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欲退出造车?海马成立产业园建设公司
中国网汽车3月26日讯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海马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3月12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公司法人为卢国纲,登记机关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营范围涵盖房屋建筑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酒店、餐饮场所建筑装饰和装修,办公楼、写字楼建筑装饰和装修等。海马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的全资母公司为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的控制人为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最终受益比例为99.73%。
同时,卢国纲也担任了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早在去年11月,有媒体爆料称海马汽车在内部成立了“公司转型研究办公室”,卢国纲兼任办公室主任,有人因此解读海马此举是有欲退出汽车行业,但官方并未予以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海马汽车在2011-2016年中累计实现净利润14.02亿元,然而2017-2018年两年中就亏损了14.71亿元。2019年,海马汽车则通过连续转让股权、卖房等方式来积极争取扭亏为盈,助力上市公司“保壳摘帽”。同时,景柱2019年7月重新任职海马汽车董事长,以希望重振汽车板块业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海马的“复兴”之路还能走多久?
创造辉煌或许需要花比三十年更久的时间,但从神坛跌至谷底,却只需不到三年。
1月7日,海马汽车正式公布了其2019年全年的产销数据。显示海马汽车去年12月,生产新车4556辆,销量仅为3846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5.82%。而从全年来看,海马汽车在去年累积生产新车2.889万辆,同比下滑达到52%,而累积销售也仅为2.9456辆,同比更是暴跌56.41%。
总得来看,海马汽车在2019年的整体销量表现都过于差强人意,而这也已经是继2018年产销量巨大跌幅后的再度下降了。如今对于海马而言,市场的占比已经是少得可怜。
海马汽车销量的持续暴跌,也造成了其财报上“疯狂”的“跳水”。在其此前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显示,2019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35亿元,同比下降15.07%,归母净亏损2.0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1.12亿元,归母净亏损2323.4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上的的亏损已经持续了近三年时间。2017年海马全年的营业收入为96.83亿元,同比下降30.29%;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达到9.94亿元,相比2016年2.3亿元的净利润跌幅超过12亿元,同比下降531.9%。2018年,海马全年的营业收入更是跌至50.47亿元,同比下降47.88%;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达到16.37亿元,同比再次暴跌64.5%%。
也正因持续的巨额亏损,海马公司的股票还在去年4月被实行了退市风险的警示处理,股票简称也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 海马”,面临退市危机。
为此,海马汽车也做了一系列的“自救”努力,走上了荆棘的“保壳”之路。?被“戴帽”后,去年4月、5月,海马就为了优化和盘活存量资金,先后甩卖了400多套房。紧接着去年7月,又与青风置业在郑州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海马所持有的海马物业39%股权以 11621.0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青风置业,给海马汽车带来约4300万元收益。
到9月底,海马汽车又与睿之尚实业在郑州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海马研发100%股权转让给睿之尚实业,转让价格为8.06亿元。一些列的举措,都是为了自身重新盘活存量资产、扭亏为盈、摘掉*ST的“帽子”。
同时在公司领导层方面,5月15日晚,海马的前董事长景柱再次归回,试图力挽狂澜,重装上阵开始了“第四次创业”。
而经过大半年目前来看,通过“卖房变现”等方式的“回血”,并没有多大程度地“美化”海马的财报,而景柱的回归,也未能力挽狂澜拯救海马汽车于水火。销量下滑、持续亏损、经营愈发困难的现状,仍然是海马不争的事实。
就在不久前,网上还流传出一份海马汽车成立公司转型研究办公室的通知文件,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海马汽车由于销量下滑,正在进行转型,将退出汽车行业。尽管,不过对于相关报道,海马汽车很快就发布了相关情况说明,但这足以说明目前海马的处境有多窘迫与危急。
结语
目前来看,海马汽车的处境仍然十分不容乐观,在至今还未能摆脱亏损局面的情况下,“摘帽”希望十分渺茫。车市寒冬下,海马务必要在2020年里,痛定思痛、缓解并化解销量危机。否则,很难讲其“复兴”之路是否还能走下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海马停产启示录:投入产出失衡,单车开发成本是利润2倍
2月18日,海马汽车对外披露公司最新产销情况。数据显示,1月份海马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30辆和1147辆,同比下跌13.82%和13.56%。
对于产销情况的进一步收窄,海马汽车回复,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影响,导致经销商延迟开门、工厂延迟开工等原因。但细心的媒体发现,海马汽车1月份的630辆产量实为小鹏G3的生产数据。这间接表明现阶段海马已经从原来一家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汽车企业彻底沦落为一家代工工厂。
作为已经在汽车行业耕耘30年,几度代表着海南经济向好的上市车企,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地步?濒临出局的海马对今天的中国汽车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警醒?
