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2017年丰田汽车销售额

2017年丰田汽车销售额

发布时间:2022-07-14 10:40:50

1、丰田:击败大众?不如战胜自己

“这是一场百年未遇的汽车变革。”

自2017年高层人事变动以来,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就在内部会议和外部演讲中反复强调新时代转型的重要性。就连他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新年伊始的一次对话,也是从这一话题切入和延伸,继而深入探讨了传统的汽车设计、开发、生产逻辑为何从根本上被颠覆。

“100年に1度の自動車革命”的概念,也像热词一样在日本业界迅速蹿红,并在最近两年时刻刺激着东瀛汽车制造商们敏感的神经。如何抢滩CASE(Connected、Autonomous、Sharing、Electric)的黄金时代,也成了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李鸿章曾感慨清末的遭遇的是“三千年一遇的大变局”,并用“丸之走盘”来形容浮士德精神入侵的环境骤变。

传统势力可比之于“盘”,内部改革的动向可比之为“丸”,彼时的中国徘徊在传统和现代化的边缘,就像盘里的丸子,虽横斜圆直,实则未尝“出于盘外”。余英时后来在复盘中国文化变革与重建时,也引用了海外学者柯律格(Edward A. Kracke)“在传统中变”(change within tradition)的概念,讲的也是“丸不出盘”之意。

与旧时代作别,过程注定艰难。

站在汽车产业的拐点上,囿于资金、平台、技术储备与战略路径之困,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商在当下依旧处于“丸不出盘”的笼统状态。

当然,也有少数的行业巨头做到了快人一步,在部分领域的变革已然看到“丸已出盘”的现象,或是已在盘子的边缘上旋转。先不说他们会否第一个达到终点,但当下由传统内变,逐渐实现传统外变的领先格局,已然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

如丰田,正处于“丸已出盘”的第一梯队。

显性数据打破历史记录

从丰田最新发布的2020年3月期前三季度(2019年4-12月)结算报告看,该公司累计销售额、息税前利润业绩均突破了历史同期的最高记录。

以下是1-9月核心维度的显性数据(含雷克萨斯):

合并销售额22.8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45万亿),同比增加1.6%;营业利润为2.58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594亿),同比上涨6.2%;息税前利润为2.5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604亿),同比增加45.8%;净利润为2.0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281亿),同比提高了41.4%。

其中,成绩最为亮眼的当属北美市场,利润大幅度提升,利润率从同比的2.0%增至4.0%。虽然中国市场的销量增加了9.1万辆,但是由于汇率因素,该区域营业利润减少了15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9.68亿元),为1167亿日元(折合人民币74.4亿元)。

在销量方面,丰田前三季度的合并新车销量达到了683万辆,同比增加12.9万辆。基于超出预期的各项指标,丰田对2020年3月期的全财年业绩预期进行了部分调整。

合并产量为903万辆,较2019年11月预测的数值相比增加额3万辆,如果真实现这一最终数据,丰田将收获继2017 年3月期907万辆之后的历史第二高产量。

丰田表示,为了维持包括供应商在内的稳定产量和人员雇佣,这一财年必须在国内维持300万辆规模的生产,这也是连续四年的增长之后,实现2014难3月期(337万辆)以来的最高水平。

枯燥的数据背后,藏着不少亮点。

最宏观的,是创造了少有的逆势增长。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全球汽车销量自2010年突破5500万辆大关以后,就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直到2017年实现9680万辆的峰值。但是,增长的势头却在2018年戛然而止,为9560万辆,虽然2019年的最新数据尚未出炉,但保守地预估也仅有8600万辆。

但是,丰田过去两年的全球销量却逆风上扬,

还实现了连续八年的同比增长。

成功者的经验并不复杂,在大多数车企都疯狂圈地扩张的背景下,丰田曾在2012年-2016年全球范围停止扩张产能,聚焦利润、质量和整体经营水平,最终得益于TNGA架构和产业链的梳理,核心业绩指标才得以全方位碾压竞争对手。

其次,是在全球大部分市场普遍被选择。

从2019年的全球销量来看,除了澳洲、以及亚洲(中国、日本市场除外)等极少数的非核心市场有轻微消化,丰田几乎在全球绝大多数市场都收获了同比增长的成绩。正是基于较为均衡的发展战略,丰田下滑的部分业绩才能被其它市场填平,跑赢大盘,在对手承压之时实现全球范围的稳定增长。

