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丰田汽车不研发纯电动车?
首先,丰田一直倡导的混合动力是丰田二十年不变的坚守,在研究混合动力的二十年,丰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成效卓著。在今天,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如果贸然更改方向,丰田也许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次目前纯电动车的理念多用应用于国内汽车产业,对于丰田的原产国日本和很多欧美国家,混合动力汽车销售额才是占汽车销额的大比例。丰田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品牌,如果仅仅是为了中国,放弃熟悉的混合动力,转投纯电动车,改变整体的战略部署显然有点因小失大。

就目前国内纯电动车的发展来看,依旧槽点颇多。纯电动车不仅造价高昂,技术也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续航、储能等依旧是困扰纯电车的大问题;纯电动车相关配套设备也不完善,充电桩数量不位造成纯电动车充电难;折旧率就目前的市场来看也很难估算……
远的外(合)资车企暂且不提,即便是力推新能源转型的国内,纯电动汽车也远未形成气候,街道上真正能和丰田的新能源产品产生直接竞争的新能源车,也还是混动的居多。从市场角度来看,丰田的解释似乎并不牵强。

对此,丰田北美部门经理杰克·霍利斯(Jack Hollis)直言,他认为当前销售纯电动汽车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如果“经销商认为纯电动汽车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那我们早就在卖了。”
2、一汽丰田发力电动化 建新能源工厂/年产能20万辆

一汽丰田近两年加快了新能源车导入速度,在5月底上市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奕泽E进擎,此外天津新一工厂线也已经新增了12万辆新能源车产能。网上车市从一汽丰田官方获悉,一汽丰田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了新能源分公司项目启动仪式。



(上图为奕泽E进擎 不代表新工厂投产车型)

新能源工厂高度的智能化、精益化、集约化等特点代表了未来汽车工厂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一汽丰田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的重要基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一汽和丰田进一步加强在新领域合作,顺应了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的趋势,希望一汽丰田以此项目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此次启动建设的新能源工厂通过导入丰田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创新制造。在智能制造方面,实现了贯穿生产工艺全过程及工程间传输的全部自动化。通过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交货时间,且实现了多车型混流生产,提高了生产线的应对能力。在创新制造方面,导入了丰田最先端的技术和新工艺,在提高品质、性能、轻量化、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关于产品,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川早人表示,新能源工厂将生产EV、HEV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型。丰田在电动车领域的突然加速让很多人惊讶,此前丰田都把注意力放在混合动力和氢能源动力上,并不是纯电动。但从2020年起,丰田将推出全新纯电动平台,以及跨界车、SUV等6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大约至2025年,丰田将实现产品线的全面电动化,并且会与比亚迪、铃木、斯巴鲁等品牌合作研发新能源产品。

根据环评显示,新工厂一期产能10万辆,计划在2022年6月建成,率先投产全新纯电动SUV。该工厂诞生的车型预计会基于e-TNGA电动车平台打造。该平台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能组合不同规格的电池、电动机及汽车底盘来生产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同时支持后轮、前轮及全轮驱动共三种布局方式,可提供300至598km左右的纯电续航能力。
e-TNGA平台可以把不同的电池、电动机及汽车底盘组合起来,打造出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新平台可搭载50kWh至100kWh电池组,分别与小型、中型两款电动机匹配,输出功率可从80kW至150kW不等,适用性更强。参考该工厂环评信息,新SUV的尺寸或达到中型SUV的级别,动力上分有两驱和四驱版本。

据悉,本次项目的投资总额接近85亿元,算上2018年底对泰达工厂进行的新能源车项目改造(投资近17.62亿元),一汽丰田近两年在扩充新能源汽车产能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百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足以显示一汽丰田布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决心,也体现出对于未来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寄予厚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丰田开发纯电动车,为什么要找比亚迪合作?
俗话说字数越短,事情越大,在7月19日比亚迪官方微信推送中,标题图并非传统照片,而是两个大字——重磅。这条新闻究竟有多重磅,让比亚迪冒着被叫做标题党的风险发布呢?原来,在这一天,比亚迪和丰田正式签约,将在新能源领域携手共进。

