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车企纷纷联手国内新能源企业,加快整合产业链!
上个月,德国大众集团宣布入股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26.47%。这也成为首家海外集团控股电池厂。这也意味着未来大众将会加快国内新能源业务发展。近日同为德系汽车车企宝马也宣布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发展充电技术研究和创新、充电服务产品合作和推广、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三大方面。
宝马此番合作最大的开拓充电网络的建设,方便宝马新能源车主的使用,提升用户体验。与特斯拉的充电网络相比,宝马的数量还是规模均落后于前者,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先要有较为完善的充电网络和基础设施。据消息称,除了铺设充电桩,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还将一起制定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即插即充技术和车-桩-网互动技术研究。官方称未来电动车能做到10-20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因素影响下,发展缓和了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的缓和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特斯拉国产的刺激,近期新能源领域似乎又要火热起来。外资车企,特别是在国内的合资品牌,纷纷与国内新能源企业联手布局发展。这也说大多数企业和投资机构都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想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除了产品外,本地化的产业链整合也是十分重要。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业链企业、电池厂与车企合作。国内新能源汽车又会成为市场的风口?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德国日本制造跌落神坛中国将成下个汽车强国是真的吗?
汽车制造要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最强劲的老牌汽车工业大国德国和日本都卷入“造假门”,相继走下神坛。神话虽然破灭,但还不至于撼动德日车企的江湖地位,其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质量、管理以及品牌等方面仍然处于一流水平。近几年,丰田、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在全球车企销量冠军宝座轮流坐庄,实力可见一斑。
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新车产销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尚有一段距离,至今尚未出现一家像丰田、大众这样年销量上千万辆的国际车企巨头。目前,自主车企正借助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拾阶而上,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并加快朝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等方面努力,寄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德日制造走下神坛2015年9月,德国大众爆发震惊业界的汽车尾气造假丑闻。美国监管部门指认大众汽车销售的部分汽车存在尾气排放“造假”, 大众汽车在部分车型柴油车安装了“失效保护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大众当时承认涉嫌搭载“失效保护器”的柴油车达到1100万辆,大众集团时任CEO马丁·文德恩为此向消费者致歉并迅速引咎辞职。但是,这挽不回德国制造神话破灭的后果。大众汽车也为自己的造假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中在美国面临180亿美元的罚款总额。至今,德国大众造假门的余波未了。
不仅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也不太平。近日,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企业、“百年老店” 神户制钢集团(下称“神钢”)造假风波愈演愈烈。神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10月12日公开面向公众致歉,承认篡改铝制品强度、尺寸数据。目前,这一造假丑闻在发酵中。根据央视网最新消息,神钢20日又承认,集团下属的多家子公司、一线工厂都存在篡改、瞒报、捏造质检数据的情况。神钢当天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表公报,承认子公司“神户制钢铜管公司”篡改了一种拥有JIS,也就是“日本工业标准”标识的无缝铜管的检测证明书数据。日本品质保证机构已就此展开调查并在20日指出,“神户制钢铜管公司”在去年9月前发货的产品中“可能存在不满足JIS”的产品。一旦确认,相关产品将可能被取消JIS认证。
随着调查的展开,目前已确认神钢存在篡改数据问题的产品达十多种,大约500家企业受牵连。汽车行业已有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本田、日产等企业承认使用了神钢金属强度数据造假的材料。日本三菱汽车目前正在自查中。
受影响最大的是丰田汽车公司,旗下的雷克萨斯品牌从最入门的CT车型直到LS旗舰车型基本都被确定使用了神钢问题材料,此外,丰田品牌旗下的普锐斯、皇冠等车型也被卷入其中。
记者10月23日从丰田中国独家获悉的最新消息是,丰田汽车公司针对神制10月8日公布的涉嫌篡改数据的“铝板”对车辆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经确认,对象铝板(包括通过供应商购入的材料)使用于部分车辆的发动机舱盖、背门等位置。
针对该铝板,丰田根据神钢提供的最近3年保存的数据,以偏离丰田规格最大的数值为基准,对铝板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验证。最终确认在车辆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方面,均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丰田标准的要求。
不过,丰田方面也指出,由于此次问题涉及多种材料,所以目前还无法全部判明。现在,丰田正在加紧确认铜管、钢线等“铝板以外的材料”对于车辆的影响,举全公司之力,继续推进安全性影响的调查工作。
日产中国方面也表示,经评估证实,日产生产的车辆上所使用的,包含发动机罩、车门、钢丝、特种钢,以及零件,这些由神钢生产的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车辆和行人安全防护产生问题;此外,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各个合资工厂未使用神钢产品。
