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销售 > 大众新能源汽车销售量

大众新能源汽车销售量

发布时间:2020-09-04 22:12:06

1、中汽协: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跌超8%

[ 亿欧导读 ]?2019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乘用车销量依然下降,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没有明显改变。

作者丨曾??乐

编辑丨杨雅茹

相较此前的下滑态势,2019年12月的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跌幅有所收窄,但远未达到回暖这一程度。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了上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19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乘用车销量依然下降,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没有明显改变。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12月,汽车产销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1-12月,汽车产销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产销降幅比1-11月继续呈小幅收窄,比上年分别扩大3.3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在车市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同比下降30.3%和27.4%。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自2019年7月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出现负增长。陈士华认为,“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在车市下滑情况下,国内车企需要沉下心来思考,研究‘如何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提高品牌竞争力,寻找更好的发展道路。”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如是说。

谈及今年车市销量预期,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经过对国内车市的全面评估,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下滑2%。”

(2019年12月汽车生产情况)

 

(2019年12月汽车销售情况)

 

(2019年汽车企业库存情况)

在乘用车方面:

12月,乘用车产销218.5万辆和221.3万辆,环比增长1.0%和7.6%,产量同比增长6.4%,销量下降0.9%。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小幅下降,销量呈较快增长,其他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略有下降,交叉型乘用车产量略降,销量微增,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保持增长,其中产量增速更为明显,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依然呈较快下降。

1-12月,乘用车产销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下降,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最为明显。

(乘用车月度销量)

(乘用车月度销量增长率)

 

(2019年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同比降幅依然明显。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同比依然下降。

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产量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小幅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明显下降。

 

(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2019年1-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构成)

在自主品牌和其他车系销量方面: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明显增长。共销售92.9万辆,环比增长15.2%,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比上月增长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在外国品牌中,与上月相比,韩系品牌销量增长明显,美系增速略低,其他外国品牌呈小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德系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日系微增,其他外国品牌均呈下降,法系和美系品牌降幅依然明显。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6%、53.7%和79.2%,比上月均呈增长,其中轿车和MPV增长更明显。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统计)

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统计)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及变化趋势)

在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德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略有减缓,韩系品牌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美系和法系品牌降幅有所扩大。1-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比较)

在各大汽车品牌销量方面:

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58.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3.6%。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北京奔驰和广汽丰田销量呈较快增长,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有限(本部)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业均呈下降。

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548.3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8.6%。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汽大众销量增速最为显著,奇瑞汽车和上汽大众也呈较快增长,东风本田和长安汽车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业呈一定下降。

1-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共销售122.8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88.7%。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汽大通和广汽乘用车销量增速明显,上汽通用略有增长,其他七家企业均呈下降。

 

(1-12月中国市场销量前十名的汽车企业)

在动力电池方面:

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2GWh,同比下降22.9%,环比下降31.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4.8GWh,占总产量77.8%,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10.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2GWh,占总产量19.0%,同比下降57.2%,环比下降67.4%。

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85.4GWh,同比累计增长21.0%。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55.1GWh,占总产量64.6%,同比累计增长40.8%;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27.7GWh,占总产量32.4%,同比累计下降1.2%。

(按材料类型划分的动力电池产量)

2019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9.7GWh,同比下降27.4%,环比上升54.4%,年底有一定幅度冲量表现,但热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8GWh和4.7GWh,同比分别下降28.2%和22.6%,12月份二者装车比例基本持平。

 

(2017-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数据)

2019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11月份增加4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6.8GWh、7.7GWh和8.6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0.0%、79.3%和89.0%,仍保持高位。

2019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5.6GWh、49.2GWh和54.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4%、79.1%和87.9%。

 

(2019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

截至2019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1.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0.1万台、直流充电桩21.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2019年12月较2019年11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2.1万台,2019年12月同比增长55.9% 。

2019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5万台, 2018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0.98万台,增速提高53%,公共类充电桩增速加快。从数据上能看出,公共类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保持增长的态势。

(2019年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情况)

其中,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9%。

(2019年各省份公共充电桩总量TOP10)

 

(2019年各省份充电站总量及TOP10)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4.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2.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0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2%,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9.8%。 

(2019年全国规模化运营商)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大众已开始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了吗?

