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销售淡季和旺季分别是什么时候?
淡季在5月至8月。
旺季在10月到2月。
2、2月销量或同比降80%,中国车市经销商如何度过难关?
3月5日,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2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暴跌了80%,创造了中国汽车销售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1-2月我国乘用车零售量或同比下滑41%。乘联会并未给出2月中国乘用车具体销量数字,但表示与2月前三周相比,月底的平均日销售额有所提高。
根据另外一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汽车经销商门店的复工率仅有75%,不少经销商已经因为现金流问题难以为继。而且目前进货也可能因运输受阻而成为经销商的长期在途库存,经销商资金也很紧张,少进车成为很多经销商的选择。
这也就意味着3月份汽车销售下滑趋势还将会继续。而且就算疫情结束,消费者购车意愿暴增,汽车销量也不会迎来报复性的增长。因为经销商要逐步的从现金流紧缩中恢复过来。
01 经销商需要江湖救急
现在确实经销商已经处在最难的时候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 2020年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环比上升29.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7.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
这已经是个非常危险的指标了,这意味着很多经销商可能熬不过这个“疫情”结束。而且这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问题,还是大经济的问题。

比如目前主要的五大钢材的库存都在周环比高速攀升着。尤其是汽车关联最为明显的冷轧钢的库存处在很高位,总库存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0.75万吨,增幅32.51%。
汽车产业关联产业链庞杂,如果汽车消费市场继续如此低迷,那么还会带来更多的相关产业链的问题,包括橡胶、玻璃等等。
02 一面限制、一面促进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和销售端冰冷的情况相比,一线城市的购车欲望十分火热。但也仅限于购车欲望。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截止至2月26日,北京市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3,350,538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27,877家;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467,360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5,633家。
也就是光北京被限购扼住喉咙的消费者就有近400万。如果我们把这个数据同样复制到有限购条例的上海和广州。光北上广这三个城市的潜在消费者就有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庞大呢?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都在2500万辆左右,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限购政策,中国汽车市场今天会是什么景象。

除了市场情绪面上,政策上也是呈现两极化。因为“疫情”的出现,我国也明确要促进汽车消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发文执行了。佛山市已率先出台了相关购车补贴政策,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车予以2000元的现金补贴。对于旧车售卖或报废,给予3000元的补助,以此推动汽车更新换代。
佛山市的政策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就是用真金白银来促进汽车消费。佛山的政策可能也会在各个小地方的政策复制出现。相比之下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如饥似渴的消费者却迟迟未见政策松动的踪影。
这也代表目前中国车市的尴尬。一面是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想买而买不到,另一面是不限购城市的想卖车卖不动。一面是消费者要从各种黑市渠道花“冤枉钱”买得不会被法律保护的购车指标,另一面是政府要掏出真金白银补贴让消费者购车。

中国车市已经两连跌,2020年因为疫情的出现所以三连跌几乎已经成为定局。我们还在一面限制一面促进这种奇怪的政策现象中踟躇徘徊。
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一线城市的购车意愿主要集中在主流合资以上的品牌,但是现在国家对于汽车消费的促进是以自主品牌为主,所以开放一线城市的限购,对于促进自主品牌的销售效果十分有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政策会如此踟躇的原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2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降幅-80%左右,4S店销售效率仅24.9%
截至3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全国123家经销商集团,总计8095家4S店的复工情况,发现销售效率只有24.9%,售后效率也仅31.1%,仍然远低于同期。(销售效率指的是当期整车销售能够达到往年同期的程度;售后效率就是当期售后产值能够达到往年同期的车程度)

“预计2月份整体市场销量同比降幅在-80%左右,到3月底,综合复工率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生产生活秩序开始逐渐恢复,3月整体市场销量降幅有可能回升到-50%左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分析,汽车市场整体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要到5月份左右。

车市需求危中有机。乘联会认为,疫情会促进首购群体购车,目前中国车市最大的问题是首购比例下降很快,对车市支撑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疫情爆发导致公共交通暂时停止运营会加大对私家车的刚需,推动无车用户购买车辆。
“汽车行业与餐饮等服务业不同,疫情更多是造成需求延后了”,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从汽车行业来说,虽然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汽车是刚性需求,短期有一定影响,但整体面是向好的。他还希望各地政府多出台财税方面、取消限牌限行和鼓励汽车消费方面的措施。
国家商务部在2月20日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建议称,北京限牌配额应适度增大,对稳定2020年汽车消费有重大意义。崔东树还表示,2019年虽然汽车新车销售增速回落,但是我国乘用车新车消费总量2100万辆,列全球第一。并不是说大家不愿意买汽车,这是阶段性的楼市挤压车市消费,但中国车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在一年之中,哪几个月份是汽车销售淡季?
一般情况下是12月份买车最划算。
因为4S店和厂家为了完成年初定的销量目标,到年底一般会进行降价促销,比如18年12月份CR-V普遍优惠2-3万。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销量目标提前达成了,就不会有很大的优惠活动了,比如19年东风本田销量目标提前达成,东本的车型优惠力度都不大。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各个公司的目标都是按自然年算的,也就是1-12月份,说年底指的是12月份,不是农历春节。很多人听说年底买车优惠,以为是春节前,结果到了腊月去买车,这时候已经是1月份,发现优惠力度已经过了


