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销售额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销售额

发布时间:2021-10-23 21:19:55

1、充电桩数量是新能源汽车比拼的新赛道?

2020年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超”是说超级火爆的特斯拉。“强”,指的是在销量上不断上涨的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公司。在第一轮的竞争中,很显然特斯拉是成功了。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公司虽然与特斯拉相比,还没有在销量上占据太大优势。但从产品力本身看,与特斯拉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而第二轮的竞争,将在充电桩数量上,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特斯拉则是拥有明显的优势。

12月19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个人微博回复网友称,山西的超充网络规划也在计划中,明年会加大在整个北方地区的布局,包括山西。同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5站齐开,特斯拉中国大陆第600座超级充电站正式上线。

如果我们拿手机打开特斯拉的充电桩地图,就能够发现目前特斯拉的充电桩已经广泛的布局在了中国东部的各个城市,甚至已经布局到了相当多的二线,三线城市。

而目前自营充电桩的品牌,除了特斯拉以外,还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拥有92个,由于蔚来汽车支持换电模式,因此蔚来在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有167个,数量上比超级充电站多。而小鹏汽车的超级充电站的数量就更少了。

为什么特斯拉这样的汽车品牌要在全国范围布局超级充电桩呢?其实这个话题我以前也说过,特斯拉不仅是在中国布局,在美国以及其它市场国家也在布局。特斯拉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特斯拉在美国及其它国家布局充电桩,时间久了,特斯拉的一家独大的地位优势就显现了出来,那么对于很多汽车产业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在制定相关充电桩的行业标准的时候,就会参照特斯拉的充电桩进行。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特斯拉抢占市场,今后特斯拉恐怕会成为一家超级无敌的企业。

第二个好处,就是充电桩数量越多,新车的销量越大。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与自家的汽车进行高度匹配,在充电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个道理就像你用小米自家的充电插头给小米手机充电,速度最快。但是你用小米的充电插头给华为手机充电,那么速度就不那么快,一样的道理。所以充电桩数量也能对新车的销售,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好处,是自家品牌的充电桩数量越多,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提升用户满足感,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也能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那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今后甚至可以利用超级充电桩,提升电池的寿命,增强用户的电池安全性。

因此今后充电桩市场,可以看成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第二大战场。而如今,特斯拉依然是处于相当领先的地位和优势的。

但是也不排除,超级充电桩今后没有用武之地,那就是当电池的续航里程能轻松的达到1000公里,再比如充电的速度能压缩在10分钟甚至更快的情况下,那么超级充电桩的数量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但是眼下,在新能源汽车受制于电池技术的瓶颈的时候,超级充电桩的数量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充电桩行业龙头公司是哪家

充电桩上市龙头公司有:

1、奥特迅(002227),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直流设备整体方案解决商,是直流操作电源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2、中恒电气(002364),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智能高频开关电源行业的龙头企业。

3、动力源(600405),电动车充电桩概念股及充电桩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是大型电力电子生产企业,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形成了涵盖交直流电源、高压变频器、监控系统的产品体系。

4、上海普天(600680),是国内最早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之一。1981年更名为邮电部上海通信设备厂。

5、九洲电气(300040),公司的业务集中在电压等级0.4kV~72.5kV之间的配、用电一次和二次系统电气成套设备及解决方案。

6、科陆电子(002121),专业从事用电管理系统、电子式电能表、标准仪器仪表及软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产业发展如何?

据电动君了解,中国充电站的保有量从2010年的76个以年复合增长率90.2%增加到2015年的3,600个。同时期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从1,122个以年复合增长率87.7%增加到49,000个。除了公共充电桩,2015年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接近50,000个,商用充电桩(用于公共汽车、物流车辆、企业和公共机构)合计约50,000-60,000个,从而使国家的充电桩总数高达近160,000个。

具体情况如下:



 

 我国的新能源销量逐年递增,截止到2015年,销售量达到33万,生产量36万、保有量45万,而且销售量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6.83%。据估计,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生产量和保有量将分别达到:143万、200万、493万。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数量从2010年的76个到2015年的3600个,复合年增长率为90.2%。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从2010年的1122个到2015年的49000个,复合增长率是87.7%。



 

 在2016年,我国充电桩累计装机量约为三万个,2020年有望达140万个,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据图表显示,我国重视充电桩市场的投资,在2015年,投入约87亿元,而在2020年,预计投入272亿元,这预示着充电桩市场规模还有很多未知的发展空间。



为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保障,政府大力支持,实行地方补贴政策。各省份不同,补贴标准也各异:北京、广州、深圳等省份的补贴在总投资的30%,甘肃较低,约为5%;江苏、南京、无锡等城市根据直流电和交流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电动君点评: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扶持以及企业投入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迎来了跨越式发展。而且我国发展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路径日益清晰,这意味着充电桩后续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建设高潮,并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显著投资机遇。

4、六年60亿元,除了建成全国最多的充电桩,特来电还干了啥?

