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行业的困境?
困境经济安全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德国大众进入迄今,中国汽车行业尽管数量、品种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产业控制权遭到了极度侵蚀,由此...
2、汽车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汽车零部件生产比较混乱,假冒、伪劣、合同外超量生产后流入市场的零部件的总量非常惊人,再加上有些汽车企业还存在一种零部件多个供应商的情况。因此而当某个零件出现问题时,整车生产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该零部件的出处,这在目前对中国的整车制造企业都是非常困难的。
• 每个整车企业所采用的标识系统自成体系,给供应商(提供多家整车企业零部件)造成一对多的数据处理。这不仅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资和浪费,也造成了零部件企业对自身产品数据和质量的难以控制,无法解决未来汽车整车企业面对市场进行采购,以及用户在大型汽车配件超市或商店更换零部件的难度。
• 由于无法在产品追溯中有效的跟踪零配件的来源,也就对于各地承担服务的零售店退回的零配件缺乏有效的辨认手段。目前整车生产企业不得不承担了大量的保修配件调换工作,除承担了太多的不合理的配件服务费用以外,还为今后可能发生的索赔埋下了隐患。现在整车厂不能满足汽车三包与召回制度的需求。
• 经销商为了获得利润,利用各种政策漏洞进行窜货,一方面打击了其他经销商的信心,整车厂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仍无法有效控制窜货现象发生。
• 如何加强对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的管理,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汽车行业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危机
疫情按下全球汽车工厂暂停键
工厂停工、卖场关闭、供应链断裂、成品仓库积压,成千上万的员工被解雇、汽车行业福利倒退、车展被无限期推迟、销量前所未有的下降。
此前,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也被悬浮在了半空中。
从2020年春季开始,全球汽车工业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危机。
V型、U型和深U型危机
世界上的主要汽车市场受疫情影响都近乎崩溃,各国受疫情影响的严重程度不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情况:V型,U型和深U型。
在第一种情况下,销售迅速下降,又迅速恢复。这种情况在那些受疫情影响周期相对较短的国家是常见的。例如中国和韩国,全国性封闭隔离没有超过6个星期。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解除隔离后,被推迟的需求得到了释放,市场出现正增长,这对在2018年6月以来一直下降的中国车市而言,难能可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5月份,乘用车销量为167.4万辆,环比增长8.9%,同比增长7.0%。
U型是指隔离封闭超过两个月的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根据Bain&Company的预测,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预计在第三季度才能完全恢复。
最后,最坏的情况是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它们是受疫情长期影响的深U型。这些市场将面临严峻和长期的复苏压力,延迟需求的影响将是最小的。
全球性车展短期内或难觅踪影 明年3月日内瓦车展已取消
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这些市场,在其销售结构中比重较大的汽车制造商将处于最不利的地位。这些制造商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意大利。
到目前为止,多数汽车制造商没有理由感到乐观,汽车市场正沿着“U”型向“深U”型发展。
5月份,欧洲市场同比下降达56.8%。
前五个月,欧洲市场下降了42.8%,其中德国下降49.5%,意大利下降49.6%,法国下降50.3%,西班牙下降97.6%。
美国的情况稍好一些,5月份下降了33%,相较4月份45%和3月38%的同比跌幅有所改善,但6月份能否持续回暖还有不确定性。
中国5月销售,同环比都出现正增长,1-5月份销量出现超过20%的跌幅,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未来中国车市持续回暖压力巨大。
据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注册数据显示,今年5月,日本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4.9%至约21.83万辆,今年前5个月,日本汽车销量约为186.04万辆,同比下滑19.2%。
联手合作 降低成本压力
汽车制造商在销售收入下降而又无法大幅降低成本的情况下,面临巨大压力。
如果没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做为补偿,就不可能减少在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也不可能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而且在关键的销售市场总是存在着贸易壁垒的风险。福特和通用在政府压力下已经停止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而在墨西哥设有小型工厂的德国制造商,却遭到了美国的严厉“炮轰”。
福特皮卡 Ranger
对于国际汽车巨头,减少开发新车的成本是不现实的。世界正处于大规模引入电动汽车的前夜,制造商被迫在其开发和生产上花费数十亿美元,有时甚至数以百亿美元的资金。