最后,则是“隐形的销量冠军”。

业内众所周知,在全球汽车产业“天下第一”的争夺战中,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大众和丰田各擅胜场:大众营收、销量胜出一筹(2015年之前仍是丰田销量领先,之后大众蝉联),员工厂房数量决定了规模更大;丰田则是利润遥遥领先,市值在行业里一骑绝尘。

然而,这种“双雄对峙”的局面,却在向着大众不利的方向演变。2016、2017年,当大众欣然见到自己的利润率在减支规划推动下颇有成效时,丰田却在销售额/营收领域十年来首次登顶。

此外,随着丰田对斯巴鲁的出资比例由16.8%增加至20%,后者正式成为前者的权益法适用公司,部分业绩也将反映到丰田的财务结算中。从2019年的全年销量来看,丰田1074万辆的体量加上斯巴鲁的104万辆,再与1097万辆体量的大众扳手腕,前者已在隐性层面增加了胜算的概率。

“出盘”后的下一回合

那么,下个回合丰田准备如何厮杀?

或如业内关注的,2020年计划怎么走?

在最新业绩的财报发布会上,丰田汽车首位外籍高管、副社长Didier Leroy根据不同的市场区域,向外界勾描了丰田全新一年即将落子的四大战略

  避免中国市场新车价格下滑;

  减少欧洲市场对混合动力的误解;

  提升美国消费者对混合动力的好感度;

  持续深化日本销售渠道改革。

在丰田短期的战略规划里,最为关键的中国市场被放在了第一位,在此,我们可以暂时按住不提,留在第三部分来详细阐述。而该公司最为拿手的混合动力,又该如何在欧洲与北美破局,我们不妨放在同一话题,一并分析。

截至2019年,丰田累计销售了超过1300万辆混合动力车型,占全球混动市场80%的份额。但对于这家东瀛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来说,他们的市场野心并不止于此。

2019年的努力,已经有了阶段性的回报。

在美国市场,消费者此前对混合动力车型一直怀有“动力表现弱”的偏见,而从全新RAV4开始,丰田决定洗刷在北美的产品形象。混合动力版本曾占旧款RAV4销售占的13%,在详细调查了消费者和终端销售网络的意见后,丰田在新款RAV4的身上加强了燃油效率和行驶性能优势的战略,直接把新款RAV4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占比提升到25%。

欧洲市场也有类似的困境。在丰田看来,欧洲消费者一度对混合动力技术有较深的误解,但是经过产品和营销层面的努力,2019年他们欧洲销售的丰田产品(包括雷克萨斯)已有50%以上是混合动力车型。

丰田预计,到2025年,欧洲将有70%的新车销售是混合动力车型,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52%;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比重将占到10%,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在内的零排放汽车比重仅为10%。当然,丰田在欧洲市场面临的挑战,要比在北美复杂得多。

微观细节可以调整,宏观大势却较难改变,

英国政府在今年初宣布,他们将在2035年以前禁止销售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汽油车和燃油车,舆论哗然。而BBC等外媒后续的信源又一次警醒丰田和福特们,英国市场淘汰混合动力的最终截止日期,极有可能再次被提前,也就是比2035年更早。

那么,丰田计划如何接招?

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作为当前汽车电气化转型的几大主流技术路线,各自的优劣长期争议不断。如果说,“我都要”的路线并不止丰田一家采纳,那么如何将几种技术路线彼此关联、从路“线”铺开为“面”,便再难寻第二家——

尽管如此,丰田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产品规划,在包括俄罗斯、土耳其在内的欧洲地区,丰田希望能在2025年将品牌销量(包括雷克萨斯)增加30%,也就是达到140万辆。在刚过去的2019年,他们在这一区域的销量为109万辆,占据了约5.3%的市场份额。

在执掌丰田十周年之际,丰田章男启动了日本本土迄今阻力最大的内部改革,挑战被称为丰田 “圣域” 的经销商网络。而终端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改革,也被列入了该公司2020年最关键的规划之一。

在过去,丰田部长级领导和经销商的职员们,通过 “降落伞” 等方式吸走了渠道网络的利益甜头。广阔的经销商网络成为丰田市场跃进和版图扩张的原动力,而在“新四化”转型的新时代,这却有成了阻碍公司变革的负资产。

