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中国近几年的汽车市场发展状况及未来前景分析!
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汽车市场经过2005年的低迷期后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乘用车中高档车型和都市型SUV将维持较高增速;商用客车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商用货车行业整体增速将回落,机会在于产品升级与出口。
2008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节能环保政策影响、征收燃油税的影响、内外资两税合一的影响、高油价时代发展新能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各子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分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历史市场表现、销售毛利率发展趋势、在建工程比例,建议投资者关注三类整车股:价值型、成长型、低估型
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给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零配件各细分行业龙头将维持高增长和高的销售毛利率,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优质汽车配件龙头公司。
新的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是乘用车市场稳定成长的大好背景,国内经济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是商用货车稳定发展的保障,人口红利、旅游业蓬勃发展、高速公里里程扩张是商用客车维持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汽车业中既有作为可选消费品的乘用车、又有具有生产资料属性的商用车,每个细分子行业都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成长阶段,同时也给汽车零配件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的龙头汽车配件商将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我们试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发现并挖掘汽车业的投资价值。
一、2007年汽车行业销量回顾及简析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3辆/百人,按照国际上通常的汽车普及阶段划分,我国总体处于"汽车化阶段前期",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迥异,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接近20辆/百人,汽车消费进入"汽车化阶段",预计我国大部分城市将长期处于该阶段。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7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达到24%。其中乘用车销售507.9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57%,商用车累计销售2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5.14%。首先看看各个细分车型销售情况体现出来的短期趋势。
我国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开始步入年销量百万大关,五年时间高速增长,2007年年底有望达到600万辆的销量。鉴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相差相对较大,汽车行业的发展引擎主要是老用户的替换需求和新用户的首次购车需求。
存在替换需求的用户对价格、燃油成本敏感度不高,更重视品牌的成熟度与性能,所以,这部分需求可能是针对中高档排量的乘用车;首次购车的需求群体集中于30岁以下,这部分用户追求时尚动感,预计将成为都市SUV和中档轿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乘用车品牌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乘用车品牌340个左右,平均每个品牌年销量一万七千辆,今年同比负增长的乘用车品牌达到45%。应该说,乘用车市场呈现品牌杂规模小企业数量过多的特点,同时这也与我国乘用车的消费特点有关。
商用车细分产品中,"重量化"趋势明显,重型货车、大客、高吨位半挂车增速显著高于其它细分商用车产品。商用车中,货车周期性相对较强,客车行业整体增速平稳,销量几乎保持在年20%增长左右。
而我国的燃油税从提出到如今燃油税已经经历了十年时间三届政府,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下,燃油税的开征箭在弦上,很可能于2008年3月开征,有关专家预测燃油税率可能在30%至50%之间,开征之后,每台车的用车成本将提高,以1.6L排量车为例,每百公里耗油8L,假设一年跑3万公里,以93号汽油5.34元/升计算,再加上其它税费,年耗油费1.28万元,设燃油税率为50%,成本要提高6000元,和排量为1.0L的比较一下,每百公里耗油5L,年跑3万公里,年耗油费用8000元,交50%的燃油税,成本提高4000元,总计1.6L排量车每年比1.0L排量车在燃油使用成本上多七千元左右。
另一方面,征收燃油税后1.0L排量车每年单车新增油税成本占车价的百分之六,而1.6L排量车这个数目为百分之四多一点。征收燃油税对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确切影响和燃油税率、燃油税征收结构有关,如果燃油税为30%,则影响很小,如果为50%-100%,则可能对乘用车消费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一部分中档车消费需求转移到小排量车,同时也有一部分原本打算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可能放弃或者暂时购车打算。
从历史情况来看,油价的上涨并未影响汽车销量的增速,一方面,油价年涨幅未超出过25%,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油价上涨的成本短期内不会对乘用车总销量造成影响。
2.排放政策
2007年是国三排放标准开始实施的年份,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环保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小排量车和部分老车型产生影响,北京马上要实施国四标准,一些品牌可能不得不退出北京市场,对于老牌合资企业的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增大。总体上对乘用车影响要先于商用车,预计对明年的商用车市场影响有限。
3.两税合一利好部分汽车企业
