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人】2020年我国车市销量将出现正增长
“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要靠谱,《汽车人》之所以认为2020年出现正增长的概率大,一方面是去年基数低,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改善。
?
文/《汽车人》张恒
对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的预测,中汽协开了个头,他们预计今年销量同比下跌2%,跌幅进一步收窄。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2020年到2021年将是筑底的关键两年,市场企稳回升,汽车产销形势应该好于2019年。
很多机构和行业分析人士都对今年的产销数据有所预估,中汽协的-2%被广泛接纳,但《汽车人》对今年形势的预判和苗部长的看法更接近。具体的,我们认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会增长2%-4%。
首先,“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要靠谱,《汽车人》之所以认为2020年出现正增长的概率大,一方面是去年基数低,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改善。
人们关注具体的产销数据和增长率,增长率是销量的导数,增长率的变化率是二阶导数。预测未来,增长率是比产销数据本身更有效的指标。那么,增长率的变化率就是增长率的领先指标,人们往往会忽略二阶导数的重要性。
从2019年四季度到2020年1月,我国宏观形势出现转好态势,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PMI指标的多元向好。《汽车人》曾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车市的影响。从2019年的经验来看,当初人民币汇率快速跌破整数关口7的一段时间,股票市场和PMI指数随之下行,同期,汽车销量受到了冲击,主要在2019年的二三季度。
到了2019年四季度各宏观指标出现了改善,汽车销量爬出底部。2019年12月份单月批发销量265.8万辆车,从过去24个月来看,这个数字仅次于2018年12月和2018年1月,无论是绝对还是相对,都不错。这也预示着2020年的汽车销量可能不会那么糟。
有机构认为,2019年12月我国工业增速回升至6.9%,创8个月以来新高。工业生产改善的动力有三个:一是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二是地产基建施工韧性、三是汽车生产持续改善。12月投资累计增速回升至5.4%,当月增速创新高至11.8%。得益于2019年初以来盈利增速见底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已出现曙光。
货币政策的变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从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来看,2019的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这次为2020年的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松紧”两字给人感觉仍然是以去杠杆为主,而“灵活”两字则是以波动率为主。
2019年12月,我国M2指数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8.7%,M1指数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4.4%,反映出企业流动性在持续改善。当前口径12月社融存量增速持平在10.7%。
更直观的,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的A股市场近几个月出现了明显上行。人民币汇率突破了6.9,A股创业板上涨至2000点整数关口附近,显示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2019年12月份的汽车销量,尤其新能源汽车环比大幅反弹,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给予了肯定,整车企业出现普涨,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更是成为市场亮点。
此外,2019年11月和12月的PMI均为50.2%,已经连续两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同期美国的MPI分别为48.1%和47.2%,其12月的47.2%已经是美国近10年来该指标最差的一次。
我国汽车销量自2001年有数据统计以来,连续三年车市增长率下跌的情况仅有2017-2019年这一次。这意味着2020年出现继续下探的可能就会更小。
前面我们谈到了“模糊的正确”,社会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没办法精确到每一个宏观变量对汽车产销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影响,但多数宏观指标和汽车产销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当宏观数据大都转好时,汽车产业没有理由会更坏。
介于宏观经济反弹的力度有限,汽车产业出现大幅反转的可能性不大,但从负增长转向正增长还是非常可能的。所以《汽车人》认为,2020年我国车市将会出现小幅的正增长。(文/《汽车人》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发改委:预计2020年汽车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表示,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可恢复到上年水平,其中,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上年。
孟玮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显著,汽车产销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位居世界前列。
今年以来,针对汽车产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较大冲击和影响,国家及时出台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随着政策效应不断释放,4月以来汽车产业呈现快速恢复、持续增长的态势,1—11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已收窄至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降幅较大,7月份开始呈现持续回升态势,11月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5%。预计今年全年汽车产业总体可恢复到上年水平,其中,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产销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上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上年。