1
单车开发成本是利润2倍
事实上,今年1月海马汽车的产销下滑与自主业务停产,只是海马汽车在企业经营受损、汽车业务收紧变化后的一个小缩影。因为在经历了2017、2018两年集团利润亏损,海马汽车的发展就已经被伤到“元气”。
2016年,海马汽车的发展进入巅峰。当年公司一举创收破200亿的大关,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汽车业务产值过千亿的自主企业。可就在次年,海马汽车就迎来了始料未及的寒冬与低谷。
2017年,海马的汽车业务产销情况出现断崖式下滑,旗下基本型乘用车年累计产销分别为45011辆、47756辆,同比下降51.15%、48.46%;相关数字甚至在2018年进一步增大,同年海马汽车累计销量为67570辆,同比下降51.88%,年计划仅完成目标的37.5%。
有关海马此前的发展态势,相关行业人士给出的原因是由于,自主汽车的低利润加上此前公司在地产业务投资占用资金产生的连锁影响。随后,海马汽车在2019年正式被列入*ST行列,公司面临被迫退市的风险。
此时海马汽车虽然还在开展自身的乘用车业务,甚至不惜投资6.1亿元用于扩充新能源轿车的研发和生产,但这种改善对已经凸显问题的海马而言已无济于事。迫于经营压力的影响,海马开始与小鹏汽车签订了代工协议,彻底沦为代工企业的序幕。
至于代工的初衷,一位了解相关情况的海马员工猜测,可能与海马自主生产汽车的高成本运营有很大关系。资料显示,其自主研发的车型海马3,耗时42个月研发,累计投入4.95亿,累计卖出18万台,但单车平均研发价格高达2777元,超过长城旗下主销车型单车研发成本的2倍之多,单车利润却仅能维持在1000元左右,高运营成本让海马一度怀疑过自身在汽车业务的未来与前景。
与小鹏合作的代工收益,让海马感觉到明显优于曾经“自产自销”运作方式。这种短暂的“海市蜃楼”现象也让海马恍惚的看到了新未来。一位业内人士向我们透露:一辆新能源企业的代工收益在870元左右。如果按照此前海马与小鹏约定的年产5万辆的代工目标来看,海马短期内是能弥补自身在企业运营上所遇到的危机。
然而经营颓势的不可逆与市场环境的不达预期还是让海马汽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2019年,国内汽车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缺乏研发能力的海马在相继推出的几款新产品F5、8S后均未受市场认可;加之小鹏汽车交付能力的不足,双方约定的产能标准未达预期,海马汽车最终在2019年底迎来其汽车业务发展的最低谷。
根据此前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海马汽车2019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89万辆,同比下滑52.06%;累计销售汽车2.95万辆,同比下滑56.41%。而同年,被代工的小鹏汽车旗下G3车型的全年累计销量为16608辆,也就是说在2019年,海马汽车自主业务的生产情况仅维持在1.3万辆左右;年总产能仅为此前与小鹏约定产能的57%。
自主产品受挫、代工预期不温不火。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的不确定以及处在*ST行列的经营压力,停产自主产品、裁员缩减、维持代工现在成为海马被迫选择的出路,“一辆海马也不造了”也就成了这家曾经的海南骄傲在面对商场大起大落后摆出的最后倔强。
2
代工的模式还能维持多久?
