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氢电池汽车价格

氢电池汽车价格

发布时间:2022-07-26 15:05:27

1、未来的氢燃料电池车会很贵吗?

目前来说,仅燃料电池堆的成本就在每千瓦2000至5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要制造一个功率为10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组,就要20到50万美元,这显然是非常不经济实惠的。

2、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汽车之家 行业]?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 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

『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 LX Fuel 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 LX Fuel 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

■ 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

『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

■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 李争光)

3、有人豪赌,有人退出,车企们对氢能的看法为何如此两极?

2021年,人们还在争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

9月7日,氢燃料电池车,怎么又“火”了?| 汽车产经)

特别是长城汽车,今年3月底发布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之后,在今年6月份时,长城去年宣布成立的高端品牌沙龙正式宣布未来将走“氢电双能”的道路。

虽然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态度,大众们和丰田、现代们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谈起原因来,双方的理由却都很充分。

具体来说,反对的一方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能量转换效率和使用成本上。

此前大众曾引用管理咨询公司Horvath&Partners的一项研究表示,纯电动车的效率可以达到70%~80%,也就是说电网产生的电能有3/4能用于动力推进。而氢燃料电池车只有大约25%~35%。

同时,在基础设施搭建上,加氢站也远比充电桩的成本要高。

据研究机构测算,在不考虑土地费用的情况下,一个日加氢能力为500kg、加注压力位35MPa的加氢站成本约为1200万元。而一根家充桩的价格则是500-3500元;即使是快充桩,加上施工费,一根的成本也仅在1.5万~2万元之间。

再加上目前的氢能主要来源于工业副产品制氢、电解水制氢、甲醇重整制氢和化石燃料制氢几种方式。除电解水制氢外,其余几种依然会产生碳排放;而电解水制氢的缺点则在于成本太高,并不实用。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迪斯才毫不客气地将其称为“伪科学”。

但是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更看好的则是氢在储能方面的可能性,以及使用的便利性上。

关于储能,在9月7日的发布会上,现代汽车集团举了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假如电能是奶,而氢就像奶酪”。将电能转化成可无限期储存的氢气,比起电池储能来说,成本更低也更为环保。

至于阻碍电动车发展的最大困扰——补能时间长的问题,氢燃料电池车也有着绝对的优势。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加气,和加油一样快速。

更重要的是与锂电池类似,在过去几年中,氢燃料电堆和制氢的成本都在快速下降。

据现代汽车集团介绍,在过去20年里,他们已经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降低了98%。预计,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的价格就有望与纯电动汽车相当。

商用车,一个可以触摸的未来

事实上,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虽然乘用车企业们各有所持。但如果我们将范围缩小,将焦点放到商用车,前景就变得明朗许多。

之前现代汽车集团在发布会中展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大多数都集中在商用车领域。如基于氢燃料电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打造的牵引车、氢动智能无人运输车(Trailer Drone)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无人运输平台e-Bogie(Fuel Cell
e-Bogie)、救援无人车(Rescue Drone)等。

同时,其“氢能愿景2040”中的第一个目标,也是到2028年,率先在所有商用车型上搭载氢燃料电池系统。

至于并不看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大众和奔驰,在商用车领域也都没有放弃氢燃料电池的开发。

例如,大众旗下的重型商用车品牌斯堪尼亚已经有氢燃料电池车在瑞典投入使用;奔驰的GenH2氢燃料电池重卡也在今年开启了路测。

在商用车的使用场景里,氢燃料成本高、体积大的缺陷不再是无法解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短、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对于长途、大量的商业运输里,效率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一次加氢十几分钟就能续航1000公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中国市场,截止今年7月,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8000辆。而这些汽车,几乎全部为商用车。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data-cropselx1="0" data-cropselx2="546" data-cropsely1="0" data-cropsely2="307" data-ratio="0.57578125" data-s="300,640" data-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cKsAZvDnVX4N3t9yw/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1280" style="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

4、汽车用镍氢电池价位

具体看品牌,好点的在10万左右。

5、华为氢能源汽车多少钱一辆

大概25万-35万左右。
华为汽车概念加固态电池加氢能源,发行价28.6万元,现价25万元左右,最高配价格34.49万元。
氢能汽车,顾名思义,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氢能汽车分为两种,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Hydrog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 HICEV)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通常透过分解甲烷或电解水取得)产生动力推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Fuel cell vehicle-FCEV)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
现在制造氢气的方法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种:
1)用电解水制造氢气。这种方法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理论上制造能行使1KM的氢气的电能可以驱动汽车行使5KM。
2)用高压水蒸气注入天然气的方法来提取氢气,这个也是大部分的工业上制造氢气正在使用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制造氢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拓展资料:
1.氢燃料电池的问题和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氢气的生产极其贵,目前生产的氢价格上远高于油,而电的价格(就推动车跑相同的距离而言)只相当于油的15%左右,甚至更低,氢再低也降不到这个程度。
2)氢能源汽车的质子交换膜是用铂金制造的,成本非常贵。丰田制造的氢能源的汽车售价大约723万6000日元,差不多是364000人民币。
3)储存、运输氢需要远比电、油更高的成本和能源消耗,需要恒温、高压设备,危险性更高。氢气的存储其实远远比汽油和电池危险。
4)需要大量的加氢站的建立,目前这类的加氢站还太少太少。
5)氢气是最小的原子,因此非常容易外泄,在长期不开的汽车中,很容易慢慢外泄。

6、氢燃气电磁汽车的优缺点?

氢燃料电池汽车优点: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缺点:
1. 氢气的来源问题。
氢气不像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的最主要组成因素,想得到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但这可是个不太经济的方法,能量损失极大!你想,先从电解水开始,耗费电能,产生氢气,氢气再发电过程中还会有能量损失;电解水的电现在也是以煤电为主发出来的吧,烧煤发电也会有能量损失。
2. 金属铂的稀缺。
在氢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中会用到金属铂作为催化剂。这种金属就是咱结婚买戒指那个比24K金更贵的那个铂,它少啊,它贵啊,那么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这个铂就是瓶颈,完全没有规模化后成本减少的效应,反而需求越多越贵,这可怎么办好?
3. 氢气的安全性。
有人说带着氢气瓶就像带个氢弹,到底这个氢气瓶会不会爆炸啊?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它的扩散性极强,氢的扩散系数比空气大3.8倍,比汽油大7.5倍,由此可以证明氢比汽油安全是有根据的。所以少量的氢气泄漏,可以在空气中很快被稀释成安全的混合气。氢气的比重小,易向上逃逸,这使得事故时氢气的影响范围要小得多。
4.制造和使用绿色氢气的费用更高。
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问题是,制造驱动它们的氢气燃料要消耗比普通电动汽车更多的能源。污染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除了甲烷转化,获得绿色氢气的唯一可行的方式是通过电解。但坦白讲,这一过程中消耗的电可以更好地用在普通电动汽车上。

7、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的成本是多少,和汽油,充电是一

刚刚看了网上报道,法国一家公司已经生产出氢燃料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投放市场。加氢成本是1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78348元)。该公司正在努力使加氢成本下降到5000欧元。摩托车加油,电动车充电成本不用我告诉你吧。

8、氢燃料电池车多少钱一台

500元的哦


与氢电池汽车价格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