国家所得税法实施后,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规定为"免税收入";取消内资企业实行的计税工资制度,对企业真实合理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对于已经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存在一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将逐步与25%接轨。"两税合一"以后,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提高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则由于33%降至25%。
就细分子行业来说,轿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均为合资企业,两税合并对已经享受了较长时间优惠政策的合资公司盈利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企业长期的竞争能力。商用车企业多为内资企业,将受益于两税合并的执行。就车企来说,两税合并将对中国重汽(000951)、宇通客车(600066)、曙光股份(600303)等缴纳33%所得税率的商用车上市公司产生利好。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创造公平的汽车产业竞争环境,相信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后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将大大改善。
4.新能源给我国汽车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油价时代,汽车驱动力必将朝着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向发展,燃油税的出台、油价高企催生新能源汽车热,我国今年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已经有很多动作,发改委公布的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实行一项否决制意在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较强实力的汽车企业手中以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用。从欧美市场看,基本上业界认为至少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主流为混合动力车。
上海汽车已经推出自主研发的荣威混合动力轿车和"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据上海汽车计划,公司将在奥运之前小批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同时推进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与客车的研发,在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轿车规模化投产。此外,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出混合动力公交车,一汽集团完成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样车开发,一汽红塔已经有少量电动汽车外销,长安集团的混合MPV计划2008年上市,长安集团计划沿着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轨迹发展其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传统动力到纯新能源过渡的一个长期阶段,我国汽车业有望借此机会缩短与欧美市场差距,两三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难以大规模产业化,但是目前走在前列的车企一定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时占据先机。
三、展望2008年汽车行业的发展
乘用车作为汽车行业内的消费类子行业具有客车与货车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在轿车领域,我们认为偏高端品牌销量持续稳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外形时尚动力性好的车型将受到新一代汽车消费用户的青睐,低端经济型轿车的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经过改良的休闲型SUV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油价、税收等因素对SUV影响有限,根据成熟用车市场的数据,SUV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将持续扩大,随着二三线城市用车需求的释放和购车能力的逐步成长,SUV将拥有新的增长点。
MPV用车集家用和商务用途于一身,模糊了它作为可选消费品和生产工具特性的界限,今年MPV增速将超过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其潜力略逊于SUV市场,目前有一些汽车企业投资于MMPV项目,相信更加亲和于家用的MMPV将占据一部分家用乘用车市场。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商用载货车将受益于未来几年我国GDP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计重收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新农村导致的城镇、乡镇之间运输类货车的需求增长、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逐步打开等因素。商用车总体上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由于今年重卡行业的"井喷",明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速将小于今年的同比增速,重卡销售结构进一步改变,大马力高吨位重卡占比继续增大,高端载货车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载货车行业的两大增长点在于高吨位型节能重卡和出口。
客车行业常年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路客运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旅游车更新换代成为客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与载货车一样,客车作为商用车细分行业因其高性价比获得国外进口商青睐,目前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古巴等地,我国汽车技术水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客车在发达国家的出口还难以展开。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运输需求增长,这对我国商用车的出口形成利好。出口产品单车价格高于国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综合毛利率。