好在2019年汽车业务的触底并没有让海马就此丧失“复盘”的勇气。根据海马汽车1月发布的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在2019年扭亏为盈。其中,公司全年预计盈利9000万元至1.3亿元,基本每股盈利0.055元至0.079元。
汽车预言家发现,2019年公司的获利主要来自于公司非经营性损益影响归母净利润的7亿元,也就是“变卖家产”所得。根据预告显示,2019年内公司包括转让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和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股权、出售闲置房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收回以及政府补助等。出售产业让海马成功的实现业绩的扭亏为盈,并有望撤销深交所对其股票的退市风险警示。
但对于这样的续命方式,相关行业专家却指出:若不能改善汽车主业务,其未来发展仍将面临多重挑战。简言之,停产自主、继续代工海马早晚还是死路一条。毕竟目前代工方式还无法让海马实现经济过度或谋求转型的可能。
详细了解后我们发现,就在小鹏汽车与海马宣布合作代工后不久,小鹏就宣布自建工厂的意图,并明确回应了自建工厂对自身业务的必须性。今年2月14日,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肇庆市工商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正式登记成立,有关注者认为这是小鹏在对工厂建设所做的准备。尽管小鹏汽车对此回应是为了完善供应链布局,为公司产品发展做充分筹划,但此举目前并不排除小鹏在生产端可能与海马合作出现裂痕的可能。
假设与小鹏分手,如果重新寻找新代工伙伴,代工前景的不确定性仍旧是海马无法逃避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由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短期前景不明朗,市场实际需求小于企业产能,致使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无法盈利,意味着与新势力合作代工,海马还将面临规模论的困惑。相比新企业的不确定性,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较高,但由于自身产能过剩,也没有代工需求,因此代工的前景对于海马而言并不长远。
就在海马沦为代工厂的消息发出后,媒体关注到目前海马汽车中牟工厂已经停工,该工厂主要生产爱尚EV等新能源车型已经全部停止,中牟工厂员工大部分“被离职“后,少数未离职员工已经被调配至郑州工厂工作;此外,海口工厂在年前开始裁员,“海马要凉”成了当天舆论关注海马事件给出的最多评价。
3
海马们的“拐点”
从10年前海马合资改自主到3年前营收破百亿,海马自主的转型之路虽称不上经典案例与范本也绝不算转型失败的“反面教材”。那为什么短短两年内,这家曾经的海南“骄傲”就一蹶不振了?
2006年,海马汽车与马自达的合作之路结束。自此公司开启了自主之路,“福美来2”成为当年决定“单飞”的海马汽车推出的一款全新产品,也成为海马汽车由合资品牌转向自主品牌的一款过渡性产品。
不过研发能力薄弱也成为单飞后的海马向外界暴露出的关键问题,这是由于此前与马自达的合作中,海马主要以生产的身份参与其中,没有自身研发设计能力,这项能力直到今天都是困扰海马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
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海马汽车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为2.54亿元。但同期相比,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15.04亿元、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则是达到了37.19亿元。研发能力的差距使得随后海马陆续推出的产品都未能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也为后来产品彻底丧失竞争力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原因在分析人士来看,则可能与海马汽车近年来“三心二意”的经营理念有关。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海马就形成“汽车、金融、地产”三大业务板块,并先后参股海南银行,海马地产板块则以“园林、安全、服务”为市场定位,在郑州、武汉等地投资开发楼盘。
直到今天,这种发展偏移的定位仍存在于海马汽车内部。截至2019年其集团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海马汽车、海田金控以及青丰置业。其中海田金控为海马集团金控板块,总资产100多亿元,全资拥有海马财务有限公司、海南海田小额贷款公司、深圳海马第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时控股参股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一位任职过海马的员工在评价其随后的发展问题时就曾直言,海马在非汽车领域的布局,影响了其对汽车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致使后期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下降,缺乏了市场的竞争力。他曾这样说:“之前汽车行业发展快的时候,海马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研发上,反而搞了金融、房地产等产业,技术都是老本,当其他产业回报不如预期后,汽车业务也就彻底不行了。”
如今来看,海马的没落并非全然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无情。曾经先期基础的薄弱、后期战略的失利都是海马汽车面对发展时受到过的困惑;但相比于其他行业看重投机者快进快出的果断,汽车行业似乎更关注相关企业高持续与高技术持续投入的特点,可能这才是像海马这类的企业入局之后最该正视的关注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海马汽车卖房卖子公司,真的要破产了吗?