比亚迪与丰田共同探讨纯电动 车、动力电池研发
具体的合作内容是,比亚迪和丰田将共同开发纯电动版本的轿车和低底盘SUV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动力电池。按照计划,双方合作开发的纯电动新车,将在2025年前在中国市场进行投放。

比亚迪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销量领先者了,在1995年就着手电池事业,2008年时推出世界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如今成长为同时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关键部件IGBT等核心技术的企业,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当下的消费者如果想要选购一台新能源产品,相信几乎都会将比亚迪旗下产品作为对比项或者选择项之一。即便是从全球销量来看,从2015年至2018年的四年时间里,比亚迪都是在世界范围内热销的,连续拿下新能源车(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产品)销冠。而且在和丰田合作之前,比亚迪已经和戴姆勒牵手,推出腾势电动车,可以说是在与其他车企合资合作布局新能源领域已有经验。

此次与丰田合作,比亚迪可以借鉴丰田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吸收精益生产经验,降低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和难度,当然借助丰田的号召力,也能使得新产品更具市场吸引力。
丰田为什么要和比亚迪合作?
对于丰田来说,与比亚迪合作同样不亏。首先要指出的是,丰田虽然早早涉足新能源领域,1997年便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PRIUS,2017年时全球累计销量突破千万辆,无论是销量还是形象上都十分出色,甚至不少好莱坞明星在走红毯时都会选择从普锐斯中走出来,以展现自己的环保理念。但是,丰田在纯电动领域并没有什么建树,当然这和丰田的发展思路有关,此前并未大力研发纯电车型,态度还是比较冷漠,或者说是比较淡定的。
不过随着纯电动市场越来越火热,本田、日产都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纯电车型,而中国又是一个相当巨大且潜力十足的新能源市场,因此丰田此时与比亚迪合作,是能够帮助自己在纯电动产品方面迅速有所斩获,不至于被其他对手占得先机。再者,比亚迪也是一个在新能源领域实力强大的伙伴,相信能够与丰田互补互促。
4、丰田电动化的新开端 C-HR纯电版或将于2020年4月上市
红点新能源小编从广汽丰田官方获悉,广汽丰田C-HR EV有望于2020年4月份正式上市。新车已于2019年上海车展中与广大消费者见面,欧洲媒体预测这款车型也很有可能在欧洲售卖。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沿用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风格,并在多处细节进行调整。例如全封闭式前格栅造型以及专属的EV标识,让该车更具辨识度。与此同时,新车采用了一款全新样式低风阻双色轮圈,而车尾部分造型除了取消排气系统外,与燃油版没有区别。

车身尺寸方面,丰田C-HR纯电版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405x1795x1565mm,轴距为2640mm。动力方面,新车搭载最大功率为150kW的驱动电机,而其续航里程或与本家兄弟雷克萨斯 UX 300e相同,达到400km。
红点观察:
丰田对于销售纯电动车型并不热心,毕竟其混动车型带来的盈利是非常可观的。但考虑到中国与欧洲愈加严苛的汽车排放标准,纯电动车的推广也是势在必行。丰田计划到2020年初,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10款纯电动车型,而C-HR将是投放国内市场的首款纯电SUV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丰田推全新纯电SUV,莫非是升高底盘的电动卡罗拉?
到现在,丰田技术人员趴在车底研究比亚迪的那一幕我还记忆犹新。
作为一个较早涉足新能源领域的传统品牌,丰田“触电”的时间并不晚,也因此在不插电车型上有所建树。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丰田对于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并不多,我们比较熟悉的则是C-HR纯电。而这这显然是不符合汽车能源类型发展趋势的。

不过,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近日我们就发现了丰田一款纯电动SUV的专利图与渲染图。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这款新车的设计十分熟悉,很像是升高底盘的卡罗拉,只不过,其设计要更加前卫一些,进气格栅的部分也采用了封闭式设计。

