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宝马中美汽车价格对比

宝马中美汽车价格对比

发布时间:2022-07-23 21:23:58

1、同一款车,中美之间的价格差距会有多大?

对于一些全球性车型,由于受关税、汇率变动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间的售价也是有所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在中国市场一些“天价”的豪车在美国市场却能卖出“白菜价”,这难免让国内消费者心里不平衡。以下三款SUV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均超过了30万,而在美国市场的售价甚至仅十几万,差距相当明显。

大众途昂

据悉,大众途昂在美国市场售价区间为3.05万-4.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33万元),在中国市场售价区间为30.09万-50.59万元。其中在美国途昂3.6L V6版本车型起售价为3.1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而在中国市场途昂2.5T V6版本车型起售价为42.79万元。同为途昂V6车型,两者间的售价相差超20万元。

在国内七座SUV市场,大众途昂2019年的市场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根据乘联会公布数据,途昂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达8.21万辆,而12月份单月途昂销量达到1.06万辆,超越汉兰达,夺得当月七座SUV销量冠军。

途昂如此优秀的销量成绩,与其大幅降价有很大的关系。据悉,目前在一些地区终端市场途昂售价降幅已超过4万元。除此之外,途昂产品力在同级产品中也是很有竞争力的,超过5米的车长,加上接近3米的轴距使得途昂的内部空间表现很优秀,甚至第三排空间都很宽敞。

宝马X3

宝马X3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区间为4.1万-6.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万-45万元),而宝马X3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区间为38.98万-47.98万元。宝马X3在两个国家的起售价相差近10万元。

作为豪华中型SUV,宝马X3在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2019年全年宝马X3累计销量达12.21万辆,位居豪华SUV销量排行榜第三位,仅次于奥迪Q5L及奔驰GLC。由于宝马X3国产后并没有加长轴距,保持了良好的操控,但是这对于很多喜欢“大车”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明显不足。

Jeep牧马人

Jeep牧马人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区间为2.39万-4.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30万元),而在中国市场售价区间为42.99万-53.99万元。牧马人在中美两国的起售价竟有着近26万元的差距,这也令很多国内消费者大跌眼镜。

单从产品本身来看,牧马人的确是款很不错的越野SUV。但由于其油耗很高、配置低、隔音效果很差,而且由于市场保有量低,后期维修成本高,因此在国内市场销量比较差。但Jeep牧马人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相比中国市场而言,相对要好很多。不过,根据美国《消费者报告》却显示,JEEP牧马人是2019年十大最差车型之一。

如此来看,是不是所有美国汽车都很便宜?其实并不全是这样的,很多车型在中国市场与在美国市场基本持平,甚至有些车型在中国市场要更便宜一些。比如,丰田亚洲龙在中国市场售价区间为19.98万-28.98万元,而在美国市场售价区间为3.58万-4.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30万元),相差也并不算大。同时由于一些车型的配置和动力系统存在差距,因此价格上存在差距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货比货得扔?宝马X4中美综合对比

2014年,笔者开始了货比货系列的第一季,将中美同款车型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转眼间已经到了2020年,在这5年里,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新能源车型和新的传统动力车型大量上市。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外观、品牌和口碑”上,对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配置”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到安全合格、配置便利、适合自己的车型,笔者准备开始“中美对比系列”的第二季,将新上市的主要车型进行综合对比,用具体的数据向国内消费者展示,自己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中意的品牌是否真的像口碑传颂的那样好。

国内2020款宝马X4已于上周上市,本次要对比的就是2020款美版X4和2020款国内版X4。

美版X4车型售价主要如下:

宝马X4的外形、内饰如下:

美版X4售价与国内X4售价对比如下:

由上表可见,美版X4共有两款车型,而国内版共有5款车型。鉴于美版车型较少,故笔者将美版xDrive30i分别与国内两款动力不同的车型进行比较,以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中美宝马X4的差异。

美版xDrive30i与xDrive25i M越野套装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xDrive30i与xDrive30i M运动套装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X4 M40i与xDrive30i M越野套装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参数差异汇总表:

差异简评:

1.?从价格看,美版车型价格区间为48.8~75.9万元,国内版车型价格区间为45.6~93.0万元,国内版X4的溢价率0%~15%。需要说明的是,美版仅有两款车型,如果拿国内入门配置与美版入门配置比,国内版价格还要低于美版5%左右。

2.?质保方面,国内版在质保时间上少于美版,质保里程多于美版。

3.?车身及底盘方面,中美车型基本相同,国内车型轮毂较美版大一寸。

4.?动力方面,美版宝马X4共有3款车型,分别为2.0T、3.0T和M型高功率3.0T,2020国内版款X4共有6款车型,3种动力配置,分别为2.0T低功率版、2.0T高功率版和M型高功率3.0T。单从动力看,中美2.0T高功率版车型动力基本相同,美版较国内版多出3.0T车型。

5.?安全方面,国内除顶配车型外,其余车型简配了车道偏离报警、主动刹车/碰撞预警功能。笔者认为,宝马作为的系豪华品牌代表,在安全配置上动手脚,正是利用了中国消费者买车“不关注安全配置”的缺点。笔者建议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应选择安全皮配置与美版接近的车型。

