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排放法规影响 欧盟2019年第四季度电动汽车销量暴涨81%


车东西
编 |?James
车东西2月10日消息,据外媒InsideEVs报道,近日,欧洲汽车制造协会(European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汽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受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影响,第四季度柴油车销量下降3.7%,电动汽车销量增加81.3%,电动汽车需求猛增。此外,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对目前柴油车销量下滑趋势表示担忧。
根据欧盟最新规定,2020年欧盟国家内销售的新车中,95%的车辆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低于95克/公里。到2021年,欧盟国家内销售的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都要低于95克/公里。外媒InsideEVs在对销量数据经过计算后发现,当前的新能源车的销量数据恐怕难以满足欧盟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
一、柴油车销量连续下跌 汽油车需求不减
在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新车销量数据中,柴油车的占比创下历史新低,只有29.5%,销量同比下降3.7%。汽油车的占比为57.3%,销量同比上升11.9%。

▲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新车销量占比
纵观2019年全年,欧洲58.9%的新车都是汽油车,与2018年56.6%的汽油车占比略有升高。柴油车占比则下降明显,由2018年的35.9%下降到目前的30.5%。
2019年第四季度,欧盟国家新注册的柴油车辆同比下降了3.7%,新车销量降至200万辆以下。尽管欧盟国家柴油车销量整体不断下降,但在某些国家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在欧盟最大的国家法国和德国,柴油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3%和4.3%。此外,还有一些欧盟国家柴油车销量仍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比利时柴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7.7%,斯洛文尼亚同比增长18.2%,匈牙利同比增长18.4%,瑞典同比增长30.5%,罗马尼亚同比增长31.1%。
第四季度,汽油车销量仍保持增长态势,销量同比增长11.9%,与全部新车销量增幅基本持平。中欧国家汽油车销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3%。
另一方面,在欧盟28个国家当中,汽油销量都有所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的汽油销量在欧盟五个主要市场国家中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0.9%。
二、新能源车销量爆炸性增长 德国销量同比翻倍 但仍难满足排放标准
传统能源汽车销量整体表现一般,但新能源车的销量却在第四季度大幅上涨。
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为13.2%,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创下新高,占比4.4%。
纵观全年新车销量数据,有3.1%是电动汽车,较2018年全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欧洲国家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其中,电动汽车需求上升成为新能源车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第四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1.2%,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加77.9%,插混汽车销量同比增加86.4%。
不过,在欧洲销售的新车当中,混动汽车仍是新能源车的主要销量来源。第四季度,共有25.2万辆混动新车注册,较2018年同期增长69.2%。

▲2019年第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与2018年同期对比
除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之外,其他新能源车销量上涨也十分明显。E85乙醇汽油汽车、液化石油气燃料(LPG)汽车和天然气燃料(NGV)汽车的销量都在不断上涨。2019年第四季度,这部分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5.9万辆,同比增长28%。意大利是这类新能源车最大的客户,有4.2万辆新注册车辆。
观察欧洲5个主要国家的车辆销售数据,新能源车的需求都大幅提高。特别是德国,第四季度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增长101.9%,销量翻倍。
不过,外媒InsideEVs发现,2018年第四季度,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为86474辆。同期欧洲新车销量为181.8万辆,欧洲国家波兰非新能源车销量为85743辆,约占欧盟新车销量的4.8%。因此,2018年第四季度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大约也是4.8%。
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为156805辆,占比也从上年的4.8%提升到了7.7%。不过,欧洲新车销量整体也有所提升,达到203.4万辆。
因此,外媒InsideEVs认为,虽然新能源车销量增加迅速,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仍难以达到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定。
结语:欧盟排放标准推动新能源车普及 改变未来出行方式
在欧洲新车销量数据中,电动汽车的销量和占比都在大幅增加,可以预见在欧盟正式实施碳排放标准后的2020年,电动汽车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此外,欧洲有更多的车企正在研发电动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近年来,除了欧盟国家提高了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其他国家也在不断跟进。相信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同时,新能源车的不断普及也能更新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追赶中美,西欧多国电动车市场大爆发
燃油车文化深厚的西欧市场在2019年迎来了电动车的“进击之年”,其中尤以英国、德国等国市场电动车销量表现最为激进——在过去一年,英国纯电动车销量增幅高达144%,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增长75.5%。
此外,彭博社旗下研究公司BloomberNEF预测,2020年前三季度,欧洲电动车销量整体增幅有望达到35%,远高于中国和北美,成为电动车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西欧和北欧市场是推动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区。
英国:纯电动车逆流而上
近两年,英国一直被“脱欧”困扰,国内汽车销量更是连续三年处于下降状态,2019年新车销量更是达到了6年来的最低点,全年销量为2,311,140辆,同比下降2.4%。
相比之下,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非常强劲,2019年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增至37,850辆,同比增长144%,市场份额从去年的0.7%上升到今年的1.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同比下滑18%,但是仍有34,734辆,因此,整个新能源市场的销量达到72,584辆,相较2018年增长25.7%;全年市场份额也由去年的2.5%上升到3.1%。