一年之中,只有两个时间点买车是最划算的:
秋季车展期间(前后1个月)--9-10月份12月份年底冲量虽然也有春季车展,但是在价格上远远比不上秋季车展的力度。
原因其实很简单,到了第三个季度,经销商的现金流压力开始增大,所以在秋季车展时活动力度都非常大,一般在车展前1个月就会开始做车展保价促销,就是承诺你不会低于车展价格。当初我买那辆奥迪就是在车展前一个月提的,做了保价承诺,并且全年来看都是最低的价格。

然后就是年底冲量,但是这也要看品牌,有些品牌业绩好的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销售目标,销售人员提成拿够了,最后卖车就不太上心了,想把客户拖到年后再来成交,就可以算第二年的销量。运营比较紧张困难的品牌则恰好相反,公司为了完成销售业绩,在年底前一定会搞促销活动,要在年终扎帐前回笼资金。
所以买车最划算的月份就是9月、10月及12月,根据你买的品牌还可以再次分析是秋季车展最划算还是等着年底冲量。
5、汽车销售淡季和旺季都是在什么时间?
春天属于汽车销售淡季,十一和春节前都是销售旺季
6、2月份汽车销量巨惨:全国一共就卖出21.7万台!
早在2月18日推送的1月份销量文章里,K哥就已经说了,很“期待”2月份的汽车销量,看这次春节提早+“飞天老鼠”双管齐下到底会对国内车市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前段日子乘联会终于发布了2月份的全国汽车销量,K哥想到了销量会大跌,但是没想到会跌这么“惨”。。。
总体销量1月份169万台,已经是15年来最低了,但是2月份直接暴跌近90%!
整个2月份,全国一共就卖出21.7万台 —— 你猜这21.7万台里,都是些啥车?
咱们分成轿车和SUV两块来说。
2月份轿车销量排行
上汽大众 新朗逸 8263辆 -71.8%
东风日产 轩逸 5688辆 -77.9%
一汽大众 新宝来 4640辆 -70%
一汽大众 速腾 4368辆 -67.7%
特斯拉 Model 3 3900辆 --
广汽丰田 雷凌 3856辆 -60.8%
吉利 帝豪 3666辆 -77.1%
一汽丰田 卡罗拉 3481辆 -79.3%
一汽大众 迈腾 3327辆 -65.3%
北京奔驰 C级 3116辆 -68.3%
北京奔驰 E级 3017辆 -67.5%
上汽大众 桑塔纳 2908辆 -81.5%
广汽丰田 凯美瑞 2532辆 -66.2%
上汽通用 君威 2374辆 -63.5%
广汽本田 雅阁 2337辆 -77.6%
不知道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用在这里合适不合适。。。因为2月份轿车销量的前三和上个月一毛一样 —— 只是大家的销量都狂掉了70%多。
朗逸没啥好说的,面对如此恐怖的新冠疫情,依然拿到了8263辆的数据,而且据说这8000+的销量,基本都是2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疫情基本稳定住之后产生的交易。
看来这一个年过去,钱包都捂不住了!

东风日产轩逸是东风系唯一一个上榜的车型。K哥查了下资料,发觉大部分东风系的工厂都在湖北省境内,所以2月份复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只能“卖卖库存车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而生产轩逸的工厂并不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而是在广州。虽然广州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总归比湖北好一点。
新宝来没啥好说的,就是干不过朗逸,稳稳的被压一头。
速腾,自称是A+级轿车,尺寸上来说是比普通A级车大了一点,但是开起来其实差不多。但是怎么说速腾也是个全球车型,再加上最近有优惠,有销量也在情理之中。

万万没想到的是排行榜上的第五名 —— 特斯拉 Model 3!
别说前五了,你见过特斯拉销量进前十过?属实罕见!
K哥推测可能是因为传统车企主要依靠网点线下销售,这次疫情大多门店关的关,大多数人也都在家自行隔离,没销量也很正常。而对于特斯拉来说,线上销售的方式受疫情的影响没那么大~

