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车展延期,今年的车市到底有多惨?买车会更便宜吗?
北京车展官方的真实文件这次是真来了,原定4月21日至4月30日的北京车展延期举办,而延期调后的时间将另行通知!延期的消息尘埃落定,我们心里并没有感觉到意外,相反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疫情来了,没有谁能置身事外,疫情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汽车行业也不例外,车厂无法开工,4S店无法开门迎客,消费者蜗居家中,整个链条静止凝滞在时间的长河里,若是说对汽车市场没有影响,大概用脚趾头想想都不可能,影响只能说有多大。
各大车企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复工难,新产品开发延迟,销售推迟,营业推迟等各种一系列问题,消费者面临的同样是复工难,收入降低,甚至无收入,蜗居在家有心无力。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汽车降价很多消费者很可能因为家中财务陷入低迷而失去了购买能力,这是事实。
一个行业一环扣着一环,一方面是车企复工难,机器需要保养,工人需要工资,产品却无法出售,这样的尴尬估计是很多企业领导没有预料到的。反过来说,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家庭也没有想到过个年竟然折腾到自己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关键还没办法出去挣钱,这种境况下以前定下的购车计划估计有一些就会泡汤,而这些直接影响的是车企的销量,继而就是盈利。
以前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当中车企就像是土财主财大气粗,可以一场疫情对于本来就处于寒冬季节的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销量下滑,利润空间被摊薄,疫情过去大家为了抢占市场势必会有刺激消费的各种政策。为了换取销量,车企也开始探索线上发布形式,线上销售形式,但是对于汽车来说我想很多人买车前都会试驾,线上销售尽管成功案例不少,但是线下的体验也必须互补,如果完全换成线上模式那么消费者如何完成体验环节也需要探讨。
车企需要精打细算,消费者同样也需要精打细算,各方面考量未来的汽车价格战在所难免,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大胆的猜测,猜测的根据是周边小企业生存下去的艰难,以及房贷车贷压力下朋友圈里挣钱的欲望。或许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么咱们可以留言探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列举几个成功应用免费价格策略的案例
列举几个成功应用免费价格策略的案例:
一、吉列,很多男性朋友应该都比较熟悉他们的产品,吉列剃须刀。
1、吉利刚开始一整年还卖不到100个刀片,很多伟大的产品最初都是很惨淡的,激烈的爆发是源于他的一个免费策略,他把剃须刀拆成了刀架和刀片,他把刀架当作免费的礼品送给当时的美国陆军银行等部门,他们相当于企业的第1批天使客户,拿到刀架以后肯定要用吉列的刀片。
2、因为国外人的胡子都很多,刀片需要经常换,于是吉利的刀片成了消耗品,人们不断的买鸡肋的刀片,从此打开了激烈的市场,一年之后他就已经卖了1000多万个刀片,后来他们就一直用低于成本价的报价来打市场,直到它成为百亿美金的巨头。
二、酒店采用“免费”策略,一周收款80万元!
1、每个酒店都不可能每间房间都被住满,那么我们要把那些没人住的空房拿出来做活动。据了解每个酒店的空房率为40%,把将40%(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的空房拿来和周围的公司、政府等合作,客户交1万元押金,可以获得3万元的房卡;
2、公司或政府的获得房卡之后可以赠送给他们的客户或者出差到本地的工作人员使用;
3、一张房卡的面额为300元,顾客持房卡到酒店开房,顾客住一晚198元,第二晚以后只需补交98元即可,依次类推;
4、1万元的房卡押金一年后退回;
5、酒店可将收到的押金在一年内选低风险投资,也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三、免费擦皮鞋卖鞋油一个小时赚100多元
1、专盯那些白领和商务人士,女人 负责拉客。女人一见目标客户过来,就正面把客户拦下,只要客户稍做停留,男人的抹布就开始给客人擦上了,一擦就是一整双鞋,动作快,擦得也亮,当然了,只要是四五元一支批 发来的正规鞋油效果都差不到哪里去,他们号称是什么绵羊油,十元一支。
2、在擦鞋的过程中,把产品的优点,价格一大堆全说出来了。擦完鞋之后,客人直接就走的很 少,十元钱并不贵,一般都会买,因为这些人都是爱面子的人。一个小时卖出二十多支,男 人累的够呛,不过利润肯定在一百以上。
(2)汽车价格战成功案例扩展资料:
从免费价格策略获取的灵感:
1、把吉列的刀架和刀片称之为流量品和消耗品,高价就是流量品,可以用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送给客户,刀片就是消耗品,客户需要持续不断的购买才能使用,流量,就是用来打价格战的,我们看各种公司的价格战,大部分不都是为了流量,流量品付出的成本,需要能够通过消耗品来收回,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就真的是在做公益了。
2、吉列巧妙的地方就是流量品刀架和消耗品刀片,必须放在一起才能使用,这样就不用担心企业不赚钱了,所以打价格战也要有策略,有技巧的打,把价格战变成赚钱的方式,而非赔钱的买卖。
3、能提供一些汽车行业价格战的相关资料
入世已跨入第3个年头,进口车关税下调了两次,国产车的价格终于全线松动,这以位居国产中高档轿车的老大帕萨特促销调价1.6万元为标志。年初以来,多款中高档车、中档车、经济型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价格战全面升级