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等发展目标,要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增强发展优势,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汽车产业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预测:一夜跌回5年前恐低于2400万辆
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是多少?中汽协在去年12月12日的“2020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给出一组数据:2020年全年销量2531万辆,同比下滑2%。
这是去年12月给出的预测,当时还没有人知道知道新冠病毒会来,所以中汽协这个预测肯定不准了。
本刊并不擅长数据搜集整理,但预测这种不需要负责任的事还是可以试一试的。就在去年7月12日,本刊发表了一篇“机构全面战略误判 中国新能源汽车之路正发生重大转折”文章(文章已删除),“精”准的预测到了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123.4万辆。
实际上,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是120.6万辆,比本刊预测的123.4万辆还要低,但当年众多的国家级机构如工信部、中汽协、乘联会的,这些机构预测的最低数值是150万辆(工信部),所以作为一个小媒体,发出123.4万这个预测数字,需要一定的勇气。
事情的结果是:一个小小的公众号自媒体,预测的数字比工信部等国家机构还准!事实上当时本刊用了一个极简单的办法:2019年全年销量=2019年1-6月销量(61.7万辆)x2=123.4万辆。
本刊发布这一“精准预测”之后,很快引起了人们大量转发。但也有专业人士也马上指出:这种预测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怎么能简单乘以2呢?
根据2018年的数据,上半年的销量(41.2万辆),仅占全年销量(125.6万辆)的32.80%。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测算,2019年销量最高可达188.10万辆,因此也完全有可能达到当年最高的一个预测值:18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小编“歪打正着”,完全预测(猜测)对了。反倒是专家们全盘皆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19年下半年情况和上一年完全不同?原因其实是这两个:
1、上半年发生的接二连三的新能源车起火事件,影响了消费者信心。
2、2019年6月25日之后,新能源汽车国补降50%,地补取消,严重影响了市场。
蔚来ES8起火
现在回过头看,这两件事,第一件事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相似,同时具备了黑天鹅和灰犀牛的气质,难以预测或者多数人本能的选择了忽视;并且行业大佬们肩负能唱好尽量不唱衰的行业责任,因此给出一个更乐观的预测并不奇怪;但第二件事,作为国家方针政策,整个行业都是知晓的,但专家们普遍低估了它的影响力。
如今,2020来了,小编再来大胆一回,预测一下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销量。小编的预测是: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或低于2459.76万辆。理由如下。
同样,这次本刊的预测方法依旧十分简单:根据2020年3月上海车牌竞拍人数来计算。
3月21日刚刚结束的上海车牌拍卖,竞拍人数是:13.3万人。而历年3月上海车牌竞拍人数是:2019年15万人,2018年21.7万人,2017年26.2万人,2016年3月22.11万人,2015年13.26万人,2014年6万人。
与之对应的,2014年-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2349.19万辆、2459.76万辆、2802.8万辆、2887.89万辆、2808.1万辆、2576.9万辆,曲线并没有完全重合,但重合度还是比较高的。
从这两组数字看,2017年3月拍牌人数最多,而当年中国汽车销量也是历年最高的。而2020年3月上海拍牌人数与2015年3月几乎一致。由此简单推断: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或下降至2015年2459.76万辆的水准,比上年下降约4.5%。
2459万辆这个数字,比中汽协去年12月预测的2531万辆要低了约72万辆。尽管这个测算方法过于简单,但简单有简单的好处。而且,如果把新冠疫情的情况加进来的话,很显然2459万辆这个预测会更靠谱得多。
数据显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1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7.7%,为194.1万辆,比上年同期少约40万辆;2月,中国汽车销量仅为3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79.1%,减少约117万辆。仅这两个月,就已经比2019年少了约160万辆。
尽管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购买的频率不高,一年甚至3-5年才购买一次,因此新冠病毒对新车销量的影响恐怕有限。但新冠疫情对全球各行各业的冲击,是否会让整体经济发生史无前例的大衰退,并大幅度影响到普通家庭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汽车消费,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任何人能预判到。
根据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上海专家张文宏的说法,要完全防住这波新冠病毒,至少要等到2021年。而这一年的时间,全世界都要随时准备预防新冠病毒的反扑。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行业发生企业倒闭、裁员的事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即便不倒闭、不裁员,其降薪的风险也比往年要大得多,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降低消费市场的购买力。
因此至少可以肯定一点,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有很大概率会低于2015年的水准,也就是一夜回到5年前,全年销量恐怕会整体低于2400万辆甚至更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2020年12月汽车销量是多少?
