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9月中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多少?
今年前9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34.9万辆和2022.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和4.5%;产量累计增速比今年前8月提高0.1个百分点,销量累计增速比前8月提高0.2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日透露,今年9月,中国汽车产销进入传统旺季,当月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均超260万辆,为今年前9个月以来最高水平,比上月和比上年同期均保持增长。
前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高速增长,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0.2%和3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6%和50.1%。

此外,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高于同期。前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35.5万辆,同比增长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9%,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前9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62.3万辆,同比增长26.3%,增速比前8月提高1.7个百分点。分车型来看,乘用车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商用车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9%。
汽车销售节节高,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裕。
2、中国汽车每年的销售量是多少
今年1月,车市热销,被小心翼翼地称之为“触底反弹”;2月,车市继续增长,被保守地称之为“政策效应”;3月,车市依然火爆,还是被谨慎地称之为“小阳春”;4月,销售数据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早就立夏了,艳阳高照,哪儿还是什么‘小阳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继3月创下111万辆的单月汽车销售记录后,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创下新的记录:生产115.68万辆,环比增长5.61%;销售115.31万辆,环比增长3.91%。其中,乘用车销售83.10万辆,同比增长37.37%,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销售汽车383.19万辆,同比增长9.43%。其中,乘用车销售282.67万辆,同比增长15.09%,较一季度增幅扩大7个百分点。
鉴于市场的良好表现,中汽协将2009年汽车销量预期调整为1020万辆,同比增长8%。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董扬表示,要实现今年增长8%的目标还有困难,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出台政策,对“销量不好”的商用车同样实行购置税减免政策。此前,中汽协对今年汽车市场的预测是“增幅在3%~5%左右”。
与数据遥相呼应的是,全国汽车市场缺货严重,“断货潮”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热销车型根本提不到货,而且促销活动明显减少,价格回调现象比较明显。面对消费者的抱怨,汽车厂家也一肚子苦水,工厂加班加点在生产,生产线已经超负荷运转,还是无法应付汹涌而来的订单。真是“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实在变化太快!”
如果说,中国车商也苦恼,肯定会被外国厂家看作是“无病呻吟”。统计显示,4月美国新车销量不到82万辆,同比下滑34.4%。由于经济萧条导致个人消费缩减,美国整体汽车市场已连续18个月同比减少,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超过30%。另一个主要市场日本,4月份汽车销量(包括0.66升微型车)为28.4万辆,同比下滑23%,创下41年来最低纪录。汽车实际销量连续9个月同比减少,并且降幅连续7个月达到两位数,日本政府出台的旧车置换新车优惠以及环保车购买优惠措施并未奏效。
另外,欧洲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法国CCFA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法国4月新车注册同比下滑7%;意大利基础设施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4月新车注册数为188406辆,下降7.5%;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联盟Anfac表示,西班牙4月新车注册量为67215辆,下滑46%,因消费者支出缩减,西班牙汽车销售一直领跌西欧车市;加拿大也被美国“传染”,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用“冰与火”来形容中国车市与全球市场实在再恰当不过。就连本田专务董事兼中国本部长兵后笃芳也表示,全球汽车业新兴的“金砖四国”中,巴西市场处于停顿状态,印度不见增长,俄罗斯更加惨淡,“只有中国市场在引领全球汽车业”。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整体回暖,即便是目前这个“五一”之后的传统淡季,汽车市场也显示出“淡季不淡”的态势,“平稳”应是5月车市的主旋律。
“中国汽车消费者有需求,有购买能力,最重要的是信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从税收、财政等方面推出扶持车市政策,特别是国家发出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明确信号,对国内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3、中国汽车用户的增长率
1.市场仍高速增长,市场奇迹仍在创造
乘用车已经连续两年以超过100 多万辆的速度增长。从2001 年到现在,我国汽车市场仅用6年时间,就增长了近300% ,而广义乘用车市场增长超过400%,乘用车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从50%左右上升到了70%以上。这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净增长的数量超过全世界汽车市场净增长的50%,我国的汽车产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几年都在创造并还将创造着汽车市场的世界奇迹。
2.小排量继续走低,缺少政策扶持
以发动机排量小于1.2升的轿车为例,2005年市场占有率为18.9%,2006年降到13.8%,2007年降到9%左右,而且销售总量也大幅度下降。而日本发动机排量在0.66 升以下的轿车的市场占有率20年来从市场占有率11%上升到去年的30%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真正鼓励小排量汽车的政策。
3.各车型表现尚佳,得益于需求拉动
其中SUV出现了“井喷”,增长率能达到60%以上,总产销量有望达到36万辆。轿车仍然高速增长,净增长的数量将近90万辆,由于市场基数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增长率低于去年是正常的,但是销售470万辆基本没有问题,增长可能会在22% 左右。MPV的增长率可以达到24% 以上,总销量为22万以上。微型客车产销能超过100万辆,虽然增长率超过10%,但在小排量车市场下滑的今天,这已经是相当好的成绩了。
4、2020年汽车销量总量多少?
1、汽车整体:2020年12月销量283.1万辆,增长6.4%;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2531.1万辆,下降1.9%。
2、乘用车:2020年12月销量237.5万辆,增长7.2%;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2017.8万辆,下降6.0%。
3、商用车:2020年12月销量45.6万辆,增长2.4%;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513.3万辆,增长18.7%。
4、新能源汽车:2020年12月销量24.8万辆,增长49.5%;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136.7万辆,增长10.9%。
5、中国品牌乘用车:2020年12月销量103.7万辆,增长12.0%;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774.9万辆,下降8.1%。
6、汽车出口:2020年12月出口量14.5万辆,增长35.5%;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量99.5万辆,下降2.9%。