上海大众等强势合资公司,涵盖品牌众多,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继续注入相关资产,预计2008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达1元,预计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股价或有30%-40%的上升空间。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宇通客车(600066):客车业龙头,公司主营大中客车,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公司整车底盘自制、产品结构偏向高端高端,使得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在内需与出口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其良好的主营收益。考虑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如果明年公司卖出套现,则较大程度地增厚公司业绩,但在盈利预测时我们不考虑这种非持续性因素。预计公司明年每股收益1.1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公司股价或上升30%。
一汽轿车(000800):中高端轿车龙头,预计成为一汽整体上市平台,旗下产品谱系相对单薄,但盈利稳定,产品毛利率较高,基本维持在22%以上,预计明年将有新老4款车以供销售,从公司业绩看估值已经到位,考虑到未来的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建议持有。
2.成长型该类汽车股具有以下特点:具备眼光长远的管理层,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在建工程净额占据主业收入很大比例,主营业务可能出现较大转折点,公司整体上处于一个主营业务重构的转型期。同时该类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多的不确定性,投资于该类个股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
典型个股为:
长丰汽车(600991):纯正SUV汽车股,相对于集团公司目前15万整车产能(长沙5万,永州10万),目前不到5万的销量显得有些浪费,作为一家老牌越野车企业,之前需求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公检法系统,今年公司新品猎豹CS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可以在出口市场大展拳脚。另外,公司管理层准备将产品改良得更加亲民,打开潜力巨大的普通消费市场,预计明年将开发并推出三款新车,除越野车外更涉足轿车与轻卡行业。另外,公司将加大营销网络构建。目前长丰算是三菱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实力相对最强的一个,我们预计公司与三菱的新合资公司即将成立并在新的汽车业务领域大展拳脚。预计公司明年业绩每股0.9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9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管理层低估产品转型难度,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使得公司产能无法释放,进入新的汽车子行业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江淮汽车(600418):公司管理层强势,眼光长远,江淮汽车经历从客车底盘延伸至MPV、轻卡、重卡、越野车的屡次成功转型,目前公司多项目扩张,做足基本功,不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着眼长远,稳打稳扎。公司未来将拥有MPV、SUV、轿车、轻卡、中重卡等系列产品,转型成功后,乘用车可能达到30万以上产能。2007年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受累于多项目扩张,体现在净利润上增幅为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收获期。预测2008年每股收益为0.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7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项目扩张过多,进入收获期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往轿车上转型尚待实践考验。
长安汽车(000625):公司持有长安福特马自达50%股权,旗下有马自达3、马自达2、福特等众多强势品牌。预计今年销售20万辆车,重庆工厂扩产至25万辆车/年,南京工厂建成投产,一期年产能16万。明年公司将拥有40万整车产能,推出的新品为马自达2、福克斯紧凑型新车嘉年华、新款蒙迪欧等车型。预计明年销售35万辆车,则公司08年每股收益在0.82至0.89元之间,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45%-6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除长安福特马自达外,业务扭亏尚需时日;旗下品牌众多销售网络有待完善,马自达系列车型销量上升空间有限,与工厂大幅扩张的产能相比有销售压力,产能不可等同于利润。
3.低估型该类公司业绩虽无大亮点,但市场给予其估值水平偏低,值得逢低买入。
典型个股为:
海马股份(000572):公司车型较为稳定,产品结构偏低端,新产品换代相对缓慢。但公司脱离马自达后显示出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后续或有相关研发中心等资产注入,目前已经低估。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左右涨幅。
江铃汽车(000550):公司主营轻型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公司产品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较高、期间费用控制合理,每股收益增速平稳。近250个交易日落后于大盘,后市有望回归合理价值。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9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5%左右涨幅。
曙光股份(600303):公司主营黄海牌商用车及SUV,旗下拥有"曙光""黄海"两个品牌,受益于08年奥运,涉足中高档客车制造。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6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0%左右涨幅。
五、关注具有规模优势的汽车配件龙头股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汽配企业成长迅速,竞争环境可能不如整车激烈,而且优秀的汽配企业毛利率高,通过比较汽配行业和整车行业,发现汽配行业整体在建工程比率超过整车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分享汽车零配件行业广阔的成长空间带来的收益。