这好像是新能源车型在轿车榜单里排名最高的一次,不知道等疫情过去,上海工厂火力全开的时候,毛豆3还能不能再次进入前十。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最近特斯拉事情也挺多,咱们国内:国产毛豆3深陷“换芯门”,官方虽然做出承诺,之后免费更换,但是难免有人心里膈应。
国外又被夏普投诉,被起诉侵权,涉及侵权的还是特斯拉的主要卖点(车载通信设备)。。。K哥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市场表现。
雷凌没记错的话是第一次超过自己的兄弟卡罗拉(排名第八),相比1月份上升了一名,来到第六。
而本田雅阁堪堪卖出2000多辆,勉强挤进前十五。
事实上整个2月份,本田在华的销量为11288辆,同比大跌85.12%;而丰田在2月份的销量为23800辆,同比下滑了70.2%。都知道“两田”的销量,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素来豪横,看来强如丰田、本田,也依然没能逃过双重打击。

吉利帝豪是榜单前十五唯一的自主品牌,排名第七。问为什么能上榜的,看看街上跑的网约车都是啥车就明白了。
开个玩笑哈,这车说不上多优秀,但是三大件啥的没啥大问题,吉利品控又不错,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排名第九的迈腾。自从帕萨特出了“内个事儿”之后,迈腾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毕竟大众B级就这两款。。。
CC:我呢我呢?
喜欢大众的,不选帕萨特就只能选迈腾了。
第十第十一北京奔驰二连坐。豪华车都能进销量前十了,有钱人还是多啊!

C级和E级的上榜,有点小意外,也有点小情理。C级自从换了1.5T+48V之后被人狂喷,最后闹的奔驰用优惠来促进消费;至于E级,马上就要改款,优惠也挺大的。面对如此便宜的奔驰,有拒绝的理由吗?
毕竟这可是奔驰啊!
说完了轿车,我们再来看看SUV部分的2月份销量 ——
长城汽车 哈弗H6 4033辆 -83.6%
长安汽车 长安CS75 3688辆 -65%
上汽大众 途观 3456辆 -72.8%
吉利汽车 博越 3117辆 -71.7%
北京奔驰 GLC 3093辆 -60.3%
奇瑞汽车 捷途X70 3007辆 -57.6%
一汽大众 探岳 2976辆 -38.6%
奇瑞汽车 观致5 SUV 2083辆 -31.4%
上汽大众 途岳 2006辆 -58.4%
奇瑞汽车 瑞虎8 1988辆 -53.7%
一汽大众 探歌 1940辆 -65.5%
长安汽车 长安CX70 1895辆 -58.2%
一汽丰田 RAV4 1823辆 -79.9%
吉利汽车 远景SUV 1722辆 -65.6%
广汽传祺 GS4 1634辆 -63.2%
2月份SUV一共卖了10.5万辆,这个数据相当于2004、05年的市场水平。
不过相比较轿车那边各种上上下下,空降第五的排名,SUV这边相对要稳定的多。
第一第二依旧是老面孔。
哈弗H6作为SUV市场的常青树,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依旧占据了榜首的位置。SUV每年都有新的出现,厂家也在不断的换新、换代,唯有我大哈弗H6巍然不动,笑傲冠军。

卖这么好的原因之前也说过,已经不单单是产品本身或者是价格的原因了,如此庞大的销量造就了一种口碑,口碑带来的效应是无法估计的。
大众系的SUV在2月份的表现也不错,途观、途岳、探岳以及探歌悉数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北奔的GLC。上个月GLC就拿到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而在混乱不堪的2月份,GLC还是第五!
3093辆的成绩甚至高于下面那些比他便宜很多的SUV???
啥情况?都这么有钱么???
去年骂奔驰不是骂的很厉害么,这才两个榜,咋就有三个奔驰的车了呢?