当旧有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和阻碍公司变革的桎梏,以Toyota Mobility Tokyo, Inc.为代表的新直营店,将在日本开始销售全系车型,一改Toyota店、Toyopet店、Corolla店、Nets店的当前结构,同时注重移动出行服务。

正因为此,经销商重组计划才被丰田内部视为 “圣域改革”,和本田技术研究所的 “圣域之战” 一样,被视为关乎踹掉内部腐败温床的关键一役。

中国市场的不确定因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在2月底公开2020年3月期财年业绩目标调整时,并没有考虑到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是消费端的不明朗。

按照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中国2019年新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了7.5%,至2104万辆,批发则跌落9.4%,为2147万辆。中国国内的消费不振,已然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销售业绩的包袱,或是重新审视的重中之重,包括丰田在内。

考虑到SARS疫情爆发的2003年,中国新车市场总体量仅为440万辆,及至2019年直线上升了将近5倍,而彼时丰田在中国的新车销售体量仅为10万多辆,及至2019年已增加到16倍。

丰田也已在年初向零部件公司传达了2020年计划在中国销售176万辆的预期,以及到2021年增加至190万辆的计划。而反观过去1月份的中国新车销售,丰田销量为14.5万辆,同比减少了1.2%,但这并不是遭遇疫情事件最悲观的月份,想必即将公开的2月销量成绩单,相关数据会更加被动。

另一方面,则是生产端的影响。

在SARS疫情肆虐的2003年,丰田在中国仅有2个汽车制造基地,现如今已增加到了4个(不包括今年3月份新设立的天津工厂);而整个日系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也有十余年前的不到10%,直接上升到2019年的30%以上,丰田系也不例外。

时光轴再往前拨几年。

由于2011年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和泰国的大规模洪水,丰田在那一年被迫停止了部分工厂的生产,吸取教训,他们开始对供应链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变革,总体的盘存资产周转天数得到了提升,至2019年3月期财年,已达到平均30多天。

而在SARS那一年,这一数据仅为20天左右。即便如此,如若中国工厂、以及零部件供应方停产的时间进一步延长,丰田的多个生产基地也有可能受到波及。

根据官方最新消息,丰田已于3月2日恢复了部分中国工厂的生产,在广东省的三条生产线中,就有一条线的产能输出被提升了一倍左右,以填补近期的产品空缺。虽然丰田方面尚未公开所有中国据点的开工率,但相关生产正在阶段性地恢复中。

即使走在了转型的最前面,这家近在东瀛的汽车制造商依旧对未来充满不安和危机感。我们曾在《领跑中的丰田,究竟在焦虑什么?》一文中梳理了这家日系强者遇到的烦恼,但这些困惑,同时是行业的难题。

大趋势的转型无远弗届,但踏过“新四化”的地雷阵,企业们别有宿命。

而丸已出盘,

也只是奔向未来的一个里程碑而已。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为什么在中国被喷的丰田,在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能一直保持在前十?

丰田在全球一直很受欢迎,在中国不受欢迎的原因是被本田压制了。2017年,大众汽车超越丰田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汽车公司。但是日本人走得更远。 2017年,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公司是丰田。根据汽车品牌的综合排名,在大众汽车,丰田,现代起亚和日产雷诺中,丰田无疑是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的领导者。但是作为排行第一的丰田汽车公司始终不明白,尽管丰田曾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但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上,输给了本田汽车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无疑是中国。大型综合企业丰田汽车连续两年在中国败给本田。在2016年和2017年,丰田在中国的销量低于本田和大众。

本田是中国的合资企业,但不是世界上一线品牌汽车。本田的汽车制造历史不长,但粉丝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为什么赢得世界冠军的丰田在中国败给了本田。首先,看看丰田家族的记录。丰田汽车在北美很受欢迎。红杉,Tantu和LX570等一些日系美式汽车非常受欢迎,直接超过了美国本土品牌。丰田汽车在东南亚也很受欢迎。丰田皮卡和越野车在南美,非洲和中东地区也是首选。除欧洲和南极洲外,丰田汽车几乎随处可见。看看本田除了中国以外,其他许多地区的影响力都不及丰田。

