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诺调整在华战略,东风雷诺已成往事
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发布公告显示,东风汽车拟收购雷诺所持东风雷诺的全部股份。经公司和雷诺双方友好协商,签署不具有约束力的备忘录,达成初步意向,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据报道,雷诺在之前就曾表示计划终止那些几乎没有盈利希望的产品和业务。今年2月,雷诺临时首席执行官克洛蒂尔德·德尔博斯(clotilde·delbos)表示,在三年内削减至少20亿欧元(约22亿美元)的结构性成本,在审查业务时没有什么是“禁忌”。雷诺承诺,“将对其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并进行成本控制”。“改变战略” “消减成本” “资产评估”,这些字眼也多少暗含着雷诺此次股权转让的决定。
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汽车公司之一,自1898年创立至今雷诺公司已经走过了122年的发展历程。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东风汽车和法国雷诺共同出资组建。2013年底,东风和雷诺正式签订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各持股50%,试图将“东风-雷诺-日产”的“金三角”战略合作进行深入发展。在国产化产品还未上市时,仅靠进口销售雷诺就在2014年实现了盈利。
到了2016年,更是有第一批国产科雷嘉上市,说起来,不到三年的时间,雷诺就实现了其在华的国产。东风雷诺的计划很完美,想搭上国内SUV市场火爆的顺风车,通过科雷傲和科雷嘉两兄弟在中国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凭借这两款车型,2016年东风雷诺销量曾超过3万辆,2017年更是光芒四射,销量高达72188辆,这也是迄今为止东风雷诺的销售最高峰,空前,可能也是绝后。
虽然雷诺实现了在华落地的梦想,而彼时的中国市场却不再是一片蓝海,面对逐步加剧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国内知名度不高的新品牌,身处中国市场的东风雷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到了2018年,尽管已经出现了下滑的势头,但好在有2017年的好底子,这一年的年销量在5万辆左右,在车市寒冬,这样的成绩还是可喜的。
而2019年上半年,东风雷诺的销量只有890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75.97%。这样的市场表现,对于东风雷诺这样的合资企业来说,只有一个字:“惨“。去年一整年,雷诺在中国市场销售179571辆汽车,与2018年相比下滑17%。这些销量来自东风雷诺(乘用车业务)、华晨雷诺(商用车业务)、易捷特(新能源汽车业务)及江铃新能源(雷诺为大股东)等4家合资公司。
2019年全年,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仅为1.85万辆,中国很多轿车、SUV单一车型的月销量都超过这个量。而进入2020年后,东风雷诺已经出现了“停摆”状态,1月产量为“0”,销量仅586辆,同比下滑81%,已经失去了存在感。
虽然销量乏善可陈,但从中可以看出,雷诺是国内拥有合资公司数量最多的跨国车企,它确实需要调整。当车市寒冬到来的时候,东风雷诺的缺点就暴露无疑了,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力不强,车型太单一。
成立于2013年的东风雷诺,旗下只有四款车型,而且仅有科雷傲、科雷嘉两款车型是国产的。想要凭借两款车型打天下的东风雷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此外,东风雷诺频繁更换高管这一part也是一绝。简单理一理:
2016年5月,东风雷诺营销总部长熊毅离任,陈曦上位;
2016年11月,东风雷诺执行副总裁胡信东离职;
2017年,东风雷诺市场部部长瞿刚离职;
2018年10月,原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专职副总部长兼业务发展部部长洪浩接替陈曦担任东风雷诺副总裁兼市场销售部部长一职;
2019年4月1日,葛树文接任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总裁职位;
2019年7月7日,魏文清出任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
2020年3月,洪浩离任东风雷诺副总裁;
据分析,在法系合资企业中,虽然中方管理人员有丰富市场经验、但不容易被采纳。法系车企很难根据中国市场的变化去调整产品价格、营销策略,中法管理层对市场的理解有很大差别,因此法系车在中国的份额下滑很快。
雷诺集团表示,未来的在华长远发展战略或许将是从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角度展开,两者将构成其未来在华业务的两大支柱,本来这两个领域也都属于其强项。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对东风雷诺进行转型升级。根据总体战略布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续致力于实现高品质发展和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总体战略布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实现高品质发展和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写道。
