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销售行业现状
汽车每年度产销同比降幅收窄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汽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在巨大的冲击下,全行业同舟共济,不畏艰难,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加快转变营销方式,积极促进汽车消费,汽车市场逐步复苏,全年产销增速稳中略降,基本消除了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总体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
从各月汽车产销情况来看,2020年全年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但是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扼制,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逐步恢复,月度销量同比持续保持增长,截至12月,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呈现增长。
乘用车年度产销同比下降
2020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99.4万辆和201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5%和6%,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2.7和3.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占汽车产销比重达到79.3%和79.7%,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7和3.5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0%和9.9%;SUV产销同比分别增长0.1%和0.7%,SUV年度产销规模首次超过轿车;MP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6.8%和23.8%;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7%和2.9%。
从各月乘用车产销情况来看,前4个月,乘用车月度产销同比呈现下降,从5月开始,乘用车产销开始保持增长,其对汽车产销的增长贡献度持续扩大,9月乘用车增长贡献度开始超过商用车,这反映出消费需求在逐步恢复,并且乘用车作为占市场份额4/5的车型,开始成为主要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
2020年12月,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完成28.4万辆,同比增长24.6%。从4月以来,豪华车市场一直保持大幅增长。
商用车产销呈现大幅增长
2020年,受国皿汽车淘汰、治超加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的拉动,商用车全年产销呈现大幅增长。2020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3.1万辆和513.3万辆,首超500万辆,创历史新高,商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8.7%,产量增幅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比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
分车型产销情况看,货车是支撑商用车增长的主要车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477.8万辆和46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1.7%;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5.3万辆和4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5.6%。
从各月产销情况来看,商用车从4月开始率先恢复增长,且增速迅猛,连续9个月刷新当月历史产销记录,并于6月创下历史新高。1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0.9万辆和4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2.4%。
皮卡车年度产销呈现增长
2020年,皮卡产销分别完成49.2万辆和4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0%和8.6%,分燃料情况看,2020年,汽油车产销均完成1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和3.4%;柴油车产销分别完成36.8万辆和36.6万辆,同比均增长13.0%。
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1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5%和8.4%;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从中长期角度看汽车新车销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什么和什么国家?
从中长期角度看汽车新车销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作为新兴的经济体,近些年经济增长比较快,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比较旺盛
3、2020年汽车销量总量多少?
1、汽车整体:2020年12月销量283.1万辆,增长6.4%;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2531.1万辆,下降1.9%。
2、乘用车:2020年12月销量237.5万辆,增长7.2%;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2017.8万辆,下降6.0%。
3、商用车:2020年12月销量45.6万辆,增长2.4%;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513.3万辆,增长18.7%。
4、新能源汽车:2020年12月销量24.8万辆,增长49.5%;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136.7万辆,增长10.9%。
5、中国品牌乘用车:2020年12月销量103.7万辆,增长12.0%;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774.9万辆,下降8.1%。
6、汽车出口:2020年12月出口量14.5万辆,增长35.5%;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量99.5万辆,下降2.9%。
(3)汽车销售增长扩展资料:
2020年汽车销量排行榜:
1、一汽/SVW: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3006215辆。
在中德合资企业中,中德投资比例为: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50%,德国奥迪公司40%,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热销车型有上海大众途观,朗逸,帕萨特等。
2、上海通用: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229804辆。
