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买车前看好车型,打电话问价格,4S店一般都是含糊其辞、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价格好谈的,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到店里来一趟啊?我们这店优惠很大的。”“那你优惠多少?”“真的是很大的。”“那具体是多少呢?”“您来了就知道了。”
“你能不能现在讲?”“「唉呀」我们这优惠真的是很大的。”是这样的。
4S店卖车其实很少是会明码标价的,都是要靠我们自己谈的,主要是因为它的成本价本身就是不固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和其他4S店的竞争。
让我们到店谈,主要目的就是想要留住这个客户,完成指标任务和成交。
先说为什么买车要谈价格。
指导价仅供参考,实际报价由4S店定首先在4S店买车,人家就是有定价的权利的嘛。
我之前的视频也讲过:指导价虽然有参考意义,但是不一定就是最终的零售价,现在还大概率就不是。
比如说,一汽-大众奥迪官方对厂家指导价是有说明的: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产品终端的零售价格是由授权经销商制定的。
奔驰的大G、丰田的埃尔法,在国内很火的,供不应求的,4S店反过来还要加价的。
再比如说: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a、凯迪拉克的ATS-L车型,4S店要完成厂家规定的考核目标。
或者单纯是因为这个库存压了太大了,要把它销销掉,清库存、回笼资金这些,它还卖得比指导价要便宜很多,要搞大促销。
你看,不就是浮动的、不固定的吗?
所以说:我们家用车市场的行情就是存在浮动的。
丰田第八代凯美瑞,上市之后销量不错啊,前期价格比较坚挺,到后面了呢?开始有一定的优惠了。
这就有点像是买菜:你大清早跑到菜市场里面去,菜很新鲜,人也很多,价格就稍微贵一点的,好的菜被挑完了。
晚上,再不卖出去明天烂掉了,“「诶呀」便宜点,你拿走吧,都拿走吧,葱要不要?蒜也拿走。”
“我这里还有饺子皮,你愿意拿的都拿走,便宜、便宜、便宜,半价、半价、半价,最后一波生意了。”是这种东西。
车价和菜价其实原理真的是差不多的,都是浮动的。当然了,你买之前,你和摊主聊这块猪肉多少钱;你就跑到4S店,和人家去聊这个车子多少钱,对吧?
同品牌的4S店之间存在竞争
不同的4S店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就算是同一个品牌的4S店,也不太方便来明码标价。
就好比:打斗地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是一上来马上就“明牌”了给大家打的,很少的,对不对?
合肥工业大学有硕士论文,《汽车4S店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面讲。
各品牌出于利益争夺,纷纷在同一区域开设第2家、第3家店,有的城市甚至同一个品牌的4S店开到30多家。
总体销量是上去了,但是每家都有可能存在“吃不饱”的情况。
2、为什么有些中国的汽车销售不明码标价?
因为从4S店成立到现在的行业规律 商家出于对利益的考虑 一台车卖给张三获得了1万元的利润。在平时卖车的时候以及客户来买车时候,你真的按照官方指导价卖给他们,肯定是不会愿意的。
3、网上的车辆报价是否真实?是购车的价格吗?
其实网络报价可信又不可信!
不可信是因为网络报价中除了含有4S店的报价外,还包含一部分综合店的报价,相对而言综合店的报价相对较低,由于它盈利模式不同于4S店,且一些不正规的综合店存在消费暗点。所以,网络报价确实可信度不高,仅供参考。
4、请问汽车没有明码标价合法吗?
4s店好像有自主定价权。销售过程中销售经理会告诉你车的价格,你是知道价格的,所以也是明码标价的。
5、55元配件4S店卖上千元,如何避免“明码标价”成为“宰客”的遮羞布?