本田非常重视中国的汽车市场。这是因为本田有机会与丰田平起平坐,几乎成为本田的第二故乡。首先,在中国有两家合资企业。东风本田和广州本田都有相应的双胞胎车型。通过双胞胎策略,让本田非常受欢迎。两家公司中都有几种流行的车型。此外,本田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广泛的业务,所以可以更专注于中国市场。除了雅阁,CR-V和宾智等全球车型,本田还学到了一套大众的方法。新的冠道,UR-V和Lingpai汽车仅在中国销售。最大的变化是这些车并不难看。这些车很对中国人胃口,并取得了出色的销售。

丰田的汽车没有细分标签。与5-10年前市场上的丰田相比,看起来不怎么好。本田看起来类似于丰田汽车,本田更可靠且省油,本田汽车的标签非常清晰,汽车功能强大。本田永远比丰田的同等级车型更好,如果丰田不能做的比本田还好。那么本田自然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

3、基恩士工资为什么那么高?

因为基恩士收入很高。在日本,基恩士好像算不上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从年度营业收入规模来看,基恩士位居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企业的第260位,其规模不足排名第一位的丰田汽车的2%(当前丰田汽车销售额已经突破30万亿日元,基恩士却不足6000亿日元)。

即便仅限于电子类的上市企业(总计254家),基恩士也仅仅位居第27位,规模是排名第一的日立制作所的6%(9.48万亿日元)。

再从企业的员工数量来看,基恩士在上市企业中排名更是第355位,其2253人的员工总数,仅仅相当于排名第一、超过7万人规模的丰田汽车的3%。

另外,从企业的经营历史来看,成立于1974年的基恩士也仅有46年的发展历程,若从更名为当前企业名称来看,则更是仅有短短的34年发展历史。而反观当前日本制造业大企业,大多数是二战前后所创建的,经营历史多数超过半个世纪以上。

然而,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基恩士如今却如日中天。其实,它真正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是在2000年之后。这一年,基恩士不仅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了千亿日元规模;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其员工的平均工资首次突破了千万日元大关。

早在1987年,基恩士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二部上市之初,其营业收入规模不足100亿日元,员工平均工资仅为372万日元,比起当时因高收入而名噪一时的东京放送(TBS)的746万日元刚好相差一倍。

没成想,13年之后,基恩士的平均工资竟超过千万规模,2001年虽有回落,但很快就再度走上增长的轨道。到2012年之后,其收入增长更是势如破竹,2018年甚至突破2000万日元大关,成为日本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而根据日本国税厅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普通员工的平均年收入仅为432万日元,基恩士的是其近5倍之多。无疑,万物事出有因。

基恩士那令人惊羡的高收入就是源于企业的超高盈利能力。相比经营规模而言,营业利润率才是基恩士的真正亮点,甚至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直到2011年,基恩士营业收入还仅为1993亿日元,到2014年其营业收入才突破了3000亿日元(3340亿日元)。然而,基恩士的营业利润率却自始至终地处于高位水平。

1983年,创办仅有10年的基恩士还名叫“领先电机”,其年销售额当时仅为13亿日元,但利润率却达到了37%。1986年在大阪上市之后,基恩士年营业额便突破100亿日元(101.5亿日元),营业利润也突破了40亿日元,营业利润率逼近40%。这是当时日本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0倍。

到2014年,基恩士的营业利润更是达到1757亿日元,营业利润率迈上了50%的新台阶(攀升至52.6%)。迄今为止,基恩士这种超高盈利状况已经保持了连续5年。

今天的基恩士已经在全球46个国家建立了210个据点。截至2019年3月,整个集团的全世界员工总数达到7941人,其产品范围也涵盖了六大领域:传感器、测量仪、图像处理设备、控制测量设备、研发解析设备以及商业信息设备等。

该公司还连续8年入选美国福布斯“世界最具创新力企业TOP100”的榜单。

4、丰田汽车在美国销售量能超越福特吗?