目前,拥有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覆盖从高端豪华车到经济型轿车的所有梯度市场,以及高性能豪华车、MPV、SUV、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
3、广汽/东风本田: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196664台辆。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0%,本田技术研究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日本本田技术研究产业有限公司出资40%共同组建的整车生产经营企业。
本田CR-V是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经典城市SUV车型。2015版CR-V采用运动时尚的设计外观,与米其林纬度SUV轮胎相匹配,具有出色的操控性能。
4、长安: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149820台辆。
长安建于1984年。起初,它只生产卡车。它直到2010年才生产汽车。1998年,该公司成功赢得了中国继电器市场的领先制造商。2020年6月30日,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商标金奖商标创新奖。
5、北京现代: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1142020台辆。
北京现代成立于2002年,品牌战略是“从现代到未来”。其车型有:全新索纳塔、全新丽娜、凌东、全新丽娜、粤东、粤东、索纳塔九混合动力、全新途胜、全新ix25、全新盛大、ix35等。
2020年国内品牌销量。x25概念车在正面更多地吸收了ix35和ix45的设计风格。“流体雕塑”的设计理念已经从建立风格过渡到深入发展阶段,并体现在不同的汽车系统中。
4、2019年12月汽车销量快报,乘用车零售销量下跌4%,批发增长1%
1月8日傍晚,乘联会公布了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2019年12月,乘用车厂家零售销量同比下跌4%左右,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左右。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第一周(1-8日),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30328辆,同比下跌20%,跌幅小于去年同期的-37%。第二周(12月9-15日),乘用车日均销量49484辆,同比下跌8%,跌幅收窄,市场销量稳步增加。
第三周(16-22日),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继续增长至55974辆,同比下跌12%,表现好于去年同期(-30%)。最后一周(23-31日),由于月底厂商冲量,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几乎翻番,达到111421辆,同比增长5%。
从整个12月来看,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63987辆,同比下跌4%左右,跌幅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7%,日均销量仅少2000辆左右。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车市销量一路下跌,到2019年的四季度,国内车市几乎已经跌到谷底,在上年同期下跌的基础上,月均销量跌幅在4%左右,几乎是跌无可跌了,现在的销量可以说是维持了车市的“基本盘”。
从厂家批发销量来看,2019年12月日均出货量为62399辆,同比微增1%左右。由于2020年的春节比较早,各厂商也提早备货备战春节前的市场。
2020年国内车市预计还会是比较困难的一年,从已经公布2020销量目标的车企来看,厂商对2020年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制订的增长目标也不是很高。不过由于2019年全年销量一直都在走低,预计2020年车市销量的跌幅不会太难看,毕竟同期对比的数据不高。但车市消费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2020年车市销量或将继续在低谷中徘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长城汽车销量增长意味着什么?
作为今年上半年为数不多的销量增长车企,长城汽车显示了抵御车市寒流的强大实力。但出人意料的是,在7月19日发布的中期业绩预告中,长城汽车却将今年的销售目标减少13万辆,下调比例超过了10%。
虽然调低全年销量目标的车企,并非长城一家,但在这些调低销量目标的车企中,长城却是唯一一家上半年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的强势车企。
有业内人士表示,长城汽车的这一举动,不仅再次透露出今年车市的异常严峻,而且车企在经营策略上也将发生重要变化。
长城汽车发布的2019年中期业绩预告显示,截至6月30日,长城汽车2019年中期营业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13.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约15%;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5.7亿元,同比下滑约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2.4亿元,同比下跌约65%。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双下滑,特别是利润的腰斩,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创。但今年1-6月,长城汽车的销量却接近50万辆,同比增加了4.7%。
一般来说,如果产品的销量增加了,营业收入却出现了下滑,这显然与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销量增加的情况下,只有产品价格的严重下滑,才会带来营业收入的大幅度减少。这也间接地显露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销量,给消费者的优惠还是很大的。但对企业来说,这却是一种营收和利润的损失。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城汽车将全年销售目标从120万辆降低到107万辆,这个幅度还是不小的,已经超过了10%。这对于在经营上自有一套且非常好强的魏建军团队来说,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如果不是市场环境严峻,单纯地追求销量可能会严重影响利润,按照魏建军的性格,是不可能降低销售目标的。
长城汽车内部人士也透露,为了提高销量,做市场的人也有销量方面的任务。可见长城汽车在完成销量任务上是多么拼命。只可惜市场太惨烈,价格战总是烽火连天,此起彼伏,如果仅仅追求销量上的风光,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长城汽车显然已经试图摆脱被单纯的销量牵着鼻子走,开始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利润问题了。
那么调低了销量目标的长城汽车,下半年是否还能够给消费者发放与上半年一样的福利,则有待观察。不过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即使长城汽车试图甩掉以价换量的包袱,如果下半年市场依然严酷,竞争更加激烈,想减少优惠和回升价格,其实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6、2019年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国车市下滑8.2%,谁还在增长?