不少家里面有车的人可能都会有一些困扰,因为一旦汽车坏掉了,可能就会需要一笔很大的维修费,近期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个人在4S店进行修车,花了上千元,但是这个配件在网上只需要55元,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同一车辆配件,4S店的售价却是网店的20倍?近日,广州的陈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称,他于2021年3月22日在广州鸿粤鸿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换了3个价值1126元的ABS传感器,加上维修费共花费约4000元。他事后在网购平台查询发现同类配件售价仅需55元,认为4S店有“宰客”嫌疑。
对此,2021年3月29日,涉事4S店表示,汽车配件都是原厂原装产品,价格明码标价,不存在“宰客”情况,网店售价低或许是因为配件非原厂产品。
这样的事情确实是让人挺困扰的,明明花几十块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居然要多花那么多的钱,毕竟每个人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肯定都会有一些心疼和不满。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事情呢?
二、市场如何对待这样的事情。首先我认为政府一定要有所行动,因为即使一件东西明码标价了,那么它的价格应该也是需要合理的,不能够让顾客用不合理的价格为一样东西买单。其次就是明码标价,虽然能够让每个人对价格更加的清楚,但是也要合理定价,所以要去规定市场上的一些乱标价的情况。
除了市场需要有所作为之外,我们个人也要有识别的能力,不要消费了之后再去追悔莫及,所以在消费之前要三思而后行,做出理智的思考。
三、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首先就是要货比三家,现在的网络是非常发达的,我们可以把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拍照发送到网上,在网上进行查询,比价比质,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次是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及时的举报,因为这是对自己权益的维护,同时也是帮助更多的人避免像自己一样掉入坑中。
6、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背后有何猫腻?
汽车指导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垄断色彩,其初衷是规范经销商行为的一种手段。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汽车厂家和生产量供给资源的匮乏和经销渠道的单一,使得汽车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商品,市场上任意加价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激化。为了最大限度地缓和矛盾,汽车厂家推出汽车指导价的制度性政策,实质上就是限定经销商在经销产品过程中不得高于指导价,换句话说就是等同于限价令。但是,由商品属性及规律所决定,这种限价令注定成为一纸空文,也就是说,汽车指导价从出台之日起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变相涨价行为依然大行其道。
时至今日,汽车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那么,为什么汽车指导价仍然堂而皇之地继续在各个经销网点里最醒目的位置悬挂摆放呢?我归纳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考虑:
当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人家要求上门才说实价,也是逼不得已,也是相互试探的一种方法。你在探人家的底价,人家也在看你是否诚心找他买。随随便便给你个底价,你再到同城其他商家去倒倒价格 ,他不仅生意做不成,还得遭领导批评,还要得罪同行,何苦呢?
最后给点建议,买车你先根据自己的情况落实几个意向车型,然后现在网上看看评价及销售价格,论坛里都有,最好看本地的,最贴近你们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去4S店看实车,试驾。感觉合适就具体和人家谈价格,如果价格和你心里有差距可以让销售去申请,来回申请两下基本就差不多了,如果对方还无法满足说明差不多到底了,你能签就签,不合适再看看别家的。
7、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实际价格和指导价一样吗?
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了。因为也有很多人去买车的时候,听了销售说的各种价格、税费,也是一脸懵的,也经常有朋友跑我这儿来问:“我花XX钱买了一台XX车,能不能帮我看看我有没有花冤枉钱啊”。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指导价和落地价的关系;4S店为什么不能明码标价?为什么销售想方设法地想让你去店里呢?4S店还有哪些你看不到的猫腻?一、指导价和落地价的关系汽车圈有句话是“指导价从来没有过指导意义”,这里所谓的指导价只不过是厂家给出的一个定价,实际的价格还会根据经销商规模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等等有所差异。
举个例子,像大众品牌的车型,实际裸车价一般都是比指导价便宜的,而这个优惠幅度,不同4S店、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之前带朋友去看迈腾,当时正好赶上国五车型清库存,迈腾330TSI的优惠幅度最高能到5万,本来指导价20多万的车,现在裸车价只需要16万。
那这车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没有啊,只不过是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再举个例子,丰田的车优惠幅度小,甚至还需要加价,就像丰田埃尔法,加价20多万那都是正常现象。
那么,指导价和落地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引入另外一个价格——裸车价,所谓裸车价,就是你买的这款车,不包括任何其他费用的价格,你掏了这个钱,这台车就是你的了。相当于,你花了这个钱,买了一堆“破铜烂铁”。
但是呢,这堆“破铜烂铁”想要合理、合法地开上路,还需要什么手续或者什么费用呢?