同时,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仍然构成销售基础的燃油汽车面临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他们需要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除了更环保的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外,汽车技术方面也需要引入自动驾驶系统。一些制造商也会因此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软件问题,大众汽车推迟了ID电动汽车系列的生产,而奥迪也推迟了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推出时间。
受疫情影响电动车或面临发展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是生存的唯一途径。生产商在这一大流行病之前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例如,2019年夏季,宝马、MINI、Rolls-Royce和JLR(Jaguar,Land Rover)在研制电动汽车和发动机方面进行了合作。
10月份,PSA与FCA合并,同在一个月,戴姆勒确认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继续合作。显然,这种联手合作趋势只会加剧。
销售功能向线上过渡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销售向线上过渡。
受疫情影响关闭的经销店,在开业后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以及消费者的担忧,迫使市场参与者重新审视许多离线流程。这不仅与售后服务流程等操作有关,而且还与购车有关。
凯捷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64%的潜在购车者更愿意在线购买新车。这样的交易流程,不仅安全,同时节省了买卖双方的时间,也降低了成本。
英菲尼迪美国副总裁杰夫·波普说:“我们将习惯于运送任何货物,因此,远程购买汽车或用于维修的零件随后再交付将成为常态,汽车经销商运营方式将永远被改变。”
杰夫·波普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整个销售过程(试驾,选择特定汽车,所有书面工作和汽车交付)将由汽车经销商的一名雇员执行。即使进行普通的试驾,汽车也将被开到客户的住所附近进行。
此外,这些过程不仅影响像美国或中国这样的发达市场,也影响着处于持久危机中的俄罗斯市场。
现在在俄罗斯,您可以通过网上购买力帆,奇瑞,拉达,大众NFZ(大众汽车的子公司,专门从事商用车业务)和雷诺汽车,并且有多家大型经销商进行非接触式交付。在汽车制造商中,只有奇瑞提供此选项,而雷诺正在积极致力于将购买的汽车非接触式交付给客户。
电动汽车的机会
任何危机都是机遇的时刻,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成功表明,创业公司可以平等地与具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巨头竞争,并且有希望在竞争中把它们拉下马。
风头正劲的特斯拉
现在传统汽车制造商已经面临许多问题,Rivian或Lucid等初创企业有机会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包括中国几家头部的造成新势力,它们也在积极拓展海外。
此外,封闭隔离时大自然向消费者展示了没有内燃机汽车运行时空气是多么的清洁,这将是电动汽车的绝佳广告,并将鼓励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支持电动车普及。
减少燃油车使用让天变得更蓝
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价格仍然比传统的燃油车贵,而对这些汽车的需求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补贴和政策支持,才使得价格保持在一个有吸引力的水平。
受疫情影响,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不得不花大量的钱来支持国计民生,之前支持电动汽车销售的政策可能会缩水。
1-5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比下滑超过40%,远超燃油车跌幅。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减弱,价格不具竞争力。
然而,在3月和4月,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下降幅度要比燃油车少,例如,3月份,燃油车市场下跌了50%以上,而电动汽车的销售仅下降了23%。4月份,燃油车市场下跌80%,而电动汽车的销售下降了31%。
但是,并非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可以从冠状病毒危机中受益。中国的一些新造车企业已经濒临破产,举步维艰,近来这方面的消息频出。
国外的创业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此前积极投资于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Uber和Lyft等公司已经陷入困境。在疫情隔离下,人们减少或停止使用出租车服务,这导致该行业在某些市场陷入瘫痪。
当然,Uber和Lyft都与汽车制造商(分别与沃尔沃和福特)有合作,但这些制造商也遇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巨头Google的Waymo项目和中国网络的Apollo在第五级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形成了优势。
Uber的生意也变得艰难
疫情对共享汽车影响深远
如果以前谈论共享汽车中会有病毒对使用者产生影响,未免会有些夸大其词,冠状病毒出现则表明这是一个现实。因为每一个司机用完车后,不可能做到完全消毒。
疫情来临之前,人们都认为配备了自动驾驶功能的共享汽车是出行行业的未来。在这种大流行病的情况下,共享汽车最早被叫停。疫情后的再启动,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在最坏的情况下,共享汽车行业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到全面免疫接种。