2001年和2002年国产车的价格曾出现几次大范围的降价,但这几次降价的车型主要局限于经济型车领域,主要品牌集中在吉利、奥拓、羚羊、夏利等,降价幅度也较小,对市场的影响面有限。富康的降价车型主要限于低端的自由人系列。而捷达、桑塔纳的价格依然保持基本稳定,没有明显的下调。帕萨特、别克、本田等中高档车的价格在几次降价潮中始终没有松动。但自今年3月份始,帕萨特、别克GL8等首次加入降价阵营,将预示着市场影响全面升级。(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供需决定价格
市场的供需情况始终都是价格的杠杆。去年记者曾就此事采访一汽—大众某高层,他明确表示,捷达、宝来等车型均不会降价,现在市场供不应求,为什么要促销?这代表了大部分厂家的声音。当帕萨特、宝来、奥迪、雅阁乃至捷达、桑塔纳等车型根本不愁销路的时候,降价不可能列入议事日程。而且别克、雅阁与帕萨特几款车在去年的市场上基本上已达成一种默契,谁也没有加入降价战团,都平安地渡过了一年。
2003年1月25日风云突变,广州本田新雅阁推向市场,在技术全面提升的情况下,价格却比旧款车降低4万元,而此前,奥德赛的价格也下调了2—3万元。就在新雅阁下线的发布会上,记者接到了广州本田几个竞争对手的电话,纷纷打听新雅阁的情况,中高档车市场变局当时已在酝酿。
新雅阁上市后严重缺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竞争对手的压力,其后上海通用推出君威,价格基本参照了新雅阁的价格。4月份,广州本田产能提升后,市场供求将会缓解,这使帕萨特在市场上陷入孤立,降价已成必然。
高档车价格体系松动后,影响力也许不久后将波及到整个车市,或者说,3月份的降价或许只是拉开了序幕。
4、中国汽车市场第一次价格战发生在那一年?
每逢市场低迷,中国品牌发起价格战几乎成为市场的惯例。今年前5个月,我国乘用车累计销量942.1万辆,同比增长1.5%。与去年市场两位数的增长相比,市场惨淡可见一斑。在此市场背景之下,从3月份长城汽车发起的10亿元红包补贴活动,到5月底长安汽车正式官方降价,江淮、上汽、吉利、广汽等中国品牌群体跟进,新一轮价格战已经打响。一直以来,价格战往往被视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短视行为。但车业杂谈认为,从行业深层次和长远发展考量,价格战利大于弊。至于很多行业人士担心的价格战会损害中国品牌形象,车业杂谈认为大可不必担忧。在互联网浪潮驱动下,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于众多消费者,即便是面临巨大的价格优惠,消费者仍会将质量和品质作为购车考量的首要指标,降价只是一种促销和支撑。价格战不仅不会损伤优质的中国品牌形象,反而会刺激他们对高品质中国品牌的消费和认可。
以此次价格战为例,便会发现,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对于推出的高端品牌或高端车型,在价格上似乎一点也没有“松手”。像传祺GS8、哈弗H8、哈弗H9、长安汽车CS95这些中国品牌高端车型优惠很少甚至并无任何优惠。显然,企业的这种决策来自于消费者对高品质汽车的追求。价格战利处之二: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优化中国品牌发展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象不佳。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中国品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提供低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中国汽车企业拖累了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与美欧等成熟市场相比,优质的中国品牌过少,而一些“差等生”搅混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显然,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业乱象是不可持续的。正如长安汽车总裁在2017全球汽车论坛所指出的:“未来竞争会比今天更激烈,尤其是未来5年。我认为,自主品牌在中国这个市场中,未来5年有5个能活得好,已非常令人满意了。”价格战利处之三:鞭策中国汽车企业加速核心竞争力培育,加速产品和服务转型。
面临合资品牌的竞争加压,温水煮青蛙的外部环境显然更不利于中国品牌的成长。在中国市场增速逐步放缓的情形下,中国品牌需要更强大的竞争压力来鞭策自己提升。据统计,3月以来,中国品牌已连续三个月销量出现环比下降。5月份,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73万辆,环比下降0.5%,市场占有率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1.7%。
动用价格战既是中国品牌应对低迷市场的短期利器,从长期发展角度而言,价格战更能警醒中国品牌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突破口,快速构建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创新虽然是比较传统的一个词,但仍是未来中国品牌发展的主题词。
对于很长一段时间以低价格作为其立身之本的中国品牌而言,需要以创新为导向,突破原有的发展路径,探索创造新的纬度空间,探索新商业生态模式,向产品+服务转型,来应对未来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者群体,构建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5、价格战的最新相关案例
2011京东当当价格战
价格战缘由
2010年12月21日上午消息,针对京东商城在微博向当当发起价格战一事,微博诸多业内人士发表了看法,他们认为,京东发起的是一场典型的柔道战,并认为京东当当之争是一场现实版的“三国官渡之战”。