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承压较大,年度产销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
乘用车各个细分市场几乎全线下滑。轿车全年售出1030.8万辆,同比下降10.7%;SUV累计销量935.3万辆,同比下跌6.3%;MPV车型降幅最大,同比下滑20.2%至138.4万辆。
就连新能源市场亦未能幸免,遭遇10年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累计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降4%。
在“跌跌跌”的主题下,中国车市加速了内部淘汰赛的进程,不过,对于刚需市场中的强势产品,此时反而成为他们提升销量、扩大份额的最佳时机。
车企销量排行榜,仅3家正增长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国内车市只有德系车和日系车,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分别提升至24.2%、21.3%;而中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车,均呈现市场份额缩水的境况。
具体到销量排行榜TOP 10的汽车厂商中,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的表现也相对更加亮眼。其中,大众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一汽-大众在2019年销量达到了207万辆,超越上汽大众成为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同比增长4.3%;这两家厂商加起来的销量,就占到中国汽车总销量的15%。
日系品牌同样增长势头强劲,东风日产排名第五,尽管销量微跌0.5%,仍远远高于行业增速。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分别售出78.9万辆、76.5万辆,同比增长14%和4%,单从品牌来看,本田2019年在华销售155.4万辆,位居日系三强首位。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长城、长安、上汽都出现了下跌,这证明了,在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消费者买车愈发谨慎。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今后的竞争将不再是量的竞争,而是质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厂家共销售2329.4万辆,占总销量的90.4%,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高于同期。
强势品牌基于市场与口碑优势,通过新品不断迭代、产品力强化、售后与服务举措,在淡季中给予刚需用户以足够的消费信心,从而达到了集聚用户群、淡季中越卖越好的目的。可以预见,车企之间的分化将继续凸显,而消费信心,则是划分品牌层次的关键依据。
最畅销的轿车TOP 10,德日霸榜
2019年轿车销量TOP 10中,德系车(大众)独揽半壁江山,日系车占4席,德日品牌几乎垄断榜单。
大众新朗逸一雪前耻,把2018年轿车冠军轩逸按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2019年共销售49万辆,同比增长5.2%。足以看出在普通用户消费群体中,大众朗逸是购车的首要目标之一。
轩逸年销量47.5万辆,仅次于大众朗逸,可谓势均力敌。换代后的轩逸在颜值、空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再加上日产历代的低油耗口碑,铸就了轩逸成为销量最好的日系车。但或许也是因为换代的关系,导致其单月销量出现了断档,桂冠遗憾易主。
TNGA架构一改卡罗拉换代前的销量低迷,顺势成为一汽丰田的主销车型之一,还拿下了2019年轿车销量第三的佳绩,算得上实至名归。竞争对手“神车”思域亦榜上有名,全年卖出了23.49万辆,同比增长8.8%。
排名第四的新宝来有了突飞猛进般的增长,2019年销量增幅达到32.7%,这离不开MQB平台的功劳,但对比它的姊妹车型朗逸来说,新宝来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此外,大众帕萨特也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去年累计销量超21万辆,同比增长30.8%,稳居中型车第一。但去年12月,中保研发布了帕萨特的碰撞测试成绩,结果并不理想,2020年该车能否保持热度?我们静观其变。
提到中型车,就不得不提第十代雅阁。该车凭借不错的产品力,在B级车市场牢牢占据一席之地,2019年累计销量与帕萨特仅差607辆,同比增长24.7%,不难看出,二者在B级车中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轿车销量榜除了德系、日系车之外,还有一款美系车——别克英朗能够入围前十实属不易,虽然英朗因为三缸机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事实证明,英朗所搭载的三缸机正逐渐被市场所认可。2019年英朗交出累计销售25.6万辆的成绩,于别克家族十分抢眼。
最畅销的十大SUV,国货崛起
轿车销量前十没有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着实让人感到惋惜,好在SUV销量排行榜是中国品牌的“主场”,总算带来一点安慰。
2019年最畅销的十款SUV中,中系车占半数,日系车占3席,德系2席;其中8款全是紧凑型SUV,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相比轿车市场的战火升级,SUV市场则显得有些平静,第一名依旧是哈弗H6,第二名也仍是途观。这两款SUV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依靠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还是稳住了SUV市场第一阵营的排位。