与此同时,另一款纯电动中大型SUV的专利图也得到了曝光,整体设计与上述的纯电SUV较为相似。据悉,这两款车型将搭载容量为50kWh-100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或在300km-600km左右。根据丰田的规划,其将在5年内推出10款纯电动车型。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
“关注我的车家号有机会赢精美小礼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广丰将推三款纯电动车!有一款尺寸比ES8还大
丰田通过多年的努力让世人知道了它在民用混动领域的出色表现,也因此让世人深深记住了它省油的特点。步入新时代,混动终究只是向新能源过渡旅程中的一个阶段,要想在未来继续保持自身长久的竞争力,并拥有被世人敬仰的实力,纯电动领域几乎是当下必定的发展道路,所以丰田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大纯电动车型的铺陈。

近日,笔者了解到,广汽丰田股东双方将投资150亿用于产能的扩建,预计将产能提升到100万辆,而新增的40万辆产能则是为新能源车型做的准备。扩建的项目分为两期,其中第一期将会在2021年3月投入运营,年产能20万辆,第二期将会在2022年建成。
其实从当下广汽丰田的销量来看,几乎长期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而新建的第一期(第4生产线)将会在2020年9月竣工,2021年3月正式投产,先期规划生产3款纯电动车,包括C-HR EV、纯电SUV以及纯电MPV。这三款车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下丰田的纯电动车水平,也能为广汽丰田带来新的销量增长点。那么这三款车究竟如何呢?
第一款 C-HR EV

看名字就能知道,这是C-HR的电动版车型,而该车其实已经在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了,预计将会在2020年的上半年正式上市,未来也会在第四生产线进行生产。作为广汽丰田的第一款挂丰田标纯电动车型,它必然是备受关注的。
首先是外观上,它与C-HR的燃油版车型相差不大,可以理解为在诸多细节之处打造了属于电动车的专属徽标,但是总体上来看,它依然是C-HR、从车身尺寸上来看,它与燃油版的C-HR差距不大,仅仅是在车身高度上下降了10mm,据笔者猜测可能是为了获得更低的风阻。

在动力层面,全新的C-HR EV搭载的是最大功率150kW的电动机,综合续航里程预计在400-500km之间,对于它这个级别的车型来说,属于标准的水平,也能在价格与性能上取得平衡。起售价上预计会在17万-18万之间,是一款不错的全新小型纯电SUV选择。
第二款 全新中大型纯电SUV
第二款纯电SUV的名字暂时还未公布,但从当下所获悉的信息来看,它将会成为广汽丰田的主力SUV车型,年规划产能也达到了11.2万辆,占据整个生产线6成的产量,可见广汽丰田的雄心勃勃,对于这款全新的SUV车型,笔者想用一个“大”字来形容。

这款纯电SUV车型长宽高达到了5172/1993/1738mm,比蔚来ES8都要大上整整一圈,仅仅是在车身高度上降低了18mm,同时轴距也达到了3060mm,完全可以想象它是一款近似于途昂体积的纯电动SUV车型,广汽丰田此举意图也极为明显,它渴望将汉兰达的优势延续到这款纯电动SUV身上,而这个时候它在中国市场还并没有相应的竞争对手。

在动力层面,这款纯电动SUV车型最大功率为131kW,峰值扭矩221N·m,单纯从数据上来并没有优势,但也别着急,这只是先期数据,丰田已经在2019年6月宣布在电池方面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作,并与其他品牌升级电驱系统,动力系统很有可能在量产的时候有着较大幅度提升。
第三款 全新MPV
不得不说的是,国内的纯电动MPV市场车型依然非常稀少,仅是以比亚迪宋MAX EV、上汽MAXUS EG10以及菱智M5EV等国产车型占据主导,而合资车企大多都暂时并不想在该领域发力。原因当然也很简单,因为中国的MPV市场确实不大,而纯电动MPV市场就更小了,当然,丰田此举肯定有它的深意,毕竟它是有着一款名为“埃尔法”的神车,有网友表示,这可能是奔着纯电版埃尔法去的。

丰田的这款全新的MPV车型名字依然没有公布,但笔者获悉它的车身尺寸会介于普瑞维亚和赛纳之间,年规划产能为4.4万辆,属于中规中矩的表现,看了广丰对它的估计同样是比较保守的态度。但作为纯电动车型,特别是在以空间著称的MPV上,纯电动车型的结构布局与燃油车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化,它能以更小的车身尺寸实现更大的车内空间,可能这就是广汽丰田这款全新的纯电SUV拥有的突破口之一。
【结】
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型车企,丰田一直是以保守著称,对于纯电动这类的新能源车型发力不能算晚,但也绝对称不上早,而在广汽丰田与国内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商、主机厂深度合作后,势必会在产品技术上实现互通有无,增加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实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一起来吃瓜,丰田的纯电动车布局缓慢,是技术不够还是另有隐情?