这场图书价格大战的源头,据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微博)透露是“当当在图书供应商对京东的封杀”,与此同时京东宣布图书“直至价格降到零”。随后当当宣布斥资4000万进行3C、百货、图书等产品大幅降价,数小时后京东则宣布开展8000万元的促销。
价格战概况
第一轮价格战
2010年12月,在当当网刚刚赴美上市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就在其微博发文称京东新兴起的图书业务遭当当“封杀”,并率先降价促销,挑起价格战。当当网随后号称斥资上千万展开促销用以反击,双方正式开打价格大战,后因新闻出版总署介入而终止。
第二轮价格战
2011年3月第二轮价格战再起,业内专家、科技讯创始人李忠存认为,京东商城希望拓展新业务,动了当当起家的图书大本营,自然会遭到报复性还击。同时,也有分析认为,京东不断挑起和上市公司当当的价格战,是为自己赴美上市做铺垫,引起美国投资界的关注。
京东商城与当当网的图书价格大战再次升级。“如果你们三年内给公司赚了一分钱的毛利或者五年内赚了一分钱的净利,我都会把你们整个部门人员全部开除!”昨天,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自己的新浪实名微博上放“狠话”,不允许公司的图书部门盈利,以对抗老牌图书电子商务上市公司当当网的低价策略。 2012京东苏宁价格战
一、事件概述
京东CEO刘强东在2012年8月14日两条微博掀起电商争霸导火索,其后包括苏宁、国美等多家电商高层在微博中回应了刘强东,一时间电商行业硝烟弥漫,新一轮电商大战拉开序幕。随着当当、易迅等企业的“乱入”,正演变为整个国内电商行业的混战。
二、事件梳理
挑衅
刘强东在2012年8月14日上午10点连发两条微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将派员进驻苏宁国美店面。
应战
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下午4点回应:苏宁易购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任何网友发现苏宁易购价格高于京东,会即时调价并赔付。
混战
当当网李国庆宣布“迎战,易迅网、一淘网等也纷纷加入。
三、价格战原因
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于2012年8月14日晚十点左右微博披露此次京东掀起价格战以及微博口水战的原因是遭人动用地方政府关系暗算,而决定奋起反抗。
四、各方观点
家电行业资深人士杨帆:在2011底以旧换新的结束提前透支了很多大家电市场,2012年以来市场呈现疲软状态,行业整体下滑,作为大家电产品的体验购买特点,实体店更具优势所在,政府的补贴政策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兑换难等问题,另外京东的10%价差与实体店结合自身促销活动以及一些补贴并非有明显优势,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对京东而言恐怕达不到立竿见影的销售效果。
电子商务观察人士鲁振旺:京东此举的目的,实为打击国美、苏宁线下大家电销售的能力。与国美、苏宁的大家电销售核心相比,3C产品的比价才是京东竞争的核心,京东实为用自己的“部分商品”来搏击美苏的“重要商品”。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就某种程度而言,家电厂商乐于看到电商的价格战,因为前者有渠道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电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家电企业的话语权越大”。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于国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是被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行为。一旦对手降到成本价,京东要么违约,要么构成不正当竞争。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目前电商行业整体不赚钱,0毛利仅仅是个噱头,苏宁易购依靠苏宁电器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持价格战,京东商城则依靠风投资金打价格战……
五、反思
电子商务“价格战”又开打,“疯狂”背后凸显商业模式缺失。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价格战”仍是电子商务目前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但无底线的低价并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手段;如此“烧钱”不够理性,随之可能引发的恶性竞争将导致市场环境的破坏,最终受伤害的依然是消费者。 2013年当当网图书借店庆打响价格战
一、背景:2013年10月16日,当当网14周年庆开幕节正式开始,作为当当网的支柱品类——图书,当天便以50万种图书5折封顶、20万种图书6折封顶、10万种图书7折封顶、万种童书5折抢、10万种数字书1毛起5元封顶等爆炸态势打响周年庆开幕节盛宴第一枪。
二、价格战概况:参加活动的书籍涉及文学青春、社科、童书、亲子、生活、科教、经管励志等多个方面,主要以当当图书榜榜单的畅销书为主,且折扣力度创全年之最。而当当网的数字馆也推出了《哈佛MBA经典课程大全集》、《女人想结婚 男人想私奔》、《一问一世界》、《了不起的比尔盖茨》等众多1毛钱起5元封顶的热门好书。
三、当当其他品类加入价格战:除图书外,服装、百货、家电、家纺、孕婴童等多品类集体放价,各种满减、封顶、直降贯穿全网,价格攻势强劲十足。
6、汽车车商之间互相打价格战最终真的会两败俱伤吗?
