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汽车价格欺诈被判赔偿

汽车价格欺诈被判赔偿

发布时间:2022-05-21 05:06:44

1、价格欺诈怎么赔偿法律中有规定吗

法律中有相关规定,如下:

一,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认定:

有以下行为则被认定为价格欺诈: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2、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3、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4、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

5、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

6、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

7、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

8、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9、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

10、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

12、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者质量与价格不符的。

13、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

拓展资料

市民在一些购物过程中,明明发现商场的标价形式有欺骗之嫌,但是投诉了,商家只能是改正,很难得到处罚,因为没有发生交易行为。国家发改委新的解释意见表示,“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是指该行为不论是否形成交易结果均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而馈赠物品或者服务标示价格(或价值)的,应当真实明确;不如实标示的,也属于价格欺诈行为。商家采取返还有价赠券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有价赠券在使用上有附加条件,且没有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明确标示的,同样属于价格欺诈。

以往物价部门在进行价格检查时,常常发现商家用“大字小字”、虚假广告或者用未标明单位的数字等来诱导消费者,但如果消费者不消费,没有交易票据,物价部门就无法进行处罚。

2、价格欺诈赔偿标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即买一赔二):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8、做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3、价格欺诈应获得多少赔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3、4条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欺诈行为,例如,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销售假冒商品和失效、变质商品,等等。在实践中,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根据客观的事实(或者说,经营行为的外观)加以确定。
赔偿数额。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消费者不仅可以获得补偿性的赔付,还可要求增加赔偿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由于增加的这部分赔偿金额是超出消费者的实际损失的,因此带有惩罚性质。

4、销售卖车时有欺骗消费者行为会构成销售欺诈吗?

最高人民法院17号指导案例 “张莉诉北京合力华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以下简称17号案例)对汽车销售中隐瞒使用过或维修过的事实构成欺诈予以了明确。指导案例虽非直接法律渊源,但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在基本案情和法律适用方面,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相类似的,应当参照相关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作出裁判”。地方法院考虑同案同判的一般正义,追求法律安定性、预见性,降低上诉法院改判发回风险,多会倾向于遵循指导案例判案。

裁判要点:欺诈行为的认定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1月8日发布的17号案例基本案情是:原告张莉从被告北京合力华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力公司)购买雪佛兰新车一部,购车后发现该车在销售前进行过维修,项目包括右前叶子板喷漆、右前门喷漆、右后叶子板钣金、更换底大边卡扣、油箱门及前叶子板灯总成等。合力公司提供的车辆交接单备注栏注明:“加1/4油,此车右侧有钣喷修复,按约定价格销售”。但此单系合力公司保存,张莉手中并无此单。张莉表示其在交接单上签字时,并无“此车右侧有钣喷修复,按约定价格销售”字样。 

该案裁判要点是,汽车销售者承诺向消费者出售没有使用或维修过的新车,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系使用或维修过的汽车,销售者不能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构成销售欺诈,消费者要求销售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关于汽车销售欺诈认定的规则应符合以下三项内容。

1.汽车销售者承诺出售的是新车。汽车销售合同的标的物应是新车,而非维修过的车辆或者二手车。这是适用17号案例认定销售中存在欺诈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合同约定销售的是经过使用或者维修的车辆,销售者明确告知了汽车的真实情况;或在二手车销售中,销售者隐瞒真实的汽车里程数、汽车交通事故情况、修理情况等,都不能直接参照17号案例进行裁判。 

2.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系使用或维修过的汽车。何谓使用或维修过,裁判要点没有作出进一步抽象概括,而是在基本案情部分列举了一些具体事实。

17号案例中,张莉购买的车辆因在运输途中叶子板、右门等部位划伤,而予以喷漆钣金修复,法院将其认定为维修过。裁判要点将这些外表损坏的修复认定为维修过,故在损坏范围和程度上等于或超过此限的,亦应当认定为维修过。使用过则应特指以消费为目的的驾驶,而不应包括车辆生产、销售等环节中正常的运输、转场行为。 

实践中,有观点认为车辆外表的部分损坏修复,因不影响机动车的实际使用功能,不构成欺诈或仅构成“局部欺诈”。这种观点似不符合指导案例确定的裁判要点,使用、维修过并未以影响实际使用功能为判断标准。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证明存在欺诈行为,无论从发现到举证都存在相当大难度。而对销售者而言,要避免承担巨额赔偿,只需如实告知汽车使用、维修情况,可谓轻而易举。故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法律预测、指引、评价功能,维护公平交易的角度来看,应不支持所谓“局部欺诈”为宜。

3.销售者不能证明履行过告知义务并得到消费者认可。隐瞒构成欺诈在于销售者违反了告知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针对消费者在交易信息上的弱势地位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该项事实的举证证明责任由销售者承担。在争议车辆出现使用或维修过的情况时,销售者是否履行过告知义务真伪不明,应由销售者承担不利后果。

5、维权车主胜诉:特斯拉销售事故二手车被判退一赔三 特斯拉将上诉

中国网汽车12月7日讯?天津特斯拉维权车主韩潮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我胜诉了,退一赔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韩潮于2019年以37.97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Model S P85官方认证二手车,特斯拉宣称所有官方认证二手车都经过全面原厂检测,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烧和结构性损伤等。然而,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该车辆C柱及后翼子板均存在切割焊接痕迹,为事故车辆。

据韩潮表示,其所购二手车频频发生故障,更于2019年8月24日晚,车辆在高速路上电门完全瘫痪,并跳出五个故障码。因此,韩潮以欺诈手段出售不符合其承诺的事故车辆为由将特斯拉告上法庭。如今,据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一审被判退一赔三,即退还37.97万元购车款,并赔偿113.91万元。

特斯拉中国对此回应:“我们认为一审中的车辆评估报告并未完整准确地反映车辆真实状况。因此,特斯拉将依法提起上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终审判决:销售欺诈成立,为何特斯拉被判向车主退一赔一,而不是赔三呢?