(4)中国汽车销售增长扩展资料:
2020年汽车销量排行榜:
1、一汽/SVW: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3006215辆。
在中德合资企业中,中德投资比例为: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50%,德国奥迪公司40%,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热销车型有上海大众途观,朗逸,帕萨特等。
2、上海通用: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229804辆。
目前,拥有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覆盖从高端豪华车到经济型轿车的所有梯度市场,以及高性能豪华车、MPV、SUV、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
3、广汽/东风本田: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196664台辆。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0%,本田技术研究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日本本田技术研究产业有限公司出资40%共同组建的整车生产经营企业。
本田CR-V是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经典城市SUV车型。2015版CR-V采用运动时尚的设计外观,与米其林纬度SUV轮胎相匹配,具有出色的操控性能。
4、长安: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149820台辆。
长安建于1984年。起初,它只生产卡车。它直到2010年才生产汽车。1998年,该公司成功赢得了中国继电器市场的领先制造商。2020年6月30日,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商标金奖商标创新奖。
5、北京现代: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142020台辆。
北京现代成立于2002年,品牌战略是“从现代到未来”。其车型有:全新索纳塔、全新丽娜、凌东、全新丽娜、粤东、粤东、索纳塔九混合动力、全新途胜、全新ix25、全新盛大、ix35等。
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x25概念车在正面更多地吸收了ix35和ix45的设计风格。“流体雕塑”的设计理念已经从建立风格过渡到深入发展阶段,并体现在不同的汽车系统中。
5、【行业观察】时隔21个月,国内汽车销量终迎正增长
终于等到你,
还好我没放弃,
时隔21个月,中国汽车销量终于迎来了正增长。
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4月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月增速为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下降的低迷态势。
1-4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59.6万辆和57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4%和31.1%。
总体而言,4月我国汽车行业产销特征为:汽车销量结束连续21个月的下降;乘用车产销量降幅大幅收窄;商用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同比下降;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
降幅收窄,乘用车产销量稳定恢复
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8.7万辆和153.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9.7%和45.6%,同比分别下降4.6%和2.6%,降幅较3月收窄45.3和45.8个百分点。
从细分车型来看,SUV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7.3%,产销纷纷实现由负转正;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6%和6.2%;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9.6%和3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2.8%和11.5%。
4月乘用车产销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是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恢复的写照。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在本月下滑至38.1%,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德日品牌乘用车呈上升态势,占有率分别达到24.8%和22.8%。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功不可没,商用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1.4万辆和53.4万辆,为历史最高水平。环比分别增长37.8%和37.7%;同比分别增长31.3%和31.6%。
在整体车市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商用车逆势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对结束汽车销量21连降功不可没。
阴霾未去,新能源汽车同比继续下降
新能源汽车4月产销量分别完成8.0万辆和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1%和26.5%。其中纯电动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5.1万辆,同比下降28.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完成2.0万辆,同比下降20.7%。
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20.5万辆,同比累计下降44.8%和43.4%。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销降幅在逐月收窄,但总体下滑依旧明显。为缓解企业压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4月,中央集中出台了包括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在内的多项利好政策,同时推进“新基建”工作,加快新建充电桩速度。在多方支持下,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拨开阴霾。
5月车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4月出现回暖后,我们对5月车市充满期待,“五一”假期也不负众望,开了一个好头。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汽车、家电等受疫情影响的大宗消费品销售明显回升。“五一”期间,上海、重庆、浙江重点监测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9.6%、28.5%和8.8%。
进入5月,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各地学校陆续开学复课,全国旅游产业逐步复苏,私家车使用需求或将迎来小高潮,有利于推动汽车市场。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优惠政策刺激汽车消费,5月汽车销量的连续正增长,还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5月车市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式向好,但境外疫情还处在蔓延阶段,防控形势并不明朗,全球经济的大幅衰退已是定局。在此大背景下,国内宏观经济的恢复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加之海外工厂的大面积停工,如何保障汽车产业供应链也是需要应对的问题。
如果今年第二季度被视为车市复苏期的话,那么下半年车市将直接影响2020全年汽车行业走向。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下半年中国车市将恢复甚至有机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但很难挽回全年汽车销量负增长的局面。对此,中汽协对2020全年汽车市场进行预测:乐观情况下,海外疫情在第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全年汽车销量将同比下滑15%;若海外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延续至三季度甚至更远,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或同比下滑25%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汽车销量连续13个月负增长,中国车企真的没救了吗?
“中国汽车工业50%车企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可能才是最激烈的,这是国内某车企掌门人对行业发展的预判,然而在此之前还有更悲观的看法,比如2020年左右,自主品牌仅会剩下3-5家。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但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销量连续13个月负增长,1-7月份国内乘用车批发量11476452辆,去年同期为13131268辆,同比下滑12.6%。为刺激消费,乘联会先建议组织开展“汽车下乡”活动,然后建议对1.6升排量以下的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第一个建议已经实施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一来减征购置税有可能在下半年出台(猜测是10月1日)。
有些人认为,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唯一难的就是三大件。其实今天造车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论是市场、法规还是政策,已经没有给小作坊式企业留下多大生存空间,前面已经说过市场,下面我们就从法规和政策说起。如何限制新车油耗?欧盟的做法是设定二氧化碳限值,比如130g/km,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积分。新车排放高于标准就是负数,低于这个标准就是正数,碳排放积分就是这么回事。一般碳排放标准设定在一个中等水平,这样有的企业能达标,有的不能达标。不达标的企业要向达标的企业买碳排放积分,这就让造车变成了一场竞赛。