雷诺方面表示,将通过该制造商在当地的经销商,利用联盟的协同机制,在中国继续为30万雷诺车主提供服务,以保证车主权益不受损失。
此外,为了避免疫情过后对员工产生“二次伤害”,东风汽车还将积极开展员工分流安置工作,主要包括,处理遗留问题留用人员,开展新业务留用人员以及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对于解除劳动合同人员,东风汽车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东风集团和雷诺集团强调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雷诺集团还将与日产汽车加强合作。据悉,完全接管东风雷诺的东风汽车也将会对其进行转型升级。东风接手东风雷诺后,会对东风雷诺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为东风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雷诺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与日产汽车在新一代发动机方面进行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向东风接手后的东风雷诺提供零部件,向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提供柴油机许可。雷诺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创新合作。
由此也可见,因为看不到回暖的希望,生产乘用车的东风雷诺处于要调整的风暴眼中也不足为奇。就目前的市场状态而言,及时叫停东风雷诺,对于东风汽车和法国雷诺都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是抱残守缺?还是e诺千金?雷诺在华战略调整背后的玄机!
122,老司机们都知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啊!
122岁的雷诺,在中国市场也敲响了警钟。
聪明的人和企业,面对警钟会及时采取策略规避风险。很显然,雷诺相当聪明,而且果断拿出了新举措。
没错,聪明的读者估计猜到了道爷接下来要说什么。
2020年4月14日,雷诺集团发布了在中国市场的全新战略,该战略基于两大支柱业务——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
估计多数人都知道这条信息了,其实用一句话就能简单概括。
前半句:雷诺转让了东风雷诺的股份;
后半句:雷诺集团不会退出中国市场,而是将重心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
说实话,这样的决策需要魄力,正如前些年特别流行的说法——要学会断舍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任何一家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都不舍得放弃。雷诺也一样,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厂商,当然舍不得中国市场,但它的实力多年来一直被国人低估了,以至于在欧洲乃至在全球叱咤风云的雷诺,在中国一直给人有些“水土不服”的感觉。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臂”图发展,这正是雷诺的聪明之处,也是这次重大战略调整背后的玄机。
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雷诺集团深刻洞察中国汽车市场趋势,结合自身优势,主动求变,将目光聚焦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而这两个领域,在中国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也是雷诺的核心竞争优势。
近一个世纪以前,雷诺就能生产航空发动机和轻型坦克,更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发明者。在新能源大潮席卷而来的当下,雷诺凭借自己的优势依然屹立潮头。
也许有些国内的读者不太知道,在欧洲电动车领域和轻型商用车领域,雷诺都是数一数二的巨人。
在电动车领域,雷诺集团是欧洲市场的先锋和领导者,有先进的理念和尖端的技术。雷诺集团拥有全系列的电动汽车,是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在欧洲市场份额超过20%,保有量占三分之一,雷诺电动汽车在全球累计销量近27万辆。
在轻型商用车领域,雷诺照样处于领先地位。它连续21年是欧洲厢式车辆以及电动轻型商用车领域的领导者;连续九年在欧洲电动轻型商用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保有率为42.5%,这意味着几乎每2辆电动轻型商用车中就有1辆是雷诺;2019年,在轻型商用车市场,雷诺集团的销售数量上升0.7%,达到一个新的销售记录(624,289辆)。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商用车领域,雷诺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早已精心布局。
早在2017年,雷诺集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资源,通过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一同出资成立易捷特,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其中东风出资7000万元,占据50%的股份;雷诺与日产分别出资3500万元,分别占据25%的股份。