特斯拉这个品牌的汽车这段时间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可是大打折扣,不仅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售后服务也是非常恶劣,简直就是店大欺客。有不少的客户买了特斯拉的汽车,在使用期间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甚至还有人因此而丧失了性命,但是特斯拉始终不承认是自家产品质量问题,而且强硬地说是顾客自身操作问题。之前在浙江特斯拉工作人员在销售车辆过程中欺骗顾客,最终导致客户购买了特拉斯的一款问题汽车,却无法上牌,为此特斯拉被消费者告上法庭。

特斯拉销售人员向消费者李知龙推销问题汽车。

李知龙在浙江的一家特斯拉销售店花了70多万购买了一辆汽车,在销售过程当中,特斯拉的销售人员明知道这辆车存在驱动电机型号证书不一致的问题,还将车辆卖给李知龙,甚至还误导李知龙这样的车辆到车管所是可以上牌的。没想到根本无法上牌,李知龙要求退款,特斯拉却不同意,双方协商不一致,最终李知龙将特斯拉告上法庭。

销售欺诈成立,为何特斯拉被判向车主退一赔一,而不是赔三呢?

这次官司打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审二审都判决特斯拉销售欺诈成立,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一旦消费者发现商家有欺诈行为,是可以有权要求商家按照商品价款的三倍赔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退一赔三。这一次法院判了特斯拉欺诈成立,但是最终特斯拉被判向车主退一赔一,而不是赔三。很多人会很奇怪为什么不是退一赔三?其实并不是一定会退一赔三,法院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判定,商家的认错态度还有诚信等,而且一审当中,李知龙也同意退一赔一,是特斯拉不同意赔偿而已。

看到这个案例,真的不得不说一句店大欺客,对于这样的商家,消费者怎么敢买这样商家的产品呢?

7、男子花近400万买宾利,向4S店索赔千万!后来怎样呢?

当牛发现你的车辆在你购买之前曾经发生过事故或者发生过维修行为,你会怎么样,相信每一个车主都会很气愤,会找4S店要一个说法,这不有一男子自己花了将近400万购买一台宾利,而且非常的爱惜,车子使用的非常少,两年还不到一万公里,打算将车辆转卖给自己朋友,为了能够更加有保障,所以带着朋友一起去看维修保养记录,这不看出问题来了,车辆竟然在自己提车前的3天有过维修记录,对此该车主向4S店讨要说法,并且要求其按照三包法规定索赔千万,至于后来这个事件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不过从这次事件中,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那就是问题车辆的处理问题,当我们发现我们车辆在我们未提车前发生了问题时,我们该如何处理才能维护我们的权益?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

首先是寻找责任4s店,当然在三包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所售车辆与告知情况不符则会三倍赔偿,但是当我们车辆在交付前出现问题,4S店也未告知我们,我们如果想去争取那三倍赔偿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收集不到那么多证据,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我们寻找对应的经销商,把我们的问题告知他们,由他们给出处理意见,自然他们的意见我们肯定不会满意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的沟通,寻求一个平衡点,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是最为实用、简单的方法。

其次是寻求相关部门进行维权,这种情况的发生,其实已经说明我们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如果经过和谐的沟通无法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只能通过相关部门来处理我们的问题和诉求了,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有很多渠道我们可以实现维权,当然这种方式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比较麻烦的,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撕破脸,毕竟后续车辆还需要进行维护。

当然为了避免这种后续的麻烦,无论是店端还是客户,在交车前都要对车辆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双方彼此的权益。



8、“退一赔三”,特斯拉被判赔偿113.9万,事情的始末有何细节?

特斯拉被判赔偿113.9万,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有什么细节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车主险些发生危险,其次特斯拉为什么敢把一个事故车卖给车主,除此之外,在法庭上特斯拉竟然语出狂言,令人们不解,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车主险些失去生命。
众所周知,开车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车速非常快,一旦车子发生危险,那么人的命也有可能会失去,所以我们在开车的时候会遵守交通规则,也会选择购买更加安全的车辆,但是一个车主购买了特斯拉的车辆,竟然在开车的时候车子发生了很多的问题,导致自己的车辆险些发生危险,还好车主没有失去生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也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2.特斯拉为什么会卖给别人事故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会更加注重一个产品的质量,那什么样的产品会更加好呢?人们一般会注重一些大的品牌的产品,因为他们会注意自己的品牌形象,不会随便的卖一些质量不好的,因为如果卖质量不好的话,人们就不愿意在这个品牌购买了,所以人们也更加相信品牌的力量,但是特斯拉作为一个大的品牌,为什么敢卖事故车给车主呢?这明明是一个不可能犯的错误。3.特斯拉在法庭上竟然还狡辩。
一般来说,如果特斯拉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肯定知道是自己犯了错,所以也会想办法跟受害者协商,但是现在特斯拉在法庭上竟然还公开狡辩,比如说为什么没有对车辆进行多项检测,他们说是因为这个车辆的价格太便宜,只有30多万,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检测,这很明显只是推脱,因为对于自家的产品来说,别人开了之后一旦发生问题,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根本不是车的价格问题,任何车辆都应该进行检测。


总而言之,我认为特斯拉在处理跟消费者关系上绝对是有问题的,特斯拉这一次之所以会被判赔偿113.9万,也是因为确确实实伤害了消费者,而且特斯拉在整个事件中还有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比如说明目张胆的卖事故车,明目张胆的狡辩,导致伤害了消费者的心,特斯拉理应受到处罚。


与汽车价格欺诈被判赔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