严格来说,丰田目前在国内市场就布局了一款纯电动车,毕竟广汽丰田C-HR EV与一汽丰田奕泽E进擎同属于姊妹车型。相较特斯拉的风生水起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动作频频,丰田这位拥有二十多年混动技术积淀的企业,车型布局速度明显缓慢不少,它就像进入了“贤者模式”。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迫使人们的用车理念逐渐转变,1992年1月,丰田发布了《丰田地球环境宪章》,这是丰田汽车公司就参与环保事业的基本方针、行动指南以及参与体制等方面制定的总纲领。目的在于切实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紧缺的现状,丰田打算改变人们对传统汽油发动机车型的依赖。1993年,丰田开启了代号为G21的项目,这也就拉开了混动车型Prius的前奏,发展了四代的混动Prius就是丰田对该宪章内容的实际呈现。
丰田至今已经积累了27年的混动车型研发经验,因为它“抢跑了”,所以它现在有足够的资本“闲庭信步”,去耐心寻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丰田拥有成熟且丰富的电动技术储备,现有的电机、发动机、电控系统、电池组合后就能诞生一台HEV、PHEV或EV车型。当然,丰田还有已经投入市场的FCEV(氢燃料电池车)车型。广汽丰田的工程师就曾表示,丰田这是在“四条腿”走路。


同款PHEV、EV车型比燃油车价格更贵,众所周知,电池是目前造成EV车型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另外,电池质量与单位电池内的能量转换效率也是成反比,这也就涉及到了EV车型的续航问题。
C-HR EV继承了燃油版车型的优点,同时它也具备了电动车的特点,这是一台非常成熟的产品,它采用了松下全新开发的大容量镍钴锰三元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该车补贴后售价22.58万-24.98万元,其顶配版比燃油版顶版配贵了接近7万元,并且400km的NEDC续航里程相较众多自主品牌EV车型没有任何优势。很明显,C-HR EV显然与丰田家用车的亲民价格以及高品价比背道而驰。

新能源车市场作为乘用车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销量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很大部分消费者集中在一线限牌城市,车主为了获得一块可以享受新能源政策的车牌是主要购车动机。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只是新能源市场需求的开端,市场活力并没有完全释放。

虽然目前并不是丰田在国内大量投放纯电动车的好时机,但这不失为一个丰田靠技术挣钱的好机会。

早在2019年,丰田汽车宣布将无偿提供丰田持有的关于电机、电控系统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包含申请中的项目),专利数量高达23740项。但是,这些专利技术并不是完全开放使用,而是提供无偿专利使用权。车企使用时要向丰田提出申请,然后商讨具体实施条件。

对于车企来说,得到了技术支持并不意味就可以把一台车造出来了,后期的车辆调校也是关键一环,这部分技术支持,丰田是要收费的。这就像你做题时得到了解题答案,但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技巧还要老师教给你。另外,丰田还可以把零件模具以低于别的车企单独开模的价格卖给专利使用企业,还有其它更多的盈利方式。车企看似得到了专利使用权,但这并不是一份“免费的午餐”。

如今我们一直在强调“用户习惯”,以此来提升用户粘性,打造稳固的用户群。丰田开放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和其它企业形成联盟,而且会让它们形成技术依赖,同时这些使用了丰田技术的纯电动车也会让车主对未来的丰田纯电动车产生心理建设。
丰田看似还未正式深入国内纯电动车市场,但是它已经通过了另一种方式展开盈利,并且已经展开了未来市场布局。


