量降幅扩大的主因。在上述考察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同期产销量降幅大于汽车总体情况。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其中,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与此同时,商用车产销表现则优于乘用车。2019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32.4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下降1.1%。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销也继2018年之后持续下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陈士华表示,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等政策予以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没得到确认,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谨慎乐观。
去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市场所占份额同样经历了同比下滑,SUV车型依然是自主品牌用以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主要产品类型。
中期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04.6万辆,同比下降15.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9%,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492万辆,同比下降15%,占SUV销售总量的52.6%,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占MPV销售总量的75.3%,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然而,中国重点企业集团在销量方面的集中度得到了提高。2019年1-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高于行业增速1.5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量较2018年同比1.6%,至102.4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
中汽协总结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一年间所经历的调整产生了积极效应,下半年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行业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从2019年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中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