6.?便利方面,国内版X4较美版有增有减,总体上增配较多。

7.?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版X4的定价非常精明,在不考虑动力配置的情况下,车型定价与美版基本相同。但通过本文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内版X4动力相对于美版存在“缩水”的行为,美版原汁原味的3.0T和2.0T到了国内就变为2.0T高功率和2.0T低功率,而且安全配置也有缩水,尽管国内版X4在便利性配置方面略高于美版,但是在笔者看来安全配置的重要性还是高于便利性配置的。

购车建议:

购车建议分为:不推荐——可以购买——推荐购买——强烈推荐四个级别。

附录一:本系列文章的意义

中美对比系列文章,对比的不是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的税率高多少,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比美国老百姓收入少多少,比的是厂家在中国卖一辆车比在美国卖一辆车多挣了多少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略低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同样的税率下,为什么国内的汽车指导价竟然高于美版?答案就是部分外国厂商通过“品牌影响力”、通过“国内消费者的盲目信任”、通过“简配加价”的办法,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市场获取了额外的利润。本系列文章意义就是要把企业的这种行为揭露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国内车价高企的表面之下,部分外国车企的“吃相”是多么的难看。

附录二:国内汽车相关税费包括:

1.?关税(仅对应进口车),目前为15%,由于中美贸易战影响,美版进口车关税将会增加到40%。

2.?消费税。与排量绑定,排量<1L=1%;排量<1.5L=3%;排量<2L=5%;排量<2.5L=9%;排量<3L=12%;排量<4L=25%;排量>4L=40%。

3.?增值税。固定税率13%。

4.?本文中,美版车型“税后价格”,指的是“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国内关税+国内汽车消费税+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购置税)。如此计算的原因在于: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已经包括“生产商利润”、“经销商利润”这两块。国内厂家指导价,则包括“生产商利润”、“经销商利润”、“国内税费”这三块。两者相比,国内多了“国内税费”这一块。考虑到“国内税费”是硬成本,不会成为经销商的利润,因此,本系列文章中,所有的美版车型价格,都增加了国内的税费。美版车型“税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高,那么说明经销商获得了超额的利润;反之,如果美版车型“折算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差距不大,则说明经销商比较厚道。至于购置税,由于美国买车以后,也要支付车款10%左右的增值税,与国内10%的车辆购置税基本相同,因此两者相抵,就不再计算了。

笔者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云生说车”,欢迎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利润才是根本?中美同级车横向对比——中型轿车篇

自中国车市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以来。各大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视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在此背景下,有些厂商开始加大营销力度,大量推出“配置优秀价格公道”的产品,也有一些厂商,仍然躺在自己以往的功劳簿上,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低配高价”的歧视性营销策略。

那么,在中国市场上,哪些品牌的产品性能价格比较高,哪些品牌的产品存在低配高价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云生将开始名为《利润才是根本?中美同级车横向对比》系列,用详实的数据向消费者揭示中国市场上各个厂商对待中国消费者的真实态度。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看看自己中意的目标车型,到底是否真正值得购买。

本篇为系列文章的第五篇,豪华品牌中型轿车横向对比。本文对比的车型包括:

本文价格对比的方法是见下图:

举例,一辆轿车A(排量2.0L)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同步上市,美国市场指导价3万美元,在中国市场售价30万RMB。那么轿车A在中国市场的指导价是否合适呢?

我们假设这辆车是原装进口车型(关税15%),考虑关税后这辆车的价格为3.45万美元。考虑消费税(2.0L排量对应的税率为5%,并不高),车辆的价格变为3.63万美元。考虑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税率13%),车辆的价格变为4.1万美元。最后考虑汇率(按照7考虑),这辆车考虑税负成本后实际的价格为26.67万RMB。而国内市场这款车的指导价为30万RMB,足以说明商家利用“提高指导价”的方法获取了额外的利润。

由于选择的车型较多,为限制篇幅,动力系统仅对比输出功率。

为方便读者理解相关产品的中美区别,价格对比和动力对比的差异,将统一用百分比表示。

A.?奥迪、宝马、奔驰

车型方面,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级都属于轴距2900mm一级的中型轿车。

动力方面,奥迪A4、宝马3系和奔驰C级在美国市场的主流动力系统为2.0T发动机,输出功率250hp一级。中国市场上,奥迪和宝马采用了“同排量低功率”的2.0T发动机,奔驰采用了1.5T发动机。相应的,A4L 35型动力比美版A4降低20%,宝马320Li和奔驰C级动力比美版降低39%。在笔者看来,动力简配到150hp级的宝马3系和奔驰C级,除了车标以外已经完全不如现在的中国品牌精品车型,只是在利用中国消费者“认品牌不认性能”的购车观,从消费者钱包里榨取利润。笔者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尽量选择动力水平与美版车型相同的车型(比如A4L之类)。

价格方面,不论是A4L、3系还是C级,在美国市场的指导价都在35万元左右,只有A4L定价稍高,达到了39万元。到了中国市场,A4L的指导价较为靠谱,宝马3系和奔驰C级都存在定价虚高问题。就单一车型来说,奥迪A4L 40型,动力系统与美版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比美版对标车型低16%。宝马330Li的指导价比美版对标车型高15%。奔驰C300L的指导价比美版对标车型高38%。

