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堰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十堰--湖北最适合居住城市
既然是最适合居住,那就先从环境说起。众所周知,湖北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一个是武当山,一个是神农架,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十堰,你会说神农架属于湖北省,但是它确实是在十堰地盘上,地理位置是客观存在的。再说水,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它也在十堰。这些奠定了十堰居住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作为道教文化代表的武当山带给了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是居住,那就要干净,十堰的卫生我想在湖北绝对是第一的吧,在全国估计也排的上名次,毕竟城市不大,产业不多,所以卫生就好管理,街道上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既然居住,那就要安全,而反映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那个城市的火车站,凡是到过十堰的都知道,十堰火车站是什么样的,安全、干净、放心。无论是旁边的餐馆的价格,还是周边的娱乐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火车站广场不仅有来往的旅客还有更多的十堰居民在乘凉、玩耍,不用担心被宰,不用担心抢劫。相比之下武汉的宰客和襄凡的抢劫就严重多了。
既然居住,那就要方便,十堰交通不存在堵车现象,尽管它是车城,当第一次看到武汉那堵的长长的汽车时,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出门多了,才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堵车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在十堰不会,那宽敞的马路,那干净舒服的公汽,舒服啊。作为车城,车是十堰的代表,从来没有看见哪一个城市的公汽像十堰公汽这么新的,有空调还便宜,一元钱,随便坐。
说到居住,就要讲究素质,十堰人不排外,为什么?因为十堰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除了本地居民,大部分都是从上海、北京等地移民过来支援二汽建设的,统一的普通话,还有一些小资情调和绅士风度,在公汽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很自然的,军人、老人上车都不用买票,许多老太太、老爷爷一大早坐车从城东跑到城西,就省点菜钱,坐车反正不要钱吗,而起还有位置坐,呵呵。
十堰的绿化我就不说了,本身就是山城,要说的是健身器材,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觉得路上没有健身器材,感觉不爽就给市长写了一封信,于是大街上就有了各种健身器材,很传奇,但就是真的,去过的都可以用眼睛看,没去过的可以问去过的。
再说经济发展,有人说十堰经济发展单一,只有汽车,这我不否认,工业少才适合居住嘛,我们说的的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不是讨论湖北最富裕的城市,据说有次调查十堰消费水平位居湖北第一,这我相信,有钱的太多了,特别是白浪开发区,全国最大的汽配城,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一夜暴富的情况在那里经常发生,怎样富的我就不说了。说说经济发展模式,工业有二汽足够了,虽然现在二汽总部已转移,但是重型车基地还是在十堰的,全国最大的汽配城还是在十堰的,十堰要走的是旅游路线,武当山、神农架、丹江口水库等,国家会大量投资,而且空气会更新鲜,也会更适合人居住。
十堰,深山里的一颗明珠,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2、湖北十堰 在哪里啊???
十堰概况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 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
全市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十堰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辖茅箭、张湾2区和郧县、竹山、郧西、房县、竹溪5县,代管丹江口市。全市共有117个乡级单位(13个街道、61个镇、43个乡)。
十堰市面积23698平方千米,人口342万人(2004年)。
张湾区面积 652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邮编442001。
茅箭区面积 578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邮编442012。区人民政府驻顾家岗。
郧县面积3863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邮编442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竹山县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邮编442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房县面积5110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邮编442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郧西县面积3509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邮编442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竹溪县面积3279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邮编442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丹江口市 面积3121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邮编442700。市人民政府驻均州路街道。
十堰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十堰市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 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积温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本市的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本市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机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
历史沿革
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十堰商为庸国之地,西周为庸麇舆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司马迁《史记》 “西土八国,助周克商”,盟军在牧野宣誓,据考证,在西部八国中,十堰属庸、麇等国,十堰归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于秦,十堰由楚归秦,十堰竹溪蒋家堰镇土城墙历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说。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十堰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分属汉中郡,汉沿秦制。公元1476年建立郧阳府,十堰域属湖北省,1948年十堰解放后属陕南行署,1950年3月 17日回归湖北建制。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3、十堰在哪里啊?
十堰概况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 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
全市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十堰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辖茅箭、张湾2区和郧县、竹山、郧西、房县、竹溪5县,代管丹江口市。全市共有117个乡级单位(13个街道、61个镇、43个乡)。
十堰市面积23698平方千米,人口342万人(2004年)。
张湾区面积 652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邮编442001。
茅箭区面积 578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邮编442012。区人民政府驻顾家岗。
郧县面积3863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邮编442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竹山县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邮编442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房县面积5110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邮编442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郧西县面积3509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邮编442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竹溪县面积3279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邮编442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丹江口市 面积3121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邮编442700。市人民政府驻均州路街道。
十堰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十堰市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 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积温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本市的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本市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机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
历史沿革
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十堰商为庸国之地,西周为庸麇舆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司马迁《史记》 “西土八国,助周克商”,盟军在牧野宣誓,据考证,在西部八国中,十堰属庸、麇等国,十堰归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于秦,十堰由楚归秦,十堰竹溪蒋家堰镇土城墙历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说。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十堰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分属汉中郡,汉沿秦制。公元1476年建立郧阳府,十堰域属湖北省,1948年十堰解放后属陕南行署,1950年3月 17日回归湖北建制。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4、十堰市太和医院怎样?
太和医院手术失败-造成患者瘫痪我叫黄淑琴,78岁。
我于2017年11月9日,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门诊因腰椎疾病入院,住在骨三科,管床医生:张医生,主治医生:尚辉主任。
入院经医院检查后于2017年11月15日手术,第二天我左腿出现剧烈疼痛。张医生半夜跑到我的病床前,面带羞愧说:“黄奶奶,我们对不起您啊,钢钉伤到神经,叫您吃苦了”,从这天开始,厄运开始了,天天剧烈疼痛。
11月20日,拍片复查后,医院又决定在11月26日,第二次做纠错手术:调整钢钉位置。第二次手术后疼痛移到了左下肢脚疼痛,以后就一直疼痛至今,同时腰椎也疼痛,卧床不起,不能站立,住院时间已经达11个多月,天天疼痛难忍,拔出钢钉还是疼痛,疼痛的嚎啕、撕心裂肺的大哭,原因是第一次手术失败又进行第二次纠错手术,第一次的钢钉拔出重新打钢钉,伤害了神经疼痛,导致瘫痪在床。
左腿已经严重萎缩。
2017年12月17日,太和医院联合会诊后回复我:因手术导致的疼痛,太和医院无能为力,解决不了我的疼痛,同意我到北京接受治疗。
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专家会诊:诊断证明:“腰椎术后左下肢疼痛、肌肉萎缩”。目前我已经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5、十堰多大?
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生态控制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1]
十堰市位于中国版图雄鸡心脏部位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辖三区四县一市及两个市政府派出机构区(即: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和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1]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2]
6、十堰市名称的由来
十堰地名由来:十堰历史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6)十堰尚庸汽车销售扩展资料:
十堰市地处中纬度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96年7月1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
降水量达4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
十堰市境内以青峰断裂为界,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的青峰台褶束,北为秦岭褶皱系。其中秦岭褶皱系区又以两郧断裂、竹山断裂分别隶属于金鸡岭复向斜区、武当山复背斜区及北大巴山褶皱区,各区构造形迹差异明显。
7、十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S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bhcts.com/files/2006_6_25/200662592627788111289.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