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营销现在好做吗,用什么营销啊,用短信营销效果好吗?
汽车市场还是不错的。目前短信群发是性价比最高的。
1.成本低廉:任何形式的营销,成本考虑都是第一位的,短信群发每条短信低至4分,相对于地铁广告、电视广告等,成本极低;
2.精准发送:短信营销是一对一、点对点式发送,通过短信平台智能筛选目标用户,强制阅读,时效性强;
3.蔓延性快:短信营销具有很强的散播性,速度快,高迸发,可以同一时间发送大体量短信信息,达到即时轰动效应;
4.灵活性高:短信群发根据行业不同,可以选择相应的通道资源,发送时间可控,触达用户群体可控;
5.互动性强:短信群发可以实现与终端用户的及 时互动,企业即时 推送信息,用户及时反馈状态;
2、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有前途吗?好做吗?
可以这么说,好做,但是前途不大。
服务顾问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接待,电话回访,客户资料整理,以及电脑办公什么的。技术含量比较有限,有一点比较好,至少学会怎样跟客户打交道。
当然,行行出状元,如果你用心去做,加上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有可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3、在汽车销售领域,存在哪些销售的潜规则?
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发现自己已经是在汽车行业4S店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了,汽车行业的事情见了不少也经历了很多。
其实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所以我很难用“潜规则”和“黑幕”这样的形容词来表达一些现象,但是很愿意写一些令车主们费解却又客观存在的事实。
是也不是。
知乎上的朋友也有问过我这种情况,汽车销售行情变化的这么快吗?
从真实的价格政策来说,当然不是。
4S店的商务政策都是主机厂制定的,在没有意外情况下,最高的频率也是一个月一发布,而且月度的商务政策仅仅依照年度政策进行微调或者维持不变。
商务政策的变化,依次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增加调整浮动或者调整概率。
如果厂家的商务政策真的频繁变动,那么不等客户吐槽,4S店就已经暴动了。
“价格一天一变,今天不定明天可能就拿不到这个价格了。”
“今天的价格已作废,没买到的只能拍大腿后悔了。”
——以上言论的潜台词其实是:别犹豫了赶紧买吧,你一天不订车我就一天不安心,夜长梦多啊。
那么会有人质问:我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了,昨天的价格今天不给我了,是怎么回事?
那是你所看车的4S店自己调整了政策,或者说,销售报低了价格依然没成交,已经无心再去追踪这名客户。
4S店的价格调整属于个体行为,在这家拿不到的价格,可能换一家就可以拿到了。
而主机厂制定的价格政策,是面向全国范围的,达到底线,任何店都无法再有下探空间。
(这里只笼统的说一下现象,其实主机厂的政策针对特殊地区可能会有特殊政策,而大型经销商和小经销商拿到的返利也有阶层划分)
2、身为车主,你在维修保养的时候是否经历过车主信息不符?信息不符,可能是提车日期不符,也可能是连姓名、身份证、地址电话都不符。
造成这种情况的前因很多,但是结论是一致的:4S店录入虚假系统。
有经验的售后服务顾问在车主出示行驶证后,会一声不响的核对系统车型、车架号、发动机号,并在为你做好保养维修的时候在系统中备注/修改成真实车主信息。
(注意这里没有坑,纯粹是服务顾问为了信息真实性而做的工作)
而虚假车主系统的申报来源于销售部,原因有很多:
(1)本月厂家考核任务完成,剩余销售的车辆留作下月录入系统。
(2)本月销售任务压力大,月初销售的车辆暂不录入系统,到了月下旬再进行考量凑满任务还是放弃任务。
以上情形都会造成实际提车时间与系统不符。
还有其他情况,比如:
4S店月末仅仅就差一台车完成销售任务,返利差别非常大,但是全员尽力了依然没有成交,那么就会考虑提前录入一台车辆,在厂家系统中则体现为已销售。
如此一来整个车主信息必然是伪造的,也就导致了全方面不相符。
潜客录入系统,后续则会进行订车、交车、完善信息等操作。