在国产化后成本更低的情况下,奔驰C级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硬生生比在美国市场高接近40%,可见奔驰如何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从中国市场上赚取“信仰税”。

B.?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

车型方面,日系三强体现出了差异化。雷克萨斯IS轴距2800mm,在豪华中型轿车中只能算是“小身板”,英菲尼迪Q50L和讴歌TLX在加长后,轴距达到2900mm一级,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空间越大越好”的购车需求。

动力方面,日系三强也体现出巨大的产品差异。美国市场上,雷克萨斯IS的动力输出与德系BBA相同,都是250hp一级。英菲尼迪Q50由于采用了强大的3.0T发动机,动力输出达到了300hp一级,领先于德系竞品。只有讴歌TLX,目前还在利用老旧的2.4L发动机,200hp的输出已经落后于市场主流水平。中国市场上,雷克萨斯IS和讴歌TLX-L的动力系统做到了中美一致,英菲尼迪Q50L在中国市场采用了2.0T发动机,虽然动力水平低于美版,但是仍然可以看做适合中国市场的调整。

价格方面,日系产品的价格比德系品牌要“亲民”一些,折算后的价格大约在30万元一级。在中国市场,日系产品的表现也较为靠谱,定价均低于美版对标车型。其中,Q50L的定价比美版对标车型低13%,体现出了厂商对消费者的诚意。

C.?凯迪拉克、林肯

车型方面,凯迪拉克CT5的轴距达到了2900mm,林肯MKZ由于采用了与蒙迪欧相同的平台,轴距为2850mm一级,已经小于市场主流水平。

动力方面,美版CT5和MKZ均采用2.0T发动机,输出功率250hp,与德系BBA相同。其中,林肯MKZ的混动车型由于采用2.0L发动机,综合功率为188hp。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林肯MKZ采用2.0T低功率发动机外,其余车型与美版采用相同的动力系统。

价格方面,在美国市场,CT5的价格为35万元一级,MKZ的定价为35~40万元一级。在中国市场,这两款车型的定价要亲民的多。CT5的定价不到30万元,比美版低9%。林肯MKZ 2.0L混动车型的定价只有30万元,比美版对标车型低27%;MKZ 2.0T低功率型定价更是只有25万元,比美版低27%;MKZ 2.0T高功率版定价为35万元,仍然比美版对标车型低14%。从凯迪拉克和林肯的定价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厂商愿意,完全可以把产品做到“中美同配同价”。

D.?沃尔沃、捷豹

车型方面,换代后的沃尔沃S60与美版采用了相同的平台,轴距尚未达到2900mm,但是对沃尔沃统一产品线降低成本有帮助。捷豹XEL的轴距为2900mm一级,达到了市场的主流水平。

动力方面,欧系产品一向比德系产品和日系产品要大气。沃尔沃S60 T5和捷豹SE S型动力为250hp一级。在此之上,沃尔沃S60 T6和捷豹XE R-Dynamic的2.0T发动机达到了300hp,已经高于德系BBA同类产品。沃尔沃S60 T8型由于采用了强混系统,动力输出更是达到了400hp一级,远远领先于同级竞品。在中国市场上,欧系产品的动力优势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沃尔沃S60不仅取消了T6车型,还推出了T3和T4这种“卖商标”的动力简配车型。捷豹SEL也推出了“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的200PS型。看来沃尔沃和捷豹拿准了中国消费者重视“商标”胜过重视“动力”的观念,把“动力简配”进行的非常彻底。

价格方面,沃尔沃S60 T5型定价在30万人民币左右,T6型定价在35万元一级,比起德系产品性价比稍高一些。捷豹XE则体现出了所谓的“老牌豪华品牌”,定价比德系产品要高,S型价格达到了40万元,R-Dynamic型定价达到了接近40万元。中国市场上,由于市场占有率的影响,沃尔沃和捷豹的定价低于美国市场。沃尔沃S60型似乎对自己的产品很有自信,将T3和T4型的价格与美版T5型定得一样高,至于国内的S60 T5型,则比美版T6型还高13%。反而是最先进的S60 T8型,价格比美版对标车型低13%。捷豹的情况与沃尔沃类似,200PS型定价还不到30万元,250PS型价格也与美版对标车型基本一致。

E.?全文总结:

E1. 动力简配车型:

由上表可见,在豪华中型轿车领域,大量车型存在动力简配问题。就简配行为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宝马320Li、沃尔沃S60 T3/T4、奥迪A4L 35型是其中的代表。由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还停留在“品牌外形第一”的阶段,车企就利用这一点,在中国市场投放低功率发动机来降低成本多赚钱(同时配套的还有提高高功率发动机车型指导价的措施)。动力降低之后,宝马320Li、沃尔沃S60 T3、奥迪A4L 35型的功率输出只有150hp左右。现在中国品牌的2.0T发动机功率纷纷达到200hp以上,这些动力简配后的豪华品牌,能带给消费者的豪华感,也仅限于“车标”和“身边不明真相群众的恭维”了。