东风日产奇骏以21.2万辆的销量挤进了前三,支撑奇骏实现3.9%增长的,不只是其皮实可靠的产品口碑,该车在各地市场终端有着1.5-2.3万不等的优惠,也很大程度发挥了助力。
纵观整个榜单,SUV市场表现不算理想,可本田CR-V和长安CS75却看点十足。机油门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本田CR-V的空间、配置不错,动力选择丰富,覆盖到更多的消费人群,所以销量随之高涨——2019年累计销售21.1万辆,同比劲增60.1%%,获得了SUV榜单第四名的位置。
作为长安品牌的销售主力,CS75是国产SUV里唯一同比增幅超过三成的车型,全年销售18.8万辆,同比大涨35.8%,热度非常之高;究其原因,CS75 PLUS的上市起到了刺激销量的作用。
宝骏510、吉利博越和荣威RX5一直是SUV市场的热门车型,尽管三款车同比均有所下滑,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总销量依旧很高,分别排名第五、第七和第十。
来自一汽大众的探岳,终于以16.7万辆的成绩获得了第九名的位置。该车在终端市场普遍有着3万元左右的优惠力度,再加上大众LOGO的光环,销量飙升就不出奇了。
十大热销MPV,中端市场成蓝海
比起轿车和SUV市场的烽烟四起,MPV显得有些“佛系”,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2款。
2019年,“国民神车”五菱宏光继续统领着MPV市场。宜家宜商的定位,加上无敌的价格,五菱宏光已经成了这个价格段的首选车型。其年销量近37万辆,月均超过3万,保有量巨大。
别克GL8也表现出了一台老大哥车型应有的地位,始终在商用高端MPV市场独占鳌头。本田奥德赛则在家用市场扎根多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省油耐用、宽阔的空间和保值率高是它的主要优势。
近年,中端MPV市场有了崛起的势头。比亚迪宋MAX,去年月均销量在6000辆左右,当仁不让地拿走第五名的奖牌,暂时成为国产MPV市场的领军者。
“后进者”传祺GM6也受到了不少车迷的青睐,2810mm的轴距、10万起步的价格,性价比相当不错。嘉际作为吉利汽车的首款MPV,上市半年以来,关注度持续飙升,销量紧随传祺GM6之后。
就目前来看,MPV市场体量小,竞争也不充分,导致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高端领域,合资车地位无可撼动,中端市场尚未打开,低端市场依然是性价比当道。
文 | 葫鹿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明年汽车销量或增长4%
(文/彭科峰)都以为金九银十是中国车市今年最后的疯狂,但刚刚过去的11月还是给了大家一个不小的惊喜。12月8日下午,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下称乘联会)在京举行网络新闻发布会,介绍汽车行业最新产销情况。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1万辆,同比去年11月增长8.0%,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
前11月乘用车销量超1700万辆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受益于11月份良好的市场表现,今年1-11月的零售累计增速-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提升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稳步回暖态势明显。
11月份车市继续走高,崔东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其次是新能源车零售的翻倍回暖态势明显,推动车市整体走强。今年11月,新能源车零售16.9万辆,同比增长9.7万辆,同比增速136.5%,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8.0%,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的核心动力。
今年1-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700.2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8.3%,今年累计销量同比净减154.0万辆,约占去年零售总量8.3个百分点。今年零售下降主要是受到春节偏早和疫情因素对上半年影响225.0万辆,7-11月零售同比增加65.0万辆,
“如果今年12月保持11月的15.0万辆净增量,那么全年预计零售损失140.0万辆,同比下降的速度将会维持在7.0%。”崔东树说。
自主品牌市占率回升至39.1%
从品牌来看,今年11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7.0%,环比10月增长5.0%,保持强势增长特征。除了BBA德系三强一如既往的稳定,特斯拉、凯迪拉克、林肯等美系豪华车的表现也很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9.0%,环比10月增长9.0%;市场份额39.1%,较同期份额增长0.4%。其实,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11月的零售同比持平,但是新能源车同比增速翻倍,可以说,宏光MINI EV月销量超3万辆的强势表现为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增长贡献巨大。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狭义乘用车企业销量榜显示,11月份累计有吉利、长城、长安三家进入前十强。具体而言,十强榜单前三强依然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吉利汽车以13.9万辆的成绩位居第四名,长城以11.6万辆的成绩位居第六名,长安汽车紧随其后位居第七名。