购置税。购置税=购车款/(1+13%)×购置税率(10%);车船使用税。不同排量的车型这个税费额度不同:1.0-1.6L(含)420元;1.6-2.0L(含)480;2.0-2.5L(含)900元;2.5-3.0L(含)1920元;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家用6座以下950元/年,家用6座及以上1100元/年;商业保险。什么三者100万啊、车辆损失险啊、盗抢险啊等等,根据不同车型、不同投保选择有不同的价格。上牌费用。一般自己去车管所,300元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让4S店帮你上牌,不好意思,2000大洋~~
所以,看到这里,落地价你会算了吗?
落地价=裸车价+购置税+交强险+商业保险+上牌费用+4S店服务费。
嗯?4S店服务费是个什么鬼东西?
不着急,我们下面会陆续讲到。
二、4S店为什么不能明码标价?原因有两个,第一个,4S店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个,车辆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怎么理解这两个原因呢?
我们都知道,厂家是只管着造车,但是具体车辆的销售,是委托给各经销商的,通俗点儿说,就相当于微商的“代理”,很多微商不造化妆品,但是她只管着卖。汽车经销商,就相当于微商的代理。
如果你了解过微商你肯定会知道,如果你这个代理卖货卖得好,规模比较大,那你拿货的时候,就有更多的议价权,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拿到同样品质的货。
汽车经销商也是这个道理,经销商规模越大,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从厂家那里拿到货。
所以,很明显,每家经销商拿货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要求人家4S店给你明码标价啊~
另外一个,4S店卖车,厂家是给返利的,卖得越多,返的利就越多,当然,不同品牌有不一样的返利政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4S店这个月的任务是卖掉20台车,如果完成了,厂家就每台车返利1000元;如果完成不了,那一分钱返利都没有。这时候,一种情况出现了,这个月月底,这个4S店正好卖掉了19台车,还差一台完成任务,那为了完成任务,这家4S店是不是可以给你更大的让利空间,哪怕我车价给你便宜2000元,但是我完成任务,可以获得20×1000=20000元,何乐而不为呢?
那这种情况下,你还能要求人家明码标价吗?
我只是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三、为什么销售想方设法地想让你去店里呢?汽车销售嘴边经常有一句话:“到店来,还能谈,价格我可以去申请”、“这周末我们正好有个试驾会,你可以来看看,价格很合适”。
这其实是一种销售策略,算不上猫腻,因为可能销售在电话里罗里吧嗦说了半天,你最后跟人家说:“我再看看吧”。
同时,去店里也是一种筛选客户的方法,既然去店里看车了,基本上是有意向购车的,而那些只打电话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询价。
所以,去店里看车,也算是对销售工作的一种尊重吧,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电话里说了半天,最后你却对人家爱答不理,对销售也是一种损失,对吧?
写到这里感觉篇幅有点儿长了,哈哈哈哈!
简单来说吧,去4S店实际购车,你最终花的钱里面,有一部分是本没有必要的,像贷款服务费、上牌服务费、保险服务费等等。
但是现在来看,整个市场上,这些费用依然是存在的,那我也不能说啥,说到底,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买车的时候,这些费用该花还是得花,也算是一种行业乱象吧。
8、很多4S店汽车只有指导价,实际价格要去店里谈,为什么?