2013-2019英国电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
尽管英国尚未公布2019年电动车市场完整的销量排名,但是外媒判断特斯拉Model 3将会是英国市场最畅销的电动车,也是12月份唯一能挤进市场销量前十名的电动车。

注:英国SMMT将特斯拉归类于Other
当前,英国政府对整个汽车市场非常担忧,“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已经对消费者信心造成影响,新车需求量降至6年最低点。”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 内部人士评论,“停滞不前的市场,将阻碍英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
此前,欧盟提出的新排放标准要求新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应超过95克,该标准从2020年开始实施。但是,目前电动车的市场份额远不足以支撑该标准实现。按照欧盟的规定,如果车企不能达到每公里95克的目标,车企将会面临每辆车每克95欧元的罚款。
巨额罚款面前,各国政府和车企都在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欧洲有望在2020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
德国: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作为欧洲体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新车销量在2019年达到3,607,258辆,同比增长5%;其中电动车销量达到63,281辆,同比增长75.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45348辆,同比增长44.2%。
尽管德国本土诞生了诸多汽车“巨头”,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等,加之德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忠诚度非常高,少有国外汽车品牌能够在德国市场取得突出优势;但是,在电动车市场,他国品牌却轻易击败了德国本土制造商,2019年雷诺Zoe销量为9431辆,位列细分市场第一;特斯拉Model 3同期销量为9013辆,排名第三。

2019德国电动车销量排名
Model 3未能拿下全年销量冠军,但是特斯拉三大车型(3/S/X)的总销量达到10,711辆,就品牌整体销量而言,特斯拉仍然是德国电动车市场最畅销的品牌。
“德国制造商的电动车攻势正在全面展开,到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的数量将达到150款;2024年将投资500亿欧元发展电动汽车。”德国汽车行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荷兰:“补贴退坡”激发购车欲
荷兰在2019年创下了新能源销量增长记录,新能源汽车销量相比2018年增加了146%,全年注册量达到66,630辆,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比从去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15%。

2013-2019年荷兰电动车销量历月对比
值得留意的是,荷兰电动车市场在年底出现了爆发式增长,12月有22,983辆电动车注册,是去年同期销量的三倍,这使得电动车在12月的新车销量占比达到54%,即12月已售汽车中超过一半是电动车。
同时,12月电动车销量也占到了全年电动车销量的三分之一。

2013-2019年荷兰电动车历月同比对比
电动车销量年底激增的一大原因是荷兰也出现了类似“补贴退坡”的情况。按照荷兰的相关政策,从2020年1月开始,针对电动车的税收将逐步增加,2019年年底是以最优惠的方式入手电动车的最后时机。

2019荷兰电动车销量排名
就畅销车型来看,特斯拉Model 3在荷兰市场取得了碾压性优势,全年销量达到29,922辆,在电动车市场的占比达到45%。紧随其后的是现代Kona EV,全年销量为5,526辆。奥迪e-tron以4116辆的销量拿下了电动车市场第三名,奥迪e-tron的主要竞争对手宝马i3、捷豹i-Pace的销量分别只有2860辆和769辆。
挪威:纯电动车占比达42.4%
2019年,挪威新能源汽车注册数量达到79,611辆,比2018年上涨1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0,316辆,较去年增长31%,占市场份额42.4%;插电混动汽车销量为19,295辆,较去年下跌27%,市场占比为13.6%。