“从增速来看,红旗、长安、长城、奇瑞等品牌传统车在11月份都获得了同比高增长。”崔东树说。
2021年汽车销量预计增长4%
对于12月份的额情况,乘联会认为,今年受疫情影响厂商销量目标普遍下调,年底各汽车厂商营促销策略分化。豪华品牌受供给影响,经销商层面的年末冲量热情不高。此外,12月份我国进入乘用车市的冬季旺销期,历年年末增量核心推动力是中低价位的自主品牌的旺销。近两年低端市场严重萎缩,自主品牌分化严重,部分自主品牌渠道艰难,年末翘尾效应严重受阻。
“当前有8省、35个地级市的地方性促消费政策在年底前陆续到期,对年末的汽车消费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明年春节相对较晚,节前热销期延后,因此12月的零售不会太火爆。”崔东树说。
2020年即将过去,那么2021年的中国车市的走势将会如何呢?对此,崔东树认为,明年的车市将会延续2020年的持续回暖趋势,增长势头较强。从1-11月乘联会产销数据走势预测,2020年乘用车批发零售增速在-7%左右。考虑到2021年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大,因此大家对2021年走势普遍持乐观偏谨慎的态度。”乘联会目前预测,2021年狭义乘用车批发增为9%,零售增速为7%,汽车销量增速为4%。”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近年来我国的汽车生产量迅速增长,意味着什么?
现在汽车的发展方向以国家政策为主导,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才是新时期和往后的正确目标,对于燃油汽车的要求非常高,标准上从国Ⅲ升到国五国六,这也意味着换代频繁,对购车者来说心想置车但犹豫不定而只好暂且观望。2018年车市将成为28年来,即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2月13日,中汽协正式发布了关于明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相关预测数据。显示,明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停止增长,预计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将朝资源节约型转向,这次汽车销售增长的数据,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再大的消费市场,也有相对饱和的时候,也有宏观调控的因素。2018年排放法规可以说是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变化,尤其是从国五标准提升到国六标准,很多车企都没有在市场上投入足够的产品去应对排放法规的变化。
能源、城市停车位、交通设施、环保压力大幅增加,导致了政策向限制、新能源转移导向,2018年新能源增长继续保持50%以上的速率,未来会逐渐替代传统燃油车,成为市场主流。而就现状看,EV基于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电池安全和成本等原因,中国汽车的弯道超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加快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型,政策鼓励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各大车企研发精力不偏向传统汽车。2.居民杆杆过高(贷款买房),消费能力被掏空,购买汽车意愿下降。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支持,这几年的汽车特别是去年达到了顶峰,形势看上去一片大好。但中国汽车始终面临着技术升级,产业整合,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更加开发的对外政策。
9、中国汽车每年的销售量是多少
今年1月,车市热销,被小心翼翼地称之为“触底反弹”;2月,车市继续增长,被保守地称之为“政策效应”;3月,车市依然火爆,还是被谨慎地称之为“小阳春”;4月,销售数据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早就立夏了,艳阳高照,哪儿还是什么‘小阳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继3月创下111万辆的单月汽车销售记录后,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创下新的记录:生产115.68万辆,环比增长5.61%;销售115.31万辆,环比增长3.91%。其中,乘用车销售83.10万辆,同比增长37.37%,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销售汽车383.19万辆,同比增长9.43%。其中,乘用车销售282.67万辆,同比增长15.09%,较一季度增幅扩大7个百分点。
鉴于市场的良好表现,中汽协将2009年汽车销量预期调整为1020万辆,同比增长8%。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董扬表示,要实现今年增长8%的目标还有困难,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出台政策,对“销量不好”的商用车同样实行购置税减免政策。此前,中汽协对今年汽车市场的预测是“增幅在3%~5%左右”。
与数据遥相呼应的是,全国汽车市场缺货严重,“断货潮”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热销车型根本提不到货,而且促销活动明显减少,价格回调现象比较明显。面对消费者的抱怨,汽车厂家也一肚子苦水,工厂加班加点在生产,生产线已经超负荷运转,还是无法应付汹涌而来的订单。真是“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实在变化太快!”