2020年12月中国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80.2万辆。
2020年岁末,中国汽车行业销量同比增长5.4%;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缓慢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旬报情况预估,2020年12月中国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80.2万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4%。
2020年12月,从细分车型来看,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5.9%,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4%。
(4)2020我国汽车销售预测扩展资料:
据介绍,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克服了国内外供应链断裂和零部件短缺的困难,迅速恢复生产。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下,汽车产销两旺,一改前两年产销下降的颓势,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月度生产创历年新高。在补贴大幅退坡的不利因素下,新能源汽车产销仍有望超过上年,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估完成2527.2万辆,同比下降1.9%;从细分车型来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缓慢增长。
5、辞旧迎新 关于2020年车市的四个预言
提起2019年的汽车行业,你会想到什么?
是车市衰退、全球裁员、巨头转型、资本寒冬,还是新势力造车崛起壮大?
随着2019年离我们远去,新的一年拉开了帷幕,站在这辞旧迎新的节点上,车企们多在忙着总结2019年成果,发布2020的新目标。
在过去的2019年中,国内车市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急转直下,产业结构变革周期已然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技术的发展还是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结合2019年的汽车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不妨来看看2020年车市的这些关键词。
01
联合
所谓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回想20世纪末日产-雷诺的联盟让两家车企走出连年亏损的境地,三菱的加入又让联盟成为继大众丰田之后,全球第三大车企集团。如今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车企联盟再成趋势。
去年第一个重磅的合并来自2019年1月,大众和福特正式结盟,在商用车、皮卡、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和共享汽车领域的联盟合作。2019年3月,一直“相爱相杀”的戴姆勒、宝马也宣布“联姻”,开始整合出行业务。随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联盟,他们的联合使其一跃成为第四大汽车集团。2019冬至,上汽、广汽两大汽车集团宣布结盟,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资源、共同开发新商业模式和扩展海外市场。包括奇瑞等老牌中国品牌也进行了混改,引导国企和民企实现“资本”和“经营”的强强联合,激发国企的规模性、灵活性、积极性。
只能说面对“新四化”趋势不断深化,车企纷纷加大对未来技术的投资,然而动辄上百亿欧元的投资对于每家车企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在此情况下,“单打独斗”不如“众人拾柴”。此外,由于汽车市场下行,车企的利润也在不断下滑,想以一己之力完成所有投资布局,独享研发成果已经逐渐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面对市场下行,车企产能利用率也不断下降,与其闲置优质产能,不如联合造车,各取所需;因此在2020年,车企之间联盟的态势想必会愈演愈烈。
02
车市持续寒冬?
2019年1-11月,我国汽车销售2311万辆,同比下降9.1%,中汽协预测全年销量为2583万辆,同比下降8%。继2018年车市踩下刹车,2019年一路疲软之后,2020年能否触底反弹?