2013-2019挪威电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
特斯拉Model 3是挪威市场的销量冠军,15,683辆的销售成绩使其在挪威新车市场占比达到了惊人的11%;紧随其后的是大众高尔夫,凭借10,025辆的销量拿下了7%的市场份额;日产聆风和奥迪etron紧随其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力,到底谁应该背锅?
上周六的法兰克福车展有点乱,成千上万人在车展展馆周边游行,他们举着“Make Love Not CO2的标语”,抗议汽车产业排放二氧化碳。
汽车很明显是此次抗议的目标,抗议者们在大众、宝马、戴姆勒和丰田等公司高管的肖像上用排气管替代他们的性器官。他们要求车企们停止销售排放大户SUV车型。2017年,由于SUV车型销量的快速上涨,欧洲连续10年走低的新车CO2排放量逆转上扬,全行业CO2排放量上升2克,达到120.4克/公里。

德国总理默克尔召集气候内阁,要求减少德国运输和供暖行业的排放量。“在过去的50年里,德国的风暴,炎热和洪水增加了三倍,”默克尔周六在她的每周播客中说道。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欧盟的措施更激进且简单粗暴。今年4月,欧盟议会规定到2030年新车排放量将大幅减少37.5%。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将其排放量平均削减至平均60克/公里,要么减排、要么罚款。据测算,如果该行业在2021年仍然处于2018年的水平,它将承担近400亿美元的罚款。

而汽车厂商显然也很委屈。此次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参展车企们扎堆推出新能源车型,以应对排放要求、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需求。
汽车企业觉得新能源发展不力的锅,不应该自己背。车企认为消费者已经可以在经销商处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新能源产品了,但欧洲范围内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支持不足,配套设施和政策确实才是问题所在。
PSA集团CEO塔瓦雷斯在法兰克福车期间指出,“在经销商处拥有电动汽车是不够的”。他呼吁采取全社会要全方面配合,包括充电基础设施的大量增加和有意义的财政激励措施。

客观数据也许能证明车企的观点。一方面,欧洲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仅有1.5%,且其中一半车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因为PHEV车型可以不那么依赖充电桩。另一方面,在充电桩设施普遍缺失的国家(每公里充电桩数少于1),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低于1%。
汽车企业预测,到2030年,欧洲需要230万个充电桩才能满足需求。但目前整个欧盟还不到14.5万个充电桩。其中四分之三位于欧盟28个国家中的4个国家——德国、英国、法国和荷兰。
中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扶持力度显然要强于欧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08万台,同比增长67.8%。得益于充电桩数量的大幅增长,中国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达75%,3倍于插电式混合动力。
4、强势进军欧洲市场,爱驰汽车靠的是实力吗?

在众多新造车势力中,爱驰汽车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仅拥有德系造车基因、德系背景研发团队以及774项申请专利,并且在成立不足3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制造基地建设、人才引进、产品技术研发、金融融资,到首款量产车型上市的完善规划,用实力诠释“爱驰速度”。然而,以上种种对于爱驰汽车来说,仅仅是其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其真正的“野心”是要走出国门,打造全球化营销生态链,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够拥有真正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当地时间3月3日中午12点,爱驰汽车新闻发布会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一并带来了欧版U5及旗下第一款纯电动智能轿跑SUV——U6 ion的造型预览图,这也标志着爱驰汽车以全新的姿态,成功登陆欧洲市场。同时,爱驰汽车还将联合当地多家零售及服务商巨头,打造更加灵活、便捷的创新直销模式,以此展现其对欧洲消费者的诚意与用心。
01
为全球化发展蓄力
爱驰汽车不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爱驰汽车自诞生之初就立足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布局的基础上为自身发展蓄力。早在2016年圣诞节前,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与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在看到汽车产业的变革及新技术的不断壮大,就立志要在这样全新的环境下,为中国汽车产业做点事,并邀请传奇工程师“奥迪quattro之父”Roland Gumpert加入进来,去创造能与消费者共情的全新出行生活方式。

