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汽车的价格
个人见解
车价只会跌。要涨的只是厂家的改代新款,但不久就会跌。总是跌的,应该考虑下手就下手。别想了,
早买早享受
不过你说的卡罗拉感觉不会下降到你所说的那个价格,因为 丰田系列前一段时间因为质量问题大量进行返场都没有降到你所预计的价钱估计以后更不可能,这就好比10年前的法拉利你现在20W依然买不了是一个性质的。
2、2017年后汽车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吗
不知道,不过2017年之前国四的新车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3、2020车市猜想
2019年车市,可以用“极寒”来形容。尽管全年的销量数据还未出炉,但基本两位数的销量下滑已成定局。时间已经迈入2020年,今年的车市会否在一片唱衰中重复去年的命运?又会出现哪些新趋势?让我们来预测一下。
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超500万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另外,根据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自2017年开始逐渐退坡,至2020年完全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虽然在此期间并未“退坡”,但同样计划于2020年退出。
我们从今年的产销预测和政策变化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充满希冀的同时压力也依然不小。不过中国是世界新能源车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毋庸置疑。2019年传统汽车车价大幅下行,导致其与新能源车之间价格进一步拉大,消费者接受意向进一步变弱,未来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将面临价格并轨的新趋势。
2020年,大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会上市。除了热度持续不减的自主品牌外,合资品牌也在纷纷进入。丰田汽车今年将推出10款纯电驱动新车;大众、日产和别克等均有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在这场角力中,车企不仅要挖掘市场需求,还要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打一场硬仗。
豪华车市场:继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豪华车市场占有率为10.8%,2018年为8.8%,2017年为7.4%,2016年为6.2%,近几年豪华车市场的占有率一直都在加速增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2020年豪华车市场占有率最低也能够达到12.8%,也可能会更多。有人分析豪华车增长与换车潮以及对车辆需求升级有很大关系。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车市艰难之时,豪华品牌已经放下身段,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来“谋生”。宝马、奔驰、凯迪拉克等过去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品牌,如今似乎踮踮脚似乎就能企及。当然那些真正技术含量高、价格不菲的车型仍是高端阶层的专属。豪华车降价,致使合资品牌压力下移,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更加变窄。在石家庄,有不少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4S店关门,取而代之的是豪华车品牌开张迎客。
豪华车市场增长与其本土化战略不无关系,无论是在客户需求上,还是市场推广上,甚至比中国人还更“中国人”。比如,为国人定制“专属”车型,新车选择在中国首发,新车上市俨然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课堂”。不少年轻消费者更注重物质享受,以开豪车为荣。因此,即便2020年车市依旧“寒凉”,豪华车市场依然不会停止增长的脚步。
造车新势力:部分将退场
造车新势力已经热闹了好几年,但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也仅有“小鹏”“威马”“天际”等几家车企“秀肌肉”,声量已经趋小。补贴退坡,对于集中扎堆于纯电动领域的新造车势力而言,影响巨大。2019年,量产交付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同时也让其明白造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面对已经到来的2020年,那些还停留在概念上、企图借风投有所斩获的造车新势力们,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又有几家能最终笑到最后?
细分市场:明显分化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竞争加剧倒逼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大调整。从具体类型来看,由于投资的拉动和推动,商用车的表现会更强劲。乘用车领域,在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品牌影响力越大,其车型也会更好销售;而在四、五线小城市,性价比更优的车型将更受青睐。
另外,从细分市场来看,豪华车、高端车、高价位车型市场情况较好,升级消费加速;低端车、入门级车的销售不容乐观。从车型上看,轿车市场增速回稳;MPV市场长期处于调整状态,低端MPV需求锐减;SUV市场跌落神坛且品牌出现分化。从车系看,德系车仍具份额优势,日系车快速回升,美系、韩系受影响较大,中国品牌占比微跌,但顽强向上的势头不变。
从区域市场来看,南方地区乘用车需求强于北方。
共享出行:加速洗牌
中国的共享出行始于2012年,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近一两年,很多车企把共享汽车当成渠道推广的一种手段。有车企甚至表示,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从滴滴出行开始,越来越多的车企纷纷宣布从传统制造商向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出行与服务成为热点,“共享出行”也成为车企之间竞争的一块新蛋糕。然而共享出行发展至今,依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网约车、分时租赁还是共享汽车,几乎都处于“自嗨”现状,依然没有盈利的信息。
出行革命,改变的是消费方式,需要依靠全产业的协作和融合,而其中的规则、安全和服务等关键环节每一样都不能忽略,只有做到了环环相扣,且真正安全、便利、经济,人们才会欣然接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中国2017年汽车总销量估计多少
中国汽车销量,根据现在的趋势看,2017估计总是还是在1700多万辆。
5、小车以后涨价,还是掉价2017年
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长期来看,汽车降价的趋势应该不会变,比如10年后比现在肯定会降价,但车的硬件也随之发生变化,车身、轮毂等更轻量化,更加新能源化。