疫情或成汽车行业去全球化催化剂
除此,这一大流行病表明,全球化在零部件生产国发生不可抗力情况时对汽车制造商构成了重大风险。在中国疫情没有缓解前,欧洲和日本的许多汽车制造厂由于缺乏零件而被迫减少生产。
在中国疫情的高峰,有人担心俄罗斯可能关闭外国品牌的工厂,但是,由于病毒被迅速定位,远离病毒震中武汉的企业得以快速恢复生产,才使得中国的零部件供应链没有断裂。
当世界各地都很平静时,分工协作的国际供应链对生产商有利。然而,在日益激烈的贸易和关税战争的背景下,冠状病毒大流行可能成为汽车行业去全球化的催化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随着互联网巨头进军汽车行业,国内哪些车企将会面临困境?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操控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区别于现在我们常见的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下面介绍几个市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1、新能源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燃油和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目前各大品牌基本都有此类车型,比如:奔驰S400、宝马5系等,这些混动车辆都会标有Hybrid字样。
2、纯电动汽车:此款车完全脱离了燃油,完全靠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
3、燃料电池汽车:这款车也是电池车,是一种氢氧混合燃料电池,您可以快速将电池燃料灌满,无需充电等待。
4、氢能源动力汽车:此款车也完全脱离了燃油,利用氢能源替代了燃料。
5、太阳能汽车:这款车大家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成电能来驱动车辆。
还有其他新能源汽车,如:双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5、从事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销售首先要对来自己所从事的行自业充满兴趣和爱好,用自己的信心去感染客户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客户兴趣爱好的研究,投其所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谈判技巧方面的掌握,把握客户的想法,引导消费销售销售先销后售,做好售后服务,获得客户的信任,这一点对于渠道销售特别重要等等还有很多,平时可以多看一些书籍,销售需要的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懂一点,如果不能和客户打开话题,销售会被拒绝与销售之前,自己慢慢体会吧谨记以下几点1.销售如做人,人活明白了,对于销售有很大帮助2.诚信,没有诚信,你将一无所有3.个人魅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4.换位思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真正体会到客户的需求5.坚持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能说会道并不一定管用,关键是用心去做,销售是双赢的,拿出真心为客户着想才能真正打动客户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体会!
6、你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如何打破
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的话主要是创新力不足。当然了现在国内比如说像比亚迪啊长城啊长安这些企业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汽车企业一定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这个社会里面,嗯,有个长足的进步。
7、汽车行业面临的困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中国1月份乘用车销量为202.11万辆,比往年同期下降17.71%,比上个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达到了环比下降9.5%的比例,2019年1月份汽车销量237万辆,同比下降15.8%,创下了近6年来乘用车的新低,可以看出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低谷阶段
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却截然相反,呈现出了上扬的趋势,可以说2019年恰恰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大机会,在主线城市都开始限行限购的时候,唯独不受限制的新能源汽车只能是许多家庭的唯一选择
而国家为了拯救低迷的车市已经确定会推出新一轮的汽车下乡政策,刺激消费,但是如今的农村基本上也已经是人手一台汽车了,即便是有汽车下乡的补贴政策,主张省吃俭用的农村居民是否会换掉前几年刚买的车呢?这是个未知数
如今的汽车下乡政策依然能刺激汽车消费是没错,但是效果远远没有09年第一次出台政策的时候好了,虽然比起10年前中国的人均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购车也趋于理性,回归耐用、实惠、省油的本质,一些空有其表的车型将不再会受到青睐
倒是新能源汽车在双重补贴下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销量爆发,19年是汽车行业的寒冬,又何尝不是汽车企业的机遇?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除了提升产品质量获得消费者市场的认可别无他法,否则再下个汽车销售寒冬又有哪个消费者愿意来为你的烂质量买单呢?