令中国消费者欣慰的是,日系多家车企所披露被神钢造假材料波及的车型皆在中国境外生产。丰田(中国)日前表示,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未受波及。马自达(中国)称,经初步调查显示,该事件对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在中国的国产车型没有影响。广汽三菱也表示,该企业并未使用神钢所制产品。
目前,虽然这起神钢造假丑闻带来的冲击波究竟有多大尚无法定夺,但其对日本制造在声誉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前的高田问题气囊以及三菱汽车油耗造假等事件,合力造成日本制造神话崩塌。至今,高田问题气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依然在发酵,诸多车企因高田气囊继续在召回相关汽车,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正陆续召回逾一亿个有缺陷的安全气囊,包括本田、丰田等多家汽车公司皆受其拖累。三菱汽车在油耗造假之后陷入财务危机,日产汽车出手相助,成为前者最大股东。不过,日产汽车近日自身也惹上麻烦,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日产在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车型共约116万辆汽车。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日本一些制造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而铤而走险,出现舞弊行为,给该国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主车企与国际巨头仍存差距
起步比德国、日本晚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借力国内广阔的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精准地抓住国内消费者需求,加速追赶传统汽车制造大国的水平。自2014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逐渐摆脱低迷,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中国汽车在2016年产销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其中乘用车产销2442.07万辆和2437.69万辆,同比增长15.50%和14.93%。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去年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共销售1052.86万辆,同比增长20.5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而德系、日系在中国车市销量位居中国品牌之后排名第二、第三,分别销售451.03万辆和379.1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50%和15.55%。
中国的车市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德国和日本。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国内市场新车销售量为497.026万辆,是自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灾难后首次跌破500万辆。据德国交通部数据,德国2016年总共销售汽车335.16万辆,同比增长4.5%,是欧洲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虽然德国品牌和日本品牌分别在各自的本土市场上销量占绝对的优势,但中国品牌在中国车市上也同样占有地缘优势,而且中国车市的销量远远高于德国和日本的市场销量。
中国在汽车制造规模和销量规模上早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尤其在国内SUV领域,自主品牌越来越自信,长安、长城、吉利、传祺、荣威等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9月,自主品牌SUV新车销量为57万辆,在国内SUV领域占市场份额达到58.6%,而日系品牌和德系品牌的SUV销量远落后于自主,分别为15.47万辆和9.86万辆。
借助销量形势一片大好,吉利、长城、传祺、东风等自主车企发起品牌向上的攻势。虽然自主品牌进步飞快,但整体实力上与国际车企尚有差距。例如,广汽集团近年来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逾百亿元,旗下广汽传祺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之一。然而,广汽传祺在今年的一纸公告,暴露了其在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上仍然存在受制于他人的弱项。广汽传祺在公告中称,由于SUV车型GS8变速箱供应能力不足,广汽传祺不得不将今年5~9月传祺GS8的产量调低至约7000辆/月,由此部分消费者订单可能出现交付周期延迟的情况。广汽传祺会继续与变速箱供应商积极沟通,尽最大努力提升变速箱的供应量和GS8的产量,预计10月起将恢复正常配套供应。
传祺的变速箱供应商正是丰田参股的日本爱信公司。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国际供应商,传祺并非个案,表面上看,很多国产车越来越风光,但风光背后,其实不少车企在核心零部件上还是依赖国际供应链,三菱发动机、爱信变速箱,以及博世ESP等这些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产品依然密集出现在自主品牌新车的身上。
寄望新能源车弯道超车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权,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皆以技术变革为核心动力,建设和巩固制造强国。未来竞争中,全球制造业格局或将发生重大转变。
世界银行报告发布的2016年全球各个国家GDP数据显示,去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74万亿美元,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占比24.32%;排名第二为中国,总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分别是日本、德国,各占比5.91%、4.54%。
中国近年来密集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寄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由清一色的自主车企包揽。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在2015年~2016年还蝉联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去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谈到,比亚迪先行一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储备,甚至有些技术在全球领先,未来不畏惧与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展开较量。