近期有消息曝出,丰田下一代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固态电池或许会在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亮相,计划在奥运期间投入运行的巴士e-Palette上装备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被业界认为是汽车电气化转型的重要一环,该电池不易受到极限温度的影响,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2-3倍。固态电池重量更轻、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丰田固态电池原型产品的充电速度相比当前的锂离子电池快很多,从零到充满仅用15分钟。不过固态电池的耐用性以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根据丰田汽车动力总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电池业总经理Keiji Kaita表示,“丰田希望在2025年前将固态电池量产。”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受限,固态电池的价格会高于锂离子电池。未来如果将固态电池与传统内燃机进行抗衡,成本要远远低于100美元/千瓦时才行,丰田希望这种电池使用30年以上仍可保持90%以上的初始性能。
如果固态电池可以达到丰田所设计的标准,并且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那时的丰田纯电动车就可以延续当下丰田汽油车那般的亲民售价以及经济性,预计丰田在那个时候才会大量投放纯电动车。

除了纯电动车,丰田也寻找到了另一种能量来源形式,FCEV氢燃料电池车。氢气经过化学反应后可以变成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丰田首款氢燃料电池车Mirai的第二代车型在此前已经亮相。

氢燃料电池安全性、可靠性还需要大量的样本来检验,并且加氢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要远高于加油站以及充电站。不过历史总是有一些相似性,1997年诞生的第一代丰田Pruis在当时也是饱受争议。
到2030年,丰田新能源车全球销量预计达到550万台,HEV、PHEV车型占到450万台,EV、FCEV车型占到100万台。EV、PHEV车型仍将是未来丰田在新能源市场的主力车型。

我们发展新能源车的初衷是为了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缓解甚至解决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我们在彻底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之前,纯电动系统可能依旧是新能源车的过渡动力形式。丰田HEV以及PHEV车型则可以有效降低油耗,延长寻找清洁能源的时间,终究是一种过渡方案。FCEV车型会成为最终解决方案吗?目前依旧是一个未知数,只是它成为最优解的概率会高一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大众160亿砸向纯电动之后,丰田又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点了把火
文/宋双辉
就在大众拿出20亿欧元(约160亿元人民币)砸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另一大巨头丰田汽车也开始行动了。
两周前,大众汽车先后在中国市场办成两件大事,先花11亿欧元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又拿出10亿欧元获得了江淮控股50%股份以及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大众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我要发力了。
而另一家跨国巨头、此前也一直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于慢热的丰田汽车,则选择了另一条跑道发力——氢燃料电池车。
6月5日,丰田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和亿华通签约,宣布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19亿日元,丰田出资占比65%,亿华通15%,其他四家车企各占5%。
这家公司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丰田谈“氢”说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油电混动是最佳过渡方案,终极环保车就是氢燃料,纯电动不是它的菜。
丰田对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和混动技术一样早,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了。和混动一样,丰田目前在氢燃料技术专利层面也是有很高的话语权,掌握许多核心技术。
只不过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氢燃料电池车在全球并没有迎来大爆发。那么如何降成本、增加加氢站数量呢?只靠丰田自己的力量肯定没戏,必须靠朋友。
中国市场无疑是氢燃料的热土,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写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加氢设施建设也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所以两年前丰田就开始铺路,2018年就与北汽福田和亿华通达成了合作意向,要联手打造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将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
去年丰田章男亲自跑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氢燃料电池就是主要研究课题。随后又与一汽和苏州金龙就氢燃料电池大巴的合作达成共识。
这次成立合资公司,丰田在中国氢燃料领域又多了东风和广汽两个新伙伴,一个是商用车巨头,一个是在华合资多年的铁哥们,两家又都是国企背景,合作意义深远。
外资入局,搅动新能源市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就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了,如果说几年前政府还是希望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先让自主品牌们跑起来,那么如今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敞开大门让外资品牌带着投资和技术入场,带活整个新能源产业。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同比销量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又同比减少了近4成。如果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甚至25%的目标,那么必须给予市场更多的外力刺激。
所以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看到了特斯拉国产享受到各种政策优待,看到了大众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提高到了75%,如今又看到了丰田与四家国有车企在氢燃料领域的牵手。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对外资过度开放,是对实力不足的自主品牌的一种碾压,是引狼入室,我倒是认为没必要这么悲观。
“狼”早就来了,我们没必要保护弱者,否则失去机会的就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赶超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了,法国德国最近都拿出几十亿欧元砸向电动车,我们更要努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