我们关注两大指标:1.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2.具有细分行业垄断优势的龙头。结合我们所预测的公司未来收益的情况,推荐以下重点汽车配件股(注:以下所称"目前股价"均为2007年11月28日收盘价):
潍柴动力(000338):重卡发动机龙头,拥有重卡黄金产业链,旗下有潍柴大马力发动机、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等优秀的子公司,公司业绩优良,目前已经超跌,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3.2、3.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0%左右的涨幅。
福耀玻璃(600660)我国最具规模与技术优势的汽车玻璃生产霸主,在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占有率很高,其市场地位几乎没有对手,产品结构导致其综合毛利率处于汽车配件行业首位,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延续主营业务大幅增长的势头,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9、1.2元,动态市盈率为23倍,考虑到福耀玻璃的独特优势,可以给予其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5%左右的涨幅。
金马股份(000980):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防盗门及纸制品,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浙江铁牛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做强主业,前期投资项目使得公司可能在处于业绩拐点期。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17、0.4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1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50%以上涨幅。
襄阳轴承(00067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制造商,产品型号众多,适应性强,其轴承有望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市场,需求面拓宽,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为0.14、0.2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3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30%以上涨幅。
风帆股份(600482):公司是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巨资投入电池项目有望形成汽车用电池、工业电池和锂电池三大增长驱动力。公司目前主业汽车启动用电池未来需求空间广阔,新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和工业电池项目将形成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公司盈利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公司07、08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5、1.15元,目前动态市盈率为30.4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60%以上的涨幅。
2、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是多少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
1~3月,汽车产销分别为589.17万辆和592.23万辆,同比增长均为9.2%。
1~3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326.5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7.07%,比上年同期下降3.09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5.25%。
1~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88.53万辆,同比下降1.5%,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38.7%,占有率同比下降4.5%;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71.5万辆,同比下降17.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占有率同比下降6.2%。
1~3月,商用车共生产109.30万辆,同比增长7.8%;销售105.28万辆,同比增长5.1%。
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6651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402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2627辆。销 售新能源汽车6853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409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2758辆。产销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快增长
更多汽车行业报告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年中国汽车专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3、国内汽车的销售环境分析,从哪几方面
1、国家政策
2、南北区域中各品牌的销售情况分析
3、2013-2014 各级别车型销量分析
4、各类政策对市场趋势的影响
4、关于汽车行业的市场分析
在4S店的销售模式下,4S店销售商受制于主机厂。目前4S店在进货数量、销售价格以及4S店的装修风格等均受制于主机厂。某4S店的经销商曾表示,就连其店铺装修所采用的装修材料需使用主机厂指定的品牌,在4S维修服务受质量受制于所经销的汽车品牌,而无法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使经销商和消费者均受损失。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4S店1.3万家左右,而国外品牌乘用车销售占中国目前乘用汽车总销售数量的比例达到了60%,在这1.3万家4S点钟,国外品牌汽车的4S店占据了主导位置。如果目前4S店模式被颠覆,那么这些4S店将重新进行整合,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下,汽车超市将会出现,经营效率地下的4S店将被市场淘汰。