开始了,都已经和江淮合资建新能源厂了

3、全球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特斯拉蝉联冠军,大众强攻上位

尽管全球疫情肆虐,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却好于去年同期,销量超过11.6万辆,同比增长16%。今年前两个月的累计销量达到26.8万辆,同比增加2%。

但是,这样的好光景预计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定会拖累3月的市场表现。

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2月份显著放缓,在销量排名前20的车型中,广汽Aion S排在第17位,在中国品牌中排名最高,上汽名爵eZS和荣威Ei5分别位列第18和第20名。

特斯拉Model 3交付13661辆,连续第13个月蝉联冠军,日产聆风升至亚军位置,销售6739辆,雷诺Zoe下降一名至第三,交付6495辆。

2月的最大看点是大众e-Golf,得益于销量创纪录新高至4093辆,跃升4位来到第4名。久经沙场的e-Golf为即将上市的大众ID.3做出了近乎完美的铺垫。未来,大众旗下的电动车型也将成为每个月领奖台上的熟面孔。 

排名上升的其他车型还有三菱欧蓝德PHEV,2月排名第5,而此前热销的宝马530e/Le则跌出前十至第11。

上市刚刚两个月的标致208 EV的表现可圈可点,排名连续攀升至第6位。

奥迪e-tron的成绩越来越好,继续攀升至第7位,预计3月份将保持激流勇进之势,成为最畅销的豪华PHEV。德国汽车巨头目前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特斯拉的产品并非无与伦比,如果传统OEM能够提供给用户像奥迪e-tron一样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一定会认可,符合需求的产品加上合适的营销手段,销量提升并不是问题。

来看看其他表现尚可的车型,现代Kona纯电动提升了三个位置,排名第8。起亚Niro纯电动以2208辆的销量名列第10位,这是去年5月以来的最佳成绩。 

沃尔沃XC60 PHEV的排名也在持续上,现在是第12,而宝马i3则上升到第13位。

从全球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看,2月份,特斯拉升至第一位,2月交付16276辆。宝马则下滑至第二,当月交付8431辆。

大众汽车连续上攻,升至第三名。实际上,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各个品牌的市场表现都很出色,除了排名第三的大众汽车品牌,还有排名第10的奥迪,排名第17的保时捷,以及排名第18的斯柯达,4个品牌拥有了14%的市场份额,比肩雷诺-日产联盟。

日产汽车跃升至第4,沃尔沃上升两位至第6,这要归功于销量连续第三次刷新纪录,XC40 PHEV的表演刚刚开始,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在前十名之外,三菱和梅赛德斯奔驰的排名均有上升,归因于产能问题得到缓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上汽大众2019年销售2,001,777辆,连续四年破200万

上汽大众1月10日公布了该公司全年销售情况,2019年累计销售2001777辆,其中,大众品牌蝉联国内单一品牌销量第一,全年销售172.3万辆,领先第二名单一品牌超34万辆。斯柯达品牌全年销售27.8万辆。上汽大众从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年度销量突破200万辆。

事实上,上汽大众一直是国内品牌多年来的领军者,销量从未掉出过前三,更不用说自2015年后,更是连续四年蝉联了年度销量冠军车企的宝座。2016年还成为唯一一家销量突破200万大关的车企,成绩令人瞩目。尽管就截至11月份的统计看来,也许2019年再次突破200万辆大关稍显困难,但不得不说,上汽大众的2019年仍然是很充实的。在车市整体下行,一汽大众又加速了SUV车型投放的情况下,上汽大众的销量降幅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SUV车型,上汽大众品牌在2019年采用了紧密的产品策略,目前,上汽大众品牌旗下拥有途昂、途昂X、途观L、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途岳、途铠等多款SUV产品,覆盖广泛的细分市场,堪称合资SUV“第一家族”。据官方数据显示,上汽大众品牌12月销量冲高,达到了23.4 万辆,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13.1%,其中主要得益于SUV产品表现强势。其中,途观、途岳、途铠、途昂该月销量分别为2.4、1.9、1.1、0.9万辆,四款SUV车型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26.7%。