正是在这三人的带动下,让爱驰汽车的发展有了国际化基因背书,从最初的工厂建设、产品开发以及研发制造都按照欧盟标准来设立,并打造出MAS、GES两大新能源产品平台,其中MAS平台是面向大众用户的纯电动车平台,支持同架构多型谱开发,可覆盖A、A+、B三个级别,轴距可在2600mm~3000mm之间灵活变动。而基于这些优势打造的首款新势代品质SUV——爱驰U5更是拥有首创并申请专利的“三明治”电池包、丰富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及智能互联配置、一流的底盘调校、NEDC续航里程503km等“硬核”实力,并荣获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欧盟整车型式认证。
02
以欧版U5为“基点”
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既有实力的加码,爱驰汽车的全球化布局自然也要同步跟进。去年底,欧版U5就正式从上饶超级智慧工厂下线抵运欧洲,并通过过去两个月的市场调查,获得了大量积极的市场反馈及潜在客户群体,而这也促成爱驰汽车最终实现U5在中国和欧洲同步发力,成为第一家获得欧盟准入,成功登陆欧洲市场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对此,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表示:“欧洲是世界上发展最为悠久、最受尊重的汽车市场,爱驰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有机会从零开始,重构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打造符合未来移动出行的新生态,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将这一优势带到这里。”

与此同时,对于海外市场的运营及售后服务,爱驰汽车也依据当地的地域性特征进行了重新规划。在此次发布会上,爱驰汽车分管海外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柯力世博士(Alexander Klose) 就表示:“欧版U5将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汽车经销商模式展开零售业务,以直面用户的方式打造创新性的直销模式。爱驰汽车将以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式与当地领先的零售商、服务商展开合作,在短时间内形成广泛的渠道布局。”

而对于规划的细分,爱驰汽车官方也表示,在零售端会与欧洲电子产品零售巨头Euronics建立合作,利用Euronics在各大城市中的零售店来展示U5,并为用户提供产品讲解、产品体验以及用车租赁等服务。在售后方面,会将德国领先的汽车快修连锁店A.T.U作为爱驰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主要售后服务伙伴,通过其在欧洲各大市场完善的渠道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维修、道路救援及零部件供应等一系列售后服务解决方案,让消费者购车用车都能安心、省心。
03
加速完善产品布局
爱驰汽车正式发布U6 ion造型预览图

当然,车企的发展向来不是仅依靠单一车型就能撑起来的,而是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以及更多元化的产品布局,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此次发布会上,爱驰汽车正式公布了旗下又一款全新车型,也是第一款纯电动智能轿跑SUV——U6 ion的造型设计,以逐步丰富其产品阵列。

据了解,这款新车融合了跨界休旅和轿跑车的特色,具有鲜明的运动气息,更加贴近现代年轻新锐用户动感个性的追求和新奇体验。其外造型设计灵感来自爱驰电动超跑—RG Nathalie,宽趴的车体加上尾部倾斜流线的coupe风格,能将整车的视觉情绪表达得“更凶更酷“,更为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内饰方面,则采用“趣玩智美”的理念,将简洁明畅的座舱设计与时尚鲜活的配色风格融于一体,以兼容车内的精致感与潮流范。
未来,它的到来,无疑将会与爱驰U5在车市形成“组合拳”布局,助力爱驰汽车进一步扩张市场竞争范围,去迎合更多不同阶层、不同喜好的消费者。
堂哥点评
尽管相较于其他新造车势力而言,爱驰汽车起步较晚,但从产品实力以及品牌发展规划、研发能力,都不难看出其“全面兼优”的发展优势,而在这些优势的赋能下,相信未来爱驰汽车定能在车市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顺遂、坚定,为国内外消费者带来更多全新的出行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1月全球新能源市场:宝马率领欧洲车企强势崛起
EV sales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为150,613辆,相比去年下滑7%,这是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连续第7个月出现下滑的情况。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2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上升了37%。
令人意外的是,1月份,宝马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品牌。同时,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猛然崛起,1月份销量达到74,663辆,同比暴增121%。欧洲市场销量暴增抵消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滑带来的影响,使得全球新能源市场没有出现暴跌的情况。
欧洲车企被迫频推电动车
当前,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强势回归,在畅销品牌前五席中有四席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其中,宝马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976 辆,较去年大增128%,并从特斯拉手中夺走了冠军之位。不过,两大品牌的销量差距不足两百辆,2月份冠军花落谁家仍然充满变数。