朋友经常来找小编,说:“用XX钱买了一辆XX车,你能帮我看看我花了没有白花吗?”问。所以我们来科普一下买车的时候有什么“猫腻”。
一、地图价格和着陆价格之间的关系
汽车圈内有“指导价格没有指导意义”的说法。这里所谓的指导价格只是制造商提出的价格,实际价格取决于经销商规模、地区政策等。
例如,像大众品牌这样的车型,实际裸车价比指导价便宜,该优惠在4S店、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完全不同。我带朋友去看迈腾,当时正好赶上国误差型库存,国奥版。
行业内幕|你买的车为什么比别人贵?销售为什么一定要让“去店里说话”?
那这辆车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不是啦。只是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而已。
另一个例子是,丰田的汽车折扣幅度小,丰田 埃尔法等上调20万多人是正常的。
那么指导价格和落地价格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裸车价格,也就是所谓的裸车价格,就是你买的这辆车,不包括其他费用的价格。(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Exposure(美国电视),)你掏出了这笔钱,这辆车就是你的了。花了这笔钱买了一堆钢、皮或“铜和烂铁”。
但是这一堆“铜烂铁”要合理合法地出发,还需要什么手续或费用?
进项税。购置税=购置税/(1 13%) ×取得税率(10%);
车辆使用税。排量不同的车型的纳税限制不同。1.0L以下300元。1.0-1.6L(包括)420韩元;1.6-2.0L(含)480;2.0-2.5L(含)900韩元;2.5-3.0L(含)1920韩元;3.0-4.0L(含)3480韩元;4.0L以上5280韩元;
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家庭6个以下950韩元/年,家庭6个以上1100韩元/年;
商业保险。什么三种一百万啊,车辆损失保险啊,失窃救助啊,不同的型号,不同的保险类别有不同的价格。提高牌的费用。一般直接去车管所的话500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让4S店上传卡的话,对不起。2000大洋~ ~
所以,你想看看这里,计算一下落地价格吗?
落地价格=裸车价购置税,强保险上牌费用4S店服务费。
嗯?4S店服务费是什么鬼?
别着急,我们下面会陆续谈的。
第二,4S店为什么不能明确标价?
原因有两个。第一,4S店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车辆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
如何理解这两个原因?
众所周知,制造商只是制造汽车,但具体车辆的销售是委托给各经销商的。通俗地说,4S店相当于微商的“代理”。很多微商不做化妆品,但她只卖。汽车经销商或4S店相当于微商的代理。
如果你认识微商,你会发现,如果这个代理卖得好,规模比较大,你拿东西的时候有更多的议价权,你就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同样质量的东西。
汽车经销商也是如此。经销商规模越大,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从制造商那里得到东西。
所以,很明显,每个经销商收到东西的价格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要求人们在4S店给你明码标价呢?对吧?
另外,4S店卖车,制造商返还利润,卖得越多,返利就越多。当然,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回扣政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一家4S店这个月的任务是卖20辆车。如果完成的话,制造商每辆车要返还1000元。如果不能完成,那一分钱利润都没有。这时发生了一种情况。到本月末为止,这家4S店正好卖了19辆车,为了完成任务,这家4S店能给你更大的让步空间吗,即使我的车价便宜2000元,我完成任务也能得到20 ×
在那种情况下,你还能要求人们明码标价吗?
当然,我只是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得多。
第三,为什么销售想尽办法让你去商店?
“来店里可以聊天,”汽车销售收入说。价格我可以申请。”“这个周末正好有试驾,现场订车有折扣,价格合理。”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威廉莎士比亚,模板,车,车,车,车。这其实是一种销售策略,不是猫腻。可能打电话销售了罗里吧嗦半天,所以你最终对别人说:“我再看看。”
对别人也是枉费心机,别人也得吃饭啊~
同时,去商店也是筛选顾客的方法。既然来店里看车,基本上是买车的意图,只打电话的人很有可能是为了询价。
所以去店里喝茶也可以说是对销售工作的尊重。最终人们靠这个吃饭,在电话里说了半天,但最终你不顾别人,对销售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对吧?(seedbishers,NorthernExposure)。
第四,4S店看不到的猫的油腻是什么?