因为福特的销量大部分是由F系列皮卡带来的,而F系列分为从F-150~F-550,丰田仅在F-150的定位上有Tundra一款,2017年F系列的89万对Tundra的11万。但在中型皮卡领域,丰田Tacoma迫使福特Ranger停产。在2018年底ranger复活的时候,这个尺寸就剩下GM的Colorado Canyon。

 除了全尺寸皮卡,基本上丰田吊打福特。2018年福特都宣布停止销售所有轿车了,未来只卖suv和皮卡。蒙迪欧,福克斯,金牛座现产车型全部停止更新。至于福特的销售数据,全靠皮卡支撑,你知道丰田本来就不是主打皮卡的。

 每台车都有优缺点。如果把“性能好”当作优点,“不可靠”当作缺点。那么欧洲车,美国车就是有优点也有缺点,而日本车是没缺点也没优点。如果你仔细研究那些日系品牌,你会发现他们的可靠性是相对(相对其他日系品牌)一般的,比如说斯巴鲁、马自达。

 丰田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厂,但是雷克萨斯就非常少了,日本仅有三家丰田装配厂有资格生产雷克萨斯,这足以看出丰田有多么严格。此外在美国和加拿大各有一家工厂,加拿大生产rx,没有生产es。丰田在世界的50家厂商中,只有5家厂商有资格生产雷克萨斯。

 并且丰田内部也有这样一则规定,只有丰田最优秀的员工才能够去雷克萨斯工作,这是美国丰田总裁说的。而且从丰田调到雷克萨斯工作的人员,在实战之前还要经历几个月的书本学习以及150小时的实战训练。所以只有像雷克萨斯这样的工厂才能够造出雷克萨斯这样的好车。

 因为日本车的价值在于“便宜、耐用”。其中“便宜”既包含车价低廉,也包含售后成本低廉。一般人买个车当代步工具,没工夫去操太多心,所以日本车相较于美国车、欧洲车就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但如果你买这台车不是做代步工具或者你愿意花钱、花心思去养护你的车,此时日本车在性能上的劣势就会体现出来。

对于全新福克斯Active、全新金牛座与新锐界ST/ST-Line,这三款车型都搭载了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而1.5T与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技术也在同级车中领先,这充分体现了福特在动力总成上的深厚功底以及在运动性调教上的独特优势。

 另外一个亮点则是实现了L2级别自动驾驶以及与百度携手打造的SYNC智行信息娱乐系统,可提供语音交互、精准导航、海量娱乐内容等功能,三款新车从总体上提升了长安福特的竞争力。

5、日系车在A级或B级车中,占的市场份额是不是最大的?

全球来说卡罗拉凯美瑞雅阁思域是占比相当大的,当然suv也不错,毕竟全球的车主不是傻得

6、丰田汽车发展史?

丰田汽车公司(トヨタ自动车株式会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前身为日本大井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丰田汽车隶属于丰田财团。(丰田财团是以丰田佐吉创立的丰田自动织机为母体发展起来的庞大企业集团,2006年仅丰田汽车的关联结算收入就达210369亿日元,营业额20873亿日元,净利润13721亿日元。截至2007年11月,员工总数达到317,716人。

丰田财团旗下拥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分别是丰田汽车、丰田自动织机、丰田通商、爱信精机、日本电装。十几家财团一级企业均是世界知名企业,产业链覆盖汽车产业从上游原料到下游物流的所有环节。不仅如此,丰田还立足于汽车产业的未来,不断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投资,成为环保汽车的领军者。参考资料:《三井帝国在行动》 作者白益民)

王者回归——GT86(14张)

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雷克萨斯、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1895年,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 1937年至1945年二战期间,丰田为日本生产各类装甲车、汽车等军用装备。从1946年起战后生产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克雷西达、雷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