如果说打算买车,也不必考虑那么多,中期1-2年内的降价幅度不会那么大,甚至说有可能局部上涨。把握好购买时机是关键。
6、2017年猪价行情预测
对于2016年生猪养殖形势,主要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生猪养殖利润空间,如果近期生猪价格保持高位,猪粮比价继续上升,生猪养殖利润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养殖企业的补栏热情将被调动,生猪供给端则会出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则是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目前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母猪存栏依旧在不断下降,但只有能繁母猪存栏量企稳回升,仔猪供应才能迎来显着改善,补栏才能顺利进行。
回顾2015年,无论从直接的生猪市场价格来看,还是从与养殖利润高度相关的猪粮比价来看,生猪养殖的利润都持续向好,下半年的头均养殖盈利甚至可以维持在400元以上。与此表现截然相反的是,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直线下降,创下近五年来的历史低点,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中小型养殖户缺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张意愿降低,逐渐缩小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3.8亿头存栏生猪和3800万头存栏母猪意味着生猪供给力度的大幅降低,也昭示着2016年猪肉产量的继续下滑,而年均增长1.6%的猪肉消费量将继续推高生猪需求力度,可以预见,2016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几成定局。但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和PSY值的提高,供给量将有所回升,进而影响市场终端。
2016年生猪市场牛市仍将持续,养殖利润仍将维持高位,但从下半年开始,前期补栏的生猪开始提供产能,生猪供给端不断增长,市场价格或将出现回落,但整体而言生猪养殖将全年处于盈利状态,头均盈利低于2015年。
动向二:养殖结构大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出栏占比44%,其余56%的小规模生产者随时可能退出生猪行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瑶生认为,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在2015年退出生猪市场的500万养猪户中,散养户也占据绝大多数。中国的小规模养殖户正在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温氏、扬翔、雏鹰农牧等大型养殖企业于下半年加速扩张,或是投建年出栏数十万头生猪的大型规模猪场,或是与饲料企业深度合作,陆续踏出了行业整合升级的步伐。中国正在实现从传统养猪向规模化集约养猪的飞跃。
根据旧版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2点,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当时一号文件提出,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2010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程度为35%,根据示范场建设目标,预计2015年生猪规模化程度要提高至50%左右。2015年末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未达到当初的目标,可以预见,2016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进程将继续进行,如同业内人士所预计的,会有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将成长为更庞大的养殖航母。
动向三:隐患依旧存在
要达到生猪市场良性发展,必须认识到市场背后存在的三大隐患,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隐患之一,养殖风险难以把握。近年来,生猪行业无论养殖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技术人才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在养猪行业6000万从业者中,绝大部分依然是基层农户以及10头~100头基础母猪的养殖户,中小型养殖场资金有限、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准确、权威的信息引导,只能凭借经验判断来组织生产,行情高涨时常常跟风补栏,行情回落时又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隐患之二,养殖成本逐渐升高。2015年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得养殖成本大幅降低,从业人员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农业部相关政策的颁布推行,将来主要原料的价格将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使得饲料成本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降至历史低点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016年的仔猪价格埋下了隐患,缺乏自繁自养能力的猪场外购仔猪成本将大幅增加。此外,高学历、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流失作为生猪行业的痼疾,也需要得到真正的改善。而人才作为21世纪最昂贵的企业投入,预计也会在未来给养殖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隐患之三,进口猪肉冲击。2015年中国进口猪肉量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供不应求,各地进口猪肉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猪肉相对低廉的价格拉动了进口力度。而在2016年,洋猪肉的冲击将只增不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中国已恢复发放从28家加拿大和美国的肉类加工厂以及冷藏仓库在2015年10月16日之后生产的猪肉进口许可;我国进口肉类口岸已增加至45个,进口过程便利、运输成本低廉;俄罗斯、瑞典、英国、芬兰等多国先后向我国出口或宣布准备出口猪肉。在此背景下,进口猪肉量预计还将创下新高,国内企业也应及早防范。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7、2017年7月汽车新规定后价格会上涨吗
新规定是约束卖车的,对消费者比较有利,而不是抬高车价的,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
8、2017年7月小汽车竞价预测是多少钱
7月8日的体彩有很多!不知道你所说的是哪一种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