3、买车时销售列举了一系列费用,看糊涂了怎么办?不同地区、不同4S店的收费项目五花八门,这里将一些常见的收费项做个说明,不能保证你知道了这些就可以谈判还价无往不利,但起码可以告诉你的钱都花在哪了。
保险:不管是交强险还是商业险,都存在返点,目前主流公司的返点在30%左右,这是2018年保监会介入调整后的数值,而在此之前,保险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汽车行业,人保、平安这一类的大公司返点轻松过50%很正常。所以当车主购买了保险之后,4S店获得返点部分,剩余的才是对应保险公司的收入,当然,保单显示的是全额。
购置税:完税票据上数额是多少,税务局就收了多少,这个费用谁都别想染指。
金融服务费:厂家金融和银行车贷没有服务费,车主花的每一分钱服务费都是4S店的纯收入,银行备案的担保公司会收取服务费,如果没有服务费那就是计入了利息当中,在他们收取服务费的同时,4S店当然也会在基础上加收一定额度。所以做担保公司的金融,客户等于支付了2份服务费。现在很多厂家的金融都有免息政策了,正常人当然是选择做厂家金融。
出库费:出库费原本是厂家向4S店收取的费用,并且4S店的单车纯进货价就已经包含了出库费,金额也没那么高,几百块而已。但是有些4S店会用这个名目向客户收取出库费,动辄几千块,真正的“我找你买车我缺理”系列。
续保押金:顾名思义,这个收费项目是保证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车主必须回4S店购买保险。有的朋友会说,这个押金是可以退的呀,就不算收费项目了吧。是的,这个押金可以退,但是这个约束条款结合保险的返点再仔细思索一下呢……
4、如何看待李老鼠/李三吱说车?
关注李老鼠的时候他还在人人车,在知乎上看到他的内容觉得很有趣就关注了。某天得知他要出来创业了,就跟他约了见面。我好像是他见的第一个投资人,哈哈。结果这卖钩子的在介绍BP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跟我们说过融资之后要开一家二手车改装店………虽然你做节目做的遛,但创业就开改装店不是你强项啊……遂没投。
过了两个月,老鼠的新节目《ask吱吱吱》上线了,看完后好评!!!原来这卖钩子虽然蹲坑蹲久了,但也没头昏眼花跑去开改装店。听说卖钩子的已经融到钱了,但还是想跟他再聊聊。开车到北五环一个农村修理厂里找到李三吱,相谈甚欢,立刻加码投资。
这一年多以来,见证了李老鼠说车粉丝数不断的新高,见证FMC火了,见证了堂主、二狗、小姐姐等团队新人成长起来,我俩都膨胀了(就是胖了,不解释)。
李老鼠这人虽然贱嗖嗖,但内心的骚和燥压抑不住。他有啥大事都会找我商量,我每回都让他先试试。记得去年李老鼠给我打电话,说新节目想做改装车,心里咯噔一下,MB这卖钩子的还记着改装这事!虽然自己也喜欢改装文化,但国家法律政策并没有放开这块,心里挺担心新节目,但嘴上还是回复“好好好,先试试”,所幸FMC没让人失望,只是经费在燃烧…又过了2个月李老鼠又给我打电话说过要开线下店,心里又咯噔一下,MB这卖钩子的还记的开店的事情。但我们内容粉丝量达到这一量级,其实需要一个线下店来承载用户的功能需求。现在我们吱车店已经成为北五环汽配城最良心的店面,每天来的粉丝都把店面挤的满满当当的。最感动的是有很多外地的粉丝找我们收车,自己都不过来看一下车况,完全凭借对我们内容的信任就让我们把车发到外地。
最后想跟李老鼠说车的粉丝们说一句,虽然大家都很喜欢我们节目,但千万不要看完我们节目就觉得自己了解二手车而去二手车市场淘车,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坑太多,送人头是分分钟的事情。有需要请到北五环吱车店,或者微信搜公众号 吱道二手车。
5、汽车需要贴膜吗 知乎
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汽车为什么要贴膜,因为像欧洲一些国家都是明令禁止贴膜的。其实大家都存在一个误区,真正的欧洲原厂名车并非不贴膜,而是在汽车出厂时,在汽车的两层玻璃中间就夹了膜。
但国内大部分车的车窗玻璃,一般都是普通玻璃、镀膜玻璃,其最大紫外线阻隔率分别为19%,和37%。可以看出,我们爱车玻璃并不能满足隔热隔紫外线的日常需求,这就要用贴膜来改善车窗本身的不足。
那么汽车为什么有必要贴膜呢?汽车贴膜的作用:
汽车膜有很多名称,如叫太阳膜、遮阳膜、防爆膜、防爆隔热膜、玻璃膜等等,不管如何称谓,给车贴膜主要看重以下功用:
第一,防止玻璃意外爆裂或划伤。良好的车膜因含无毒副作用的强力胶,而显得“韧劲十足”,当贴有车膜的玻璃遭遇意外撞击破裂时,紧密相连的车膜会延缓玻璃碎片的冲击速度,起到防爆作用。新车停在外面,最担心车窗玻璃被人为刮划,车膜本身具备防划伤功能,可以消除我们的这层顾虑。