在轿车市场,上汽大众的表现简直是“BUG”般的存在。 朗逸家族在2019年累计销售高达53.3万辆,同比增长5.8%,卫冕国内轿车市场销量第一。 而在乘联会公布的最新1-12月轿车销量榜单上,朗逸同样高居首位,力压轩逸。 要知道,朗逸在2018年的销量已经是非常之高了,能在车市整体下行的2019年继续保持不小的增长,实属不易。

另外,随着纯电动、插电混动车型的导入,上汽大众新能源家族也有不错的表现。途观L插电混合动力版和帕萨特插电混合动力版累计销售3.2万辆,领跑合资PHEV市场。随着首款量产纯电产品朗逸纯电上市、新能源汽车工厂落成、首辆ID.车下线,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进入快车道。

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其夺得销冠的重要原因,作为进入国内最早的合资品牌,很早就在国内消费者的心中种下了种子,这也是老一辈人喜欢上汽大众的原因。随着汽车逐渐普及,上汽大众又增加了皮实、耐用等良好口碑,再一次巩固了在其国内的重要地位,从而产品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成为人尽皆知的优秀合资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年销突破200万,上汽大众2019年逆势上扬

新年伊始,上汽大众公布了全年销售情况。2019年上汽大众累计销售2,001,777辆。其中,大众品牌蝉联国内单一品牌销量第一,全年销售172.3万辆,领先第二名单一品牌超34万辆。斯柯达品牌全年销售27.8万辆。

立足存量市场,扩大传统强势领域优势

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德系品质,上汽大众在轿车和SUV市场积累了良好口碑。2019年,传统强势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朗逸家族和全新一代帕萨特在竞争最激烈的A级和B级轿车市场实现逆势增长。2019年,朗逸家族累计销售53.3万辆,同比增长5.8%,卫冕国内轿车市场销量第一。焕新升级后的全新一代帕萨特延续出色口碑,2019年销量同比增长19.6%,全年销售21.4万辆,巩固在中高级车市的标杆地位。

SUV市场,上汽大众全年销售64.5万辆,逆势增长19.1%,成就国内最畅销的合资SUV产品阵容。“途”字辈在各细分市场均有出色表现:途观品牌全年销售22.9万辆,领跑合资SUV市场;途昂双子星全年销售8.4万辆,蝉联大型SUV市场第一;途岳上市一年多以来,以单月销量破万的成绩彰显SUV最佳新秀的魅力,全年销售13.8万辆;首款德系精品城市SUV T-Cross途铠,上市8个月实现销售6.3万辆。此外,柯米克家族全年销售5.3万辆,同比增长41.8%;柯珞克全年销售3.8万辆,同比增长22.4%;柯迪亚克家族全年销售4万辆,五座、七座版本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用户需求导向,激发增量市场

保持主力车型竞争力的同时,上汽大众深入研究用户需求,挖掘新细分领域增长点。新能源市场,基于口碑产品打造的“混动+纯电”组合,推出后迅速占领合资新能源市场销量榜首,为上汽大众在新能源产品导入阶段积累了市场高度认可。途观L插电混合动力版和帕萨特插电混合动力版累计销售3.2万辆,领跑合资PHEV市场。随着首款量产纯电产品朗逸纯电上市、新能源汽车工厂落成、

首辆ID.车下线,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进入快车道。

面对终端市场的汽车置换与升级需求,去年全新一代Polo Plus、新速派升级而来,途观L推出“加量不加价“的7座版车型,为消费者打造越级空间和舒适驾乘体验。针对年轻化的消费趋势,上汽大众则踏准市场节拍,探索出一套“产品+营销“的组合拳。首款德系精品城市SUV T-Cross途铠携年轻基因而来,在与王者荣耀KPL赛事的合作中充分提升曝光度。此外,途昂X、柯米克GT等一系列运动化新品的推出,进一步打造年轻、时尚的品牌和产品形象。

202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大型豪华商务MPV Viloran,与辉昂、途昂一起征战高端化市场;途观新车型、全新辉昂、全新昕锐、全新昕动、途岳的纯电车型等新品也将陆续投入市场;移动在线服务系统将于今年一季度随新车上线,为用户带来智慧导航、远程控车、在线升级等便捷在线服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工厂将正式投产,首款ID.产品也将亮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一汽大众的速腾销量如何?有新能源车型吗?