5、2014-2015中国汽车发展现状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喜忧参半
1、汽车行业库存高企,全面陷入价格战
6月,是汽车行业传统的销售淡季,广东多家宝马经销商近段在降价促销,其中,广州宝悦宝马5系列最高优惠12.26万元,粤宝趁12周年店庆举行宝马5系底价冲量优惠13万元活动,广州广德则推出宝马5系购车送大礼包。
不仅是宝马,奥迪、捷豹路虎、沃尔沃等大部分豪华车品牌2015年5月在华销量处于下滑态势。而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主流合资汽车厂商在5月皆陷入负增长。
从去年开始,汽车经销商面临财务费用增加、资金链断裂、严重亏损不利的局面,迫于资金压力低价出售汽车清库存,出现汽车零售价与出厂价倒挂。这已引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警惕,并于去年12 月向工信部、商务部递交了《关于汽车流通环节经销商库存高企、引发大面积亏损的报告》。
可惜,这未引起汽车厂商足够的重视。在今年汽车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时,众多汽车厂家依然按原计划释放产量。经销商即使在销售旺季的5月依然库存高企。根据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3%,虽然较4月份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同比上升8%,继续处于警戒线之上。
供需关系失衡,最终引爆价格战爆发。价格向来最坚挺的上海大众在4月率先打响官方降价第一枪,这令业内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感到市场的阵阵寒意来袭。一汽-大众、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东风标致、上海通用等近10家主流合资车企紧随着宣布官方降价。而凭着SUV、MPV两大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曾一度扭转去年的颓势而在今年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不过,不仅是轿车销量继续下探,SUV和MPV增速也明显放缓。
面对冲击,连稳坐SUV销量头把交椅的长城哈弗H6也难以独善其身。长城汽车近日宣布,从6月19日至9月30日,消费者购买哈弗H6运动版可享受到6000元的价格优惠,购买哈弗H2全系车型可以享受5000元的价格优惠。这两款最畅销的SUV车型直接将降价潮从轿车市场导入SUV市场。
6、汽车行业分析
2011 年汽车市场进入盘整期。2011 年前8 个月汽车市场交易清淡,出现了多年以来最低的同比增速,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09 和2010 年的超高增速以后,预计将会向15%的平均增速水平回归;
狭义乘用车稳定增长,商用车小幅回落。狭义乘用车消费品的性质突显,前8 个月依旧保持正增长;受宏观经济紧缩影响,重卡、轻卡等商用车出现了负增长;汽车出口是亮点,预计销量可以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的2008 年,但国别风险较大;
汽车集团集中换帅,汽车市场迎来新的竞争格局。2011 年前3 季度,四大汽车集团中的一汽、东风和长安高层都实现了人事更迭,这预示着汽车市场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向上拐点仍未出现。9 月份节能补贴标准提高促使消费者提前购车,从而透支了10 月份的汽车销售;4 季度中高级车价格仍未见底,政策调控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2010 年的刺激政策退出影响仍在消化中,这三大因素决定了4 季度汽车市场不会出现向上的拐点;继续下调2011 年全年销量预测。预计全年销售汽车1900 万辆,年增长率从9.0%下调至4.9%;
更多行业分析,请访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咨询工作人员。
7、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求大神指导,急急急~~~
以市场换技术是过去30年我国制造业常用的产业政策,有的行业取得成功,有的行业则全军覆没。其关键是自主企业换取技术的速度是否跑得过市场周期。汽车行业自主企业技术提升速度,没有跑赢市场周期,自主汽车在今后几年内将临严重考验,是成功上岸,还是倒闭、重组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行业已进入成熟期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汽车产销数据。2014年,我国实现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按照7%的增速,2015年将超过2500万辆。根据其测算结果汽车销量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至3000万辆。这意味着,2015年至2020年的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将骤降至3.7%。
市场个位增长是市场进入成熟期的标志之一,从2012年开始市场增速已经是个位数了,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个数增长将保持常态,中国汽车进入全新的市场周期,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返。
自主企业竞争力提升速度没有跑赢市场周期进阶
在中国汽车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见证过很多自主企业的奇迹。奇瑞、比亚迪、长城、长安它们都有过年销量翻一番的增长奇迹。这些企业快速增长,是得益于市场增长的红利还是自身竞争力提升的结果?在市场成熟期,我们看到了浮华背后的真相。
销量无法达标
据盖世汽车网整理数据,2014年,我国主要25家汽车产商中,13家未能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为48%,低于去年的70%。自主车企,除了长安汽车,基本未能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其它无一达标。
产能利用低下
据瑞银证券数据,2014年-2016年,我国乘用车行业产能约为2547万辆、2987万辆、3170万辆,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1%、66%、69%。细分来看,合资品牌高于90%,部分畅销品牌甚至超过100%,存在扩产需求;但自主品牌整体不及60%。受益于SUV高增长的长城汽车也仅有约60%,比亚迪、奇瑞汽车仅有约40%。作为对产能利用率敏感的行业,部分车企或因此面临财务困境。市场调研公司IHS Automotive认为,只有产能利用率超过80%时,企业才能盈利。这意味着大部分自主品牌将难以盈利。以比亚迪、奇瑞汽车为例,近年来均持续经营性亏损。
经销商损亏面增大
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数据,2014年,汽车流通领域从单店亏损的个案扩大到70%~80%经销商亏损。新年前后,汽车经销商集体向厂商要求返点补贴填补亏损,一时间成为行业焦点。其中自主汽车经销商表现尤其严重。
技术换市场前提条件是,在市场成长期内,利需求增速大过产能增速的机会,为竞争力弱自主企业提供缓冲时间,补齐自身的竞争力。从上述种种情形看,多数自主企业并没有抓着这个机遇。
车企增长方式的改变