8、受疫情影响 汽车产销将受巨大冲击 中小零部件企业或面临破产危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汽车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原本趋于稳定的市场也因此受到波动。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度信息发布会正式举行,会上中汽协对2020年的汽车行情做了深度研究,中汽协预测,因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蝴蝶效应”会逐步显现,或将影响未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根据中汽协会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今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降幅十分明显。
乘用车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降幅大于汽车总体。
商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34.1万辆和32.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1.4%和26.7%,同比分别下降7.8%和5.7%。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1月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产销极具下降。
在中汽协看来,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今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另外,考虑到一些单位提前放假因素,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是今年元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
2.今年1月20日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影响,但由于已经接近春节假期,我们判断对元月份数据影响有限。
新冠肺炎对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将大于非典
截止目前,中汽协已对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反馈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大于2003年的非典,对于本来处于调整期的汽车行业影响更大,但不会改变长期增长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还将保持。
中汽协方面认为,新冠肺炎对行业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
首先,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消费者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居家自我隔离,极大减少了消费者短期内的购车行为。
中汽协判断,疫情的防控极大减少了消费者短期内的购车行为,对部分行业的运行影响较大,将直接影响这些行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运行及降低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影响一至三线城市的换购需求,以及四线以下城市和乡镇等农村的首购车需求。
2.复工延期 企业生产进度受阻。
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均出台了延迟复工的通知、多数地区还要求人员返回工作地后居家观察、人员防护物资不足也难以支撑企业生产复工需求,再加上很多省市区域及乡镇道路已出台限行严检、实施高速严查等措施,导致了汽车企业开工率不足和产业链供应紧张,最终将对2月产量有较大影响,影响面或超过百万辆。同时,受到此次影响,外资企业或许将调整生产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在华产能,延迟复工导致企业较往年平均少开工7-11天(湖北地区更久),多数地区还要求人员返回工作地后居家观察,进一步推迟复工节奏,造成企业生产力不足,影响产品制造。
3.企业出口困难增
近来,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以防止疫情扩散为由,拒绝接受已经订购的货物,对原有的订单也做出了撤销;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我国的入境管制措施,这也造成我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到阻碍;出口订单延迟交付,给企业后续的订单签订造成了负面影响。
4.部分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根据中汽协会对行业企业的调查结果,这次疫情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更大。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主要以零部件企业为主)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5.新品无法按计划销售?经销商库存预警
受疫情带来的市场影响,整车企业难消化库存(产成品、零部件)。检测机构、试验场复工时间一再延后,也延长了企业产品认证周期,进而延缓产品上市时间,结合企业开工效率不高,造成标准实施后,新品无法按计划销售。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报告,2020年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62.7%,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
不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由于三分之二的调查问卷是在疫情爆发前回收的,因此该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疫情对于汽车流通行业的影响。所以相信今年2月份的成交量肯定会出现暴跌,而暴跌的同时又将给经销商将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每当市场跌入低谷,都将伴随着行业整合和品牌消失;市场增量表示,销量也只会集中在头部企业和品牌之中。即便在没有遭受疫情,近几年汽车市场整体都在不断下滑,根据经销商组织的“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有53.5%的经销商亏损,27.1%的经销商连亏三年。不过也有众多消息认为,疫情过后将会出现新的一轮契机。
下一阶段产业发展形势初步研判
1.短期影响较大,全年市场不容乐观