通过易捷特,雷诺集团与东风深入研究中国市场需求,为中国消费者打造了一款真正高性价比、具有全球品质的新能源产品——雷诺e诺,该产品于2019年末进入中国市场,仅两个月即销售2658台,市场反馈强烈。
此外,易捷特正在为欧洲市场开发Renault City K-ZE (中文对应名称为雷诺e诺)欧洲版,有望2021年在欧洲上市。
假以时日,雷诺e诺这款车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快速放大,甚至有机会创造“e诺千金”的神话。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兴起、市内交通出行方案层出不穷、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轻型商用车市场日新月异,取得蓬勃发展。2019年,中国轻型商用车销量达330万辆,市场保持上升态势。
正是看中了这巨大的市场空间,雷诺联手华晨,于2017年12月成立了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这是雷诺集团在中国发展轻型商用车业务的重要基地。
金杯作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中国拥有150万基盘用户。2019年,金杯品牌汽车销量约16.2万辆。
引入雷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后,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计划实现金杯车型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扩大公司产品线,在2023年之前推出5个核心竞争车型。其车辆还将出口海外市场。
意犹未尽
曾国藩说过,成大事者,最为重要的品质就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雷诺这一次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恰恰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明智之举。
正如雷诺集团中国区主席福兰(Francois Provost)先生所说的:“雷诺集团在中国市场翻开了新的篇章。我们将专注于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大力推动未来绿色出行,并更为有效地利用雷诺与日产的协作关系。”
雷诺,在中国未来可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一错再错 雷诺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近期,受疫情影响,雷诺总裁塞纳德被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约谈,释放了两点信息:一是政府承诺帮助雷诺和PSA度过危机;二是为避免破产的可能,政府不排除国有化两大车企。
雷诺的危机
相比于PSA,雷诺被“国有”的可能性无疑要大的多。
一来,是经营现状。1月17日,雷诺集团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雷诺全球销量为375.4万辆,同比下滑3.4%。除欧洲市场同比微增外,非洲、中东、印度和太平洋地区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经营利润仅有21亿欧元,雷诺迎来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反观PSA,中国市场虽然一再失意,但全球市场却再攀高峰,PSA去年整体盈利63.24亿欧元,同比增幅11.2%。
二来,是联盟的影响。戈恩被捕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放大,雷诺-日产-三菱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张。早前雷诺和日产交叉持股,雷诺持有日产43.4%的股份,但日产只持有雷诺15%的无投票权股份。此外,日产还持有三菱34%的股份,是其最大单一股东,拥有绝对话语权。很明显,联盟之中,雷诺的影响力最大。
最近,有外媒报道三菱或将收购雷诺10%的股份,以此加强联盟间的合作。虽然三者的关系趋于平衡,但雷诺的权力无疑被稀释了,这必然会对雷诺后期战略规划、技术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更严重的是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雷诺的表现惨不忍睹。2019年,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仅有1.85万辆,不及东风日产的一个零头,也远不如广汽三菱近14万的成绩,即便和东风标致雪铁龙相比,也相去甚远。
那么,1994年就进入中国,又拥有运动之名和百年技术支撑的雷诺为什么会陷入困局,在中国市场雷诺还有机会吗?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和北京吉普、上汽大众、广州标致一样,雷诺是国内最早一批合资车企。1994年,雷诺就与三江航天合资成立了三江雷诺汽车,并以商用车为主,首款车型为雷诺塔菲克。随后,第二代雷诺Espace也曾有过极小批量的国产。
起初,和上汽大众的论持久战不同,三江雷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赚快钱。雷诺热衷于以CKD的方式进行国产,从国内运输配件,简单、方便,也不需要前期投入,可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很难打开市场,塔菲克以年均不到500辆的销售成绩持续到2001年,连连亏损让三江雷诺在2000年成为历史。