接连腰斩,海马汽车面临退市风险。此前,海马汽车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累积销量为14425辆,同比下降65.16%;实现销售收入23.23亿元,同比下降14.67%,亏损1.78亿元。1.4万辆,这是二流畅销车型单月销量,却是海马集团全部车型半年的销量累积。
2017年度、2018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今年4月,深交所对海马汽车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海马汽车股票名称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海马”,如果海马汽车在今年依然不能实现盈利将面临退市风险。但事实上,越卖越亏的海马汽车早已陷入了恶性循环。今年二季度海马营收同比上涨40.86%,但扣非后的净利润仍然亏损2.2亿元。单车成本上升的同时利润不断下降,就是卖一辆亏一辆。海马汽车市值跌至29.4亿元,和2015年最高点相比暴跌80%以上,回望海马发展趋势,整体震荡下行。
海马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又将其持有的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39%股权转让给青风置业有限公司。海马汽车称,闲置房产出售有利于盘活公司闲置资产,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发展。
海马汽车举行了互联网直卖用户交车仪式。作为老牌民营车企,海马汽车称将学习新创车企的“用户思维”,采用互联网直卖模式,实行网上一键订车、一键付款、一键贷款等服务,以更好地配合市场。而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在汽车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面前,最重要的不是营销形式,关键还是在于产品。
5、车都卖不出的海马竟然赚钱了?
近几年,车市在高速发展之际,迎来了自己的调整期,部分自主品牌面临巨大的经济周转压力。根据海马汽车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海马汽车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46.9亿元,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7.06%,净利润为0.85亿元,与2017年和2018年的巨大亏损额相比,实现了扭亏为盈的佳举。
要想在去年整体车市疲软的环境下,汽车产销能逆势而上,情理上的办法不过依托爆款产品的打造或者提升优惠幅度,然而去年海马销量2.95万台,同比下滑56.4%,未能达到年初制定的产销量目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去年里海马出售了342套闲置房产,带来了近1.7亿元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转让公司股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收回以及政府补贴,这大约带来7亿元利润。
或许你对这样的办法感到不解,可对海马而言,这是不得已的做法,在汽车制造方面,其正加快向新四化方向转型,例如新能源方面,海马首创全新可变电动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智能网联方面,海马8S搭载的车联网激活率达到了96.1%,自动驾驶平台已实现车位识别准确率98.6%、泊车成功率75%。
研发的1.6T GDI发动机获评“中国芯”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等等,都为令人鼓舞的步伐。今年,海马将对可变平台纯电动汽车系列产品及其配套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性能电堆等进行重点突破。
显然,海马自知售卖房产虽然轻松好用,可并非长久之事,用产品打动消费者以及投资者才是硬道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去年刚挣了点钱,今年初就赔回去!海马汽车未来何方?
记得我们在月初的时候说过一次海马汽车,当时是其公布了2019年财报,在大部分车企营收大幅下滑或者亏所的情况下,海马汽车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8520万元,虽然是"卖房"获利,但本着"英雄不问出处"的理念觉得海马做得还是不错的。
可是,没高兴几天,随着3月销量的公布,海马再次成为了热点,这次的结果大家应该猜到了。
4月14日,海马汽车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1-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500万-1.25亿元。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海马汽车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汽车产销量同比下滑。"等于就是2019年刚挣了点钱,在今年一季度又搭了进去。
根据海马汽车4月7日发布的产销公告显示,海马汽车一季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469辆和2591辆,分别同比下滑59.94%和49.12%。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产销量均来自SUV车型,MPV产销量均为0辆,未披露轿车产销具体细节。
从辉煌走向没落
曾经的海马汽车绝对不是一家基础薄、实力弱的小车企。1996年,后来携手马自达组建海南马自达,这也是马自达在国内合作的第一家生产商。到了1997年,海南汽车以官办的方式被一汽兼并,即化身一汽海马。
多年的跌宕起伏中,海马曾经也创造过一定的辉煌。与马自达长达7年的合作中,海马汲取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当时导入的福美来323和普力马两大产品谱系,上市后大受欢迎,成了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桑塔纳、捷达、富康作为代表型私家车被称为"老三样",进入千禧年之后,"老三样"逐渐被凯越、伊兰特和福美来替代,后者被称为"新三样"。成为老三样升级品中唯一的一款自主品牌车型,也一度成为自主品牌当之无愧的代言者,以及"国民家轿"的代名词。并且在2009年福美来产销量突破50万辆。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2006年马自达不和海南汽车合作了,选择了长安和一汽,更名为"海马"从此,被迫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2007年成立了海马郑州基地,是海马的全资公司,习惯叫做"郑州海马"而母公司称为"海口海马"。