中国和欧盟思路是一样,但没有采用碳排放限值,而是油耗限值,油耗低于标准积分就正数,反之就是负数,这就是平均燃油消耗积分。假如一款车年产10万辆,而该车油耗高于标准1升,那就是负10万分,按照目前市场行情,1分价格在1500-2000元,车企至少要额外多花1.5亿买分,才能不受处罚。
7、近10中国汽车增长专业数据
一、2000-2007年汽车整车市场发展概况
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00万辆跃升到888万辆,连续7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94%和21.68%,产销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
二、2000-2007年汽车整车行业产销状况
1、生产情况分析
2000-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行业年产值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825亿元增至2006年的816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37%。2007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在2006年基础上持续增长。
2、销售情况分析
2000-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行业销售产值不断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27.83%。2006年销售产值实现798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销售收入也表现出良好的势头。2006汽车整车销售收入达到811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4%。2007年工业产值和收入额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3、进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612437辆,出口金额7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27%;我国汽车(整车)进口314125辆,增长37.96%,进口金额110.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3%。
三、汽车整车业竞争格局分析
1、地区发展状况
2006年,汽车整车业在国内个省市发展情况良好,主要集中在江苏、辽宁、广东等省份。分布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华东地区,2006年该区有81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28亿元。
2、企业经营状况
2007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保持了强劲增势,整体赢利水平显著。从利税总额看,截止11月重点企业集团共完成1156亿元,同比增长48%。
2007年,行业内重点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等16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的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这些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76.11亿元,同比增长25.86%,增长额为2091.08亿元。其中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和东风公司三大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份额分别占重点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26.58%、18.59%和16.20%,三大集团的占到总份额的一半。
这16家重点企业2007年实现利润创5年来新高,达到 610.07亿元,同比增长65.14%,增长额为240.64亿元,占了全行业近半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撑起了汽车行业的半壁江山。其中,一汽集团、北汽控股和庆铃公司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100%,规模庞大的上汽集团增速也超过40%。
3、品牌竞争格局
据统计, 2007年我国自主品牌从1998年的2个企业发展到32个企业,在SUV、MPV、轿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迅速崛起并走向成熟,至2007年底,以奇瑞、华晨、长城等为代表的汽车已占中国乘用车年销量的29.4%,超过日系车27.9%,德系车18%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和德系、日系并重的汽车体系。
四、2008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2010年综合预测
1、2008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08年,汽车行业景气高峰将继续保持,预测2008年汽车需求为1035万辆,增长17%,其中轿车需求为565万辆,增长19%。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730万辆。商用车产量270万辆。在乘用车品种中,轿车产量有望达到550万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充分,汽车企业分化日趋严重,继续看好各细分行业中高端市场的领先者。
2008年的汽车行业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1) 大集团重组和联合的力度继续加大;
(2) 汽车行业将从资本市场得到应有的支持;
(3) 自主研发将继续推进,而且更加扎实。
2、2010年汽车整车行业预测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增长22.02%和21.84%,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国家信息研究中心汽车研究处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汽车销售量将达到1023万辆。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世界第一,到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到2015年中国汽车需求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8、2019年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国车市下滑8.2%,谁还在增长?
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承压较大,年度产销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
乘用车各个细分市场几乎全线下滑。轿车全年售出1030.8万辆,同比下降10.7%;SUV累计销量935.3万辆,同比下跌6.3%;MPV车型降幅最大,同比下滑20.2%至138.4万辆。