当前,荷兰、挪威及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纷纷公布了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时间表,中国也已经开始研究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此外,随着中国双积分等政策落地,也倒逼车企电动化提速,跨国车企和自主车企纷纷加快电动车的发展步伐。近日,长安汽车宣布将从2025年起全面停售传统燃油汽车,并投资超过1000亿元促进其新能源战略发展,成为国内首家明确禁售传统燃油车时间点的车企。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等汽车集团在自主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研究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近日公开谈到,至2035年,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必将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我国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也不断进步,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规模和技术上加速赶超日韩巨头。目前,宁德时代已成为宝马、现代等多家跨国车企巨头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此外,国内企业以及资本加快收购国际零部件企业,为提升中国汽车制造竞争力而铺路。今年6月,高田申请破产之后,中国电子供应商宁波均胜旗下的子公司KSS欲以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欲整合高田在汽车安全系统的技术和资源,提升宁波均胜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在今年8月,国内金沙江资本收购日产旗下全部电池业务及相关资产,并迅速于10月15日镇江新区总投资125亿元建立尼桑电池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
除了在核心零部件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吉利、传祺、比亚迪等自主车企还不断整合国际人才资源来提升工业设计等方面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
10月18日,在广交会期间举行的2017中国制造之美颁奖盛典上,4309件参赛作品中最终有53件获得“中国制造之美”相关奖项,其中包括汽车产品。作为这次中国制造的评选活动评委,国际级工业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谈到,他看好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例如中国在高铁等交通工具上快速发展,在数量规模上已超过德国,在品质等方面逐渐接近德国的水平,甚至在某方面已赶超。未来,中国制造通过在工业设计等方面不断发力,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升到与德国制造同样的地位。
由技术变革主导的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时代即将来临,面对逾百年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期,国内自主车企纷纷表现出格外积极以及对未来充满憧憬。崔东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车企应该可以弯道超车,但只是在局部领域上弯道超车,例如微型电动车市场,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强大技术积累的产品上暂时很难弯道超车,尚需要不懈努力。
3、德国人谈新能源,奥迪Q3家族插混来了?
【懂车之道?新车 】时下新能源车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有着很庞大市场,有新势力特斯拉、小鹏、蔚来汽车等,同时也是有传统车企、大众、宝马 、日系车,美系车灯等都在不断的布局新能源车,作为奥迪自然也是不能缺少这一块,也是不断的布局新能源车市场。
近日,《懂车之道》从奥迪官方获得最新消息,奥迪发布了奥迪Q3家族插混版车型官图,这两款车型分别是奥迪Q3 45 TFSI e和Q3 Sportback 45 TFSI e,两款车型基本上也是延续了燃油车,整体设计起来也是比较的前卫,这两款车混动车型。动力方面,两款车均打造1.4T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纯电续航里程可达61km。两款车型将于2021年1月率先在海外上市。
奥迪Q3 45 TFSI e和奥迪Q3 Sportback 45 TFSI e基本上也是延续了燃油版车型,整体设计起来也是比较大气。不过两者也是有区别。奥迪Q3 Sportback 45 TFSI e前格栅采用了动感的鱼鳞状设计。奥迪Q3 45 TFSI e前格栅设计起来就相对的简单,采用的是六边型进气格栅,格栅周围并没有采用镀铬饰条进行装饰。
新车大灯设计起来比较的犀利,内部为LED光源。新车采用了独立的进气格栅,下进气格栅则是采用梯形进气格栅,前唇设计起来比较的扁平,让整车看起来更加的运动。侧面设计起来也是比较的硬朗,侧面线条设计起来也是比较飘逸。尾部也是显得很运动,尾窗具有一定倾斜度,新车尾灯采用的L型尾灯。排气管也是采用隐藏式排气管。
新车的内饰设计起来也是很有科技感,新车的方向盘采用了平底式运动方向盘,在方向盘上也是用镀铬加以装饰;在方向盘上也是用皮质包裹,新车的中控台设计起来也是比较上档次,配备了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和8.8英寸中控液晶屏。中控屏也是偏向于驾驶员一侧,新车的MMI触控显示屏集成了Audi Connect在线服务、myAudi应用程序、导航、蓝牙等功能,科技感十足,中控台上也是采用镀铬装饰。新车还搭载了翻毛皮座椅以及Bang&Olufsen Premium高级音响系统。
动力方面,两款新车均搭载1.4T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150马力),此外新车还配备了容量为13.0kWh的电池。官方数据,两款车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61km。
小编有话说:
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快,如今奥迪已经开始不断布局新能源车,如今即将推出的奥迪Q3 45 TFSI e和Q3 Sportback 45 TFSI e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壮大奥迪在新能源车的实力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图:懂车之道;文:懂车之道 罗涛 编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为什么德国 美国 汽车长不做新能源车
新能源这个概念是外国人提出的,首先做出来的也是外国人。你看看特斯拉电动车。我买的a8。混合动力车。太阳能车。谁说那些国家不做新能源了?告诉你,这两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跟风,没有创新。
5、新能源品牌汽车有哪些?