目前来看,各研究机构看法不一。中汽协表示,2020年预计销量为2531万辆,降幅将收窄到-2%左右,而正增长拐点或出现在2023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此前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应该在2250万辆左右,将继续下滑10%;未来中国车市的下滑短期内还将持续,直到2021年有可能还会是负增长或者基本持平,到2022年左右才会恢复增长,到2023年至2025年可能会有年均4%左右的增长。
当然,也有较乐观的预测,乘联会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其中,预计乘用车销量增长1%;新能源汽车销量挑战目标是200万辆,中性判断约为160万辆。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约6%。
不过在擎哥看来,市场销量是一个十分混沌的问题,多重因素错综叠加,各机构预测无论如何严谨科学,也未见得一定准确,比如2016年车市大涨17%,无一机构准确预测;其次,当前全球车市都进入下行周期,中国车市也已经告别了高增速时代,假使2020年销量下滑几个点,也是在正常周期波动范围内,不必一定是寒冬。
03
新能源车何去何从
在2019年,有一个牵动人心的新能源市场关键词名为“退补”。来自工信部的相关文件显示,在2015 - 2018年期间,针对新能源车的国家及地方补贴累计达到了310.3亿元。这些年,中国也连续4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头衔。回顾中国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补贴政策的正向激励,补贴的取消,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从2019年新能源车的表现来看,“强依赖”补贴的现象很明显。2019年年初“补贴可能退坡”的消息一经传播,3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大增120.9%。在7月份国家及地方补贴“退坡”疑似在50%左右,销量直接暴跌了50%,并低于2018年的同期水平。此后,新能源的销量接二连三同比下跌,到10~11月份,甚至已经低于2017年的同期水平。
临近年关,受大环境的影响,100多家的新兴的造车企业,至少有30家“造车新势力”已经倒闭。“活下来”的也并不好受,以蔚来汽车为例,其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三年分别亏损25.7亿元、50.2亿元、96.4亿元,累计亏损额已达到172.3亿元,而毛利率也持续为负数。
曾经的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是促进整个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大规模的补贴与不限行、不限牌等政策混搭,逐渐“撬开”整个市场,促使用户积极的购买新能源汽车。可当去掉这个巨大的"红利"后,新能源汽车明显受到了冲击。
不过在2020年,撇开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国家将会严格执行我们熟知的双积分政策。今年双积分政策将进一步推进,在供给侧进行改革,激励传统汽车厂商加大新能源车的推出力度。
因此虽然补贴的消失会抑制新能源车短期的销量,可随着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不断的加码,再加上双积分、不限行、不限购等新政策的助力,长期来看,新能源的发展仍是积极的。
04
品牌向上
在经历了几年“牛市”后,中国品牌在2020年的形势或将更加不乐观。
今年,合资车企将开启新一轮的新车型投放。例如大众在华进入集中投资期,预计2020年在华车型增至30款,全新第三品牌捷达已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车型;广汽丰田将于2020年形成由10款以上产品组成、覆盖所有主流细分市场的车型阵容。
除在传统汽车市场发力外,合资企业还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东风日产计划在2022年前推出20款电动化车型;福特的2025战略计划至2025年底前,在中国推出超过50款新车型,且每款车都将提供相应的电动车型;上汽大众在上海安亭的新能源工厂规划年产能30万辆,预计2020年10月正式投产,新工厂将投产奥迪、大众、斯柯达品牌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
2019年前11月,中国品牌的市占率已从41.9%降低至38.9%。2020年,将可能有更多的中国品牌陷入困境,“品牌向上”就成为了中国车企的必然诉求。
事实上,早在在2014年自主品牌新一轮的高端化之路就已开始。从哈弗H9 、广汽传祺GA6,再到吉利博瑞,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推出高端车型向高端乘用车市场进军。
除了推出旗下高端旗舰车型,吉利和长城还“另起炉灶”,打造了旗下全新高端品牌。而几乎同时出现的LYNK & CO和WEY的出现也将自主品牌高端化推向了一个高潮。不仅如此,2019年,奇瑞瞄准高端化重新推出星途产品序列,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新宝骏品牌,力求品牌向上。
然而,高端市场留给自主品牌的注定是一条“狭窄而艰难”的跑道。在逆境中实现突围,无论是领克和WEY,还是星途和新宝骏们,都将是一场持久战,任重而道远。
总的来说,去年的车市的确非常艰难,不过在2020年里,无数新的机遇也即将诞生。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让我们一起期待“勇夫”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更智能、更舒适的用车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工信部预估今年汽车产销降低约3% 明年有望恢复增长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工信部关于汽车销量预估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日前,工信部官方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根据行业机构的预测,2020年全年汽车产销降幅约3%,整体总销量预计将达到2500万辆。同时预估2021年国内汽车或将保持恢复性正增长。并指出国内汽车目前发展的重点方向还是新能源汽车。