简单地说,如果你去4S店实际买车,你最后花的钱中有些是不必要的,包括贷款服务费、商标服务费、保险服务费等。
但是从现在来看,在整个市长/市场中,这种费用仍然存在。我也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毕竟,我也做不到。因为我买车的时候,这些费用还是要花的,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行业混乱。
9、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背后有什么猫腻?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背后有什么猫腻?“老板,你能不能更便宜吗?”如果每个人都说这一点,我们喜欢某个产品后,它就是“讨价还价”。我们关心最终的交易价格是最低的,在支出后,它更加沉浸在快乐之后。根据中国汽车流协会发布的2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标,月度数据达到81.2%,从上个月的29.5升起,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历史,发布了库存警告意味着经销商需要“改变”。在汽车圈中,最有效的折扣方式总是折扣。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就像价格更具成本效益一样。
当我们去寻找模型时,我们首先弹出新的汽车指南价格XX。当我们到达XX这个词时,销售顾问的价格往往提供价格和我们在网络中看到的价格非常不同。你有这个问题吗?指导价格是多少?当新车作为产品发布时,制造商将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的多维性能推出新的汽车指南。也就是说,当制造商出口到工厂时,向卖方指定的销售价格不包括配件,礼品套餐和卡片。
优惠如何?有活动,我什么时候买最低的价格?触摸客户的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需要一个精致的营销计划,它可以带来汽车客户的真正福利,还保证了经销商的利润。但是天空覆盖的活动总是让每个人都感到困惑,最终是最低的?有两种情况对新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是政策变化,特别是在中国,中国,武清库存,六辆新车,许多制造商共同组织大规模促销,并释放超低价格是库存。其次,更换模型或将被替换。例如,Sylphy Model具有新的旧模型。一方面,新模型正在顺利列出,也可以打开价格范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转发,点赞,多多支持我,多多关注我。如果有什么问题和请求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10、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背后有猫腻吗?
汽车报价和指导价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些会偏差那么多?今天就跟大伙讲解下这其中的猫腻?
据一个在4S店工作的朋友说。所谓指导价一般就是厂商指导价,也就是我们在广告上和网站上看到的价格,而报价通常与指导价是有所差距的,当然这个是按照车型的不同而不同,也可能高也可能低。 但是通常而言普通车(除了需要加价提车的人气较高的车型以外)最后的成交价往往是低于指导价和销售顾问的报价的。
所以这里白叔在跟大伙说说具体的。因为有些车销售火爆、有些车销售冷清。 需求大的自然要加价提车,就会比指导价高,需求小的,不好卖的只有低于指导价销售。
1)生产厂家在汽车出厂的时候,向销售商规定的一个销售价格,一般情况下销售的汽车价格只能比这个低。
2)汽车指导价是随着汽车专卖店发展起来的。早在两年之前,那时的汽车厂家指导价基本就是市场零售价,车市的火爆,让厂家很容易就能控制经销商的价格。但是,随着车市冷清,一些产粮大的汽车企业开始失去了对经销商价格的控制,艰巨的销售任务让这些大企业对经销商的优惠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致闹出新的厂家指导价仍然比原来市场实际售价高的笑话。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低迷的市场面前低下了头,汽车指导价格变得名存实亡。
3)多数情况下,都会随着汽车上市时间加长,在厂家指导价上进行降价优惠促销。但是比如一些刚上市,很抢手的车型(比如进口大众CC(参数|图片),奔驰宝马奥迪豪车),反而会在指导价上进行价格上浮,名义可以是诚意金、定金、加装费什么的。
所以指导价就是一个大概的标准,具体怎么定价还是看当地4S了,不会偏离多少,有些大的汽车网站会在各个城市有负责信息采集的,当地的各种优惠和经销商的信息会及时更新,会有专题贴或者当地的经销商报价,优惠信息这些东西。
有时网上的报价只能做简单的参考,现在国内车市普遍的风气是从加配加装饰上赚钱,所以建议买车的话,别轻易松口,因为有些个装饰和配置的增加,其实是多花冤枉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