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汽车价格高吗?未来的价格走向是什么?
今年下半年应该会再有所下降,等小排量政策取消后!!价格应该会有所回升,但会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平衡的价格上下徘徊!
个人意见,合资企业这几年被国产汽车车抢去不少份额!国产企业和合资企业劲争越激烈,咱们人民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但谁也不会赔本赚吆喝
2、中国未来10年汽车的前景如何?
人们的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行是人们生活之一,而汽车作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
以后人们的发展,生活水平肯定是越来越好了,汽车的拥有量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说汽车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
3、中国汽车市场未来行情将会怎样?如题 谢谢了
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分别为589.17万辆和592.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6%和9.18%,增幅较上年同期略有减缓。其中乘用车产销479.87万辆和486.95万辆,同比增长9.48%和10.09%;商用车产销109.3万辆和105.28万辆,同比增长7.8%和5.13%。商用车增幅高于上年。影响全国第一季度汽车市场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地方限购引起的恐慌性购买、大气治理及国四排放标准的广泛推行。此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汽车消费信息会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7月份的汽车产量同比下降逾20%,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是销售增长趋缓,加上盛夏限电措施迫使工厂纷纷停产,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削减目标产量。 此前,国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对包括汽车贷款存在坏账多的问题进行了限制,一定程度上使最近几个月汽车市场销售突然放缓。市场形势迫使跨国与本土汽车制造商对数十亿美元的在华扩张计划进行反思,不排除随后做出重大调整。 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几乎翻倍,在2004年年初的月增幅也高达40%至50%左右,此后,销售增长率也急剧放缓,7月仅增长2%。 一家上海咨询机构已将今年的销售预测数字下调20万辆,至253万辆,该数字中还包括17万辆进口汽车。2003年的销售数字为220万辆。 新增汽车库存总量13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尽管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均保持超过20%的增长速度,但汽车库存,随着销量增速放缓,特别是轿车库存明显增加。这反映了急速增加的轿车产能暂时超过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今年1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为303.05万辆和28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54%和20.57%,销量低于产量增幅近3个百分点,新增工业库存13.26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和销量为144.89万辆和133.5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21%和27.09%,新增轿车库存11.34万辆。今年新增的汽车库存主要集中在前10大汽车厂家,占全国汽车产销量超过80%的这10家企业,新增库存13.04万辆。10大轿车厂家新增库存63501辆,其中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新增库存较多,上海通用前7个月产大于销2.78万辆,消化了以前的库存。2003年全年中国汽车库存为5.29万辆,其中轿车为4.73万辆。 降价明显,持币待购现象严重 自今年5月份以来,轿车价格下降的力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多个品系的车价降幅超过10%,许多车价的大调整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轿车价格底线的预测一再被市场击破,这对已购车者的打击甚大,同时又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轿车降价的边际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全面取消进口配额的后过渡期,轿车市场上弥漫的持币待购现象与入世前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轿车企业的分化态势持续加剧,汽车市场面临新的洗牌。去年以来投资的许多轿车新建扩建项目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但市场需求并未同步跟上,轿车产销率仍持续走低,导致大量轿车产能放空。 在整个轿车市场蛋糕没有增加很多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高增长是以其他多数企业产销量的下降为代价的。考虑到去年底轿车产销量基数较高的因素,如果今后出几个月轿车市场没有根本性的好转,那么还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产量现下降。
采纳哦
4、中国家用小轿车价格走势分析
我国家用小轿车价格走势分析
摘要: 由于影响我国汽车市场的因素实在太多,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及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更为深重,从而造成我国汽车市场长期处于波浪式增长的态势,每一个增长周期都要经历从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的过程。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连续两年超高速增长,进入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开始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轿车需求急剧下降,企业及经销领域库存激增,价格战此起彼伏,消费者持币代购情绪严重,汽车厂家利润大幅减少,大批企业进入亏损。本文拟就我国家用小轿车价格走势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家用小轿车 需求 供给 价格 分析
一、需求方面分析