但是曾经就曾经,海马的辉煌停滞于2006年,衰退也始于此时,自从与马自达分道扬镳以后,海马相继推出了福美来七座版和经典版福美来,但市场反应却相当平淡。再也没有出现过惊喜,也就说这十年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变化就是工厂搬迁和资本运作。
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6年海马虽然营业收入起伏不定,但一直保持盈利,累计实现净利润17.78亿元。其中,2010年盈利最多,为3.76亿元。2017年开始走上下坡路,2018年净利润为-16.37亿。
而2019年似乎很特殊,海马汽车总销量为2.95万辆,同比下滑56.4%,但是奇怪的是净利润却有8520万元,这意味着,经历连续两年大幅亏损后,终于盈利了。当然我们前面说了这是"卖房"所得。然而紧靠卖房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这就回到了我们的开篇一季度又开始亏损,当然正如海马方所说,疫情是最大的因素,我们也不否认这一点,但如果没有疫情海马就能行吗?我看未必。
海马要实现逆转,难度很大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就算2019年海马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扭亏,但今年以及往后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从海马对外发布的产销数据公告中,产品类别仅SUV一项,这意味着轿车和MPV车型在目前均处于停产状态。所以,海马目前的产品基本上已经被市场边缘,要提升规模已经非常艰难。
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会进一步加速本土车企的分化,类似于海马这样的小的本土制造商,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无论是资金链层面,还是市场反应机制层面,抗冲击能力都会更弱。
"如果政府不能给予海马更多的支持,或者说不能找到别的保壳的方式,海马接下来被退市的风险依然不小。"有关人士表示。
2019年,景柱重新挑起海马汽车董事长的位置,并提出海马汽车将重点开发强动力智能SUV、高安全智能MPV和可变平台纯电动汽车,在深混与插混、纯电与增程、燃电与增程、智能互联、自动驾驶五个技术方向创新。
但海马转型新能源,对于扭转大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首先,海马的新能源转型太慢;从技术积淀上看,前期海马在传统市场上的技术更多源于马自达时代的积累,这么多年显然过时了,相应的投诉也是不断增加。
再有就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并未成为主流,而几乎所有的车企,新能源汽车业务都需要传统业务的"输血",对于海马来说,转型新能源,短期内更面临研发和成本的攀升。
总结:
技术老旧、反应迟缓让海马已经失去转型自救的最佳机会,虽然计划在今年将推出新款8S、海马7X以及海马6P,三款新车,但是为时已晚,可话说回了没有人愿意看着它倒下,那我们只有等待市场检验的结果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节节败退后 海马汽车终于选择退出?
海马汽车连日来一再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近期,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12日,海马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公司法人为卢国纲。行业信息显示为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屋建筑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酒店、餐饮场所建筑装饰和装修、办公楼、写字楼建筑装饰和装修等。
而卢国纲同时是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此外,海马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的全资母公司为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的控制人为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最终受益比例为99.73%,同时,景柱也是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如此密切相连的关系之下,业内人士不免猜测海马汽车将退出汽车行业。
关于海马汽车退出汽车行业的消息并非第一次出现,2019年11月就曾有媒体爆料称海马汽车在内部成立了“公司转型研究办公室”,卢国纲兼任办公室主任,业内对此解读为海马意欲退出汽车行业,但当时海马汽车官方对此说法进行了否认。
事实上,汽车领域并非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业务,作为海马汽车主体,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汽车、金控、置业三大产业板块,总资产400多亿元。
但相比于其他板块,该集团在汽车板块近年来的业务表现并不乐观。2011年-2016年海马汽车在扩张期累计实现盈利14.02亿元,但2017年业绩出现下滑,至2018年仅两年时间亏损额就达到14.71亿元,超过此前盈利额。2019年业绩持续亏损,致使海马汽车面临退市危机。
面对业绩萎靡状况,海马汽车其实已经开展了自救措施,2019年5月,隐退多年的海马汽车创始人景柱回归,重新当选该公司董事长,带领员工第四次创业,推出多项革新措施,包括开源节流,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海外新市场等。
然而进入2020年,海马汽车的颓势依然没有转变。今年1-2月,海马汽车自主品牌产量均为0,累计销量仅为1281台,同比下降60.09%。小鹏汽车获得整车生产资质后,海马汽车与其的代工合作或将终止,这让海马汽车再次雪上加霜。
对于海马汽车的连年下滑,业内人士指出,其主要问题是战略不积极并缺乏前瞻性,产品老化、产品线单一等等。除了在外观上做一些改进,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问题一直不少。随着销量下滑,品牌价值感下跌,突破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实际上,对比长城、吉利等自主汽车品牌,海马走上自主之路太晚,投入不足。没有核心的技术才是衰败的主要原因。
节节败退的海马汽车或许终于抵挡不住市场的重压,在汽车行业持续下行中,顶端企业亦难掩压力,对边缘车企而言。逆风翻盘的奇迹和退出竞争,或许后者更容易一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海马汽车的历史数据?海马汽车股价值?海马汽车今日跌停?