7、丰田加码电动化,车到中国必有路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远超当年雷曼事件引发的金融海啸,丰田正在向移动出行服务商全面转型,总结过去几年的努力,我们应该摆脱过去的旧理论,建立丰田新时代理论。” 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在2019财年业绩说明会上强调了革新的重要与迫切。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的财年里,丰田汽车集团的销售额为299,29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724亿元),同比减少1%。营业利润为24,4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9亿元),同比减少1%。纯利润为20,76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8亿元),同比增加10.3%。
今年1-3月疫情肆虐全球是拖累全财年营业利润下滑的主因,丰田预计2020财年(4月-2021年3月)全球新车销量将减少20%至890万辆,这将是8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辆。但预计可以确保50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丰田章男认为,“这只是基于现状的预测,如果未来能够实现收益,应该是企业实力强化的结果。”
为应对汽车产业变革,丰田过去几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了公司制度,“七武士”体制,废除了副社长职位,董事和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借助电动化、互联化与智能化推动全新移动出行方式,希冀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商。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今年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疫情爆发不会影响丰田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研发的支出。从疫情之下的全球形势来看,中国将成为丰田2020财年业绩增长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丰田在中国销售新车14.29万辆,同比上涨0.2%,已显现出复苏势头。
在全球电动汽车主战场,丰田2020年在中国的电动化步伐也明显加快,量产纯电动车型C-HR EV、雷克萨斯UX 300e和奕泽E进擎三款车型在上半年完成上市。以丰田的品牌力和产品力,电动汽车无疑是销量的新增长极。
电气化战略东进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EV)、氢燃料电池(FCEV)全技术路线的车企,丰田的电动化产品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400万台。随着中国的双积分和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新规开始实施,2025年以后,环保政策预计在世界范围内将更趋严格。
2017年,丰田提出到2030年电动化车型销售550万台以上的目标。在电动车战国时代来临之前,丰田去年把这个目标提前了5年,到2025年,HEV和PHEV车型年销量要达到450万辆,EV和FCEV车型年销量累计要达到100万辆,最终到2050年实现新车CO2排放量相比2010年减少90%的中长期目标。
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电气化愿景是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的能源结构以及当地政府政策的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涵盖HEV、PHEV、BEV、FCV。未来三五年内,推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全新电动车专属平台,到2025年,雷克萨斯将会为旗下全系车型提供电动版本,电气化车型的销量也将超越传统动力车型。
“中国最重要”是丰田章男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的一句话。面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变化,对丰田来说,这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按照丰田的规划,以2020年在中国率先推出纯电动车为标志,正式开启“EV元年”,到2025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EV车型,以此为开端逐步向全球市场投放。
2019年,丰田与广汽集团和中国一汽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电动化及智能网联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丰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共有7大生产基地,规划产能达200万辆。去年5月,广汽丰田投资113.29亿元对新能源汽车产能进行扩建,未来将新增40万辆产能,计划2022年全部建成投产。天津一汽丰田泰达工厂12万辆新能源车项目总投资额17.62万元,达产后将增加12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力。
丰田首款纯电动车型C-HR EV和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UX 300e已于4月在中国陆续上市。继“双擎(HEV)”“双擎E+(PHEV)”之后,作为“擎”家族的再次升级,丰田将EV技术命名为“E进擎(EV)”,奕泽E进擎5月20日即将上市。至此,三款纯电车型完成了丰田在华电动汽车发展的“萌芽之年”。
此外,丰田认为氢燃料电池车(FCEV)是终极环保车型,2017年丰田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MIRAI开始在中国道路环境下进行实证实验。去年11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广汽丰田扩能项目调研现场表示:“广丰将引入丰田最先进的氢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南沙将建成中国首个70兆帕的加氢站,广汽集团也将与丰田在氢能源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全面技术储备
当自主品牌以及其他跨国车企在电动车市场风生水起之时,丰田的不动声色给外界留下了迟缓的印象。但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对此表示,“在电动化进程中,丰田是没有落后的。恰恰相反,我个人认为丰田是先进的。只是,丰田不想做跟别人一样的电动车。”
通过与斯巴鲁共同打造的e-TNGA纯电动架构,丰田规划推出6种纯电动车型,面向全球市场。通过固定电机的大小和位置、电池包的宽度、主驾驶位置等,对轴距、车宽、电池包长度等进行变换,可以覆盖A级、B级、C级车等不同车型,包含紧凑型车、中型轿车/跨界车/SUV/MPV和大型SUV车型。
已知车型包括:
丰田旗下大发与铃木联合开发的紧凑型电动汽车
丰田与斯巴鲁联合开发中型纯电动SUV
丰田将继续保持与马自达的合作,联合开发相关的电动车型
丰田在中国推出的两款电动汽车C-HR EV和奕泽E进擎
丰田汽车副社长寺师茂树2017年12月在事业说明会上宣布,计划2030年结束前砸1.5兆日圆用于研发、生产电动车用电池。在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方面丰田都有着较强的研发实力,在锂离子电池方面主要与第三方电池企业合作。目前,丰田已经与东芝、松下、汤浅、宁德时代、比亚迪联手。针对电池安全、衰减、充电以及操控等现实问题,丰田有自己的“杀手锏”。比如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包内外设置多重高强度保护举措,提高碰撞时的保护性能;通过电池包内部温度管理、充电量控制等方法抑制电池老化,使得十年后电池容量保持率达到同类最高水平的80%以上。
面向今后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商业化将成为解决电池稳定供应课题的方案之一。对此,丰田计划同中国合作伙伴一起进行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整体价值链商业化的实证试验,以验证商业化的可行性。