“降低发动机排量”。英菲尼迪Q50L、奔驰C200L/C260L。由于中国国情,国家为限制乘用车排量,采用了严格的消费税政策。对于3.0L排量,消费税率为12%;2.0L排量,消费税率为5%;1.5L排量,消费税率为3%。为了降低成本,英菲尼迪Q50L放弃了美版的3.0T发动机,在中国市场采用了2.0T的发动机。奔驰的手段更加彻底,索性开发了1.5T的发动机,供中国消费者使用(1.5T这种发动机在美国市场是不能入豪车消费者法眼的)。调整发动机之后,Q50L的功率输出仍然达到了200hp一级,可以给消费者足够的“动力自信”,但是奔驰C200L简配后的输出功率只有150hp一级,和定价10万元左右吉利帝豪GL的1.5T发动机(177hp)一个级别。不知道在高速上奔驰C200L的车主发现自己超车时的加速性和吉利的入门级产品一样,会有什么感受?

E2. 价格虚高车型:

从定价来看,豪华品牌中型轿车的定价比起SUV要收敛很多,只有三款车型的指导价高于美版对标车型10%以上。

其中,奔驰C300L的定价是“最不友好”的。美版C300的定价只有41400美元,含税折算后约合34.5万元。但是到了中国市场,一下子把定价提高到47.5万元,比美版车型一下子贵了13万元。在中国市场,奔驰通过长时间的“品牌营销”和“媒体洗脑”,成功的塑造了自己“高人一等”的品牌形象。形象上来了,价格也跟着上来了,C300L在中国市场多出的13万溢价,没有变成消费者用的着的配置,却变成了“北京奔驰”的利润。

E3. 货真价实车型

由上可见,豪华中型轿车还是有几款“货真价实”的产品。

第一个要提出表扬的是林肯MKZ,动力系统与美版相同的前提下,定价比美版对标车型低20%以上。

第二个要提出表扬的是奥迪A4L 40型、林肯MKZ 2.0T高功率型、沃尔沃S60 T8型和英菲尼迪Q50L型,国内版指导价比美版低10%以上。

以上车型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其他车型“同排量功率发动机”、“指导价虚高”等市场表现的虚伪。也说明只要商家愿意,国产化后的豪华中型轿车,动力配置完全可以做到中美一致,同时价格低于美版对标车型。

E4. 考虑优惠后的性价比

考虑到市场优惠之后,部分车型的溢价率发生了变化,分为两种情况:

“价格仍然虚高的”,奔驰C300L由于市场优惠力度小,38%的溢价率仍然存在。宝马330Li在优惠之后,价格已经基本与美版对标车型一致,具备一定的性价比。沃尔沃S60 T5型优惠,价格比美版T6型高4%,存在溢价虚高问题。

“性价比出色的”,林肯MKZ的2.0T低功率版、2.0L混动版和奥迪A4L 40型,优惠后价格已经比美版车型低30%以上。英菲尼迪Q50L发动机降为2.0T后,优惠后价格也比美版对标车型低26%。

把林肯MKZ和奔驰C300L一比较,我们发现,同样作为豪华品牌,只是因为市场占有率和营销策略不同,其溢价率的差异可以有70%以上。笔者建议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除了看媒体的试驾和身边朋友的购买建议,还要看一看不同商家的市场策略,把定价明显高于合理水平的车型排除(说的就是C300L),尽量选择为了打开市场而大幅度优惠或者定价靠谱的产品。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购车预算换成实实在在的配置,而不是别人眼里的,经过商家层层包装和洗脑形成的“面子”。

云生说车,坚持用硬核数据为您揭示车市真相。

想了解更多文章的话,欢迎关注笔者公众号“云生说车”,或者百度《货比货得扔?中美XX车型综合对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利润才是根本!中美同级车横向对比——大型轿车篇

自中国车市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以来,各大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视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在此背景下,有些厂商开始加大营销力度,大量推出“配置优秀、价格公道”的产品,也有一些厂商仍然躺在自己以往的功劳簿上,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低配高价”的歧视性营销策略。

那么,在中国市场上,哪些品牌的产品性能价格比较高,哪些品牌的产品存在低配高价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云生将开始名为《利润才是根本!中美同级车横向对比》系列,用详实的数据向消费者揭示中国市场上各个厂商对待中国消费者的真实态度。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看看自己中意的目标车型是否货真价实。

本篇为系列文章的第七篇,豪华品牌大型轿车横向对比。本次对比的车型包括(阴影部分为本期对比车型):

本文价格对比的方法见下图:

举例,一辆轿车A(排量2.0L)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同步上市,美国市场指导价3万美元,在中国市场售价30万RMB。那么轿车A在中国市场的指导价是否合适呢?