雷诺和大众同样不容小觑,1月份雷诺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破万辆,达10,053辆,同比增长达144%;大众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710辆,增幅达107%
推动欧洲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市场全面“兴起”的重要原因,在于欧洲地区正在推行新的排放标准。欧盟排放新规要求,自2020年起,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新车中,95%的车辆必须达到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克;2021年,100%的新车必须满足上述标准。
然而,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去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基于2018年的排放量,大部分欧洲汽车制造商都无法满足欧盟严苛的排放标准,整个行业或将面临340亿欧元的罚款。此外,另有机构预测,若要避免处罚,2020年欧洲需新增至少174万辆零排放和低排放的车辆。
为了避免高额罚款,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密集推出电动车型,并努力提高这些电动汽车的销量。

与欧洲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下滑。1月份,自主品牌跌出细分市场前五名,比亚迪以7,058辆的销售成绩排在第六名。受补贴下滑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比亚迪1月份销量跌幅达74%。值得留意的是,这已经是比亚迪连续7个月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
北汽新能源销量1月份也出现了55%的跌幅。业内人士认为,考虑疫情带来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有很大概率暂缓退坡,这或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一些转机。
导致自主品牌销量不佳的另一原因是外来品牌的冲击。特斯拉Model 3以3183辆(含进口)的成绩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宝马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3000辆的成绩排在第3名;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中只有上汽荣威Ei5的销量在1月份突破了3000辆。
特斯拉Model 3迎来劲敌
1月份,特斯拉Model 3全球销量为10,013辆,同比增长37%,毫无意外地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这也是其连续12个月蝉联畅销车型冠军宝座。令人意外的是,1月份雷诺Zoe的销量达9,873辆,与第1名的差距仅有140辆;同时远远甩开了第3名日产聆风,后者的销量为4,967辆。

排在第四位的是宝马530e/Le,销量为4,686辆,它与同样进入畅销车型前二十名的宝马330e和宝马i3,将宝马品牌送上了畅销品牌的冠军之位。
相比之下,1月份特斯拉旗下只有Model 3还能继续保持增长,Model X和Model S已跌出前20名,销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19%和32%。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斯拉会在1月份失守冠军之位。
同宝马一样,品牌排名位列第四的大众也有三款车型进入畅销车型榜单。其中帕萨特混动车型以4,108辆的成绩排在第5位;大众e-Golf以3,833辆的成绩排在第8位;新上市的奥迪e-tron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以3,128辆的成绩排在第10位。

反观国内,上汽集团旗下有两款车型进入销量排行榜前20名,一款是荣威Ei5 EV,以3,068辆的销量排在第11位,另一款是名爵ZS EV,以2,332辆的成绩排在第15位。此外,去年4月份上市的广汽Aion S也进入了前20名,以2,648辆的成绩排在第十三位;一汽的奔腾B30 EV以2161辆的成绩排在18位。
与此同时,去年进入全球畅销电动车型前五名的北汽EU、比亚迪元和上汽宝骏E系列,在今年1月份的电动汽车畅销榜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正在快速崛起欧洲车企,给自主品牌带来莫大的压力,2020年全球新能源市场走势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欧盟排放新规实施将刺激电动汽车销量 实现爆炸性增长
欧盟决定在2021年前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从每公里130克降低到95克,下调27%。要求今年在欧洲生产的95%的新车都要满足这一规定,明年100%的新车都必须按照新规生产。彭博社预测,到今年第三季度,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将增加35%,有望超过当前电动汽车销量最高的中国市场,并将大幅超过北美地区。

在2018年,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已经突破200万辆。截止至2019年11月末,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94万辆,预计2019年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轻松超过200万辆。随着欧盟实施排放新规,预计电动汽车销量将出现爆炸性增长。