前几天小编分别写了朗逸,轩逸,昂克赛拉,菲斯塔,思域,卡罗拉,雷凌的销量分析文章之后,有朋友留言说,想了解一下全新速腾的销量情况。今天,小编就基于终端交强险数据,来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速腾,尤其去年上市的全新一代速腾销量情况,也同步分析一下,到底哪些地方的消费者在购买速腾这款车型。同时,对于一汽大众目前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做一个简单盘点。

下图是全新一代速腾和老款速腾的销量月度走势,速腾两款车型,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31.2万,其中全新速腾累计销量为17.2万,老款速腾累计销量为14万。从月度走势来看,全新一代速腾的销量爬坡速度确实是惊人的,去年3月上市后,当月销量只有621台,后续一路高歌猛进,到年底,单月销量已经突破了4万台。足以见得,一汽大众速腾这款车型,确实还是要有一定的产品实力的。

根据新老款速腾车型的月度销量走势来看,尤其是下半年的销量情况,老款速腾基本是被全新一代所取代。新老款这种销量格局,有一个解释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全新一代速腾价格开始下探,以价换量效果开始显现,新老款顺利完成年款切换,老款速腾算是完成了最后的历史使命,“光荣退休”。这种做法和经典轩逸以及新款轩逸同时并存,套路是差不多的。

那么2019年30多万的速腾,到底都卖到哪里去了呢?下图,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2019年速腾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分别是河南,江苏,河北,山东,四川,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和吉林。从这些省份分布来看,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居然没有一个排进前十的,这也有点让小编诧异的。同时,河南人民还是非常喜欢速腾这款车型的。

一汽大众新能源车型分析

相比于“同胞兄弟大众朗逸而言,速腾的全年销量还是稍微逊色一些。同时,尽管一汽大众整体乘用车销量非常不错,去年全年累计销量141万(不考虑捷达和奥迪),但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还是非常缓慢的。这141万的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只有874台,它们分别是宝来纯电(667台)和高尔夫纯电(207台)。要知道,同为竞品的日产轩逸纯电累计销量早已经突破万台(13372台)。这两款新能源车型,在小编看来,更像是“报到”车型,只是想告诉大家,一汽大众是有做新能源的实力的。后续一汽大众还是在新能源领域有更多的布局才行。

小结

新款速腾上市以来,整体销量爬坡还是非常顺利的,从上市当月的几百台一路爬升至年底的四万多台。老款速腾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今年也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尽管一汽大众在乘用车领域的销量表现非常不错,但是在乘用车领域,相比于其他几个核心竞争对手,如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丰田和本田而言,确实是慢了很多。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大众品牌在华交付316万辆新车 新能源汽车稳步增长

据数据统计,2019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进口汽车以及新捷达子品牌在华销量超过316万辆,同比增长1.7%。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表示,“大众汽车品牌的产品阵容持续壮大,我们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长。而捷达子品牌自9月首款车型上市以来,累计交付新车4.3万辆,是中国市场近来最成功的汽车品牌投放。放眼未来,我们致力于成为中国各个相关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首选。”

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品牌先后推出上汽大众朗逸纯电,一汽-大众的宝来·纯电、高尔夫·纯电以及新迈腾GTE四款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上汽大众的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在2019年销量稳步增长,分别交付11,600辆和18,200辆。

截止2019年年底,大众在华共上市7款新能源汽车,2020年,旗舰SUV途锐PHEV也将开始交付。未来,面向中国市场的纯电动ID.家族将为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产品阵容注入新的活力,将电动出行攻势推向新的高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大众掀起纯电动车攻势,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将变成红海吗?