1999年,雷诺、日产成立联盟,在戈恩的强势引导下,濒临绝境的日产迅速扭亏为盈,并撇开台湾裕隆,和东风集团成立东风日产开启了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发展。有了这层关系的雷诺,从2004年开始便一度传扬要和东风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直到2013年才被批准。
可惜雷诺已经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十年,在这一阶段国内汽车销量从2004年两百余万辆的产销突破到2014年的2300万辆,增长近10倍,东风日产销量更是直逼百万。东风雷诺的到来无疑是姗姗来迟,国人早已忘记了雷诺这个法国品牌。
幸运的是,法国人赶上了一波SUV的红利期。科雷傲和科雷嘉的上市,让东风雷诺在2017年实现了7.2万台销量的突破,彼时的雷诺信心满满,立下了“东风雷诺2022愿景”,规划于五年后将销量提升至40万辆。
如果法国人能和德国人一样踏实、谨慎,专注于东风雷诺品牌和车型的打造,40万辆的目标也许真能实现,但骨子里的天马行空,让他们不可能按部就班。2017年,雷诺和华晨成立华晨雷诺合资公司,重拾过去三江雷诺的“商用车梦”;2019年,雷诺又大张旗鼓的进行品牌扩张,增资10亿元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
要知道,自2018年开始,中国市场已经逐步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多数品牌都在收缩战线,强如本田、丰田都在集中火力单点突破,提升品牌影响力,雷诺却在分散资源和精力,这不仅拉低了整体品牌调性,资金上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东风雷诺的产品推广、品牌建设,以及经销商网络的搭建,导致雷诺销量一跌再跌,步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最不法系的法国车
说起法系车,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标致、雪铁龙或是DS,它们身上有典型的法式浪漫设计,也有法系独特的“板悬”调校,运动又极富驾驶乐趣,即便是天逸、标致4008这样的SUV,你也可以从中找到CR-V、RAV4不曾具备的操控感。
可是你很难从东风雷诺的三款SUV——科雷嘉和科雷傲、科雷缤身上找到一丝法系车的驾控品质,在很多人的眼中,它们就是披着雷诺外衣的日产,机械素质几乎完全复制日产。
比如2016年推出的东风雷诺首款车型科雷傲,基于日产奇骏打造,二者共享相同的动力配置、平台技术,科雷嘉则和逍客一样的三大件,甚至二者的售价也几乎一致。
追求成本控制的戈恩算盘打得很响,雷诺和日产的技术共享既可以节约技术开发费用,也可以提升零部件的通用率,进而降低联盟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可是对于后来者东风雷诺而言,法系的浪漫设计与日产的无趣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让中国消费者难以接受。如果他们真要舒适买日产就好,何况日产还有着更高的保值率和知名度,如果要法系的乐趣,为什么不考虑PSA?
总之,科雷嘉和科雷傲的单调和乏味根本不是真正的雷诺。真正的雷诺,应该是那一台在纽北刷过记录,用7分40秒10成绩留下身影的极致性能钢炮——梅甘娜R.S. Trophy-R;又或者是在F1赛事中,作为引擎供应商,连续四年助力红牛车队获得车手和车队的双料总冠军,成为F1赛事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而这样充满想象力、充满激情的雷诺从未在中国出现过,又怎么能在消费者心中像本田、大众一样树立起运动、高端的形象。
雷诺的机会
那么,雷诺在中国还有希望吗?
当然,拥有百年造车史的雷诺手中自然握有王炸,而新能源技术正是其弯道超车的杀手锏。在联盟内部,无论是日产还是雷诺都是电动化最忠实的信徒,几乎都一门心思的研究电池和电机技术。
日产不用多说,聆风,一直雄踞全球电动车销量榜首。而雷诺在欧洲,电动车销售份额占据整个新能源市场的22%,保有量达到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前,雷诺曾在“驾驭未来”战略中明确表示,2022年之前推出21款新车,其中有20款都是新能源车,包括8款纯电动车以及12款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市场也将大量引入新能源产品。
其次,未来雷诺将在中国市场全面布局轿车、SUV、MPV领域。特别是轿车市场,雷诺拥有强大的产品矩阵,自上而下的塔利斯曼、梅甘娜、Clio,即使是面对大众帕萨特、高尔夫、Polo,在欧洲雷诺也不会逊色太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明星产品,背后的神话和爆点,都是东风雷诺潜在的营销武器。
总结
雷诺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主席福兰曾经说过:“雷诺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产品问题,而是知名度。”
在天涯君看来,福兰过于乐观了,雷诺在中国不仅是知名度问题,也是产品问题。
早年对中国市场的忽视,致使雷诺错失发展的黄金十年,2013年的再度入市,虽然把握住SUV的红利,却三心二意,在品牌力未打响前急速扩张,搞商务车又投资新能源企业,分散了资金导致品牌建设、渠道推广几乎停滞不前;和日产的同平台生产,固然缩减的成本,可也没有给市场带来一款真正的雷诺车,得不偿失。
新能源和轿车的确是接下来雷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机遇。问题是,面对越来越强势的大众、丰田、本田,雷诺还有多少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雷诺汽车销量如何?