对于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这将成为一件好事。大众汽车集团将2025年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提前到了2023年。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特斯拉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生产50万辆汽车。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到2025年售出67万辆电动化汽车,跻身全球三大电动汽车公司。丰田汽车计划到2030年生产550万辆电动汽车。GM计划在2023年推出20款电动汽车,雷诺日产也希望通过电动汽车保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全球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电动化是中美日欧的不二选择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进入结构调整期,汽车市场正出现巨大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与把握全球汽车市场和行业最新变革趋势,结合真实市场需求和宏观战略需求进一步思考和确认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中长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应对当前及今后时期市场变化的行业政策和企业战略,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的产业相关人士分享了在发展电动汽车、推动零排放交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政策、目标与启示,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客观了解到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变革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创企业对未来汽车的定义和概念的创新,点燃了百年不遇的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引爆点。与汽车革命并行发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这些因素的相容对接,将使未来的汽车走向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较大程度上改变世界、造福社会。
陈清泰表示,中国石油消费连年增长,而自产原油连年下降。201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了70%,已经超越了能源安全警戒线。但现在我国每千人保有汽车仅为185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于增长期。“圆我国十四亿入口个人出行机动化之梦,现实的选择就是电动化。”
从全球角度看,2010年中国率先把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前后,美国加州政府开始推行汽车零排放积分政策。2016年欧洲多国政府提出限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2017年欧盟提出更加严格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倒逼汽车业转型。
汽车动力技术的转型原本是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动的正常过程,但诸多国家的政府却一反常态地一而再再而地三出手干预,竞成了这轮汽车动力技术变革的第一推动力。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车的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
因此他认为,共享出行有望重构城市交通,多项研究表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将使共享出行的“人公里成本”下降40%左右;未来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可以自行移动到出行需求点,实现无缝接驳;人、车,路实时共享交通信息,使出行效率提高。随着共享出行的发展,它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最大的单一卖家。
但是要把电动汽车升级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电气化、电子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由软件定义的高科技产品,对于传统车企是巨大的挑战。造车新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和新的机会而闯了进来。这已成我国有别于其它汽车生产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特斯拉是全球第一棵明星,不会没有后来者。”
陈清泰表示,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辆达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把握得好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赢家!”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Patricia Monahan:电气化是加州实现2045年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过去30年,美国加州政府一直在推动电气化。1990年,第一台电动车在这里推出,同时也是第一个通过零排放相关政策的地区。
当前,加州政府在电气化交通等方面都制定了全新的目标。2025年,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电动汽车销售,同时将建设200座加氢站,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在2045年实现100%的清洁电力,2030年达到60%。到本世纪中期,希望把燃油车排放降到最低,目标在2045年实现碳排放为负数,而不是正数的增长。
在过去十年,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加州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降低了一半,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电气化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加州能源委员会一直是在资助学校,实现校车电气化转型,现在共有200辆电动校车。 清洁交通方面,加州能源委员会每年都会投入8.29亿美金,首先确保有足够的机会让消费者和企业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电动车。到2029年,加州设定的目标是所有公交出行系统用到的车辆都是零排放的,“我们还与29个州一起,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游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作出改变。”
加州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8%,超过了2%的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甚至超过15%。Patricia Monahan认为,若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设施。
日本经产省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到2030年,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50-70%

日本在汽车产业转型方面,也有“四化”,简称为CASE:网联化、自动化、服务化和电动化。
吉村直泰首先介绍了网联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的内涵,也就是车联网服务。车联网的进展是最快的,根据相关研究,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车与万物数据的互联互通,车联网能够促进各行各业数据服务的催生,只有出行服务本身搭载了汽车这个商业产品的时候,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很多车企都在开发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吉村直泰认为,从社会层面上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本身的造价非常高昂,推广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包括火车、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在内的公共商业用车,才是自动驾驶汽车最适宜推广的车型。今年日本计划推出一个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的移动出行服务示范项目。
关于四化中的服务化,日本将着力于打造出行与社会的整套生态系统,其中有四个支柱:第一大支柱是出行服务,将以此为能源基础设施,利用纯电动汽车打造车与家的互动,以及车与电网的互动等;第二大支柱是将出行服务打造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痼疾的解决方案;第三大支柱是用出行服务打造数据采集物联网终端,通过智能互联汽车收集到的大数据,进一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更好的出行服务。
推广电动汽车存在很多阻碍,为了实施电动汽车社会化落地,日本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第一,与电力系统进行整合;第二,对车队运行进行整合;第三,着力于打造电池生态系统。
为了促进移动出行作为能源基础设施的转型,日本制定了向零排放转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坚定执行《巴黎协定》各项目标,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每个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在《巴黎协定》执行之前的标准上进一步降低80%。
到2030年的政策目标,对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做了整合和比较,设定了各自的参数,其中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动在内的整个下一代电动汽车,预计在2030年占到新车销售的50%—70%,其中油电混动占到30%—40%。
日本将推动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为实现2030年真正零碳排放目标,对于各项技术也采取了比较兼容并包的政策,预计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至少占市场份额的20%。
法国汽车产业联盟主席Luc Chatel:2040年法国将停售化石燃料汽车