单纯用供求关系分析增量市场,可以看到销量增长的两种增长方式:一是市场需求增速快过产能增长速度,企业的销量增长方式是水涨船高;二是市场存在空白点或竞争缓和的细分,错位竞争让一些企业获得增长机会。在成熟市场这两点不复存在,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蓝海市场细分越来越少,市场竞争方式由占位变成争夺的零和博弈。
未来自主汽车发展路径
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质量、品牌都不占优,自主品牌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首个令人震惊的案例,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整车厂商中国青年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青年莲花轿车即遭遇生存难题,工资拖欠、配件缺货,老板失联。也许这只是个开始。
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把汽车市场归纳4类:主流成熟市场、增量市场、利基市场和新型市场。
增量市场
销量增长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市场细分,当前汽车上典型增量市场细分产品是SUV。因为我们看到SUV车型密集发布,不管理是自主的还是合资的。长城的H2,长安的CS35、CS75在市场上都有不错的表现。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发现两个前提,两个手段。两个前提一是市场增速高,二是车型竞争缓和;两个手段一是性价比,二是外观。
当前中国SUV销量占比是20%,美国是30%,如果类比美国时行测算,中国SUV保持增量市场的周期还有一年。随着合资品牌在SUV市场的发力,车型增多,两个前提将会消失。前提没有了,增长市场转换为存量市场,两种竞争手段优势也不在是优势。SUV维持企业营收入增长是难以为继。
新型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
业内专家在21日召开的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会上预测,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2012年不足一万辆,2013年达到两万辆,2014年新能源汽车更是突破8万辆。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0万辆以上。
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无疑前景光明。资料显示,2014年,自主企业在电汽车方面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比亚迪
累计销售纯电动车20840辆。其中,插电混动车秦的累计销量为14747辆,未交付订单超8500辆;纯电动车E6销售3560辆;纯电动大巴K9销售2533辆。
北汽新能源
纯电动车生产7200辆、批发6000多辆、上牌5510辆,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同比增长238%。主力车型为E150EV和威旺307EV纯电动汽车,E150EV主攻私家消费,威旺307EV主攻企业客户。
上汽乘用车
累计销量超过4000辆,主要车型为荣威550插电混动车和E50纯电动车,其中绝大多数销量由荣威550插电混动车贡献。上汽称:今年产能瓶颈破除后,上汽插电混动车销量会突飞猛进。
江淮汽车
全年累计销售超过7000辆,主力车型为江淮IEV电动车
奇瑞汽车
全年累计销量不详。但有资料显示,奇瑞新能源车1~11月累计销售8437辆。主力车型为QQ3EV电动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外企业起步相同,因此一些专家认为,自主企业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这种看法未免太过乐观,以比亚迪秦为例,秦的推出在市场取得良好的反应,销量也很不错。但是,借用论坛网友一句形容秦:“爱恨交织”,爱秦的高科技配置,纯电的驾驶享受,恨比亚迪整车造成技术,零部件不稳定,异响、变速器、电池等小毛病不断。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汽车,整车制造能力要求不是不要而是要加强,虽然没有发动机少一些技术壁垒,但其它技术壁垒依然存在。
如果说中国汽车市场处成长阶段给了自主企业第一次机遇,不用一边面临界严酷的竞争,一边追赶与合资企业的差距;那么新能源汽车给了自主企业第二次机遇,市场培育周期和外企技术成熟都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自主的企业自救的机会,所不同的是自主汽车一面要攻克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是补齐整车制造技术。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5-2020年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8、汽车行业2014年各指标
中国将实施国家,分别为机动车排放标准,2007年和2010年在每个发动机的第三和第四阶段,新的排放标准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其单一污染物排放量将超过30%减少。
记者从此间举行的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获悉,2010年,预计中国和国外先进的生产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差距在2000年的水平,是8年缩短到5年。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对我们的测算,如果计划执行这些标准,从2008年到2012年,道路车辆仅由180万吨,220万吨碳氢化合物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碳一氧化碳和16万吨,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升级,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相关产品出口。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生产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差距将在2000年缩短到八年,2010年为五年。”该负责人表示。平台中国的汽车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拥有超过500万,近3300万的所有权。
制定和执行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作为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象征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相当于欧1,欧2排放法规标准,国家的轻型汽车和重型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使第一和第二阶段控制汽车排放标准,我们前进的20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