我们假设这辆车是原装进口车型(关税15%),考虑关税后这辆车的价格为3.45万美元。考虑消费税(2.0L排量对应的税率为5%,并不高),车辆的价格变为3.63万美元。考虑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税率13%),车辆的价格变为4.1万美元。最后考虑汇率(按照7考虑),这辆车包括税负成本后实际的价格为26.67万RMB。而国内市场这款车的指导价为30万RMB,说明商家利用“提高指导价”的方法获取了额外的3万元利润。

由于选择的车型较多,为限制篇幅,动力系统仅对比输出功率,价格采用同类动力系统的平均价表示。

A.?奥迪

车型方面,奥迪在中美两个市场投入的都是A8L型,但是中国市场的车型数量要多于美版。中美四驱车型的普及率相同,都是全系标配。

动力方面,美版A8L采用3.0T+8AT动力总成。到了国内市场,出现了“同排量低功率”的50TFSI型。国内55TFSI型与美版采用了同样的动力系统。

价格方面,美版A8L折算价为86.6万元。国内版50TFSI型指导价8 3.8~97.2万元,55TFSI型指导价104.2~114.8万元。国内版A8L的指导价远高于美版对标车型。看过笔者《货比货得扔?奥迪A8L中美对比》的读者应该清楚,在内部配置方面,美版55TFSI型与国内版55TFSI豪华型是相近的。

总的来说,A8L 50TFSI型虽然动力低于美版,但是价格也低于美版;A8L 55TFSI型动力与美版相同,价格略高于美版但相差仍然不大。A8L的定价明显虚高,但是优惠后基本做到了中美“同配同价”。

B.?宝马

车型方面,国内版宝马7系多于美版。美版7系主打四驱的xDrive车型,两驱(后驱)车型仅提供了740i一款。国内版两驱车型占总车型数量的一半左右,低配的730Li和740Li更是以两驱车型为主,只有740Li高配、750Li和M760Li型配备了四驱系统。

动力系统方面,美版7系提供了3.0T+8AT(740i)、3.0T+8AT混动(745e)、4.4T+8AT(750i)、6.6T+8AT(M760i)四款动力总成。国内版7系提供了2.0T+8AT(730Li)、3.0T+8AT(740Li)、2.0T+8AT混动(740Le)、4.4T+8AT(750Li)、6.6T+8AT(M760Li)五款动力总成。从输出功率看,国内版730Li型和740Le型属于动力降低的车型。一般来说,能消费7系的客户,大多对于价格不是很敏感,不会在意2.0T发动机和3.0T发动机之间7%的消费税差异。宝马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这两款降低动力的特色车型,更多的是利用“中国消费者不在意动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型(针对动力总成)降低配置获取利润的手段。

价格方面,美版7系价格区间为89.4万元~239万元,国内版7系价格区间为82.8万元~243万元。具体到车型上,国内730Li型比美版740i型低6万元;740L型,国内因为增加了一个L,就比美版贵了4~27万元,属于典型的“同配高价”行为;国内采用2.0T混动系统的740Le型,价格竟然比美版采用3.0T混动系统的745e型贵8万元,也是典型的“低配高价”行为;最夸张的是750i型,国内版与美版采用了同样的4.4T发动机,但是价格竟然高了43万元,属于不折不扣的“暴利”产品;最高配的M760i型,由于定价已经很高,国内版仅仅比美版提高了3万元,比750i型性价比高得多。

C.?奔驰

车型方面,美版S级提供了450型和550型两款基本车型,四驱车型占总车型数量的一半;国内版S级提供了320L、350L、450L、500L四款基本型,但是动力系统只有450L与美版一致,其余均为动力简配车型。四驱车型仅提供了450L 4Matic型和500L 4Matic型两款,四驱车型配置率明显低于美版产品。

动力系统方面,美版提供了3.0T+9AT(450型)和4.0T+9AT(550型)两款动力总成。国内版S级提供了2.0T+9AT(320L)、3.0T+9AT(350L)、3.0T+9AT(450L)、3.0T+9AT(500L)四款动力总成。其中,320L型属于降低排量车型,2.0T发动机不仅可以让消费税从12%降低到5%,而且有助于减轻厂商的碳积分压力;而350L型则属于“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的简配行为,由于3.0T发动机的消费税都是12%,因此S350L型和S450L型的消费税是相同的,奔驰在中国市场增加低功率的350L型,其目的在于把“同配车型卖更高的价”。至于国内S500L型,由于3.0T发动机消费税率比4.0T发动机税率低13%,因此奔驰在中国市场采用高功率3.0T发动机可以视为针对税负成本的合理调整,但在中国市场取消S550型,对“土豪类”消费者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价格方面,美版S级的价格区间为94.3万元~126.5万元;国内版S级的价格区间为75.5万元~160.7万元。具体到车型上,S320L型由于采用了2.0T发动机,其税负成本较低,75.7万元的定价还算靠谱;采用“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的350L型,定价为84.1~92.1万元,低于美版S450型;与美版采用相同3.0T发动机的S450L型,其价格区间为103~111.6万元,竟然比美版对标的S450高了9~14万元;S500L型的定价最夸张,160万元的价格比美版更高配的S550型还高24万元。从溢价来看,S级低配车型的定价较为靠谱,但是配置与美版相同的车型价格就开始“起飞”,最高配的S500L型的定价已经高到夸张,这一点和宝马750Li的情况类似。