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2020年起,汽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从120克/公里下降到90克/公里,这个是欧洲排放法规的新标准。
法国也已经通过了新的机动车管理法案。到2040年,法国将停止销售碳基化石燃料的汽车,另外法国的各大城市也正在成为政府有力的监管机构,比如巴黎2024年会全面禁止汽车使用柴油,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汽油。
法国各大汽车行业制造商竞相大规模投资,推出更加清洁、更加环保的电动车型。2019年,法国电动车共有100多种车型,2020年将达到228种,2021年达到315种。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必须达到50%。就是说在1900万辆的汽车市场规模下,电动汽车需要达到600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达到400万—500万辆。
预计到2050年,法国汽车市场结构将会是纯电动汽车占66%、混合动力汽车占17%、氢燃料电池车占到17%。
Luc Chatel表示,传统汽车产业正在面临一个关键时期,需要进行转型。未来的主要市场将会是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市场,需要全行业参与,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英国内阁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Simon Sharpe:产业转型速度取决于政策

零排放交通已经变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转型的进展到底会多快,今年英国其实有一个特殊的角色要扮演,因为我们将会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相关谈判的主宾国和主持国 。
我觉得转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政策,我们早些时候汽车发展的一些历史。汽车的发展比马车的发展更慢,后续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有鼓励,才让汽车得到长足的发展。
现在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政策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激励措施能够加速市场的增长。另外,政策也会影响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速度超过预期。彭博社早前预测,2017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是43%,但现在来看,这个数字已经远超43%。
英国希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翻倍。“我们希望在2040年实现汽车零排放的目标。没有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没有所谓的燃油车,全部实现纯电动车,这就需要把具体行动细节化。
随着政策和补贴的落地,相信消费者会越来越有信心,相信电动汽车的明天会更好,比燃油车更好。英国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世界第六,去年增长了50%,占所有新车销售的6%,同时充电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张,而且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Simon Sharpe认为,产业转型不能孤军奋战,只有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推动技术进一步往前发展。同时也要实现标准的统一化,这样才能让有相关政策的国家形成合力,实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转型扩展期,可以加强反馈,使小规模行动产生更大影响,进一步影响政策、融资、投资走向,最终影响技术的发展。
相信在中国、欧盟的相关激励措施强强联合的作用下,2030年就能看见大量的电动汽车行驶在路上。
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工业和中小企业部秘书长Raul Blanco:西班牙力争2040年实现零排放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欧洲第四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在未来的电动交通发展中,西班牙希望成为欧洲的代表,生产出更多低排放车辆。
据Raul Blanco介绍,西班牙致力于在2040年,也就是提前10年先于欧盟实现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希望有500万辆电动汽车在西班牙上路,这意味着欧盟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0%将被电动车所替换。基于此,未来4年西班牙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欧洲公交电动化如日中天,宇通比亚迪们前景如何?
本文为新能源情报分析网驻英国特派记者

原创撰写,探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新能源时代的公交、出租电动化进程中的情报汇总刚要。

前序稿件中,笔者对比亚迪和宇通的英国定制版纯电动车型进行技术研判并对比。作为英国纯电动城市客车市场的主力品牌,两家中国公司的产品技术方向不同,为运营商提供多元化、层次化解决方案。本篇稿件中,笔者对于整个欧洲电池纯电动巴士(