关于自动驾驶,丰田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不过有可能已经领先群雄。在美国进行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以及机器人等研发的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Inc.(简称TRI)将于夏季(2020年7-9月),使用自动驾驶试验车TRI-P4,面向东京公众开放同乘体验。丰田计划以这台P4试验车在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领域,实施相当于SAE Level 4级别的自动驾驶实际演示。
联合更多盟友
电动化的推进绝不是单独一家企业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众多的伙伴携手共进。正如丰田章男所说,“未来在世界上有存在的意义,就要和世界的伙伴一起携手变得更强。”
2019年8月,丰田与铃木结成资本联盟,双方形成交叉持股,开始业务合作。另外,丰田与马自达也形成交叉持股,计划共同研发电动汽车技术。
今年2月,在拿下斯巴鲁20%股份后,丰田集团新联盟正式形成。双方将再次充分利用斯巴鲁的四轮驱动技术、丰田的电动化技术等联合开发新车型,并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展开合作。丰田和斯巴鲁在2019年6月已对外宣布,计划开发一款电动SUV,以两家公司的品牌独立销售,预计在2020年推出。
丰田与松下共组的电池合资公司4月投入运营,主要生产电动车用方形锂离子电池。此前,丰田和松下也在携手进行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新公司的51%股份由丰田掌握,松下会陆续将位于中国和日本的五家动力电池工厂转移至新公司名下。除了丰田子公司大发,生产的电池也为合作伙伴马自达和斯巴鲁供货。
而一系列产官学合作让外界感受到丰田在中国市场电动化布局的决心和速度。
2019年4月,丰田先后与与北汽福田、亿华通、中国一汽、苏州金龙、上海重塑等企业开展合作,向多家中国商用车厂商提供丰田氢燃料电池组件;7月,丰田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正式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纯电动车开发上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11月,丰田又与比亚迪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与此同时,在智能互联、移动出行领域,丰田去年也是动作频频,包括加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与小马智行达成出行技术合作、扩大与滴滴出行在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的合作,成立丰田海南出行公司,与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丰田自动化地图平台(AMP)在中国的商业落地等,表明智能出行领域也成为了丰田在华事业的重要部分。
结语
丰田在电动汽车领域正加紧调兵遣将,在中国优先战略下,丰田电动化转型在中国市场抢滩突破,无疑将进一步巩固丰田全球汽车销量霸主的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丰田chr能下QQ音乐,腾讯视频吗?

话,我觉得丰田车当然也是可以下载QQ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啦。
丰田汽车3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19%

2014年4月1日,日本丰田汽车(112.9, 0.07, 0.06%) 表示,该公司及其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3月共售出90,400辆汽车,较上年同期增长19%。丰田在华2月和1月的销售量分别增长43.1%和18.1%。[54]

丰田第一财季净利润增长4.6%至57.3亿美元

北京时间2014年8月5日,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在2014年4至6月的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4.6%,达到5877.7亿日元(约合57.3亿美元)。受北美和欧洲市场强劲销量的拉动,丰田第二财季营收增长2.2%,达到6.39万亿日元。[55]

丰田汽车半财年纯利创百亿美元新高

2015年11月5日,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该公司在截至9月30日的上半财年净利润为1.26万亿日元(约合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创半年期盈利新高。[56]

丰田2月全球产量下跌5% 日本销量下滑9%

2016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公布了2016年2月份全球产销数据,2月该公司全球产量下跌5%,其中日本本土产量下滑17%,在日本市场的销量则下滑9%。[57]

丰田汽车年报出炉 日元升值利空或致利润缩水9000亿

2016年5月11日,日本汽车业巨头丰田公布了2015财年年报,丰田汽车2015财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 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8%至28539亿日元(约合1715亿元人民币),创新高。

同时公布的2016财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合并营业利润预期为1.7万亿日元,同比下滑40.4%,利润预期时隔5年首次下滑,并跌破2万亿日元大关。

利润预期下滑背后的主因是日元汇率。丰田汽车预计汇率变动将带来超9000亿日元(约合54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缩水。不止是丰田,整个日本出口业恐将受到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58]