2014年7月7日,雷诺汽车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数据。得益于Clio、Captur、第二代Duster和Sandero等车型的热销,雷诺汽车全球销量达到1,365,418辆,同比增长4.7%。其中,雷诺汽车在欧洲市场实现销量776,236辆,同比增长18%,远高于欧洲汽车行业6.5%的平均增幅。另值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雷诺在中国的销量达到17,584辆,同比增长44%,创历史新高。
目前雷诺在中国销售的都是进口车,国产雷诺汽车正在由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完成,首款产品预计2016年上市。
5、雷诺与很多的中国公司都有合资,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却一直很小众?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显示,雷诺集团上半年的全球销量达到了210万辆,同比增幅达到9.8%,创下了雷诺品牌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今年也是雷诺品牌诞生120周年,这一增幅也为雷诺品牌的120岁生日奉上了一份大礼。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1月1日起,因为雷诺与华晨汽车正式建立了合资关系,所以华晨旗下的金杯和华颂两个品牌的销量也被计入到了雷诺品牌的全球销量之中,使得雷诺在亚太地区的销量激增69.5%。因为金杯的加入,雷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提升到117646辆。
在这一喜人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雷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尴尬。根据东风雷诺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雷诺品牌在国内市场累计销售车型为37892辆,其中,科雷嘉(参数|图片)销量为12854辆,科雷傲(参数|图片)销量为24182辆,剩余销量为进口雷诺的销量。基本上与去年同期持平。
于是就有了关于雷诺的这个话题的由来,作为曾经在1999年拯救了日产的汽车品牌,雷诺在中国市场为何就活在了日产的光芒之下呢?早早到来,最后落得个黯然离场
雷诺和中国市场的缘分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对于中国市场的开拓这件事上,雷诺算得上是一个先行者。1994年,雷诺汽车与三江航天集团合资成立了三江雷诺汽车公司,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东风神龙一道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合资汽车企业。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彼时的雷诺算得上是进入了一片蓝海。按照雷诺与三江集团的合资协议,三江集团持有公司股份55%,雷诺持有45%。这也符合当时行业的主流。公司成立后以商用车为主,首款车型为雷诺塔菲克(参数|图片)。随后,第二代雷诺Espace(参数|图片)也曾有过极小批量的国产。
6、雷诺汽车预计,2020年其主力市场将出现小幅萎缩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汽车周五(1月17日)表示,2020年该公司在欧洲、俄罗斯及中国等主要市场上的全年销量将出现小幅下滑。
雷诺汽车当天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该制造商在全球的汽车销量下降3.4%,至380万台。中国市场的疲软被认为是造成此番下滑的主要原因。
但雷诺方面同时表示,其市场份额在同一考察期内保持了4.25%的水平。可供对比的是,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体量在2019年缩减了4.8%。
分地区看,雷诺汽车在欧洲的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3%至194万台,但在中国,该制造商的销量下降了17.2%。此外,雷诺在非洲、中东、印度及太平洋地区的总体销量下降了19.3%。
失去伊朗市场对雷诺来说也是一大损失。2018年10月,雷诺汽车宣布退出伊朗市场。在当地,这家汽车制造商的年销量曾达到10.1万台。
2019年,雷诺汽车在阿根廷和土耳其的销量也分别下挫44.5%和26.5%。
雷诺汽车销售副总裁Olivier Murguet预计,2020年,其主力市场——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出现小幅萎缩。
但该公司同时预计,今年巴西和土耳其市场将迎来增长。