K哥不明白啊不明白!
令K哥感到惊讶的是 —— 观致5也能上第八?我曾经一度一位观致已经“凉凉”了,去查了一下,去年同期他的销量是3036辆,2月份SUV销量前十中,观致是收到疫情影响最低的。
但是如果没有疫情,观致5也不可能有这个排名。这也说明国内仍然有车友记着观致这个牌子。
不过本田CR-V竟然没上前十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已经上榜的车企都这么惨了,那么没上榜的呢?
以北京现代、起亚为主的韩系车,2月份一共就卖了3000辆,同比大跌95%。而在去年一度风光无限的沃尔沃,也因为疫情销量大跌81.5%,2月份卖了1205辆。
更惨的是英菲尼迪,2019年好不容易把销量拉成了正增长,然后疫情一来,2月份卖出了 —— 0辆。。。
有人说2月份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个销量的参考性和实质性意义都不大。对于年销量数十万上百万的大车企来说,没错;但是对于那些原本就举步维艰的车企而言,这是一次莫大的考验。
别说能不能打个翻身仗,活不活的下去都是个问题。
究竟几月份车市才能回暖,尚未可知,但是至少,身在杭州的K哥现在可以摘下口罩呼吸口新鲜空气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汽车销售淡季和旺季都是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一般来说淡季在5月至8月,这个时候因为大家都很忙,忙于赚钱,加上天气过热,三伏天大多数人都懒得出门,更何况是去离着自家比较远的各大品牌4S店呢?就连出门打的出租车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儿,所以人们通常会选择在秋季冬季买车。
再者,各大的车商和品牌商,都不喜欢选择夏季作为新车型的发布时间点,而基本上会选择在4月到6月份发布, 那么新车型有时尚品的属性,4月到6月去看车的人自然是很多的,但七八月份新车型都被看的不看,摸的不摸,试得不试了,自然人们也就不乐于那么大热天去看车。
旺季在10月到2月,大家一年的付出,都有收成,有了收成,购买的人相应就多,加上年底,临近春节,大家都想这时候购买新车或者换更好的车,开回家过年,有面子。

(7)2月上汽车销售扩展资料
新手提车注意事项
1、在提车前把相关文件带好,如预付款收据,预定合同,身份证,驾驶证。
2、去提车时,最好要求将两辆款式相同的车放并排同时点火,以便对发动机的声音进行比较。
3、尽量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提车,以便观查外观。在检查外观时注意,当车上的有些污点不敢确认是否是划痕时,最好找一条湿润的布擦拭,切记不要用手指去抠。
4、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了解与目前驾驶密切相观的问题,如机盖和油箱如何开启,如何使用自动门锁及空调,如何调座椅和后试镜,磨合期的理想时速等等,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会给自己造成很多麻烦,所以千万别不好意思问,另外,提车时最好两个人同去,以便问得更全面。
5、提车时注意看里程表公里读数:一般为8—10公里,及看水箱散热片有无杂物、座位保护包装及车头塑料纸是否完整、车内乘驾位及仪表等是否有污秽物。
6、提订货车时要注意看出厂日期和提货日期是否相距太长时间,如相距时间过长此车有可能为展示车(放在展览大厅供客人展览)或翻新车(试驾车)。
7、提车时记得索要生产日期和运输日期详细比对所提车辆。
8、买车后交车给4S店销售办牌和各种手续,记得抄里程表,不给销售开着车满大街溜车。
8、2月汽车市场分析(完整版):2月产销双双大幅萎缩
2月汽车市场分析(完整版):2月产销双双大幅萎缩,细分市场全线下滑明显,新能源汽车遭遇“滑铁卢”,出口降幅扩大至近年新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月,汽车产销大幅下滑;乘用车降幅大于行业总体;商用车同比降幅超六成;新能源汽车“八连跌”;出口同比两位数下滑。1-2月,汽车累计产销同比降幅均超40.0%;新能源汽车降幅过半数;商用车出口下跌远超行业总体。
产销总体
2月产销量均呈十位数,同比降幅近八成,乘用车表现低于行业总体
2020年元月下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受疫情的波及,2月份汽车行业产销出现大幅下滑。生产端,企业因复工进度慢、零部件配套供应等问题导致产出水平较低;消费端,产品消费停滞,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这将对上半年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据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无论环比还是同比,2月汽车产销出现大幅下滑,且降幅明显高于上月。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0万辆,环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降幅比1月扩大了五成以上。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0%,降幅比1月扩大20.4个百分点和23.3个百分点。其中,无论单月还是累计情况,乘用车降幅均超过行业总体水平。预计随着2月下旬企业逐步复工、复产,3月汽车产销将比2月会有明显增长。(见图表1、2)




2月产销降幅均超八成,四类细分市场全部两位数下降
由于疫情的影响,2月乘用车产销规模遭受重创,企业生产复工时间明显滞后,从而带来消费市场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问题。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乘用车产销环、同比均呈大幅下降。当月产销分别完成19.5万辆和22.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6.4%和86.1%,同比分别下降82.9%和81.7%,高于汽车产销总体降幅。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3.1万辆和18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8.1%和43.6%,降幅比1月扩大20.0个百分点和23.0个百分点。
具体车型方面,2月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四类车型产销环、同比均呈明显下降;1-2月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SUV产销降幅略低于行业,其他三类车型降幅均超过45.0%,并高于行业,MPV降幅最为明显。(见图表5、6)