目前阶段,疫情还在持续,汽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复工也刚刚开始,还面临人员紧缺、防疫口罩消毒液等缺少、工作现场防疫监控工作量大、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也未正常恢复等问题的困扰。
特别是目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关键时期,消费者信心还没有恢复,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处于抑制状态。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情况影响巨大,行业产销量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疫情结束后,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得到释放,汽车市场将会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全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
2.各项措施保障,促进复工复产
近期各地政府相继快速出台的经济保障政策也将有效为企业减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推动各行业逐渐好转;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期也要求各地、各部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早恢复正常生产。
从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目前企业均在尽力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已向协会反馈复工计划的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至2月12号,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32.2%。
从长期发展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可能加速产业格局的优化调整,优势企业或将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进而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伴随疫情的消去,居民对于公共出行方式不安全性的担忧将有所上升,这也可能促进释放个人首次购车需求。
3.行业影响较大,持续跟踪研判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汽车市场的变化不仅是汽车行业关注的事情,也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从疫情开始,中汽协会就与各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关注疫情的变化,关注行业企业复工和生产情况。
中汽协将继续密切跟踪分析和判断疫情对汽车销售市场的影响程度,为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提供相对准确的全年市场预测情况。既为汽车行业合理安排全年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提供基础的信息,也为政府部门精准施策,在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支持、援企稳岗、加大投资、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等方面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写在最后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将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汽车工业毫无例外受到了严重波及。面对疫情,无论是车企还是个人,都应该拿出警惕但不惶恐的状态,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问题并作出相对应决策,尤其是车企,对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应该具有预见性,目前多家车企已经开启线上卖车业务,从战略上提升产能问题,避免出现第三季度产能滞后现象,减轻经销商压力,增强员工信心,以更乐观、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此次疫情,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过后,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出现新的一轮契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车市三月回顾:全球汽车雪崩 中国车企艰难谋变
转眼间3月又过去了,全年已过四分之一。就在上月,很多汽车行业同仁尚未正常复工复产之时,媒体和专家还在盘算,今年中国车市受多大影响,能否出现报复性消费反弹。然而如今,虽然国内抗击新冠疫情成效初显,人们反而更加忧虑。显然,这是因为疫情在全世界多地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动荡,给未来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大多只是考虑到零部件供应和整车进出口的问题。但是,当疫情的重点转移到欧美,全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开始面对几十年来最大的危机。截至到3月底,全球汽车和零部件巨头,设在疫情严重国家的工厂,已经停工的超过上百家。继日内瓦车展之后,底特律车展、巴黎车展也已全部取消。受到连锁的影响,原材料等上游企业同样面临重大风险。
3月26日,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铜牛旁空无一人。(新华社图片)
大众集团CEO迪斯近日吐槽称,除中国之外,全球其他国家的生产、销售工作均陷入停滞,平均每天开销2.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再这样下去,将不得不裁员。而在半个月前,迪斯还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设在欧洲的电动车工厂停产,但是电动车的战略和进度不会动摇。转眼间欧美发达国家疫情加剧,短期之内很难振作。中国如今并非净土,面临着疫情回流与生产生活恢复所带来的摇摆和矛盾,前景如何,同样难以预料。
据路透社报道,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大幅下调了对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预期,预计全年销量下降14%,远高于2月估计的约2.5%的降幅。其中中国下降10%。新技术、新业态给传统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和疫情的影响叠加作用,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多的失业、倒闭在所难免。