就连新能源市场亦未能幸免,遭遇10年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累计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降4%。
在“跌跌跌”的主题下,中国车市加速了内部淘汰赛的进程,不过,对于刚需市场中的强势产品,此时反而成为他们提升销量、扩大份额的最佳时机。
车企销量排行榜,仅3家正增长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国内车市只有德系车和日系车,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分别提升至24.2%、21.3%;而中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车,均呈现市场份额缩水的境况。
具体到销量排行榜TOP 10的汽车厂商中,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的表现也相对更加亮眼。其中,大众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一汽-大众在2019年销量达到了207万辆,超越上汽大众成为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同比增长4.3%;这两家厂商加起来的销量,就占到中国汽车总销量的15%。

日系品牌同样增长势头强劲,东风日产排名第五,尽管销量微跌0.5%,仍远远高于行业增速。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分别售出78.9万辆、76.5万辆,同比增长14%和4%,单从品牌来看,本田2019年在华销售155.4万辆,位居日系三强首位。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长城、长安、上汽都出现了下跌,这证明了,在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消费者买车愈发谨慎。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今后的竞争将不再是量的竞争,而是质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厂家共销售2329.4万辆,占总销量的90.4%,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高于同期。
强势品牌基于市场与口碑优势,通过新品不断迭代、产品力强化、售后与服务举措,在淡季中给予刚需用户以足够的消费信心,从而达到了集聚用户群、淡季中越卖越好的目的。可以预见,车企之间的分化将继续凸显,而消费信心,则是划分品牌层次的关键依据。
最畅销的轿车TOP 10,德日霸榜
2019年轿车销量TOP 10中,德系车(大众)独揽半壁江山,日系车占4席,德日品牌几乎垄断榜单。