2月产销同比降幅超六成,细分市场均呈两位数下滑,货车表现略低于行业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受此影响,生产企业推迟复工复产时间,市场需求受阻,对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市场运行等产生一定冲击,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今年2月中国汽车行业出现大幅“跳水”,而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商用车市场也未能幸免,尤其是作为增长主动力的轻卡和微卡,下滑程度相较重、中卡还要严重。随着3月份湖北省以外的全国其他区域陆续复工,尽管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但因疫情控制尚需时日,相关产业复苏、客运与货运数量增长缓慢;同时,经济下行造成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基建投资项目开工量有限,从而对商用车需求拉动乏力。目前市场环境仍不容乐观,投资、消费恢复有待政策引导和市场提振。
据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3.0%和73.1%,同比分别下降66.9%和67.1%。1-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8%和33.2%,降幅比1月扩大24.3个百分点和25.7个百分点。
分车型产销情况看,2月货车和客车产销环、同比均呈明显下降;在细分品种中,产销环、同比同样呈快速下滑势头,降幅也比上月和同期呈明显扩大。1-2月,货车和客车产销同比降幅均超过20.0%,明显高于同期。此外,前2个月,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型货车产销同比降幅低于行业,其他三类货车产销降幅均高于行业,其中微型货车销量降幅更为显著;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客车产销同比降幅总体低于行业,大、中型客车则反之,其中大型客车降幅更为明显。(见图表9)





2月销量同比“八连跌”,新能源乘用车降幅略低于行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汽车生产、运输、销售等遭遇全面打击,企业生产水平较低,同时消费需求严重受挫。与传统燃油车一样,虽然新能源汽车有去年2月低基数优势的存在,但今年2月销量规模倒退,出现历史罕见的巨幅下跌,并自去年6月补贴标准退坡起,新能源汽车似乎被踩“急刹车”,骤然调头下行,至此销量已连续8个月出现负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承压。业内专家预计,疫情或将造成新能源汽车首季度销量下滑至少40.0%,由此2020年全年也将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据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同比降幅均超过70.0%,明显高于上月。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1.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7.3%和72.4%,同比分别下降82.9%和75.2%。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万辆和6.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8%和59.5%,降幅比1月扩大11.0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
从动力特征来看,2月,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同比均呈大幅下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为显著,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为0辆,纯电动汽车销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的占比超过七成。1-2月,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降幅均超过50%。此外,上年表现较为出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也呈一定下降趋势,但降幅明显低于行业,其前2个月产销分别累计完成145辆和171辆,同比分别下降24.5%和8.6%。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的比例达70.0%以上。
从车型特征来看,2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0.9万辆和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3.1%和76.1%;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均完成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1.1%和65.0%。1-2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8万辆和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4.6%和59.7%;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均完成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4.8%和57.3%。(见图表14、15)





2月出口同比降幅扩至22.0%,乘用车表现明显好于行业总体
疫情当前,人员流动、出口货物运输的时间成本增加,不少国家发布对我国的入境管制措施,以及部分出口商检停滞,正常的出口贸易活动受阻,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难度加大。目前,中东和亚太市场都面临船只无法靠岸的窘境。此外,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交期延迟,再加上国外消费者购车需求降低等因素,同样影响了产品出口业务。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月,汽车企业出口4.5万辆,环比下降35.1%,同比下降22.0%;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3.5万辆,环比下降32.7%,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1.0万辆,环比下降42.4%,同比下降52.4%。1-2月,汽车企业出口11.3万辆,同比下降19.4%;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8.6万辆,同比下降5.0%;商用车出口2.7万辆,同比下降45.3%。(见图表19)


结语
短期压力大增,长期稳定向好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此前的预期,中汽协分析人士表示,对于今年汽车行业全年形势尚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就目前情势而言,一季度运行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2020年全年肯定比之前预估的2%降幅要大。为解决汽车产业链困难,更好更快地启动汽车市场需求,中汽协先后提出包括延缓实施国六PN限值、放宽限购指标、个人购车支出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适当调整2020年企业“双积分”考核要求、优化并延续新能源补贴政策、培育房车/皮卡车特色汽车消费等系列建议,以期推动汽车产业稳增长。
此外,中汽协还表示,今年2月汽车行业已经触底,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复工复产逐步有序恢复,受抑制的2月原有消费需求会陆续得到释放,车市将会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预计3月有望出现加速回暖迹象,并且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汽车工业将全面恢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