雷诺方面表示,“2020年将在电动化领域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该公司将推出Twingo Z.E.并推广其最新的E-Tech混动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在中国,雷诺集团于去年推出了在华首款电动车雷诺 e 诺,两个月内取得了 2658 辆的销量。
Murguet称,雷诺汽车希望今年在电动车销量方面取得70%的增长。
雷诺汽车的法国竞争对手PSA集团周四发布销售数据称,其2019年全球销量为349万台,较2018年创纪录的388万台下降了10%。中国、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失利被认为是造成其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快讯|雷诺汽车在华发展方向或将彻底转型
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今日,雷诺集团发布了在中国市场的全新战略。其中,有一点特别引人关注,它这样写道:
“雷诺集团将转让其在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同时指出,这一战略所基于的两大支柱业务是: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所以,东风雷诺将何去何从?东风雷诺的燃油车车主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份战略说明,或将找到一丝答案。
01
先说关于电动汽车部分。
雷诺集团在“在华全新战略”新闻稿中指出:“雷诺集团将与日产和东风继续加强在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这一合资项目中的合作,将Renault City K-ZE(中文对应名称为雷诺e诺)打造成一款全球化车型。K-ZE欧洲版将基于Dacia Spring概念打造,2021年在欧洲上市。”
同时参与电动汽车项目合作的,还有江铃集团:“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引进雷诺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在2022年之前推出4款核心车型,覆盖中国电动车细分市场主要车型的45%。”
点评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达86万辆。至2030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将占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的20%。雷诺在华全新战略将前路指向电动车,可谓背水一战。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东风雷诺最起码还会发展如雷诺e诺之类的电动汽车。但与雷诺合作电动汽车的中方伙伴已然不是东风独大了。抑或,e诺在此刻充当的或许只是一个台阶的作用。
02
再来看关于轻型商用车部分。
于2017年12月成立的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是雷诺集团在中国发展轻型商用车业务的重要基地。金杯作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中国拥有150万基盘用户。2019年,金杯品牌汽车销量约16.2万辆。
战略指出:“引入雷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后,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计划实现金杯车型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扩大公司产品线,在2023年之前推出5个核心竞争车型。其车辆还将出口海外市场。”
点评
与上述两领域中所涉数据相比,雷诺按下燃油乘用车这一块业务的停止键,并非意外。为什么不停止轻型商用车?人家很好卖呀!
回过头再看看近年东风雷诺的销量,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为610辆,同比下滑了86.4%,而去年全年东风雷诺的累计销量为1.86万辆,同比下滑了62.87%。
从2016年国产车型上市到现如今4年的时间里,东风雷诺的累计销量约为17万辆左右,年均销量不足5万辆。
年均5万辆,之于雷诺的全球市场的375万辆(源自雷诺公布的全球数据),杯水车薪罢了。所以,这份在华全新战略的发布,其中一层含义就是昭告天下:“我们及时止损了。”
止损的背后,会不会涉及一连串的资本市场连锁反应,暂且不表。只说在东风雷诺燃油乘用车方面,车主会不会受到影响?
战略上是这样写的:“雷诺将通过雷诺经销商,同时利用联盟的协同机制,在中国继续为30万雷诺车主提供优质客户服务。”
话至此,笔者以为,雷诺的中国车主也不必过分忧虑,毕竟庙宇还在,但二手车的保值率或多或少会受些影响。
03
最后,也有朋友问我,雷诺这一出是不是意味着彻底与东风分手两不相干了?