D.?雷克萨斯

车型方面,美版LS的四驱车型占总车型数量的一半。但是国内版的LS完全减配了四驱车型,仅提供了两驱车型。

动力系统方面,美版LS提供了500和500h两款车型,配套3.5T+10AT动力总成和3.5L+CVT轻混动力总成。国内版LS则提供了3.5L+10AT和3.5L+CVT轻混动力总成。从功率输出来看,国内版350型比美版500型低了100hp,500h型与美版500h型采用相同的混动系统。笔者看来,由于3.5L发动机的消费税率相同,因此雷克萨斯在国内市场取消3.5T发动机,属于不折不扣的动力简配行为。而3.5L混动系统则完全做到了中美一致。

价格方面,美版LS价格区间为91~100万元,国内版LS的价格区间为81~117万元。具体到车型上,动力简配的LS350型价格区间比美版LS500型低1~10万元。尤其是国内版LS350豪华型,定价已经和美版LS500 AWD型相差不大。简配的发动机,阉割的四驱系统,定价却基本相同,属于典型的“低配同价”行为。国内版LS500h型,低配的卓越版比美版500h型低10万元,但是高配的行政版比美版500h AWD型还贵17万元。虽然行政版的舒适配置高于美版LS500h型,但是四驱系统的简配,还是让钟情于高端车型的消费者觉得有些遗憾。

E.?全文总结:

E1. 动力简配车型

通过本次对比,我们按到豪华大型轿车的动力简配分为:低配量低功率发动机和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两种情况。

低排量低功率发动机。排量的降低,可以降低汽车的消费税率和碳排放积分,属于适应中国市场的合理行为。宝马730Li、奔驰S320L、S500L属于此类产品。将发动机从3.0T降低到2.0T后,消费税率可以从12%降低到5%。而且,排量降低后,730Li的输出功率仍然达到了265hp,虽然没有任何激情,但是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各种路况的使用。

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消费税以排量为计税依据,同排量发动机不论输出功率高低消费税都是相同的。同排量发动机,技术水平越高,输出功率越高。A8L 50TFSI、S350L、LS350都属于此类产品。商家推出这些产品的思路,不外乎“适当降低低功率车型价格打开销路”、“抬高同功率车型价格获取利润”。

E2. 价格虚高车型

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洗脑,国内消费者一定到所谓国外豪车的牌子就觉得“高大上”,觉得在买豪车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和面子。实际上,豪车属于奢侈品,商家获取合理的利润无可厚非,但是过高的利润就伤害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本次对比的车型中,A8L 55TFSI型、750Li型、S500L、LS500h型都属于通过提高指导价获超额利润的产品。这些产品实际的产品力远远达不到他们定价的水平,却利用消费者的厚爱,定了一个高价,从而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能够买得起大型豪华车的消费者,多数属于身家丰厚,头脑精明的精英人群,很清楚一个供应商将同类产品提价30%卖给自己意味着什么。笔者建议,高端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不妨把厂家的宣传放一放,选择溢价相对合理的产品。

E3. 货真价实车型

所谓货真价实,就是配置和价格都与美版车型相同的产品。本次对比的车型中,A8L 55TFSI(优惠后)、740 sDrive、M760Li型都属于这类产品。云生建议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优先选择这种“货真价实”的产品。

云生说车,坚持用硬核数据为您揭示车市真相。

想了解更多文章的话,欢迎关注笔者公众号“云生说车”,或者百度《货比货得扔?中美XX车型综合对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宝马、奥迪这些豪车在美国卖多少钱呢?

简单说说宝马奔驰奥迪(奔驰宝马奥迪)的价格吧。宏观来说,中美奔驰宝马奥迪的价格差异有三大特点:

1.在价格相近的前提下,美规奔驰宝马奥迪的动力规格更高。

比如宝马3系,国内提供3种不同动力调校的2.0T,分别是115kw、250Nm的320,135kw、300Nm的325,185kw、400Nm的330。而国外的3系起步就是330,往上还有3.0T直列六缸、285kW、500Nm的M340i。

奔驰C级同理,国内有3种动力,分别是1.5T低功率C200、1.5T高功率+48V的C260和2.0T高功率的C300,功率和3系基本一致。国外同样是C300起步,之后是C43、C63、C63S。和3系不同之处就在于C级这些高性能版本在国内也是提供的。价格方面,国产325i和C260低配车型的裸车价分别是28万和25万元,而国外完全不加任何选装的后驱版330i和C300的裸车平均成交价在3.9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国内低功率版本的价格在国外已经可以买到高功率版本了。不过也要提一句,完全不含任何选装包的奔驰宝马奥迪车型,在国外可遇而不可求。

2.越高端或排量越大的车型,国外的价格优势越大。

在国内,一台3.0T的AMG C43裸车价将近60万元,能买两台C260,一台4.0T的AMG C63裸车近100万,能买3台C260外加一台A200L。在国外,C43不含选装的裸车价为5.2万美元,比国内C300还便宜,C63为6.6万美元,也就是国内E300的水平。如果把国内买C63的钱兑换成美元,足以在国外买两台C63或中配型号的奔驰宝马奥迪旗舰轿车了。

国内大排量车价格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排量征收的消费税,排量越大税率越高。而且这还是价内税,即包含在车子定价之中。因此排量越大,税费在车价中的占比就越高,而车企为了保证利润,这部分税负成本最终还是要从消费者兜里掏的。放眼国内绝大多数3.0L+排量的进口车,绝大多数都贵得离谱,这也是国内车市盛行小排量涡轮增压的核心原因之一。国外没有排量税,它的大排量车没有太高“溢价”,更能反映同车型不同排量之间的真实成本差距。