狼来了,这是笔者看到大众三款纯电动车之后的第一反应。时间回到2008年6月,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大众紧凑车朗逸正式上市,虽然有人质疑它是中国专属、基于淘汰PQ34平台打造,但它和兄弟车型新宝来随后10年的市场表现证明,大众对中国市场足够了解,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10年后的今天,大众又来了,这一次是发力纯电动车市场。虽然朗逸纯电、新宝来纯电被人质疑“油改电”、续航里程短,但这种质疑并不足以影响到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钱途”,因为大众品牌的号召力还在,它的同级别竞争对手实力一般。

销量带来成本价格优势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大众其实已经关注很久,只是因为进口e-GLOF不能享受补贴而不被国内消费者熟知。在进口大众4S店内,官方售价24.68万元的e-GLOF之前一直在销售,其价格只是与不少自主品牌纯电动车相当,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众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领先。

大众纯电动车可以在成本方面得到很好控制,缘于巨大销量带来的成本降低。以上汽大众朗逸为例,其2018年在中国市场总销量超过47万辆,新宝来也有24.5万辆的进账。因为产销量巨大,让其在零部件采购价格方面更有优势。纯电动车型虽然与传统燃油车型动力系统不同,但车身零部件、安全科技配置等都可以共用,在这保证车辆品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在成本优势之外,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号召力要远远高于自主品牌,这从其同级别车市场单车售价和销量上就可以看出。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同级别、同配置的大众比自主品牌车型高2~3万元,新能源车消费者同样可以接受这样的差价。

在续航和成本之间找平衡

综合续航里程270公里,这是宝来/朗逸纯电被质疑的地方,但笔者认为这是产品定位不同所致,并非大众没能力推出高续航里程车型。从厂家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宝来纯电的三元锂电池来自宁德时代,容量为37.2kWh,综合续航里程270公里;以续航里程高著称的比亚迪秦Pro EV500,虽然综合续航里程达到420公里,但这是靠采用56.4kWh电池组获得的数据。对于电动车而言,想要获得续航里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扩大电池组容量,这种操作对于任何一个正规车企都是零难度。能耗方面,进口e-Golf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3.6kWh,是一个不错成绩,说明其在电控技术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按照产品定位来看,电动车的主要用途是城市通勤,在续航里程、制造成本、车辆自重方面找到平衡点是它的目标,盲目追求高续航里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电池组增加会导致车辆自重、能耗提升,这与节能减排的初衷相违背。日常通勤车,这是纯电动车在很多家庭中的定位,200~300公里的综合续航里程已经可以很好满足需求。除了宝来/朗逸/高尔夫纯电之外,续航里程在270公里左右的还有2018款宝马i3。不再过度追求续航里程的还有特斯拉,即将推出的Model Y综合续航里程为390公里;面向全球市场销售的名爵EZS,综合续航里程335公里,最新上市的宝马i3快充版,综合续航里程也不过340公里。

国际巨头发力或让蓝海变红海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已逐渐接受纯电动车,第一批车主将迎来换购,对于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合资品牌、豪华品牌而言,换购潮来临之时是它们入市最佳实际,省去了给消费者普及知识的成本还可以依靠更强品牌号召力来获得目标客户青睐,于是从去年开始,不少合资车企、豪华品牌盯上了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如去年上市的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即将到来的大众朗逸/宝来/高尔夫纯电,豪华品牌阵营的奔驰EQC、奥迪e-tron等。

因为缺乏必要竞争和高额补贴护航,让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在过去几年高价热销,但随着补贴退坡和国际品牌车型入市,纯电动车市场即将从蓝海变红海。面对进口e-GLOF低至24.68万元的官方售价,笔者认为其国产之后的价格可以低至20万元以内,宝来/朗逸纯电更是有望下探至17万元以内,与比亚迪秦Pro EV、北汽新能源EU5直接交锋。

从产品特点来看,无论是大众宝来/朗逸纯电、日产轩逸纯电还是宝马i3,都不是过分追求高续航里程,更多是以够用就好为目标。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外资品牌在试探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看消费者更追求高续航里程还是以够用就好为原则。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是选择合资品牌的更强号召力和更好品控,还是自主品牌的高续航里程,这是留给消费者的一道选择题。

10年前,朗逸和新宝来拉低了主流一线品牌合资紧凑型车的价格门槛,让轿车市场变红海;10年后,大众试图用宝来/朗逸纯电成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领跑者,至于它能否成功,就要看大众的品牌号召力是否可以弥补150公里左右续航里程的差距。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提升续航里程对于大众这样的巨头是零难度,让它留有后手,若消费者对其不足3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不满意,可以迅速推出长续航里程来满足消费者需求。随着日产、大众、丰田等巨头相继进入和补贴退坡,中国纯电动车市场也将从蓝海变红海,自主品牌躺着赚大钱的日子即将终结。