大众新朗逸一雪前耻,把2018年轿车冠军轩逸按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2019年共销售49万辆,同比增长5.2%。足以看出在普通用户消费群体中,大众朗逸是购车的首要目标之一。
轩逸年销量47.5万辆,仅次于大众朗逸,可谓势均力敌。换代后的轩逸在颜值、空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再加上日产历代的低油耗口碑,铸就了轩逸成为销量最好的日系车。但或许也是因为换代的关系,导致其单月销量出现了断档,桂冠遗憾易主。

TNGA架构一改卡罗拉换代前的销量低迷,顺势成为一汽丰田的主销车型之一,还拿下了2019年轿车销量第三的佳绩,算得上实至名归。竞争对手“神车”思域亦榜上有名,全年卖出了23.49万辆,同比增长8.8%。
排名第四的新宝来有了突飞猛进般的增长,2019年销量增幅达到32.7%,这离不开MQB平台的功劳,但对比它的姊妹车型朗逸来说,新宝来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此外,大众帕萨特也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去年累计销量超21万辆,同比增长30.8%,稳居中型车第一。但去年12月,中保研发布了帕萨特的碰撞测试成绩,结果并不理想,2020年该车能否保持热度?我们静观其变。
提到中型车,就不得不提第十代雅阁。该车凭借不错的产品力,在B级车市场牢牢占据一席之地,2019年累计销量与帕萨特仅差607辆,同比增长24.7%,不难看出,二者在B级车中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轿车销量榜除了德系、日系车之外,还有一款美系车——别克英朗能够入围前十实属不易,虽然英朗因为三缸机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事实证明,英朗所搭载的三缸机正逐渐被市场所认可。2019年英朗交出累计销售25.6万辆的成绩,于别克家族十分抢眼。
最畅销的十大SUV,国货崛起
轿车销量前十没有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着实让人感到惋惜,好在SUV销量排行榜是中国品牌的“主场”,总算带来一点安慰。
2019年最畅销的十款SUV中,中系车占半数,日系车占3席,德系2席;其中8款全是紧凑型SUV,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相比轿车市场的战火升级,SUV市场则显得有些平静,第一名依旧是哈弗H6,第二名也仍是途观。这两款SUV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依靠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还是稳住了SUV市场第一阵营的排位。
东风日产奇骏以21.2万辆的销量挤进了前三,支撑奇骏实现3.9%增长的,不只是其皮实可靠的产品口碑,该车在各地市场终端有着1.5-2.3万不等的优惠,也很大程度发挥了助力。

纵观整个榜单,SUV市场表现不算理想,可本田CR-V和长安CS75却看点十足。机油门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本田CR-V的空间、配置不错,动力选择丰富,覆盖到更多的消费人群,所以销量随之高涨——2019年累计销售21.1万辆,同比劲增60.1%%,获得了SUV榜单第四名的位置。
作为长安品牌的销售主力,CS75是国产SUV里唯一同比增幅超过三成的车型,全年销售18.8万辆,同比大涨35.8%,热度非常之高;究其原因,CS75 PLUS的上市起到了刺激销量的作用。

宝骏510、吉利博越和荣威RX5一直是SUV市场的热门车型,尽管三款车同比均有所下滑,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总销量依旧很高,分别排名第五、第七和第十。
来自一汽大众的探岳,终于以16.7万辆的成绩获得了第九名的位置。该车在终端市场普遍有着3万元左右的优惠力度,再加上大众LOGO的光环,销量飙升就不出奇了。
十大热销MPV,中端市场成蓝海
比起轿车和SUV市场的烽烟四起,MPV显得有些“佛系”,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2款。