根据相关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均呈下降的趋势。如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为1696万辆、1712万辆,与2019年同比分别降低了6.7%、6.9%。
但是从乘用车和商用车细分数据表现来看,商用车同比呈上升趋势。如乘用车产销量为1322万辆、1338万辆,同比产销量均降低12.4%;商用车产销量为374万辆、3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21.5%和19.8%。
但是,因疫情的影响,早前多家行业机构对于今年国内车市的产销情况,发表的预测数据差异较大。如乘联会早前预测全年汽车销量将降低约8%,中汽协的预测更是是在降低10%左右。而目前工信部预测降幅在3%左右,综合前三季度的实际销量情况,看来第四季度的汽车销量将要大幅度增长。
选车君观点:
虽然今年第一个季度因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损失严重,但是随着疫情防控的取得的良好成效,后续两个季度各行各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9月单月国内销量数据喜人,俗话说,“金九银十”,对比过往销量数据来看,第四季度销量将有很大程度的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工信部:预测2020年汽车产销规模约2500万辆
(文/张钰翊)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汽车产销规模总体大概能够维持在2500万辆左右,这可能是零增长或略有负增长。
苗圩指出,经过28年的正增长,2018年汽车行业首次出现产销负增长,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企业的有序调整和应对以及相关促进消费政策的逐步实施,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同比下降幅度一直在缩小。
2020年和2021年将是汽车稳定和建底的关键时期,苗圩称。2019年11月,新车产出同比出现正增长,市场信心得以恢复。
此外,苗圩还指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汽车行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一些破坏性技术缺失,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与此同时,还面临着短期影响,如对退出斜坡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传统汽车排放的升级。整个行业仍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车友头条查阅中汽协数据发现,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滑7.5%和8.2%。而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分别下降4.2%和2.8%。显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显现出稳定迹象,整个行业步入低量高质的发展时期,可以预测,2020年的市场竞争,将一场实力与品牌的较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2020年汽车销量数据怎么看?
2020年全年汽车销量2531.1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全年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中汽协预计,2021年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
中汽协指出,从细分市场情况来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99.4万辆和201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5%和6%,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2.7和3.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占汽车产销比重达到79.3%和79.7%,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7和3.5个百分点。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0%和9.9%;SUV产销同比分别增长0.1%和0.7%,SUV年度产销规模首次超过轿车;MP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6.8%和23.8%;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7%和2.9%。
(8)2020我国汽车销售预测扩展资料:
中汽协预测,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判断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在新能源车方面,全年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1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5%和8.4%;
9、窥见2020:车市将回暖or继续下探?
同比下降8.2%,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最终定格在2576.9万辆。
这个数字应该说好于很多人的预期,也比一些人预想的更差。
如今,2020年已然开始,作为下一个十年的开局,今年中国车市又将走向何方呢?