当然不是!不过,雷诺以集团层出面,与东风合作的部分也多以日产汽车为重。
之前就明说了,在电动汽车这块,还有雷诺e诺这条纽带。此外,“战略”里也明确提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对东风雷诺进行转型升级。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雷诺集团还将与日产汽车加强合作。”
“此外,雷诺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与日产汽车在新一代发动机方面进行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向东风接手后的东风雷诺提供零部件,向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提供柴油机许可。雷诺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创新合作。”
04
综上,雷诺燃油乘用车作别中国市场,释放了两个信号:其一,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可能比一些业内人士预想得更快;其二,止损要及时。
除此之外,于雷诺集团、于东风集团并没有大影响。无处安放的,可能就是老车主们内心不置可否的法系车情结吧。我也甚是怀念那个梅甘娜CC相伴的盛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苏伟铭能否助雷诺汽车在华复兴?
我认为苏伟铭能帮助雷诺汽车在华复兴。
1、在电动汽车和智能出行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苏伟铭,是雷诺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的人才。3月1日,雷诺集团宣布任命苏伟铭为雷诺中国CEO。与其他车企相比,雷诺的人事变动要频繁得多。即便如此,苏伟铭的上任还是在汽车界引起了万千波澜。战略调整中关键时刻,雷诺将素有“改革者”之称的苏伟铭调入指挥部,可见雷诺重振中国市场的决心。
2、为什么选择苏伟铭?在充满变数的车市中,苏伟铭不仅是一位前瞻眼光锐利的人,更是一位开拓进取的改革者。1995年,苏伟铭进入汽车行业,先后供职于戴姆勒和大众。在加入雷诺之前,苏伟铭曾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任职 亚洲移动执行副总裁、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长。多重角色的背后,是大众对苏伟铭能力的肯定。在汽车市场全球智能化、电气化的大背景下,苏伟铭敏锐地意识到汽车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积极推动大众顺应这一趋势。例如,2018年,他凭借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了解,说服大众集团高级管理层成立大众全资子公司亿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3、公司探索车联网、智能出行、基础设施、智能驾驶、大数据应用等一系列新业务。贴近中国市场的苏伟铭很早就意识到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他认为,当生态系统逐渐成熟时,传统燃油车会逐渐发展起来,被电动汽车取代。因此,苏伟铭不遗余力地推动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合作。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不同,大众中国成为大众与江淮合作的合作主体,通过合作,大众汽车计划与江合作淮河与淮河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车型、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纯电动汽车阶段。对于此次合作,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涵曾公开表示赞赏:“通过收购江淮汽车,大众集团实现了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深化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实现本地化和可持续移动出行的战略。
4、掌舵雷诺的卢卡·德·梅奥自然更了解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的重要性, 这也成了苏伟铭加盟雷诺的原因。 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雷诺集团一直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中国市场,雷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代表性车型, 除了丰富的产品,雷诺还需要完善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和营销体系。 对于雷诺,苏伟铭在推动电气化和智能互联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罗利流行的改革风格,是战略调整过程中最需要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中国市场率先实现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是雷诺的选择,也是苏伟铭自己的选择。
9、我很喜欢雷诺汽车,想问一下雷诺在中国的销量有多少呀?