9、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2020年4月):大众、比亚迪追赶特斯拉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2020年4月):三家车企过万,大众、比亚迪追赶特斯拉
本文节选自《新能源汽车周报》电子版,该报告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服务部与汽车纵横杂志社联合编辑,如需查看完整报告,欢迎垂询!
近日,EV Sales网站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数据。2020年4月,全球共售出11.03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比下降30%。2020年1-4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57.07万辆,下降12%。
分企业来看,2020年4月,特斯拉以1.48万辆的成绩夺得全球销量第一桂冠;其次,大众、比亚迪也均超过了万辆。1-4月,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了10万辆,达到10.32万辆,其他企业差距明显。
分品牌/车型来看,2020年4月特斯拉Model 3售出1.18万辆新车,是所有单一车型中唯一一款过万的车型,仍然高居榜首;而1-4月的累计销量也是特斯拉Model 3最高,且是唯一一款累销超过8万辆的车型;排名第二的雷诺ZOE累计销量仅为2.28万辆,与Model 3相差6万辆之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大众汽车提高新能源车销量预期:2025年销售150万辆电动车

根据大众汽车的最新计划,预计到2023年底,电动车销量将达到其最初的战略目标:100万辆。这比之前的预期提前了两年。现在,大众汽车计划到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汽车。

自e-up 问世以来,大众汽车品牌逐步推出电动汽车。 12月中旬交付了第 250,000 辆电动汽车。该品牌的电动车型范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扩大:2014年推出e-Golf和Golf GTE,2015年推出Passat GTE和Passat Variant GTE。

在中国,自2018年以来,帕萨特和途观分别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今年宝来和朗逸的电池电动版车型上市。而前不久新迈腾家族中新增了GTE版车型。

销量最高的电动车是e-Golf,交付了104,000辆,随后是Golf GTE(51,000),Passat Variant GTE(42,000辆)和e-up!(21,000辆)。其中约一半的客户选择了电动汽车,而另一半则选择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品牌在2019年已经交付了超过70,000辆电动汽车,2018年的交付量为50,000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的主要市场是中国,挪威,德国,美国和英国。

2020年将是大众汽车转型的关键一年。随着ID.3和ID家族其他车型的投放,我们的电击行动也将在道路上可见。我们在2025年制定的150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表明,人们想要气候友好型的个人出行方式,而我们正在为成千上万的人们提供负担得起的交通工具。

—Thomas Ulbrich,大众汽车品牌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电动出行

ID.3是基于大众汽车的模块化电动车平台(MEB)生产的电动汽车,可以提供330至550公里(WLTP工况)的续驶里程。其起售价不到30,000欧元。大众汽车还首次提供ID.3的预订服务。迄今为止,已有37,000多名客户预订了ID.3并支付了订金。

大众汽车于11月在Zwickau工厂开始生产ID.3,对此该工厂已经为生产该车完成了转换。从2021年起,每年将有多达330,000辆电动汽车下线,这使Zwickau成为欧洲最大、效率最高的EV工厂。

在中国和美国,ID.家族将预先在海外市场投产,目前已经在中国安亭工厂开始装配调试工作。

在电击行动方面,大众汽车还开拓了许多新业务。新成立的子公司Elli使大众汽车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Elli已经拥有10,000多个客户。此外,大众汽车还将与其经销商一起建设自己的充电站。到2025年,整个欧洲的经销商和工厂将建立36,000个充电站。

大众汽车还将开放MEB平台,福特将成为最早使用MEB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2023年起,该公司将在欧洲提供MEB平台打造的车辆,并计划在六年内实现销售超过600,000辆汽车的目标。

大众汽车还将大力投入电池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节。2020年起,大众汽车将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在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建立一个容量为16吉瓦时的电池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23年底/ 2024年初开始生产。

明年,大众汽车将继续并加强其点击行动。ID.3将于2020年夏季上市。ID.家族的其他车型也将陆续加入进来。第一款纯电动SUV车型——ID. CROZZ将在年内完成全球首发,兹维考电动车工厂将在2020年开始生产该车。大众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工厂——安亭工厂也将开始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大众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