2019局面定格
图片来源:中汽协
1月13日,中汽协发布了2019年12月及全年中国汽车销量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累计销售新车2576.9万辆,虽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整体跌幅仍在继续扩大,达到了8.2%。逐月来看,2019年各月销量连续出现负增长,尤其是上半年,月度销量跌幅在5月份一度达到了16.4%。进入下半年,车市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形势有所好转,到12月份基本实现了与2018年同期持平。
其中乘用车累计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这一数据与盖世汽车研究院此前预测的全年下跌9%-10%之间,保持一致。四大细分市场——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2019年新车销量同比均为下降,且以MPV降幅最为明显。
具体来看,2019年国内共计销售轿车新车1030.8万辆,同比下滑10.7%;售SUV 新车935.3万辆,同比下滑6.3%;售MPV新车138.4万辆,同比下滑20.2%;售交叉型乘用车新车40万辆,同比下滑11.7%。伴随着2019年的结束,SUV与轿车的市场份额差距进一步缩小,仅为4.2%,未来随着车企投放SUV的力度不断加大,SUV的市场份额仍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MPV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几无回暖迹象,交叉型乘用车领域亦是如此。
乘用车分系别来看,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计销售新车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42.1%,略有下降。几家主要的自主车企,以长城表现较为抢眼,去年累计销售乘用车91.1万辆,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吉利虽不及2018年同期,其1,361,560辆的销量成绩依旧让很多车企望尘莫及,据悉随着2019年销量出炉,吉利将2020年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长安去年累计销售乘用车82.2万辆,同比下滑13.7%,跌幅有所收窄。在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仅2家乘用车企业销量呈现增长,分别是奇瑞和一汽,其中奇瑞去年累计销售新车63.7万辆,同比增长4.1%。
日系和德系表现相对较抢眼,去年市场份额均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分别达到了21.3%和24.2%。具体来看,日系品牌里以东风日产表现最为亮眼,2019年全年终端共计销售新车1170,278辆,同比增长0.3%,跑赢大市,在乘联会2019销量排行榜里,排名第五。东风本田去年累计销售新车80万辆,顺利达成年度目标。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达770,884辆,同比增长4.0%。
图片来源:一汽大众官网
德系车方面,依旧以“南北大众”遥遥领先。其中一汽大众早在2019年12月23日就达成了200万辆的年度销量,27日年产量又突破了200万辆,成为2019年首个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最终一汽大众2019年以2,046,189的成绩完美收官,夺得年度乘用车销量冠军。上汽大众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2,001,777辆,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2,065,077辆,下跌3.07%,排名第二。
韩系车则结束了增长,呈一定下降。分析原因,2019年,北京现代虽然精简了车型,并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发力,但随着市场的下行,新车型贡献的销量极其有限,最终仅完成了71.6万辆的新车销量。
比较之下,美系车和法系车面临的形势都不甚乐观,特别是美系,去年代表车企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销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上汽通用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1,600,102辆,与2018年同期的1,970,117辆相比,大幅下滑18.78%。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汽通用正处于产品策略调整期,在向电气化方向推进的同时,上汽通用也在忙于厘清别克和雪佛兰之间的品牌区隔,这种调整期的阵痛加上行业大环境持续低迷,以及中美之间不间断的贸易摩擦,都是致使上汽通用销量出现下滑的核心因素。
另一家美系品牌长安福特,去年总销量为183,987辆,同比2018年的377,763辆,跌幅高达51.3%。要知道在2016年的时候,长安福特销量曾一度接近百万,但也仅仅只是接近而已,此后长安福特在华销量逐年大幅度下滑,2019年品牌层面虽然在积极自救,加大新车投放,改善营销策略,目前来看效果依然有限,长安福特的至暗时刻还在继续。
至于法系车,主要代表神龙汽车在国内的市场表现也是如临冰点。据悉,2019年神龙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13,579辆,同比下滑55%,创2012年以来历史新低,相较于年度23.5万辆的销量目标而言,完成率仅为48.3%。而长安PSA,经历中外股东齐齐抛售股权后,由宝能接盘,接近“名存实亡”。
图片来源:中汽协
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受补贴退坡的影响,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20.6万辆,同比下降4.0%,为2013年以来首次下跌。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但仍居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初露锋芒,去年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未来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的进步,有望进一步向好发展。
2020年车市走向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贸易摩擦、国五国六排放转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的影响,2020年中国汽车整体市场仍将波动探底是大概率事件。
尽管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提振车市,如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建议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并且已有广州、深圳、贵阳等城市先试先行,但考虑到其他城市的实际情况,影响或有限。