东风本田和神龙汽车的工厂设在武汉,他们已经实现复产,具有标志性意义。整个3月也有包括奇瑞瑞虎7、长安逸动Plus、奔腾、哪吒U、捷达VS7等多款重磅车型上市。国内汽车的生产、营销节奏正在稳步推进。在带路媒体的眼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抗击疫情、振兴经济的希望。其实,在疫情的冲击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一方面很多车企收到供应链断供的影响,复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全社会长期无法恢复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消费能力,购车的需求是增是减,也难以预料。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近三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美股多次熔断,原油价格狂降。在历史书上都难得一见的场景,就这样成为现实。有专家称,目前世界可能面临的是经济大萧条,其影响远甚于2008年经济危机。油价大跌,对新能源车也是沉重打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840辆和59705辆,同比分别下降63.8%和59.5%。这无疑给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多困境。本月,天际汽车董事兼COM向东平出任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陈曦、邓凌等多名造车新势力高管重回传统车企,以及前途、博郡等企业被曝长期欠薪,就连不差钱的恒大新能源汽车都调动上百员工去“恒大宝”卖房,正是新势力企业面临困境的具体体现。
天际汽车CMO向东平重回传统车企(资料图片)
国家相关部委也在积极筹措救市,不断表态和发布有关文件,敦促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28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着眼,要在生产、流通、消费三端发力。相关部门出台的措施,包括八个方面:一是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二是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三是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四是鼓励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五是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六是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七是推动取消皮卡进城的限制;八是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
相对“铁板一块”的北京,也因为消费刺激政策闹出了乌龙事件。商务部网站刊登说北京上半年释放10万个新能源指标,随即北京回应称这是内部信息不慎流出,尚未论证。不论真假,至少也是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已经宣布新增2万新能源车指标,广州也准备公布具体新增指标量。相信进入二季度,会有更多实质性的积极政策出台。
面对危机,很多车企也在积极谋变。小鹏汽车据传以1600万元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从而获得资质。虽然资质这个玩意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对比其他获得资质的买家,这笔买卖显然划算。北汽联合滴滴、国网、邮储银行等企业推进“使用权交易”,预计三年投入10万辆车。其实“使用权交易”并非新鲜事物,理论上租车、打车都算使用权交易,用户需求在哪里,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如何实现车辆、网点布局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困难多多,前景多多,长镜头将专门撰文分析。
技术上,中国车企也不乏突破之举。3月初,国家刚刚发布了中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长安汽车公开演示量产L3级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活动多少引发了一些业界争议,主要在于对L3级具体功能的理解。但是长安汽车的勇气值得赞赏,首先会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解决上路的准入问题,其次也会加快更多车企推出量产L3级产品。
长安汽车现场演示量产L3级自动驾驶技术
比亚迪则宣称电池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29日,比亚迪通过电视直播发布了刀片电池,这种单体长度超过1米的电池,一方面解决了片面追求长续航里程,而增加安全风险的问题,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有文章即时评论称,这一产品将“炸飞”几千亿动力电池产业投资,可能还有点夸张。刀片电池仍然属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仍需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和行业老大宁德时代相比,比亚迪既是主机厂,又是三电供应商,甚至已经介入到原材料领域。也许通过刀片电池,能够更加坚定比亚迪十多年前就已立下的称霸电动车领域的决心。特别是比亚迪声称“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和比亚迪谈合作,这将是比亚迪通过技术积累,立足产业核心地位的又一杀手锏。
比亚迪通过针刺试验,对比三种电池的安全性
不论如何,中国的汽车行业还是在努力行动起来,降风险,求突破。3月30日,吉利汽车召开业绩线上发布会。提出目前保持2020年141万辆的销量计划不变。力争做到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薪酬,同时推进和沃尔沃的合并计划。这时候敢于如此硬气表态的企业非常罕见。此时正逢吉利收购沃尔沃10周年,享受技术、品牌红利的同时,吉利继续积极谋变,期望成为一家科技公司。虽然疫情几乎遍及全球。但是对汽车行业,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只有面向全球化布局,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深入研发,积极转型,才是未来的希望。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上“质”的地位。疫情的影响无论多久,毕竟是暂时的困难,人类终将战胜疫情。在新的阶段,汽车行业结合新技术、新模式的变革,也将浴火重生,走入新的发展阶段。
吉利汽车发布全年业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