[汽车之家 先锋对话]? 经历了漫漫长夜,充电桩行业终于迎来曙光。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内的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异常振奋,他感到充电桩市场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更让他振奋的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建设充电桩”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天亮的比想象的要早”,他感慨道。
5月底,在特锐德青岛总部,于德翔接受了汽车之家专访,从充电桩到充电网,从新基建到工业互联网,从企业文化到生态体系,于德翔向我们分享了,他看得到的充电桩市场未来图景,以及特来电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方向。
◆ 政策加速发展 充电桩市场重燃战火
充电桩行业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来。2009年我国实施“十城千辆”计划,新能源汽车面向公共交通领域的试水开启;2013年新能源汽车正式向私人领域推广,规模化的充电桩需求也随之而来;2014年被认为是充电桩市场发展的元年,社会资本纷纷涌入,特来电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特来电依托于母公司特锐德创立,后者是一家电力设备企业,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布局充电桩业务对于特锐德来讲,是在电力行业的纵深拓展。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美好,但多数玩家进入这一行业之后,才发现深不见底,建设一个充电桩要协调土地、电容等多方资源,而充电桩建成后又面临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少,充电效率低等尴尬问题。于德翔计算,在发展充电桩业务的六年中,特来电已投入60亿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充电桩市场经历过资本蜂拥而入、经历过野蛮扩展、经历过冷静反思,如今来看,70%的玩家都已经退场,特来电正是坚持下来的企业之一,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截至目前,特来电已投建27万个充电桩,已建成并运营16万个,占比全国公共充电市场份额41%。
虽然经过六年的历练,苦苦坚持的玩家已经寥寥无几,近期政策释放出的利好信号,正在让整个行业重新燃起信心。上半年来看,国网、南网先后宣布增加投资,国网明确表示,全年将投资充电桩建设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南网则计划未来四年内,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星星充电表示,预计今年将投入10亿元建设充电网络;宝马集团宣布,年底将在中国市场建成超过27万根充电桩……充电桩市场的“二次战役”似乎已经打响。
◆ 护城河足够宽 充电网是核心壁垒
虽然“枪声”已经传来,但于德翔认为特来电的护城河足够宽。表面上看,特来电的优势是布局了全国最大基数的充电桩,而实际上充电网才是其核心的技术壁垒。特来电在2016年就已经确立发展充电网的技术路线,到今天已经基本成型。
充电桩和充电网有何差别?于德翔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充电桩是单纯把电充到车里的物理插头,而充电网则是将几十个、上百个充电桩进行物理化链接和智能化改造,形成的一个区域内的微电网。两者的核心差异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充电网具备能量双向流动的能力,第二,充电网的数据和信息交互更深。
更具体的来说,充电网可以分为四层:底层是设备网,即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充电桩;二层是物联网,充电桩连接着智能微网、配电网、电动汽车等物联网设备;第三层是能源网,即充电桩对上连接能源供应,对下输送给汽车和用户;第四层就是数据网,包含汽车、电池、车机的数据,风、光、水、电网的能源数据,以及用户的充电、消费、支付等用户行为数据等。
目前来看,充电桩的集中管理、运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其他充电桩企业也纷纷开始打造平台化体系。于德翔认为,相比之下,特来电起步更早,且形成了较成熟的充电网模型和体系,不但具备最大的充电桩网点布局,还自主研发了十大应用云,构建了生态体系中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这些先发优势,其他企业短时间内很难追赶。
对于特锐德的后续发展,于德翔概括为“一机两翼”战略,充电网只是两翼其中之一。由于特锐德是从电力设备的生产制造起步,短期来看,这部分业务仍将是其主体,两翼中的另一翼则是“新能源微网系统”,它的核心业务是能源管理,于德翔给这个品牌命名为“特温暖”。
在这样的整体战略下,特锐德未来的盈利模式将主要有三部分:设备制造、充电运营以及数据增值。于德翔介绍,当前的财务结构来看,特锐德毛利润至少有60%来自于设备销售,30%是来自充电运营,只有不到10%来自于数据端的收入。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发展,营收结构预计每年可能有10%的幅度变化,比如,“明年设备制造收入比例会减少10%、第二年减少20%、第三年减少30%,与此同时,后两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从制造到运营、到数据增值服务,特锐德正在打造一个闭环的商业模式,下一步来看,如果这三块业务可循环,这一商业模式就真正成型了。
◆ 充电网背后的工业互联网场景
“充电网将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打造充电网背后,特来电的更大梦想是构建以充电桩为链接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这不仅是特来电的梦想,也是青岛的城市梦想。
2020年5月,青岛出台《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以及《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希望通过三年攻坚,将青岛打造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曾谈到,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上半场,它重塑了商业的形态,而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必将重塑工业的形态。消费互联网是以消费、社交、支付、电子商务为主体,工业互联网是以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为依托。
工业互联网将以全球工业为依托,通过全球工业系统的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将人、机器、数据链接起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实现供给与消费的高度融合。
立足青岛,特来电想要构建的是一个面向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场景。于德翔解释背后逻辑,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是汽车,世界最大的工业消费也是汽车。电动化让汽车由一个机械产品变成了电子产品,这就让车辆的链接和交互成为可能。
充电场景又具备最广泛的连接和交互过程:汽车的大数据、电池电机电控的大数据、用户行为大数据、能源大数据都能够收集到充电网,并在云端分析、转移、应用。智能充电网将链接起汽车、能源和用户,形成“互联网、车联网、能源网”三网融合,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工业互联网”,进而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
主机厂拥有自己品牌的车辆数据,充电网则拥有平台上所有品牌、所有车型的数据。在车辆从工厂下线之后,充电网就成了每天与其产生连接和交互的最大场景。也就是说,“谁占有最大的充电网,谁就拥有最大的入口和数据,谁就能率先搭建起最大的工业互联网”。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不足400万辆,当按照工信部规划达到1000万辆、5000万辆,大数据和入口的价值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特来电充电网当前接入产业链及生态互联互通平台236家,日均数据量6TB,合作方包括汽车制造商、车辆运营平台、政府平台等。
◆ 企业文化是生态的土壤
方向对了、风口来了,对于德翔来讲,下一步最关键的,就是要带领团队打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他表示,资源整合能力将是一个重大挑战,挑战的核心在于:能不能给他人赋能,“如果只从别人身上获得利益,生态肯定做不成,要充分考虑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创造服务、创造需求”。
“这个行业里有大树,有小树,还有小草,还有小花,搭建这样的生态,要将所有相关的产业、人群和资源整合到特来电平台上,共同为平台赋能,同时也能在平台上获得价值和利益”。
于德翔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内生性的力量,是一个生态体系建立的土壤,能源源不断的为生态提供活力。在特锐德的企业文化里,有一个亮眼的关键词,叫“命运共同体”文化,强调了“平台共创、责任共担、价值同享、命运同舟”的理念。在他看来,只有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用企业文化滋养整个生态,才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于德翔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有着10余年电力行业从业经历。2004年,于德翔正式创立特锐德,并用5年时间,将这家企业培养成创业板第一股,特来电则是在特锐德业务基础上的“二次创业”。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于德翔所作的事业都没脱离“电力”这个关键词,“我从大学毕业一直搞技术、搞产品,对这些东西来自于喜欢,喜欢的东西就愿意思考,思考多了以后,就容易想别人想不到的,可能就容易能够找到一些新的机会”。
今年3月,特来电获得约13.5亿元A轮融资,这给特来电后续的发展准备了弹药。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于德翔很有信心,“没有山、没有水挡着你,也没有雾霾了”,他认为,特来电今年战略的核心,就是把握好发展节奏、整合足够资源来实现目标,“第一阶段看的是方向,第二个阶段就是怎么冲着目标使劲干,而且要跑的又好、又快、又健康。”
编辑总结:
过去几年,充电桩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它正迎来重大转机。在于德翔眼中,政策的利好会加速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充电桩行业已经走到转折点。对于特来电来讲,下一阶段要继续完善充电网建设,包括充电桩的布局、前瞻技术的研发、生态体系的搭建等方面。
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于德翔回答问题的节奏不急不慢,仿佛所有未来的图景已经在他的脑海中,他说,在看到“建设充电桩”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他问了自己十个问题,并笑称是“十大灵魂拷问”,回顾了六年来的发展,他坚定的认为,充电桩市场的曙光真的来了。(文/汽车之家 肖莹)