结果是肯定的,价格战会造成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每年汽车销售量的速度不断增涨,这也使得汽车精品的销售量稳健上涨,类似像汽车贴膜、真皮座椅、行车记录仪、汽车导航等产品变得种类繁多,款式多样,价格相差幅度大,这样使得更多的汽车销售商走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用汽车精品的销量来冲整车的销量额。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仅让买车的人觉得从中占得了好处,更让汽车销售商尝到了甜头,变相让销售员在售完汽车后便销售各种汽车精品,而从中得到一些提成佣金。这就是目前汽车市场上存在的常态现象。
而且一些生产中小型企业所拥有的是:从大企业中挖走的高级研发人员,经验技术丰富,一个人可以顶几个人的工作量。生产成本低,同样一个产品生产到出货,所要求的人工成本和物力成本等都比大企业的小。
以上这几点足以让其产品优化到最高点,做到物美价廉的优势,以至于让更多的导航代理商及汽车销售店尝到甜头。但是最终还是消费者把产品通过高价买入。这就是目前导航行业以及很多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厂家把利润让给中间商,中间商把价格抬高,让消费者用高价买单。
但是为了竞争,中间商之间互相打价格战,最终把整个汽车导航市场做烂。如今,汽车导航后装市场前景迷茫,未来的趋势必将是汽车前装标配导航的准市场,这种后装导航市场狼多肉少的景象必将走到尽头。
7、汽车价格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是什么
上周,夏利狂降1.5万元,捷达宣布优惠3000元,这两个标志性事件明确地证实,新一轮价格战再次打响。进入6月以来,北京汽车市场经历的变化是今年以来最丰富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市场上的轿车品牌都动起来了,吉利、夏利、奥拓降价,富康改配置,捷达送优惠。无论10万元以下还是10万元以上的汽车价格,仿佛起跑线上吹起了哨子,纷纷“跑”起来了。
-10万元以下的车明着打价格战
纵观国内汽车市场,10万元以下的车新军最多。悦达、英格尔、吉利、美日这四个品牌分别占据着这个价位的两边,对原来的老品牌奥拓、夏利构成挤压之势。价格战就在新老车之间开始了。
-夏利2000被迫阶段性降价
最先在价格上出手的是吉利,它借国家放开轿车价格之时,率先把价格降到底,占住了国内轿车价格最低的位置。3000元的降价幅度虽然不如后来的奥拓和夏利,但它却因此成为今年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接着奥拓、夏利紧随其后,价格降得一个比一个狠。直到本周一,夏利做出了所有产品阶段性降价的“猛招儿”,连最新产品夏利2000也被牵扯进来,从6月24日到7月1日一周的时间,价格由13.298万元暂时降到13万元。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吉利不怕降价
在记者对汽车降价的采访中,只有吉利是敢讲自己的成本的。北京办事处主任顾勇给记者算了一下吉利的成本:发动机是买夏利的,一台2万元左右,变速器大约3000多元,加上其他的一些,我们的车成本不高。不像别的(厂家)那样还有许多费用需要摊到车里。言下之意很明白:我没包袱,我怕谁。
-奥拓降价保市场
奥拓从价格和性能来说是夹在吉利和夏利之间的。它1996年凭借分期付款打入北京市场时就和夏利打擂台。如今它已经成为10万元以下轿车的支柱品牌。从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数字显示,它的销售一直稳定在前5、6名的排位上。而今年,受吉利、悦达、英格尔的影响,销售一度下滑。但经过降价,奥拓居然闯到了销售排行榜的第二名,把老牌子的桑塔纳都甩到后面了。
-英格尔、悦达略有下降
记者上周五分别到这两个品牌的专卖店去转了一下,两家的销售商都在发愁销量的下降。经销英格尔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我们都盼着赛欧上市。它出来了,好多人看明白了以后,就会来买我们的车了。因为英格尔刚刚调整完价格,本来销得好好的,没想到这个时候轿车价格又打起来了。”