一、特斯拉
特斯拉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排行第一的纯电动汽车品牌,在这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不过特斯拉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是不菲,价格在60万左右起步,这已经是属于豪车级别了哈,所以现在国内大街上能看到的较少。
二、比亚迪
比亚迪是目前国产品牌中,在新能汽车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存在,因为比亚迪是做充电电池起家的,而新能源汽车电池这块又是核心技术之一,所以它有技术上的先天优势。现在小编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新能源的比亚迪汽车。为什么我知道是新能源,因为他们上的绿色的新能源牌照,所以非常显目哈!
三、北汽新能源
是北汽旗下的新能源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到现在已经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有EH、EU、EX、EV、EC等五大系列车型。
四、宝马
宝马作为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很早就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旗下出名的新能源汽车有i3、i5等等。
五、吉利
要说目前国产汽车品牌中最牛逼的还是吉利控股集团了,因为它的收购了沃尔沃,而且传闻还入股了奔驰。可以说是目前最强的国产车企之一。旗下的帝豪系列就是新能源汽车。
六、长安汽车
长安也是国产品牌中,新能源汽车较为知名的企业,旗下的逸动系列就是新能源汽车车型。
七、众泰
可能各位车友对于众泰的第一印象就是模仿保时捷造出了“保时泰”了,它也的确靠模仿起家,不过现在也是慢慢有了自己的原创车型。旗下Z500就是新能源车型。
八、精灵(Smart)
这是奔驰旗下的微型汽车品牌(又叫精灵汽车),所以还是一些背景实力的,旗下新能源汽车是:smart-smart fortwo2014款Electric Drive。
九、上汽大通
看名字就是上汽有关系了,上汽大通是上汽的全资子公司,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其实力也是不可小觑。旗下新能源汽车主要是2016款 EG10系统。
十、海马汽车
海马汽车前身是合资品牌,现在分家变成了纯粹的国产品牌汽车。旗下主要新能源汽车是:普力马2016款 EV绿驱型。
6、未来的新能源如何?德国与法国为此也是下了血本
欧洲的蓝图: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断的占据现在汽车市场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我国的新能源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在德国建造了电池工厂。而近日,有外媒报道,德国与法国已经制定了一套关于电池工厂的蓝图。 目前两国也是计划在欧洲共同的推动一项总投资高达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总产能也约为48gwh。
宁德时代锂电池的领头羊:不仅如此德国的经济与能源部也是发布了声明,很大的程度上展现出了欧盟的各国计划与亚洲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决心。他们还认为特斯拉目前在电动车的领域已是占据北美地区的主导地位,远远的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在锂电池方面来看的话,我国的锂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已然已经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个也是法国和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想要和我国在这方面一决高下的一个原因。
欧洲的壮志雄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问题,目前欧洲各国政府也都是打算收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且一定程度上去限制生产及再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这一个行动也是十分的有可能对这些来自亚洲的电池产品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peter Altmaier也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豪言:欧洲的电池电芯可不是中国产的便宜货能够媲美的。对于这个言论还是有着许多的网友表示不服气的。
目前的情况:近日也有外媒报道称,德国也在呼吁欧洲的电池制造商们和汽车制造商们成立一个企业的联盟,以便于满足电动汽车电池预期增长的需求,则也算是真正的与目前占据电池主导地位的亚洲电池生产商展开竞争。 . 还有外媒报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到2025年的时候德国的电动车销量或将达到700万辆的程度,欧盟的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也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的高度,而对于这个报道,具体情况还得看之后欧洲方面的表现,不过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亚洲的优势还是更大的,毕竟领先的优势还是十分的巨大。宁德时代不断发展:而作为中国的最大的电池厂商之一,我们的宁德时代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进步中,在接下宝马的高价电池大单后,也是在欧洲建立起了的第一家的海外电池工厂,地址也是选在了德国的图林根州。 而宁德时代就目前的形式表示,他们也是正在就向巴斯夫公司提供更多原材料进行谈判,而且该公司计划投资4亿欧元(4.57亿美元)在欧洲建造电池的生产工厂。
大家认为这次欧洲推50亿欧元电池的项目吗,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呢?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