最近几年,新能源成为未来汽车的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汽车板块整体估值都非常高。海马汽车也走上了新能源汽车的道路,那看看它的股票是不是值得投资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在开始分析海马汽车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新能源汽车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建议收藏!新能源汽车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的时间是1988年,它旗下的子公司涵盖了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像把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物流、金融等都合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集团已经形成,将心血灌注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
下面让我们看看海马汽车还有哪些优势:
优势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范围广
前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攘括了海马汽车的纯电动普力马汽车,获得高度评价的同时完成了升级换代,如今的海马电动汽车处于商业推广和示范运营的阶段,海口、郑州、杭州等城市,到目前都已经示范运营了。并且在首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目录中可以看到普力马、海马王子的名单,而且海马王子出现在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上。
优势二、技术、研发优势
海马汽车在引进成熟产品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和装配技术也进行了优化,质量控制、国产化改型及发动机生产技术等已经被该公司全面掌握了。同时在与国内外的大小设计公司合作,海马汽车渐渐对于车型开发的设计流程也掌握得很好,,而且还积累了数量庞大的设计参数和数据,奠定了自主开发的基础。
海马汽车可以作为自主品牌中最早一批发展新能源的汽车品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它的主要研发方向线上,相关技术新申报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已顺利通过答辩,该项目的成功使得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已经形成一期重大项目。
由于篇幅受限,对于海马汽车股票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等更多的资料,我已进行整理,放到了这篇研报中,点击下列链接就能打开:【深度研报】海马汽车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以及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破冰,新能源是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所在,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呈爆发式增长。虽然新能源增长快速,但是大量投资者青睐的是关于锂电池新能源的公司。同时,国内很少有车企涉及到氢能汽车,市场发展很难,现在想要大规模发展氢能,则要面临的瓶颈有制、储、运、用多个环节产业链长、技术的复杂程度等,所以想要发展氢能汽车,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可能会影响海马汽车的股票的因素非常多,大家一定要小心对待。不过文章一般都存在滞后性,若是还想深入了解有关海马汽车股票未来的行情的话,直接戳开链接,就会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看海马汽车的股票估值过高还是过低:【免费】测一测海马汽车股票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0-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9、轿车销量为0 海马汽车8月销量同比下滑42.5%
9月7日,买车网Buycar获悉,根据海马汽车发布的产销数据来看,8月海马汽车销量版为897辆,同比下滑42.5%;权1-8月公司累计销售汽车8301辆,同比下滑55.74%。具体车型来看,产销快报显示,海马的销量数据均来自SUV和MPV车型。其中,SUV销量下滑42.17%至864辆,MPV销量下滑50%至33辆,而轿车的销量则为0。
值得关注的是,在销量不断下滑的背景下,海马汽车的业绩也承压,仅能依靠变卖房产为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马汽车实现营收13.50亿元,同比下降4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73亿元,同比减少3.06%。
而亏损减少的原因是,新能源补贴和其他政府补贴的发放,以及变卖房产所得。公告显示,海马汽车已售出344套房产,应收账款1.68亿元;其他收入同比增长91.88%,达4448万元。如果扣除包括卖房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上半年海马净亏损将到2.28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