-10万元以上的车搞“隐性降价”
就在10万元以下的车围着价格闹翻天的时候,国产三大轿车品牌一直没有明确的价格松动,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心里话”——现在这么敏感,谁敢承认先降价呀。但说归说,尽管谁都没降价,可价格战以另一种形式开始了。
# 富康做得比喊得凶
由经销商的一则促销广告中反映出富康价格的变化。它的三厢车988中的一款车降价幅度高达2万。事后,富康厂家做了郑重声明称价格不变。但没过一个星期,富康减了配置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减了价格的“时代潮”上市了。
-捷达用优惠促销
从本周一开始,捷达向购买“都市先锋”、“前卫”的消费者优惠3000元,具体优惠措施由经销商自己定。捷达北京商务处代表梁先生解释说:“每年的6至7月都是销售淡季,推出优惠主要是为了促销。”
-桑塔纳快出招儿了
桑塔纳的一家经销商本来已经确定的买车赠保险的广告临时撤掉了。工作人员称还不知道为什么。作为国产第一品牌的桑塔纳,在北京的市场上越来越显现衰退景象,在亚运村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把销售第一的位子让给了捷达,今年又出现了被奥拓挤到第三的情况。桑塔纳估计也该快出招儿了。
-价格战怎么分两拨
10万元以下的车没有高配置,车型变化少,只能走低价位的路子。一位开了多年专车的老司机因为单位公车改革没车开了,选了又选最后相中的是吉利。“反正是个代步工具,我又不图什么面子。”而且,对于三五万元的车来说,几千元也许就是车价的几分之一,降价是吸引购买最有效的手段。
而对于10万元以上的车型来说,需要竞争的不仅是价格,还有产品、服务等,直接搞价格战已经难分高下。多年经销富康的王先生这样认识捷达、桑塔纳、富康这三种车的竞争:许多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想买最先进的电脑,就肯定要花1万多,只要它降价了,就一定是有新产品取代它了。手机市场也是这样,最时髦的手机一定不会低于4000元。这就是一个“性能价格比不断最优化”的问题:新产品上市性能肯定提高,价位不变,性能价格比当然得到了优化;旧产品降价,性能虽不变,价位下降,性能价格比也得到了优化。
“性价比的提高实际上是一种相对降价,或者叫变相降价。汽车也是如此,将很难看到新产品在短期内直接降价的,而直接降价的也不会是新产品。不过,老产品降价后,性价比也得到了提高,也具有很高的购买价值。这些年,汽车的消费意识是越来越高了,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大家的诸多误解。应该这样说:今后汽车的“降价”将不再表现为直接降价,而是“性价比”不断提高的“变相降价”。
-价格战为何此时爆发
原因有二,一是赛欧的上市。赛欧给市场过多的期待,它一方面冻结了部分消费者,使之持币待购,二是冻结了部分厂家,赛欧10万元左右的价格,既影响10万元以上的桑、捷、富,更影响了10万元以下的车种,在赛欧上市前,厂家不敢轻举妄动。赛欧上市,车市解冻。二是国家放开价格管制。虽是一纸空文,但使消费者再次持币待购。这时候,处于最底层的吉利降价,触动奥拓,奥拓降价弄痛夏利;价格的多米诺骨牌就这么一层层推了过来。中国的汽车厂家因为没有新产品,谁也不愿打价格战,但是谁也不能不接价格战
8、关于长虹价格战的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 求高手帮忙啊 多谢!!急求!
价格战是市场到成熟期的表现,各类商家企业众多,分享蛋糕。这里面危险与机会并存,可以采取的方略有:
1、出真招,找到产品顾客更需要的几点,塑造差异竞争。
2、转移市场,开拓新领土。例如从一级城市到二级城市,农村包围城市。
3、改变市场竞争规则,如征途的免费游戏策略,大改当年网游市场,360也是同样策略,杀进红海。
4、开启品牌宣传,价格战正是品牌宣传的大好时机,蒙牛牛奶品牌第二名,正是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