这里要表扬一下奥迪S4的定价,堪称大排量进口车的一股清流。3.0T+8AT+四驱,裸车不到45万,配置还不低。国外的S4裸车也要5万美元出头,虽然仍然比国内便宜,但这已经几乎是中美差价最小的大排量进口车了。

3.SUV系列在国外的价格优势比轿车大。

在国内,奔驰宝马奥迪的SUV定价是和高一个级别轿车相近的,比如Q2L是小型SUV,但它的价格和紧凑型轿车A3重叠,Q5L是中型SUV,价格和中大型轿车A6L重叠。奔驰宝马同理,X1对3系,X3对5系,X5对7系;GLA对C级,GLC对E级。GLE对S级……但是在国外,SUV的价格就对标同级别轿车。X3 sDrive30i裸车4万美元,和后驱版330i相差无几,X5 xDrive40i的价格也和540i四驱版相当,X7甚至比同动力的7系还要便宜一些,3.0T的40i版本不含选装包的裸车价只有7.1万美元。可见,奔驰宝马奥迪的SUV在国外并没有太高的溢价。要知道国内X7的起价就达到100万元,并且没什么优惠,比大幅优惠后的740i贵了足有20多万。

6、利润才是根本?中美同级车横向对比——大型SUV篇

自中国车市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以来。各大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视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在此背景下,有些厂商开始加大营销力度,大量推出“配置优秀价格公道”的产品,也有一些厂商,仍然躺在自己以往的功劳簿上,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低配高价”的歧视性营销策略。

那么,在中国市场上,哪些品牌的产品性能价格比较高,哪些品牌的产品存在低配高价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云生将开始名为《利润才是根本?中美同级车横向对比》系列,用详实的数据向消费者揭示中国市场上各个厂商对待中国消费者的真实态度。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看看自己中意的目标车型,到底是否真正值得购买。

本篇为系列文章的第四篇,豪华品牌大型SUV横向对比。本文对比的车型包括:

本文价格对比的方法是见下图:

举例,一辆轿车A(排量2.0L)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同步上市,美国市场指导价3万USD,在中国市场售价30万RMB。那么轿车A在中国市场的指导价是否合适呢?

我们假设这辆车是原装进口车型(关税15%),考虑关税后这辆车的价格为3.45万USD。考虑消费税(2.0L排量对应的税率为5%,并不高),车辆的价格变为3.63万USD。考虑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税率13%),车辆的价格变为4.1万USD。最后考虑汇率(按照7考虑),这辆车考虑税负成本后实际的价格为26.67万RMB。而国内市场这款车的指导价为30万RMB,足以说明商家利用“提高指导价”的方法获取了额外的利润。

由于选择的车型较多,为限制篇幅,动力系统仅对比输出功率。

为方便读者理解相关产品的中美区别,价格对比和动力对比的差异,将统一用百分比表示。

A.?奥迪、宝马、奔驰

车型方面,国内市场上奥迪没有投放大型SUV,宝马X7和奔驰GLS属于轴距3100mm的大型SUV。

动力方面,美国市场的宝马X7和奔驰GLS的动力系统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输出功率350hp级的3.0T发动机和输出功率450hp级的4.0T发动机(宝马是4.4T)。国内市场的宝马X7和奔驰GLS采用不同的配置策略,宝马X7的动力系统与美版做到高度一致;奔驰GLS在中国市场取消了4.0T发动机。看来奔驰对自己旗下的GLS颇为自信,认为在中国市场与BMW竞争靠“商标”就行了,动力什么的不重要。

价格方面,宝马X7和奔驰GLS也是一如既往的“土豪”。国内版X7 40i的价格比美版X7 40i高35%,国内版M50i比美版X7 M50i还高16%。奔驰GLS也是类似情况,国内版GLS450 比美版GLS 450贵38%,其定价仅仅比美版更高级别的GLS 580便宜12%。奔驰和宝马的“信仰税”可见一斑。

B.?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

车型方面,雷克萨斯LX、英菲尼迪QX80名义上属于大型SUV,讴歌中国市场没有此级别商品。不过话说回来,雷克萨斯LX的轴距仅有2850mm,按照现在的标准只能勉强算上中大型SUV。英菲尼迪QX80的轴距达到了3000mm级,虽然小幅度落后于德系同级产品,但是也勉强进入了大型SUV的门槛。

动力方面,不论是LX的5.7L发动机,还是QX80的5.6L发动机,其动力输出都是400hp级,介于德系同级别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之间(X7、GLS之类产品的动力输出在350hp到450hp之间)。

价格方面,日系中大型SUV的定价比德系产品要厚道的多。LX在中国市场的定价与美国市场基本一致,QX80在中国市场的定价也仅仅略高于美国市场同级产品定价,两款产品的定价都属于“良心价”。此外,LX和QX80的价也说明“豪华进口大型SUV”其定价也完全可以做到中美一致。