5、代理或者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前景怎么样?

现阶段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正在大幅度扩大,随之使得第三方的充电桩使用率大幅提升。加上国家政策引导,充电桩未来市场是待爆发的。个人认为,符合目前国情和解决实际需求的充电建设,理所当然的成为一大香饽饽,对此,鄙人也参加了省小二开展的充电桩拼团项目,100元即可参与,门槛低,之后通过企业溢价,预期最高可获得13.5%的回报。

6、如何看待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

?

7、充电桩行业分析

消除里程焦虑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备受瞩目,但是充电桩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里程焦虑仍然是掣肘的“短板”,因此,其入选为亟待突破的新基建之一。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51.6万台,私人充电桩数量为70.3万台。2020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6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加1.5万台,私人充电桩增加1.1万台。

充电桩保有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充电站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我国充电站保有量已经从2015年的1069座增加至2019年的35849座。

充电桩区域发展不平衡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2月,江苏省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5827台。其次是广东省和北京市,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均超过6万台,分别为63507台和60829台。

充电桩区域分布较为不均衡,全国前10个省份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近74%。

充电桩数量仍然不足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以及充电桩的保有量可以得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配比情况。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2019年我国车桩比已经提升至3.50:1,较2015年的7.84:1已经有大幅的提升。其中,车与公桩比为8.25:1。

车桩比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仍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的指标,充电桩仍有较大的建设空间。

2020充电桩数量预测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测,2020年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6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66.7万台;新增私人充电桩37.3万台,私人充电桩数量将达到107.6万台。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销售额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