第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车内饰物。随着夏季来临光照延长,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在急剧增加,车内塑料材质的物件如座椅座套、中控台面板、装饰物等会因直接曝晒而褪色、老化、甚至导致线路故障,人体也会在过量紫外线照射下引发皮肤类病变。此时,好的车膜可有效吸收90%以上的紫外线,犹如给人和车都穿上了一件防辐射的“外套”。
第三,过滤眩光增强驾驶安全。不少新手最担心外部的眩光或强光影响自己的视线,这在两车交会时容易发生意外。车膜的功用之一就是减弱强光和眩光对司机视线的影响,过滤的程度取决于车膜的透光度。过高或过低透光度的车膜都不宜采用。因以人眼感觉舒适、视野不受阻碍为选择尺度。
第四,使车内环境保持在一定温度下。有些朋友认为原车的车窗玻璃自身带隔热功能,没有必要再贴膜。其实,大多数家用轿车(50万元以内)的车窗玻璃并不带隔热层,原因很简单,厂商出于控制成本考虑省略了这个环节,充其量原车玻璃可以起一定的滤光作用。车膜对于可见光具有反射和吸收能力,但也并非反射率越高越好,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还有特别规定,以保护车辆的行车安全。
6、中国那么多车企业,你觉得哪个车企业,你最喜欢?
1.吉利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老牌民营车企。从1998年第一辆车下线开始,吉利已在汽车行业耕耘多年,曾推出过多款质量可靠、适合国情的汽车产品。近几年,吉利更是积极发展,努力转型,不仅汽车外观设计越来越出众,在三大件上也是逐渐发力。在底盘技术上,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平台架构,在国内没有任何其他自主品牌能够比肩。再说变速箱,吉利在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DSI之后,就完全掌握了6AT变速箱的设计与制造能力,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吉利又和沃尔沃联合开发了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款变速箱传递效率高达97%,整个研发历时四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测试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可靠性极佳。像这样的变速箱,国内同样没有任何其他自主品牌能够比肩。最后说发动机,不管是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1.5T三缸发动机,还是采用沃尔沃技术开发的2.0T高功率发动机(就是星越顶配上那一款),无论油耗、噪音、震动还是动力表现,跟任何合资车型比都不落下风。
2.比亚迪
作为一家以电池技术起家的车企,比亚迪是不折不扣的技术宅。经历了早期对丰田的抄袭经历,从王朝系列开始,比亚迪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打造出“性能怪物”的形象。而聘请奥迪前设计师后,王朝系列第二代用上了全新的“龙颜”设计语言,一改以往性能强,外形山寨的形象。不仅如此,比亚迪在新能源上的造诣还表现在大巴车、工程车、云轨上面,其中比亚迪的大巴车更是出口到各个国家,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
3.长安
长安也是国内历史悠久的国营汽车企业。不同于上面两家,长安一直走的都是可靠务实路线。早期以造中国特色的mpv为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面包车”。虽然设计上并不出众,但是售价低廉,质量可靠,迅速占据了国内私家车市场。其后的cs系列赶上suv的大热潮,加上其主流的设计感,稳定的质量,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只是近段时间长安的发展显得有些疲软,亟待转型发展,但其多年合资和自主设计的技术基础仍然是不可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