C.?凯迪拉克、林肯

车型方面,凯迪拉克Escalade和林肯Navigator都属于轴距在3100mm以上的大型SUV,其中凯迪拉克Escalade的轴距更是达到了3300mm级别,从“体格”上来说傲视同级所有竞品。

动力方面,Escalade采用了传统美系大排量发动机,6.2L的豪华发动机能够输出420hp的动力,仅略低于宝马X7 50i和奔驰GLS 580。林肯Navigator采用了中排量增压发动机的“打鸡血”方法,动力输出更是达到了450hp,其动力输出和X7 50i和奔驰GLS 580处于一个级别。林肯这款3.5T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已经达到了德系4.0T发动机的级别,技术水平还是非常厉害的。

价格方面,凯迪拉克和林肯的大型SUV没有延续旗下其他产品“货真价实”的优良品质。凯雷德的定价比美版Escalade高21%,领航员的定价比美版Navigator高15%,都属于“抬高指导价”的行为。

D.?全文总结:

D1. 动力简配车型:

由上表可见,在中大型SUV领域,动力简配的车型并不多,一款是奔驰GLS580,另一款是林肯Navigator。

对于奔驰GLS来说,在中国市场取消了动力强劲的GLS580型。国内版采用了统一的GLS450型,给消费者的选择太少。就动力上来说,GLS450型比GLS580型动力缩水24%。

对于林肯领航员来说,简配的手段是“同排量低功率发动机”。在美版输出功率达到450hp的3.5T发动机,在中国市场的输出功率竟然只有387hp,动力缩水14%。

就奔驰GLS和林肯领航员的中美配置差异来说,即使是豪华进口大型SUV,也存在对中国消费者的简配行为。

D2. 价格虚高车型:

从指导价上来看,大型SUV的溢价率竟然比中大型SUV要“收敛”一些,溢价最高的奔驰GLS也只有38%的水平。笔者判断这是因为在大型SUV领域,由于市场容量本身就小,而且相关车型不论在美国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其定价已经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因此即使是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加价空间也不大的原因。

从豪华大型SUV的定价来看,合资和外资企业,正在利用中国消费者对于外国品牌的盲目崇拜和对SUV车型的盲目追捧,通过提高指导价的方法毫不留情的收割着消费者钱包里的三军将士。笔者建议,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不那么热门的车型,这样可以把自己钱包里的真金白银换成实实在在的配置,而不是变成商家的年终奖。

D3. 货真价实车型

由上可见,考虑国内市场优惠之后,豪华大型SUV还是有几款“货真价实”的产品。

第一个要提出表扬的是宝马X7 M50i,同样的4.4T发动机,国内版动力性比美版高16%,属于实实在在的增配。至于价格方面,16%的溢价率也可以说是针对动力增配带来的提价,在笔者看来属于合理行为。

第二个要提出表扬的是英菲尼迪QX80,在考虑到优惠以后,与美版采用相同动力系统的QX80比美版进口价格还低15%,相当于经销商给消费者进行了让利,而且这个让利还不少,与“关税”在同一级别。

第三个要说的是雷克萨斯LX,在不考虑加价的情况下,LX真真正正做到了中美一致,一方面动力系统相同,另一方面价格与美版也处于同一水平,不存在溢价率虚高的问题。

附录,本文所选车型优惠后中美价格差异,供有需要的消费者参考:

云生说车,坚持用硬核数据为您揭示车市真相。

想了解更多文章的话,欢迎关注笔者公众号“云生说车”,或者百度《货比货得扔?中美XX车型综合对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请问同样的宝马z4,在美国和中国的价格为什么差这么多?

同样的宝马z4,在美国和中国的价格差这么多原因:
第一、中国国内的汽车企业大部分为国有垄断性企业,企业平均利润率在30~35%左右,而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靠自由竞争、靠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国内汽车企业的高利润,助推了汽车的高价格。
第二、中美两国汽车巨大价差跟中国特殊的税收政策有关。比如国内汽车厂家在生产环节要上缴17%的增值税和5%的消费税。车辆上市销售后,购车者还必须支付约9%的购置税,车价怎样能不高?而在美国大部分州对汽车公司仅征收5%~10%的税费,终端环节也没有购置税。在日本轿车平均税率只有11%,德国则为7%。

8、豪华车在美国和在中国的价格区别

区别:中国售价普遍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车,在美国售价多为15万元左右。28万元买一辆雷克萨斯或奔驰,在国外轻而易举。50万元,几乎在国外可以买到大部分品牌的高端豪华车,包括奔驰S系列部分车型和宝马7系。

原因:中国的豪华车几乎被宝马、奔驰和奥迪三个品牌瓜分。而在美国和欧洲,宝马、奔驰和奥迪却要面对更多竞争对手,比如凯迪拉克、林肯、玛莎拉蒂、美洲虎等。技术转让费也进一步抬高中国车价。由于中国合资汽车公司中,中方与外方的股比多为50:50,外资公司对引进到国内的车型,均征收技术转让费,该项费用大部分占到整车成本的10%以上。这意味着,一辆20万元的车,其中2万元是额外支付给外方的“学费”。除了竞争关系外,国内多家汽车公司表示,中美汽车的巨大价差跟中国特殊的税收政策有关。


与宝马中美汽车价格对比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