2019年,“国民神车”五菱宏光继续统领着MPV市场。宜家宜商的定位,加上无敌的价格,五菱宏光已经成了这个价格段的首选车型。其年销量近37万辆,月均超过3万,保有量巨大。
别克GL8也表现出了一台老大哥车型应有的地位,始终在商用高端MPV市场独占鳌头。本田奥德赛则在家用市场扎根多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省油耐用、宽阔的空间和保值率高是它的主要优势。

近年,中端MPV市场有了崛起的势头。比亚迪宋MAX,去年月均销量在6000辆左右,当仁不让地拿走第五名的奖牌,暂时成为国产MPV市场的领军者。
“后进者”传祺GM6也受到了不少车迷的青睐,2810mm的轴距、10万起步的价格,性价比相当不错。嘉际作为吉利汽车的首款MPV,上市半年以来,关注度持续飙升,销量紧随传祺GM6之后。

就目前来看,MPV市场体量小,竞争也不充分,导致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高端领域,合资车地位无可撼动,中端市场尚未打开,低端市场依然是性价比当道。
文 | 葫鹿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中国汽车2020年汽车销量增长50%?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汽车产销
中国已经逐渐成为欧洲汽车企业救命稻草,但新能源车销量却被欧洲超越7月份中国汽车销量保持了二季度以来的上涨趋势,据调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7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220.1万辆以及211.2万辆,对比增长了百分之21.9和百分之16.4,今年前7月,汽车产销达到1231.4万辆和1236.5万辆,对比来看下降百分之11.8和百分之12.7,降幅实现进一步收缩。

新的加速起点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企业在非常难的困境采取自救,这也都是得益于各个企业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业为国民经济复苏,‘六稳’ ‘六保’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今年疫情和市场考验会进一步推进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更好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可能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全新的加速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
7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市销量终于实现了由负数转为正数,实现了2020年来第一次同比正增长,在这以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去年的7月份以来,已经持续12个月连续都是负增长,这全部取决于疫情的有效合理控制,中国车市成为了全球车市恢复最快的板块,根据调查,中国市场也正在成为欧洲汽车品牌销量的首要阵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曾经表示出行:“这背后所表现的是中国消费者对于欧洲,特别是德系品牌的青睐,还有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以及品牌价值的肯定,这也全部取决于德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深耕,”并且,如今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零部件企业也为欧洲汽车供应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出行一客采访
最近一段时间,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CAR)主任费尔迪南德·杜登霍夫在接受出行一客采访时曾经表示过,欧洲市场依然身处于疫情危机,回顾往日的过程还道阻且长,但是,今年上半年来看,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以极为快速的增长形势眼看要超过中国市场。根据数据得出,今年上半年左右,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减少了百分之44达到了33.5万辆,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比增长了百分之52,到40.33万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便公开宣称:“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要起那么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了,人家开始热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总销售额,产值是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00年之后,我国汽车产业就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全国生产的汽车是14万辆,其中轿车只有2650辆,汽车生产总值约60亿元。而2008年全国生产汽车936万辆,其中轿车530万辆,总产值超过万亿元。从2000年的产销200万辆到2008年产销突破九千万辆,八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销均增加了727万辆,平均年增幅接近百万。
从国际上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的产销量连年上升,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份额只占世界的3.5‰,2000年占世界份额的3.5%,08年中国汽车全世界份额的1/7,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而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三大摇摇欲坠,美国的汽车市场也因此受到重创。09年1月,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2008年广告费用:
近几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年轻化,我国汽车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需求增长快速。2007年更是以880万辆的总销量,顺理成章地超越了日本,同时也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地区的第二大汽车市场。2008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自然灾害、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车市遭遇诸多变化因素,但是汽车产销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势态。从技术层面来看,2008年汽车技术主打节能环保、娱乐时尚、安全健康,成为今年众多汽车厂商广告宣传的主题。随着各国车系的进驻和国内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格局日益多元化,竞争更加完全。
慧聪研究媒体监测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投放平面广告约67亿元,其中乘用车平面广告费用约为62亿,占汽车行业平面广告总费用的92.6%,商用车广告仅占7.4%。乘用车广告中近3/4的广告是轿车广告,越野车广告也占了一成多的市场份额;商用车中则以客车和货车为主,二者占了商用车广告的八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