雷诺中国第一季度销量4,930辆,同比增长111.7%。而且售后服务也不错,看下这个http://mylife.renault.com.cn/portal.php?mod=view&aid=23
10、一锤定音:雷诺汽车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是武汉。法国驻武汉领事馆是坚持开门办公的少数几家外国领事馆之一。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Olivier Guyonvarch) 因为“我们绝不闭馆,我们与武汉同在”的承诺而走红网络。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是最先与中国领导人直接沟通、表达支持的外国国家元首之一。
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多的城市,也是法国侨民在中国居住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汽车又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产业合作领域之一。中法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历史可以追溯到近30年前。
尽管法系车目前在华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法国两大汽车集团之一的雷诺汽车决心坚守中国市场。
雷诺关闭中国工厂不属实
最近,雷诺汽车公布了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和年度财报。受全球汽车市场萎缩影响,2019年度雷诺汽车全球销量为375.4万辆,四季度则出现了季度性亏损。尽管如此, 仍达成2019年设定的目标,实现了4.8%的集团营业利润率以及正向现金流。
为了扭转逆势,规避风险,雷诺汽车表示将推出一项计划,未来3年在全球范围削减至少20亿欧元成本。
一些海外媒体趁机炒作,夸大其词称中国车市持续低迷,雷诺汽车有可能关闭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工厂。
雷诺汽车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指出:近来有相关媒体报道称,雷诺集团计划关闭在中国的合资工厂。此乃错误和误导性报道。雷诺集团在中国具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我们十分重视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和中国这一战略性市场。
从回应来看,雷诺汽车绝无计划退出中国市场。
雷诺在华现有4家合资企业
雷诺汽车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跨国汽车公司,产品有赛车、小型轿车、中型车、休旅车、大型车辆。2019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雷诺位列第143位。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发布,雷诺排名第169位。在全球整体市场下滑的情况下,2019年雷诺集团仍保持了4.25%市场份额。
雷诺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很早,曾长期以原装进口方式在中国销售,直到2013年才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东风雷诺,开始在中国生产销售雷诺品牌汽车。2017年,雷诺在中国投资组建了易捷特新能源汽车公司、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去年夏天,雷诺集团又宣布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最大股东。至此,雷诺汽车在中国拥有4家合资企业,股比分别为50%、25%、49%和50%。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下滑,雷诺汽车在华表现也继续受到影响。全年销量为18万辆,比上年的21.7万辆,下滑17.1%。
尽管如此,雷诺在全球市场仍有不俗表现。雷诺汽车的核心市场在欧洲,2019年雷诺汽车欧洲销量达194.6万辆,同比增长1.3%。特别是全新Clio在欧洲、Arkana 在俄罗斯及Triber 在印度市场,雷诺销量增幅创新高,充分掌握了主动权。不过,在非洲、中东、印度和太平洋地区以及阿根廷等市场还是遭遇了阻力。
雷诺在华形成完整产业布局
与其他跨国汽车公司相比,雷诺汽车在华投资较晚,中国销量目前仅占全球销量不到5%。但是,雷诺汽车和所有跨国汽车公司一样,都非常重视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目前,雷诺汽车在华四家合资公司形成了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新能源产品的完整产业布局。雷诺的全球未来发展战略中,中国市场处于核心地位。2019年,雷诺将中国区提升为独立大区,同时设立了雷诺上海设计中心,并联合日产在上海成立了联盟研发中心。此前联盟还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领域对初创公司进行了投资。
雷诺汽车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市场过去两年在下滑,但是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当今任何一家跨国汽车公司,都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雷诺高管曾对媒体称,雷诺最初进入印度和俄罗斯市场时,也曾经历了十分困难的时期,但雷诺坚持不放弃,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益。尽管目前雷诺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体量很小,但是这家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决心深耕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雷诺汽车的全球发展战略中,电动化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雷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研发电动车,是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拥有23%的市场份额,位列欧洲市场第一。而中国是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最快也是最大的市场,雷诺汽车决不能缺席。
雷诺汽车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特别在小型电动汽车方面,拥有十分明显的技术优势。去年东风雷诺导入的首款电动车雷诺e诺,一上市就咄咄逼人,在细分市场掀起波澜。雷诺e诺仅在两个月时间即销售2568台,令人刮目相看。
雷诺汽车透露,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还将出口欧洲。作为全球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跨文化汽车集团,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为后续平台技术和产品协同提供了强大支撑。
有分析认为,雷诺汽车在中国的最大合作伙伴是东风汽车。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雷诺汽车与东风汽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合资股比、投资方式、建厂及产品导入方面,都是双方协商决定的。不可能像一些媒体所推测那样,单方面轻易做出关闭合资企业工厂的决定。
作为源自法兰西的国际汽车品牌,雷诺品牌有着“乐观明朗、生而不同、热情浪漫”的独特魅力。不妨再给雷诺一点时间,看看这家拥有一支F1车队的欧洲跨国汽车公司,能否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杀出重围,获得成功。(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