如果说,中国车商也苦恼,肯定会被外国厂家看作是“无病呻吟”。统计显示,4月美国新车销量不到82万辆,同比下滑34.4%。由于经济萧条导致个人消费缩减,美国整体汽车市场已连续18个月同比减少,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超过30%。另一个主要市场日本,4月份汽车销量(包括0.66升微型车)为28.4万辆,同比下滑23%,创下41年来最低纪录。汽车实际销量连续9个月同比减少,并且降幅连续7个月达到两位数,日本政府出台的旧车置换新车优惠以及环保车购买优惠措施并未奏效。
另外,欧洲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法国CCFA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法国4月新车注册同比下滑7%;意大利基础设施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4月新车注册数为188406辆,下降7.5%;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联盟Anfac表示,西班牙4月新车注册量为67215辆,下滑46%,因消费者支出缩减,西班牙汽车销售一直领跌西欧车市;加拿大也被美国“传染”,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用“冰与火”来形容中国车市与全球市场实在再恰当不过。就连本田专务董事兼中国本部长兵后笃芳也表示,全球汽车业新兴的“金砖四国”中,巴西市场处于停顿状态,印度不见增长,俄罗斯更加惨淡,“只有中国市场在引领全球汽车业”。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整体回暖,即便是目前这个“五一”之后的传统淡季,汽车市场也显示出“淡季不淡”的态势,“平稳”应是5月车市的主旋律。
“中国汽车消费者有需求,有购买能力,最重要的是信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从税收、财政等方面推出扶持车市政策,特别是国家发出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明确信号,对国内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10、2021年汽车销售量趋势如何?
首先,尽管新冠肺炎的爆发加速了经济衰退,但中国在2019年售出了2500万辆76万辆乘用车和1辆商用车。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是全球汽车制造商增长战略的基石,也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早期,西方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资企业,现在依靠引人注目的、正在崛起的中国市场的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汽车拥有率只有19%左右,远远低于德国(59%)和美国(84%),这两个国家潜力巨大。
其次,从供应方面看,2021年上半年将有208款新车上市,上海车展发布的部分新车将在下半年上市交付。结合新车型市场的爬升周期,将为下半年市场增长带来新的动力。然而,随着芯片短缺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不同程度地停产,并提高了个别车型的价格。在终端销售层面,随着部分车型库存的减少,汽车终端销售优惠范围有所收紧,不利于市场潜力的释放。考虑到汽车市场的经济、政策和发展势头,预计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触底反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48万辆,同比增长12.0%。
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头车品牌销量快速回升,腰部以下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未来品牌会越来越少。然而,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特别长,消费过程或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其演化过程将相对较长。但这一趋势已经出现,销量越来越多地向龙头汽车企业聚集。消费升级,汽车单价上涨。
最后,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平均单车价格为16万辆,消费升级趋势十分明显。消费升级有三个驱动因素。
是全国整体经济环境比较好。消费者口袋里有钱,购买力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多样化,按揭分期付款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原来,我手里只有10万块钱买一辆车;现在有10万元可以买30万、40万甚至50万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