2017年8月4日,日本丰田汽车(112.73,-1.46,-1.28%)公司发布财报称,2017财年第一季度(4至6月)运营盈利下降11%,从2016年同期的6422.3亿日元降至5742.9亿日元。[59]

2018年2月6日,丰田汽车公司发布财报称,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运营利润飙升54%,得益于日本国内业务的强劲表现,以及日元贬值。[60]

2018年5月9日,丰田汽车公司发布的2017财年财报显示净利润为2.493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48亿元),比上财年增长36.2%。[61]

2018年8月3日,丰田汽车发布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一财季(4月至6月)盈利增长19%,从2017年同期的5743亿日元增至6826亿日元(约合61.1亿美元)。[62]

2019年5月8日,丰田发布了2018财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丰田集团联合财务报表。丰田集团2018财年销售额为302256亿日元,同比增加2.9%。营业利润为24675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76亿日元,同比增加2.8%。纯利润为18828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111亿日元,同比减少24.5%。[63]

企业投资

丰田
2015年9月4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斥资5000万美元与美国两家顶级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建造研究中心,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发面展开合作,旨在开发出智能汽车。[64]

2017年4月10日,日本汽车生产商丰田宣布确定向美国肯塔基州汽车生产基地投资13.3亿美元。此举作为丰田未来5年投资美国地区厂房100亿美元计划中的一部分。[65]

2017年7月12日,日本丰田公司宣布成立丰田人工智能投资公司,而该公司将专注于投资给那些在人工智能领域刚起步的初创企业。该公司已经从丰田研究中心(TRI)获得了1亿美元的初始资金。[66]

2017年7月17日,丰田宣布成立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风险投资公司Toyota AI Ventures,公司直接在Al、自动驾驶汽车和数据云技术方面进行投资。[67]

2018年3月5日,丰田准备投入28亿美元开发无人驾驶软件。为了推行新计划,丰田在东京成立一家新公司,总计会有大约1000名员工,包括新员工。丰田占有新公司90%的股份,丰田供应商日本电装公司(Denso Corp.)和爱信精机公司(Aisin Seiki)各占5%。新公司名叫“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Advanced Development”。[68]

2018年4月,丰田投资1.7亿美元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现有工厂,生产下一代卡罗拉(Corolla)轿车。[69]

2018年10月4日,丰田汽车公司和软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致力于提供新型出行服务的公司,初期资本金为20亿日元,丰田和软银出资比例分别为49.75%和50.25%。[70]

2019年4月,丰田和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电装公司将联合向优步注资6.67亿美元。[71]

战略合作

丰田天津工厂
2016年4月4日,丰田汽车宣布与微软增强伙伴关系,旨在向丰田用户提供从未想象到的“联网汽车”服务。丰田汽车宣布成立名为ToyotaConnected的新数据导向的公司,目的是让科技改善用户拥有丰田汽车的日常生活。丰田汽车北美首席信息官扎克·希克斯(Zack Hicks)将担任Toyota Connected首席执行官一职。[72]

2016年5月,丰田汽车宣布,将对打车应用Uber进行战略投资,双方还将合作为Uber司机提供汽车租赁项目

9、丰田混动车型累计销量达 1500 万辆 三年增加 500 万辆

日前,丰田汽车在全球正式宣布集团旗下混动车销量达到了 1500 万辆,相比 2017 年的 1000 万辆增加了 500 万辆,这个数据对于丰田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丰田在 1997 年开始向市场投放推广混动车型,随后在 2001 年销往全世界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最大的市场是日本和北美。随后普锐斯又凭借科技环保主题以绝对优势荣膺“2005欧洲年度车”,并一举夺得“ 2005 北京—乌兰巴托汽车拉力省油挑战赛大奖”。可以说其省油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从 1997 年到 2013 年,丰田共销售出 500 万辆混动车型。在四年之后的 2017 年,丰田混动车型的累计销量达到了 1000 万辆。三年过去了,如今这一数据已经刷新到 1500 万辆,在全球都拥有极强的影响力。
目前,丰田旗下拥有多款混动车型可供选择,如全新的 Rav4 、亚洲龙以及热销的卡罗拉和雷凌,在细分市场里这些车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卡罗拉更是号称二手车保值王,成为了网约车司机的首选。而雷克萨斯的 NX 、CT、ES 等车型也提供了混动车型选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2017年丰田汽车销售额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