不包含无轨电车)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重点研判中国品牌的参与情况并预测趋势。
本篇稿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梳理欧洲市场近两年的高速发展情况,随之分析各中国品牌纯电动巴士在欧洲的发展状况,最后阐述笔者对欧洲新能源公交市场发展趋势的观点。
1、欧洲公交电动化概况:
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气候变化,欧洲各国加大对新能源公共汽车补贴力度,如:英国2019年2月宣布投资4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15亿元)支持公交电动化;德国2019年3月宣布增加1.8亿欧元补贴,目前已累计达到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2亿元)等。同时欧盟对商用车(包括公共汽车和重型卡车)给出严苛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值。因此,以政策为导向的欧洲电动公共汽车市场开始增长:2018年,欧洲纯电动客车注册量较2017年提高了48%。2018年欧洲新增629辆纯电动客车,占新注册客车总数的5%。
上图为笔者绘制的2018年欧洲市场各品牌电动客车注册量(可理解为上牌量)占比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欧洲目前有超过30家客车制造商销售纯电动客车(除少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制造商外,BAE、西门子、采埃孚的电驱动技术占主流)。2018年注册量最多的制造商是比亚迪,注册量为161,占比25%。索拉瑞斯(107)和VDL(82)各占17%和13%。中国宇通排名第四位,占总注册量9%。
2、中国品牌在欧洲发展情况:
由于欧洲运营商对于电动巴士认可度仍有待提升,包括奔驰、沃尔沃等欧洲品牌,也仍处于推广试用阶段。中国实行公交电动化战略早于欧洲5年,中国制造商在生产和销售电动客车上,相比本土制造商更有优势。其中一些企业经过多次更新迭代,在技术上具有优势;还有一些企业对补贴政策有深入研究,为非国资公交运营商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这些“特质”,让中国企业在欧洲电动客车市场的竞争中“赢在了起跑线上”。据不完全统计,欧洲市场目前有比亚迪、南京金龙(开沃)、海格(Chariot)、中车、宇通等品牌纯电动客车。
9、未来的新能源如何?德国与法国为此也是下了血本
欧洲的蓝图: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断的占据现在汽车市场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我国的新能源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在德国建造了电池工厂。而近日,有外媒报道,德国与法国已经制定了一套关于电池工厂的蓝图。 目前两国也是计划在欧洲共同的推动一项总投资高达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总产能也约为48gwh。
宁德时代锂电池的领头羊:不仅如此德国的经济与能源部也是发布了声明,很大的程度上展现出了欧盟的各国计划与亚洲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决心。他们还认为特斯拉目前在电动车的领域已是占据北美地区的主导地位,远远的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在锂电池方面来看的话,我国的锂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已然已经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个也是法国和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想要和我国在这方面一决高下的一个原因。
欧洲的壮志雄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问题,目前欧洲各国政府也都是打算收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且一定程度上去限制生产及再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这一个行动也是十分的有可能对这些来自亚洲的电池产品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peter Altmaier也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豪言:欧洲的电池电芯可不是中国产的便宜货能够媲美的。对于这个言论还是有着许多的网友表示不服气的。
目前的情况:近日也有外媒报道称,德国也在呼吁欧洲的电池制造商们和汽车制造商们成立一个企业的联盟,以便于满足电动汽车电池预期增长的需求,则也算是真正的与目前占据电池主导地位的亚洲电池生产商展开竞争。 . 还有外媒报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到2025年的时候德国的电动车销量或将达到700万辆的程度,欧盟的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也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的高度,而对于这个报道,具体情况还得看之后欧洲方面的表现,不过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亚洲的优势还是更大的,毕竟领先的优势还是十分的巨大。宁德时代不断发展:而作为中国的最大的电池厂商之一,我们的宁德时代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进步中,在接下宝马的高价电池大单后,也是在欧洲建立起了的第一家的海外电池工厂,地址也是选在了德国的图林根州。 而宁德时代就目前的形式表示,他们也是正在就向巴斯夫公司提供更多原材料进行谈判,而且该公司计划投资4亿欧元(4.57亿美元)在欧洲建造电池的生产工厂。
大家认为这次欧洲推50亿欧元电池的项目吗,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呢?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