2002年是中国轿车市场疯狂增长的一年,与2001年相比,增幅超过了55%,创造了中国轿车有史以来产销增长最大的幅度。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轿车的价格到底下降了没有?市场规模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从2001年年底到2002年一季度,媒体对价格的炒作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爆“炒”降价的理由是:认为2001年年底入世后,关税大幅度下降,配额增加,将导致进口车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形成对国产车价格的打压;而且,受影响最大的是中高级轿车和中级轿车。于是,从2001年12月开始,一些厂家终于开始降价,直至一季度,市场均以降价为主旋律。我们将2002年1月的价格指数定为100,指数大于100表明市场销售平均价格上涨,小于100表明市场销售平均价格下降;将2002年1月的市场规模定为100,高于100表明市场规模扩大,低于100表明市场规模缩小。
从《中国轿车价格指数》图可以看出,1~4月市场价格平均指数直线下降,主要是人们在等待进口车降价,进而推动国产中高级轿车的降价;去年年底,虽然很少有媒体炒作降价题材,但从关税角度判断价格走势的思维定式已经形成,因此从9月开始,市场销售平均价格开始下降,10月份微弱反弹,以后一路下跌,价格平均指数再次步步走低。最终计算的结果显示,去年1月我国轿车的市场销售平均价格为14.99万元,全年的平均价格为15.02万元,消费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微弱上涨。4月份价格最低,达到14.41万元,8月份最高,达到15.48万元,总体看,价格波动的振幅仅仅为7.1%,最大差额为1.07万元。
从市场销售结构看,造成市场销售平均价格走低的原因是消费者购买相对低价位车。2月份中级轿车和普通级轿车之和与1月份相等,同为轿车总销售量的86%,但是,2月份低于市场销售平均价格线的普通级轿车所占比重增长了3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销售平均价格线的中级轿车下降了3个百分点;3月份中级轿车和普通级轿车的比例之和增加了1个百分点,同时中高级轿车的销售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4月份中级轿车和普通级轿车之和回到86%,但是普通级轿车在其中的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同时微型轿车的比例增加了1个百分点。从前4个月的销售结构变化数据看出,购买相对低价位的车是导致市场销售平均价格下降的原因。无独有偶,从10月开始,微型轿车的销售比例每月增加1个百分点,中高级轿车每月下降1个百分点,普通级轿车每月增加2个百分点,中级轿车每月下降2个百分点。
这种购买低价位车、购买“受进口车冲击小”的产品的行为,表明购买高价位车这部分人群对未来轿车市场价格走势的预期——未来价格有望走低,因此消费水平下降。
5、6、7、8月市场价格平均指数不断上扬。从结构的角度看,是相对高价格的轿车销售比例在不断增加。这表明,前4个月是人们购买低价车的能量得到了释放,到5月正常的消费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8月达到市场销售平均价格的最高峰。到10月,人们对进口车降价的预期开始增强,11、12月市场上的进口车价格连续走低,国产车市场销售平均价格亦逐步走低,即对价格走低的预期导致对高价车的需求下降。
因此,心理因素是导致国产轿车市场销售平均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从今年轿车市场销售平均价格走势分析,部分产品的降价对市场销售平均价格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扩大边缘人群购买心理是有影响的,它使一些消费者提前了购买行为,从一些市调结果看,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比原来预期价格更高一些的产品。造成这种行为的动因,是值得业界研究的问题。
5、未来的汽车市场发展前景怎么样?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车主的身份,很多车主都把爱车比喻为自己的第二个老婆,由此可见车主对汽车的珍爱。早在两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就统计出中国每100户家庭就拥有20辆汽车,国内的汽车保有量正在稳步的增长,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变得原来越大,中国汽车服务业已日趋成熟,被投资专家誉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黄金产业”。
美国《新闻周刊》和英国《经济学家》刊载对世界排名前10位的汽车公司近10年的利润情况分析: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业的利润构成中仅占20%,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60%的利润全部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
2010年美国汽车服务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汽车整车的销售额,其中单单一个汽车美容业年产值就已超过3500亿美元,但和其他汽车消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2010年国内在汽车美容业的消费已超过了 5000 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汽车服务行业利润在整个汽车行业利润中占比还不足40%,据权威机构调研,截止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中国汽车后市场还在继续膨胀,中国整个汽车产业最终的利润格局肯定会延续欧美国家发展路线,未来全球最大的汽车后市场肯定在中国。
6、目前来看,汽车行业未来的趋势如何?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为此,国家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6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有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二、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三、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四、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 五、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7、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处在转型期。主要是在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等“四化”的方面在转型。 这个转型发端于美国市场, 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通用推出纯电动车为先导,后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为先锋推动了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中国在2009年开始实施“十城千辆”计划, 推动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汽车在本土市场的发展。欧洲也在最近几年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约为250万辆,在全球年总销量占比重不到3%。 而且,因为中国市场的负增长,全球总体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也回到了个位数。但是趋势未变,四化仍然是汽车行业转型的方向。特斯拉代表的就是行业转型的方向。我们可以预见,智能电动汽车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这个大的转型期, 未来10年我们可以看到下列趋势:
1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并存。 传统燃油汽车因为它的技术成熟度,质量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还会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尤其是通过电气化方案和其它新技术的引入,传统燃油汽车会更节油,更环保,更动感。48V弱混方案将会在2025年以后基本上成为标配,混合动力将会得到大发展。
2 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车是主流。 2019年纯电动车在新能源车总销量中占比在75%以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氢能源汽车是补充。这种分布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一点变化, 但是不会有结构性的变化。
3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汽车的感知质量更好, 性价比更高。用户体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消费者换车频率会更高。
4 随着5G的扩展和在线升级技术的普及, 车辆将逐渐实现实时在线,围绕人-车-生活将建立更加丰富的在线应用生态。
5 数字化对车企和汽车影响越来越深入。 企业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以及消费环境数字化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6 线上线下新零售的发展将会改变经销模式。销售将会更多通过线上线下看车,线上下单,预约取车等方式实现。而维修,备件以及服务可能形成垂直的大集团, 他们与主机厂形成水平合作关系。
7 随着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柔性化以及规模化发展,设计销售和生产逐渐分离。可以预计有些专注于生产的企业将会出现。
8 品牌和产品成为消费者个性化的载体。汽车品牌和车型数量将会增加。创新因此在汽车行业里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9 网约出行将会继续承担重要的作用。 分时租赁模式在代客泊车等智能化方案大量应用以后重新得到青睐。
10 自动驾驶将在限制区域针对限制应用场景逐渐实现。可能更多在低速场景,商用场景获得先期推广。
8、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汽车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福利待遇什么的都挺好,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那专就是你就读的是比较属好的学校,如果是很一般的那你找工作就比较难了,说不定要改行。我有个朋友华南理工的,现在广汽工作,毕业一两年就买房买车了。好的车企是有学历要求的。
9、汽车未来10年发展趋势怎样?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行业景气指数呈趋冷态势
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综合分析
1、2018年二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30,较2018年一季度提高3点,但尚处于浅蓝灯区,处入“趋冷”区间;2、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为90.29(2010年=100),比2018年一季度增长1.74点;3、先行合成指数为83.58(2010年=100),较2018年一季度增长0.24点。
中国汽车产销比同期下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7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和比上年同期均呈现下降。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3万辆和188.9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下降10.8%和16.9%,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7%和4%,为今年以来的第二个同比下降的月份,本月增加厂家库存超过15万辆。
2018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0万辆和1595.5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和4.3%,销量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产销比上半年增速分别回落0.7和1.3个百分点,但总体表现仍符合年初预期。这也是18个月以来的新低。而汽车产业先行合成指数比2018年一季度只增长0.24点,这意味着,2018年三季度汽车产业可能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汽车发展现状原因分析
1、楼市是影响车市销售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西部楼市的价格与销量持续同步较快增长,导致居民财富投入楼市力度很强,影响购车消费。
2、在近几年国内楼市持续火爆的背景下,社会总体零售消费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尤其是中国私人车市消费低迷,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汽车消费额同比下降7%……消费降级等风险已经逐步暴露。
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从长远来看,陷入低迷的汽车市场或将成最大受益者。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8亿元。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国之一,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也将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慢慢恢复信心。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国家风向的转变,房产文化将会逐渐退出中心,消费者愿意拿出越来越多的收入,提升衣食行方面的预算来提高生活品质,而作为仅次于房产的大件消费品,汽车承载着人们生活幸福感提升的使命。3年买车计划可能会提前到一年买车;此前预算一辆A级轿车,现在可能是一台SUV;此前一个家庭只有一辆车,未来可能会考虑购买两辆。总之,人们敢买更大更漂亮的汽车。
除此之外,房价下调之后,刚需们可能不再需要“六个钱包”去实现买房梦,不必为了房子变身奴隶,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不必天天加班,不必夜以继日,而将有足够的时间出去游玩,扩大生活半径,到那时,汽车文化将逐渐成为主流,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具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市场容量扩大至4000万辆乃至5000万辆估计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