特别像北京、上海等消费者购买力相对较强的一线城市,由于汽车量已相对饱和,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再加上放开汽车消费限制和限行会加剧城市拥堵等问题,地方政府取消汽车限购的可能性预计不会太大。
另外,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购车需求,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发酵,让部分潜在消费者的收入受到影响,综合分析下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的形势仍不甚乐观,有较大的可能出现负增长。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表示,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有可能是轻微的负增长或零增长,今年最迟明年,将是中国汽车产销量触底企稳的时期,整体的产销规模估计将维持在2500万辆左右。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或将出现1.2%的下滑,并于2021年进一步下滑,跌幅达到1.6%,随后市场逐渐开始回温,到2024年,国内新车销量有望实现7.7%的增长,达到2,78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则认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
具体到乘用车市场,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在当前国内新车销量连续多月下滑的态势下,2020年上半年国内车市还将继续下跌,最终2020年整体销量将出现3%的下滑,跌幅较2019年有所收窄。从2021年开始,乘用车销量或将逐步回升,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其中2021年会继续徘徊于低位,约为2,092万辆,表现接近2020年。
整体车市持续低迷,可以预见的情形之一是2020年汽车行业分化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在去产能、排放法规加严及双积分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车企或将继续承压,甚至出现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图片来源:众泰汽车
2019年,已有多家车企陷入经营窘境。例如野马、北汽银翔等由于经营不善,选择资产重组。奇瑞因为经营情况不甚理想,于2019年底正式引入青岛五道口作为新股东。一汽夏利因公司产销规模逐渐缩小,无奈变卖资产,将生产资质转移到与博郡汽车合资的公司旗下,壳资源“借”给中铁物晟。众泰、力帆、猎豹、华泰四家公司则因经营困境,屡传负面,齐齐被卷入了一则破产传闻。另外还有长安PSA、东风裕隆、海马、游侠、奇点、蔚来等车企,也都被曝出了不同程度的负面,而长安福特、神龙汽车等背后虽然有股东支持,也是负重前行。在车市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前路如何,目前仍未可知。
车企的表现不一,推动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19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2018年同期。而更多销量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近半数走在淘汰边缘,亟需进行自身革新或是抱团取暖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新四化”变革的不断深入,跨界融合将继续成为主流。去年,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大众—福特、宝马—戴姆勒—奥迪、PSA—FCA、上汽—广汽等超级联盟,今年不排除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合作,包括与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等携手。特别是在电气化、智能化两个领域,通过合作来降低技术难度、分摊研发成本,已经成了绝大多数玩家的选择。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2020 CES上,就产生了Mobileye—上汽、宝马—哈曼、佛吉亚—地平线、FCA—AutoX等多个新的联盟。最近戴姆勒和沃尔沃也被传正在考虑进行合作,降低内燃机引擎的开发成本。据悉双方进一步的计划可能是合作开发电动系统。另外大众也曾表示,为分摊研发成本,不排斥与其他车企分享自动驾驶技术。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
在各方势力的齐齐发力下,目前国内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统计,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国内已有64款L2级别自动驾驶产品投放市场,其中2019年投放车型占比达到78%。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L2级别自动驾驶配置已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而开始往经济型车型下探,特别是在自主品牌阵营,导入L2产品的趋势尤为明显。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目前陷入了低谷,但长远来看,反弹也是必然。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接下来几年国产电动化乘用车销量增速有望继续扩大。尤其在经历两年补贴不断退坡至零补贴后,新能源有望因市场成熟和企业布局完成在2021年再次迎来高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层面今年也将为此提供更多的助力。众所周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补贴政策对于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国五排放车型降价销售、财政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出现下滑。因此,很多人担心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会进一步退坡。针对这一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作了回应,他表示为稳定市场预期,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意味着车企会有更多的缓冲时间来应对政策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开展退补以后的产品规划和研发工作,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